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民国前期的军事制度

民国前期的军事制度

  (一)北洋军阀军队的军事制度
  1。北洋军阀军队的组织机构和编制北洋军阀的军队基本上是由清末新军转化发展而来的,因而其确立和沿用的军事制度有许多都是继承了清末新军的制度,当然也有不少变化和发展。
  北洋军阀军队的最高统帅机关名义上为北京政府陆军部,北京政府首任陆军部长为段祺瑞,后因各派势力的消长而曾频繁更迭。另内阁中还有海军部,统领海军事务。北洋军以师和混成旅为独立单位,此是从清末新军的镇和混成协演化而来的。袁世凯在位时,北洋军实为其一人所控制,师和混成旅直接听命于袁氏和陆军部。时共有北洋军11个师,16个混成旅,另外还有姜桂题的毅军,倪嗣冲的安武军、张勋的定武军等旧式军队。袁死后,北洋军分裂为皖、直、奉三大系及一些地方军阀势力,陆军部也就基本上形同虚设,各师和混成旅也都只服从自己派系首领的命令。此时的北洋军也急剧扩张,皖系拥有11个师,17个混成旅,直系拥有16个师,28个混成旅,奉系拥有4个师,19个混成旅。在后来的连年军阀混战中,各派势力此消彼长,力量对比变化极大,但其军队建制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
  民国初年,在各省区还设立了都督一职,为省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袁世凯于民国三年(1914年)将其改称为将军,民国五月(1916年)袁死后又改称督军,就任各省将军及稍后的督军者,绝大多数为当地驻军长官,如民国九年(1920年)任浙江督军的卢永祥即兼第10师师长,河南督军赵倜兼河南第1师师长,湖南督军张敬尧兼第7师师长,江西督军陈光远兼第12师师长,黑龙江督军孙烈臣兼第37师师长等等。此种情况极易造成拥兵自重、割地而据祸国殃民的结果。因而民国十一年(1922年),黎元洪曾提出废督裁兵的主张,但支持此主张的吴佩孚等人,实际上是想借此来削弱其他军阀势力的力量,其结果只能是督既不能废,兵也不可裁。在此之后,吴佩孚为统一权力,特别是加强其对军队的直接控制,又在直系内部进行了 削藩 活动,即将直隶督军王承斌所兼第23师,河南督军张福来所兼第24师,湖北督军肖耀南所兼第25师,山东督军郑士瑜所兼第5师的师长职务统统开去,结果引起诸将的激烈反对,及至成为直军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督军之下,于各省重要地区还设立护军使一职,如淞沪护军使,负责管辖该地区军务,而于其它地区设镇守使一职。
  民国元年(1912年)8月,袁世凯颁布了陆军军官制表,中国从此正式采用军衔制。仍为清代军官3等9级制的演化,即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民国还把清时的镇、协、标、营、队、排,改为师、旅、团、营、连、排、班。陆军部民初时还制定了陆军平时编制,每师辖步兵2旅,每旅2团,每团3营,每营4连;骑兵团,每团3营,每营4连;炮兵团,每团3营,每营3连;工程兵营,每营4连,辎重兵营,每营4连。
  2。征兵制度和培训制度
  北洋军的兵源主要有三。第一是募兵,主要招收青年农民入伍当兵。由于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极为缓慢,剥削严重,导致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而中国近代工业又非常之少,吸纳不了大量农民加入工人队伍,因而应募当兵也成为当时农民的一种 出路.连年的战争使经济更加凋敝,同时也对兵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而当时募兵制是北洋军补充兵源的重要手段。冯玉祥在陕西就任第16混成旅旅长时,就曾派人到冀、鲁、豫偏僻农村,招收大量贫农子弟入伍。另一种为征兵制,计丁抽兵,带有强迫性质。此制从清末新军建立时即开始实行,延续至民国。还有一种就是收编其他军阀势力的军队和土匪、民军武装。这在民国早期是最常见的一种扩大军队的方法。
  一次军阀混战后,各军阀势力的力量对比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主要就是依靠这种收编军队的方法。如直皖战争后,直系军队的力量极大扩张,就是因为收编了皖系的军队。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和冯玉祥的国民军实力大增,也主要是因为收编了直系的军队。由于军阀之间的混战,各部队的渊源、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因而只要许以好处,晓之利害,在战争中阵前倒戈者比比皆是,实为一大奇观。
  在士兵训练方面,北京政府曾于民国二年(1913年)颁布《步兵操典》,基本上是照搬清末颁布的《新定步兵操法》。主要训练科目为:战斗一般之要领、攻击、防御、追击、退却、夜战、持久战等。
  在军官培养方面,北洋军很注重利用军校培养青年军官。开设军官学堂是清末编练新军时即有之事,时较著名的有天津武备学堂,北洋军官学堂(保定),云南讲武堂等,培养了一大批新军骨干。并派遣了一批青年军官出国深造,他们主要学习的是西方和日本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成为北洋军的高级将领。至民国以来,北洋军保留并发展了这些军事学校和军官培养制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主要的军官学校是保定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及陆军大学。保定军官学校和东北讲武堂是培养训练基层军官的学校。其所学的战术、兵器、地形、兵制、筑城等教材,都是翻译日本士官学校的。陆军大学原为清末的陆军预备大学堂,是培养中高级军官的学校,其招收的学员都是曾毕业于各军官学校或讲武堂的在职军官,其主要课程是团以上的战术和司令部工作,还有战史、统帅纲领、战略学、军制学、后勤等课程。在北洋军分裂成各个派系之后,这种军官培养制度仍然保留下来,如奉军就有自己的东北讲武堂,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奉军卧薪尝胆,加紧准备,其中就特意成立了军官学校,并规定全军师旅以上的参谋长一律由军校出身的军官担任。吴佩孚在直军中也设有学兵团、讲武堂、军官讲习所,并计划在军中轮训各部队军官,以增强部队战斗力。当然在军官的使用、提升方面,封建的裙带关系是非常严重的,任人为亲,非嫡系不用是非常普遍的。
  3。武器装备及兵种北洋军以陆军为主,有少量海军,后来又拥有一些空军。陆军中又分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当时也有通讯兵,时称 交通旅团 ,至北洋军阀后期,开始有无线联络系统。当时的军事装备相当庞杂,相当多的武器装备购于外国,由于军阀部队的不同派系,因而出售武装的国家也不相同,有日、德、法、英、比、俄等国,也有一部分出自国内的兵工厂,当时最有名的兵工厂为汉阳兵工厂,上海制造局等,另外,奉军在东北还有奉天兵工厂,吴佩孚在河南有巩县兵工厂等等。步枪当时主要是日制65式,德国造毛瑟枪及国内兵工厂的仿制品,机枪主要为马喀沁机关枪,大炮主要是德制克虏伯山炮和陆炮。
  北洋海军主要是由清末海军演化而来,力量并不强,舰只也很少。在护法战争前,海军第1舰队10只舰艇投向孙中山,成为国民革命军的海军前身。
  另在北洋军阀统治后期,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曾加强海军力量,单独设立了海军司令部和海军军官学校。但总的来说海军是非常弱小的,由于北洋军阀打得完全都是内战,因而海军也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
  空军在北洋军阀时期也开始出现了,皖军在直皖战争中就曾使用过,其在北京南苑有一航空队,但那时飞机不过数架而已,主要用于侦察和威慑敌人。吴佩孚的直军也拥有一定数量的飞机,并实地投入过战斗。吴曾计划从其 幼年兵团 中抽选航空人员。空军力量最强的是奉军,仅民国十二年(1923年)前后,就曾从法国定购最新式的飞机2批,共40架,并于各战略要地修筑机场和材料库。
  西南军阀及各地方军阀,因其军队制度与北洋军队的大致相同,因而略述。
  (二)国民革命军的军事制度
  1。国民革命军的组织机构及编制国民革命军是由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统率下的建国粤军、建国湘军、建国鄂军、建国福军和黄埔军校的教导团等改编而成,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6月15日正式更名为国民革命军。其最高统帅机构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该委员会成立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7月,首任主席为汪精卫,民国十五年(1926年)4月,由蒋介石接任,并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军委会由广州北迁武汉,后又迁至南京。军委会下设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参谋团和政训部等机构。
  国民革命军从建立至次年北伐开始前,共编了8个军,其后在北伐过程中又收编了大量旧军阀的军队,在北伐军平定东南五省占领沪宁之后,国民革命军共达35个军之多。西北国民军五军誓师后,也加入国民革命军序列,民国十六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将国民革命军编为2个集团军,蒋介石为第1集团军司令,冯玉祥为第2集团军司令。旋即发生 宁汉分裂 ,南京方面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下辖3个方面军共12个军另2个独立师。武汉方面,唐生智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下辖2个方面军6个军9个独立师。
  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蒋介石宣布复职,重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下辖4个集团军,分别由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任第1、2、3、4集团军司令。
  国民革命军的编制为每个军辖3个师,或另加一个教导师,每个师3个团,每个团3个营,每个营3个步兵连,每连士兵百名左右。每团还配有机枪连、侦察连、通讯工兵连、卫生连、后勤连、补充连。每师设警卫营、炮兵营、补充营、通讯连、工兵连、供给连等,每师编制为5500人左右。
  国民党军队也实行军衔制,前期基本上与北洋军队的军衔制相同。
  2。兵源及军校培训制度国民革命军这一时期军队扩充主要依靠招募与收编旧军队。民国十三年(1924年)国民党 一大 时曾提出要将现在的募兵制渐改为征兵制,但由于当时缺乏巩固的地方政权,征兵制很难实行。国民革命军在北伐之初,只有四万人,因高举革命旗帜,以打倒军阀、列强为目标,所以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拥护,所到  之处许多青年参军。另一方面则是在战争过程中大量收编旧军阀的军队。有些是经过战斗,将战败之敌收编,有的甚至没有经过战斗,如滇、黔、川的军阀部队,阎锡山的晋军等等,不过是换了番号而已。
  北伐后期,国民革命军号称百万之众,其中大多数均属此类。
  在军官培养方面,国民革命军主要依靠黄埔军校,民国十五年(1926年)
  黄埔军校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在南京成立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任校长,李济深为副校长,张治中为教育长,每年招收18- 20岁的高中生千余人,学制3年。黄埔军校的毕业生相当多一部分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及后来的高级将领,但在当时,由于国民革命军和黄埔军校都成立时间太短,培养的人数有限,而北伐战争的形势又发展极快,因而只有由广东出发的国民革命军特别是蒋的第1军中有黄埔生作骨干,而这些部队的高级将领基本上是由北洋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和留学的士官生担任。其它收编的旧军队则基本仍由旧军官主持。
  3。国民革命军的政工制度国民革命军当时又被称为党军,这是由于国民党对军队的直接领导。此为国民革命军军队制度中的一大特点,国民革命军实施党代表、政治部、党部三重党的领导。党代表,代表党执行对所辖部队的管理和统帅,军队主官则专司军队编组、军事训练和作战指挥。凡有关军队的文件、命令等,均需有党代表签署方能生效。国民革命军成立之初,由汪精卫通兼8个军的党代表。党代表和党部一直建到连上,政治部则建在团以上单位。这是与旧军队的长官个人负责制完全不同的新式军队体制。当时在国共合作时期,许多CCP员也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各级党代表,为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4。武器装备及兵种国民革命军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武器装备生产保障系统。只有在夺取武汉之后,才拥有了大型兵工厂。因此国民革命军的武器装备主要依靠从国外购买和战场上缴获。国民革命军是在战场上逐步发展壮大的。因此在武器装备方面国民革命军与北洋军队的武器品种大致相同。
  国民革命军的兵种有陆军和海军,此时已有空军。陆军分步、骑、炮、工兵、通讯等兵种,由于是南方军队,骑兵也较少。海军则主要是由北洋海军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舰只。第1舰队有军舰16艘,其中炮舰9艘,第2舰队是孙传芳的驻闽海军起义过来的,有军舰17艘,其中炮舰4艘,雷艇4艘。空军国民革命军至民国15年(1926年)底时,拥有40架战斗机,运送机12架,侦察机2架。另冯玉祥的国民军也拥有飞机30架。
吃不到葡萄可以吃葡萄干,但是一定要说葡萄酸~

TOP

顶了再看!!!

TOP

北洋军阀其实做得不错
原来台风君你这么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