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上涨之后该做什么?

上涨之后该做什么?

经过一个周末,相信很多投资者已经从周五的兴奋之中逐渐平静下来,当然,大部分人是重仓被套的,对于上涨肯定兴奋,也有少数持币踏空者难免有点沮丧。不管怎么说,大家最关心的都是大幅上涨之后怎么办?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思考雷曼兄弟的破产带给我们的启示呢?本文简单讨论这两个问题。



  还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吧,先谈谈雷曼兄弟的破产。



  关于雷曼的破产,其实我们应该反思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衍生品的作用。

  看了很多评论,其实往往流于肤浅。很多人庆幸国内没有这么多衍生品,并且以此作为要对衍生品持保守态度的证据。这让人觉得像是一个不通公路的国家嘲笑别国公路上要出车祸一样。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使用衍生品,而在于衍生品应该怎么使用。其实衍生品的大量使用并不是谁创造出来的,而是应金融市场风险控制的需求而生。如果没有大量的衍生品提供了风险对冲手段,也许浮动汇率机制下会有更多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这样的牺牲品。不过,我们应该讨论的是,衍生品应该用来控制什么样的风险。

  对于价格波动风险,衍生品的作用是很正面的。价格波动产生的风险是造成财富在交易双方转移,这种转移的效果就是造成某一方意外获利而另一方意外受损。对意外获利一方而言,这笔飞来横财也许并不重要;但是对于意外受损一方,却可能造成沉重打击。因此,如果能够通过放弃意外获利的机会来避免意外受损,会有很多人做这样的选择。这就是通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根本。但是对于另外一种风险来讲,衍生品的作用却完全不同,这就是信用风险。其实信用风险的本质上并不是财富通过价格再分配的问题,而是一笔纸上的财富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只有受损的一方,而没有受益的一方,除了卖空者——但是卖空对象对应的增加更多多头,所以改变不了风险发生的时候纸面上的财富破灭的本质。

  因此,各种信用衍生品的本质并不是交易对手相互锁定风险,而是将风险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信用风险并没有如同价格风险一样被化解了,而是被分解后不断的转手。这种做法造成了一种假象,就是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复杂的金融工程手段来控制,从而鼓励金融机构更加激进的制造大量存在信用风险的资产,而借助衍生品对风险进行转嫁,从而包装成信用级别很高的资产。最后的结果呢?风险变得廉价并且泛滥,被转嫁信用风险的机构面对经过衍生品放大后的信用风险最终无力承担而倒闭,已经将风险进行转移的金融机构随后发现在这些风险还是回到了自己的肩上,一场金融瘟疫就爆发了。因此,问题不在于衍生品,而在于衍生品被用来管理一些原本不应该借由衍生品来控制的风险——对抵押品和偿债能力的严格审查,在信用风险的管理中是衍生品不能替代的。

  当然,每一次危机过后,人们都会进行反思,如何弥补过去的缺陷,而当人们自信过去的问题已经被彻底解决的时候,又一个“新时代”就会到来,人们会在另一个地方发动新的繁荣,也制造新的风险……



  说完了美国的雷曼,再看看国内的汇金救市与大盘涨停



  知道救市消息后,并没有心思专门写一篇文章,因为我觉得需要更多的观察。毕竟我们现在需要知道大背景和小环境是矛盾的。

  从大背景来讲,尽管全球央行和其他公共机构都在努力拯救金融市场和经济,不过最根本的问题是依然存在的:金融行业已经元气大伤,不可能再向实体经济提供如同过去一样强大的金融支持,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面对市场剧烈的动荡,人们对于风险的认识已经发生了逆转,经济行为将继续朝着愈加保守的方向发展。很难想象,当人们既失去了冒险的勇气,又得不到金融机构的充分支持的情况下,能够开启一个繁荣的新时代。

  而小环境则要宽松很多。同样是受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的震动,各国央行和其他公共机构都决定要对金融市场出手相助,以免重蹈1929年金融危机的覆辙。这样的结果是,金融市场上将发现,充足流动性可以支持他们发动一次“小型的进攻战役”,从而使得市场得到一次难得的舒缓。我们发现,上周末,无论是美国、欧洲、日本还是香港、韩国及国内A股,均出现大幅反弹走势。

  这时候我们该做什么呢?已经跳空涨停的大盘如果继续快速上涨,那么说明市场仍然很浮躁,值得警惕,建议逢高减少股票仓位;若是能够慢条斯理的围绕2000点耐心构建底部,之后上涨的底气应该更加充足,这时候倒是值得关注是否能有真正比较安全的机会。
沪综指短线阻力位置在9月4日到5日的2238-2249点向下跳空缺口,距离9月19日收盘点位2075点,仍然有170点左右的空间,预计周一仍会有相当数量的个股继续封住涨停,个股分化不会太明显,但是周二冲高回落的概率较大。下周沪综指阻力位分别在2250点和2400点,支撑分别在2100点和2000点。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