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粉刺,又名酒米、青春痘、痤瘡、尋常性痤瘡,指人體皮膚上皮脂腺或毛囊的炎性病變癥狀,即局部病變時產生的能擠出白色或乳白色碎米樣粉汁的刺狀丘疹,也用來指代產生這種癥狀的疾病,通常會和痤瘡一詞混用。
痤瘡通常在青春期出現,超過85%的青年人都被此所困擾著,而進入成年期以後才有所減輕。粉刺引起的原因通常是由於在青春期中的雄激素分泌。通常人們在度過青春期以後進入20多歲年齡段時,粉刺出現的頻率會大為減少或趨於消失。然而,現在還沒有科學的方法預知這個幸福時光來臨之前要經歷多長的時間,有些人直到三四十歲乃至以後臉上依舊有粉刺的蹤影。
臉部和下巴是粉刺出現的集中地,胸部、背部、肩膀乃至上臂有時也逃不過粉刺的魔掌,但這些地方通常是毛囊角化症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粉刺痤瘡。通常的痤瘡一般都以粉刺狀丘疹、膿包和小疙瘩的形式出現,嚴重的痤瘡會在皮膚上結成囊腫。
除疤痕外,痤瘡給人的傷害更多是在心理上,如讓人喪失自信,沮喪甚至有自殺的傾向。由於痤瘡通常在青春期出現,一個比較叛逆的時期而又稍微接觸了一下社會環境,一些小小的心理上的心結就很有可能對個人帶來心理打擊。
[編輯]產生原因
痤瘡主要是由皮膚受感染,影響到皮脂腺分泌而成。皮膚角質化和毛囊的堵塞形成了初期的病變。在雄性激素的旺盛刺激下,皮脂腺會分泌大量皮脂。當皮脂腺分泌物跟皮膚死皮細胞混合就會堵塞住毛囊,然後油份就會在此積聚,而皮膚上的細菌亦會在這個地方高速繁殖,導致在真皮部分產生膿包、小疙瘩,並在這些地方地方周圍變得紅腫。[1]
[編輯]果酸治療
[編輯]抗生素治療
[編輯]過氧化苯甲醯(BPO)治療
[編輯]激素治療(僅限女性)
[編輯]亞麻酸治療
- 保持患部表面的清潔,每天2次以適合自己膚質的潔面產品,適度的進行清潔。
- 避免使用化裝品或去角質的保養品,避免堵塞毛孔或刺激患部。
- 均衡飲食,節制食用高油脂、辛辣、高糖分、高熱量食物、尤其是盡量避免乳製品,以及富含碘的食物。[2]。
- 情況嚴重時,應至皮膚科醫生就診。私自擠壓或刺穿患部,可能留下疤痕,或導致更嚴重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