发新话题
打印

希特勒和民主制度,较全面的分析,略对照川普和罗斯福

希特勒和民主制度,较全面的分析,略对照川普和罗斯福

一、希特勒是靠民主选举上台的吗?
  如果上台仅指当总理,严格而论,希特勒是靠民主制度上台的,而不是靠民主选举上台的。当时,纳粹党是第一大党,但并无绝对多数;兴登堡可以任命希特勒当总理,也可以不任命,这都是民主制度框架内的。
  至于希特勒当元首,掌握绝对权力,那就不是民主框架内的事了。

二、希特勒是怎么从总理到元首(掌握绝对权力)的?
  希特勒和川普都是“非建制派”,而希特勒作为德国总理的职权,比川普作为美国总统的职权还小。从这个角度看,别说掌握绝对权力,希特勒没被掐死已经是奇迹了。
  当时的共产党人就普遍认为,希特勒不过是大资本家的傀儡,后者互相打几个电话即可以让希特勒下台;甚至兴登堡等人,也是在觉得希特勒可以被控制的前提下,认命或认可他当总理的。

  后世论及希特勒获得绝对权力,只是强调“强夺”和“骗取”,对行政机关是强夺,对军队是骗取(在军队宣誓仪式前未经通知,篡改誓词)。但这显然不是希特勒能获得绝对权力的原因,川普要这么干,除了提前被掐死,不可能有第二种结果。

  希特勒获得绝对权力,或者说,他的“强夺”和“骗取”之所以有效,有两个原因:
  1、纳粹党有强大的组织力。建制派之所以让希特勒当总理,就是希望利用纳粹党的组织力来克服当时的困境。
  2、希特勒在应对经济危机时表现出色,而这种出色本身就需要跳出当时民主制度的框架。

三、1929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希特勒新政与民主制度的冲突
  这里的民主制度,指的不是“民主选举和与民主选举相关的政治制度”,而是“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
  如果我们把克服1929年经济危机的政策称为新政,那么,不仅希特勒新政,连罗斯福新政都与民主制度相冲突。只不过,罗斯福对民主制度的“改革”不像希特勒那样彻底罢了。

  民主制度不是没有弹性。以美国论,罗斯福的有些政策需要以修宪为推行前提。但修宪的条件要求很苛刻,(实际很复杂)粗略的说,是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而罗斯福没这个多数。(在自由选举中,纳粹连二分之一以上的多数都没有。)
  罗斯福在任内应对了美国历史上的两大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和二战,他认为自己必须推行那些政策。罗斯福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人送进最高法院,用重新解释宪法的方法,绕过修宪。这种方法的条件就简单了,粗略的说,只要有二分之一以上多数就可以了。
  这一招基本上等于耍流氓,而且危害至今,但终究没有彻底消灭民主制度。而希特勒就不同了。

  希特勒面临的情况有如下区别:
  1、德国的经济危机要比美国更深重,而社会形势也更不稳定。
  注:1929年经济危机对“生产型”国家的危害最大,美国是生产型国家,而德国此前由于需要支付一战的战争赔款,更必然是生产大于消费。
  2、希特勒的选票优势及民主框架下的权力比罗斯福更小。

  这就意味着,即便希特勒新政只想达到和罗斯福新政类似的效果,希特勒对民主制度的“改革”力度也必然比罗斯福更甚。更何况,希特勒的野心和成效也都比罗斯福大得多。
  注:从经济指标上看,希特勒新政的效果要比罗斯福新政突出得多。

  也就是说,德国人之所以容忍希特勒打破民主制度,除了被纳粹党胁迫的因素,理解和支持也是很自然的。正如美国人,就整体而言,对罗斯福之耍流氓也是理解和支持的(否则他们还是可以把罗斯福选下台的)。

四、罗斯福新政和希特勒新政与民主制度的具体冲突,逻辑问题
  具体冲突主要是两条:一是国家指导企业经营,二是国家放手花钱。这两条是新政的主要内容,被认为是应对经济危机必须的。

  我这里要说的是:民主国家不是不可以由国家指导企业经营,印度就长期既是民主国家,也是计划经济国家;也不是不可以放手花钱,当今的国家都放手花钱,且以民主国家日本为最。(日本的国债负担率是最高的。)

  如果人们(官员、政治家和选民)对上述政策达成共识,自然可以在任何政治制度框架下推行这些政策。但如果有相当部分的人反对,在原有的制度框架下就无法推行这些政策。
  罗斯福能仅仅用耍流氓而非消灭民主制度的方式来推进政策,则是因为整体形势对他有利,而希特勒没有那样的便利条件(参见“三”相关论述)。

  在新冠疫情初期,川普说应该与中国断航,建制派指责他是“种族歧视”,他就无所作为了。任何严厉的措施,川普都是无权顶住建制派的反对强行推行的。加之他又没有防疫方面的预想(谁在当总统前会预料到有疫情啊),自然只能无所作为。
  而希特勒如果无所作为,那就只能被恶劣的社会经济形势更快赶下台。(德国总理的任期可不像美国总统那样有保证。)如果他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针对民主制度下手,实施夺权。
  即便希特勒不夺权,民主制度也不大可能保留下来。因为既然右边再也没人能解决危机,人们也只好让左边试一试,让共产党上台。我的意思是说,也不需要共产党获得半数以上的优势,只要人们对共产党放松警惕,共产党自然可以武装夺权,和希特勒“强夺”、“骗取”的逻辑差不多。
  注:1929年经济危机是最能“证明”资本主义不如社会主义的时期,德国又是危机最深重的国家。

  我不是说希特勒没做错什么。夺权应对危机,这个事有各种后续:有人过后就放手退休了(例如,苏拉);有人实施谨慎的独裁统治,并妥善安排后事(例如,弗朗哥)。希特勒野心太大,而这种野心,也绝非像某些人宣扬的那样:掌握绝对权力的自然结果。
  无论是希特勒的恶行(侵略扩张、极端反犹),还是毛泽东的恶行(左翼激进政策),都是基于他们上台前一而贯之的理想。
  还是那个逻辑:不是独裁者利用共产主义作恶,而是共产主义者利用独裁的权力作恶。因为原本不是共产主义者的独裁者,是不会搞共产主义的。

五、希特勒当总理之前,德国国情
  总有人觉得希特勒会很自然的受到德国人民的欢迎。其实不然。此前,德国人民的基调是保守和宽容,后者使得相对少数的左派(社会民主党人)也能自由活动并发挥政治影响力。
  一般认为,“德国人的革命从来也没有成功过”。这既是德国人民保守的结果,也是德国人民宽容的原因:对社会稳定的自信带来了宽容。

  等到一战结束前夕,这一态势在希特勒和德国人民面前彻底崩溃了。水兵起义推翻了皇帝,左派的暴乱几乎使全国陷入无政府状态。慕尼黑后来被称为纳粹的大本营,但说这个话的人,一般都不会告诉你为什么。慕尼黑是建立过苏维埃政权的地方。
  但即便如此,纳粹的崛起也是可逆的。随着国家形势趋于稳定,纳粹暂时也进入了低潮。真正导致纳粹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是1929年大经济危机。

  希特勒极为尖锐的指出:在一个需要英雄而不是空谈家的时刻,右派(指保守派、反动派)萎靡不振,无所作为;左派则精力旺盛,但他们的精力是用来毁灭德国的。

六、政府的失职,党卫军和冲锋队的崛起
  希特勒曾经说过:如果异己势力搞街头政治集会,共产党分子就要来进行暴力破坏,而此时,报官是没用的,因为官府不仅不会出来维持治安,而且会直接取消集会。
  这种事一点也不奇怪。
  前两年美国伯克利大学分校暴乱,就是有右派同性恋人士要发表演讲,而左派不乐意。其结果,就是没讲成,且当局就是以“无法维持秩序”为理由取消演讲的。实际上,此类演讲,一般都讲不成。
  当今美国的好处是:主要是大学(而非所有街头)才是左派的巢穴,左派能用暴乱控制的,主要是大学及其附近地区。参见《50 年后,哈佛大学的反宣讲 学生的分裂如何预示了如今大学校园的极端主义》。而坏处是:政府总体来说左倾,他们会站在左派立场上,把部分右派街头运动定义为“极右”,直接予以取缔;而极左的街头运动,只要不发生暴乱,则不会被取缔;甚至暴乱也未必一定取缔。这是当今美国不如魏玛共和国的地方。同样是无能失职,但从政治立场上,魏玛共和国政府比当今美国政府偏右。

  在此背景下,如果人们放弃街头政治,那就等于向共产党投降;而不放弃,就只能组织党卫军和冲锋队,和左派对打。希特勒就曾仔细描述过他怎么率领党卫军(的前身)打败共产党的例子。
  不过,这类组织一旦建立起来,就很容易被滥用。希特勒喜欢讲的是他怎么打败前来捣乱的共产党,而戈林喜欢讲的却是怎么去殴打社会民主党人。

  也许你说了:就不能不滥用吗?
  你不要以为党卫军和冲锋队是从天下掉下来的,只要希特勒有足够的决心和恶意,他们就会自动存在。他们是要拿津贴的。希特勒曾经说过,有一次他实在拿不出钱来,差点自杀。这个话大概很夸张,但你如果看过曾国藩和孙中山等人的书信集,就知道筹款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
  而且还会死人。在一次席卷全国的暴乱中,死了80个人,其中有30名赤色分子,34名纳粹。一首纳粹歌曲唱到:同志们倒在反动派和赤色分子的枪下......(反动派指的是镇压啤酒馆暴动的政府军之类。)纳粹国歌的作者也是被共产党杀害的。
  当然,社会民主党人既不是反动派,也可以不算赤色分子。但他们想让纳粹在前面顶着,出钱卖命,而自己一边骂对方一边享受对方带来的好处,那就太把希特勒当川普了。

七、结论
  懒得总结了。就说一句话吧: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21-10-13 07:45 编辑 ]

TOP

内容有点多。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