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引用:
核心提示:近年來,中國各地不斷出現的蘿蔔招聘現像引起了公眾的極大不滿,更有人稱中國公務員是“世襲制”。這些遭人詬病的事件,大多是通過舉報而非自查的方式引起公眾關注,並且在“東窗事發”之後也鮮見有關單位領導和組織者被問責。
近日網曝的湖北利川市人社局“蘿蔔招聘”事件,被政府部門宣布招聘結果無效。作為政府管理機構,利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的招聘,前兩名竟然均為內部職工子女,這究竟是偶然的巧合,還是制度的缺失?
面試結果備受質疑今年4月24日,湖北省利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其直屬事業單位城鄉居民保險管理局招聘兩名工作人員,共20多人應聘,面試結果被網友在網上舉報為“蘿蔔招聘”。利川人社局回應稱招聘結果是“巧合”,招來網民更多質疑。
網友“被刷下的考生”發帖說,在20多名應聘者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有7人。面試成績第一名是該局醫療保險股股長張某的兒子,第二名是該局就業服務股股長黃某的兒子。
他認為,利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只選干部子女,把“直招”變成了“招自”,不僅“自己人考自己人”,還搞“蘿蔔招聘”,最終變成了“世襲局”。
利川市人社局招聘一事引發社會質疑後,恩施州人社局和利川市政府組成調查組調查發現,此次招聘活動存在“資格審查不細致、測試組織不嚴密”的問題,決定取消結果,並要求按此前發布的《招聘公告》再次組織招聘,目前第二次招聘還沒開始。
“巧合”還是另有隱情?記者調查發現,利川市人社局此次招聘最終選出的兩人確實均為人社局內部職工子女:一人是利川市人社局科主任的兒子,另一人是人社局下屬二級單位一名職工的兒子,兩人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和南京大學研究生。
據利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內部一位知情人士介紹,共有7位來自利川市紀委、人大、政協、組織部以及人社局領導班子的人員參與面試。面試采取封閉隔離,題目由面試考官現場商議確定。
“結果是一種巧合,不存在徇私舞弊行為。”利川市人社局黨組書記譚忠友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有網友反映,有一位考生雖然其他條件完全符合,但因原來有固定工作單位和編制,被拒之門外。對此譚忠友解釋說,“有個考生報了名但是沒有進入面試。因為這位考生在宣恩縣工作過幾年,有事業編制,所以不符合要求。這點我們已經在面試之前向考生單獨解釋,當面做考生思想工作,但考生仍無法理解。”
記者調查發現,按照人社部2010年印發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公務員招考年齡設置的通知》要求,我國公務員招考年齡一般為“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任何招錄機關不得隨意縮小公務員報考年齡範圍。”然而,本次選聘對像年齡控制在本科生28周歲以下(1983年1月1日後出生),碩士研究生32周歲以下(1979年1月1日後出生),有“量身定做”之嫌。
“蘿蔔招聘”向誰問責?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黎民說,目前招聘中的暗箱操作被披露得越來越多,公眾很容易從“巧合”聯想到暗箱操作,所以百姓懷疑也在情理之中。
有專家認為,“蘿蔔招聘”事件,首先凸顯了我國公務員招聘中問責制度的缺失。少數領導干部缺乏自律,行為失範,導致“蘿蔔招聘”、“人情招聘”、“舞弊招聘”等荒唐事件屢屢上演。
但這些飽受社會詬病的事件,大多是通過舉報而非自查的方式引起公眾關注,也鮮見有關單位領導和組織者被問責,這暴露出我國公務員招聘存在監督監管制度不健全、力度不夠等問題。
據了解,200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聯合公布《公務員錄用考試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試行)》,其中對報考公務員的考生作弊行為處理作出嚴格規定,但對考試組織實施方的責任沒有明確劃分。因此,有專家呼吁出台問責制度,依法依規制止公務員考試中的暗箱操作,並對責任人問責。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運清說,“因為政府是權力部門,在類似的招聘中是強勢方,更應透明、避嫌。如果今後接二連三地發生類似事件,政府公信力將被扭曲、喪失。”
周運清教授建議出台干部子女就業規避制度。他說,干部子女也要找工作,有的也會參加公務員考試。政府層面要出台一系列措施,規定本地干部子女不能在同一地區參加招考,而是去別的地方考試,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蘿蔔招聘”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