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辛亥百年,试评孙中山

取消高亮

辛亥百年,试评孙中山

苹果日报2011年09月23日

看罢星期日本报李泽厚先生的访谈,他认为要真正客观评价孙中山要等二百年后。但实质上要真正评价孙中山,就看这九十年中国发生的事就足矣。

联俄容共使共党坐大

孙中山在他的遗嘱开宗明义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虽然今天对暴力革命能否达到自由平等仍有争议,但从历史进程来说,和平渐进方式改革成功机会大,反之会导致更差后果。孙中山倡导的革命手段,清晰看到中国是向后者倾斜。

对孙中山革命前期推翻满清的活动,简单说一句:“成事不足”,就可以概括了。试想从在广州首义失败后,到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只先后在广西及上海逗留数天外,再无涉足国土,在通讯并不发达的时代,孙中山又如何去领导革命?最后革命果实又让了给袁世凯。今天越来越多的史料显示,黄兴、梁启超等人对晚清革命影响力更大,孙中山只是一个象征人物。

很多人将历史焦点放在张学良身上,认为西安事变是一个转捩点,甚至视张为民族罪人。无疑西安事变确是历史大事,不过要张学良大半生背负此责,实有欠公允。事实上,孙中山乾纲独断的“联俄容共”政策,才是制造今天中国如此局面的始作俑者。

在共产党成立三年半后,即一九二五年初孙中山死前,在国共合作未到一年,共产党党员仍不过千。从孙死后两年多,即国共分裂时,共产党人数已迅速膨胀近六万人。不能否认,联俄容共此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带来发展急速的机遇。

在一九三四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共产党,共军败走,所谓长征至陕北。当时若不是刘志丹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共军最终不是被消灭,就是逃往苏联。刘志丹就是黄埔军校学生,在联俄容共政策下,大量共产党党员受到军事训练,就是中共日后能够坐大的一个主因。

孙中山的面目被国共两党模糊了。综观孙中山所谓革命四十年,唯一算有成就的,只有此“联俄容共”政策。但共产党羞于微时寄人篱下,国民党愤恨因此而丢失大陆政权,因此才将孙的功绩放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上─辛亥革命。

从事实去看,过往六十多年统治中国的共产党政权,是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政权,创造了最多国民死于非命的纪录。与孙中山所希冀的自由平等,越行越远。“败事有余”,是孙中山后期革命造成血与泪结合的写照。若历史改写,没有“联俄容共”政策,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已站起来,中国是联合国五常排第四,三十年后即一九七五年,蒋介石离世时,中国肯定已是全球坐三望二的经济及军事强国,人民自由且活泼开朗,国家民主可期。有关之内战、韩战、越战,百万个家庭长期两岸分离,及今日的国土分裂,也不存在。而香港今天在一国两制下产生的社会分化,政治人物人格分裂,荒谬的替补机制等等均不会发生。

手段令人民万劫不复

一般评价孙中山,都认同他的奋斗精神,越挫越勇。可惜,他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使中国人民陷入万劫不复的地位。今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们希望不要等二百年后才可客观评价孙中山,在第二个辛亥年(即二○三一年)纪念之日,就可以真正的评价这百多年来的所有政治人物,我们国家民族就有真正的希望,才有将来。

陈兆坤

自由撰稿人

TOP

回复 1# 红灯记 的帖子

孙中山的功劳,明明是推翻满清。国共两党所谓“国父”的称呼,当然也是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在民国里,孙中山虽然没掌什么大权,甚至没干什么好事,但是满清不推翻,哪儿来的民国?
当然,如果较真到此,一开始躲着这个问题走的无聊人士,还会说推翻满清是袁世凯的功劳。如果这样,前面那个算极不老实,后面那个就是智商问题了。我这里不展开说,只说一句:推翻满清的功劳,袁世凯本人可敢认?

至于后来的国事之坏,孙中山当然有责任。但责任和权力是相辅相成的。掌权的却是袁世凯,袁世凯如不称帝,北洋又岂能分崩离析,以垮台告终?北洋不自己烂掉,后面的诸事都未必会发生。
袁世凯此人道德极坏:第一出卖皇帝,第二出卖大清,第三还要出卖民国......

TOP

又一浅薄者

这从其定论“成事不足.....”就看得出。

古今中外,凡要立志成此事者,无不历尽艰险、生死、成败之考验。这其中也是鲜见凭籍坚韧的意志、矢志不渝的抗争。(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也得“预演”好几遍吧?)

话不多说,“黄花岗72烈士”正是这精神的写照。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是跳大神般的“太平天国”,就能搅起反水大浪的土地;要知道当时的中国,“义和拳”之类神汉、巫婆们就能乌烟瘴气的横扫半壁华夏。

在这样的土地上居然能诞生治国理念居于当时世界首列的“黄花岗精神”,实乃中华幸甚,怎么赞誉都不为过。

何来“成事.......”这类比妇孺都浅薄的见识呢?

有人说是孙大炮引来的“马列祸水”。。。。
在这里就借张学良的口说说吧:有人说孙先生是亲苏的,我不这么人为。孙先生病重在协和医院时,我去看过他。他说,你们处在红色帝国和白色帝国之间很难受呀。
张学良解释道,这个红色帝国指的就是苏联,白色是日本。。。。

如果细究起来马列如何传入中国的,这账还得记在小日本的头上。参见引领李大钊踏入“马列”世界的导师。

由于苏俄初创,立国不稳,受“帝国主义”包围打压,急于扩展生存空间。又由于列宁的“扩红”策略在欧洲受挫,随将其战略目标指向了东方,中国首当其中。再结识孙中山之前,苏俄便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和颠覆活动。如,与李大钊联系的苏俄谍报人员就有数十人之多。再如:冯玉祥、吴佩孚都拿过卢布。且远超于后期给孙大炮的。这是因为,建国理念的不同,列宁对孙中山并不放心。这是因为孙大炮有现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政党”,这个远比冯玉祥和吴佩孚难于控制。

为了早日结束国内纷乱、争战的乱局。孙在遍求西方无果的境地下,由共产国际中方代理人的数度引荐之下,才得以有了后来的“孙越宣言”。

在自知能控制时局的情况下,孙采取了权宜之计,表面看起来“倾苏”。谁知,其人却奈何不得“病魔”,胰腺癌彻底击倒了孙,这也是其人整日默默无语的原因。这也是其人并未留下“政治遗嘱”的原因,所谓的遗嘱不过是汪代为起草,孙只是敷衍的点头而已。

面对穷凶极恶的“苏俄”侵蚀,内部争斗不已的现状。孙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进行鼓励和劝勉。唯此而已。

不幸的是,孙的忧心忡忡,既成事实。

TOP

因没有看完全文,再补充几句

人们往往只讲所谓的“连俄容共”,从不讲“孙越宣言”。

似乎推论出:没有这个政策,列宁的“东方策略”就告全盘失败?

真是可笑之极。

如果要说谁给了列宁机会,就是北洋军阀的混战,造成的国势衰微,民众信仰迷茫缺失,给了苏俄可乘之机。

同样的日本,接受所谓的“马列”要早于中国,成立组织社团也早于中国,中国的大多“马列”读物是经日本流入的。

结果呢?日本有天皇、有武士道。。。。。。

马列的可怕之处不是它能提供了什么枪炮,而是对国民思想的侵蚀。。。。。
没有孙中山列宁会停止这样的思想、政治、军事、文化等等的渗透和侵略吗?怎么就会得出“平安无事”的妇孺之见呢?
如此的二元思维---非此即彼。真是浅薄到让人无语了。

用外电评论孙先生的逝去,对中国的影响作为结论吧:
能平衡中国各种势力的力量消失了。。。。
中国的明灯熄灭了。。。。。。

TOP

吴佩孚未拿过卢布

TOP

回复 5# 红灯记 的帖子

你拉倒吧,我想你的出这个结论,是苏俄进一步想扶其为枪杆子代理人,为吴拒绝的原因吧。

别拿吴爱国来说事。

直皖大战时,徐树铮率领主力在外蒙忙着呢,是谁借此发难?致使徐匆忙调回军队参与混战,致使本来稳定局势的外蒙又处于失控状态,给了无暇顾及外蒙的苏俄又以可乘之机。爱国的军阀们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混战呢?

吴起初是同情农工运动的,当然了也是以此垂涎卢布,增加己方的军事实力而已。其人甚至可以默许苏俄操纵的工会的成立,以及所谓的工人运动。但是屡次罢工,使吴疑心大起,老毛子没安好心。才明白不过是把吴当做过渡品罢了。这动了吴的根本,傻子都不会再与苏俄眉来眼去了。

大刀伺候!

TOP

历史有天意的因素在其中,孙中山经历多次被谋杀而不死是天意,孙不是枭雄,只是个政治家,民国是在他的旗号下建立的。同样,毛泽东在红军中本不是什么人物,但老天要成就他,赋予他军事才能和枭雄的谋略,所以胜出了。毛是皇帝命,只是没有皇帝了,在所谓民主社会又要做皇帝是很惶恐的事儿,所以他获得权力后,只做了两件事,维护权力,装点权力,后边这项是极其失败的。

TOP

如果没有孙先生创立的“国民党”,试看当时之中国哪个政治、军事团体具有能力抵御“苏俄”的“革命输出”呢?

陈炯明的“联省自治”吗?其人邀请陈独秀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支持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和报纸,推行地方自治,民选县长、县议员。这是最早的“国共合作”了,真要“自治”之后,想想后果吧。

没有“三民主义”,“马列主义”更是如履平川,如入无人之境、肆虐华夏!

由于政治理念的差异,中山先生是戒备或者可以说敌意“苏俄”的。但是西方的政治短视及国运蒙昧,致使先生的奔走号呼、殚精竭虑,鲜有回应,更不用说相助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谢可爱可敬的华侨们,虽然捐助微薄,但是鼎力相助。

真正使中山先生将眼光投向“苏俄”的是陈炯明。

在先生历尽艰难的“北伐”初见成效时,他的得意门生却来了个釜底抽薪。当事时,先生已经明显察觉陈氏的掣肘之行,只是囿于北伐大局,表面相安无事。此时陈氏切断了后勤补给,随孙捋掉陈的官职,保留了他的军权,为了缓和先生毅然不顾他人的劝阻,孤身返粤,望说服陈氏,统一政见,支持北伐。

陈氏是没有直接动手而是来了个曲线动手。先生仓皇撤到“永丰舰”。

陈氏起家皆赖以先生弄来的20营兵士。好不容易有了个广州大本营,却是这个结果。同盟会的老部下,自己委以重任的左膀右臂,却造反了。这件事给先生打击可想而知。

此时,除了革命数十年的威望和忠实的追随者什么都没有了。在西方的嘲笑声中,屡次的挫折使先生不得不将眼光投向了组织严密的“苏维埃”,赞叹其信仰的忠诚。要效法苏俄的管理方法。

用他的说法就是要给国民党内部注入新鲜血液。信仰游移,组织松散注定会出现第二个、三个。。。陈炯明。注定一事无成。

从这方面来说,正是陈炯明的反叛,使得先生不得不将视线转向了自己颇有敌意的“苏维埃”。
他要打造一个意志坚定的、矢志不渝的忠诚于党的宗旨、全新的“国民党”。

顺便提一下陈氏的“联省自治”,陈炯明也是在政界、军界风风雨雨闯过来的,真是不知道这个所谓的“联省自治”能带来和平时怎么想出来的,也许是厌倦了打打杀杀的日子吧,与其有的一比的是三国时期的“公孙瓒”了。

话不多说了,如果在中国能有联省自治的基础,历代的对峙政治势力怎么就没有能联合起来“自治”的呢?哪怕是能联合起短暂的和平。从来就没有过。沾点边的“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也是“打”出来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壮大起来的势力势必要虎视弱小的。关起门来搞自己的“模范省”,再带动其他省份共同进步,数十年后的邓某,所见略同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如出一辙。都是天才啊,都是自视为的“神人”。

政见不同竟至罔顾国家命运而拔刀相向。可叹呀!

TOP

回复 6# chengshilaji 的帖子

为赞颂孙中山,把吴佩孚也骂进去了。汗。
直皖战争明摆着由内因造成的,绝对不可能像百团大战那样是策应苏联。(因为苏联正在担心日本北进)因为无此必要:无论哪个中国军阀也没有日本军队那样的实力。
吴佩孚同情工农,不算有错吧?吴佩孚本来就亲民。
到底拿没拿卢布才是要紧的,有吴佩孚拿卢布的证据么?反正我不知道。

TOP

回复 9# nkpoper 的帖子

哦?是是非非自有公论。何谈赞颂,莫非台湾是按照您力捧的吴大帅的政治理念经营的

俺骂吴某人神马了?难道吴某人不是军阀?
江某人现在在哪个医院躺着呢?反正俺也不知道。也许您知道,否则江蛤蟆飞灰鸟,哪里有这等人呢

维经斯基与吴某人亲信接洽,相谈甚欢。
张作霖与郭松林火并,要不是小鬼子出飞机,张大帅完蛋鸟。
军阀们爱国爱的蛋疼

TOP

回复 9# nkpoper 的帖子

呆子,好好看看外蒙史,你算是掉进东北小鬼子的窝里出不来了

所谓同情鸟不过是给卢布看的。吴某人出身贫微不假,但好歹是前清秀才出身(相当于如今的专科学历 ),这在丘八中也是高学历了。
但是,丘八们都是提着脑袋混世界的,您要是动他的命根,神马道义呀、国家呀全做浮云鸟

草民林祥谦怎么死的?被吴亲民一刀一刀剁死的!吴丘八见得死人比你见得活人都多。亲你个鸟吧!

TOP

回复 11# chengshilaji 的帖子

林祥谦自己找死。如果不宰了他,还不得让你得了吴佩孚投苏的证据?
亲民就不能宰共匪?那还了得!
吴佩孚打内战,当然影响到了外蒙问题。但是谁叫皖系逼人太甚呢?总不能因为皖系要收复外蒙,别人就得由着皖系随便欺负吧。

TOP

tg一如既往的对孙大炮明扬暗贬。

明扬是为了继承所谓的“历史合法性”。

暗贬是因为孙先生致力于建立的“民国”与tg的“共和国”风马牛不相及,换句话说:tg也在孙大炮的革命对象之列。

tg要维系所谓的“专政法理”,必定要暗中否定孙中山。
即,贾庆林叫嚣的“筑牢抵御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三权鼎立的防线”

耐人寻味的是:诸多“民主人士”居然跟着tg暗施的冷箭,骚跳不已。这类人辨别力实在是令人汗颜。

想想tg建政初,跟着tg骂老蒋的“民主人士”,也就是这般见识水平了。
这类人的收场有见善终的?!

TOP

回复 12# nkpoper 的帖子

为什么叫做“军阀混战”涅?
混战就是混战,往脸上贴金也就糊弄糊弄激愤小青年,积攒几个小炮灰,凑点人气。

民主军阀们对于胆敢冒犯“民主律条”的,自然要依律决断。犯不上砍上一刀还问一句“服不服”

亲民之举呢倒是有,弄死施洋大律师后,假模狗样的送口棺材,人家遗孀拒收。恼羞成怒后,想方设法的把施洋大律师的千金给弄到妓院里去了。

想当初,施洋大律师被抓捕之时,面对抽泣的母女呵斥道:哭什么,将来全中国人一人一粒米也够养活你们了。
如若地下有知,宝贝女儿是这个下场,其人不知怎么面对这母女,怎么面对顿做鸟兽散的“革命的同志们”。

现如今,有几多人还知道曾经还有过一个铁骨铮铮的“施洋”鸟?

又对现如今有感知的话,施大律师又会做何感言?

TOP

回复 14# chengshilaji 的帖子

任何战争都是由利益争夺而起,你把它命名为混战,它也是有原因的。没有说直皖战争就一定由直系承担全部责任的道理。
至于这种站在苏俄立场上“铮铮铁骨”的人,早晚也是枪毙,不是被北洋军阀枪毙,就是被国民党枪毙,万一都没毙了,肯定还会被共产党枪毙。何足道哉。

TOP

有句话,人非圣贤,熟能无过。


第一,容共,当前形式,即民主自由,为何不能容共?如只承认只有国民党才能领导中国,这与中共有何区别?更何况民族内部需要团结。


第二,共里即多国出,很多人才其实也是从国民党中分裂出来的。毛之所以牛,就是因为他在国民党当过宣传部长,深知国民党伎俩。


第三,中正哥仍然是一位独裁者。实现民主的是经国先生。没有经国就不会有台湾民主。


蒋经国


 1925年10月,蒋经国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苏俄生活了12年,背景非常复杂)



[ 本帖最后由 fsykj 于 2011-9-29 03:30 编辑 ]

TOP

回复 16# fsykj 的帖子

这个谈不上“过不过”的,苏俄的“输出革命”就是输出“马列”,用他们的话说是“思想的武器”。

孙尝试与苏俄合作,双方都明白这不过是相互利用。
当时讨价还价孙提出tg要加入gmd必须退出tg然后加入。这个条件马林都答应了,但是书呆子陈独秀死顶牛就是不行,非得以国共平等之地位“合作”。这回轮到孙大炮摇头了。
其实,马林的想法有现实意义作为支撑的,这个也是其人的“专利”,其人在印尼就是这么干的----名义上退党,内心不退就是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自信满满的“思想武器”是无往不利的。

陈呆子为了“名分”就是说不行,其实这也是其人与马林不合的结果。后,马林无奈也学会“中庸哲学”提出了“以个人身份加入gmd”,这就是所谓容共的由来。其本质是孙与苏俄合作的结果,表现出来的是“容共”。

从这个过程中也看的出,孙对苏俄的渗透十分警觉的。不止如此,还发表了“孙越宣言”的共同承诺书来限制,但是,这毕竟是一纸空文。不兑现怎么办?孙先生又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中全是正宗的铁杆“gmd”,命令这些委员,一旦发现“山寨党员”从事与“gmd”党务不符的渗透活动,必要采取断然之措施,也就是后来的“清党”。蒋介石是忠实的执行了孙的“既定政策”。政治小白汪精卫却看不明白,也许是为了与老蒋争胜。但是直到一个印度人直指他的鼻子说:就要搞你老婆,还要搞掉你。这才幡然醒悟,也开始清党了。

如此这般,孙大炮换来的不过是一个“黄埔军校”,但是就是这个军校的数千来人,横扫陈炯明的大军。
孙先生在时,苏俄惧其威望还不敢造次。孙也自信能控制局面,谁能想到孙59岁就病死了。其人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什么艰险没有闯过?始终坚定不移,从不低头、退缩。但是,面对癌症能怎么办呢?还有什么可说的?

假使没有“容共”,苏俄就会停止或者收敛“渗透和颠覆”吗?看看西北军就知道了,被苏俄渗透了底儿掉,东北军中也有。这也是孙的“容共”造成的?

在工业革命后,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各国间的联系愈加的迅捷和紧密。在这种的情况下,没有外部势力的介入下,想自己关起门做大事,做梦去吧。各种琳琳总总的势力为了能独霸一方或梦想一统天下,使尽浑身解数、各显神通。什么美元、英镑、法郎、卢布、日元......您就来吧,来者不拒。

孙奔走号呼到了大半辈子,尤其是在陈炯明端了老窝后,也只能指望那点儿卢布了。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西方是一如既往希望贫弱的中国存在,那样他们会获利更丰。也因此他们往往追捧看起来势力比较强大的。不抓枪杆子的孙哪里能入“法眼”呢?
到了蒋介石底定江南时,这不,各种西方货币趋之若鹜的送了过来!

蒋介石是新生代,党内大佬自然不服,党内之争,各抒己见,无可厚非,但是竟至刀兵相见,尤其是当时最大的混战“中原大战”,实在是大伤元气,也就是导致了“共里即多国出”。与其说tg乘机做大,还不如说gmd拱手相送。(毛当时是做汪精卫的代理宣传部长,是个“鸡肋”位置,其人还因为这个缘由被tg降低了党内职位。)

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清晰的指出了当时的社会症结所在。凭此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其人做tg大佬实至名归。

蒋退缩台湾一隅时,要不是有金门一战,也是岌岌可危。在这种危难的情况下还要“费厄泼赖”,你也不看看老共是什么货色。前一阵不是有个“共谍”的骨灰从台湾运到了大陆?不使用此手段能保证台湾的安全吗?

如果说蒋是“独裁者”的话,毛的位置往哪里摆呢?

tg初进北京后,刘少奇与毛商量如何兑现承诺“民主人士”的“言论自由”。毛答曰:你忘了我们是怎么利用gmd的“言论自由”打垮gmd的?刘听后默默无语。随后,各种媒体全部收为党有!

毛共可以利用蒋独裁控制区的“言论自由”,任意的宣传、蛊惑、煽动......试问,在民主的“解放区”,“蒋该死”能说出半个字吗?!在所谓的“第二条战线”上蒋氏完败!

在后来的反省之时,蒋氏也深刻检讨的这方面的疏漏。值此危难之际,还能允许,所谓见识“浅短”的“民主人士”的鼓噪吗?你也不看看虎视眈眈的tg在干什么呢!“费厄泼赖”费你的头吧。就是猪头也懂得吃n堑长一智了。

蒋氏的独断不是为了蒋氏子孙永享“金交椅”,是为了保存这仅存的“硕果”。面对tg无孔不入的渗透、颠覆、破坏也只能这么做。

不要忘了,蒋在得知杜鲁门当选为总统后,慨叹道:美国的民主真让人羡慕。而毛则将“无产阶级专政”写进了宪法。

蒋介石正是按照孙先生的“政治路线图”推进“民主进程”的。武断的割裂历史,只能显得自己无知。

另:蒋太子赴苏,明摆的是为了换卢布做人质。这都看不出来?您若不相信,在老蒋翻脸后,忠诚的党的战士“蒋太子”还不是被送到了西伯利亚的“劳改营”?让他写信骂老子,他敢不写吗?只要他不想“躲猫猫死”、“喝水死”....他就得写。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其人怎么一回中国就和“毛子”决裂了呢?

俺的印象中其人是“共产国际党员”(苏共)身份,俺懒得核对了。

TOP

回复 17# chengshilaji 的帖子

是的,大体上我们的主题没有什么冲突。其实我们有点跑题了。
孙,一方面寻求国际支际,一方面寻求国内势力。这个是常识来的。这也正是他在革命中成就的硕果。
你可能没有完全看明白我所表述的东西。我也并没有忽略毛,上面我也说了,正只为毛在国民党里当过宣传部长,所以毛对宣传是非常看重,而且也运用的非常到位。
而老蒋按你所说,如果真正完全在执行孙的意志的话,怎么可能会让,经国出任第2届台湾总统呢。
至于你说(蒋太子,明摆着是为了换卢布做人质)的话,这我就不明白了,一位黄埔军校的,校长的儿子何以用太子名号来称呼。蒋经国是1925年留苏的,中山航事件是1927年,直到1928年蒋才出任总统。(后面反正是很混乱了)
-----------------------------------
政治就是个婊子,就打个比方,小蒋和老蒋脱离父子关系的事,都可以有千万个版本。所以说蒋介石和中共,苏联,这间的恩恩怨怨,有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TOP

回复 18# fsykj 的帖子

呵呵,那个宣传部长一开始选定的是个国民党大佬,人家嫌这个职位“无味”,不去就任然后才有了“毛代理”。

你还是没有明白民主推进的三段论。蒋经国正是从“训政”、开启了“宪政”之门。作为这个“接力棒”,老蒋信得过谁?再说了,蒋经国为何就不能就任“总统”呢?

蒋介石千里赴粤“勤王”,就已深深博得孙的信任,依为政治新星。以其能力是绝对的“潜力股”。

孙费尽周折弄这个“黄埔军校”干嘛呀?建立党军嘛,掌握了黄埔军校,就掌握了将来之党军。您居然小看了“校长”?本来先期选的是“许崇智”,这是老蒋硬要过来的。当时,就有些“鼠目之人”不解、笑话老蒋呢。所以,用“太子”称谓并不为过。而且前期老蒋很清楚,必须表现得“左倾”才能步步跟进,当时,老毛子的意见也很重要,送儿子去苏俄进修,以表示好。这在将来的上位很有好处地。

虽然,1923年老蒋游历苏俄后,给孙中山的私人信件中,全盘否定了“苏俄”。但这并没有妨碍其攫取kmt的军政大权。

并不是有了“总统”的名号才意味着“大权在握”,当时蒋通过“东征”和“北伐”逐步树立起威信,是绝对的实权派。但是其党内职位并不显眼,而这也并不妨碍其“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当时的国民党中无出其右者。

TOP

回复 19# chengshilaji 的帖子

我觉得大家都小看毛了。一个职位给他人带来的收获远不止“工作经历”这么简单,有些人,从中即可脱胎换骨。

孙先生的三段论
------------------------------------------------------------------------------------------------------------
孙中山先生还设想了完成这"三大革命"的途径。

  首先,第一期是三年的军政期。在刚刚被革命军解放的地区,军政府控制军政与民政。

  接着,第二期是训政期,时间至多六年。在此期间将成立地方自治政府,由民众选举地方议会与官员。但是军政府仍将保持对中央政府的控制。这个时期,一部暂时性的宪法将会明确军政府与民众的权力与义务。

  最后,第三期是宪政期。军政府将会解散,而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使国家走上宪政之路。
---------------------------------------------------------------------------------------------------------
而老蒋进台后,期早实行了第一阶段,为何迟迟不推行第二和第三段。从而让他儿子来推行。(当然了,我们可以说,蒋公要等反攻完大陆统一再实现)

可以看到,这种设想是比较合理的。中国目前的问题就是,训政期无限延长,宪政期遥遥无期。(中共目前现在鼓吹这种理论)

不可否认,蒋公的才华之人。有深谋远虑的谋略。(大家都说了,在史料来说,很多人都看不起这个穷教书先生的职位。经过历史这么一解读,啊,原来军校是这么一回事啊)
当然我们在这说这些,只有在历史解读后才得知,原来蒋早已深入政府内部,而事在当年,这种政要机密谁又得知?再说了,如果换一人当校长,很难会有蒋公如此的成就。
蒋公虽担任校长,但却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这校长能当几年,当的好还是坏,的时代因素。
就算在这电子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又可如何得知,美国下任总统谁来担任?如有此神机的苏联也不至于解体之说。
再说了,如若说太子,何不如说,孙中山之子,孙科。
蒋经国,跟李登辉,即可查一查。
很多事件,不能深挖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