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教学] 买产品没看清1个月亏30万

买产品没看清1个月亏30万

北京储户方先生日前将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燕莎中心支行告上法庭,理由是自己明明办的是存款,结果变成了双利存款,导致一个月损失了30多万元。本次诉讼的发生,再次提醒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看清楚问清楚。

  “存款”少了30多万元

  方先生是一名加籍华人,长期在加拿大和美国经商。为了理财方便,他在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燕莎中心支行开设了账户,并成为了VIP客户。今年7月18日,方先生接到银行电话,称有一个新的存款业务,问方先生愿不愿购买。方先生赶到汇丰燕莎支行后,业务员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格式条款,在电脑里为方先生开通了双利存款业务。业务员告诉方先生,方先生17万余美元和11万余加元存一个月就可以得到2035美元和1361加元的利息。

  方先生认为存款付息是全世界的惯例,应该不会错,就同意了。9月16日,方先生吃惊地发现,他在汇丰的账面存款从287万余元人民币减少到了255万余元,直接损失了31万余元。

  方先生认为,双利存款应是一种存款交易,其存入的是美元和加元,存款到期后,银行应向其返还美元和加元,但银行支付的却是澳元。银行没有履行相应的告知义务,其行为实质上是高息揽储,侵吞存款。为此,方先生告上法院,要求确认存款合同无效,并要求汇丰银行向其支付部分存款、利息、经济损失费、误工费等共计600余万元。

  据悉,法院在审理后,将择日对本案予以宣判。

  双利存款并非存款

  从字面结构上看,双利存款和定期存款、活期存款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双利存款是一种和外币挂钩的特殊定期存款,银行界将之定义为高风险投资产品。

  汇丰银行网站显示,在双利存款的配置时,投资者需要同时选择存款货币和挂钩货币两种。根据投资者选择的外币组合及存款期,银行将厘定协定汇率及双利存款的期权费率。双利存款到期后,银行会根据厘定日当时的汇率,来决定以存款货币还是挂钩货币(按协定汇率将存款货币金额兑算成挂钩货币)支付本金、定期存款利息和期权费给投资者。

  一位长期从事银行理财业务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双利存款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其净回报要依据赎回日的当日汇率而定,投资者必须谅解可能因支付的货币贬值而招致损失。这些损失可能会抵消存款所赚取的利息和期权费,甚至导致本金的亏损。这名业内人士表示,这类业务主要是针对一些持有外币、并经常从事外币交易的人员。
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方先生而言,之所以会发生把双利存款当成存款的“误会”,可能是银行方面没有把风险讲明白,也可能是方先生对此出现了理解偏差。

  买前一定要问清楚

  近年来,银行售卖的理财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由于这些产品在销售阶段都附以高收益的宣传,这使得不少投资者忽略了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从今年初爆发的产品负收益风波到如今出现二毛钱的QDII产品,高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让对风险意识估计不足的投资者吃足苦头。

  投资者对风险意识估计不足,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和他们不了解自己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有关。对此,银行方面除了要将产品说明书写得简洁明了(不少说明书内容晦涩难懂)外,还应主动做好说明工作。据记者调查,在平常交易时,如果投资者不问,业务员很少会主动讲明产品的风险程度,更不会费力地去为没有任何经济学底子的客户介绍什么是远期交易、什么是期权期货。投资者是门外汉,当然不知该如何发问,结果就导致所有的问题都靠一张理财产品说明书来解释。

  不过,也有银行业务员反映,投资者在挑选产品时,往往只关心收益率,如果收益率高的话,他们会当场拍板买下,至于风险如何,并不多考虑。“买几毛钱一斤菜的时候,还要挑挑拣拣,讨价还价;买几千元甚至几万元的理财产品时,却不挑不拣也不问明白。”这名业务员所说的怪现象,其实普遍存在。
应该如何发问

  据银监会公众教育服务网介绍,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特别是境外理财产品)前,应该做好两手准备。

  第一,要对投资款进行自我评估。这笔钱可以腾出来多久做投资?这项投资占整个投资组合的百分比是多少?希望每年有多少回报?可以接受多大的升跌幅?

  第二,当然要了解理财产品。产品是否已获批准?产品的投资策略是什么?投资于该产品主要有什么风险?产品的风险级别是什么?是高、中还是低风险级别?该产品有什么避险措施?产品的最低投资金额是多少?产品收取哪些费用?如何计算费用?什么时候收取?产品有没有投资期限?产品是否可以随时赎回?产品的境外投资管理人是谁?如何买卖产品?产品投资于什么工具?这些工具的历史回报和波幅是多少?购买该产品后怎样查到产品的表现及其它有关产品的信息?购买该产品后有什么售后服务?如何对该产品提出疑问或投诉?联络方式如何?

  总之,多问为什么,是不会吃亏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