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驳儒粉的诡辩奇文

驳儒粉的诡辩奇文

美文欣赏

1.《这才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实含义误解了好多年》这篇诡辩奇文,说:“夫孝,德之本也”,此是说,孝的本质在于仁德。这是错的。

譬如司马迁说:陈涉者,阳城人也。翻译为:陈胜是阳城人。同理,“夫孝,德之本也”,应翻译为“孝是德的根基。”本指的是生命母体;也就是说,孝是德的母亲,是孝生出了德。母亲的本质哪能由儿子来体现?所以,“孝的本质在于仁德”错了。

1993年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全本孝经》,范又琪把“夫孝,德之本也”,翻译为“孝是道德的根本”。即使用“本质”来翻译,也应该翻译成,孝是仁德的本质;而不是颠倒黑白的——孝的本质在于仁德。

中国文化缺乏理性的抽象能力,没有古希腊哲学的本质(或理念)观,只有形象思维的“根本”观念。中国人是以生命观来看世界的,如,落叶归根,老子的《道德经》强调“归根”,就是回归到自己的出生起点——母体。又如庄子说,人要象丛林不成材就可以长寿,他们都是把万事万物当成生命体来看待,从而以树木的“根本”——生命的母体来进行类比思维的。

众所周知,象形文字是类比思维的产物。在古汉语中,“本”是由“木”和“一”构成的,指的就是树木的根即母体也叫“初心”;其“延伸义”就是生命或者事物的起点、根源,所以,才有“不忘本”、“不忘初心”的说法。与“本”相反的是“末”,“末”也是“木”和“一”构成的,此字的“一”在上面,指的树木的树梢。

在“本末”这一对范畴中,古中国人认为“本”比“末”重要,即树根比树梢重要。这来自他们经验。古中国人在农林生产的时候,往往去掉桃树、枣树等树的树梢,让它们横向生长,同时在树木的根部施肥;这样,果树就会高产。当时许多学者都做农活,很有经验,他们指责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后来,“本”引申的含义指农业,“末”引申的含义指商业,中国历朝历代都“强本抑末”即重农抑商。

古人把“本”重“末”轻的经验推广开来,认为“源”比“流”重要,所以强调“开源节流”;“父”比“子”重要,所以所以强调“子为父隐”,人死了埋入祖坟即落叶归根。这就是孝道的起源。可见,孝道是类比思维的产物。而类比思维的结论不是真理。

在古汉语中,“孝”是“老”和“子”构成的。“老”在上,“子”在下,说明了孝道的前提是等级制——一个居高临下,发号施令;一个俯首帖耳,言听计从。古人以为,“老人”的经验完全胜过“儿子”,所以,儿子必须效法老子。所以孔子强调“无改于父之道”。

2.该文继续说:“不能干偷鸡摸狗、违反法律的事情,要勤俭持家,孝养父母,这就是庶人之孝。”“尽管每个人的境界和志向不同,遵从孝道的方式不同,但是孝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去除私欲,顺乎天理。”这是典型的胡说。

孔子包庇偷羊,主张“父子相隐”,比偷鸡摸狗更恶劣。说孔子要去私欲,是在伪造崇高。孝道绝没有去私的意思,恰恰相反,是为了成就长辈之私,做到老有所养。远古的时候,无用的老年人,往往被子女所抛弃,赶到山洞等死,这在中国是有考古证据的。儒教提倡孝道,就是要求子女来赡养老人,为国家推卸养老责任提供了借口,自然深得君王的喜欢,而且儒家提倡君王有72妃子,成就了君王的私欲,就更得帝王的欢心了。作者把孝拔高到博爱或大公无私的高度,是夸大化。

3.该文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翻译为:“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娶妻的时候没有禀告父母,是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这是胡说八道的翻译。1988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书全译》在第503页的此段话的翻译为:“不孝顺的情况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的不孝。舜没有事先禀告(父母)便娶妻,就是为了怕绝后。”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无后就是断子绝孙的意思。可见,是儒家孔子首先犯了“人身攻击”的错误。

如果说计划生育政策是用公权对你说“不准你生”的话,那么儒家孝文化则是用公权对你说“不准你不生”,特别是“不准你不生男孩”。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的三种不孝,在儒家经典《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也就是说,不要以为你生了个闺女就算是有后了,在中国儒家孝文化里,无论生多少个闺女都算是断子绝孙的,因为女人不算人,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也就是说,即使勉强算人,也只能算到“小人”一类。三不孝中的“不娶无子,绝先祖祀”这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罪过,以及最大的失败,不论你现在多么荣华富贵、多么耀武扬威,但是,后继无人,断祖宗的香火,能够逞能到几时?

按照此说,那些热衷倡导儒文化的人得好好掂量一下自己是否够得上资格,如果你不做官,不发财,又不是男人,甚至也不生出一个男孩来为自家续香火,断了祖祀,就人云亦云地追随儒家学说,到时你迟早会很痛苦的。

请扫二维码予以点赞
附录:《这才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实含义 误解了好多年》

千百年来被严重误解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实含义,你知道吗?在探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实含义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孝的本质,及孝的目的和意义。孔子在《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圣人的寥寥数语,道明了孝的本质、目的、以及意义。

一、孝的本质。“夫孝,德之本也”,此是说,孝的本质在于仁德。一个遵从孝道的人,一定是个有仁德的人;一个没有仁德的人,一定不会遵从孝道。由此可知,一个内心失之仁德的人,其无论对父母和先人表现的多么孝敬,如给父母拜夀、祭祖等等,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孝道。孔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是说,遵从孝道要从爱惜自己的身体开始。因为自己的身体是父母所生,如果身体受到毁伤,会令父母伤心难过。因此,人们爱惜身体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为了保护这个皮囊,而是在于培养自己的仁德之心,进一步说,就是要自重自爱,不能与他人打架,不能吸毒,不能邪淫,不能违法犯罪等等。

二、孝道的目的。孔子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此是说,遵从孝道在于使自己成为有道德、被后人所学习和效仿的圣贤;“母因子贵”,这样也等于彰显了父母的德行,这才是孝的最终目的。通过这个道理也可以得知,一个人如果败道伤德、违法犯罪、臭名昭着,其无论把父母照顾和奉养的多么好,给先人的坟墓修的多么豪华,也不能算做孝。

三、孝道的意义。孝的意义在于“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人无德不立。一个人能够仁德居心,遵从孝道,在家庭就能够爱护家人、孝养父母,而不会成为不孝的逆子;在工作中就能够尽职尽责、忠义行事,而不会成为自私自利、贪赃枉法、出卖国家和民族的汉奸;对于自身,则可以成为顶天立地的圣贤君子,而不会成为只知吃喝享乐、危害社会的败类。

四、孝道的境界。因为每个人的心志不同,其孝的境界和层次也不尽相同,对此,孔子在《孝经》中将孝道分为四种,即“天子之孝”、“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对于普通百姓之孝,孔子是这样讲的:“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此是说,作为普通百姓,做事要合乎天理,恪守本分,不能有贪心和非分之举(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安分守己,不能干偷鸡摸狗、违反法律的事情),要勤俭持家,孝养父母,这就是庶人之孝。也就是说,庶人之孝是以一身、一家之安乐,以孝养父母为孝道的。尽管每个人的境界和志向不同,遵从孝道的方式不同,但是孝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去除私欲,顺乎天理。因为一个人若是不能克制和去除私欲,即使是庶人之孝也是难以做到的。常人是以生儿育女,每日和家人在一起,满足家庭成员的私欲为孝道的。君子则不然,孔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室至而日见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此是说,君子所遵从的孝道,并非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家人,而是心怀天下,仁慈博爱,把天下所有人当做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姊妹的。因为这种孝可以使人类变得更加的仁慈和博爱,而不会变得自私和狭隘,所以君子之孝是大孝……下面进入今天的重点,探讨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实含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经过资料考证,这段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娶妻的时候没有禀告父母,是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舜娶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经中明明写的是:“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有人却偏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为:“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这种脱离仁德——孝的本质,以形式论断孝道的错误诠释,导致许多人误认为不结婚、没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若是按照这种逻辑,一个人无论是地痞流氓,还是骗子无赖,只要给他爹妈生个娃,就算是大孝了吗?这显然与孔夫子“去除人欲,顺乎天理”、“三纲五常”的精神思想是相违背的,也是说不通的。因此说,后人以讹传讹,将“无后为大”理解为没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是对圣人理论思想的歪曲和误读。如果人们非要依文解义,从形式上解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无后为大”,是指没有后德,不能被后人所尊重、学习和效法。


[ 本帖最后由 自幼 于 2020-7-9 17:32 编辑 ]

TOP

孔子耶稣并驾齐驱?
https://cmule20.com/viewthread.php?tid=391895
人身攻击的民族是悲催的
https://cmule20.com/viewthread.php?tid=392144
道德经首句是真理吗?
https://cmule20.com/viewthread.php?tid=392109
张献忠的“七杀权”源于《老子》
https://cmule20.com/viewthread.php?tid=392104
《老子》的帝王术无道德
https://cmule20.com/viewthread.php?tid=392095
半开化的社会
https://cmule20.com/viewthread.php?tid=391970
诸子百家给欧几里德拎草鞋都不配
https://cmule20.com/viewthread.php?tid=391935
从陪葬看东方社会的病毒性
https://cmule20.com/viewthread.php?tid=391926

TOP

学习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