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国民党时期的言论自由状况

国民党时期的言论自由状况

1970年10月23日,范长江的遗体在河南省确山县的一个枯井里被发现。他是怎么死的?是自杀的还是被害死的,至今都是一个谜。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即使是自杀的,也是由于残酷迫害所致。他已经被关押三年了,受尽了折磨。

  
    范长江在中国新闻史上是个名记,他最早出名是因为他在国民党统治区里第一个报道红军长征后的情况。
  
    1935年,26岁的范长江做为《大公报》记者到西北采访,写了几十篇采访通讯,汇编成《中国的西北角》系列报道,其中透漏了红军北上的情况。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他又到了陕北,写了系列通讯《塞上行》,介绍了CCP和红军在陕北的情况,替CCP做了宣传。《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使他成了全国知名的记者,也成了CCP的朋友。
  
    1938年,他离开了大公报,投奔了CCP,从一个自由的记者变成了组织的喉舌。他先后当过新华社的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的社长,为党的宣传事业兢兢业业地效力,热情讴歌党。
  
    范长江的经历与悲惨结局很说明问题。他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媒体工作时,可以报道反对政府“分裂国家”的“CCP”的情况,甚至为之做宣传,还可以在文章中批评政府的剿匪政策,他不仅没有被问罪惩处,还由此成了名人。而他为CCP做宣传工作,从来没有为对立政党说话,更没有对自己的组织、政府和领袖说过一个“不”字,但最终却难逃杀身之祸,冤死在党的天下。。
  
    不知是谁的主意,现在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是以范长江命名的,这真是莫大的讽刺。不知道“范长江新闻奖”是号召新闻工作者学习他在《大公报》时期与政府保持距离的自由精神,还是要大家记住他在组织内充当喉舌最终被戕害的命运?
  
    透过范长江和《大公报》,我们可以看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言论自由状况的一个层面。
  
    
  
    国民党引进了苏联的经验,以党治国,限制言论自由。孙中山有一个蔑视民众的理论,认为国民素质低下,革命者的要当民众的“保姆”,要对人民进行教育训导,要实行“训政”。为此国民党仿照苏共模式成立了负责舆论宣传的中宣部,并在执政后发布了一系列控制舆论的法令,建立了新闻检查制度,建立了由中央报刊、广播、通讯社和遍及各地的地方党报所组成的完整系统的党的宣传体系。国民党还查禁对立政党的报纸,迫害报人。由此看来,国民党在言论自由方面比慈禧、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时期大大倒退了,但要比它以后宽松得多。
  
    说它宽松主要是指它允许民间办报,报纸不仅不必只唱主旋律,还可以批评政府。
  
    范长江所在的《大公报》就是民间报纸,它的办报宗旨就是超党派,要代表人民说话,做人民的喉舌。《大公报》提出了“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社训。不做党派的工具;不以言论做交易;不为自己谋私利;绝不盲从盲信盲动。
  
    《大公报》每天都会发一篇社评,以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敢于“骂”驰名。它既骂CCP,也骂国民党。CCP当时属于反政府武装,骂骂无妨,可敢骂执政的国民党,一方面说明它有胆量,另一方面也说明国民党有点雅量。
  
    在国共两党刚开始北伐时,《大公报》就发表社评反对,认为北伐是苏俄为了自身的利益挑动中国人内斗,给中国四万万人民带来了战祸,尤其对“国民党自信以武力革命统一中国”表示担忧。
  
    《大公报》还对国民党在苏俄的指导下“仿俄式而练党军”表示极端不满,尖锐地指出:“国军私有,民治沦亡。”军队属于党,人民还怎么可能治理国家呢?
  
    1927年蒋介石执政后,《大公报》发表了《呜呼领袖欲之罪恶》《蒋介石之人生观》等文章抨击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并发表《党祸》一文对国民党在四·一二以后以暴力铲除政治对手CCP的做法表示极大的愤怒。抗战时期,报纸搬到重庆,它也直截了当地抨击官僚们灯红酒绿的生活。对于《大公报》敢骂国民党政府,有人说那是属于“小骂大帮忙”,但是,CCP执政后为什么不需要这样的“大帮忙”呢?为什么不允许“大帮忙”的报纸存在呢?不要说骂,报纸敢给领导人提意见吗?
  
    我们再看看《申报》。这家老牌报纸敢于在国民党执政后“猖狂”向党进攻,说“国民党不再是一个革命集团。”“它谄媚帝国主义,背叛民众。”“已成为革命罪人。” 它还“猖狂”地反对领袖,严厉批评蒋委员长,公开反对蒋的剿匪政策。在蒋介石第四次围剿中 共红军的时候,它连续发表了三篇与中央对着干的时评,《剿匪与造匪》、《再论剿匪与造匪》、《三论剿匪与造匪》,指斥政府:“今日举国之匪,皆黑暗政治所造成,一面造匪,一面剿匪,匪何时能绝。”“官逼民变,民安能不变。”
  
    
  
    不仅仅是《大公报》和《申报》,其他民办报纸也常常登载批评政府、揭露和讽刺社会丑恶现象的文章,揭发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抨击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批判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的论调。抗战后,《世界日报》还公然向国共两党提出要求:“国民党还政于民”“CCP还军于国”。
  
    蒋介石也在一定程度上容忍报刊的批评。蒋介石1929年12月28日曾经向报界发出通电,请报界对国民党政府党务、政治、军事、财政、外交、司法各方面尽情批评。
  
    国民党统治时期除了允许民间办报外,还允许民间办广播和成立通讯社,它没有把所有媒体统统变成权力的附设机构,变成执政党的喉舌。
  
    国民党视CCP为“匪”,对CCP采取的是镇压政策,在言论自由方面也封堵CCP的声音。国民党制定的法律把宣传共产主义和阶级斗争定性为反动宣传。但是,亲CCP或者干脆就是CCP员的左翼文人,却可以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报,或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国民党对言论自由的控制远不够严厉、坚决和成熟。
  
    被称为骨头最硬的鲁迅在国民党时期发表了大量具有战斗精神的硬骨头文章,仅在《申报》的《自由谈》副刊,就发表了143篇文章。鲁迅一生主编或参与主办的报刊有十九个,其中一半是在国民党时期办的。如果那时候蒋介石对舆论进行严格的控制,不准媒体发表鲁迅的文章,或者鲁迅的反党反政府言论一出笼就被“右派”被“劳教”被“劳改”甚至被“镇反”,硬骨头要么变成软骨头,要么变成骨灰。我们就会少看到许多硬骨头文章,鲁迅全集就要减掉几册。
  
    那时候,左翼作家包括CCP员如瞿秋白、郭沫若、周扬、矛盾、巴金、郁达夫、老舍、叶圣陶等都可以公开在国统区发表作品,CCP控制的左翼作家联盟还先后办了十几份刊物,如《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
  
    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合作,CCP办的《新华日报》可以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发行,宣传CCP的主张。国民党执政时期有左派、右派和中间派的报纸,但国民党以后的中国,就只有当权派的报纸了。
  
    国民党虽然实行了新闻审查制度,不过,检查得不是很严。1945年8月7日,国民党统治区发生了“拒检运动”,就是各家报纸联合行动,不送检就出报,国民党也不在意自己的权威和面子,居然在10月1日废除了新闻检查制度。
  
    当然,国民党对于它认为严重出格的媒体也是要耍淫威的,有时限令停刊1天,有时限令停刊3天。对于它认为太过分的,则不惜使用暗杀手段。比如前面提到的《申报》老板史量才,就是被暗杀的。史量才是个不畏权贵的人,有好心人曾经劝他不要得罪当局,说蒋介石有百万军队得罪不起,史量才回答说,我也不敢得罪百万读者呀。史量才被暗杀后,蒋介石不敢承认是自己干的,还下令彻底追查,远没有红太阳执政后不许敌人乱说乱动的气魄和气势。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查封了CCP报纸,还杀害了CCP的报人羊枣。上海的61位新闻记者居然敢于公开提出联合抗议,各报予以登载。这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红太阳时期,别说是镇压敌方的报人,就是把自己的国家主席迫害死了,也不会有任何媒体敢吱一声的,不仅不敢吱声,还一个劲地拥护呢。无论杀谁,舆论都会一致高呼“大快人心”。即使是今天,也不会有哪个报纸敢为政府的敌人被杀而向政府提出抗议。
  
    不管怎么说,国民党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言论自由非常黑暗的时期,但不是最黑暗的时期。
吃不到葡萄可以吃葡萄干,但是一定要说葡萄酸~

TOP

被称为骨头最硬的鲁迅在1.28事变时躲在什么地方?
在日本人的书店里!

TOP

回复 2# 3mile 的帖子

是谁把鲁迅捧红滴呢......
俺金家媳妇也不是好惹滴....我丢....

TOP

老蒋只不过没真正安定统一天下,控制不到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没能力也没工夫理这些个小事,几个文人叫几声也动不了他一根毛,不过要是真灭了GD一统天下,恐怕就不一样了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狗屁不通  鄙视

TOP

刘文典才高学广,蒋介石抬举他为国宝,可他不买账。在安徽大学校长的任上,为学生运动的事,当面顶撞蒋介石,不称“蒋主席”,竟敢当面叫他“新军阀”。蒋介石在盛怒之下动了粗,当众打了他两个嘴巴。

  刘文典不甘示弱,也动粗还之,当众飞起一脚踢在蒋介石的肚子上。蒋捂着肚子,疼得脸上直流汗。蒋介石并未让左右把国宝五花大绑拿下,以刺杀领袖未遂定罪,只下令关押了七天,好像是以“治安条例”殴斗处理的民事案。

  探究历史讲究“无证不立”、“孤证不立”。鲁迅先生在他的《知难行难》一文中提到了这件事,可做旁证。

  此事轰动一时,风传学界,刘文典被视为敢做敢为的民族英雄,声震天下儒林。

  出狱后,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必须滚出安徽!”看来还是给出路,没放逐到国外。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聘他到清华大学出任国文系主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没因有踢蒋的历史不许人用,组织部也没对他内控使用。
~一个共惨主义者只是熟读了马驴主义学说的人,而一个反共惨主义者则是真正理解了共惨主义的人~
-罗纳德.里根

TOP

此外,56、57年那批被“引蛇出洞”“一网打尽”的蠢货就是听信毛匪贼东忽悠的现世报应不爽
~一个共惨主义者只是熟读了马驴主义学说的人,而一个反共惨主义者则是真正理解了共惨主义的人~
-罗纳德.里根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哈哈,国民党就是太自由才失去政权的!

TOP

委座对文人还是够包容的,那时候的文人也比现在的软骨头更像文人的多~

TOP

国民党是有心无力呀,

TOP

不知道当年被广泛贴在墙上的“莫谈国事”代表着什么?

TOP

回复 13# 风吹雨打 的帖子

你看到哪里贴了?还是在老舍的话剧《茶馆》上看到的?请问那是国府统治时期吗?那是北洋统治时期的北京!
吃不到葡萄可以吃葡萄干,但是一定要说葡萄酸~

TOP

回复 14# 白衣卿相 的帖子

林铎夫在1934年《申报》发表的《将发生的怪现状》第一条就是在小饭馆里除“莫谈国事”外,加贴“说话各自小心”

TOP

回复 15# 风吹雨打 的帖子

没看见文章的名字是《将发生的怪现状》吗?不过确实是发生了,不是发生在国府治下,而是发生在今天共匪治下。
吃不到葡萄可以吃葡萄干,但是一定要说葡萄酸~

TOP

回复 16# 白衣卿相 的帖子

好好读读:除“莫谈国事”外,加贴“说话各自小心”。意思是:“莫谈国事”已是常见,又加上“说话各自小心”。

拜托你还是回去好好学学语文吧。

TOP

回复 17# 风吹雨打 的帖子

阁下真是能言善辩。林铎夫在1934年《申报》发表的《将发生的怪现状》第一条就是在小饭馆里除“莫谈国事”外,加贴“说话各自小心”
明明是“将”发生的怪现状,被你说成是“已”发生的怪现状。而其最为知名的出处是在老舍的三幕剧《茶馆》。由于社会的动乱,政局对民间言论进行“侦缉”,导致了“裕泰”茶馆需在店内张贴“莫谈国事”的提示纸条,后来随着当局的压制日益严重,而店内“莫谈国事”的纸条也越来越多、字体也越来越大,暗示了社会的混乱与黑暗,民众生活之压抑。但这毕竟是戏剧之中出现的。谁能给个具体出处?
而今,继k12论坛之后,1+1教育博客园中也出现了“莫谈国事”告示。这可是有根有据的出处,试问哪个更黑暗?
吃不到葡萄可以吃葡萄干,但是一定要说葡萄酸~

TOP

回复 18# 白衣卿相 的帖子

不知道你的中文语法是不是很差?你可以把这句话给别人说说,看看他们是怎么理解的。

至于你说的茶馆,整个作品时间跨度30年,从清末庚子国变,到抗日战争结束。既然店内“莫谈国事”的纸条也越来越多、字体也越来越大,和国民党的统治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TOP

LS的··麻烦你在当朝找一个可以谈国事的茶馆。。。

TOP

回复 19# 风吹雨打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储安平:国民政府的民主自由是多少问题,共产党的民主自由是有无的问题

TOP

那个时期的言论自由不错的
原来台风君你这么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