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史海钩沉】民非明:政治解剖学——民国西南军阀的验尸报告(选载)<(ˉ3ˉ)y-3

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

  且说王文华和刘显世甥舅相争,原本胜负已分,但是王文华毕竟脸皮还不够厚,而做人呢,又过于张扬,于是就被阴在角落的袁祖铭候个正着。王文华这老大一死,底下的小弟们就没了魂,于是就闹将起来,以为把旧派赶走了就怎么着也轮着他们了,所以只要抢到新派的头把交椅,就抢着了贵州的首席。当然,不管他们怎么争,贵州首席看来也要旁落他人了,贵州而今虽然是新派天下,但也不只是新派天下,刘显世流亡了,不还有袁祖铭吗?有人说袁祖铭一没军队二没威信三还不在贵州,怎么就当首席了?一会大家就明白了。
  
  新派这几号人闹来闹去的也不是个事儿,而且贵州又穷的要死,以前他们在重庆的时候吃香喝辣,日子过得逍遥快活,现如今呢?重庆的川菜够味,妹子也够辣,在重庆好吃又好睡,贵州有屁啊?正好当时孙中山要去讨伐陆荣廷,也带信过来,让黔系出兵一块去广西发财去,当时黔军总司令卢焘正愁着呢,也觉得这是个应急之策。卢焘是滇系出身,当年跟着唐继尧一块入黔——既不是贵州人,又不是留洋派,也就有点资历,当代理可以,但要转正,新派可就有意见了。出兵打仗,一能减少内耗,二能抢些钱粮,卢焘巴不得如此。
  
  参加援桂战役的黔军分成两路,谷正伦任援桂第四路军总司令,进兵柳州;而胡瑛则任第五路军总司令,进兵百色。谷正伦对此次援桂非常看重,原因嘛,自然是要和孙中山牵上线,从而在争夺贵州霸权的过程中觅得先机,但是,谷正伦也就那点实力,在广西赔进去也不上算,所以他带来的是王天培和彭汉章的两个团——这俩都是袁祖铭的旧部。谷正伦想一箭双雕,一方面要讨好孙中山,另一方面也排斥异己,心思端的歹毒。人算不如天算,谷正伦确实是讨好了孙中山,也被任命为中央直辖黔军总司令,但是彭汉章和王天培却也官升一级,从团长变成了旅长,更要命的是,这俩打得还不错,非但没成炮灰,还大受孙公赏识。谷正伦此次援桂可谓是喜忧参半,找了个靠山,却也坐大了对手。
  
  另一路的胡瑛大家应该不陌生了,没错,此胡瑛即为彼胡瑛,就是后来在龙云被扣之后代理38军总指挥,此后又领兵击败了周西成的那位宿将。胡瑛是滇系人马,是王文华早期重用的云南讲武堂毕业生之一。他之所以热衷于出兵,原因是不想待在贵州搅浑水,他本来就是客军,虽受到王文华信任,但王文华一死,他在贵州的处境就跟卢焘一样了,微妙的很。胡瑛也是倒霉,越不想惹事越有事,此次援桂之战,原本滇军也参与了,但是滇军半道就被唐继尧撤出去杀回马枪逐顾品珍了,按说这事跟胡瑛没关系吧,但谷正伦就有能耐给他安上关系,他去孙中山那告了一状,说胡瑛也是唐继尧的人,所以也不稳当。胡瑛也是有苦说不说,好说歹说,才讲明白了,说他虽是云南人,但一直就在贵州混,滇军是滇军,黔军是黔军,他绝不会背叛孙公云云,才让孙中山好歹没把他掳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想必对谷正伦这个人有了大概的印象,没错,这人非常的阴损,使阴招,打小报告,无所不用其极——顺便说句,后来他在国民党当了宪兵司令,也算是才堪匹配了。胡瑛反正是怕了谷正伦,也觉得玩不过这种人,援桂之战结束后直接回了云南,不再掺和贵州这摊子烂事了——有趣的是,后来胡瑛被重新启用,当的也是宪兵司令。胡瑛知难而退,但是有人却还想跟谷正伦扳扳腕子,此人便是何应钦,那何应钦能玩得过谷正伦吗?
  
  别说,何应钦也非泛泛之辈,上来还是占了些上风,他利用职务之便,切断了谷正伦与外界的联系,不管是谷正伦发出去的电报,还是发给谷正伦的电报,都被何应钦给掐了。但是,何应钦虽然身兼八职,名位煊赫,还是前老大王文华的妹夫,军队实力却处相对下风。何应钦取得了和实力不相称的地位,我们说,这在政治上是相当危险的,谷正伦自然也明白这是何应钦的致命弱点,所以他瞄准的一是何应钦的权位,二就是何应钦的实力。针对何应钦的权位,谷正伦大造舆论,将其孤立,并争取到大量盟友;而针对其实力,谷正伦先是联系了四旅旅长张春圃在遵义发电讨伐,后又密令本部张行伟团秘密逼近贵州,最后又搭上了五旅新编团的孙勤梁,几路围攻,将何应钦杀的是阵脚大乱,叫苦不迭。
  
  何应钦眼见抵挡不住,也只能三十六计,走为上——据说,走的还非常狼狈,先是跑到教堂苦求神父躲了几天,而后扮成了修女才混出了贵州省。当然,出了省不代表万事大吉,顾品珍当时正风雨飘摇,听说何应钦是人才,就聘其为高级军事顾问,但是何应钦也是走窄了,被他赶出贵州的刘显世不就在云南吗?于是乎,何应钦在贵州有惊无险,反倒是在云南走了险,刘显世吩咐他几个子侄收买了几个刺客,将何应钦给刺了,虽然没死,但也是在内兄王伯群处休养了好一阵才缓过来的。不过,俗话说否极泰来,何应钦虽然被逐出了贵州,又不见容于云南,却因祸得福,跑到国民党那里闯出了一片天——此为后话。
  
  且不说何应钦,我们接着聊黔系。这段时间当然是谷正伦出足了风头,把胡瑛逼走了,又把何应钦赶跑了,主要对手一个接一个被他降服,那么他就能当老大了?哪有那么容易?王天培和彭汉章是傻子?他们不明白谷正伦让他们去广西安的是什么心?这回运气好,没让其奸计得逞,下回呢?哪可能老有这运气?因此,他们早就想着迎立老主子袁祖铭了。袁祖铭此时又在北洋政府的帮助下在汉口组建了一支定黔军,当然,问题还是依然存在,上哪借道呢?不过,很快问题就解决了,黔军将领王华裔在湘西洪江发表通电,邀请袁祖铭指挥入黔,就在袁祖铭于1922年3月初跑到洪江之日,王天培和彭汉章同时通电拥戴。
  
  定黔之战就此打响,双方的主战场自然是与湘西毗邻的贵州东南部。这黔军上来就出问题,先是谷正伦抵敌不住,退往遵义,后是卢焘干脆通电辞职,退往安顺,而黔军总司令只能由四旅旅长张春圃代理。新派这帮人玩内讧倒是一流,真打起仗来却不见得高明,先是顾前不顾后,光想着跟袁祖铭的定黔军干架了,却不曾防备那俩卧底——彭汉章和王天培,居然就让这俩在4月10日趁虚攻占了贵阳。后来几个又在遵义一带组织防守,试图最后一搏,但是也没搏出来,输了个稀里哗啦,几个将领没多久就溜到了四川,而在4月19日,袁祖铭就领着他的定黔军进贵阳了,同时也宣告了贵州易主。
  
  这新兴义系其实在贵州没踏踏实实过上一天安生日子,以前跟旧派斗,斗倒了旧派,老大却死了,老大死后就互相斗,斗来斗去,让个袁祖铭捡了大便宜。新兴义系单说起来其实都是有那么几下子的,比如后来飞黄腾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何应钦,又比如后来成为了中国宪兵之父,被我党恨之入骨,称为反动警察的谷正伦,再比如在国民党军界闯出了一片天,死后被追封为陆军一级上将的朱绍良,但是,说到底,新派军阀也是军阀,也脱不了窝里反的俗。在政治斗争这方面,无所谓新,也无所谓旧,只要有人有政治,就有争斗,不管这些人是地痞流氓绿林好汉,还是留洋海归高材良栋。
  
  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虽然前次袁祖铭因为借道问题没有能来个刺杀上位二连击,但是只要新派还在斗,他们就避免不了被袁祖铭取而代之的命运。当然,袁祖铭虽然好容易上了台,但要想踏踏实实干下去,却也没那么容易,他赶走了新派,那不还有个旧派吗?有人说旧派早被新派干了?对不起,旧派实力是没了,但老大还在啊,更关键的是,刘显世如今跑到唐继尧那诉苦去了,而唐继尧又怎能容忍自己小弟被人欺负?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重庆的月亮比较圆

  袁祖铭趁着新派争斗不休之际坐收渔利,当上了这贵州的扛把子,但是还没来得及摆个庆功宴,请七大姑八大姨过来乐一乐,顺道显显威风呢,就碰上了麻烦,这回要对他下手的是唐继尧,原因是唐继尧觉得还是刘显世听话。唐继尧一心只想独断西南,野心很大,但是混到现在,居然贵州都不爱搭理他了,那你说他能不生气吗?袁祖铭不把唐继尧这个自命的七省总司令放眼里,直接攀高枝,投奔吴佩孚,明摆着就是要拆唐继尧在西南的台脚,这要忍了,以后西南还有人愿听他号令吗?别看吴佩孚名气大,谱也大,但在西南,还得听他姓唐的。
  
  这唐继尧让他擅长鸦片买卖的堂弟唐继虞攻黔,袁祖铭也明白厉害,知道滇军势大,不可与战,于是唐继尧刚在1923年3月颁布将令,半个月不到,袁祖铭就让道了,贵州又成了滇系的天下。滇系入黔之后,刘显世重新当上了省长,而军权则由唐继虞执掌。刘显世官复原职,但却再也不是那个贵州王了,他的一班老弟兄被他的宝贝外甥弄得自杀的自杀,被杀的被杀,开溜的开溜,人走茶凉,旧兴义系早就散了,这次借着唐继尧的力回贵州,说难听点,他也就是块牌子,说不好哪天唐继尧用不上了,就把他扔了。
  
  这天很快就来了,因为唐继尧准备从贵州撤兵了。唐继尧有天下之志,不愿窝在贵州这个除了鸦片,啥都没有的穷省,想借着民国直奉二战的变局,折腾点事儿来。然后唐继尧就找人跟袁祖铭接洽了,双方讨论半天,达成了一致,滇军从贵州撤出,而袁祖铭则派彭汉章回贵州理政。彭汉章是四川人,但却是云南讲武堂的毕业生——跟朱德类似,但是真正从军却是在袁祖铭手下,因此,让这么个人物来主政,唐继尧觉得可行,袁祖铭也能接受。至于可怜的刘显世,他早就受够了骄横跋扈的滇军的恶气,这个傀儡也不想当了,滇军撤出去,他也能太太平平当个寓公。他的兄长刘显潜倒不像他那样心灰意懒,投靠了唐继尧,回到老家兴义想东山再起,可惜的是,在滇桂之战中大败,回来后就被彭汉章给缴了械,旧兴义系这最后一点火花也算是被熄灭了。
  
  1925年1月,彭汉章率领黔军回贵州主政,被滇系短暂接管的贵州又回到了袁祖铭的手里,但是袁祖铭似乎心有旁骛,对贵州也不是太上心,他的主力依然还在四川晃荡。唐继尧得了贵州没多久像扔烫手山芋一样扔给了袁祖铭,而袁祖铭却也没有如获至宝的欣喜劲,在外地见惯了世面的袁祖铭也跟唐继尧一样,不想占个贵州就心满意足,他的心思全都放在四川上了。黔军跟四川的瓜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最早的戴勘,后来的王文华,都曾经在四川混过,王文华还顺道在重庆发了笔洋财。不过,不管是戴勘还是王文华,他们都没能有善终,戴勘被伏击而亡;而王文华虽然不是为川军所杀,事由却是因被川军逐出重庆而起;所以,对于黔系将领来说,四川这地方,谁沾上谁倒霉,那袁祖铭能免俗吗?
  
  袁祖铭交给彭汉章带回贵州的只是少部分军队,而大部军队却留在了四川,这就说明袁祖铭虽然一度被滇系逐出了贵州,但却在四川混的不赖,而且,看样子,他还想接着发财。要说民国内乱最频繁的省份,那四川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川军派系众多,平日里就斗来斗去的,打仗勤的就跟吃饭一样,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像袁祖铭这样的才能浑水摸鱼。比如杨森这段时间成了川军各路人马的眼中钉,原因是他傍上吴大帅之后,整军经武,准备要统一四川,各部自是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就惹来了一场混战,而袁祖铭也赶这个闹场去了。
  
  杨森当然倒了霉,到1925年9月已经是一败涂地,被赶出了四川。仗打完了,当然就要分赃,而一提到分赃,就难免大家都想多占点便宜,一旦谈不拢,那就只能再见高低了。于是,1925年12月,倒杨的几路人马在自贡开了个会,而可以想见的,川黔两军在分赃问题上没有谈拢,袁祖铭和刘湘打仗的时候都想对方多打,分赃的时候都想自己多拿,于是就在兵工厂和防区的分配上闹得很不愉快。袁祖铭很有斗争经验,一看这事多半在谈判桌上解决不了,就提早行动,跑到重庆准备武斗去了。
  
  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在袁祖铭于1926年1月底抵返驻地重庆之时,刘湘还待在成都跟人谈买卖呢,那刘湘还不情等着被袁祖铭算计?袁祖铭刚回重庆,就让他的黔军四个团进了城,并布置重兵守住城中各要塞,一副气势汹汹要动刀子的架势。重庆百姓别的没见过,打仗是成天见的,袁祖铭这么部署,以他们的经验来讲,那就是要打仗,这还了得?于是乡绅豪族推举出了几个代表,分别跑到袁祖铭和刘湘那里,劝和去了。袁祖铭借着这股劲,说民意不可违,咱虽然有些过节,但也不是啥大事,万事民为先,我看咱一道退出城去,再找个地方谈谈。刘湘本人不在重庆,真要打起来,领头的都没有,于是刘湘的几个部将也表示袁祖铭说得有道理,有事就得谈,咱先出城再说。
  
  刘湘部倒是规规矩矩按照协议领兵出城了,也没想想袁祖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结果就吃了大亏。就在刘湘部移防之时,军中忽然哗变,刘湘部将鲜英拼了命才率一营亲兵突围出来,其余的乱兵也不知道是喝了袁祖铭给的什么迷魂汤,反正就是被策反了。与之同时,刘湘在重庆的办事机构,守城卫队也遭到袁祖铭的猛烈攻击,经过这么一闹,袁祖铭把刘湘在重庆的势力全数驱逐,自己独领**,把重庆完全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袁祖铭略施手段,就让刘湘这帮部下找不着北,估计事情完了之后,刘湘的部将也只知道是被玩了,但也没搞明白到底是怎么被玩的。其实倒也不复杂,袁祖铭先是造成紧张局势,让刘湘部将慌了神,因为老大在成都,部将也不想惹事,于是袁祖铭虚与委蛇,假惺惺的提出和解,刘湘部将自然就上了套。其实袁祖铭协议撤兵是假,阴谋惑乱是真,刘湘手下当兵的在重庆过惯了好日子,一听说要撤,首先就有气,然后又在不明究竟的情况下被袁祖铭那么一煽呼,可不就反了呗?刘湘的部将们都忙着处理部队的哗乱了,自然就被袁祖铭找到了空当,然后重庆不就归袁祖铭了吗?其实说到根子上,就是刘湘本人没在重庆,让袁祖铭有了可趁之机,但是袁祖铭这一手玩的也确实漂亮,有些玩味。
  
  黔系的将领似乎还都比较擅长玩阴谋,戴勘当年就把罗佩金和刘存厚两个当猴耍,如今袁祖铭青出于蓝,又把刚刚倒杨成功还在兴头上的刘湘给玩了,当然,刘湘也不是好惹的,也不能让袁祖铭这么就给弄了。当然,要对付最近势头正盛的袁祖铭,自己的部队又刚刚受挫,想来光靠自己一人还是有难度,但军阀就是军阀,今天打完,明天就能和好,有利益就能谈合作,刘湘一找就找到了刚刚被他赶下台的杨森。刘湘和杨森都是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学生,按道理讲还是同学,但自同学不同学的,也免不了干仗,不过干仗归干仗,合作归合作,只要条件合适,价格合理,那就没什么不行的,刘湘想报仇,杨森想复出,一拍即合。
  
  袁祖铭可能是看着重庆的月亮比较圆,一门心思想在这里安定下来,但是黔军的历史证明,在四川这地界,黔系将领可能会有一时得意,但也只是一时而已。袁祖铭现下虽然玩弄机巧赶走了刘湘,但刘湘元气尚在,再加上刚刚投靠了吴佩孚、意欲重回川渝的杨森,袁祖铭看来是没那么容易过关了。再说一句,但凡被赶出四川的黔军将领,都没有好下场,所以,袁祖铭还是自求多福吧。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祖铭中咒,贵州变天

  袁祖铭在川军众将眼里,就是匹来抢食的野狼,更要命的,这匹狼胃口还真不小,一点没见好就收的意思,丫一个外地人,还老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恨不能好处一个人拿,这种人如何还能容得?因此,虽然袁祖铭先倒杨后驱刘,算来算去也就跟杨森和刘湘这俩有仇,但是当杨森在川东重召旧部,意欲发兵驱袁之时,就有俩好事者——赖心辉和刘文辉也参与驱袁。当然,这俩也不是急公好义,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他们参战,无非是想趁机揩点油水。
  
  光就刘湘和杨森这俩,袁祖铭眼见就挡不住,再添两个,那还有活路?不过,袁祖铭在西南这个酱缸子里混了多年,最明白识时务、知进退的道理,就在大军兵临重庆之际,果断率军撤至南岸。当然,光撤至南岸还不保险,说不好川军怕他卷土重来,就玩个痛打落水狗,于是,袁祖铭干脆高挂免战牌,向川军讨饶,表示会在五日内撤离四川,返回重庆,让川军不可追击。川军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是上善之策,袁祖铭如今被他们捏在手里,想来也翻不出这五指山,变不出花样来,于是就同意了袁祖铭的请求。1926年6月,袁祖铭就将他的驻川黔军全数开拔,跑回老家贵州去了。
  
  袁祖铭在四川玩的热闹,压根没把心思放在贵州上,现如今穷无所归,要回老家了,却慕然发现,贵州早就不姓袁了。当日袁祖铭和唐继尧达成和解协议,回来接管贵州的是袁祖铭部将彭汉章,但是袁祖铭在四川乐不思黔,仅拨了一少部分兵力给彭汉章,这就出了问题。袁祖铭以为兴义系一完,贵州也就没别人了,所以彭汉章象征性带点兵回去也能踏踏实实坐稳贵州省长的位子,但没想到的是,走了兴义系,又来了桐梓系,彭汉章这省长就被桐梓系老大周西成给抢了。
  周西成在贵州军阀中独树一帜,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要跟在当时如日中天的兴义系后面混饭吃,他一直都在经营属于自己的势力,并且,周西成确实是个有胆有识,也有手段的人物。周西成一开始在贵州军界只是个小人物,一直到1920年才被提拔为营长,但是周西成官小志不小,很懂得拉帮结派的那一套,当营长期间,就已经利用同门、同乡、亲族等关系笼络了一批死党,毛光翔、刘楷森、江国璠和王家烈这些后来桐梓系的骨干人物当时就已经被周西成提拔为连长。1921年是周西成军事生涯的一个拐点,这年他突然从营长升成了旅长。
  
  周西成原本归属窦居仁旅,这年黔军援桂,谷正伦就把他调去随军出征了,谷正伦这人我们是知道的,一肚子的坏水,刚把周西成营调来,就想将其改为警卫营,明摆着就是要收编,周西成自然明白谷正伦没安好心,一怒之下就回了铜仁,重归窦旅。当年王文华遇刺,新派大乱,各旅自有计较,有诸如谷正伦这样想自立门户的,也有胡瑛这样爱谁谁的,还有彭汉章、王天培这样拥戴袁祖铭的,而窦居仁则和何应钦一道,是拥戴王伯群的。窦居仁跟王伯群私交甚笃,觉得兄弟死了让大哥上也是自然之理,而且王伯群有头有脸,也不辱没了贵州的牌头。可惜的是,窦居仁连自己手下都摆不平,他的两个团长毛以宽和聂凤岗居然就率部投靠了袁祖铭,这样一来窦居仁心灰意冷,直接就闪了,把兵权交给了参谋长徐朝光。接下来周西成粉墨登场,给大家表演一出夺权好戏。
  周西成先是借口部队缺饷,向徐朝光索饷,徐朝光当然拿不出来,然后周西成就利用这点,煽动部队,驱逐了徐朝光。当时窦居仁还有个弟弟窦居康在部队里,听说这个变故,知道要出事,想先开溜。周西成知道不能让窦居康这么走了,万一让他通风报信,窦居仁回来了,他这个犯上作乱的逆首不就倒霉了?于是,周西成致电窦居康,宽言抚慰,说他根本不想造反,只是弟兄们缺钱,才闹了点乱子,现在摆平了,还请您回来主持大局啊。窦居康可能还是低估了周西成,认为他这么个小小的营长确实也没胆子造反,那就回去呗。结果他刚回去,就被周西成咔嚓了,周西成于是就自领旅长,带着他的部队投靠川军石青阳去了。
  周西成一个小小的营长,居然能趁此乱机火中取栗,直接就干上了旅长——尽管该旅走了两个团,十足兵力也就是一个团,这份胆色,这份谋划,确实称得上是个人物。周西成经过这么一捣鼓,在川战中又收编了杨森的一部分武装,还缴了1000支枪,实力立马就上来了,转瞬之间,就成了贵州数得着的实力派。其后,滇军入黔,袁祖铭退入四川,这又给了周西成经营起自己地盘的机会——最要紧的,自然还是见缝插针,这是周西成的拿手好戏。
  
  周西成先是借着滇军入黔之机,在黔北摆平了一些土匪,然后攻取了遵义,当然,唐继虞势大,很快周西成就丢了遵义,此时他试图投靠袁祖铭,但袁祖铭认为他以前跟过石青阳,为人不可靠,不接纳他,周西成无奈,只好投靠熊克武。后来川军内乱,周西成趁机攻打重庆——当然,以他的实力即便攻下了也守不住,他打重庆也不是为了占领,而是为了抢钱,这回捞了个够,成了财主。不久后熊克武在川军内战中失势,周西成也被袁祖铭和杨森驱逐,被迫回到贵州,驻节赤水。不过周西成运气又来了,当时唐继虞正好离黔援桂,贵州空虚,周西成趁机连取遵义、桐梓以及毕节,虎踞黔北和黔西北,已有贵州三分之一的地盘。
  
  当时袁祖铭正跟唐继尧谈判,准备和平接收贵州,而周西成日渐坐大,自然也让袁祖铭有所忧虑,但是袁祖铭还是想将重心放在四川,所以就想拉拢周西成,为其所用。周西成自认实力还不如袁祖铭,既然袁祖铭有合作的意向,他也不能驳了这个面儿,于是也就接了袁祖铭抛出的橄榄枝。同时,为了消除袁祖铭的戒心,周西成不但把先前的摩擦一股脑的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还主动提出要和袁祖铭结为儿女亲家,这下袁祖铭就更加放了心,认为周西成已经归其所用。在袁祖铭和唐继尧谈判成功后,周西成就在袁祖铭的扶植下当上了贵州军务会办,后又在1926年1月接替彭汉章,当上了贵州省长。周西成出任省长之后,更是大肆任用桐梓故人,势力逐渐壮大,桐梓系也俨然有了兴义系的旧观。
  
  袁祖铭低估了周西成,更错看了他,实际上周西成暂时交好于他,不过是以图晋身的权宜之计,跟彭汉章不一样,周西成从不是甘居人下之人,当袁祖铭回到贵州之后,周西成已经让桐梓系成为了贵州新的盟主。并且,跟袁祖铭投靠北洋系不同,周西成一直交好于国民党,当年跟石青阳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华革命党,有了国民党的支持,周西成这个贵州老大就坐稳了。因此,袁祖铭被驱逐出川之后就发现,贵州俨然也不再接纳他了,他自认此时实力根基均已不如周西成,无力与其抗衡,只得另谋出路。
  
  我们说,被驱逐出川的黔系将领均不得善终,袁祖铭此次被逐,回来后就发现了贵州变天,已经有了要中咒的迹象,而其后他的命运更是证明这条魔咒的厉害。在国民党誓师北伐后,正愁没有出路的袁祖铭就假惺惺的投靠国民党,北伐去了。只是袁祖铭两面三刀,一方面打着北伐的旗号,另一方面却暗通吴子玉,企图进取湘西,直抵长沙;当时唐生智屡次催其进兵,袁祖铭都借故推辞,这就让唐生智陡升疑心,经查果然找到了袁祖铭跟吴佩孚勾结的证据,而这就让唐生智对其动了杀心。而后唐生智定下计策,让部将周斓借请袁祖铭吃年夜饭的机会,将其诱杀,而袁祖铭的军队则经两昼夜激战,终为唐生智所灭。而当年拥戴袁祖铭主黔的两员爱将,彭汉章于1927年8月被唐生智所杀;而王天培虽在北伐中屡建奇功,但终因丢失徐州,被老蒋当成替罪羊,遭到囚禁,不久后被深恶其人的何应钦所杀。自此,祖铭中咒,贵州变天,桐梓得道。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老大死,圣旨废

  且说袁祖铭、彭汉章和王天培三个都在北伐中死于非命,如果说袁祖铭是里通外敌,罪不容诛,而彭汉章为其亲信,带罪连坐的话,那王天培之死就可以分明看出在外黔军将领的微妙处境了。王天培是北伐名将,战功赫赫,却因为寡不敌众、丢失徐州而成了替罪羊,更要命的是,老蒋在将他监禁后没多久就下野了。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老蒋下野反而就要命了呢?不是老蒋把他给扣起来的吗?其实,老蒋扣押王天培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倒也未必就动了杀他的念头,只是,老蒋手下有人却对王天培恨得牙痒痒,想要将其除之而后快,此人便是何应钦。何应钦跟王天培的梁子自然是在贵州结下的,何应钦的小舅子是被王天培的老上司给暗算的,更关键的是,王文华死后,王天培居然还积极拥立袁祖铭,大家想,这梁子得结的有多深?王天培走窄了,蒋介石一下野,中央军可不就何应钦说了算了?何应钦还能放过他?当然,跟何应钦有过节的黔系将领可不止王天培一个,眼下何应钦在国民党内一手遮天,操着生杀予夺之权,那些在外的黔系将领还能踏踏实实待在外边等着何应钦报复吗?
  
  随着袁祖铭、彭汉章和王天培相继被杀,黔军在外的将领已经屈指可数,高级军官就剩了李燊一个,很不巧的是,此人也是袁祖铭旧部。何应钦对袁祖铭恨之入骨,但是可惜的是,袁祖铭没落到他手里,被唐生智给杀了,正主找不着了,那就只能搞搞周边了,王天培不就这么死的吗?李燊跟王天培有没有交情我们不知道,但是李燊一定明白王天培是为什么而死,而且也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所以肯定有了兔死狐悲之感——说明白点,李燊还敢在外面混吗?既然外面眼见是危机四伏,自己随时可能被人抓小辫子,那么,也就只能回家了。
  
  李燊自己想回家,有人也在推动他回家,此人是蒋介石。蒋介石跟黔系人马没什么私人恩怨,但是矛盾是有的,主要是因为周西成老跟桂系打连连,跟他对着干。地方军阀,也有一个站队的问题,但是民国这样的乱世,中央老是换人,强弱也总可能瞬间易位,所以站队就是个考验政治眼光的技术活。周西成就很倒霉,看走了眼,以为桂系能把老蒋给逼下台,以后民国就桂系说了算了,但是,老蒋是那么容易被打垮的?老蒋复出之后,周西成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而周西成呢,既然已经上了桂系的船,自然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所以,准备接招吧。
  
  老蒋支持李燊,主要是为了对付周西成,而李燊呢,本来也不是非对付周西成不可,但是周西成似乎很不待见他,所以也就少不得要拼一下了。周西成控制贵州,走的是乡情路线,时谓无官不桐梓,就说明周西成眼里难容外人,而李燊,不仅是外人,而且还是个有威胁的外人,自然就更难容得他了。因此,李燊要回乡,周西成就作梗,居然派人去收买李燊部将,要玩分化离间的招,那李燊能答应吗?当时也有贵州父老去劝说双方,让他们看在同是贵州人份上,携手合作,别搞亲痛仇快的事情,在他们的撮合下,双方还假模假样的签了份协议,协议里自然说的是永结同心之类的话,但是协议没签多久,周西成就将其扔进废纸篓了,李燊也是看明白了,要回这个家,就非得打回去。
  
  1928年10月,李燊在老蒋的支持下对周宣战,仗是打了,但家还是回不去,李燊败了,还遭到伏击,受了伤。李燊仔细琢磨,觉得光靠自己一个人很难撼动在贵州日益稳固的周西成的地位,所以,就得找援兵,正好他当时退到了云南,而此时在云南主政的龙云就跟周西成有梁子。龙云跟周西成有什么仇,我们上文说过了,就是周西成当年曾经跟着胡若愚和张汝骥去攻打过龙云,此事一直被龙云视为奇耻大辱——因为民国以来,只有滇军攻黔,从无黔军攻滇,也早就想教训教训周西成。李燊和龙云一拍即合,决定合作讨周。
  
  1929年4月,李燊卷土重来,发起反击。得到了龙云支持的李燊进展神速,一改先前颓势,连克盘县、普安、花江等地,周西成眼见形势危急,亲赴前线督战,不督倒还不打紧,一督就出事了,周西成居然被李燊逮个正着,激战中周西成中弹落水,不幸溺亡。周西成一死,自然部下心无战意,李燊率军急进,5月28日,李燊终于打回了老家,进驻贵阳。不久后,顺理成章的,老蒋将贵州省政府主席的位子给了李燊,贵州眼见着又变了次天。
  
  周西成辛辛苦苦经营起了桐梓系,还没掌几年权,过几天安生日子,就战死沙场了,那么,桐梓系会像当年的新兴义系一样,老大一死,就先不管三七二十一,闹将起来吗?这就不得不佩服周西成的未雨绸缪了,1923年,在他还没能控制贵州之时,他就已经预备下了后事,当日在四川涪陵,他召集手下开了个军事会议,在会上,确定了“群(毛光翔号群麟)、绍(王家烈号绍武)、佩(江国璠号佩玙)、用(犹国材号用侬)”的继承顺序。周西成在派系建设方面确实是很有些独到之处,他提前选好接班人,自然也是吸取了新兴义系树倒猢狲散的教训,桐梓系没有辜负周西成的一番苦心,就算最终还是要争,也是先搞定外敌再说。于是,在6月中旬,毛光翔、王家烈、犹国才以及廖怀中等人联合起来发兵贵阳,进攻李燊,李燊不敌,被逼退往云南。
  
  李燊回家还没满半个月,就又被赶了出去,这下心灰意懒,觉得自己的军事生涯也就到此为止了,于是,把残部交给龙云后,就独自跑去香港了,不久后病逝。李燊之事,从持续时间上来讲,当然只是贵州内乱的一段小插曲,但是,他这一闹唤,却又把贵州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稳定局面给搅乱了。桐梓系虽然在周西成死后没有立刻散架,好歹还是一块赶走了外敌,但是,敢散的总是要散,今天不散,明天也要散——紧跟着争夺贵州霸权的是毛光翔和王家烈。
  
  按照周西成定下的规矩,毛光翔当然是第一继承人,赶走李燊之后,也理应由他接位。毛光翔是周西成表弟,同时是王家烈妹夫,一直以来就是周西成的头号亲信,在军中也强压众人一头,别人对他接管黔政,倒也尚无异议,只是他的小舅子王家烈似乎总有些不服。周西成生前给手下众将排定了座次,就是希望万一他出点意外,桐梓系能安然度过,继续控制贵州,但是真到了利益交关的时候,即便是圣旨,看来也得作废,更何况这个老大已经入土了。
  
  毛王争霸的裁判是老蒋,李燊被逐,老蒋就再次失去了对贵州的控制权,所以老蒋就得重新找个代理人。毛光翔表面上对老蒋也是服从的,也接受了老蒋对其第十八路军总指挥的任命,但是毛光翔显然对老蒋有些戒心——毕竟周西成之死说穿了就是老蒋撺掇的,因此,毛光翔对老蒋的态度是不远不近,若即若离,不亲近也不得罪。王家烈则正好相反,他是迫不及待想上位,郎有情,妾有意,老蒋给他钱,给他枪,帮助他扩大势力,他也投桃报李,没事就帮老蒋到湘西剿共。此消彼长,原本毛光翔势力比王家烈大,但是王家烈有了老蒋这样的强力外援,过了几年就压了毛光翔一头,以前是毛光翔想着法的夺王家烈的兵权,现在倒了过来,王家烈要想办法夺毛光翔兵权了。
  
  1932年2月,在老蒋的撺掇下,在权欲的刺激下,王家烈也顾不得亲戚之情、同僚之谊了,从洪江出发,领兵4个团包围贵阳,逼迫毛光翔让位交权。毛光翔的部下受不了这个刺激,纷纷表示愿意一战,但是毛光翔母亲深明大义,不想自家人闹起来让外人看笑话,力主毛光翔让位。毛光翔也反复思量,觉得就算要打,也未免一败,不如暂时退却,于是同意交权,自己则领兵退往遵义。
  
  桐梓系比新兴义系强,但是看起来也没能强多少,内斗终究是保留曲目。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金克木

  截止到目前,贵州的统治集团已经接茬换了三批,从刘显世的旧兴义系到王文华的新兴义系,再到周西成的桐梓系,至于老大就更是走马灯一样的换,贵州本就是民穷地贫的所在,那经得住这么闹腾?贵州老百姓盼星星,盼月亮,就盼能有个圣人出世,把贵州的乱局给摆平了,好踏踏实实过两天太平日子,但是似乎目前的情况离达成这个愿望还有很远,而且更要命的是,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更加疯狂。现如今上台的王家烈就是个最不上道的玩意,贵州老百姓可得苦了。
  
  王家烈按说也是苦出身,但是有些人容易忘本,自己发达了就试图抹去苦难的回忆,很不幸的,王家烈就是这类人。在吃辛吃苦好不容易混到了今日贵州老大的位子之后,他想到的不是要让贵州许许多多跟他以前一样的苦人儿有个奔头,而是要抓紧时间享受生活。王家烈享受生活的方式也很传统,无非就是大门一关,屁事不管,然后纵情酒色,烟雾为伴,飘飘然,昏昏然,日子过得好不逍遥。王家烈争权的时候很卖力,争到了以后用权更卖力——不过,他更多是把权力用到了提升自我的生活质量上,但是,老大成天醉生梦死,贵州的政务怎么办呢?我们得说,王家烈有福气,有个好老婆——他这个老婆的好不体现在传统的相夫教子,孝敬公婆上,而是体现在办事能力上。
  
  王家烈老婆叫万淑芬,生性泼辣,善于理事,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万淑芬也就是投错了胎,她要是个男儿身,出将入相何足道哉?不过不幸之中也有幸,她嫁了个好老公——他这个老公的好也不体现在传统的用情专一,体贴妻儿上,而是体现在不爱管事上,老公当了官,还不爱管事,别人又信不过,那就只能她上了。其实王家烈能混到如今这个地步,离了他这位老婆是绝难想象的,王家烈本人没啥能耐,但是万淑芬很有能耐,所以王家烈也就万事不决问老婆了。当年孙策临死前交待孙权,说你年纪小,没经验,管那么大的家业有困难,但是还好,你哥我帮你找了俩有经验有能力的,以后只需“内事不决问子布,外事不决问公瑾”就高枕无忧了。当然,东吴的地面比贵州是要大多了,王家烈也非孙权可比,但是万淑芬确实是女中豪杰,不管是内事外事,她都给包了。
  
  王家烈打仗,万淑芬就从不太太平平搁家里带孩子,而是喜欢束着头发,戴着帽子,身着西服,脚踏皮鞋,坐着轿子,给王家烈出主意去。外人哪知道这是王家烈他媳妇,只以为是王家烈从哪请来的高人,这样也好,王家烈也有面子,能请到高参说明王家烈礼贤下士,总比被人知道是老婆跟那指点要好。万淑芬不仅帮着王家烈起草文书,出谋划策,还帮他去外面谈判。民国乱,西南尤其乱,要摆平这三门五户的事情,着实需要动点脑筋,王家烈脑子不够动,所以只能让夫人代劳了。万淑芬跟哪面都打过交道,而且什么都谈,跟桂系谈过烟土买卖的事儿;跟陈济棠谈过军事合作的事儿;跟蒋介石哭过穷;跟胡汉民讨过权;从地方大佬到党国领袖,再到元老耆宿;从经济到军事再到政治,万淑芬统统一把抓。这么千头万绪、曲折微妙的关系,就是个大老爷们也难免头疼难处,但是万淑芬这个娘们却处理的妥妥贴贴,不由得不让人心生敬意。
  
  比如说,要同时处理好跟地方派和跟中央的关系,就着实有些难度。贵州是个穷省小省,不管是粤桂这样的地方实力派,还是蒋介石这样的国府中央,说实话都惹不起,因此这是个夹缝求存的活。万淑芬玩的还确实溜,对老蒋表面上尊重的一塌糊涂,还去南京争取补助——其实就是套近乎,老蒋搞新生活运动——就跟现如今搞和谐社会差不多意思,她还在报纸上设专栏,亲自撰写有关文章,号召人民要懂得礼义廉耻。不过,万淑芬更明白老蒋为人极不可靠,他这当儿支持王家烈,明儿也能甩了王家烈,所以,狡兔三窟,不能一根绳上吊死,在表面上服从蒋介石的同时,暗地里却跟粤桂两省签了份互助共保的条约。这份条约签了,既保证了两大强邻不会对自己动手,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抗中央的底气,虽然这种条约到了关键时刻肯定不作数,但有总比没有好。大家看,万淑芬这才叫有能耐,这么复杂的事儿,她楞能举重若轻,体现出了极为高超和灵活的外交手腕。不过万淑芬虽然能力不俗,却也因为争权夺利害苦了百姓。
  
  万淑芬有野心,并不满足于当王家烈的参谋甚至代理人,她也跟那些地方派老大一样,渴望拥有自己的亲信集团。她将触角伸到军队,控制了8个团的兵力;在人事上,她大肆启用她的娘家人,一批姓万的在贵州军界、政界担任要职;在王家烈掌权没多久,万淑芬就基本架空了她的老公,将桐梓系来了个中央爆破,让她老家铜仁的乡亲父老冒了头。周西成创建桐梓系殊为不易,为此连命都丢了,桐梓老人也对这个派系感情很深,一心维护桐梓系的大权,但是没想到万淑芬一个女流之辈,居然就能把贵州能人排行榜排名前三的一世枭雄周西成创立的派系给挤兑了,这帮大老爷们自然不服。虽然铜仁系没有取代桐梓系的实力,但是系中有系却已经成了既成事实,当时坊间流传“金克木”的谶语,意思是铜仁要取代桐梓,这就让桐梓系更加有了危机感。
  
  王家烈来自桐梓系,但是却因昏聩无能而致大权旁落,更要紧的是,他丢了权还无所谓,反正老婆也不能离婚,终究一家人,却让桐梓系的其他骨干也跟着倒霉。铜仁系四处伸手,一步步蚕食原属于桐梓系的地盘,眼看着无官不桐梓的局面就要被根本性颠覆,桐梓系也不甘示弱,准备动手。于是,1932年8月,在周西成指定继承序列里排名第三的江国墦就率先发难,试图发动政变,可惜的是,这场政变连失败都算不上,因为压根就流产了。不过,江国墦好歹是桐梓系出头的第一人,算是亮了下场,接下来还得有唱主戏的。
  
  桐梓系里对王家烈不满的人很多,但要提个最字,就得属被王家烈夺了权的毛光翔,当年他听了老母的话,和平交权,本以为他这个小舅子再怎么地都不能把桐梓的父老给一脚踢了,没想到王家烈拿了权就不管事,让个娘们指手画脚,现如今都欺负到桐梓人的头上来了。毛光翔被夺了权,坐了冷板凳,这本身就有意见,现在冷板凳眼看就要坐不稳了,那还能行?当然,周西成指定的继承序列有四个人,提到了江国墦和毛光翔,自然就不能没有犹国才,事实上,以后我们会发现,对抗王家烈的主力军反倒是这个老幺。
  
  不过,在江国墦政变未遂之后真正打响反对王家烈第一枪的既不是毛光翔,也不是犹国才,这个垫场人物是蒋在珍。蒋在珍后来在抗日的时候出了名,当然主要是因为花园口决堤事件,此公也是桐梓系要角,更是反对王家烈的急先锋。原先蒋在珍跟毛光翔和犹国才合计要玩个调虎离山计,邀请王家烈去参加周西成祠堂的落成仪式,然后趁机将其咔嚓,但是王家烈倒还没玩昏头,预感宴无好宴,会无好会,觉得可能会出事,借故推脱。于是这仨就抓了这个由头,公开以清理门户、维护桐梓系为由,发表通电,讨伐王家烈。当然,最先发难的就是蒋在珍,他在遵义率先宣布独立,誓师讨伐王家烈,但是蒋在珍显然是太急躁了,被王家烈一通反击,又打回了遵义。眼见着蒋在珍形势危急,毛光翔催促犹国才赶快增援,犹国才一看唇亡齿寒,蒋在珍完了他也不得好,于是也就公开与王家烈翻脸,1932年11月5日,犹王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贵州老百姓也真是倒霉,本来两派暗斗的时候,他们已经吃足了苦头,由于王家烈不管事,贵州已经是吏治极端恶化,苛捐杂税有如牛毛,士兵成了双枪兵,一手烟枪,一手步枪,作战能力急剧下降,作恶能力极速提升,老百姓苦不堪言,时谓王(王家烈)纲坠地,万(万淑芬)恶滔天。现如今暗斗改明争,老百姓的日子也就只有更惨了。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轮回

  桐梓系内乱,民国各方有喜有忧,忧的自然是盼着过两天安生日子的贵州百姓,而喜的则是蒋介石。蒋介石想最终将贵州纳入他的政治版图,自然就不希望贵州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地方派坐大容易尾大不掉,虽说贵州没能力像两广一样公开跟老蒋唱反调,但是时不时敲敲边鼓也会让老蒋不甚其烦。因此,老蒋自打北伐以来就没停止过挑动贵州内乱,先是怂恿李燊驱逐周西成,后是支持王家烈取代毛光翔,总之就是不让贵州有片刻太平,而现在,王家烈犯了众怒,别人上赶着要打他,老蒋自然乐观其变。
  
  其实在桐梓系这些要角中间,犹国才跟王家烈私交还算不错,没结下什么梁子,但是私归私,公归公,现如今王家烈他媳妇要抢桐梓系的饭碗,这就不得不让犹国才有所动作。政客当然都是人,犹国才是跟王家烈是一块帮着桐梓系打天下的生死兄弟,彼此间还是有些感情的,但是,人在江湖,生不由己,只要你踏进了这个圈子,就得按照这里的规矩办事——政治从来只有**裸的利益罢了。因此,犹国才非但要动手,还要趁着王家烈不防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很残酷是吗?但这便是政治。随时准备生死相搏,这就是政客的宿命。
  
  王家烈认为自己跟犹国才关系不错,平常还接济一下犹国才,前两天还刚给了犹国才3万大洋,怎么着犹国才都不至于偷袭他,但是,王家烈犯了大错,犹国才利用的就是他这样的心态。犹国才让部队采取急行军速度,拼命争取时间,终于赶在王家烈没醒悟之前发起了总攻,而王家烈毫无防备,被逼的退至榕江,而犹国才所部则在11月24日占据贵阳,未几毛光翔也从遵义赶赴贵阳。这次交锋,倒王联军算是占了先手。
  
  老蒋一看贵州内乱渐入佳境,就赶忙添了把柴火,让犹国才接替王家烈担任二十五军军长,明摆着就是要刺激王家烈反扑。初战告捷,倒王联盟自是意气奋发,觉得王家烈彻底完蛋不过旋踵之事,因此摆下庆功酒庆贺一番之后,众人就决定趁胜追击,彻底将王家烈在榕江击溃。王家烈虽然上来就吃了一闷棍,所幸撤退及时,元气尚在,因此也是整顿军队,严阵以待。双方于是又是一场大战,不过王家烈连下数城,居然把联军打得一败再败,最后干脆重新占了贵阳。短短两月,贵州形势突变,本来还喝着酒吹着牛的联军现在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击溃对手,而是如何避免被对手击溃——整个掉了一个儿。
  
  大家切勿认为王犹之战的**还在后面,事实上,**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情况是,联军自然无力进取,但王家烈却也不能完全清洗联军,这个扫尾战打了一年多,双方都是损失惨重,到最后想的都不是怎么打死对手,而是怎么结束战斗了。王家烈打脱了力,自觉一时半会干不掉犹国才,同时也怕继续进逼会彻底惹翻犹国才——万一犹国才一生气去邻省找个援兵,那就真的鱼死网破了;而犹国才呢,也被打的挺惨,不想再多事,就提出要跟王家烈议和,重新划定地盘。双方在各有顾忌的情况下罢兵言和,将贵州分成了几份,虽然王家烈名义上还是贵州老大,但是实际控制力大打折扣,只在黔东和黔南有些地盘,而犹国才、蒋在珍和侯之旦均各有所得,毛光翔则退隐赤水,不问政事。
  
  此战之后,贵州正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虽然各方口头上都服从王家烈,但是也只是口头上罢了,王家烈压根就管不着他们,更调不动他们,而这种局面的形成,自然让一心要收服贵州的蒋介石感到非常满意。当然,要彻底解决贵州问题,老蒋还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也很快就来了,因为贵州地面又来批客人——这便是从江西苏区辗转而来的红军。红军开始长征,老蒋自然就要追击,很不巧的是,贵州就成了双方较量的所在地,而倒霉的自然是王家烈。
  
  王家烈知道这事难办了,红军自然是打不过的,但是老蒋的中央军也不容易对付,哪派动根小指头都得要了他的命,而且看起来双方还都有要他命的可能。红军远来,肯定是敌非友,即便没有常驻贵州的打算,看起来在老蒋的压迫下也得在贵州混荡一阵,而时间拖越久,自然王家烈的危险性就越高;老蒋似友实敌,表面上看是为了剿共,实际上很可能借着这当口把他除了——王家烈已经听说自己媳妇跟陈济棠签的那个互助密约被老蒋拿到了,老蒋必然也不能放过他。其实,即便王家烈没有那个约,想来老蒋也会找个更可靠的人来取代他,但是有这个约毕竟还是不同,那就是王家烈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了。
  
  王家烈很头疼,大概也察觉到自己大限已到,但是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王家烈一开始搞不清红军的意图,但是人家带着枪杆子进来,必然也不是要跟他友好相处的,所以少不得就得打上一打——当然边打还得边看,如果红军只想借道,那就干脆念句阿弥陀佛,送佛送到西得了。很快王家烈就发现红军似乎意不在黔,只是想渡乌江,于是干脆就跟犹国才一道率军回了贵州——现在这俩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旧怨且不提,先联合保住贵州一亩三分地要紧。红军的战斗力自然远甚贵州这些双枪兵,1935年1月就击溃了候之旦,占了遵义——顺道还开了个会,毛泽东坐了几年冷板凳后,又重出江湖。
  红军进了遵义,而老蒋的追击部队则在薛岳的领导下进了贵阳。薛岳的这股部队比红军还不客气,上来就给了王家烈颜色,直接以剿共为名接管了贵阳城防,更牛逼的是,王家烈如今想进出都得接受人家盘查了。紧接着,老蒋给王家烈出了道选择题,要么就当省主席,放弃军长之职,要么就当军长,放弃省主席的位子,这哪是道选择题,这在王家烈眼里就是杯毒酒啊,但是毒酒也得喝了,两权相较取其轻,他决定留下兵权。那好,老蒋说了,你挺明白事儿的,也听话,我喜欢你,既然是军人,就上战场吧,麻溜的,剿共去吧。
  
  王家烈眼见着贵阳待不下去,只得去遵义落脚——当时红军已经离开遵义北上,准备渡江了。倒霉催的王家烈怕啥来啥,红军的预定计划实施的不顺利,老蒋在江边摆下重兵,预备瓮中捉鳖,老毛一看不能白白送命,再渡赤水,没多久杀回了遵义。王家烈想着打不过我逃总行了吧,结果逃也不能好好逃,逃半道上居然碰上了薛岳部将吴奇伟,那还咋逃?硬着头皮上呗。当然,上是没好果子吃的,王家烈又被干了个稀里哗啦,无奈逃亡黔系,正好遇上滇军将领孙渡,他让孙渡帮忙传个话,让龙云给个面儿,拨块地给他,救救他的命。
  
  王家烈这战战不过,逃逃不好,倒霉到了家,这时候老蒋则进一步收编了贵州兵马,改编了侯之旦武装,全面控制了贵阳,没多久干脆自己飞过来了,想要亲自坐镇,解决王家烈。王家烈求观音告菩萨,总算老蒋念在他还没完全倒台,给了条生路,就是不杀他,逼他。先是撤了他的饷,后是买了他的人,王家烈一看自己完全被人捏到了手心里,也想留条性命,一天连发四令,表示愿意下野。老蒋也不含糊,给了他个参议的空衔,让他离开贵州,王家烈一看能保条命,赶紧不带回头的溜到了汉口,离开了贵州这片是非之地。
  
  王家烈被老蒋强行夺职,宣告了黔系军阀的彻底解体,桐梓系成了永远的回忆。黔系军阀互相斗了那么多年,斗到最后,也没个人能一统江山,王文华赶走刘显世,却便宜了袁祖铭;袁祖铭跟滇系谈判和平接收,却便宜了周西成;李燊入黔驱周,便宜了王家烈;而王家烈跟桐梓旧将斗了两年,最后还是便宜了蒋介石。这或许就是地方军阀的宿命,或者说,他们终究跳不出这个轮回。(贵州篇终)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四川篇

  在西南川黔滇三省中,四川最富庶,号称天府之国,当年刘邦与项羽楚汉争霸初时屡战屡败,但却能最后夺取天下,靠的就是四川过硬的经济实力;而即便在民国史上,抗战中国民党之所以能以空间换时间,与日本形成相持局面,不至被亡国灭种,同样也是因为有了四川这样的战略后方。不过,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四川相对有钱不假,但却导致外患频仍,内乱不休,黔系够乱了吧,但是比起川系来说,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省二政
  
  四川的混乱是从娘胎里出来的,换句话说,从民国诞生之日起,四川就没出现过一个势能压众、才能出众、德能服众的人物,一群矬子里要拔出个将军,难度自然不小。清政府被推翻,我们说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认为武昌起义是被推倒的第一块骨牌,但是,熟悉晚清史的都知道,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发动,还得感谢我们的四川同胞,没有四川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哪有武昌革命党人错进错出?中国百姓我们是知道的,要么忍气吞声,抱定民不与官斗的宗旨,要么等实在活不下去了,就扯张大旗造反,但是保路运动实在特殊,这是次民众的大规模维权运动,而维权压根就是舶来品,翻遍史书估计也找不出第二例。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四川老百姓怎么就能牛逼哄哄的跟官府对着干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就得来谈谈袍哥组织。说起袍哥,可能不少人觉得陌生,但如果提到天地会,大家估计就都知道了——讲到根上,袍哥其实就是天地会的一个分支。天地会又名洪门,反清复明是其宗旨,金庸老爷子在《书剑恩仇录》和《鹿鼎记》里都曾详细介绍过这个秘密组织。天地会虽有号称“为人不识陈近南,便做英雄也枉然”这样的偶像派领导,但清朝还是自康熙开始逐渐在中原站稳了脚跟,天地会越混越惨淡,到最后难免变了质,成了黑社会。袍哥是四川哥老会的别称,自名汉留,名称由来有个典故,是三国演义里耳熟能详的桥段,曹操赐袍与关羽,关羽却以该袍着于刘备所赐旧袍之外,有不忘旧主之意,帮派人物最崇拜的人物就是关公,入会仪式一般都得向关公磕头,哥老会自也不能免俗。哥老会的起源现在说法不少,但是会众大多认为是郑成功所创,跟天地会同源同种,可以算是天地会在四川的分支。
  
  袍哥组织在四川影响力非常大,原本参与人员多为底层民众,但到了晚清,不少乡绅富户也加入了该组织,因此,四川当时有“明末无白丁,清末无倥子”之说(倥子是帮派黑话,言指帮外人众)。早期的同盟会为了反清,就曾多方联络帮众,以为助力,一个要反清建民,另一个要反清复明,虽然宗旨有些小差别,但终究在反清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袍哥在四川的社会基础显然远非同盟会可比,因此,要在四川搞点动静,没有袍哥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而相应的,只要袍哥参与了活动,官府就有大麻烦了——比如这次保路运动,各地的领导者就是袍哥各堂口的老大。四川老百姓虽然不懂啥叫维权,但是有了袍哥做支撑,也就不惧跟官府硬碰硬,而清廷见问题严重,就调来了赵尔丰前来弹压。
  
  赵尔丰号称赵屠夫,为人威严,善于理乱,懂得恩威并用的道理,因此,他就成了清廷平乱一把刀,哪有乱子上哪砍。此前赵尔丰在西藏就颇是让民族分裂分子吃足了苦头,尽管英国老撺掇达赖闹唤,但是有了赵尔丰压场,西藏也愣是没能乱起来。这次来四川弹压保路运动,赵尔丰还是老一套,先杀人立威,再徐图施恩,但是此次袍哥格外强硬,赵尔丰越杀越乱,到最后袍哥干脆组织了同志军跟清兵厮杀。如果单是四川民变,赵尔丰经验丰富,或许过段时间就扑灭了,但是,四川一闹,湖北就逮着了机会,也闹了起来,武昌起义糊里糊涂一成功,居然清廷就被这颗稻草给压塌了。小乱积成大乱,这本是四川反正的大好机会,现在问题来了,闹腾是袍哥的拿手好戏,但是闹腾完了得善后,而恰恰善后又不是袍哥的专长,因此,四川虽然独立之势已成,但却找不到一个搁四川地面上能杵得出去、镇得住场子的人物。
  
  不过,该独立还得独立,同盟会会员如杨庶堪、张培爵和谢持等人联络了一批新军将领,在重庆起义,于1911年11月22日先建了个军政府,张培爵任都督,而新军头目夏之时为副。大家也知道,四川省会是成都,只有拿下了成都,才能算大功告成,现在杨庶堪等人在重庆宣布独立,未免有些名不正而言不顺,但是要在成都宣布独立可不容易,眼见着赵尔丰就不好惹。革命党人就组织了民军包围成都,但是赵尔丰守的极为顽强,居然革命党就被打退了。当然,有革命的,就有妥协的,成都成日里炮火轰鸣,这就让士绅富贾们非常头疼,他们虽然不革命,但对清廷也好感有限,眼见着清廷大厦将倾,但赵尔丰却不识时务,硬是逆时而动,打半天,吃亏的还是他们这些人。因此,立宪派的几个社会名流主要是蒲殿俊、罗伦找到了赵尔丰,而赵尔丰则想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想暂且退让,以谋再进,因此双方达成和解,赵尔丰交出四川政权,但仍带兵办理藏边事务,本人继续待在成都,以资顾问,而立宪派则取得了建立军政府的权力。11月27日,继重庆军政府成立未几之后,以立宪派为主体的成都军政府也告成立,蒲殿俊为都督,朱庆澜为副。
  
  一个省出了两个军政府,以中国人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的路子,自然就得有个正统,革命党人自然认为自己创立的重庆军政府是正统,并对成都公开打擂台颇是不忿,也就有了西征的念头。结果还没等重庆方面发兵,成都方面就自己出了问题,立宪派控制不住局面,尤其军队不服从,在12月8日,蒲殿俊和朱庆澜正在东校场阅兵,军队突然哗变,这俩猝不及防,居然就脚底抹油,于是,成都就乱了。正副都督这都开溜了,成都也得有个管事的,于是军政部长尹昌衡挺身而出,跑到城外,找了军队,弹压了这次叛乱。尹昌衡平乱有功,因而接任都督之职,而尹昌衡也比那俩开溜的有手段,略施手腕,稳定了局面。
  
  尹昌衡是士官生,为人豪爽仗义,喜欢结交袍哥,有些江湖气,他上台后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重组军政府,将原先被排挤在外的革命党人吸纳其中,为统一四川做准备;二是捕杀赵尔丰。赵尔丰之所以跟立宪派妥协后不离开成都,显然是不甘心失败,他也一直借着成都内乱的机会在搞小动作,想要东山再起,尹昌衡意识到留着赵尔丰是个祸害,于是先下手为强,捕杀赵尔丰。赵尔丰一死,川渝震动,都明白了尹昌衡是个铁腕人物,招惹不得,于是也就树立了权威。与之同时,尹昌衡也在寻求与重庆方面的和解,由于成都军政府的开放态度,重庆方面对其敌意锐减,也就有了和谈的基础。1912年1月,双方达成了一致,两个政府合并,重庆方面承认成都军政府的正统地位,而成都方面也抬高了重庆地位,在重庆设镇抚府,最终尹昌衡任都督,张培爵为副,夏之时任重庆镇抚总长。
  
  在我们介绍的这么些省份里,就四川军政府最难产,云南上来就认定了蔡锷,而贵州虽小费周折,却也很快确认了唐继尧和刘显世的接班顺位;而四川就各色多了,不但搞出了一省二政的格局,一度成都方面还乱成一团;所谓看小知老,四川这打从一开始就那么麻烦,可以想见的是,以后也绝对轻省不了。既然川系注定会很麻烦,我们现在就有必要去繁从简,追根溯源,打下个伏笔。军阀军阀,有军有地谓之阀,因此,要了解川系将来的发展,就得从军队着手。就在4月份,尹昌衡整编了川军5个师,各师头脑分别为第一师师长周骏,第二师师长彭光烈,第三师师长孙兆鸾,第四师师长刘存厚,第五师师长熊克武。以后四川不管乱成啥样,我们记住,那些大佬也不可能出了这五个师的圈儿。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滇黔入主

  在川军这五个师当中,最各色的是熊克武师,其他四个师的首脑都是四川武备学堂毕业,根正苗红的四川地方派,而熊克武不属于这个主流的武备军系,是同盟会出身。地方派自有其独特的行事逻辑,他们没有确定的政治倾向,基本是谁嗓门大听谁的,墙头草,随风倒;而熊克武不一样,他是革命党人,他的部众也基本都是革命党,因此,不管外面风向如何,他都是走一个方向——不管顶风还是顺风。因此,可以想见的是,如今四川要出事,焦点人物就必定是熊克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这个道理。
  
  果然,不久之后由于刺宋案发,熊克武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当然出了这么大事,要表态也还轮不着熊克武,怎么也得是老大先发话,但现在问题是,原先的老大尹昌衡前一阵去西藏平乱,这阵还待在川西没回来;而袁世凯则怕尹昌衡跟革命党一个鼻孔出气,直接任命了军政部长胡景伊当都督。胡景伊是尹昌衡一手提拔起来的,俩都是武备系出身,不过从军界地位来讲,尹昌衡还是要压胡景伊一头,如今胡景伊跟袁世凯沆瀣一气,革命党人自然是得先找尹昌衡回来。尹昌衡倒是在7月初回来了,而抢了他位置的胡景伊自知无颜相见,选择避让,但尹昌衡反复权衡,最后还是觉得反袁没戏,最后让袁世凯一催,又在月底回去了。革命党人原本对尹昌衡寄予厚望,认为他加入了国民党,理应扛起反袁的大旗,没想到尹昌衡其实是个中间派,对中央的纷争一点兴趣没有,既不想得罪袁世凯,又不想得罪孙中山,干脆选择不闻不问,回川西躲事去了。尹昌衡这一躲,自然革命党的全部希望就在熊克武身上了,所以,熊克武就被逼上了梁山。
  
  熊克武刚开始也对反袁心有惴惴,一方面外省的反袁形势很不利,二次革命已逞崩盘之象;另一方面省内胡景伊手握四个师,眼见就是袁世凯的人,熊克武只要有动作,就会马上遭遇围攻。但是,熊克武就算自己拿不定主意,别人也会帮他拿主意,胡景伊就对他很不放心,就想先下手为强,意图编遣他的第五师,胡景伊心怀鬼胎,而第五师部众则是群情激愤,要求熊克武尽速起兵,熊克武被一内一外这么一逼,也觉得不管是死是活,反袁是必须的了。于是,就在其他省份的乱子几乎被袁世凯全面弹压之际,重庆才后知后觉的举起了反袁大旗。
  
  熊克武面临的形势叫十面埋伏,不但省内有四个师瞄着他,袁世凯还分别命令鄂督黎元洪、陕督张凤翙 、滇督蔡锷、黔督唐继尧派兵合攻重庆。熊克武才多少兵力,哪经得起被人这么围殴,于是三板斧一打完,形势急转直下,熊克武也就将将捡了条命罢了。熊克武遭遇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了,想必也习惯了,当年反清比这还惨,这次好歹还能有个三板斧,以前反清起义能正常发动就已经求之不得了。熊克武在反清时期是乱党,别人是官兵,这回民国了,没想到他又成了乱党,又遭遇了官兵围殴,这就是命啊。
  
  且说胡景伊轻松弹压了二次革命,而他的老上司尹昌衡则被袁世凯诱入京城,因不愿服从而遭囚禁,按说怎么着也坐稳了都督的位子,但没想到,他这还没得意多久,就被一手把他拉上来的袁世凯给推了下去。袁世凯轻松搞定了革命党,认为天下之大,唯我独尊,加上底下人添柴加火的高呼圣明,袁世凯就真认为自己可以圣明了,于是就想称帝。袁世凯想称帝,就得解决西南问题,虽然胡景伊助他平了二次革命的乱子,但毕竟不是自己人,终究靠不住,袁世凯一想四川又是最紧要的地方,要是将来被乱党控制了,那就麻烦了,所以,保险起见,袁世凯将刚立了功的胡景伊调入京城,给了个虚衔,而把心腹陈宦派了过去。
  
  陈宦倒也有自知之明,明白老头子不过是让他来打个前站,将来四川是要交给大公子掌管的,但是既然来了,就得办好差。陈宦带来了伍祥祯、冯玉祥、李炳之三个混成旅的亲兵,手握帅印,头顶官帽,跑到四川来帮袁世凯看场子。陈宦倒也识相,在杨度、梁士诒等人又是筹安会又是请愿团之后,知道老头子的兴头来了,连上数道劝进折子,袁世凯眼见大势已成,也就选定良辰吉日,登坛祭天,宣布秉承大统了。本来呢,国民党已经被袁世凯收拾了,也没力气再闹腾,而西南方面虽然有些不平稳,但好歹也上过折子,想来就有反心,也无反胆,但是袁世凯也是该他倒霉,在西南一言九鼎的蔡锷居然利用小凤仙玩了个金蝉脱壳,从京师溜回云南,率先发难。
  
  虽然好像袁世凯称帝之前,几乎所有排的上号的都上折子请愿了,但上折子只是个表面功夫,应景之物,蔡锷还组织云南军人会情愿了呢,难道他就是袁世凯拥趸?蔡锷在云南登高一呼,袁世凯本来以为铁通一样的江山突然就四面漏水了,他派出去平乱的队伍搞不定护国军,而北洋内部更是有冯国璋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公开挑头唱反调,皇位也就摇摇欲坠了。蔡锷在云南喊护国,当然锋镝直指四川,陈宦手里靠得住的部队就三个旅,于是请求袁世凯增援,袁世凯也就派曹锟和张敬尧组织部队,入川参战。
  
  战事一启,护国军声势颇隆,刘存厚审时度势,宣布加入护国军,熊克武也组织了四川义军,附和护国军,护国军与北洋军在纳溪、泸州一带展开激战,北洋军不敌,被护国军围于泸州城内。北洋军入川作战不利,护国军节节胜利,陈宦眼见袁世凯远水不解近火,也就只能与蔡锷协议停战。与之同时,袁世凯处境也如泥菩萨过江,四川战事不利,北洋大佬冯国璋铁心反他,老头子已于3月22日宣布退位;此后冯国璋不依不饶,连大总统都不愿让袁世凯干下去,还召开了南京会议想逼老头子下野,要不是倪嗣冲和张勋抬杠,可能袁世凯就被冯国璋逼下台了。陈宦一看,不管是全国的大局还是四川的小局,似乎袁世凯都已经无法掌控,自己虽深受老头子洪恩,但一味愚忠却也要不得,思量再三,还是觉得不能当老头子的殉葬品,于是于5月22日宣布独立。
  
  陈宦、陈树藩和汤芗铭先后宣布独立,我们此前说过,这叫催命二陈汤,袁世凯在6月6日一命呜呼。袁世凯一死,陈宦再无根本,只能率军离川,蔡锷众望所归,署理四川。同志们,如果四川有蔡锷压阵,那自然是拨云见日,但是四川合该大乱,蔡锷在护国之役后身染重疾,未几就赴日治病,更可惜的是,不久后就英年早逝。这陈宦一走,蔡锷一死,四川立即没了舵手,川内人物都资历不足,而川外人物又无威望,想不乱也不能够了。蔡锷临走前确定了四川的权力格局,滇系罗佩金任督军,而黔系戴勘则任省长兼军务会办,这俩说实话是白得了便宜,论战功没战功,论名头没名头,想要各方钦服,也是难能。
  
  滇黔联军虽然借着护国的旗帜和蔡锷的名头入了川,但是且不说四川地方人士能不能服这俩,就算是罗佩金和戴勘这俩,也是谁都不服谁,而四川呢,又着实比滇黔二省油水多多,因此,为了吃香喝辣,也得较量一番。这俩在四川的表演我们上文已有详述,虽说是两败俱伤,却也让滇黔两省见了行市,尤其是唐继尧,川内无主,强敌环伺,四川看来是要倒霉一阵了。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人来人往

  四川自民国以来就一直没找着一个有能耐理清对外关系、平服省内争端的老大,造成的后果就是内部乱乱哄哄,隔三差五就换个老大,外部呢,又有滇黔这两省的恶狼时不时来咬上一口,因此四川就成了个西南方面追名逐利的主战场,见天闹腾。讲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四川要出现个内圣外王的老大就这么难呢?为什么四川老百姓就非得那么倒霉呢?
  
  我们知道,四川人民的革命意志最坚定,革命性也很彻底,其他省份反清也就是跟风做样子,只有我们四川人民反清那是实打实的干,不玩虚头。前面也说了,四川人之所以勇于革命,那是因为袍哥组织遍地开花,各地都有人挑头造反。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满清疲弱,但要对付零星的造反派还是绰绰有余,而碰上四川这样一拥而上的,就左支右拙了。也正因为革命时期是一拥而上,而不是一呼百应,所以四川革命完了之后,这个老大就颇是难产,俗话说大破大立,但是四川破是破的很大,但要立起来着实不容易。袍哥鼓动会众造反确实很有一套,呼呼啦啦的就能攒一票人,最起码声势就先起来了,但是,造反只是手段,理乱才是目的,在这点上,一是袍哥各堂口比较分散,各地号令难以统一,再一个袍哥毕竟也是黑社会,难登大雅之堂,因此能破不能立。袍哥虽然自己没能力在打破旧世界之后再造新世界,但是别人要在四川哪怕只是站稳脚跟,却不得不倚仗袍哥,一个政治人物,反倒要去拜会黑社会,那大家说,这白道都被黑道摆布了,不就本末倒置了吗?袍哥控制四川基层,以至政府律令难行,权威不立,政府的社会控制力空前薄弱,一个弱势的政府还会有强势的领导者?
  
  当年尹昌衡刚上位的时候,就觉得要摆平四川各方面关系,就得跟袍哥搞好关系,一度还大张旗鼓的将官府衙门搞成了堂口香会,甚至隔三差五还去码头拜客,上行下效,四川一度但知有袍哥,不知有政府。后来因为实在不像话,邻省通电讥讽四川军政府为袍哥政府,尹昌衡才知影响不好,下令取缔袍哥,但也只是表面文章,实际上人情往来还是该咋地咋地。尹昌衡一省之尊,却不顾个人形象、外界观瞻,公然跟袍哥套近乎,这也足见袍哥能量之强。
  
  黑道压倒白道,这是四川强势人物难产的重要因素,而四川天府之国在西南的优越地位同样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西南这几个省,说白了,就四川有些油水,地理条件又是得天独厚,进可攻退可守,因此,不管是袁世凯要称帝,还是护国军要讨袁,乃至孙中山尧喊护法,段祺瑞要统一,四川都是西南方面竞逐的核心地带。北洋每次要跟南方较劲,都会先在四川搞动作,比如袁世凯弹压二次革命之时废黜尹昌衡,另立胡景伊;又比如袁世凯在称帝之前调离胡景伊,遣往陈宦;乃至段祺瑞先后委任周道刚和吴光新;总而言之,只要他们想有些政治行动,就会提前在四川换马,这也导致四川都督走马灯一样的换。都督换位频繁,也就导致不说能不能稳定局面,即便是站稳脚跟也是难能。
  
  北洋在四川闹,南方同样也在四川闹。孙中山当时没啥实力,在四川行动得倚仗滇系,而滇系包括其小弟黔系,向来都是能捞多少捞多少的料,除了激怒四川地方派,引发矛盾,似乎也没别的能耐。就说这罗佩金和戴勘吧,为什么刘存厚会跟罗佩金闹翻?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他强滇弱川的战略方针所致?他到四川来根本没想着要治理,就是当强盗来的。当强盗也罢了,罗佩金横是不想给地方派一点活路,滇军不断扩充,却要开会把川军编遣了,那川军能不闹吗?戴勘也不是啥好料,也是个吃肉不吐骨头的主儿,撺掇刘存厚干了罗佩金之后,居然一人手握三个大印,一点不想着给点刘存厚好处,最后身死异乡也是咎由自取。
  
  民国以来的四川,从一省两政到滇黔入主,扮演主角的不是北洋系就是国民党,要么就是滇黔两系,川军偶尔露个脸,还是个略有些悲剧意味的小配角,所以说,四川的话事人也一直都是外人。现如今罗佩金和戴勘倒是成了匆匆过客,但是四川让外人摆布的局面却未有丝毫改善,比如,唐继尧就打着护法的旗帜,组织了个川黔滇靖国联军,又跑到四川来了。当时四川督军是武备系中生代领袖周道刚——前任领袖是尹昌衡和胡景伊,是段祺瑞任命的,结果前脚刚当上督军,后脚唐继尧就找茬,当然,仗打得也很不理想,跟段祺瑞新派来督阵的吴光新一道被干了个灰头土脸,到最后干脆心灰意懒,退出了军界。后来段祺瑞见势不妙,又任命刘存厚当了四川督军,结果嘛,也就是刘存厚有个厚脸的绰号,不至于一点挫折都承受不起,但不管咋着,也是输了。
  
  接下来四川就不归北洋管了,孙中山任命他的粉丝熊克武当四川督军,但是熊克武是怎么入川的?还不是唐继尧大哥领导下,滇黔两省兄弟照应下进来的?熊克武倒是不想当傀儡,但无奈唐继尧不愿做赔本买卖,他帮助熊克武入川可不是为了哥们义气,朋友交情,而是实实在在混点好处,当然,他要的好处也确实多了点,狮子大开口,拿了张《川滇黔三省同盟计划书》,要熊克武看着办。熊克武看是看了,却怎么也不想办,因为唐继尧明摆着就是来抢劫的,熊克武也是四川人,对唐继尧强滇弱川的那套自然也不感冒,于是就僵了。这一闹僵,唐继尧倒是没马上发飙,但也是存了个倒熊的念头,就等个机会了。
  
  在尹昌衡、胡景伊相继被袁世凯调入京城,周道刚和刘存厚又相继被联军驱逐之后,早期统治四川军界的武备系已经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下坡路,而以中生代刘湘、杨森等为代表的速成系则在悄然崛起,不过,目前来说,统治四川的还是熊克武和杨庶堪为代表的国民党。可惜熊克武也是风雨飘摇,前些时候得罪了唐继尧,而今内部也出了问题。
  
  熊克武上位后,大肆任用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结识的同学故旧,隐然形成了一个九人小团体,时谓九人团,由熊克武、但懋辛、李蔚如、喻培棣、余际唐、张冲、吴秉均、刘光烈、龙光组成,这九人团自然也是争名夺利,排挤异己,尤其打压以谢持为首的实业团。谢持也是个擅长搞小团体的人,后来在孙中山死后还跟林森等人搞了个西山会议派,公然跟孙中山联俄联共的政策唱反调,早在1909年,谢持的实业团就已经成立,辛亥革命后,实业团的要角们在军政两届混的也是相当不错。九人团要争权,实业团要维权,这自然就有矛盾,九人团认为靖川之役主要是他们的功劳,所以多劳多得,而实业团则认为反清的基业是他们奠定的,看不上九人团这几个暴发户,因此逐渐也就势成水火。
  
  熊克武除了跟实业团有矛盾,并竭力打压之外,跟杨庶堪最近也闹得很不愉快,他对杨庶堪被孙中山任命为省长,并对他多有掣肘感到不满,想着天下是老子打得,跟你有毛关系,因此,看不上人家。闹到最后,杨庶堪跟实业团联合起来,吕超挑头,并联结早就对熊克武不满的唐继尧,几方面同时用兵,驱逐了熊克武,此事就是我们在介绍滇系时所说的倒熊之战。当然,熊克武也没真倒,后来杀了回来,反倒是滇黔两省先赢后输,最终因为外战失利而致内部纷争,尤其是唐继尧元气大伤,自此退出竞争川政的舞台,对于四川地方派来讲,少了这么大一对手,也得暗自庆幸了。
  
  四川地面上被外人掌控的局面终于在川军靖川之役后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以前人来人往,吆喝的都是外人,现在总算该轮到自家人人来人往了。不过,对于老百姓来讲,外人还是本地人都一码事,反正都要打仗。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出头椽子

  滇黔两系被川军联合驱逐,表面上看是熊克武和刘存厚两个大佬杀回来了,但实际上,要仔细一看的话,熊克武和刘存厚这俩在川系早期呼风唤雨的人物此刻已经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了。熊克武经常露脸不假,啥事似乎都有他,但是露脸这事得两说,有风光的时候就有落寞的时候,熊克武风风雨雨多年,落寞的时候似乎不比风光的时候少,尤其是此次倒熊之战,让他在统治四川这两年的经营缩水了不少,最后还得去请后辈刘湘出马,才找回了场子。刘存厚就更别提了,熊克武是一条道走到黑,死活都是国民党的人,刘存厚是不断变色,老想着浑水摸鱼,但是投机,尤其是政治投机,要么大发一笔,要么倾家荡产,刘存厚最近一次投机就输惨了。虽然护法之役总体上南北未见胜负,但四川则胜负已分,把赌注压倒北洋政府上的刘存厚被人通杀,被逼到汉中去苟延残喘,虽然最近跟熊克武合作又杀了回来,但是也不过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已了。
  
  不过,这俩似乎对自己的处境并没有很好的认识,认为四川的天还是那个天,不是我就是他,但情况确实如此吗?且说这俩联合起来把客军逐了之后,又开始互相看不顺眼了,当然,原因跟此前并无区别——熊克武拥戴孙中山,刘存厚投靠北洋系,老大之间就很不对付。具体表现是,1920年9月10日,刘存厚在成都搞了个北洋政府任命的督军衙门,而10月30日,熊克武在重庆另立督军府,当然,熊克武这个是广州方面任命的。这种场景大家一定是似曾相识,是的,反清独立那阵也这德行,一省二政,只不过那次是尹昌衡通过谈判方式解决了问题,这次很显然,压根就不可能谈,谈不了自然就只能刀枪上见真章了。
  
  熊克武跟刘存厚打起了擂台,有人已经乐开了怀,此人就是四川新晋刘湘。刘湘的资历跟这俩自然是不好比,人家呼风唤雨的时候,刘湘还没人认识呢,但是,老是追忆往昔就会影响对当前形势的判断,熊刘这俩就是如此,光顾着唱对台戏了,却没好好看看这个在靖川之役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后辈。刘湘也搞投机,但是他搞投机的思路跟别人不一样,别人一般是下死注,要就死要就活,刘湘是眼观六路,从不犯险,能赚就赚,赚不上也不豪赌。
  
  刘湘刚开始是周骏第一师的一个营长,在二次革命中审时度势,熊克武派人来活动他,他虚与委蛇,实际却把赌注下在了袁世凯那边,熊克武来打泸州,刘湘不含糊,真跟熊克武干,因为讨袁军失利,刘湘又表现突出,被擢升为团长。后来又赶上了护国战争,大家以为刘湘跟护国军混了?错了,刘湘依然跟着袁世凯混,牛逼的是,刘湘居然这都能得便宜,趁着他的顶头上司熊祥生因陈宦宣布独立弃军出逃,再次官升一级,成了旅长。后来周骏受袁世凯指派,让刘湘防守泸州,结果刘湘一看打不过,直接挂了免战牌,先保住军队再说。再后来护法战争,刘湘又是审时度势,最后时刻倒戈,投靠了熊克武,熊克武一高兴,就赏了他个师长,后来熊克武入川后整编川军,他就正式当上了第二师师长。可以说,刘湘在这么些重要关口当中,不管上司是谁,刚开始是哪派的,他都能在事情结束后得到好处,因此,他资历虽然一般,但上升势头极为迅猛,再经过了上次驱逐客军的那一战,刘湘正式在新生代中脱颖而出,头牌当定。
  
  眼下熊刘相争,显然又是决定刘湘地位的重要关口,刘湘又得在下注的问题上好好考虑考虑。刘湘毫无悬念的再次赌中,他选择了熊克武,根据他的经验来说,北洋虽然实力仍远强于国民党,但四川地面上,近几年却是南风压倒北风,原因是四川的几个重要邻省都跟北洋不是一伙的;从熊刘的个人对比来讲,显然刘存厚在护法战争中的失败所受的影响要大于熊克武在倒熊之战中的影响。刘湘这么一选,带动了川军其余各将踊跃参赌,当然,毫无悬念的一边倒,刘存厚一下成了众矢之的。于是,在熊克武说四川要自治,刘存厚说不能自治之后,刘湘抢先发话说要自治,然后各将纷纷呼应也说要自治,最后自治问题就成了熊刘之战的导火索,双方终于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仗还没打,刘存厚就失了先手,成了孤家寡人,仗一打起来,结果也是可想而知,很快熊刘之战成了驱刘之战。刘存厚被各方夹击,连连败退,自己的盟军一看形势不利也倒戈相向,不倒戈的也冷眼旁观,最后刘存厚只带了个警卫营逃到陕南,自己留川的部队也被别人占了便宜,全给收编了。经过此战,刘存厚可以说是输了个底朝天,一时半会看来也折腾不出大动静了。不过,这战一打完,熊克武就发现了问题,因为刘湘眼下实力膨胀,几乎已跟他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熊克武有第一军,刘湘有第二军,熊克武有九人团,而刘湘则有速成系。
  所谓速成系指的是有四川陆军速成学堂背景的军界人士,川系早期是武备系当家,如今刘存厚一完蛋,武备系已是江河日下,不复当日之盛,而在早期以中下层军官为主的速成系倒是后来居上,逐渐在川系冒头。刘湘当然是速成系的老大,二号人物是以老婆多闻名的杨森,其余要角还有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张斯可、徐孝刚、王陵基、乔毅夫、傅常、鲜英等。刘湘在1918年当上第二师师长之后就开始对部队进行换血,速成系成员逐渐成为了刘湘部队的骨干成员,如今刘湘坐大,速成系自然是水涨船高,现如今除了九人团,已经没了对手。
  
  熊克武也是老江湖,虽然发现问题较晚,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很快他就玩出了绝妙的一手。熊克武是怎么玩的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将高其位,骄其心,先把刘湘抬起来,以为把他摔下去做准备。我们说,刘湘虽然实力已经是佼佼者,但并没有一统四川的能力,所谓的强也是单列出来强,还没到一览众山小的地步,熊克武抬举他实际上用心险恶,要让他当出头椽子,成为众矢之的。驱刘之战完成后,熊克武就主动让贤,让刘湘当上了川军总司令,不久后又被省议会选为四川省长,于是在1921年6月,刚崛起没多久的刘湘就成了四川军政两届的老大。刘湘虽然精明,但毕竟还是年轻气盛,根本想不到熊克武主动示弱的用意,以为普天之下,唯他独尊了,很快熊克武就会让他知道姜是老的辣的道理。
  
  刘湘位高了,心也骄了,居然当上老大没多久要出省玩玩了。也是,四川这么些年,老被邻省欺负,好不容易刘湘当了大,就想着要扫扫晦气,也去管管别人的闲事。当时正好是湖北出了点事,湖北的李书城和潘政道对王占元不满,就通电川湘要求增援,要驱逐王占元搞自治。当时刘湘眼见着湖南赵恒锡这个一直高呼联省自治、崇尚自扫门前雪的主儿都打算出兵,认为湖北一定有大便宜可占,也就想出出风头。当然,风头不是那么好出的,后来吴佩孚介入了湘鄂之战,川军最后跟吴佩孚媾和,也没捞到啥便宜,要说刘湘有啥收获的话,就是结交了孙传芳这位日后飞黄腾达的直系干将,还跟吴佩孚亲信萧耀南牵上了线,总之就是打开了外交僵局,刘湘好歹也是遛得出去的人物了。
  
  就在刘湘自以得计,春风得意之时,熊克武埋下的定时炸弹却快炸了。刘湘而今很风光,混的有头有脸,但是,四川可不是刘湘一个人的,刘湘爬得越高,就越是惹眼,名气是出挑了,但实力却没到这地步,这就叫务虚名而处实祸。熊克武要的就是这个,眼看刘湘越爬越高,他也明白把刘湘摔下来的时刻也越来越近,而川军众将呢,我不说大家也知道了。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头椽子不好当啊。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一言不合

  刘湘毕竟还是太嫩,不懂身处乱局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以为自己气运旺,就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过,政治毕竟没那么简单,以前刘湘是小喽啰的时候,爱怎么卯足劲往前冲都没人管,但如今刘湘还是个没人搭理的小人物吗?刘湘现如今已经是能和元老级川将熊克武平起平坐的人物了,已经是川军新生代中最冒尖的角色了,到了这个位置,有多少人盯着?所谓高处不胜寒,刘湘太年轻,还没能领会到这句话的意思,但很快就要领会到了。
  
  对于身居高位的微妙处境,熊克武就比刘湘有更深的领悟,毕竟多吃了几年饭,也在风口浪尖上多混了几年——阅历就是最好的老师。熊克武以前就屡屡成为众矢之的,从二次革命开始一直到倒熊之战,大风大浪见多了,最知道爬得越高摔的越痛的道理,因此,这回跟刘湘合作将死对头刘存厚赶出去之后,熊克武就留了一手,将刘湘给捧了上去。其实论资历、论实力,熊克武依然是川中翘楚,他把刘湘抬出来,难道是提携后辈的一片盛情厚意?当然,刘湘大概是以为自己帮了熊克武这么大一忙,忠人之事当然也要食人之禄,自己当四川总司令,当省长,那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这叫受之无愧。恐怕刘湘是想差了,熊克武抬举他,真正的目的恐怕还是要倒他,用个流行词,这叫捧杀。
  
  其实早先熊克武就已经在驱刘之战后搞了刘湘的小动作,当时他秘密策反刘湘的参谋长兼第二师师长陈能芳,让他在1921年2月农历除夕夜带兵独立。我们知道,刘湘重用的都是速成系军官,而陈能芳呢,又不巧的是保定生,陈能芳总觉着自己是刘湘势力的边缘人,说不好哪天就被取代了,既然熊克武找他,自然他就心思活动了。可惜的是,事有不谐,情报居然就被刘湘在举事前一天截获了,结果刘湘当众宣读电报内容,问陈能芳的部队是左袒还是右袒,当然毫无悬念的,陈能芳的部将都说誓死忠于刘湘了,于是,陈能芳被扣,唐式遵接位。按说这事出来后,刘湘怎么着也该对熊克武有所防备了,但是我们说了,刘湘毕竟是年轻气盛,对熊克武玩弄阴招,根本不带怕的,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因此,后来熊克武抬举他当四川军政的首席,刘湘也慨然接受,认为是应当应分,甚至可能还以为熊克武是在示弱,但是,刘湘可能没注意,还有个词叫以退为进。
  
  熊克武这就是以退为进,在刘湘居然跟孙传芳和萧耀南这样玉帅跟前的红人牵上线之后,他认为时机成熟,决心发难了。熊克武撺掇川军众将跟刘湘对着干,刘湘也不傻,自然嗅出了这里面的味道,立刻明白自己一味强进确实是犯了忌讳,现下这个出头椽子怎么也是当定了,也没啥好办法可以补救,只能先退位避避风头再说。于是,刘湘在1922年5月通电下野,辞职之后就抓紧时间秘密准备,尤其是派人去求助刚结交的把兄孙传芳,让他帮帮忙。如果孙传芳真能帮上忙,那刘湘也还有一线生机,但是他的同学杨森却想法另类,居然想玩突袭,还没等孙传芳出兵,刘湘也没安排停当,第二军军长杨森就抢先出兵,进攻第一军去了。杨森虽是刘湘同学,但早就有自立之意,自从当上第二军军长之后,就一心想扶植亲信,搞个新二军出来,此次他匆忙出兵,是因为想跟但懋辛合作遭拒,索性就破罐破摔,先打再说。杨森自说自话提早进攻,这种悖逆之举让刘湘颇为震惊,刘湘当然很生气,但是考虑到反正也是要打,杨森这次赢了,自然功劳是自己的,输了,就把责任一推,于是,只说了句“杨森跋扈,不听命令”,做好将来推卸责任的铺垫后,就听之任之了。
  
  但是,第一军也是避其锋芒,玩个拖字诀,你要决战是吧,我就不跟你打,于是杨森进攻,第一军就在军长但懋辛的指示下搞撤退,这一下杨森的如意算盘就打空了。杨森发起进攻后,川军众将在成都开会组织联军,以第三军军长刘成勋为总司令,以第三师师长邓锡侯以及四川边防军司令赖心辉为正副司令,举兵进攻重庆,策应第一军。曹刿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杨森一心求战,但第一军却根本不战,就顾着撤了,这千钧之力连连砸到空气上,当然过会就气泄了。于是,眼见杨森部有气衰之象,但懋辛就决定停止撤退,集结精锐,开始进攻。双方激战六日,最终决定胜负的是后来被德国医生尊为军神的刘伯承,他在8月1日率军冲破了杨森中央阵地,杨森部立即大乱,第一军趁胜追击,第二军溃不成军。与之同时,联军也攻破了重庆,杨森一路败退,狼狈不堪,居然黑灯瞎火的一万部队被两百追兵缴了械,后来总算逃到了湖北宜昌一带,跟吴佩孚搭上了线,暂且屈身。刘湘当然更是倒了大霉,总算刘成勋是他老乡,而参与此战的第九师师长刘文辉又是他的族叔——其实还比刘湘小几岁,刘湘跟他们疏通后,终于经过允许,带着他的卫队回到老家。
  
  这是刘湘军事生涯以来第一次遭遇重大挫败,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刘湘这回总算是明白实力不到不要强充大个的道理,虽然这笔学费交的是太贵了。但是年轻人嘛,有锐气总是正常的,吃点亏也不要紧,关键的是要从吃亏当中汲取经验教训,刘湘天资颖慧,悟性很高,肯定能从这样的大败中学到点东西。刘湘回老家调养了,这次联军的司令刘成勋就接任了川军总司令和省长的位子。此公是武备生,在云南干过一阵,辛亥革命后回川,熊克武上位后,他被任命为第四师师长,后来很关键的,在倒熊之战中他通电拥熊,这笔无本买卖做得漂亮至极,熊克武深感厚意,后来将他任为第三军军长,应当说,刘成勋虽然不算熊克武的嫡系,但也算是熊克武的盟友了。
  
  打完了仗,就得分赃,于是,1922年10月,参战各方在刘成勋主持下在成都开会,讨论善后事宜。这次会议上第三师师长邓锡侯、第七师师长陈国栋认为他们驱刘立下大功,论功行赏,理当官升一级,从师长擢为军长——话说得很明白,老子参战是有目的的,打了仗,就得给我好处。但是同志们,要是大家都当了军长,那军长不就成了臭狗屎了?于是,这俩说要当军长,最反对的就是原先的三个军长,第一军军长但懋辛、第三军军长刘成勋以及边防军军长赖心辉,这仨目前在刘湘下位之后处于优势地位,谁愿意别人共享荣华?
  
  当然了,要堵上人家的嘴巴也得好歹找个理由,总不能说我们当了军长,你们就别当了吧?这仨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四川打了这么多年仗,消耗靡费,老百姓由于兵祸日子越过越艰难,为民生计,我们这个军长也不当了,以后也不设军长这个衔了,而且,还要诸位合作,裁兵。听起来好像这仨挺像那么回事的,你看,人家都主动提出不当军长了,还说屁啊?其实,这话也就骗鬼,对于已经有一个军兵力的人来讲,当不当军长,也就是个虚名,但是,对于那些没有一个军兵力的,不让当军长那就是说断了他们扩充军队的可能。至于裁兵嘛,大家都得裁,你说一个军和一个师,大家一样裁,谁吃亏?所以,此议一出,几个师长,邓锡侯、陈国栋和二十一师师长田颂尧齐心反对,但是人家三个军,兵力多,代表也多,这三个师争不多他们,决议就强行通过了。
  
  分赃分成这样,自然参战的三个师长火从心起,好处没拿到也不说了,居然还搞出了个裁兵,这他奶奶的老子拼死拼活打仗是为了啥?自来都是立功受衔,现如今是立功裁兵,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这下三个师长跟那仨军长的梁子是结下了,这一言不合,很快就要板砖相向了。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纷至迭乘

  且说川军众将联合驱刘,立了大功的三个师长却反被三个军长在分赃大会上恶整,好处是自然是休提了,而且照着会上那意思,自己手里这点兵似乎也要保不住。这三个师长之所以被排挤,一方面是因为刘成勋几个想维护既有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这三个师长的背景——保定生以及刘存厚旧部。目前的四川军界是熊克武九人团和刘湘、杨森的速成系分庭抗礼,好容易熊克武将速成系打下去了,会再树个保定系的新敌吗?保定系是民国军界第一大系统,在黄埔生崛起之前,几乎统治了军界从基层到高层的每个角落——熊克武又不傻,自然对近来上升势头凶猛、隐成大敌的保定系军官格外防范。光是保定系一条,就已经基本注定这仨分赃大会上不会有好果子吃了,更何况他们还是熊克武死敌刘存厚的旧部,那就更加是棺材上钉钉子,死定了。
  
  当然,事情也不是光排挤那么简单,刚当上四川老大的刘成勋显然是想将这几人置于死地。在邓锡侯那边,刘成勋活动了刘铭吾、刘汉鼎这俩旅长,要他们把顶头上司给端了,好在邓锡侯早有防备,趁着春节在重庆看戏之际把这俩反骨仔给扣了——这一来,邓锡侯更是对刘成勋恨得牙痒痒。对邓锡侯是玩暗的,而对陈国栋就玩了明的,在1923年1月29日,刘成勋就借口陈国栋不尊裁兵将令,私自收编何金鳌部,通电解除其职,并准备以武力解决陈部。这通电一出,明摆着就是撕破脸皮了,邓锡侯和陈国栋又不是怂包,怎会让别人把自己当成砧板的鱼肉任意宰割?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这俩决定硬碰硬。
  
  邓锡侯和陈国栋兵少将微,不利久战,因此靠的就是速战。2月份,邓锡侯和陈国栋举兵西上,未几便将刘成勋围在了成都,这个速度可以说是打出来了。不过,这三板斧一过,局势就开始急转直下,这俩速度围了城,却没速度攻下城,结果等到赖心辉援兵一到,这城就围不下去了,因此只得撤。赖心辉被三军委为总指挥,领军急追,邓陈二人就领兵急退,等退到了德阳,总算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外援——田颂尧眼见两位同僚形势不妙,心想自己虽然比较低调,没说要当军长,但也反对了废军长和裁兵之议,想来刘成勋也不能饶了他,于是领兵来救。
  
  这一来,两师对三军变成了三师对三军,情况有所好转,但也就是有所而已——要是师对军能不吃亏,邓锡侯和陈国栋也不会嚷嚷着要当军长了,于是,三个师接着退,退到了潼关。我们说,这仨都是刘存厚的旧部,刘存厚虽然最近倒了霉,但是傍上了玉帅,旧部被人追着打,刘存厚自然很不爽,于是跟玉帅讨了些军火粮饷,赶到潼关劳军去了。这仨师长本来屡战屡退,想着怎么也难逃一败了,但是没想到老长官亲往劳军,还带来了大量给养,这一下精神头就上来了。气势一起来,当然就不能老那么丧气的被人追了,先不说追别人,好歹先站定了说话,于是,三个师在黑虎寨站定,准备坚守,双方苦战7昼夜,赖心辉久战不胜,只好权且撤退。于是,被人追就成了追人。
  
  当然,这三个师兵力终究有限,追出去一段之后,就追不动了,双方在绵江、中江一带逞胶着之势。就在僵持之际,邓锡侯一举改变了战局。赖心辉带着三军主力来跟邓锡侯三人交战,原本是想着一鼓作气把他们搞定的,但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老长官关键时刻的军火帮了大忙,因此赖心辉的预定计划就破了产,于是,问题也就出现了。问题就出现在成都,由于主力都被赖心辉带走了,成都的城防还能强到哪去?没错,邓锡侯找到的就是成都这个战略突破口,派兵间道奇袭成都,刘成勋和熊克武本来估计还成日里饮酒作乐,想着好消息旦夕便至呢,这一来整个懵了,成都是一座空城,守无可守,这下不就相当于被人抄了老窝吗?眼见着刘成勋和熊克武成了瓮中之鳖,估计是要倒大霉了,却又横生枝节,第九师师长刘文辉领兵到了成都。
  
  刘文辉自然不是来增援刘成勋的,没错,他是趁火打劫来的。川内这一通乱战,其他川将自然不能干坐着,像刘文辉就一直在关注战事进展,估计他也瞅准了成都城防空虚的弱点,想趁着两方激战,他来个渔翁得利。计划是好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来成都的不止他一个,本来是逼宫,现在反成了救驾。刘文辉一想既然来了就得进去,但邓锡侯来了,就没工夫跟刘成勋蘑菇了,要不然煮熟的鸭子也要飞了。于是双方各退一步,刘文辉网开一面,让刘成勋等部出城,刘成勋也麻溜的让道,别挡了他的好事。于是,3月30日,刘成勋宣布下野,刘文辉在4月2日马不停蹄的进了成都, 3天后,那仨师长也一道进了成都。
  
  三军对三师,这一仗集结了而今川军的大部分头面人物,算是又一场大战,最终的结果算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赖心辉领兵追半天没能打垮三个师,而三个师得到刘存厚给养支持后反而得以逆袭,邓锡侯更是突袭成都,从而一举定胜负。原本呢,刘文辉是想顺道打个劫的,结果劫是打了,但好处却得平分,怪就怪赖心辉不争气,否则刘文辉就浑水摸到大鱼了。我们前面说了,刘文辉虽然岁数比刘湘还小,但辈分高,是刘湘的族叔,也是保定生,靠着刘湘的关照在军界发迹,如今在四川军界大小也算个人物了。这刘文辉和刘湘看来是有些异曲同工,对这浑水摸鱼的功夫练得也是炉火纯青,这次就差点闷声发大财。
  
  我们以前说四川是外人人来人往的掌舵,老百姓日子过得不顺溜——尤其是唐继尧一脑子强滇弱川的想法,现在倒是四川当地人掌舵了,但老百姓眼见却更惨了,小仗咱也不说了,光说大仗,自打滇黔联军被逐走后,四川就打了4次。从1920年9月到而今1923年2月,也就两年半的时间,四川的老大就换了三茬:先是刘存厚和熊克武打擂台;后来刘湘跟熊克武合作搞走了刘存厚,刘湘上位;结果刘湘没干多久又被联军赶了,刘成勋上位;刘成勋干脆是因为刘湘退位的遗留问题没解决而下了台;现下一场大战刚结束,老大是谁还没定呢,另一场更大的战却近在眼前,兵祸可谓是纷至迭乘。
  
  刚结束的那场仗还只是集结了“大部分”川军“头面人物”,接下来要打的这场干脆是川军众将不论贵贱全部参与的一战,这阵势,这排场,也就跟当年护国和护法战争差不多了。不仅是阵势和排场跟那两场知名大战差不多,就是性质,也是差不多,大家说,要不是涉及到中央的名份之争,可能有这么全民参与的热闹劲吗?没错,这仗说白了就是南北两个政府为了争夺四川的统治权而发动的一场有决战意味的恶战。四川倒霉就倒霉在这了,只要南北关系不好,矛盾激化,少不得要在这干一场,不管是护国战争还是护法战争,四川都成了主战场,这次吴大帅要一统中华,四川不可避免的再成各方焦点。吴大帅刚刚在昨年摆平了不服气的奉系,眼下直系气势正盛,大帅也是豪情万丈,想要一举摆平四川;吴大帅放了话,我们国父也不能示弱,他也是刚刚搞定了造反的陈炯明,一心想去去晦气,吴佩孚说要在四川玩一仗,那孙中山能说个不字?
  
  吴大帅毕竟是大帅,出场就不凡,他振臂一呼,说要摆平南方匪党,然后就动员了直、豫、鄂、陕、甘五省兵力,组成援川军,以赵荣华任总司令,拥杨森回川,兵分鄂、陕、甘、黔四路入川。孙中山自然是要接招,但是也有苦处,原因是他手下的人马不和谐,熊克武的九人团和谢持的实业团闹得水火不容,不过孙公别的能耐没有,讲演的本事着实不坏,熊克武就被他晓以大义,给说动了,决定跟实业团摒弃前嫌,共谋抗敌。南北各有所属,但是决定胜败的,恐怕还是川军地方派的意向,那么他们意向如何呢?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后来居上

  就说吴佩孚和孙中山在四川摆开了架势,北方拥杨森入川,南方则力挺熊克武,眼见四川大战在即,地方派们可也得考虑考虑该何去何从了。当然,其实也就三个选择,一是跟着北方走,二是跟着南方走,三是自成一体,看看风头再说。由于邓锡侯几个刚跟熊克武干完一仗,梁子结的挺深,就算想和解看来也不是这一时三刻的事儿,因此,选择也就不多了,要么跟着北方走,要么就单干。单干当然最经济实惠,趁着两方干的两败俱伤,然后坐收渔利,看起来很美,但问题是,哪那么巧就两败俱伤?混水摸鱼也得有这个运气不是?因此,保险起见,自然还是要帮北方,将来北方成功了也能有个拥戴之功,玉帅一高兴,保不齐就有好处拿,而南方嘛,横竖输赢都跟他们尿不到一个壶里。
  
  既然要帮北方,自然也不能零七碎八的打散架,让人看轻了,好歹找个领头的,统一规划,统一行事,也得让北军把川军高看一眼。邓锡侯几个一合计,觉得自然是要找有资历有名望又能跟北军搭上线的人,满足条件的也没几个,老长官刘存厚算得一个,但刘存厚只是跟玉帅有些点水交情,入川的杨森跟他就不怎么和谐,因此,唯一的可能性也就是适才下野的刘湘了。虽说刘湘下野跟他们也不无关系,但此一时彼一时,大利当前,些微怨衍就得先放放。
  
  刘湘前些日子盛极而败,因为过于风光而触了霉头,被狡猾的熊克武给算计了,吃一堑长一智,刘湘交了学费,自然也不能一无所获,至少是知道在羽翼未丰之前不能当出头鸟了。不过,刘湘虽然在野,但好歹还有张面子,比如这次北方拥戴杨森入川,邓锡侯几个地方派一想就想到了刘湘,觉得刘湘跟杨森是同学关系,此前杨森还是刘湘的部属,把刘湘抬出来,也是个呼应北军之意。其实吧,邓锡侯几个毕竟是局外人,尚不了解刘湘跟杨森这微妙曲折的关系,他们是同学不假,先后担任第二军军长也不假,但要说是一家人,却也早够不上了。
  
  闲言少叙,我们来看看此战的进展。刚开始,自然是杨森领军攻川,并于4月6日先期取下重庆,然后就马不停蹄的沿着成渝大道进攻成都去了。不过,杨森似乎跟熊克武干仗就没占过便宜,此前导致他兵败出川的那场败仗就是熊克武所赐,而且情况跟这次差不离,都是杨森先下手,然后熊克武逆袭。熊克武当然又反击得手了,5月份,杨森在资中县被南军击溃——好像杨森要么不败,要就溃败,然后成都自然也泡汤了,只得退回重庆。9月,南军围攻重庆,双方苦战一个月,南军不分昼夜,疯狂冲杀,正所谓耍横的怕玩命的,杨森部虽然也顽强死守,但终究还是不敌,10月,重庆重入南军之手,而杨森则退往万县。
  
  眼下这情况对南军自然是极为有利,只要鼓足余勇,趁胜追击,杨森恐怕在万县也要待不下去了,但是,南军方面出问题了。南军主要是由熊克武九人团、石青阳领衔的实业团、刘成勋第三军以及赖心辉边防军组成。石青阳此次是奉孙中山将令入川,虽说跟熊克武有些旧怨,但一方面老大已经发话调解了,但另一方面毕竟自己也不在四川混了,所以跟熊克武倒还算客客气气。至于刘成勋,此公已经是铁心跟着熊克武混了,尤其在熊克武最倒霉的时候通电支持,熊克武也把他当自己人看,自然他不会来拆熊克武的台脚。因此,情况很明显了,拆熊克武台脚的只可能是赖心辉。
  
  赖心辉原是刘存厚的人,当年护法战争中还在刘存厚麾下跟滇军干过仗,赖大炮的绰号就是那时候传出来的,而他这个边防军司令也是刘存厚任命的,但是此人天生脑后有反骨,后来看着老上司倒了霉,四川驱刘之势已成,居然就在前线倒戈,造了老长官的反。赖心辉虽然而今算是跟着熊克武混,但估计他自己个也明白熊克武只是拿他当杆枪,从没把他当自己人。他为什么老被熊克武任命为总指挥?是熊克武抬举他,器重他?狗屁!还不是熊克武老想让他当炮灰?眼下南军势头凶猛,赖心辉也是开始犯愁,熊克武当下川内川外对手多,确实倒还能把他当个人,但万一对手都倒了,熊克武会怎么对他?赖心辉越想越不是味儿,觉得不能让熊克武一家独大,因此,为今之计,只有养寇自重。
  
  于是,赖心辉就开了小差,压根就没动追击的心思,就打算停下来让杨森喘口气。杨森本以为这回又要重蹈覆辙呢,准备在万县略尽人事之后以图再进,没想到南军这是前紧后松,真到了扫尾的时候,压力却骤减,杨森估计也没闹明白是咋回事,但也没必要闹明白,只要能喘口气,歇歇力,这仗就还不至于一溃千里。杨森得到了休整的机会,而吴大帅也得以重新部署,仗打成这样,大帅自然是不满意,总结一下,无非两条,一是赵荣华指挥不力,二是激励制度没跟上,北军不够南军玩命。因此,吴佩孚撤了赵荣华的职,换上了有欲望有战意的黔将袁祖铭,接着,为了激发川军的主观能动性,吴佩孚将刘湘任命为川康善后督办,这一来,援川军面貌一改,从绵羊变成了饿狼——袁祖铭正是身无立锥之地,打四川自然是很上心,而刘湘呢,拿到了保本的支票,也自然是要出全力了。当然,光有精神刺激还不够,大帅还给补充了大量军火,物质也跟上了。
  
  北军经过有效调整,气势又起来了,南军未能一鼓而定,现在就得付出代价了。11月,北军发动反攻,连取数城,战意本就不足的南军节节溃败,而总指挥赖心辉放水放过了头,差点被活捉。接下来就是势如破竹,12月14日,北军攻下重庆;转年1月27日,杨森出奇兵攻击三台县熊克武指挥部,熊克武措手不及,缒城而出——这也倒颇有古风;2月2日,熊克武宣布下野;2月8日,刘成勋宣布下野;2月9日,成都告破,刘成勋领兵逃往川康地区。北军吸取了南军未能一战而定的教训,痛打落水狗,刘湘和袁祖铭就不给熊克武任何喘息之机,一路追袭,熊克武无奈,只能离川入黔,不久后取道前往广州。
  此战北军先输后赢,究其原因,无非是南军不和,总指挥赖心辉心怀鬼胎,致使功败垂成;而北军之所以取得逆转,也得亏是玉帅久历战阵,调整得法,一下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此消彼长,北军方能转败为胜。这一仗下来,四川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继刘存厚前次元气大伤之后,另一员川军宿将熊克武也步其后尘,这次输得比刘存厚还干脆,彻底退出了四川的争夺。旧去新来,战后论功行赏,5月,北京政府任命杨森为四川军务督理,邓锡侯为四川省长,刘存厚为川陕边防督办,刘湘为川滇边防督办。
  
  这些战后被封赏的川中要角中,除了刘存厚是老资格,其他三个都算是中生代代表,四川也算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彻底改颜了。这三人中,目前最为风光的自然是杨森,此君是因祸得福的典型,本来在一二军之战中被打的丢盔卸甲,甚至连四川都待不下去了,没想到跑到湖北却傍上了大款,这次吴佩孚要定川,就直接把他给抬上来了。但正如塞翁失马那个典故里一波三折一样,因祸得福的杨森马上就要因福得祸了,原因也再简单不过,就是因为他太出挑了,四川混战多年,只要是出挑的,无一例外得惹上麻烦,杨森也不能幸免。
  
  我们说了,杨森是速成系要角,刘湘的同学,但是此公跟刘湘有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爱标新立异。后世谈到杨森,先说到的就是他那12个老婆,一个军阀因为老婆多而后世留名,也算是个异数了。我们知道一个爱标新立异的人也势必是个不甘人下的人,杨森便是如此,他原是刘湘的部属,但是却不甘于刘湘之下,在接任第二军军长之后,大力扶植自己的势力,刘湘有旧二军,他就有新二军,眼下靠着玉帅,他后来居上,压了刘湘一头,但这一头是那么好压的?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得意忘形

  杨森是个标新立异的人,就说他这妻妾十二钗的噱头,其实要说民国军阀三妻四妾的再正常不过,但是像他这样故事那么多的却也独此一家,当然,杨森的这个特质也体现在了他的军事生涯上。就说二次革命那阵,别人都把熊克武当瘟神,避之唯恐不及,杨森就各色了,他居然自说自话跑到熊克武那里讨袁去了,这跟他的同学刘湘虚虚实实的表现简直是天壤之别。当然了,讨袁嘛,自然也是败了,杨森也被俘了,好好的一个川军营长,就因为脑子发热,成了滇军战俘,但是,杨森真是祖坟冒青烟,非但没因此倒霉,还接茬往上冒。杨森的贵人是黄毓成,此公对杨森青眼有加,杨森得他重用,虽然从川军混到了滇军,但升迁却并未停滞。后来在靖川之战中,杨森总算逮着了机会,重又回到了川军,而且靠着老同学刘湘的提携,不断蹿升,最终接替刘湘,当了第二军军长。
  
  刘湘提携杨森,自然是看在同是速成同学的份上,但是杨森却好像并不感恩戴德,踏踏实实跟着刘湘一块打天下,自打他当上第二军军长之后,就一心经营自己的势力,想要自立了。刘湘自己在川军中地位不断上升,但他视为臂助的杨森却屡有离心之意,这种离心趋势终于在一二军之战中演变成了事实,杨森居然在未得刘湘将令的情况下抢先出兵发难,最终连累刘湘输了个一干二净。这次杨森在吴佩孚的帮助下重回四川,最后一排座次,居然杨森排到了刘湘前头,杨森当上了实质上的四川督军,而刘湘却只是个边防督办。刘湘对杨森爬到他头上来自然是一肚子的不服,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内里早就开始安排开了。
  
  杨森如今那么风光,说穿了,也就是狐假虎威,他自己当然没啥能耐,但架不住投靠了个好主子啊,吴大帅当下是什么分量?接连击败了皖系和奉系,正是最鼎盛的时候,杨森傍上了他,算是有福气了。因此,杨森如今也是志得意满,把谁都不放眼里,总觉得万事尽在掌握,对刘湘搞自己的小动作也未有丝毫提防。其实杨森如今那么牛逼,早就被一票人盯上了——他现在霸着兵工厂,造币厂,独占自贡盐税,整军经武,大肆扩充,别人又不是瞎子,会不知道他的野心?为什么到现在还没人敢明着挑战他?是因为他杨森牛逼吗?还不是因为杨森上面有人?打狗看主人,惹得起杨森,可惹不起大帅。
  
  不过,大帅虽然能保杨森一时的风光,可也保不了一世的风光,因为大帅甚至连自己都保不住。比如,大帅在1924年10月因为冯玉祥在后院放火,导致直奉二战一败涂地,自己也下野了,而此时在京城执政的换成了段祺瑞。刘湘的政治敏感性何等敏锐?看到吴大帅下野,就知道机会来了,于是,刘湘马上派人去京城疏通,跟段祺瑞套近乎,并建议段祺瑞把直系余党杨森给掳了。同志们,段祺瑞这个执政虽说就是个空头皇帝,在国家大事上得看张作霖的眼色,但是,四川这档子破事,段祺瑞也是能一锤定音的,因此,刘湘釜底抽薪,一下就打中了杨森的七寸。段祺瑞此次出山,早就是落架凤凰不如鸡,日落西山的人,刘湘居然看得起他,对他主动示好,想来段老虎一定是激动的泪流满面了。那还说啥?既然刘湘愿意当他这个落魄大哥的小弟,这事也得帮小弟办了吧。
  
  于是,段祺瑞就在刘湘的建议下,对四川军政来了次大换血,特任刘湘为川康边务督办,节制全川部队;委任杨森督办四川军务善后事宜;免去邓锡侯省长之职,由赖心辉继任;免去田颂尧帮办之职,由刘文辉继任;又任命刘成勋为西康屯垦使兼管民政。刘文辉是刘湘的族叔,关系自是不凡;而刘成勋和赖心辉,则体现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政坛逻辑。刘赖二人原是跟着熊克武混的,但是熊克武在南北大战中输得一塌糊涂,第一军也全数开拔,跑到了广州讨生活,因此,这俩现今也是落魄无主,而将他们搞得如此狼狈的罪魁祸首就是杨森。刘湘自然知道这俩肯定会在杨森上位后遭遇打压,也知道这俩倒杨之心最烈,因此,刘湘自杨森上位之后就加紧联结这俩,结成倒杨同盟,准备时机成熟后共同举事,将杨森逐出四川。刘湘确实是个比杨森深沉得多的角色,杨森性情冲动,一旦得意就易忘形,而刘湘本就生性谨慎,上次交了笔学费后更是功力大进,他不声不响经营许久,如今大帅一倒,刘湘就把他秘密经营的倒杨同盟搬上了台面。
  
  杨森虽然狂傲,但也不是一点眼力见没有,如今刘湘步步紧逼,他也不能坐以待毙,那就刀兵相见吧。于是,4月12日,杨森下达了对刘成勋、赖心辉两部的讨伐令,五路发兵,进攻川军余部。杨森这两年霸着金山银山,又占了兵工厂,势力之盛已是川军翘楚,因此,这一发兵,川军各部就尝到了杨森的厉害,杨森部连战连捷,短期内便已攻占72县,军队更是大肆膨胀,发展到了19个师加12个混成旅。这家伙什一亮,不说刘湘等人大为心惊——都知道杨森势大,却也没想到已经到如此一览众山小的地步,连段祺瑞都坐不住了。原本刘湘建议他将杨森调入京城的时候,段祺瑞还认为杨森也就口气大,没太放在心上,如今睁眼一看,发现杨森实为川中巨鳄,刘湘这个小弟说不定架不住了,于是匆忙发令,撤除杨森所兼川中各职,调入京城任参谋总长。
  
  杨森这几年不管不顾的大吃大喝,把自己练得腰圆膀粗,肌肉强健,为的就是以拳脚统一全川,如今眼见经营已见成效,未几便可将所有敌人打趴下,当然不乐意戴上段祺瑞奉上的高帽,因此,杨森说了,心意我领了,但是官就不当了,接茬待在成都。杨森势头如此之大,以前不是刘湘盟友的川军将领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比如邓锡侯便是如此,按说他也是刘湘结盟的受害者,省长的位子就被段祺瑞掳了,但是比起这点过节,显然杨森更让他心悸,邓锡侯识时务,在刘湘找上门之后,决定跟刘湘共谋倒杨。
  
  于是,以三刘一赖为主体,邓锡侯以及黔军袁祖铭参与的倒杨联军正式形成,众人公推袁祖铭为联军司令,邓锡侯为前敌总指挥,而刘湘坐镇后方,任后勤司令,于7月1日兴师讨杨。其实以实力来说,杨森还是高于联军,但是杨森这个人向来不把稳,顾头不顾腚,刚开始赢了一阵之后,就想着调集兵力找联军主力决战,这一来就把部下王兆奎师搞成了孤军,结果就被邓锡侯部击溃,然后联军全线反攻,杨森防线松动,被迫退往沱江。就到此时,杨森也只能说是稍有不利,元气未伤,调整部署之后尚能反攻,但是,刘湘埋在杨森身边的定时炸弹炸了。
  
  其实,部将被策反,这事并不少见,刘湘和邓锡侯都碰上过,不过这俩都是小心谨慎之人,步步设防,因此,都是提前侦破,然后早做反应,但是杨森是什么人?横来直去,大开大阖的人,霸气有余,谨慎不足,因此,别人能防好的事他就防不了,比如这次临阵倒戈的王瓒绪其实跟刘湘眉来眼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杨森愣是没注意。如今正值他短暂受挫,组织反击之际,王瓒绪通电拥刘,可谓是重重打了杨森一闷棍,军队打仗靠的就是一口气,杨森本是短了半口气,正要鼓起来,王瓒绪一反,这口气彻底泄了。这口气一泄,杨森一溃千里,不可收拾,8月10日,成都为联军所破,杨森被迫与联军谈判。联军得势不饶人,愣是要让杨森把军权全数交出,杨森无奈,只得领一营警卫逃往宜宾,不久后,杨森跑到汉口,重投吴子玉。
  
  四川战到如今,其实杨森是最有希望统一四川的,因为四川还从没有谁能像他那样拥有对川军余部如此压倒性优势的军力,但是,杨森注定不是四川的霸主,因为他缺乏一个霸主最重要的素质——谨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杨森落败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霸气是好的,但得意忘形却也是取祸之道。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福星高照

  倒杨之后是个什么情况,在前文我们已有详述,大抵是袁祖铭和刘湘在分赃的问题上没有谈拢,最后闹了个一拍两散,而袁祖铭趁着刘湘不在重庆,玩了点花招,将刘湘势力尽数逐出。刘湘无奈,只得去找刚打了一架的老同学帮忙,杨森当然也想东山再起,而川军余部呢,实力均不如刘湘,为了避免刘湘坐大,也同意杨森入川,既然各方面都无异议,条件谈拢了,杨森也就入川了。此后杨森召集旧部,与刘湘合作,赖心辉、刘文辉等人响应,将袁祖铭逐出了四川。
  
  杨森去而又返,但实力已非昔比,虽然分到了下川东的地盘,但再也无当年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这就跟他的主子吴佩孚似的,虽然复出,而且阵仗搞挺大,但毕竟也是夕阳斜照,强弩之末了。然而,还有句话叫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杨森虽然元气大伤,但毕竟底子厚,这次回来后依然还能与刘湘分庭抗礼,比之川军余部,尚有些优势。刘湘与杨森这俩速成系核心而今是四川的主角,在川东二龙戏珠,谁也奈何不得谁,但是四川地面上除了这俩主角,还有一批配角。配角自然是不如主角那么惹眼,但是人家也得混饭吃,绿叶配红花的戏码,他们也没兴趣,所以就只能团结起来跟主角抢戏。
  
  军队里拉关系,最好的桥梁就是校友之谊。四川前有武备系,中有九人团(这九人就是留日期间的同学),现有速成系,说白了,都是校友关系打头;因此,配角们攀交情,也是从校友情谊入手。于是,四川军界又形成了两个派系,一是刘文辉、邓锡侯和田颂尧为核心的保定系——这仨目前在四川应该仅次于速成双雄;二是李家钰和罗泽洲为核心的军官系,这俩是新晋人物,李家钰就是在1926刚年从第一师师长升任边防军司令,四川陆军军官学堂不如保定军校牌子大,因此军官系成员在四川军界历来不受待见,因此李家钰也得到了不少响应。速成、保定和军官三派,最有实力的无疑是速成系,但是速成系那俩现在可不太对付,因此,虽然保定系和军官系实力稍逊,但也混得下去。
  
  就在四川吵吵闹闹,没个消停之时,民国又出了大事——南方国民政府兴师北伐。川军各将自己家里头这点子烂事还没闹明白呢,自然没心思到外面去折腾,但是国民党要抢北洋系的饭碗,川军帮不帮忙先两说,你得先给我表个态吧——到底是接茬跟着北洋混,还是弃暗投明?其实到底跟谁混,估计除了杨森,余人倒也没啥偏好,但是这个态却也不好表,关键是辨不清风向,万一表错了态,那不就抓瞎了?不过北伐军眼见势头凶猛,瞬间取下湖南,形势比人强,逼得人表态,于是,刘湘、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于1926年8月通电讨伐吴佩孚,但是也留了一手,光表态不出兵。
  
  这几个跟玉帅没交情,说反就反了,倒也罢了,但是杨森就麻烦了,杨森混到今天,说白了,是托了玉帅的福,杨森又不是忘恩负义,没有良心的主儿,对玉帅,他是感激的,因此对这事非常头疼。国民党方面也知道杨森跟吴佩孚这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更怕杨森出兵相助,于是一方面派朱德、陈毅等川籍人士前往游说,另一方面川中名将刘伯承发动泸顺起义,再兼国民党在10月份攻克了武汉,杨森眼见玉帅大势已去,无奈只得同意易帜。11月,广东国民政府分别委任杨森、刘湘、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军军长;12月,又任命邓锡侯、田颂尧为第二十八、二十九军军长。自此,四川易帜正式完成。
  
  国民政府将四川最具实力的七个将领都任命为军长,表面上看是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实际上暗藏玄机——这叫做丛建诸侯而少其力。国民政府不怕四川乱,就怕四川不乱,如果四川出个强势人物,把乱子平了,那就是又一个半独立藩镇。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国民政府就希望把水搅混,而将七个人都任命为军长,实际就为了搅浑水——为的就是给国府收川赢得充裕的时间。事如人料,四川的统一之战确实打得格外艰难,可谓旷日持久,到最后刘湘统一四川,那也是扒了好几层皮,而且更可悲的是,刘湘还没来得及安享胜利果实呢,四川就被老蒋给抢了——这事以后再说。
  
  易帜之后,四川就形成了各地均有其主,藩镇之中有藩镇,乱中有定的格局。比如一直就不甘于平淡的杨森就发现世道变了,再想在四川有所进益,难度系数那是提了好几个数量级,但是杨森可不是那种能太太平平过日子的人,这当口就又目光投向了临近的鄂西,想趁着北伐之机,顺手牵羊,捞点挣点。早在易帜之前,杨森其实就已经出兵鄂西了,表面上当然是帮玉帅助拳,实际嘛,无利不起早,帮玉帅干活,玉帅自也不能亏待他,可惜的是,杨森选错了时候,这正是北伐军势头最猛的时候,那还不是撞枪口上了?于是,杨森初次进军鄂西被北伐军给打了回来,只能暂且忍耐,等待时机。
  
  时机自然是有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宣布清共,并在南京另立中央,跟武汉中央摆起了擂台,而这时候老蒋就来撺掇川军攻打武汉。老蒋找了刘湘和杨森两个人,我们知道,刘湘此人精明谨慎,没把握的事情不干,因此虽然接受了任命,但态度却有些消极,也不愿自己出兵;不过,杨森却对此事提起了十二分兴趣,尤其是老蒋还给杨森开了张远期支票,承诺事成之后让他管汉阳兵工厂,杨森这下彻底被撩拨起了欲火。杨森为人冲动,虑事不周,想干就真干,也不管武汉是不是真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反正就是要捞一票。
  
  5月份,急不可耐的杨森出兵攻鄂,刚开始还得到了驻节宜昌的夏斗寅的呼应,眼看着武汉方面兵力空虚,一鼓可定,但是夏斗寅却碰上了硬茬子,留守武汉的是叶挺,那是真刀真枪不带虚活的名将,夏斗寅自是抵敌不住,被叶挺部击溃。武汉方面觉察有异,急令唐生智部李云杰师回师增援,前往仙桃镇,与杨森交战。川军的装备在民国各军中是一等一的差,跟汉阳造为主的北洋军比都稍有不如,更别提跟苏械装备的北伐军比了,因此,虽然武汉方面只派了李云杰一个师,但是要攻打战斗力素称薄弱的川军,那还是四指捏田螺,十拿九稳的。杨森原本是想趁虚而入,浑水摸鱼的,借着武汉防备空虚的当口,干他一票的,但是悲哀的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被李云杰击溃了。仙桃镇一战,杨森七个团造全歼,第九师几乎全军覆没,而且前有追兵,后有堵截,杨森眼见不利,于6月底跟几个亲信爱将抢上轮船,率先逃命去也。主将能乘船逃命,当兵的怎么办?三个选择:选择抵抗的被干掉,选择逃命的流落他乡,当然,最好的选择是投降。
  
  杨森匆匆忙忙赶回老家,却发现屋漏偏逢连夜雨,刘湘趁着他出兵湖北,抢先占了他的根据地万县。刘湘比杨森机灵多了,也沉稳多了,他就知道去武汉没啥好果子吃,于是,杨森去前面打仗,他就在后面看戏,看到杨森溃败,他就先下手为强,把杨森老巢给占了。这下杨森真是有苦说不出了,在外没捡着洋落不说,自己的原有地盘也被抢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输大发了。不过,杨森因为性格冲动吃亏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但总能转危为安,说穿了,就是福星高照,运气好,这回运气又来了,刘湘想螳螂捕蝉,却有邓锡侯和刘文辉几个黄雀在后,刘湘来打万县,他们就打重庆。刘湘一看重庆丢不得,只得跟杨森协商,归还万县,自己领兵回援去了。
  
  杨森确实一直有幸运女神光顾,因此屡屡能化险为夷,但是好运气也不总是跟着他,玉帅彻底倒了之后,杨森就得跟着倒霉了。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左右逢源

  从优秀政客的角度来讲,杨森或许并不够标准,他不够冷静,不够理智,不够谨慎,冲动,率性而又莽撞,因此,不管杨森曾经多么风光,但他终究不可能成为四川的救世主,乱局的终结者。但是,完美的政治人物通常意味着泯灭人性,杨森不然,他是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就像吴子玉一样。患难见真情,如果说一开始很多人认为杨森结交吴佩孚是因为大帅的声望和权势,那么当浮华已去,大帅不再,杨森对吴佩孚的态度就可以明明白白的宣示出什么叫交情。
  
  吴佩孚之所以亲睐杨森,扶助杨森,屡屡在杨森倒霉的时候慷慨接纳,并一度将杨森捧上四川首席的位置,自然不仅仅是因为吴佩孚需要在四川找个代理人。我们知道,吴佩孚本人就是个性情中人,通俗点说,玉帅是个纯爷们,因此,玉帅与人交往自有他的一套标准,而杨森跟他的关系,与其说是主臣之交,还不如说是朋友之交,物以类聚,杨森其实某种意义上讲,跟吴佩孚是一类人。因此,当1927年11月,吴佩孚在河南大势已去,穷无所归之时,唯有杨森不避嫌疑,开怀接纳,将其待为上宾。这时候的玉帅有什么呢?玉帅丢掉了一切,而且再也没机会东山再起了,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处境极端微妙的政治人物,杨森接纳他,除了引来无穷的后患,还能有什么益处呢?事实上,杨森此前早已易帜,如果他能跟吴佩孚一刀两断,对他的政治生涯有益而无害。但是,杨森终究是个重情重义的人,玉帅能屡屡在他危难之际帮他一把,如今玉帅有难,杨森又怎能拂袖而去,不闻不问?杨森义气深重,实在是个难得的真汉子。
  
  杨森当然知道接纳吴佩孚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可能被瞬间推上风口浪尖,甚至万劫不复——在四川,有多少人在盯着他?事实也确实如此,杨森在接纳吴佩孚之后,就迅速被架上了审判台,流言蜚语不断,中伤诅咒无穷,更有人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有人试图利用此机将其置于死地。不过那又如何?磊落光明大丈夫,知恩图报真汉子,杨森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地,坦坦荡荡,对得起朋友,对得起良心,这就够了。当然,杨森这么做肯定对不起自己的多年奋斗了,不过,没有玉帅就没有杨森的今日,无非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蒋介石听闻此报自然是万分恼火,他对杨森本就不够信任,如今杨森居然擅自收留吴佩孚,眼见根本没把他这个民国新晋头脑放在眼里——此人不除,威信何立?于是,老蒋下令免除杨森本兼各职,并拟由其部将郭汝栋代其军长之职。杨森自是不服,不愿让权,这一来杨森就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内有部属谋逆,外有强敌虎视,处境也算是危险之极。杨森落到如此地步,最高兴的莫过于刘湘,二人自从一二军之战破脸之后就形同水火,虽也有合作驱袁一事,也不过是权宜之计,两人如今分掌上下川东,资深相仿,实力相若,都欲将对方除之而后快,如今杨森公开忤逆老蒋,刘湘就认为倒杨时机成熟,要下手了。
  
  当然,刘湘为人阴损的很,就算要对杨森动手,也不愿自己下手,他想利用杨森跟部将的矛盾,釜底抽薪,将其击溃。跟杨森有矛盾的部将当然首先是郭汝栋,老蒋明令杨森交权与他,杨森不从,郭汝栋眼看要当军长,却当不上,当然很不爽;此外,另一名跟杨森已经水火不容的部将是范绍增。范绍增大名鼎鼎,外号范哈儿,早年加入袍哥,为人豪爽侠义,交游广泛,黑白两道皆有显名,杨森跟他不对付,也正是因为范绍增的袍哥背景。范绍增绿林出身,虽然投靠杨森,却暗自发展袍哥势力,始终不为杨森所用,杨森对他很是忌惮,甚至动过杀念,范绍增得知消息后逃出,投奔郭汝栋,共谋倒杨。
  
  1928年2月,范绍增以为老父过六十大寿为机,与郭汝栋、赖心辉和吴行光三人秘密达成倒杨协议。4月,四部共同发难,围攻杨森,杨森眼见包围之势已成,退出根据地万县,将主力集结在开江一带。刘湘此前早得到了老蒋要其收编杨森所部的命令,四部倒杨也是他在暗里策划所致,现在杨森在四部围攻之下放弃老巢,刘湘以为杨森大势已去,还没等战场传来捷报,就赶忙去向老蒋报功了。不过,刘湘显然低看了杨森,杨森虽然此前败绩无数,也有些咋咋呼呼,不太靠谱,但是杨森能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可也不只靠运气,很快杨森就用实际行动抽了刘湘一记响亮的耳光。杨森退出万县,其实本质上来讲是战略转移,跳出包围圈,选择有利地形与敌决战,更何况,哀兵必胜,倒杨联军以为杨森大势已去,却不料在开江的决战中遭遇惨败。
  
  不过,刘湘虽倒杨未成,却也大获其利,范绍增就在倒杨失败后投靠了他。刘湘倒杨,做的是无本买卖,稳赚不赔,唯一的区别就是赚多赚少,杨森如果败了,自然是大赚,杨森即便不败,刘湘也无损失。杨森经过武汉一败,倒杨一战,已经是锐气大挫,虽未全败,却也是强弩之末,刘湘未获全功,但也狠赚一笔。刘湘本就是个精明了得的人物,在遭遇过那次重大挫折后,现在更是把政坛法门练得炉火纯青,因此,尽管杨森后来居上,一度将其完全压制,但是刘湘闪转腾挪,利用杨森嚣张跋扈、易于树敌的特点,屡挫其锐,悄然之间又完成了反超。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以便揣摩刘湘灵活的政治手腕。
  
  在一二军之战后,杨森退往宜昌,投靠玉帅,而刘湘则被迫下野,避难老家,可算同是天涯沦落人,谁也不比谁强。真正让杨森和刘湘拉开差距的是南北之战,虽然两人可算是同一时期复出,但声势已有悬殊之异,杨森以吴佩孚钦差之名,被北军众将簇拥返川,隐然以川内头号人物自居;而拥刘复出的,只是川军众将,而且很大程度是因为其与杨森的私人关系。此战过后,杨森任四川督理,将核心部门造币厂、兵工厂以及自贡盐井一并控制在手,实力迅速膨胀,已是川中巨鳄;而反观刘湘,仅为川滇边防督办,虽实力有所回复,但与杨森已不能同日而语。自此,杨森这个速成系二号人物,刘湘先前的部属,彻底完成了对刘湘的超越。
  
  在此情况下,刘湘不动声色,秘密行动,等待时机。刘湘的行动主要是策划一个稳固的倒杨联盟以及在杨森身边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应当说,刘湘的工作卓有成效。在倒杨联盟的问题上,他找到的不是刘文辉这样的自家人,就是刘成勋和赖心辉这样的边缘人,在一致的倒杨诉求下,这个联盟并未出现一般联盟极易出现的内讧情况;而在策反部将的问题上,杨森始终未能察觉,并能在战役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也堪称完美。而一旦杨森后台吴佩孚倒台,刘湘就迅速抓住机会,投效段祺瑞,扶植同盟,尽一切可能压制杨森的气势。在最后的倒杨之战中,刘湘坐镇后方,统筹一切,最终大得其利。
  
  倒杨一战,杨森元气大伤,虽然在和刘湘合作驱袁之后复出,声势复振,但也只能跟刘湘堪堪相较,隐处下风。而后刘湘与杨森同受老蒋指令攻鄂,但是二人态度迥异,刘湘淡漠,而杨森激切,最终结果是杨森在武汉一战中灰头土脸,损失惨重,而刘湘却差点借机鸠占鹊巢,此战之后,刘湘已然优势在握。至于本节所述杨森因吴佩孚事而早围攻,刘湘依然是暗中挑唆,冷眼相看,虽事未成,却也收编了范绍增部,削弱了杨森,此战之后,刘湘已然彻底压倒了杨森。
  
  因此,刘湘是怎么反超杨森的呢?我们发现刘湘总是能准确找到杨森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打击,更有甚者,在屡次的倒杨之役中,刘湘虽然频频参与其间,却极少出兵攻袭,大多是借刀杀人之作。刘湘总是隐藏在幕后,冷酷的一点一滴蚕食杨森的优势,而杨森呢,性情豪放,为人感性,最终将优势拱手让人。一个左右逢源,一个四处碰壁,一个冷酷,一个热血,孰胜舒败,不言而喻。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扮猪吃虎

  刘湘自复出以来,虽偶有小挫,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早已复先日旧观,而他的主要对手杨森则屡屡受挫,优势也已荡然无存,此消彼长,如今的四川,刘湘已隐有超然之势。而自川军各部易帜,刘湘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然,又是拖了杨森的福,正因为杨森接纳吴子玉犯了蒋介石的忌讳,刘湘方得机会献忠投效,此前联众倒杨,俨然以国府钦差自居。刘湘既已取得老蒋信任,又据有重庆富庶之地,实力稳步提升,虽无平服全川之能,却已是个中翘楚。
  
  眼下四川群雄并起,刘湘虽小有优势,但短期内以一敌众,统一四川,却也是绝无可能,况且,吃一堑长一智,刘湘自那次下野之后,就已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加之刘湘本就谨慎,自也不会再有此念。中国历史上的乱世霸主,其实从未有过一挑数众的成功先例,当日西楚霸王何等威猛,在刘邦、韩信、彭越的合攻下,不也有十面埋伏的悲怆?战国七雄中,秦国能脱颖而出,鼎定华夏,更是其远交近攻、以连横对抗合众的战略之功。刘湘在四川滚打多年,更是深明其中利弊,也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统一全川,首要的工作就是拉一批,打一批,减少对手的数量,完成清场工作。
  
  既然要拉要打,自然就得先弄明白拉谁打谁,如何动作最为高效,首先,盟友当然不能过多,多了就达不到减少对手数量的效果;其次,盟友必须强弱适中,太弱就非但不能清场,而且反受其累,太强则投食饲虎,反为不利。刘湘权衡再三,决定拉拢保定系,排挤川军余众,保定系核心三人,恰好不多不少,实力固然不如刘湘,但也是强力臂助。于是,1928年9月23日,刘湘就跟保定系的三个骨干刘文辉、邓锡侯以及田颂尧在资中开会,当然会上所谈的就是如何合作,如何御敌,然后如何分赃,计较之后,达成协议,由刘湘出任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委员长,刘文辉为四川省政府主席,邓锡侯、田颂尧等为委员。
  
  这会一开,川中哗然,川军余将都是大感不忿,这明摆着就是刘湘四人自说自话分家,把哥几个都挡在门外,大家一口锅里吃饭,你们把食都占了,我们喝西北风去?刘湘能跟保定系三人组个小团体,难道他们就得等着被各个击破?没的说,你联合你的,我联合我的,大家到时候见真章。于是,被排挤在外的川军各将在刘湘开完会后没多久也聚一块开了个会,10月10日,杨森、刘存厚、赖心辉、郭汝栋、黄隐、李家钰、陈书农、罗泽洲八部联合成立“国民革命军同盟各军军事委员会”,简称“八部同盟”,推杨森为主席,李家钰、陈书农为副主席。自此,川中一分为二,即将上演的又是川斗的主旋律,自熊克武离川之后,就每年必演上几回的同学之争——刘湘与杨森之战。
  八部同盟自然不愿意落人后手,因此,开会之后便决定共同发兵重庆,攻打刘湘。但是,八部既称八部,匆忙进兵自然也有号令不齐,兵力不统的弊病,原本是八人摩拳擦掌,决定几路合围,对刘湘来个瓮中捉鳖的,但是,仗还没打,就有几路被刘湘不动声色的给退了。三国演义里讲曹丕曾在刘备新丧之时,联合东吴、西羌、南蛮,兵分五路进攻成都,当时后主刘禅彷徨无计,正是诸葛亮未动一兵一卒,将五路兵马逐一发付。诸葛亮所用的手段说来并不复杂,就是牵制,比如对付西羌,就是以马超做牵制,而刘湘大概也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依样画葫芦,听闻八路兵发之时,就跟保定系相联系,让刘文辉等部牵制对手,这牵制的手段一用,八部就剩下了两部,进攻重庆只剩下杨森和罗泽洲两部。
  
  八部剩下两部,按说已经是先折一阵,但如果能统一行动,倒还能打上一打,但是杨森这个盟主大概也是说话不咋管用,明明跟罗泽洲讲好一起行动的,没想到罗泽洲贪慕重庆富庶,存了个先下手为强的念头,在10月中旬就抢先出兵,想要先发制人。同志们,打仗靠的是集中力量攻打对手弱点,最忌讳的就是缺乏协同,一盘散沙,罗泽洲实力本就不如刘湘,却不等盟友,孤军入境,这还能有好果子吃?刘湘看到这个情况也知道天助我也,于是赶在杨森大部未到之前,亲赴前线督阵,与罗泽洲决战。双方从10月17日起,在江北一碗水地区激战两日,罗泽洲兵微将寡,被刘湘击溃。其后,刘湘马不停蹄,动员兵力去迎击杨森,半道截击,自然是事半功倍,杨森猝不及防,又是大败,此次丢城失地,所属防区下川东尽为刘湘所取,而杨森自己则逃往李家钰属地。
  
  刘湘此战又展现了高出众人一筹的手段,先是联结盟友牵制各部,使得八部减为两部,而当两部动作不一时,抓住机会,后发先至,逐一击破。这仗原是八部群殴刘湘,但在刘湘三拨两划之下,却演成了刘湘将八部各个击破,着实得了个好彩头。此战后,刘湘占据了杨森下川东各县,地盘大为扩大,又收编了杨森三万部众,还将郭汝栋部也收归己有,兵力也急剧增长,声势之大,为全川魁首。刘湘坐大,各部虽然不忿,但也知老虎**摸不得,急切不可与战,但是此战打得如此丢人,这个场子无论如何非得找回来,更何况,现今杨森、罗泽洲都客居李家钰属地,虽说是盟友,但也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各部决定捡个软柿子捏。
  
  大家想必已经明白了,没错,这回八部同盟找的是刘文辉。刘文辉不是跟刘湘穿一条裤子吗?前战不是堵了各位的路吗?老子惹不起刘湘,难不成还惹不起你刘文辉了?这八部同盟不敢找刘湘报仇,气势上已经输了一半,而自以为瘦死骆驼比马大,却也是看轻了刘文辉,刘文辉到底是不是软柿子,一会这些人就明白了。1929年4月,李家钰、罗泽洲、杨森、黄隐四部在顺庆组织同盟军,推李家钰为总指挥,决定兵分三路进攻刘文辉的资中、内江防区,发动了上川东之战。四部攻一部,刘文辉虽然跟刘湘同乡同族,但毕竟实力相差不小,是不是这个场子就能找回来呢?刘文辉很聪明,知道这四部气势汹汹,是报仇来的,因此要是上来就硬碰硬,人家这三板斧下来,却也不好消受。因此,刘文辉采取的策略是避敌锋芒,以退为进,等对手的这股悍气给泄了,再行交锋。于是,四部虽然势大,但急切求战之心却并不顺遂,刘文辉部并不与他们马上决战,而是收缩兵力,且战且走,求战不得自然容易虚火上浮,但虚劲一过,人就彻底虚了。此时,刘文辉部突如猛虎出笼,向外反扑,四部本已势颓,这下更是被打的大败。
  
  八部同盟原本是联合起来与刘湘等人一较高下的,按说实力也并不悬殊,但是无奈八部虽多,却全无合力,与刘湘一战,杨森与罗泽洲大伤元气,而后与刘文辉一战,又是四部大败,接连两场大败下来,他们就再也无力与二刘争雄了。如果说刘湘对这八部的围攻泰然处之还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毕竟人家是川中头字号,实力、资历都在那;而刘文辉也能击败四部也有些出人意料了,而且看起来非但大家吃了一惊,那四部想来也是吃了一惊。事实上,刘文辉才是扮猪吃老虎,闷声发大财,刘湘虽然低调,但大家都还知道此人不凡,而刘文辉强到这个程度,却着实让很多人跌破了眼镜。
  
  刘文辉资历不算老,名头不够响,一直以来就似乎从来只在川中内争扮演配角,偶尔露面,也是混水摸鱼,现如今底牌一亮,大家赫然发现,此时的刘文辉已然是个能与刘湘分庭抗礼的人物。刘文辉是怎么到今天这个地步的?熊克武崛起于护法战争,刘湘崛起于靖川、驱刘之战,而杨森崛起于南北大战,似乎无论哪个川中巨头的崛起都有迹象可寻,但是,刘文辉实在太过特殊,特殊到我们甚至找不到他宣告崛起的代表作。事实上,这才是刘文辉,虽然大手笔不多,但出手必中,从不失手,而越是如此,越证明此人实在不简单。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孤家寡人

  刘文辉悄然坐大,无声无息之间竟隐与刘湘成分庭抗礼之势,这充分说明,天下的投机其实都是一码事,但求有赚无赔,不求一昔腾达,滴水能穿石,集腋亦成裘。四川乱局多年,豪杰之士举不胜举,但从熊克武、刘存厚至刘湘、杨森,无论谁有了旦夕之间平定川局的念头,都是转眼祸便至,熊克武远走,刘存厚式微,杨森屡挫,均为此故。刘湘虽然谨小慎微,精明能算,但也曾因为目空一切,高调做人而吃了大苦头,被迫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而他能重新崛起,也多是因为恢复了谨慎的性情。刘文辉在这些人里头,名声最小,资历最浅,亦无煊赫之功,但在川战这场政治长跑中,决定胜负的并不是爆发力,而恰是耐力——刘文辉不急不缓,确是暗合了长跑之道。
  
  刘文辉稳扎稳打,走的是低调路线,每次出手只看赚不赚,不看赚多少,从不豪赌狂飙,这种策略一开始显得平平无奇,但是越到后面越奏功效。刘文辉从不显山露水,每次川中大战都是量力而为,有便宜就顺道打秋风,没便宜也不强求,因此,虽然刘文辉的名字经常见诸战端,但是从来就没有名列要位,不过是红花身旁陪衬的绿叶,主角身边的配角。乱世之中的主角并不好当,四川乱斗多年,也换了好几茬,主角们昙花一现,而他这个配角却越演越出彩,现如今不仅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大腕的气度,而且戏份大增,演技出挑,俨然有了主角的架势。刘文辉混到今日,终于得到了川军各将的认可,从配角演到了主角。
  
  刘文辉现在拥兵12万,防区除西康十数县之外,坐拥上下川南,上川东共六十余县,属地之大,地盘之广,已是大半个四川,在川中众将中,也就是刘湘能与其相提并论。做小容易做大难,以前实力不济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事情少得多,占便宜也容易得多,但是到了如今这个位置上,再想前进一步,那就得虎口拔牙,难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比如,以前做小的时候就不用考虑外交问题,只需随大流喊两声也就罢了,但是如今做大,跟谁不跟谁就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前途,再不是随波逐流敷衍了事可以行得通的了。刘文辉这出头之后要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谁混,而这自然就是赌博,而且是关系前途命运的豪赌,在其位谋其政,这场赌博是躲不过去的。
  
  刘文辉占便宜的本事自然是炉火纯青,但是现如今摆在他的面前的这场赌局跟他以前的赌法大相径庭——赌注太大,赌局难测,而且难于风险规避。当时中央的局面又是混乱无比,北洋系虽然垮台,国民党却又分成蒋系、桂系、冯系、晋系四派,蒋介石欲削平诸侯,自领霸主,但优势却又不甚显明。想来刘文辉也是想破了脑袋,也看不清局面,于是,只能一切都看天意了——刘文辉下注,赌的是桂系。刘文辉肯定有他的想法,桂系当时正是如日中天,实力鼎盛,此前还将蒋介石逼宫下野,现在实力远甚当初,想必更操胜券。
  
  有道是落子无悔,刘文辉既然决定将宝压在桂系上,那就再无回旋余地,只能期待桂系如他所愿,搞定老蒋了。可惜的是,运气总有用完的时候,刘文辉一路走来,也太过于顺畅,如此鸿运当头,已是罕见,从概率上讲,刘文辉也该倒霉一次了。从前都是小赌,输了无伤筋骨,最多重新来过,从前赢得再多也赶不上这次输一场。很不幸的是,刘文辉早不输晚不输,偏偏就输在这最要命的一场,这场赌博可以算是血本无归,桂系让他吃足了苦头。先是蒋桂之战,蒋介石先将白崇禧所率唐生智旧部策反,又将李明瑞勾搭悖逆,桂系接连受挫,终至完败。后在中原大战的决战中,反蒋盟军心不齐,晋系半道而退,桂系积劳无功,冯系孤军奋战,而后张学良领军入关,一举鼎定大局。刘文辉在此关键性两战中无一例外发电讨蒋,但是,这两战老蒋无一例外大获全胜,这下刘文辉把民国新晋头脑蒋介石得罪到了骨头里,老蒋看来是决计放他不过了。
  
  刘文辉投机失败,刘湘却春风得意。刘湘也是运气好,其实初时跟老蒋交好只不过是为了对付他的老同学,但是既然已经交好,就不能出尔反尔,否则两边不是人,倒要倒大霉。因此,就在刘文辉屡屡跟老蒋唱反调,将赌注压在了老蒋的对立面时,刘湘却打定了主意拥蒋,甚至还在蒋桂之战中出兵武汉相助老蒋,这下马屁可算拍对了地方,老蒋对他着实是另眼相看。老蒋在这争霸战中脱颖而出,取得了霸权,当上了霸主,虽然尚需稳固地位,但大势已成——刘文辉得罪了他,而刘湘讨好了他,这二刘之争的天平可算彻底偏了方位。
  
  就在川外纷乱不休,二刘争相投机却效果迥异之际,四川又爆发了北道之战。起由是罗泽洲师内部哗变,我们知道,罗泽洲是军官系二号人物,又是八部同盟的成员,但是,他这一师却隶属于邓锡侯二十八军,当然,这个隶属关系也就是个表面文章,因为邓锡侯根本就管不了罗泽洲,罗泽洲我行我素,也不将顶头上司放眼里,这次罗泽洲被扣,邓锡侯当然来的正好,想就势将其废黜。于是,一心想将该师收归己用的邓锡侯就将部将陈鸿文擢为师长,让他趁着这个机会去接管罗师。按说要是快刀斩乱麻的话,这事就该了了,但是可怜陈鸿文初来乍到怕稳不住局面,贸然将罗泽洲除掉又怕军中不服,所以,罗泽洲虽然被扣,却未有性命之虞。再退一步讲,即便不杀掉罗泽洲倒也无妨,好歹将他好好看着啊,但是,怕什么来什么,罗泽洲不知怎的,居然溜了出去,这下问题就来了。
  
  罗泽洲逃得一条性命,自然去找同学李家钰帮忙,而李家钰一看老同学出了这档子事,军官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敢怠慢,联合了杨森,就准备进攻顺庆,逼迫陈鸿文交权。陈鸿文一是对罗泽洲师还不能全部控制,命令自如,二是毕竟对手势大,于是陈鸿文战败,退往成都。陈鸿文战败,邓锡侯怎能干休?于是邓锡侯也就出兵攻打李、罗,而保定系的同学刘文辉和田颂尧自是领兵助战。这下轮到李家钰战败了,李家钰一败,知道四川也就刘湘有能耐帮他,于是,干脆摒弃旧怨,投靠了刘湘,于是,刘湘也就出兵相助。这你找我帮忙,我找他帮忙,顺庆这么大点地方,倒是各门各户差不多来了个齐全,本来这事就不大,这么多兵力要是打将起来,倒也很不上算,于是,各派认为这事事出偶然,也没必要太过较真,就休战言和了。
  
  此战最倒霉的就是邓锡侯,李家钰和罗泽洲都是他的旧部,跟着他混出来的,虽然混出来后就不太把他放眼里,但至少还有个名义上的关系,现如今李家钰直接投靠了刘湘,而罗泽洲的部队更是损了个七七八八,名义关系也免了。李家钰和罗泽洲虽然实力大损,他们的军官系也玩完了,但是毕竟是有防区地盘的,论情论理,这些地盘都该归邓锡侯了,但是大家都知道最擅长占便宜的是刘文辉,他出兵助战是假,趁机占地是真,这仗一下来,李、罗二人的防区都给刘文辉占了。刘文辉按说跟邓锡侯都是保定系的,还约好了同生共死,但是刘文辉这个一见便宜就忘人,这些年逐渐坐大之后更是不把邓锡侯和田颂尧这俩放眼里,经常去挖两人的墙角,策反两人的部将。这俩看在同学的面上也就暂且忍耐,但是刘文辉非但没有罢手之意,反而变本加厉,全无同学之情,此次借着罗泽洲事又是趁火打劫,把地盘占了个够,邓锡侯虽然沉稳,但又不是一点火气都没有。
  
  刘文辉以占便宜起家,东占一点,西占一点,所以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但是,刘文辉便宜占过了头,居然占到了保定系自家人头上,这种便宜能是那么好占的?诚然,不管是邓锡侯还是田颂尧,都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但是这俩要跟他离了心,刘文辉也没好果子吃,内外不谐,孤家寡人,刘文辉这日子可不好过。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挖墙墙倒

  我们说刘文辉能一步一步走到今日,要说有什么特别的长处,那就是擅长占便宜。只要能占便宜,刘文辉从不管是大便宜还是小便宜,大小通吃,一律笑纳,给刘文辉占过便宜的人举不胜举,而其中最惨的就是刘成勋。刘成勋想当年也曾风光一时,当过四川的军政首席,虽然时间不长,但好歹也是个人物,后来因为主子熊克武在南北之战中被逐,没了倚仗,势力才日渐衰微。熊克武远走之后,刘成勋被刘湘拉拢,一并倒杨,此后自然也就成了刘湘的铁杆盟友,但是,他终为刘文辉不容,却也有投靠刘湘之故。
  
  刘湘跟刘文辉二人虽为族亲,平日里也时常合作,但公归公,私归私,眼见刘文辉为首的保定系日见壮大,刘湘也颇为忌惮,因此,刘湘就暗下功夫,密电刘成勋和赖心辉二部,找个机会,干掉保定系三部。当时的刘文辉还远未有如今的实力,属地仅有下川南20余县,而盘踞上川南等地的刘成勋则正好挡住了刘文辉向成都方向扩张的路线,因此,刘文辉也早就瞄上了他。但是,刘成勋虽然式微,刘湘却着实不好惹,刘文辉之所以没有立即下手,自也有投鼠忌器之意,不料刘湘要刘成勋、赖心辉二部诛灭保定系的密谋走了风声,刘文辉提前知晓,这下刘文辉就没了顾忌,横竖要干一架,那不如先下手为强。
  
  1927年6月6日,刘文辉通电讨伐刘成勋,并发三路,进攻刘成勋所部。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刘文辉还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政治攻心,刘文辉说了,此次讨伐刘成勋,无非是因为他荼毒川南百姓,要主持公道,但是此事与众将无涉,如果众将愿意弃暗投明,一定竭诚欢迎。要说战前动摇对手军心,这本算不上什么奇招,不过,任何招数的效用都是因人而异,这招放别人身上未必有多大用,但是搁刘成勋身上,却正是打中了他的七寸。自打刘成勋跟了刘湘之后,他手底下的部队就成了刘湘呼来喝去的奴才,每次刘湘要跟人干架,刘成勋部都得跟着玩命,尤其是倒杨之战,刘成勋部更是吃了大亏。自己卖命,却让别人得利,刘成勋这些部将当然是极为不满,偏生刘成勋又没点骨气,事事顺从刘湘,这次又听了刘湘的指令,要跟保定系火并,惹来了刘文辉的报复。
  
  刘文辉想来也是摸准了刘成勋的脉门,上来就贴出了招安告示,明摆着就是要拱火,要让刘成勋部不战自乱,果不其然,刘文辉这手一玩,刘成勋部就马上乱了。先是驻军自流井的杨芳毓部倒戈,后是刘成勋一众部将发出拥蓝(蓝世钲)通电,眼见着众叛亲离,刘成勋当时就心灰意懒,意图交权隐居,所幸刘成勋还有些铁杆拥趸,一番劝说之下,刘成勋决定暂且留军,以观事变。但是,刘成勋虽然决定留下,但是仗还没咋打,人心就散了,这仗看来也没啥胜机了。
  
  当然,刘成勋即便留下来,也没找到任何机会,因为刘文辉部发动进攻之后,刘成勋就只有一件事可做——逃命。由于刘成勋部大多抱着保存实力的想法,根本不愿跟刘文辉部硬桥硬马的拼斗,因此,刘文辉一进攻,刘成勋部就溃散,整场仗就是刘文辉部追着刘成勋部跑,刘成勋不要说收拾旧山河了,就是喘口气,也是难能。刘文辉部一路进取,很快便将刘成勋属地收入囊中,而他的攻心战也时见成效,刘成勋各部将领纷纷投效新主,而刘成勋眼见大势已去,在六月底干脆跑回了老家大邑,自此隐居不出,退出政坛。
  
  刘文辉能那么轻松搞定刘成勋,说起来也就三个字的功效——挖墙脚。刘文辉通过挖刘成勋的墙角,将刘成勋挖了个避世隐居,这也实在是挖墙脚这门古老政治艺术的最高境界了。当然,刘成勋比较特殊,刘文辉跟他干仗的时候,他的部众已经早有离心之势,而刘文辉只不过是利用了这点,然后添油加醋罢了。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刘文辉这门挖墙脚的功夫纵然独步川中,无人可匹,想来也只是偶见功效,非为常事,但是,刘文辉除了挖墙脚之外,还有另一门功夫,那就是拆台脚。苍蝇之所以只能叮有缝的鸡蛋,无非是其力量不足,没能耐将鸡蛋磕出个缝来,因此只能拣拣现成;但是刘文辉的能耐在于,即便一时没有墙角可挖,他也能通过拆台脚神功,将墙拆出个缝来。
  
  刘文辉先拆台脚,后挖墙脚,然后方能大占别人的便宜。刘文辉平生所学概括起来无非只是占便宜神功,但要练成这门神功,却又得两路并进,先习学拆台脚的内家功夫,然后修炼挖墙角的外家法门,只有精通二路手段,才能得心应手,无往不利。刘文辉固然善拣现成,浑水摸鱼的功夫当世一绝,不论是当日偷袭成都,还是不久前借势侵吞李、罗属地,都很见功力,但是如果认为刘文辉占便宜的功夫仅限于此,那太也小觑了刘文辉的看家本领。其实,刘文辉最突出的能耐,就是善于制造占便宜的机会,也就是所谓的拆台脚,挖墙脚这二路神功。
  
  李家钰和罗泽洲这俩军官系骨干就吃够了刘文辉二路神功的苦头,当年这俩和杨森、黄隐四部为了报复刘文辉牵制之仇,举兵讨刘,最终落败,按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毕竟李家钰和罗泽洲也是邓锡侯部属,大家一口锅里吃饭,差不多得了。刘文辉得势不让人,根本不让这俩有喘息之机,使尽了手段打压二人,还屡诱其部将背反;后来罗泽洲部内乱,北道之战爆发,又是刘文辉趁乱取利,将二人的地盘尽数抢下;大家想,刘文辉毫不容情的趁人之危,占人便宜,那被他占了便宜的还能跟他干休?刘文辉不讲江湖规矩,把事情一味做绝,倚强而进,如果能强到了极致倒也罢了,但问题是,刘文辉眼前还有个实力不逊自己的刘湘,刘文辉这一味树敌,岂不是将自己逼上绝路?
  
  如果说李家钰和罗泽洲毕竟是外人,不留情面也就罢了,但是刘文辉拆人台脚、挖人墙角却已到了如癫如狂的地步,触角居然伸到了保定系邓锡侯和田颂尧身上。本来刘文辉、邓锡侯和田颂尧三人实力相差无几,又同是保定出身,在四川这个乱局谋存,就得利用关系抱团而行,因此这仨一开始也颇有同气连枝之意。但是,没多久保定系的天平就倾斜了,刘文辉不断做大,而邓锡侯和田颂尧日渐弱势,这一来刘文辉就成了保定系的老大,按说既然当了老大,就该着意看觑小弟,不说为小弟谋些福利,至少也不该动小弟的脑筋。然而刘文辉内心全无同学之情,当日加入保定系想来也只是为了自保,现如今势力强盛,自保有余,那就要图进了,于是,保定同学就成了他图进的牺牲品。
  
  田颂尧就吃了刘文辉的大亏,1930年夏,刘文辉收编了田的教导师一部;1931年春,刘又诱田部副旅长寇澄清率部附己,虽说田颂尧损失不算太大,但是此举性质恶劣,自不待言。邓锡侯虽然没有像田颂尧一样有部众被刘文辉勾引,但是不代表刘文辉没有动作,事实上,刘文辉一直以来就以金钱开道,试图收买邓锡侯的师旅长官,但是邓锡侯为人心思缜密,老谋深算,刘文辉这套路数算是没能奏效。田颂尧和邓锡侯二人如今是四川除开二刘之外最具实力的人物,田颂尧拥兵5万,而邓锡侯有4万兵力,他们的向背可以说是二刘之争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刘文辉稍微有些政治头脑,不一味贪恋小利,原本这俩就是他的最好盟友,但是刘文辉占便宜占过了头,以至同学反目,终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刘文辉靠占便宜起家,而且无时不刻不将此事作为根本大业,不管身居何位,实力如何,都在盯着占人便宜的机会——如果无便宜可占怎么办?那就运用拆台脚、挖墙脚的神功,没有便宜也要创造便宜出来赚。于是,川中众将,不论亲疏,都成了刘文辉占便宜的对象,但是须知挖墙墙要倒,墙角挖多了,终有一天会墙倒压身,反坏了自己性命。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种因得果

  四川人民历经多年战乱之苦,眼下终于看到了统一的曙光,群雄逐鹿现如今成了二刘争霸——统一只需一战。当然,刘文辉和刘湘毕竟还有叔侄之份,就算要战,也得先礼后兵,表面文章还得做,于是,双方在战之前还是先谈了一次。不战的可能无非两种,一是一方甘心做小,二是一方守川,一方外战。二刘实力旗鼓相当,又都有统一四川之志,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甘心为副,因此,第一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第二种可能性看起来还不算全不靠谱,但问题是,有谁愿意在外过刀尖上舔血,危机四伏的日子呢?因此,双方均不愿意自己出外征战,此议也就作罢。既然不战的可能性通通在谈判桌上被否决,那就只能一战了。
  
  当然,此战是事关四川统一的决定战,实是非同小可,在正戏开场之前,还得有前戏垫场。1932年刘文辉花了200万大洋,从国外买了一批武器,拆散后由上海运往成都,刘文辉原想通过将武器拆散分装来避免半道被劫,结果这个劫却还是逃不过——刘湘部在万县劫了这批货。刘湘劫了这批货,当然就不愿放手,因此不管刘文辉怎么交涉,刘湘就是耍赖皮。眼见自己花出去的200万大洋反便宜了对手,刘文辉自然很是火大,于是计上心头,让兄长刘文彩收买了一个刺客,潜入刘湘宅邸,伺机行动。要说这位刺客着实另类,别人玩刺杀是主动找机会,他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等机会上门,古人有守株待兔,他有守株待刺,他在树上待了整整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就为了等刘湘现身,结果没等到刘湘现身,自己先受不了了——三天三夜没进食,换谁不得饿晕了?此公就是饿晕了,从树上摔了下来,然后刘文辉的行刺计划就东窗事发了。刘湘一看刘文辉连暗杀的套路都用出来了,老虎不发威,你当老子是病猫?于是,刘湘一不做二不休,让驻防江津的部队截断了重庆粮道。
  
  从刘湘劫货,到刘文辉行刺,再到刘湘截粮,一来二去,二刘这叔侄的情分毁了个干干净净,脸皮算是彻底破了。前戏完了,就得来正戏,而正戏说起来也简单得很,那就是刘文辉以一敌众,跟川军各路逐一较量——刘文辉四处挖墙脚,把人都得罪光了,当然就得面对围殴的态势。最恨刘文辉的是谁呢?没错,就是军官系的李家钰和罗泽洲二人了,因此,这场二刘的争霸战,就是从罗泽洲进攻刘文辉开始的——1932年10月1日,罗泽洲率先发难,二刘之战宣告开幕。
  
  当然了,李家钰和罗泽洲早就被刘文辉挖垮了,虽然仇恨指数确实高的吓人,但战斗力也就不过尔耳,刘文辉迎战之后,没多久就在川北将这俩战翻了。不过,很快刘文辉就尝到了乱拳的厉害,刘湘联结邓锡侯、田颂尧和杨森等部分兵合围,四处出击,刘文辉地盘太大,防线太长,兵力太散,着实吃了些苦头。刘文辉一看有所得必须有所失,全线据守能力有限,到头来不免处处要好,处处得不到好,因此,交战未几,刘文辉便命令部队全线转移,战略撤退,将兵力集结在沱江一线。刘文辉一撤,刘湘就顺势进攻,到11月11日,刘湘接连攻占遂宁、江津、潼南、永川、荣昌、合江、安岳、崇庆等地,战果喜人。
  
  自此,虽然刘湘得了便宜,但是刘文辉主力并未受损,因此还远未到决战时分。刘文辉被川军各部一拥而上,打了个措手不及之后,也明白了以一敌众,尤其是腹背受敌,久后不免力竭不支,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争取些盟友,减轻些压力——如果是他跟刘湘一对一,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以前八部联盟那些人,虽然一开始都是奔着刘湘去的,但是打到后来,却对刘湘没什么恶感了,反倒对刘文辉恨之入骨——他们打刘湘,说白了不过是利益纠葛,没什么私人恩怨,刘湘为人也相对厚道,不会赶尽杀绝,而反观刘文辉,则是为人阴损,得势不让人。川军众将都是武人出身,大多为人粗鲁,对刘文辉这样阴险下作的人物有种天然的恶感,而刘湘面带三分憨相,为人老成,倒也不太惹人厌烦。因此,刘文辉要让这些人反水,看来是绝无可能,那想来想去,只能再去攀同学交情了。
  
  于是,刘文辉厚着脸皮,找来了水晶猴子邓锡侯当中间人,要跟田颂尧和解。当然了,邓锡侯跟田颂尧早就看穿了刘文辉的真面目,知道此人一旦发达,大家伙都没好日子过,因此,虽然没明着拒绝和解,但根本就没有诚意。刘文辉当然聪明得很,看到田颂尧拖拖拉拉,没个准话儿,想来是没可能和解了,既然如此,那就先发制人,把田颂尧干掉,以绝后患。于是,刘文辉秘密从前线抽调兵力,星夜驰援成都,与之同时,田颂尧也在加紧动作,准备作战。11月14日,邓锡侯28军黄隐等三部与田颂尧军刘汉雄三部率先发难,进攻城南红牌楼一带的刘文辉驻军,试图切断刘文辉南路交通线,自此,省门大战打响。
  
  我们知道,刘文辉最擅长的就是挖墙脚,这次他又赚到了,这次不知道他用什么办法搞定了田颂尧的报务员,居然提前知晓了田颂尧的军事计划。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文辉的情报工作着实厉害,把对手摸得一清二楚,结果自然可想而知,由于刘文辉预先准备,邓、田二部当然被打得大败。此后,双方在煤山、兵工厂、北门簸箕街等地相继交战,田颂尧招招受制,被刘文辉击溃。最终还是邓锡侯出面,要刘文辉顾及同学情面,让田颂尧部退出成都——以刘文辉的性格,本来是绝难办到的,但是此刻前线吃紧,刘文辉也没时间跟田颂尧蘑菇,既然已经达到了减轻后方压力的目的,也就各退一步了。
  
  刘文辉虽然解决了后方的心腹之患,但是前线却遇到了大麻烦,11月18日,刘文辉在沱江的防线被士气正盛的刘湘部突破,而后刘湘连取内江、富顺、自流井等地,矛头直指泸州。如果大家还记得刘湘的发迹史,就知道泸州跟刘湘有莫大的渊源,刘湘刚出道那阵,正是驻防泸州,他因为二次革命时在泸州阻挡了熊克武的进攻,从营长升成了团长,此后护国战争时顶头上司熊祥生擅离泸州,刘湘又趁势当上了旅长,可以说,泸州就是刘湘发迹的起点,堪称福地。泸州是四川的军事重镇,位居沱江、长江的汇合处,三面环水,西面又有龙透关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刘文辉深知泸州一战关系全局,一旦丢失,省长之位可能被老蒋就势拿下,因此全力以赴,从宜宾抽调三个旅,奔赴泸州增援。
  
  刘湘驻守泸州多年,深知厉害,在海陆空三面攻击未见功效之后,也明白此地不宜力取,因此,一方面继续加紧空军轰炸,另一方面策反刘文辉部杨尚周和田冠五二位守将。刘文辉本人是挖墙脚的大师,现如今刘湘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依样画葫芦,在此关键之战中也来个挖墙脚,也算是对刘文辉极大的讽刺。当然,泸州重地,刘文辉派去驻守的想来也是可靠人物,不过,杨田两位守将虽然不至于上来就反水,但也架不住刘湘空袭威慑、以利诱降和绝其外援三路并举。刘文辉虽然派出了三个旅的援军,却在半道上被联军截住,泸州守军连援兵的影子都没见着——眼看孤军作战,外敌凶悍,军心动摇、百姓怨恨,再守也是无益,杨尚周和田冠五只能顺应时势,决定投诚。11月21日,刘湘进驻泸州。
  
  从10月1日到11月21日,虽然开战仅有2月,但是刘文辉已经是忙到了脚不点地的程度——没办法,谁让对手太多,防不胜防呢?刘文辉虽然先后解决了李、罗二部在川北的率先攻击,又处理了田颂尧对成都的威胁,但是终究双拳难敌四手,在刘湘的接连打击下,丢掉了泸州重镇。二刘之争原本是势均力敌,但是川军余将的向背却决定了二刘争雄,刘文辉此前不知道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一味将对手逼上绝路,如今陡遇强敌,却发现身边没一个朋友,人人欲将其除之而后快,所谓得业果必种业因,刘文辉又能怪谁去呢?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锦囊妙计

  此次四川的统一之战,说是二刘争霸,实际却是全民总动员,刘文辉上来就丢了泸州,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此战初启,川军众将就摆出了同仇敌忾的架势,矛头齐刷刷的对准了刘文辉,甚至与刘文辉有同学之谊的邓锡侯和田颂尧也时时不忘抄他的后路,刘文辉纵有三头六臂,又怎能抵挡如此的一拥而上?刘湘得了众家弟兄的支持,作战毫无顾虑,只需长驱直进,而刘文辉却要瞻前顾后,深怕遭人暗算,本来双方旗鼓相当,却因为刘文辉需要分心他用,使战局平衡出现了倾斜。泸州之战中刘文辉之所以失利,恐怕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为几乎同时开打的省门之战牵扯了他大量的精力。
  
  刘文辉上来就吃了这么大一亏,也肯定不能善罢甘休,而以目前的态势而言,刘文辉需要的是速战速决,迅速跟刘湘主力决出胜负。联军虽然势大,但实际上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刘湘,只要刘湘倒了,联军自然就散了,这就是所谓的擒贼先擒王,而如果跟刘湘一时三刻决不了胜负,那联军人多势众的优势就显露无疑,到时候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骚扰,刘文辉想不败都难。因此,刘文辉也深知此战关键,在泸州之战失败后没多久,便将主力集结到川南的荣县、威远一带,投入7万优势兵力与前来进攻的刘湘5万众决一生死。
  
  刘文辉下了死心,力图一战而定乾坤,因此把指挥部从成都搬到了眉山,亲自指挥冷寅东和陈鸿文二师对荣威展开反攻。战事从12月4日打响,双方在此二地集结三万兵力,激战五昼夜,伤亡颇巨。正难分难解之时,陈鸿文师为刘文辉部打开了局面,他在仁(寿)、荣(县)、仁(寿)、威(远)道上的宝兴场、松峰场,将刘湘部王缵绪、范绍增两师击溃,并乘胜将范部赶至威远。此后刘湘部唐式遵师试图从井研向仁寿进攻,却在半道被刘文辉所属冷寅东部阻击,双方激战三日,唐部退至荣县三台坟。
  
  荣威之战至此,双方军事态势发生根本逆转,刘湘自泸州战事以来的战略进攻遭遇重大挫折,被迫转入战略防御,而刘文辉部则显示了极大的决心,瞬间转守为攻,反有后来居上之势。荣威之战于己有利,刘文辉也知余勇可贾,良机莫失,准备趁势追袭,不给刘湘以喘息之机,与部将夏首勋和冷寅东商定之后,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荣威追击刘湘,另一路由乐山绕道犍为的罗成铺,包抄刘湘后路,合攻自贡,收复富顺、泸州等地。如果此计得逞,那么刘湘势必腹背受敌,很可能一战而溃,二刘之争立分高下。
  
  刘湘自也知道局势已经相当紧急,再无锦囊妙计送出,则有性命之虞。人在危难之时往往会有急智,刘湘在此千钧一发之际,频施妙手,瞬间转危为安。刘湘这几招说来并不难想,但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全部使出来,却着实体现了刘湘浸**政坛多年形成的临危不乱的气度。刘湘的招数有三:一是打出交情牌,派刘文辉的亲家杜少棠持他的亲笔信到眉山向刘文辉请和;二是打出盟友牌,致电邓锡侯和田颂尧,要他们速速发兵抄袭刘文辉后路;三是打出反间牌,继续泸州战事时的成功经验,对刘文辉部进行分化收买。
  
  刘湘的三招有轻有重,有急有缓,配合无间,布置缜密,出招后迅即扭转了败局。这第一招自然是缓兵之计,但以刘文辉的心计,光此一招,显然难以奏效,因此关键是后面两招的配合;第二招相当厉害,在省门之战后,邓田二人原本已跟刘文辉达成了成都停战协议,按说现在发兵于理不合,但是联军各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刘湘完蛋,他们也难逃厄运,在此危急时刻,也顾不得江湖道义了,因此,接到刘湘紧急通电后,二人迅速出兵,威胁刘文辉后方;第三招嘛,则是死中求活的路数,成与不成单凭天意,但一旦成功,势必动摇刘文辉部的士气,刘湘运气不错,活动很见成效,刘文辉部旅长陈鸣谦阵前倒戈,投向刘湘。刘文辉原本稳操胜券,没想到刘湘这三招手筋一出,局势骤变,后方有险,前线有变,加上作战计划泄露,刘文辉反陷危境,于是也只能接住刘湘抛出的橄榄枝,被迫议和,以便集中精力处理后顾之忧。
  
  刘湘能转危为安,实际上决定性的一招就是邓田二部出兵抄袭刘文辉后路,可以说是决定刘文辉同意议和的撒手锏,而这不得不说又是狠狠抽了刘文辉一记耳光。邓锡侯和田颂尧都是刘文辉的保定同学,如果不是刘文辉做人不上道,他们此刻又怎么会跟刘湘厮混在一起?说来说去,还是刘文辉作孽太深,以至于关键性的两场大战都被这俩同学给搅了局。不过,刘文辉可不会检讨自己曾经做过什么孽,以至同学反目,仇恨若斯,以他的思维逻辑,肯定只有别人负他,从无他负别人,这次邓田二人撕毁协议,刘文辉便理想当然的将气撒在了邓锡侯身上。其实邓锡侯虽然为人圆滑,却也不像刘文辉那般不讲信义,他之所以出尔反尔,说到根上,还不是刘文辉屡屡想暗算于他?邓锡侯跟刘文辉是同学之谊,跟刘湘则几无瓜葛,现如今一反一拥如此决绝,难道是他无亲疏之分?
  
  刘文辉自然不会思前想后检讨自己,在他看来,泸州之战功败垂成,荣威之战又功亏一篑,军士离心,部将倒戈,说到底都是邓锡侯搞出来的,此仇不报枉为人,这笔帐是一定要算清楚的。当然,从实力上来讲,刘文辉远强于邓锡侯,一方是100多个团,而另一方只有30多个,一方兵精粮足,另一方则饷械两缺,因此,从账面上来看,邓锡侯绝非刘文辉的对手。但是,邓锡侯人称水晶猴子,老谋深算,智计无双,那么多年也不是白混的,刘文辉想轻松将他一口吃掉,却也没那么容易,打不过还搅不过吗?
  
  刘文辉一开始就将部队突入邓锡侯防区,美其名曰合驻,实际就是侵吞;而后又摆下鸿门宴,要引君入瓮,扣押邓锡侯,然后趁势消灭所部,但是鸿门宴的招数太过老套,邓锡侯滑得要死,岂能上当?邓锡侯得知详情后迅即以打猎为名,从成都北门抵达新津,命令部下紧急备战,随后该部派一团兵力,扼守毗河渡口,阻断刘文辉追击的路线。当然,即便邓锡侯部有地利之优,但毕竟实力悬殊,硬桥硬马的干,实非敌手,而刘文辉更是觉得自己兵强马壮,实力几倍于敌,就算为毗河所阻,拿下邓部也只在旦夕。但是,刘文辉终究还是低估了邓锡侯,邓锡侯部在渡河之后,便将毗河上游大坝炸毁,导致毗河水势急涨,刘文辉部对此一筹莫展,一时无法渡河,只能与邓部隔岸相峙。即便到了如此地步,刘文辉部依然有必胜的把握,但是,刘文辉部一战不成之后,部下却没了战意。刘文辉和邓锡侯的部属都以保定生为主,此前刘文辉和邓锡侯交好之时,属下便来往频繁,此刻隔岸对峙,邓部以同学情分相劝,刘部也不愿同室操戈,于是打定了保定生不打保定生的主意,居然没有半分渡河之意,对峙一月,毫无进展。
  
  邓锡侯当然聪明的很,知道刘文辉部并非不能战,而是不愿战,真要哪天改了风向,自己这点兵力将死无葬身之地,但是,自己本来就不是此战主力,拖了刘文辉一个月,也算尽职尽责了,这下怎么也该刘湘出马了吧。1933年5月26日,邓锡侯和刘湘在乐山会晤,开了个安川会议,就组建安川军、进攻刘文辉达成了一致。刘文辉原想着将邓锡侯部迅速吃掉之后安心跟刘湘大战的,没想到他非但没有扫除这后顾之忧,还徒劳无益的拖了一个月,给了刘湘整顿军队的充裕时间,这下再跟刘湘交战,已是大大落了后手。刘湘落后手时可以通过锦囊妙计巧妙拆解,那刘文辉有这个条件吗?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狼去虎来

  二刘较量到这个份上,大概刘文辉自己也明白大势已去了,他并不是毫无胜机,在荣威之战中他已将刘湘逼到了墙角,而在与邓锡侯的较量中同样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当机会近在眼前之时,刘文辉却始终拿捏不着,正所谓咫尺天涯。有机会却把握不住,这在瞬息万变的政治舞台上就意味着慢性自杀,刘文辉相较刘湘并没有压倒性优势,一旦让刘湘缓过一口气,那后果可想而知。如今的情况是,刘文辉未能利用荣威之战的有利局面将刘湘一举击溃,而后跟邓锡侯的战斗却又拖拖拉拉,不见成效,现如今刘湘整顿已毕,即将反攻,而邓锡侯和田颂尧二部则随时可能顺势抄袭其后,刘文辉腹背受敌,形势已经极端不利。
  
  外部局势于己不利,刘文辉部内部也很不太平。刘文辉部属大多为保定生,小集团意识相当浓重,当年刘文辉与邓锡侯、田颂尧共组保定系,与他自己而言当然是为图自保的权宜之计,但是刘文辉那些保定部将可不只是将其看成可破可立的暂时性利益联盟,在他们看来,保定生团结合作,荣辱与共,是乱世谋存的当然之理,哪有保定生打保定生的道理?因此,在刘文辉决意攻打邓锡侯部之时,这些保定将领就颇有异议,而后作战更是出工不出力,以至双方在毗河对峙旬月却一无进益。当然,情况还不只是出工不出力那么简单,刘文辉部的保定将领已经对一意孤行的刘文辉心生憎恶——保定系的分裂到底孰是孰非,这些人想必清楚得很,他们甚至联系了邓锡侯部的保定将领在新都三河口密定和议,并准备伺机脱离刘文辉。保定将领离心如此,以其为骨干的刘文辉部焉能再战?
  
  刘文辉可能也察觉军心有异,知道再跟邓锡侯部拖下去,长时间做无用功不说,弄不好自己的部队就被拆了,因此,刘文辉领军西进,准备再与刘湘一决生死。当然,这次再想像荣威之战那般顺当是不可能了,既然他已经有了消灭邓锡侯的动作,唇亡齿寒,田颂尧也不能坐视不理,因此,田颂尧早就从川北紧急调兵,力图阻滞刘文辉的西进,双方半路打了一仗,刘部西进遇阻。6月下旬,刘文辉在犍为、乐山、井研、仁寿一线组织防线,刘湘部发动进攻,双方在荣县、乐山之间血战多日,刘文辉不敌,刘湘趁势拿下井研、仁寿;与之同时,毗河一线的邓锡侯部见时机成熟,发动反攻;两路并举,夹击成都。刘文辉见成都断难再守,只能壮士断腕,退出成都,辞去省主席之职,并试图在岷江一线组织防线。7月中下旬,邓锡侯和刘湘相继进抵成都。
  
  刘文辉虽然辞职挂印,但困兽犹斗,试图在岷江一线做最后一搏,刘湘当然不会给刘文辉任何反击的机会,他联结川军各部,组成安川军,兵分三路,进逼岷江,试图一战而定天下。刘文辉尝试过反攻,但毫无机会;也曾派人去向刘湘言和,但刘湘不允;无奈只能硬着头皮等待刘湘狂风暴雨般的总攻。此时的刘文辉部已如惊弓之鸟,士气低落,所部不时反水,河防部队营长叶青莲被邓锡侯收买,以至岷江防线出现弱点,邓锡侯部抢渡过江,气势汹涌,而刘文辉守河部队顿时溃败。未几该部旅长彭韩阵前倒戈,刘文辉部全线动摇,军无战意,不久即土崩瓦解,刘文辉自领残部退往雅安。此后,刘文辉部师长陈鸿文、旅长石肇武在邛崃被俘,石肇武被枪决。8月17日,刘文辉又撤离雅安,其所部夏首勋、林云根、张清平、冷寅东等被刘湘改编。
  
  此战打到这个份上,算是大局已定,刘文辉赔的干干净净,二刘之战胜负已分,接下来也就是如何安置刘文辉的问题。刘文辉在川中树敌颇多,不少人都欲除之而后快——1934年李家钰就曾去信讽刺“挖墙脚的人必要被墙打死”,但是,刘湘与刘文辉毕竟是叔侄之份,于情于理都不能赶尽杀绝。不光是刘湘想放刘文辉一条生路,曾经得到刘文辉支持的汪精卫以及考虑到川中政治平衡的蒋介石都同意保留刘文辉星火之辉。因此,在刘文辉兄长刘文渊以家族情意相劝,蒋汪两位民国首脑授意停战之后,刘湘得饶人处且饶人,将雅安、荥经、天全等县划作刘文辉的防地,刘文辉得以在此边区落脚。
  
  二刘之战打了一年有余,战线纵横千里,双方投入兵力二十余万,川军各将悉数参与,最终刘湘凭借外有老蒋支持,内有众将拥护的人和之利,以弱胜强,击败了原先最有机会统一四川的族叔刘文辉,成为四川霸主,也结束了四川多年来纷纷扰扰的乱战局面。川战从1912年民国成立直至1934年刘湘登上四川省主席之位,历经二十余年,大小四百余战,终于尘埃落定,刘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但是,刘湘此人天生的劳碌命,刚刚击败川中大敌,却又碰上了更难缠的对手——就在二刘之战的当口,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在川北落脚,建立了川陕苏区,刘湘要想踏踏实实享受胜利果实,看来是不可能了。
  
  刘文辉是刘湘在川战多年面对的最强对手,争霸之战打得也是有惊有险,但是,比起接下来的对手,刘文辉也就不足道哉了。刘湘的对手表面上看只是红军——不久后红一方面军也将长征至此,但实际上老蒋的中央军才是真正的大敌。老蒋剿共自然是真,但是顺势解决西南三省的遗留问题却也不虚,而一旦让中央军搅进来,那刘湘就真是有苦没处诉了——辛辛苦苦那么多年,总不能为别人做了嫁衣。因此,老蒋说要剿共,刘湘不敢违命,但是,刘湘不愿招惹中央军,试图依靠川军自身的力量跟红军较量。
  
  不过,刘湘未免小看了红军,诚然,红军穿着破破烂烂,拿的也是土枪土炮,怎么看怎么跟川军是一个水平线的,但是,红军毕竟是支有主义的部队,扛着土改的大旗一吆喝,立马就能扎根固本,况且,红军的战斗力可不是光用装备所能衡量的。张国焘的四方面军是久战之兵,经验丰富,战力凶悍,中央军尚且奈何他们不得,更何况是川军这等杂牌。果不其然,从田颂尧发动三路围攻,到刘湘亲自出马,反动六路围攻,打了一轮又一轮,四方面军应对的游刃有余,徐向前指挥部队采用紧缩战法,先将部队紧缩成一个点,然后重拳挥出,几有雷霆万钧之势,川军各部与红军交战数次,每次都输得灰头土脸,一点便宜都占不到。
  
  刘湘对红四方面军毫无办法,眼见红一方面军又即将入川,老蒋就意图顺势派遣10个师的中央军入川进剿,刘湘听闻此信,那是三魂断了两魂,当然,也没什么可踌躇的,刘湘赶紧进京面圣,非要老蒋打消了派兵的念头不可。刘湘跑到老蒋身边好说歹说,表忠心,表决心,恨不得将一颗红心挖出来,老蒋貌似是被打动了,表示理解刘湘尽忠党国的心意,既然不需要中央军,那就约法三章,一定要将“赤匪”一网打尽。刘湘一听大功告成,这约法三章也没甚可怕之处,就欣然领命,班师回川了。同志们一定觉得奇怪,老蒋怎么就能被刘湘这花言巧语说动,打消了派兵的念头呢?难道老蒋被刘湘夸糊涂了?事情当然没那么简单,而这玄机就在这约法三章里头:一、仍由刘湘担任四川“剿匪”总司令,负计划、指挥全责,中央尽量补助饷款弹药;二、改组四川省政府,以刘湘为主席;三、组成南昌行营驻川参谋团,任命贺国光、杨吉辉为该团正副主任。
  
  同志们且细细品味这三项协议,看出什么没有?如果事先不知道这段历史,大概十个人中有九个人都确信老蒋无甚手段,而另一个则最多是将信将疑,想想也是,刘湘这么精明圆滑的人物尚且看不出端倪,何况吾辈乎?提醒一下,老蒋要控制四川可不单单只有派出中央军军事安川这华山一条路可以走——恰恰刘湘就认为老蒋只能如此,还有一条路叫做政治安川,而这条计策的版权所有者就是被老蒋称为当代卧龙的民国第一谋士杨永泰,下面就请看当代卧龙如何安川。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卧龙安川

  既然说到民国的卧龙杨永泰,自然就不得不提正牌卧龙诸葛孔明。孔明一生最为后世称道的无非两事,一是草庐之中勾勒三分天下的远景的《隆中对》,二是孔明治蜀,至于六出祁山之类,除了劳民伤财之外,诚不足道。换句话说,孔明的一生功业实际上就浓缩在四川之上,不管是为刘备划定战略路线,还是助其入川,乃至佐其治川,其核心都在四川。诸葛卧龙在四川建功立业,以至千古留名,当然民国版卧龙需得不让先贤,也要在四川一展其才。杨永泰此前已经帮助老蒋平定三藩,并以“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战略助其与我党的较量中占得先机,此刻老蒋想要一举平定川事,少不得又要杨永泰出计相助。
  
  刘湘与老蒋的关系很微妙,在群雄逐鹿之时,老蒋是刘湘的后台,但是川事稍定,老蒋就立马成了刘湘的对手。说起来并不复杂,此前老蒋需要在四川找个代理,而刘湘也需要在中央找个后台,但是正如我先前所言,一旦川局安定,四川就成了个半独立藩镇,国府中央在此有名无实,而刘湘自也不再需要老蒋臂助,合作关系自然终结;如今,老蒋要收川,而刘湘要保川,所谓的盟友就成了政敌。当然,以中国人玩政治的习性,即便暗地里已经剑拔弩张,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比如此次刘湘进京面蒋,好听话说了一串,心里不定怎么骂老蒋了;而老蒋听了这些车轱辘话,表面上装着很受用,心里也指不定早就娘希匹的骂开了。妙的是,这场暗战居然是以一团和气收场,刘湘得到了老蒋不派兵入川的许诺,而老蒋也貌似听信了刘湘的一派效忠之言,只是约法三章,然后草草了事。
  
  刘湘当然是以为这场政治战打得很漂亮,或许还为自己的精彩演技而洋洋自得,即便内心深处隐隐觉得有些不妥,想必也很快化开——说一千,道一万,只要老蒋不派兵,就奈何不了他刘湘。事情当然没那么简单,老蒋最终会向刘湘证明,即便不出兵,四川一样能被国府中央收入囊中,而巧妙策划这一切的当然就是杨永泰。杨永泰的手段简单来说四个字概括,就是所谓政治安川,那么,为什么政治能安川,以及如何用政治安川呢?这就是我接下来要分析的。
  
  同志们,刘湘以武力统一四川,最大的弱点是什么?没错,就是根基不固。刘湘现下刚刚统一四川,虽然川中各方都已无实力与其争衡,尊其为霸主,但是霸主终归只是霸主,他对四川的控制还非常有限,军队和基层的统治根基都属薄弱,而且最关键的是,除了他几个亲信爱将,没人愿意跟着他对抗中央。因此,即便不派兵入川,刘湘的江山也并非铁桶一般,只要抓住刘湘的弱点,棒打七寸,那么,很快刘湘的经营就会土崩瓦解——而最能动摇刘湘统治的就是看似平淡无奇的政治渗透,而杨永泰,很不幸的,就是此中高手。
  
  刘湘跟老蒋谈判,老蒋看似退让,实际是以退为进,老蒋应允不出兵,已是重大让步,当然,刘湘不能便宜占尽,总得让老蒋有所补偿,而这个补偿就在三项协议的第三条中,没错,就是参谋团——而参谋团不管在四川做什么,根据政治谈判的潜规则,刘湘都不能再予掣肘。以下是参谋团的职能:川军中师长以上军官要定期向参谋团汇报军事;向刘湘总部报告军情必须分报参谋团;参谋团向四川各路派员督察,实行监军;参谋团政训处派员到川军各军师设立政训处,还在峨眉山开办军官训练团,调训川军中营以上干部,进行分化和拉拢;参谋团别动队深入川康各地,进行“组训”民众,监视地方官吏活动。
  
  参谋团干的是什么活呢?简单来说就是政工。政工玩的最好的自然是我党,我党的军队不管拆成什么样,都不会离心变质,其原因也正在于政工的强大,因此,解放后授勋封爵,从未在前线指挥过军队的罗荣桓就作为政工代表,位列十大元帅之中。参谋团控制并监视川军的指挥系统,利用中央之名策反川军各将,并在基层广布党羽,控制官吏,其矛头所指无一不是刘湘的弱点,在参谋团的活动下,刘湘和中央主次易位,中央依靠对基层的渗透倒有反客为主之势。刘湘纵然精明狡猾,政治经验丰富,但对政工这样的新鲜货也未免知之甚少。老蒋这张政工牌一打出去,就相当于病毒进入了刘湘的奇经八脉,刘湘的政治免疫力本来就是弱点,怎么经得起如此厉害的病毒袭击?刘湘闻虎色变的中央军也只不过能伤害他的肌体,再严重也是外伤,而他毫不介怀的参谋团摧毁的却是他的经络,内伤一成,就是太上金仙也再难救他性命。
  杨永泰果然不愧是当代卧龙,这招变色计端的是诡异精巧,将刘湘这样的政治老手都玩弄于股掌之间。刘湘为了暂时制止中央军入川,服下了参谋团这一贴毒药,真可谓是饮鸩止渴,当然,悲剧还远未结束,在参谋团瞬间反客为主,制住了刘湘之后,刘湘拼死拼活要阻止的中央军却还是不免入了川。刘湘力阻中央军,其理由无非是川军对付红军已经绰绰有余,不敢劳动中央军大驾——不愿中央军入川争权这种话只能心里说说,但是,老蒋显然比刘湘更知道红军的厉害,就凭武器装备、作战意志都是民国最劣的川军也想制住连中央军都对付不了的红军?自此,老蒋才算是图穷匕见,先送个顺水人情,让参谋团先行入川控制大局,当然,刘湘也没能力受这个人情,一旦战事不利,中央军终究还是要入川,如此一来,参谋团和中央军一唱一和,彻底捏住了刘湘的周身要穴。杨永泰为了对付我党,说要“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如今对付刘湘,只不过是依样画葫芦,可惜刘湘终究见识有限,还是不免着了道。
  
  中央军入川之后,参谋团当然更是有恃无恐,先前是对川军施恩,现在就要立威了——而田颂尧很不幸,就成了靶子。田颂尧也算倒霉到了家,先是被红四方面军占了老巢,而后三路围攻,又被徐向前破的干干净净,随后参与刘湘的六路围攻,依然是一败涂地,中央红军入川后,田颂尧更是在阆中被击溃,一败再败倒也罢了,问题是参谋团还盯上了他,想要拿他做榜样,杀鸡给猴看。参谋团将田颂尧以作战不利为由革职查办,可谓是震动川中,田颂尧在川军中是个什么位置,相信无需我再多言,而参谋团说拿下就将他拿下,那些本来还不太服帖的川军将领还敢再废话?当然,参谋团也不是为了立威而立威,立威的目的是平川,很快参谋团就开始着手整顿川军,将其名额、军饷都缩减三分之一,此后还成立了点验委员会,核实川军名额,本来这么搞容易引起川军反弹,但是,此前将田颂尧撤职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现在谁还敢顶风作乱?
  
  参谋团在四川仅仅存在了一年,但就是这一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说,参谋团这一年所做的工作就足以将刘湘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此后刘湘尽管依然不愿束手,也通过各种手段与中央对抗——包括强化省政府控制,秘密联结反蒋势力,组织武德励进会,改编保安团,但终究是蚍蜉撼树。老蒋控制四川,同时也为抗战做好了准备——重庆成为陪都,四川成为抗战中心,八年抗战终能获胜,与杨永泰这平川之策密不可分。可惜杨永泰未得善终,终在派系之争中遇刺身亡,一代奇才如此下场,也不免令人唏嘘。
  
  后记:抗战爆发后,刘湘曾试图联络韩复榘阻止蒋介石入川,终为范绍增所查,急怒之下吐血而亡;邓锡侯则先后参与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在刘湘死后出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后在国共内战中投诚;刘文辉统治西康,政绩斐然,尤其教育办的出色,后在国共内战中投诚;杨森亦率部参与抗战,国民党失败后前往台湾;而李家钰更是在豫湘桂之战中以身殉国,成为抗战中殉难的最高级别川军将领;其余川军大抵在抗战中表现出色,不予赘述。川军内战多年,给民众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但终能在大节大义面前舍身为国,终是有所补报。(四川篇终)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广西篇

  桂系严格说起来地位远高于前面所讲的滇系、黔系以及川系,但是地位归地位,性质归性质,桂系虽然走的较远,但是终究也不过是个相对成功的地方派。桂系分为新旧两派,旧派以陆荣廷为首,而新派则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至于旧旧在哪,新又新在哪,还容我细细道来。
  
  土匪窝
  
  如果说清末的四川是袍哥的天下,那么清末的广西就是土匪的天下——别的不说,旧桂系的老大陆荣廷就是土匪出身。当然,没人生出来就爱当土匪,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愿意过这种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日子?广西这地方本来就穷,到了末世,更是一派衰颓气象,街面上跑的都是无所事事的游民,挂的招牌不是烟就是赌,民生凋敝,社会动荡,两个字来概括——穷乱。陆荣廷的身世就很典型,刚出生没多久,老子被人打死了——乱,母亲改嫁,把他给邻家抚养,养母家也不是啥宽裕人家,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穷,陆荣廷小时候最常尝到的滋味,就是饿,实在饿的没办法,陆荣廷就偷,果园,菜地,偷到什么吃什么。当然,老吃素的肚子里没油水,陆荣廷也想改善伙食,有次就抓了几只刚出生的麻雀——当然不能生吃,拿家里仅有的一点生油炸了吃。陆荣廷的养母说实话本就不怎么待见这位老爱惹事的主儿,碍于其生母情面,平时也就忍了,没想到陆荣廷蹬鼻子上脸,偷别人的不算,自家的也偷,一怒之下,将其逐出家门。
  
  陆荣廷无奈,只好去投奔生母,但是也该是陆荣廷要受罪,生母在十岁的时候也一命呜呼了,这回陆荣廷彻底无依无靠,成了个正牌孤儿。迫于生计,陆荣廷去雨伞店当学徒,一个十多岁的娃,又无亲无故,少不得受点委屈,陆荣廷就时常被老板娘打骂,后来陆荣廷实在忍不了了,干脆学徒也不干了,走上了流浪街头的道路。三毛流浪记里头的三毛虽然也流浪,但好歹有个念想,想找到父母过好日子,陆荣廷呢?无父无母,孑然一生,什么念想都没有,就指着一天混两饱,乞讨,偷窃,无所不为,但既便如此,每天还是饥肠辘辘。人家百态,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陆荣廷打小尝了个遍,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罪都受过。
  
  像陆荣廷这样的情况,当时的广西可说是遍地都是,要么饿死街头,要么就靠拳头打出片天来。陆荣廷混到21岁,总算没给饿死,还靠着筋骨硬棒,敢打敢拼在龙州县衙找了份差事,这份差事当然不足以让他马上发迹,但却迅速打开了他的眼界。陆荣廷虽说打小就在街面上混,但是见到最多的就是些地痞混混,也就能欺负小老百姓,到了县衙,陆荣廷就有机会结识一些绿林人士,平日里所见所闻都是些江湖好汉的传说,这些桥段不禁让自小受苦、渴望出人头地的陆荣廷对江湖心驰神往。陆荣廷总算明白了,要在这个世道混,就得够狠,就得有真本事,就得照着江湖好汉的路子来,年轻气盛的陆荣廷在衙门里也没干多久,因为得罪了法国传教士,只能被迫出逃。陆荣廷找到的新差事是帮士官看坟场,这活计当然不够鲜亮,但是至少陆荣廷在这练出一手好枪法,以及一身惊人的胆量——陆荣廷在坟场做事,连鬼都不怕,还能怕人不成?
  
  此时的陆荣廷已经具备了出外闯荡的能力,他有能耐,有足够胆色,于是,在24岁那年,陆荣廷拉了一绺子人,加入三点会,正式落草,当了土匪。所谓三点会,其实就是天地会的一个分支,跟袍哥一样,在反清复明看不到希望之后,就成了黑道。陆荣廷很快就脱颖而出,凭着枪法和胆色,成了三点会水口地区的老大。27岁那年,中法战争爆发,陆荣廷曾去投军,战争结束后,又重新落草,他的活动区域是中越边境,干的杀人越货的勾当——当然,对象都是法国人。陆荣廷为人义道,有信用,因为打小受过苦遭过罪,当土匪后也不去骚扰那些贫苦百姓,所谓盗亦有道,人称“义盗”,凭着这点字号,陆荣廷在道上声名鹊起。
  
  陆荣廷当了土匪,而且声势日隆,自然遭到了朝廷的忌恨,摆在朝廷面前两条道,一是剿,二是招。陆荣廷为人机警,行踪诡秘,神龙见首不见尾,没有固定处所,要剿,无从下手,最后广西提督苏元春和边防军统领马盛治一合计,觉得与其干剿匪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还不如招安。陆荣廷当土匪,说实在的,是因为活不下去,在江湖见多了风风雨雨,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听说朝廷有意招抚,自然也很乐意,于是1894年,陆荣廷36岁这年,他总算摇身一变,从土匪变成了官军,出任荣字营管带,一生仕途也由此发端。
  
  陆荣廷好交游,招安前后也颇是得了些好帮手,其中包括他的妹夫谭浩明,把兄弟莫荣新、韦荣昌、陈炳焜以及林俊廷等人,这些人跟着陆荣廷出生入死,后来就成了旧桂系的骨干成员。陆荣廷当上官军之后,仕途也颇是得意,道理很简单,要升迁就得立功,要立功就得剿匪,而在哪可以剿到匪,陆荣廷自己是行家,当然是门清,很快荣字营就成了荣字军,管带也变成了统领。当然,陆荣廷要正式飞黄腾达,光靠小打小闹剿匪是不够的,得玩票大的,得摆平乱党。1907年,孙中山、黄兴等人就联结了会党黄明堂等人造反,清廷听说是孙大炮的名号,急火攻心,严令龙州兵备道龙济光与陆荣廷部镇压,限期七天,打的好重重有赏,连升三级,打得不好,提着脑袋来见吧。陆荣廷是下了死力了,玩命干,最终黄明堂被陆荣廷赶走,清廷一高兴,将陆荣廷升为左江镇总兵兼广西边防督办,而龙济光任广西提督,4年后龙济光赴粤,陆荣廷接任广西提督。
  
  陆荣廷少时贫苦,衣食无着,流落街头,靠着胆气和能耐,从土匪干到官军,终于在53岁的时候,登峰造极,当上了广西提督,回顾往日岁月,那真是不堪回首,他能混到这个地步,着实是九死一生,提着脑袋搏下的富贵。陆荣廷是草莽豪杰,他的亲信爱将们也都是土匪窝里爬出来的,旧桂系,说明白了,就是群土匪。但是,土匪又如何?陆荣廷和他的兄弟们没有好的出身,小时候就不知道饱是什么滋味,他们不抢不杀,不狠不毒,活得下去吗?旧桂系这打从娘胎里就透出的戾气,都是被世道给逼的!
  
  清末的广西就是片原始丛林,活跃在这里的是群饥肠辘辘的野兽,他们从小吃不饱穿不暖,受尽了苦楚,他们要生存,就得玩命,运气好的,如陆荣廷之流,被朝廷招安,飞黄腾达,运气不好的,如甲乙丙丁,横尸山头,鹰叼狼食。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他们就是从这样的生态中出人头地,他们没有文化,能混到今日,靠的只是求生的本能,他们混出了头,但是永远不要指望他们能给广西百姓带来安宁,他们也想安宁,但是自小的经历告诉他们,安宁就意味着死,只有抗争,不断的抗争,才能让他们活下去。原始丛林里的野兽们,它们从这片杀戮场中走出,杀戮已经成为它们生命的印记——不可磨灭。
  旧桂系的经历铸造了这个派系的性格,他们凶狠,他们剽悍,他们无所顾忌,只要有肉,他们就想要去争夺。他们从清末的草莽中脱颖而出,他们是江湖中人,而民国则是真正的江湖,这里可以恣意挥洒,这里可以让他们嗜血的本能淋漓尽致的展现,那么,或生或死,一切随命!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反骨仔

  大清朝就快完了,广西这穷,这乱,这四处充斥着烟民赌民游民,这各地散兵游勇割据的景致都宣示着末世气象,在陆荣廷当上广西提督还没满半年,大清朝就听到了从武昌敲响的丧钟。对于革命,陆荣廷一无所知,他连中国字都认不得几个,当然对革命党鼓吹的洋玩意更是一窍不通,但是清廷快完了,这一点陆荣廷耳濡目染,是知道的真切的。陆荣廷能发家,靠的就是镇压叛乱,而正因为广西的叛乱赶不尽杀不绝,陆荣廷才能坐上广西提督的宝座——叛乱一茬接着一茬,不正说明大清朝快完了吗?武昌首难,天下大乱,陆荣廷虽身在广西,但外省的情形或多或少有所耳闻,这么个乱劲下,陆荣廷该如何自处呢?
  
  陆荣廷混到今天这份上,功名富贵都是清廷所赐,按道理讲应该深念皇恩浩荡,肝脑涂地以为厚报,但是,陆荣廷显然不愿做清廷的孝子贤孙,为其殉葬,他不欠清廷的,他的富贵是自己一刀一枪提着脑袋换来的,为清廷卖命,他犯得上吗?陆荣廷这人世沧桑经历的太多,早活明白了,这年头,为他妈谁活着都是犯贱,只有为自己活着最实在。因此,甭管外边闹成啥样,在搞清状况之前,陆荣廷所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只要手里有军队,他就什么都不怕。陆荣廷能一言不发稳坐太师椅,但革命党那帮人,没这资本,当然坐不住了。
  
  广西革命党人有些着急上火,各地纷纷举旗,他们也不能甘于人后,但是真要跟晚清这帮官老爷干,拳头又不够硬——尤其跟陆荣廷这样的,晚清没少交手,结果如何也就不说了,要迅速响应起义,但又打不过人家,怎么办呢?当然只能将就一下,谈呗。也不能怪革命党人,没实力,就是做啥都不硬气,他们也不愿软弱妥协,但实力摆那里,不软弱,不妥协,不成啊。武昌起义后,就有革命党人来活动陆荣廷,意思就是让他搭伙一块干,陆荣廷当然不傻,清廷是真死还假死,他还一时闹不明白,于是,小舅子谭浩明拿把大刀站旁边——演给清廷看,至于到底合不合作,陆荣廷没有明确表态。
  
  当然了,晚清官僚没几个像陆荣廷一样硬气,能临危不乱,处乱不惊,在省城桂林的广西巡抚沈秉堃和布政使王芝祥就慌了,还没等革命党派人跟他们谈呢,他们自己就先找上门去了——不过也赖不着他们,革命党虽然不济,但他们更不济,他们都是文官,手里头没兵,有点乱也正常。革命党一看面子大了,巡抚都来了,他们本来就没信心干架,这回好了,想一块去了,那谈呗。谈判结果嘛,自然老爷还是老爷,推沈秉堃为都督,推王芝祥、陆荣廷为副都督,然后,革命党人得偿所愿,第一时间响应了革命,11月7日,广西宣布独立。
  
  陆荣廷本来还对革命党所提的合作不置可否,生怕他们过河拆桥,这回一看革命党人是真心实意合作,他本人在南宁,桂林的革命党人还能抬举他当副都督,看来是童叟无欺了,那还说啥,干呗!不管清廷是真死还是假死,反正照这个架势,也是早晚得死,广西山高皇帝远,又怕怎的?先找条后路再说。于是,陆荣廷在得知桂林独立后,没两天,也在南宁开了个会,慷慨激昂发表了些针砭时弊的意见,然后高呼拥护共和,也就独立了。当然了,共和到底是啥玩意,陆荣廷懵懵懂懂,但也不妨,只要有诚意合作,喊几句口号还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儿?
  
  陆荣廷愿意当副都督,当然不是因为他谦让,而是他知道正的那个干不长。沈秉堃在清朝能压他一头,但是现在不好使了,乱世之中,文官一钱不值,得枪杆子说了算,陆荣廷有枪,他这个副的就是正的。沈秉堃和王芝祥倒也识相,他们跟革命党谈判,说实话也没指望能保住富贵,只是想避免冲突,捡条命,好去消受为官多年攒下的私财,于是,在谈判成功后,就找了个辙,说要北上援鄂,麻溜的离开了广西这片是非之地。原来一正两副三个都督,现下就剩了个副都督,当然副的就成了正的,1912年2月,陆荣廷来到桂林,接任都督,当然,桂林不是他的地盘,他也不放心,过不多久就把省城迁到了老巢南宁。
  
  陆荣廷正儿八经的当上了广西老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些从土匪时期就跟着他的功勋老臣们享福了,省城各衙门都是他们占了,最要紧的当然还是军队,那就更马虎不得,反正都得是跟他沾亲带故的,要不然一律滚蛋;革命党呢,忙活半天,除了广西确实独立了之外,一无所获。有人说陆荣廷不地道?该给革命党留点好处?别天真了,乱世之中,谁拳头硬谁说话,广西革命党这帮人加一块不够陆荣廷一顿啐的,想沾点光得点利?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够不够分量?孙中山就天真了,还指着陆荣廷出兵北伐,给自己壮壮声势呢,陆荣廷能理他吗?每次孙中山派人来喊,陆荣廷就找理由,反正理由现成的,要多少有多少,到最后,归结起来,也就是两字——不去。
  
  陆荣廷对革命党不感冒,他能服从的都是实力派,民初最大的实力派,没别人,就是袁世凯,因此,陆荣廷主动站到了袁世凯一边。1913年,刺宋案发,孙中山高呼讨袁,发动二次革命,当然,又派了人去游说陆荣廷——陆荣廷接茬没理他?错了,陆荣廷理他了,只是不是孙中山希望的方式。比如柳州刘古香就宣布讨袁了,陆荣廷二话没说,直接举起了屠刀,干掉了刘古香,与之同时,对于到广西活动,煽风点火的武昌起义元勋蒋翊武,也是一个字——杀。这里头刘古香一事颇值得一叙,这将引出又一位广西的风云人物——沈鸿英。
  
  沈鸿英也是苦出身,自小父母双亡,好在还有个兄长沈鸿辉能稍微照应一下,也比陆荣廷能强点。等到沈鸿英年岁大点,就入了伙,当了土匪,很快因为身体强健,脑子灵光当上了土匪头子。当土匪的日子不好过,跟陆荣廷基本不跟官府照面不同,沈鸿英抢的就是官府,因此,官府自然不能饶了他,沈鸿英就上了黑名单。沈鸿英显然天生是土匪的料,跟官府较劲多年,官府硬是不能拿他怎么办,他行踪飘忽——到什么程度呢?晚上睡觉,都从不在一个地方睡,注意啊,我说的是一晚上睡觉要换好几个地儿,每晚如此,大家说,官府能逮着这种人吗?当然,逮不着沈鸿英,能逮着他老兄,有次沈鸿英抢了官府饷银之后,官府发了飚,把他在沙塘的兄长沈鸿辉抓起来严刑拷打,要问沈鸿英下落,沈鸿辉能说吗?于是,被生生打死了。沈鸿英能咽下这口气?某日杀到县衙,把仇人何正文给干了——当然,一报还一报,也是毒打致死,然后,斩草除根,全家老小,一个不留。
  
  沈鸿英心狠手辣,这是不消说了,更可怕的是,他是个天生反骨仔。就说刘古香,这是个老牌革命党,在沈鸿英被同盟会收编之后——沈鸿英跟官府当然势不两立了,想当官,只能加入同盟会,刘古香就是沈鸿英上级,而且对其倚重有加,引为心腹。沈鸿英但凡有点良心,他能害了刘古香吗?可悲的是,他还真就能下得去手。二次革命的时候,广东陈炯明派人过来联络刘古香,邀其举事,刘古香要说一开始也有些犹豫,毕竟手里头只有千号人,而陆荣廷有一两万人,后来是在部下威逼下,才堪堪同意举事——为此老婆儿媳还被部下误杀了,他自己也受了重伤。沈鸿英当天还去假惺惺表示深受洪恩,没起到保护之责,深以为愧呢,还把刘古香接到自己住处养伤——转脸,沈鸿英就把刘古香给卖了。沈鸿英当天把老部下叫出来,言明厉害,说造反没好处,千人打万人,那叫嘬死,都是那姓刘的闹得,我们不能为他送命。后面还用说吗?革命党人前面举事,留他守柳州,镇压的一来,沈鸿英自然就高呼拥袁了,然后起义军星散,而在他家的刘古香就成了他献给陆荣廷的礼物。
  
  陆荣廷收编了沈鸿英,表面上看是加强了桂系实力,实际如何,呵呵,想必大家心里有数了。一个能出卖自己恩人的人,什么干不出来?陆荣廷跟他非亲非故,早晚也得被他给卖了。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