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诸玄识:西方不可能原创哲学:莱布尼茨实践“西学中源”——汉语奠基了欧洲哲学

诸玄识:西方不可能原创哲学:莱布尼茨实践“西学中源”——汉语奠基了欧洲哲学




莱布尼茨这个梦威胁到了“欧洲文化中存在真理”这一大家共识。——美国罗德学院教授戈登·毕格罗

一旦说明“中国”在这段欧洲历史中的实际存在,这就意味着把西方哲学的权威置于危险之中。……如果重新讲述“中国故事”,则必将把她置于德国及欧洲的文学与文化史的核心。——美国鲍登学院教授比吉特·陶茨

西方不可能原创哲学:莱布尼茨实践“西学中源”

——汉语这一绝无仅有的“哲学语言”奠基了欧洲哲学与希腊哲学

文/诸玄识

(一)中西哲学及文明的辩证性

在哲学上(乃至在文明方面),中国与西方是“一元合分”,而不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像西方及希腊那种“主客两分、天人相对”只是最近现象,它缘起于如此客观丕变,即:郑和远航而开始联通世界、以致天人关系发生颠倒;幸遇“天时地利”(海洋地缘优势凸起)的西方人便狂妄地要宰制和征服自然。倘若在人们囿于自身环境的古代,西方及希腊哲学则意味着“自我否定”(自毁家园、自取灭亡)。所以,任何这方面的念头,都被当作人类的“固有愚蠢”,必须对它“万古封存”才对呢——宗教禁锢!《道德经》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详见下文“(七)”〕。

中国与西方的哲学(乃至文明)是“正→反→合”:“正”是传统中国,“反”是西方或现代,“合”是复归于“道”。

最近,我的朋友贾旭东教授的杰作《中西文化的本体论比较与国学知识体系模型建构》[],阐述了中西哲学如何从“相对而立、道器分裂”转变为“执两用中、以道摄器”,犹如上述“正→反→合”的后一半;这令我想到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预言的世界大势:“正题”(传统中国)→“反题”(西方阳亢)→“合题”(中国阴静)[]。

读了贾教授这篇雄文,我深受启发,而思路泉涌;以致我大胆尝试对中西哲学之“正→反→合”的前一半,进行“补齐”。虽是“离题万里”,或许百虑一致。

“体用不二、道器合一”在传统中国,而现代中西及世界则是偏重于“用”和“器”。

世界范围内的体用及道器之双双分裂,发生在现代西方。

冯友兰与泰戈尔曾关于东西方之“体用”及其关联,达成这样的共识,即:现代西方的快速之动是“用”,传统中国的相对之静是“体”;两者皆为世界性的“体用一元”——广义的“中体西用”。亦即,东方及传统华夏是“体”(体用合一),西方及现代世界是“用”(体用分裂);由是,古今一脉、阴阳合离的“有机辩证”,昭然若揭!进一步比较:

第一、狭义的“中体西用”:只在20世纪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体”,西学(现代知识)是“用”,对立而排斥。

第二、广义的“中体西用”:道器合一、体用不二的中国传统文明(体),派生或变异出来西方及现代文明和知识体系(用)。

(二)莱布尼茨开辟西方新纪元

现代早期的欧洲出现两个接应“东学西渐、中学西被”的枢纽人物——毕达哥拉斯与莱布尼茨:

第一、毕达哥拉斯是东学西渐的“虚拟枢纽”:大量的东方新知在其名下被汇集,然后又被用于编造其他“古希腊”的名人名著。详见笔者网文《虚构的“古希腊哲学”是怎么炼成的?毕达哥拉斯是个关键人物》。

第二、莱布尼茨是“中学西被”的真实枢纽:由在华耶稣会士所提供的资料,被莱布尼茨转换成西方学术体系的真正源泉。

然而长期以来,莱布尼茨的上述角色和作用都被西方中心论掩盖或忽略了。直到最近十余年,有多位国外学者开始探索和揭示如此真相。我们在此概述之。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教授弗雷德·斯特姆的这一见解,算是“开了一个口”,即:

在17、18世纪之交,莱布尼茨与在华耶稣会士的书信往来,显示莱布尼茨是欧洲接受外来知识的桥梁……。毫不夸张地说,在欧洲遗产中,莱布尼茨的成果是现代思想史上最具萌芽性质的……。如果是这样,莱布尼茨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果真如此,那么,是否有足够证据支持下面的判断,即:现代欧洲的科学与哲学中的大量新东西,基本上都是从中国借取的?……进而,我们有理由断言:在现代欧洲科学与哲学的发展中已经挪用了中国的成果,这可能从莱布尼茨那里查得到?……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结论,可以肯定,莱布尼茨作为一座桥梁,把中国哲学——包括辩证法和有机模式——引入了欧洲的主流思想之中,以致现代西方的哲学、科学和政治意识形态都深受其影响。[]

了解一下莱布尼茨之前的西方的相关情况:

第一、缺乏能够书写哲学与知识的语言文字,亦即缺乏包含概念、定义、哲理和审美的表述形式;凡此,都从表意的汉字——培根称为“真正的字”——里获取,从而在工具上奠基了西方的哲学与科学、文学与文艺。

第二、所谓的“古典经典、名人名著”,都是在18—19世纪被西方中心论伪造或改造的。先前问世的皆有名无实,均被后世学者在语言、哲理、审美和世俗等方面,翻新和翻倍。例如“莎士比亚”和《荷马史诗》(我们已发表了许多篇这类文章)。

第三、旧欧洲的意识与语言分为针锋相对的两端:教派神话与世俗土话,两者都是狭隘性与排他性,因而都是隔绝于那既真实又普遍的“人与自然”的思想境界;后者被莱布尼茨等人从中国撷取,称作“自然神”、“自然宗教”或“自然哲学”,它在思想上奠基了西方的新知识与认识论。

(三)汉字是西方哲学的潜意识

18世纪以前的西方没有书写知识(包括科学、哲学和文学)的文字。西方在15世纪左右,依靠四大发明(印刷和纸)锁定“发音符号”(字母)而产生的“表音文字”,却由于其语音和语义皆狭隘和混乱,造成“普遍误解”,加剧宗教战争。

笛卡尔(1596—1650年)渴望有一种能够表达知识与学术的“哲学语言”,它与“真正哲学”乃相生相成;若是这样,人们就会很容易“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的秘密”。可能吗?果真如此,“农民比哲学家更能认识世界的实情”。然而较之似乎绝望的笛卡尔,“莱布尼茨(1646—1716年)则雄心勃勃地朝这方面努力,尝试发明普遍通用的语言文字,大胆思考如何获得真正哲学与全部知识”。[]

汉语(汉字)使莱布尼茨“美梦成真”!美国罗德学院教授戈登·毕格罗介绍:

(现代早期的欧洲精英几乎都认同)汉语……这种基于“真正的字”的书写系统的语言,是完美的普遍通用语言的典范;它的每一个字不仅代表声音,更是传达一些基本的哲学原理。……可从汉语文献里发现完美写作的线索,它穿越距离与世代的口语变化。……莱布尼茨的结论是,汉字在本质上是哲学的,它不只是表达说话,主要则是基于“理智的考虑”。莱布尼茨提议将汉语当作“哲学语言”的楷模。……换句话说,莱布尼茨(按照“汉字模式”)设想了一种与思维直接相关的写作形式,它不受口音差异与事物变异的影响。莱布尼茨的梦想……“当务之急是,在名称与事物之间建立完全对应关系”(像汉语那样的含义与定义)。然而,莱布尼茨这个梦威胁到了“欧洲文化中存在真理”这一大家共识。[]

早在17世纪初,培根提出:“汉字是真正的字,它所表达的,不是声音和土话,而是事物与概念。”[]自那以后的西方,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基于“汉语模式”的语言文字改革;把它的各种文字从原先的“表音符号”,变成了“知性符号”(从汉语“借取含义、借鉴定义”)。与此同时,从汉字和汉语文献中汲取智慧元素、知识基因和思维工具;后者诸如:表意与写意、含义与定义、概念与理念、数字与数学、审美与唯美、抽象与形象、形而下与形而上、逻辑逻各斯……。

17世纪的欧洲学者承认:中国是“神启的逻各斯的知识库”[]。美国圣母大学教授施莱勒斯说:“莱布尼茨使用中国‘表意文字’作为他的(哲学与科学)规划的基础,最终派生出普遍性的话语,由此开发出符号逻辑学。”[]

“汉字是哲学语言的典范。”德里达确认:“汉字在莱布尼茨的项目中所起的作用,是作为西方哲学的基石。”[]

“汉字密码”是西方知性与哲理的唯一来源。美国鲍登学院教授比吉特·陶茨指出:

中国字符的权威和认识方式都真的渗透到欧洲的知识形成中了吗?汉字的基础是指事的、合理的……。他(莱布尼茨)认为在语言和表达之外没有真理,……并且除了对中国古籍阅读、破译和诠释之外,不存在其他的权威方法。说到底,莱布尼茨将汉字的内在因素视为(建立西方知识体系的)里程碑……。他相信世界上,欧洲与中国分享同样的原初逻辑与内在理性;因此,通过阅读中国古籍,也能够使欧洲发掘这方面的潜力。[]

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安戈也说:在现代早期的欧洲,“如果任何人发现一种方法,能够解码汉字这种表意文字;那么,他就可能拥有非常宝贵的知识,他就可能获得全部的人类知识图像的钥匙。”[]

(四)希腊哲学的中国种子(图解)


图解从语言学上论证:“希腊哲学”是基于汉语(汉字)概念的伪造:第一、“表音”本身不能形成文字(图的右下“头像A”),因为人的口音在空间上乃千差万别、在历史长河中乃千变万化。就是依靠外来“助缘”(指依靠印刷术锁定和规定“字母”)而勉强形成“文字”,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由于人的语音和语义皆不一致,会随着“文字”而不断升级,以致造成“普遍误解”,这正是16—17世纪欧洲宗教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现代西方各国的相对通用的语言文字,亦即能用于表达知识和哲学的语言文字,都是寄生于“汉字表意”(图的右下“头像B”)。弗朗西斯·培根于17世纪初提出“汉字是真正的字,它所表达的不是声音或土话,而是事物或概念”[]。自那以后,欧洲经历了近两百年的语言文字改革,它以汉语为榜样而“借取含义、借鉴定义”,终于使其诸文字从“发音符号”变为“知性符号”。

第三、“哲学语言”与“通用语言”是一体两面,它是超越方言土语和教派话语及其狭隘性与排他性,来传载和传达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共通认知”。在17世纪后期,莱布尼茨和耶稣会士都认同:“人类共通认知”源于《易经》,而它的媒介工具则是汉字;进而,他们都主张:作为唯一和真正的“哲学语言”的汉语,是欧洲语言文字改革的模板。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说:“中文是哲学写作的完美蓝本。”[]美国长岛大学教授帕丁森也说:“莱布尼茨把汉字当作哲学表述系统的理想原型”。[]

第三、没有原创的“哲学语言”,哪来原创的哲学?哲学与哲学语言乃相生相成。在世界历史上,若无哲学语言(表意文字),则不可能有哲学;另一方面,只有秉赋哲学智慧的民族,才会发明哲学语言。因此,鉴于汉语(汉字)是独一无二的哲学语言(表意文字),西方及希腊哲学的源泉或原型在何方,不是很清楚了吗!莱布尼茨赞同法国“国王数学家”白晋的这一说法,即:伏羲是“全人类的哲学之父和创始人”,《易经》是个“完整的形而上学系统”。[]

第四、“希腊哲学”从哪里来的?不少现代早期的西方人都知道!例如:

坦普尔爵士(Sir William Temple, 1628—1699年)说:“可以在古代中国的知识和见解里找到‘古希腊文明’的种子。”[]

英国神学家沃顿(William Wotton, 1666—1727年)说:“‘古希腊人’确实是按照古代中国编造出来的‘现代人’。”[]

汉学家雷慕沙(Jean Pierre Abel Rémusat, 1788—1832年)说:“公元前6世纪中国哲学家老子的观点,通常被归属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和其他“希腊人。”[]

白晋说:“伏羲……赋予古代社会法律、科学、文字和书籍等;而所有的泛西方的“古哲”诸如托特、以诺、赫尔墨斯、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学派),则都是伏羲的化身或传人。”[]

(五)人类的知性与哲理的源头

再来看认识论。旧欧洲在这方面有两个极端:一是拜神迷信、异想天开,一是族群碎片、方言林立;两者都是狭隘性与排他性,因而不可能真实地和全面地了解“人与自然”。

人类的知识与哲学及认识论皆缘起于《易经》。法国东方学家德金(de Guignes, 1721—1800年)说:“《易经》的意图是全面的,它是所有种类的知识的源泉……。”[]

莱布尼茨所高度赞扬的中国人,不是孔子,而是……公元前3000年统治中国的伏羲。这个传奇帝王发明了八卦,它构成了《易经》的基本结构。伏羲是莱布尼茨与白晋的通信话题的主要对象……。白晋(Joachim Bouvet, 1656—1730年,法国数学家、耶稣会士)称伏羲为“所有哲学家的王子”,……而且说,伏羲就是琐罗亚斯德、赫尔墨斯,或是以诺〔所有泛西方的“古圣”都是伏羲的异名化身。——引者〕。[]白晋致信莱布尼茨,回应了所有欧洲人对“中文密匙”(Clavis Sinica)的猜测。白晋相信,这些《易经》卦爻表明,伏羲发现了……所有知识的真正的钥匙。他写道,伏羲的卦爻“以非常简单与合乎自然的方式,标识了一切科学的原理”……;通过再现易经卦爻的原始含义,能够重建所有科学均须遵循的自然方法……。在白晋看来,古代中国哲学就是普世哲学,是全人类的哲学的始祖。这些卦爻是多么令人兴奋!它们是远古人类智慧的遗迹;因此,它们使我们能够研究人类的创世,其思想比我们的头脑更清晰,其理性之光比我们的更纯正!……白晋还说,他把如此远古真知的启示……带给了欧洲人。[]

《易经》开启了人对于自然之“参与而参悟、互动而能动、契合而和合”,这样,才有可能对宇宙天地及万物众生和它们的关联与变化,全面了解与把握。

西方的认识论乃至整个的知识体系的雏形,来自体用及道器的分裂——通过翻译,把中国经书里的“人与自然”的部分(天道观和天人观的内容),撷取出来而“为我所用”,却又抛弃其中的“道”(有关整体与和谐的思想)。在17、18世纪之交的欧洲,上述来自中国的“器用碎片”(西学雏形)被称之为“自然神”或“自然宗教”(而与宗教神学既区别、又妥协)。

按照伏尔泰和莱布尼茨等人的讲法,现代早期的欧洲的知识体与认识论的“西学中源”如下:

自然神(自然宗教)→自然哲学→(理论)科学、哲学和其他所有的针对自然的知识

莱布尼兹呼吁:“……中国派人到欧洲传授‘自然宗教’。”这件事由耶稣会士代劳了,他们也确实把几名中国信徒带到欧洲,一起推广中国知识。[]

英国哲学家和哲学杂志总编马丁·科恩似乎赞成“中西一元、源于易经”,并且质疑“古希腊”的存在。他写道:

……《易经》问世于五千年前,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了。“古希腊人”当时在干什么?(甚至没有人质疑苏格拉底的存在,他留下任何书面记录了吗?)。考古学家认为,五千年前,北欧平原刚开始有农业,使用(原始)工具——嵌入燧石的木锯。然而,大多数书籍都会告诉你:“最早的哲学家是古希腊人”!……20世纪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荣格称《易经》,“这是一本爱智慧者的书。”……像《易经》和《道德经》这样的文献,包含了许多西方哲学的核心思想。……然而,欧洲人倾向于淡化他们所欠东方的知识债务,一如他们把科技与发明的历史写成以西方为主导。……但事实上,东方的思想家(尤其是中国人)是数学、医学、印刷和天文学的开拓者;如果他们没有创作出哲学方面的核心著作,那才怪呢?[]

(六)中土移植的种子南橘北枳

本体论指的是形而上学方面的“存在”及其本源。形而上学应该来自《易经》之“形而上者谓之道”。它是在“普遍性”(普遍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

如上所述,旧欧洲是地方与教派的狭隘性与排他性,其表音文字也是如此;所以,西方在观念和思维上不可能原生“普遍性/普遍主义→形而上/形而上学”。它们都是莱布尼茨从中国借取、从而发明了西方哲学(被西方中心论掩盖了真相)。

以下是笔者阅读比吉特·陶茨书中《被淹没的中国哲学的效应》等篇章时,所做的摘抄和类编:

【第一、启蒙运动:中国思想的源泉与世俗哲学的萌芽。】(凭借耶稣会士)阅读并最终翻译中国文献,莱布尼兹宣告了普遍理性的存在……。莱布尼茨使用中国哲学构建了启蒙运动的解放理性的基础。莱布尼茨的实践方式的核心,是为旨在世俗化的启蒙运动铺平了道路;……它与注释式的阅读模式相联系,让西方人通过翻译汉学、并且寓意发挥,从而在阅读中发明哲学。驾驭翻译中国文献在欧洲所造成的效应,……中国概念的表达便随之展开。中国在启蒙运动的叙事中具有凸出地位,她是稳定性(有序性)的标志;其神与人的合一(无对)使中国象征着“自然秩序之合法化”;凡此,中国文化最终引导欧洲走向世俗化。[]

【第二、汉语文献成为塑造西方知识与哲学的资料来源。】耶稣会士通过阅读了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他们开始了语言与释义的学习。而耶稣会士的成果在欧洲的传播,则影响了各种各样的哲学研究;由此,西方文本与神学经文、乃至欧洲社会,均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在整个18世纪,中国文献在欧洲的经历和作用,形成了这样一种互动,即:中国特色贯穿于被构建的德国及欧洲的文化之中。在18世纪,西方哲学界则着迷于中国,大量阅读和挪用中国哲学。实际上,中国在认知形态上所起的作用,意味着现代世界的开端……。[]

【第三、“汉字密码”所包含的终古智慧被西方人提取。】18世纪的德国文本是以“中国故事”为其桂冠,它说明“中国”在新生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从18世纪初开始,这个遥远国度的复杂多样的图像,在德国被用“中文密码”这个抽象概念和修辞形式,进行“净化”和本质化。他(莱布尼茨)相信,将欧洲与中国纳入同一“天下”,……再通过阅读(古汉语)在欧洲发掘新东西,包括原始逻辑和内在理性。……由博学领袖破译密码(“汉子密码”),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与实践,将中国和欧洲嵌入同一结构,同样的文本关系。……援引中国上古圣君的典故,如此论述则为欧洲哲学家自我塑造铺平了道路,而使他们从读者和评论者,变成了社会政治的设计师。[]

【第四、儒学“普遍性”构成西方哲学的主要根基之一。】对莱布尼茨来说,在理性的驱使下,书面语则描述了字眼背后的事物——具有书写体系与古籍蕴藏的汉字,表达了万事万物的本质。……莱布尼茨的“普遍主义”的主张,根源于中国的文献传统。……他(莱布尼茨)通过正确“阅读中国”,终于找到了世界固有的普遍主义。他的中国笔记标志着认识论上的转变:它通过锚定中国哲学中的普遍性概念,种下了启蒙普世主义的种子。……进而,让(欧洲人)通过“阅读中国”,把中式的启蒙普世主义变得合理与合法。……上述过程最终变成了一种哲学意图,欧洲哲学的主体性由此出现。[]

【第五、西方中心的知识与哲学权威开始受到严峻挑战。】(在19世纪)中国被强加于“停滞不前”之类的隐喻(例如封闭的长城、老旧的经典和僵死的木乃伊等等);并且通常宣称,中国“处于历史进步之外”,是“历史哲学的门外汉”。……虽然迄今为止,有关西方知识的自诩镜像尚未受到挑战,神学说教也没有开始被抗衡;但是,一旦说明中国在这段欧洲历史中的实际存在,这就意味着把西方哲学的权威置于危险之中。长期以来,西方中心论宣称东方与西方乃截然不同——东方是西方的“他者”;但是,如此文化星座终究会遇到克星:如果重新讲述“中国故事”,则必将把她置于德国及欧洲的文学与文化史的核心(犹如众星拱卫北辰)。[]

(七)西方及希腊哲学使人愚蠢

原本是万物一体的“道”在近现代发生了分裂,它的碎片在新形势下急剧膨胀,而成了无比庞大的西学体系;其中的普遍性/形而上的方面变为一体两面的哲学范畴——认识论与本体论,前者是征服者(人的潜能),后者是征服对象(客观存在)。

在西方的认识论与本体论、乃至哲学与科学的背后,有一个“神秘隐情”,那就是“本能崇拜”——崇拜“人的反克自然的无限潜能”。它是人作为“智能生物”所具有的一般生物本能之外的独特禀赋——“第二本能”。黑格尔称为“第二天性”(second nature)。

人的第一本能(一般生物本能):饮食男女、生息繁衍、趋利避害、亲疏有别

人的第二本能(智能生物潜能):反克自然、无法无天、剖析大千、索取万物

技术与知识乃至科技百科都是根源于“第二本能”,但它却不能直接“变现”它们;这是因为:第二本能是双刃剑,兼具正能量与负能量,后者意味着人的自我否定、自我毁灭——非常危险!

那么,究竟如何开发“第二本能”、从而获得技术与知识乃至科技百科?古代与现代迥异:

先讲古代: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把人类分散和分隔在无数个狭小的“生态单位”之中;在此情况下,除非有“道的智慧”调和天人关系,否则的话,任何针对自然的轻举妄动,都很可能是自毁家园、自取灭亡。所以在历史上,除了中国及其影响范围,其余的定居人类无不是依靠“神力”来禁锢“人的妄动”。因此,所谓的“古希腊”(科学与哲学)根本不兼容于古代环境。

近代之前的世界历史存在两种模式:

中华圈外〔神的社会:强制静态或无序运动〕→低水平的生生灭灭(自然律)→终古原始停滞

中华圈内〔人的社会:契合自然与有序运动〕→发展型的大起大落(周期律)→从量变到质变{现代“井喷”——爆炸性效应…→资本周期…→世界大战…}

再讲现代:由于陆海丝路、蒙古征服、郑和远航和四大发明开始联通世界,中国的物质~科技文明、及知识~物质文化均“从量变到质变”;幸亏中华文明的历史成就,人类破天荒地可以利用“全球性生态”作为平衡条件与牺牲代价,来支持其“物质爆炸、知识爆炸、人口爆炸……”。姑且不论这或许是人类史与生命史的尽头。

然而,如此“爆炸”(井喷)一定是发生在更通达的地理环境中的;那就是世界联通使其地理优势凸起的西欧,它不仅成为连接西半球的捷径,而且开始长期具有地缘政治的战略优势。这样,西方就有可能绽放其内在潜能,并且使古今世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向己方汇集,从而发生“人间奇迹”,尽管其余世界和地球生态皆深受其害。

由上面的分析可见,西方确实有理由崇拜“第二本能”。但是,从包括西方在内的全人类长远利益来看,西方的如此思维倾向和行为方式是智慧,还是愚蠢?我们认为是后者,分析如下:

第一、人对自然之“先胜一局”和风云际会之“千载一时”,使西方人心生征服自然之狂妄,并且把它理性化、逻辑化和永恒化。

第二、开发人的潜能(第二本能)是有条件、有代价的,切不可崇拜或执著它;万一条件改变怎么办?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把在有利于己方的有限时空得出的“规律”,当作“真理”而应用于无限时空;不断破产与修正,坠入了文字游戏的陷阱。

[1]贾旭东《中西文化的本体论比较与国学知识体系模型建构》,原载《自然国学评论》(2019年,第三号)。

[2]汤因比:《历史研究》,第42、62、85、287-288和395页。

[3] LEIBNIZ, JESUITS, YIJING : CHINESE IMPACT ON MODERN EUROPEAN THOUGHT.

[4] Leibniz, Mysticism and Religion, p.147.

[5] Fiction, Famine, and the Rise of Economics, p.14.

[6]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of Language, Springer, 2017, p.489.

[7] China and Europe, p.135.

[8] Cosmopolitan Ideal in Enlightenment Thought, p.43.

[9] The European Emblem, p.170.

[10] Reading and Seeing Ethnic Differences, 2007, p.44-45.

[11] J. Marshall Unger: Ideogram, p.18.

[12] Sourcebook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of Language, p.499.

[13]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0, p.45.

[14] Robert Pattison: On Literacy, p.34.

[15] China in Early Enlightenment Political Thought, p.102.

[16] William Temple proposed 1690.

[17] China and the Writing of English Literary Modernity.

[18] The Sacred Books of China, p.xiii.

[19] The Great Encounter of China and the West, p.92.

[20] Barbarism and Religion, 115.

[21] Eastern influences on Western philosophy, p.61.

[22] Curious Land, p.314.

[23]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Ceramic technology, p.569.

[24] Philosophy For Dummies, p.97-98.

[25] Enlightenment as a narrative, P. 120.

[26] Enlightenment as a narrative, P. 120.

[27] Reading and Seeing Ethnic Differences, p.45.

[28] Reading and Seeing Ethnic Differences, p.39.

[29] China in the German Enlightenment, p.120-121.
提醒:
步兵无码,有码才是骑兵。除非注明“推荐”或“经测试”,1080p/720p都是瞎蒙的。
受限于带宽、精力和硬盘空间,下载链接都做不到挨个测试,对于合集内视频截图更是只能欠奉。
推荐【迅雷11】http://yangtai.xunlei.com/?cat=74,【qBittorrent】https://www.423down.com/8421.html
佛系下载,一切随缘莫纠结。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