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俺给方政同学拍了段录像(六四被坦克辗去双腿的)

沉重的沙发

TOP

让时间去验证历史

TOP

这有什么呢,当年54运动的时候不也有学生为此而牺牲吗。北京去纪念他们,我想也有其它什么政党会说他们是反革命。正反方而已。

TOP

回复 #30 dryfox 的帖子

你自己看看  你想有政党说他们是反革命  你要是什么都靠自己乱想不说胡话才怪  多看点资料 别冷不丁来句胡话


这是台湾方面公开的资料  看看是你所想的那样吗




背景





《每週評論》關於山東問題


[編輯]
新思想的傳播與社團的發展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戰爭之後大量傳入中國並影響年輕一族,而在民國初年這種影響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影響了學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人權、自由等大旗,從思想、政治、文化領域激發和影響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的愛國救國熱情,從根本上為五四運動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智力來源。


社團組織在民國的發展,包括少年中國學會、工學會、新民學會、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工讀互助團等等,為五四運動在全國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編輯]
北京大學為首的高等教育發展


中國的教育制度在清末的新政中,學習西方及日本學制而改革。到了民初,高等教育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北京大學,在校長蔡元培的領導下,引進了開放的學風,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並包」辦學方針,李大釗陳獨秀章士釗胡適辜鴻銘(英國文學)、劉師培魯迅(周樹人,教中國小說史)、錢玄同(教音韻學)、吳梅(教戲曲史)、劉半農(教新文學)等被聘請於北大任教,同時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開放進步的思想和精神,這種思想和精神成為五四運動的重要動力。



[編輯]
民初以來的反日以及國恥情緒


1914年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經70多天激戰,於11月7日全部佔領德國租借地膠州灣1915年1月,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北洋政府在5月9日,接納了其中大多數的要求,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協定,為新聞界所得知,並發佈,激起了民族主義的情緒,使中國知識分子及民眾對於日本以及「賣國」的政府強烈的不滿,被認為這是國恥,同時也引發了不少反日的活動,這種情緒在五四運動中進一步發展而發揮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國宣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貸款,並協助組建和裝備一支中國參戰軍,其貸款還被用於安福國會龐大的賄選開支。同年9月,北京政府與日本交換了關於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為借款的交換條件之一,又交換了關於山東問題的換文,其主要內容為:
1、"膠濟鐵路沿線之日本國軍隊,除濟南留一部隊外,全部均調集於青島"。2、關於膠濟鐵路沿線的警備:日軍撤走,由日本人指揮的巡警隊代替。
3、膠濟鐵路將由中日兩國合辦經營。 北京政府在換文中,對日本的提議"欣然同意"。駐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政府親遞換文,後被北京學生痛毆。在中國對德宣戰,與日本同為戰勝國,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沒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擴大了,這一換文成為巴黎和會上日本強佔山東的借口。



[編輯]
一次大戰期間工商階層的發展


清末以來,中國的工商業雖有所發展,但在西方產品的輸入情形下,中國本土工商業的發展仍然有限,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使歐洲各國產業無力東顧,中國的工商業獲得很大的發展,參與工商業的人口持續增加,民族工業,尤其是輕工業得以巨大發展,城市中的工商階層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也更形重要,在五四運動中,他們成為聲援愛國學生的主要力量。



[編輯]
近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此消息傳到中國後,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和許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的無禮行徑,並且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在這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交了關於山東問題的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合法條件。但結果,、法、日、等國不顧中國民眾呼聲,在4月30日終於簽訂《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送日本。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





天津學生支援北京


[編輯]
過程


5月1日,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獲悉和會拒絕中國要求的消息。當天,學生代表就在北大西齋飯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禮堂舉行全體學生臨時大會。


5月3日晚,北京大學學生舉行大會,高師、法政專門、高等工業等學校也有代表參加。學生代表發言,情緒激昂,號召大家奮起救國。最後定出四條辦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齊集天安門示威的計劃。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代表衝破軍警阻撓,雲集天安門,他們打出「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口號,並且要求懲辦交通總長曹汝霖、貨幣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學生遊行隊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並火燒曹宅,引發「火燒趙家樓」事件。隨後,軍警給予鎮壓,並逮捕了學生代表32人。[1]





被學生燒掉的趙家樓

學生遊行活動受到廣泛關注,各界人士給予關注和支持,抗議逮捕學生,北京軍閥政府頒布嚴禁抗議公告,大總統徐世昌下令鎮壓。但是,學生團體和社會團體紛紛支持。11日,上海成立學生聯合會。14日,天津學生聯合會成立。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和工人也給予支持。5月19日,北京各校學生同時宣告罷課,並向各省的省議會、教育會、工會、商會、農會、學校、報館發出罷課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慶、南昌、武漢、長沙、廈門、濟南、開封、太原等地學生,在北京各校學生罷課以後,先後宣告罷課,支持北京學生的鬥爭。



6月,由於學生影響不斷擴大,《五七日刊》和學生組織宣傳,學生抗議不斷遭到鎮壓。3日,北京數以千計的學生湧向街道,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被軍警逮捕170多人。學校附近駐紮著大批軍警,戒備森嚴。4日,逮捕學生800餘人,此間引發了新一輪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6月5日,上海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以響應學生。上海日商的內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紗廠、日華紗廠、上海紗廠和商務印書館的工人全體罷工,參加罷工的有兩萬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電車工人、船塢工人、清潔工人、輪船水手,也相繼罷工,總數前後約有六、七萬人。上海工人罷工波及各地,京漢鐵路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



6日,上海各界聯合會成立,反對開課、開市,並且聯合其他地區,告知上海罷工主張。通過上海的三罷運動,全國22個省150多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陳獨秀、等人到北京前門外鬧市區散發《北京市民宣言》,聲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惟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陳獨秀因此被捕。各地學生團體和社會知名人士紛紛通電,抗議政府的這一暴行。面對強大社會輿論壓力,曹、陸、章相繼被免職,總統徐世昌提出辭職。6月12日以後,工人相繼復工,學生停止罷課。6月28日,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上簽字。





揚州群眾火燒日貨支援學生




[編輯]
大事記




  • 4月29-30日,巴黎和會代表參加會議,凡爾賽和約關於山東問題條款【第156、157、158條】,德國在山東權益讓與日本。

  • 5月1日,中國談判代表、外交總長陸徵祥將此事電告北京政府,並稱如不簽約,則對撤廢領事裁判權、取消庚子賠款關稅自主及賠償損失等等有所不利。上海《大陸報》"北京通訊":"政府接巴黎中國代表團來電,謂關於索還膠州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


  • 5月3日下午,以林長民為首的北京國民外交協會召開會議,決定阻止政府簽約。國民外交協會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將外交失敗轉報學生。當晚北大學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禮堂召開學生大會,並約請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學校代表參加,大會決定於4日(星期天)天安門舉行示威遊行。

  • 5月4日上午10時,各校學生召開碰頭會,商定遊行路線。下午1時,北京學生3000餘人從彙集天安門,現場懸掛北大學生"還我青島"血書。隊伍向使館區進發,受到巡捕阻攔,學生代表求會見四國公使,僅美國使館人員接受了學生的陳詞書,英法意使館均拒絕接受。隨後發生學生大規模遊行。

  • 5月5日,北京各大專學校總罷課。清華學生宣佈"從今日起與各校一致行動"。蔡元培為首的校長團斡旋,被捕學生返校,學生復課。


  • 5月9日,蔡元培出走。上海各學校全部罷課。


  • 5月13日,北京各大專校長遞交辭呈。

  •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學生再次總罷課,之後開展演講、抵制日貨、發行愛國日刊等活動,組織"護魯義勇隊"。

  • 6月1日,政府查禁聯合會。

  • 6月3日,北京學生因政府為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辯護,舉行大規模街頭演講,當日170多名學生被捕。

  • 6月4日,北京學生出動比日多一倍的人數上街演講,當日700多名學生被捕。

  • 6月5日,全國各大城市罷課、罷工、罷市,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被監禁的學生獲釋。

  • 6月6-8日,罷工規模擴大。

  • 6月9日,南京路工人示威。

  •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銷曹、章、陸職務。

  • 6月11日,徐世昌總統咨參眾兩院請求辭職,未被接受。

  • 6月12日,商人開市。錢能訓內閣全體請辭。

  • 6月13日,准錢能訓辭職,特任龔心湛兼代內閣總理。

  • 6月17日,北京政府致電專使在和約上簽字。

  • 6月22日,國務院通電全國,徐世昌總統打消辭意。

  • 6月23日,徐世昌會見山東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電令中國全權代表陸徵祥從緩簽字。

  • 6月27日,京津學生,留日留美學生請願。

  • 6月28日,原定簽約之日,中國代表團駐地被留學生包圍,代表團發表聲明,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編輯]
後期


1921年召開華盛頓會議期間。1922年2月4日,中國和日本還在華盛頓簽訂了《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及其附約。條約規定,日本將德國舊租借地交還中國,中國將該地全部開為商埠;原駐青島、膠濟鐵路及其支線的日軍應立即撤退;青島海關歸還中國;膠濟鐵路及其支線歸還中國等。附約中規定了對日本人和外國僑民的許多特殊權利,但是中國通過該條約收回了山東半島主權和膠濟鐵路權益。




參見五四運動大事記



[編輯]
學生代表


  • 羅家倫(1896-1969),《北京學界全體宣言》起草人、五四遊行總指揮。浙江紹興人,字志希。倡導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五四後留學海外,後來擔任過國立中央大學校長、清華大學首任校長。逝世於台北
  • 段錫朋(1897-1948),北京大學學生會會長、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會長、全國學生聯合會會長。江西永新人,字書貽。逝世於上海。

  • 張國燾(1897-1979),北京學生聯合會講演部部長。江西萍鄉人。五四後來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屆代表大會成員。後來因與毛澤東等人產生路線分歧,從共產黨佔領區出逃。最後死於加拿大。

  • 傅斯年(1896-1950),山東聊城人,字孟真。五四遊行總指揮。五四後遊學柏林、倫敦等地。歸國後致力於學術研究,創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並曾任台灣大學校長。逝世於台北。

  • 許德珩(1890-1990),江西省九江市人。創立九三學社,任主席。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病逝於北京。

  • 瞿秋白(1899-1935),江蘇常州人,後來曾兩度擔任共產黨最高領導人。

  • 張太雷(1898-1928),江蘇常州人,北洋大學學生,天津學生聯合會評議部部長。後來領導了共產黨的廣州起義。但在起義中被暗殺。

  • 於方舟
    (1900-1928),於方舟,原名蘭渚,又名芳洲,生於河北省寧河縣(現為天津寧河縣)。五四運動天津領導者之一,1928年去世。
  • 馬駿(1895-1928),天津學生聯合會副主席。

  • 孫越崎(1893-1995),北洋大學學生會會長,學生代表

  • 周恩來(1898-1976),天津覺悟社領導人。後來成為共產黨重要領導人。

  • 鄭振鐸(1898-1958),作家。原籍福建省長樂縣,生在浙江省永嘉縣(今溫州市)。

  • 聞一多(1899-1946),詩人,學者。湖北省蘄水縣(今浠水縣)人。

  • 陳潭秋(1896-1943),湖北黃岡人,原名澄,字雲先。中共創始人之一。

  • 何葆仁,復旦大學學生,上海學生聯合會主席。


[編輯]
運動主要領導人、支持者


  •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民主維新人士。

  • 陳獨秀(1879-1942),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 蔡元培(1868-1940),民主主義革命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學時任校長。

  • 魯迅(1881-1936),中國近現代思想家、革命家、文豪,中國共產黨的支持者。


[編輯]
五四精神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麼,有不同看法。一種看法:科學民主。另一種看法:愛國,自救。


五四運動,其主力是學生和青年,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精神、不畏強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時代的青年和學生學習。



[編輯]
五四時期的相關團體







  • 覺悟社:為打破天津男女學生的組織分開局面,1919年9月16日創建。當時社員有21人,男女各半。其中包括周恩來鄧穎超郭隆真馬駿劉清揚諶志篤等。這個組織比較嚴密,對外廢除姓名,發展新社員必須有三名以上社員介紹,由全體社員討論決定,他們用抓鬮辦法決定每人的代號,周恩來就是「伍豪」;鄧穎超就是「逸豪」。1920年1月該社創刊《覺悟》,其中周恩來撰寫《覺悟的宣言》等。後來周恩來、郭隆真等因領導學生運動被捕,覺悟社轉地下。









[編輯]
紀念活動



洛杉磯七團體紀念五四運動系列演講


  • 紀念五四大事
    • 2005年 兩岸四地大學生匯聚澳門 紀念「五四」運動

參見五四紀念館



[編輯]
影響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當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編輯]
思想文化


五四運動進一步促進了反封建思想的發展,與尊重中華文化的復古思潮形成針鋒相對的局面。由於在1919年10月,總統舉行秋定祭孔,同時組織了四存學會,以「昌明」「周公孔子之學」為宗旨,1921年更修訂了《褒揚條例實施細則》,進一步強化封建禮教。梁啟超梁漱溟則高唱中國文化優越論,反對學習西方的文化,反對中國革命派,同時抵制馬克思主義。可是,在五四運動中,一些五四動的人士反對中華文化道德思想文化,又推行了新文化運動,更提出「打倒孔家店」、「推倒貞節牌坊」等口號。


不過之後中國的語言文字政策的思想淵源很大程度來自於五四時期的西化理論



[編輯]
中國政治


中國代表沒有在巴黎和平會議上簽字,這並不代表中國的利益和權益能夠保留下來,相反,刺激了日本吞併中國,排擠其他列強的速度。由於北京政府的失敗,各地軍閥利用北京政府的無力,相互攻伐,加劇了中國的內亂。


1921年到1922年召開了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提出「十項原則」,山東問題得到解決,日本把青島交還給中華民國政府但是膠濟鐵路仍由日本控制,山東實際仍由日本控制,中國權益沒有恢復



[編輯]
社會經濟


學生和群眾的抵制日貨,一定條件下刺激了民族產業的發展,但是隨著一戰的結束,中國的社會經濟依然無法擺脫遭受欺凌的厄運。



[編輯]
教育方面


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和「自動主義」「自律輔導主義」等教育思想在五四推動下,教育界引起巨變,,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廢除學監製,在「開放女禁」呼聲下,1919年秋,北京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嶺南大學開始招收女生,在教育制度上,婦女權利在五四影響下發生變革。1921年10月,北京政府頒布了《學校系統改革案》(壬戊學制),小學六年,初中四年,高中兩年,大學四至六年,以美國為藍本,教育得到革新。



[編輯]
文學藝術


五四運動開創了中國文學新時代。五四以後,中國出現了大小40多個文藝社團,如文學研究會創造社,對中國文學發展影響深遠。這個時期,出現了大批文學巨匠,如沈雁冰鄭振鐸葉紹鈞郭沫若郁達夫等。



[編輯]
政治方面


五四運動使蘇俄在中國播下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種子,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國民黨的改組便充份顯示出當時布爾什維克革命是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唯一出路,但也有人認為當時對暴力革命的絕對化,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是一種破壞而非建設作用。


五四運動以後,工人罷工和政治鬥爭依然不斷,1920年五一,北京學生聯合會散發《五一歷史》傳單,使馬克思主義,共產黨理論傳入工人階層,為共產黨誕生創造了群眾基礎。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





[編輯]
意義


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的愛國運動」(注意這裡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幹部上作了準備。



[編輯]
評價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故中國大陸一直存在紀念五四運動的活動,尤其在黨活動中被視為重要紀念,各級黨組織、共青團組織、學校機關都對其形式非常重視,每年都有大型的紀念活動出現。





[編輯]
參考資料



  1. ^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中華民國八年己未.第437頁







[ 本帖最后由 FUZEYI 于 2009-3-8 12:44 AM 编辑 ]

TOP

靠,青天白日旗!

TOP

楼上的摆出台湾教科书 殊不知那时候是北洋政府和以后的国民政府还是区别很大的 台湾的教科书写写五四运动 没什么 碾学生实在是残暴 可怜的六四热血青年啊

TOP

一将功成万骨枯,几乎每个国家的动乱都是一样的。但愿历史永远成历史,不要再重演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webmaster 于 2009-3-7 11:39 AM 发表


约莫过了两三个小时后,大概在快十二点的时候,忽然有传说军队开抢了。不久,就见从二环路南面跑来了很多人,其中有的人身上沾满了血迹。这下,整
个车公庄都乱了,群众再也控制不住了,他们开始群起掀军车。车上的军人只好跳下汽车,汇集聚拢到了一堆。这时,有的市民和学生开始打砸军人。当时我看到,
有好几个可怜的军人的头被石头砸得鲜血直流。我们几个同学无助地看著发生的一切,看著这批可怜的军人簇拥一团,挤向了地铁站。

群众饶过了这批军人,但无法饶恕这些剩下的军车。于是,一辆辆军用卡车和吉普被点著,我们亲眼目睹著这十几辆军车,化成了熊熊大火。


从暴力方面谈两点:

1.有关公民类似的暴力事件不仅“促使”当局做出镇压的决定,也留下镇压的口实,即使以后平反,也不可能留下“全无暴力”的美名,更多的会被解读为“对抗”——反正媒体的话语权是掌握在当局手中,再民主的国家也一样。
2.所有公民类似的暴力事件都不彻底、不全面、而且缺乏组织和决策应变能力,不似法国大革命时巴黎人拿着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攻占巴士底狱式的勇猛和果断,导致20年前一波平息,20年后无波再起。

TOP

中国的军人就是这个素质!我绝对相信他们为了枪杀了人而欢欣鼓舞。88年我在火车上听到几个军人在吹嘘杀死囚的事,每枪毙一个他们可以拿到10元钱,手舞足蹈的。中国要想实行民主,必须要加强全民的民主启蒙!

TOP

逝者安息。生者努力!

TOP

回复 #4 your_j 的帖子

我不相信手无寸铁还需用坦克说的也有点太专业怎么知道是64坦克呢

TOP

唉,祝福这些为中国民主事业献身的前辈们
中国就是一部悬疑连续剧:上集《多难》,下集《兴邦》;都60多年了,上集还没结束。

TOP

拭目以待,方大哥如今身在何处?

TOP

这件事情貌似是 当时的大学生太激进了吧
。。

其实 也就这么一说。。

国家手段 其实也很无奈  毕竟 特工 无处不在。。

TOP

我的心在痛
我的泪在流
----------一只会说话的猪----------

TOP

同情六四首先是同情弱者,而六四的本质,20多年了,我越发认为激进的变革对民族是一种灾难,这当然可以说是害怕引火烧身的一种懦弱,但肤浅的人们还是希望有另一条路可以相对平安地走向光明.

TOP

各有各的说法

TOP

六四还没给这些人足够的教训,还在喊什么革命。共党采取极端手段导致场面无法收拾,很大程度上是广场上的学生竟然喊出打倒共产党的口号。手无寸铁,妄想打倒执政党,已经够愚蠢了,更愚蠢的是,死了这么多人,过了这么多年,还在喊。你们凭什么喊这种口号,除了几条命,还有什么武器可以用来打倒他们?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實在沒有辦法想象

TOP

总之,别再请愿了,鲁迅以前也说过这事。中国人杀自己人,是不眨眼的。

如果争取不到党卫军的支持,暴力革命也是不可行的。

期望党内自裁?中国人几千年也才出了一个蒋经国,还是受的美国教育,中共可别指望了。

妈的...........横竖是没戏了?

TOP

见到回帖,仿佛见到了中国一群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感到宽慰

TOP

回复 #53 pig927 的帖子

你说的蛮有些道理的,但是我们不能永远做脑残和P民

TOP

太血腥,太残忍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