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8964 香港维园烛光的意义

8964 香港维园烛光的意义

作者:梅幸河 香港维园烛光的意义--纪念“六四”二十周年


 


 


下一个月,便是“六四”事件的二十周年。“六四”那一天晚上,香港的维多利亚公园又将会是一个烛光的海洋,点点烛光象征着港人哀悼“六四”事件死难者的晶莹眼泪,表达出“毋忘六四”、“平反六四”的意志和决心。


过去的十九年,年年的“六四”晚上,都有由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简称“港支联”)主办的烛光悼念集会。在模糊的记忆中,参加者每次都以万计,最多的一次是八万多人,最少的一次也有四万人,去年是四万八千人。今年是二十周年,参加者一定不会少。


在中国的领土上,只有香港、澳门和台湾有这样的活动。澳门和台湾的规模很小,参加者只有数十至数百人。海外各地也有这样的活动。香港的却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所以成为了瞩目的焦点。翌日,国际传媒都加以广泛报道,视为“人心未死”的现象。


当年港人对民运的声援


为什么港人对“六四”事件这样执著呢?首先要看看二十年前港人对北京民运的反应。


一九八九年四月,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病逝。文革结束,四人帮倒台,他不遗余力平反“假冤错”案,让不少老干部得以复出。任总书记后,拒绝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镇压安徽科技大学的学生运动,因而被迫下台。为人清廉正直,深受人民爱戴。他的逝世,引起北京市民自动到天安门广场去悼念;其后,学生更举行静坐和绝食,反对“官倒”和要求“平等对话”。四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北京学生运动是反革命暴乱。五月二十日,总理李鹏宣布北京戒严。


当时,因苏联戈尔巴乔夫访华,许多香港记者都到北京采访,上述情况迅速而详细传达到香港。港人掀起了支援的热潮,在北京宣布戒严之日,一百五十万人上街游行,并宣布成立“港支联”,其余大大小小数以万人计的游行,几乎无日无之。六月四日发生了镇压,港人又举行了百多万人的示威抗议。在那时候,全球声援北京民运的呼声和行动,已是以香港最为强烈的。


“六四”镇压后,港人又组织了“黄雀行动”,拯救了数以百计的民运人士,从国内逃到香港,再转送到海外。


港人支援民运的原因


港人对“六四”事件有这样的反应,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


一、 港人有近半数,是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后从大陆到香港来的。他们逃到香港来的目的和动机,绝大多数是“避秦”,逃避中共独裁专制残酷的统治。由于在大陆的经验,都倾向“反共”,支持民主。看见北京民运的出现,自然冀望中国的政治由此得到进步,因而不约而同地声援。


二、当时,《中英联合声明》已签署,《基本法》在草拟中,回归在即。在草拟中的《基本法》的政制,并不是一个民主的政制,为了争取回归后的民主政制,香港多个民间团体,组成了“民主政制促进联合委员会”,不但唤起了港人的民主意识,同时积聚了民间的民主力量。这个组织和积聚了的民间民主力量,成为了当时声援北京民运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三、还有八年,香港便回归。大家都对中共承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没有信心,担心着已享有的自由、人权和法治,是否会被侵蚀剥夺。假如中国的政治有所进步,回归后香港的自由,人权和法治,便会有多一点保障。相反的话,港人必会越来越受到限制、打压和迫害。所以,他们极望北京民运能够成功而去声援。


四、 一九七九年邓小平复出后,中国改变过去的政策,在经济上开放改革,政治上虽然进步不大,但也较前宽松。港人希望中国在政治上也有所进步,继续进步下去,让回归后香港有一个民主政制,去维护既有的自由、人权和法治,并有进一步的提升。


烛光集会对香港的意义


“ 六四”镇压使港人彻底失望,但并没有灰心放弃,坚持当年的理念,声援北京民运的口号便改为“毋忘六四、平反六四”,十九年来每年都有众多的规模庞大的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和规模最大的,就是六月四日晚上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的悼念烛光集会。那点点的烛光,对香港、中国和国际,都是极有意义的。有些什么意义呢?


首先来说对香港的意义。


“六四”悼念烛光集会,是港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最坚定、不屈、强硬的坚持。中共对这个活动,当然是极不满意的,极想把其打压取消。但特区政府直至现在也不敢遵从这样的意旨,对这个活动有所阻挠,因为知道不但港人,甚至国际,都会有难以想像的反弹。所以,有人说:假如这悼念烛光集会不能举行,就是宣布“一国两制”的死亡。


每年一度的悼念烛光集会,还是全港泛民主派和民间力量的又一次凝聚和操演。泛民主派的政党政团,对纪念“六四”采取怎样的立场和态度,港人都视之为对其民主的立场和态度的考验。公民党成立时,在党纲上没有写上“平反六四”的语句,当时便受到严厉的质疑。其后,领导层人员便都来出席烛光悼念集会。“港支联”没有地区基层组织,但各政党政团和民间团体,都代为发动组织群众来参加,当作是团结教育群众的活动。


对香港的民主活动,相信国际舆论最关注的就是这悼念烛光集会。从这项活动,使国际广泛知道,香港的民主运动在艰困中仍然在努力坚持。这样,也提高了香港民主运动的国际声誉。


烛光星星之火可燎原


接着来说一说对中国的意义。


“ 六四”事件,对中共是一个极大的避讳。从“暴乱”,到“动乱”,又到“政治风波”,最后又改称为“八九年春夏之交的风波”,一改再改,并非改变定性,而是逐步淡化,要在人们的记忆中抹去。有关书籍,禁止出版;有关报道,禁止刊登。如有违反,免职、拘捕或监禁。当年死难者的家属,不准公开拜祭。甚至连“六四 ”这两个字,也禁止在网络上出现。


总之,当作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这一回事。青年的一代,固然对“六四”懵然不知,即使年长的,不是噤若寒蝉,不敢提及,就是强迫自己淡然遗忘。


香港与大陆接近,虽然所有有关“六四”的电视画面,传到国内的都被删掉。但每天有十多二十万人来港旅游,有更多人与港人有亲戚朋友关系,总有漏网消息传进去,再一传十,十传百。所以,大陆不少人,知道香港每年都有维园“六四”烛光集会的。你会发现,在每年的烛光悼念集会中,有不少人是来自大陆的游客。更有人说,他专在这个时候来香港,就是为了要参加这个烛光集会。这些人在整个集会人数中,只不过是一个很少的数目,但回到国内是会传开去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香港维园的烛光,就是传去大陆的“星星之火”。


国际传媒每年都报导


最后来说一说对国际的意义。


当年“六四”事件震撼国际,国际上出现了杯葛抵制中共的浪潮。但荏苒岁月,日子一久,由于政治和经济上的关系,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政要都把这件惨案放诸脑后了。但在民间,仍然有人没有忘记的。


国际传媒报道每年一度的香港烛光集会,固然会引起一些国际人士对“六四”的记忆,更有华人聚居城市,虽然规模小,也同样举行烛光集会。这些活动也有所在地的传媒报道,引起国际人士的注意。海外华人仍然有这样的活动,因为“港支联”作出了坚持的榜样,使他们得到鼓励。这影响也是一点意义。


“港支联”是一个榜样


每年的维园都亮起点点的烛光,坚持二十年而不懈,最重要的原因,固然是港人经历了八九民运的洗礼,二十年来公民力量不断发展,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港支联”的存在。


“港支联”是一个由二百多个团体组成的联合组织,意向并不完全一致,又各有各自的工作,不易在一个目标大团结起来,尤其是一同坚持了这么悠长的岁月。能够做到这样,因为有一个这样的“港支联”,有“港支联”高举的旗帜在领导。


“ 港支联”是一个有高度威信和领导能力的组织。常委会是老中青三结合而组成。其中有泛民派经验丰富的元老,由其掌舵;有泛民派立场坚定的立法会议员和区议会议员;有忘我投身、毫不计较名利、熟识具体工作的义工;有年青的学生代表。他们从来不牵涉支援中国民运以外的事宜,所以泛民主派的内部分歧和矛盾,不会带进“港支联”里来。这是一个巩固的团结的组织。


“港支联”的廉洁也是备受称赞的。经费全部募捐而来,收入和开支的数目都很庞大,但从来未受过质疑。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义工,而且奉公清廉。会内有严谨的收支制度,在每次会议中公布。全年的财政结算,交由会计师审核,并呈交有限公司注册署。所以,很得到捐款人的信任。


不计名利和廉洁,是“港支联”的两个最大特点。海外有不少民运团体,其中很有一些,时常发生内部和彼此之间的纠纷,似乎没有一个能够像“港支联”那样,承担那么沉重的压力,工作那么持久而有效,享有那么高度的威信。所以,有人说:她是海外民运团体学习的榜样。


请支持“港支联”,参加六月四日晚上在维园举行的“六四”二十周年悼念烛光集会!



--原载:《争鸣》,2009年5月号

TOP

很希望今年去参加一下
不过好像暂时去不了
我的通行证过期了……
Halo

TOP

不知道巧文妹妹今年六四还会不会有什么惊世举动
很期待在媒体上再次看到她  
的确很漂亮
Halo

TOP

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象香港一样公开的纪念64

TOP

8964

TOP

大陆也要纪念!
但是在专制的土地上
。。。
无话可说

TOP

加油 支持港支联

TOP

我的通行证是可以啦,问题是有些害怕会不会给老大哥盯上了。

TOP

毋忘六四、平反六四!!!
只为64
只为64
只为64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港支联让匪裆不能遗忘64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