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时评] 帮你摘掉墨镜看保险

帮你摘掉墨镜看保险

常听到身边的同事抱怨说,“为什么总有人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保险?!”不可否认,确实在国内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中,一部分偏见是难以避免的,而且还要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我们是否透过这种现象而直面本质,是否看清了保险偏见背后的原因,只有我们先认清真相并客观的告诉消费者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偏见,所以偏见不是消费者的错,而是谁能告诉他们真相。



综合多位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个人把保险偏见归纳为四点:


一、投保容易理赔难甚至是不赔


二、年轻时概率小能买,年龄大了真需要的时候不能买也太贵了


三、真正高保障的产品不出事就全给保险公司当利润了,而那些返还的或储蓄的、投资的保额又不高


四、别人都说你们做保险的既能“忽悠”又总“跳(槽)”,以后我拿合同找谁去
      


我们先对这四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问题二和问题三是涉及专业知识层面的,既涵盖了保险的基本原理也有家庭风险规划的理念;问题一和问题四是消费者自身获取信息后产生的疑虑,毕竟在国内保险行业发展的初期,多种人为因素导致了整体公信力的下降。换位思考,在历经负面信息的影响,同时从业内人士又得不到真实的答案,你会相信保险吗?


且看四个问题背后的真相
     
 一、理赔“难”难在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对保险责任、免责等合同条款的正确理解,因为符合保险责任的理赔申请保险公司没有任何理由拒付保险金,实际案例中多数拒赔也是如此。


案例一、
某单位为出国工作人员投保意外伤害保险100万/人,期间某工作人员猝死,既往无任何病史,保险公司根据医院及公安部门开具的“猝死”证明作出不予理赔的结论,最终诉讼结果保险公司胜诉。本案关键点在于常人理解的“意外”事件与保险业内的意外定义是有区别的,这些概念本该是消费者在了解产品或收到合同后知晓的,向投保人、被保险人讲解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也是代理人、经纪人应尽的职责,所以当责任理解有误时,纠纷是必然的。
      


二、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假设解决。如果一个产品只面对100人的规模,假定两个不同的风险概率:3%和97%。那么概率为3%时,预期理赔金(3个人的总保额)应该小于等于100人的总保费;而97%时,97人的总保额小于等于100人的总保费。从这个简单的模型可以看出不管任何产品即使自己没出险,保费也不是都进了公司口袋,而是赔给那些发生不幸的家庭,这也是称保险是“大家帮助大家”的真实原因。而另一个角度也证明当每个人都需要保障的时侯,保险已经帮不上什么了,能用上的只有自己年轻时所做的准备。
      


三、具体到产品的选择在目前国内还是非常重要的,但依据决不是很多人高呼的所谓“高性价比”,也不是什么“只有消费型产品才是真正的保障”等等。保险作为金融工具中的一类,而且责任宽与窄、概率高与低都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普通商品,保险还是“一分钱,一分货”。客观的依据在于首先解决保障方面的需求,其次是相对其他金融工具的针对性(对不同类型客户的适用性)。普通消费者往往是以产品名称来参与决定,其实适合自己的计划就是通过多种金融工具组合达到未来的财务目标,产品服务于购买的需求,需求取决于目标,而目标是由人生规划来决定的,所以产品选择是个性化的,任何单纯依据产品本身的特征进行推荐都是非客观的。
      


四、说到诚信,此为保险第一原则。我个人而言比较抵触跳槽和挖角,有这种想法的人和实施者从根本上还是在把保险看作一个普通的销售行业,这是大错特错。我曾经告诉过准备跳槽的伙伴,“如果你是为了收入而换保险公司,那你会离保险越来越远,也会跳得更勤。”任何时候当我们没有把客户放在首位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违背了客户签字时的承诺。至于保险合同我一向建议客户与存折放在一起,一份保单一张存折,只是兑现的条件不同罢了,有人会担心取钱时因找不到存钱的柜员而被银行拒绝吗?
    


至此,你应该摘下有色眼镜了,在没有了解真相前请不要拒绝任何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其实保险很重要。

TOP

有人发给我的垃圾邮件里面就是这个,我不小心又看了一遍。

另外一个问题:保险公司是否需要给自己买保险,防止自己破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