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至6月3日舉行的香格裡拉區域安全大會,盡管美國國防部長和法國國防部長都出席,但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在訪問了柬埔寨後,缺席了香格裡拉對話。外界分析,這個對話是周邊國家就南中國海對中共施壓,一向被稱為“強硬派”的梁光烈,熱衷挑動矛盾,所以胡溫就在敏感時期讓他消失。
與去年由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上將親自率團赴新加坡參加香格裡拉對話會不同,今年的對話由中國軍隊的最高軍事學術研究機構、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任海泉中將率團與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軍方除了防長帕內塔,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及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塞繆爾都出席今年的對話會。
在香格裡拉對話召開前幾天,梁光烈剛出席了東盟+1防長會議,由於這次會議被廣泛預料一些東南亞國家將就南海問題對中國發起圍攻,而中國一貫主張南海問題應該由相關國雙邊解決,因此,梁光烈的缺席受到廣泛的矚目。
在美國防長帕內塔啟程前往亞洲之前,五角大樓高級官員向媒體吹風,帕內塔此行的核心任務是賦予今年1月發布的框架性戰略報告“防務戰略指南”,並讓地區盟友及伙伴清晰地了解這一指南在實踐中的具體內容。
“我們力圖在此次亞洲之行中達到的核心目標是,向所有該地區國家全面描述‘亞太再平衡’在實踐中將意味著什麼。”一位五角大樓高級官員說。所謂“亞太再平衡”,即早前反覆出現的“轉向亞太”戰略,這一取而代之的做法據稱旨在消除亞太及世界其他地區國家的擔憂。
美聯社報導,上周二(5月29日),帕內塔在美國海軍學院的軍官學生畢業典禮上說,美國正在重返太平洋地區。“美國未來的繁榮和安全,與我們加強促進在西太平洋和東亞直至印度洋和南亞弧形區的和平與安全的能力緊緊相連。”
“這對美國和我們的軍隊是不可回避的現實。(美國)在整個太平洋地區的承諾和介入已經開始變得更加廣泛和深入。”
帕內塔在有30個亞太國家國防官員參加的香格裡拉會議上表示,現在美國海軍軍力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大約各有一半,將來要把60%的海軍放在太平洋,把40%的海軍部署在大西洋。
率領中國代表團參加香格裡拉對話的是中國人民共军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任海泉中將,而不是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外界認為,南中國海議題會是本次討論焦點,而中國低調參加本次會議,可能對中國不利,本次香格裡拉對話的討論議題包括保護航海自由、遏止南中國海爭端等。
從2日的會議情況來看,不管是帕內塔的演講、有關南海航行自由會議,還是涉及地區穩定的會議,也不管是誰發言,都離不開“CHINA”這個單詞。中美關系、南海爭端、中國東南亞關系、中國緬甸關系等等,這些都是各種會議發言人發言的主要內容。
近期,中國和菲律賓在南海黃岩島對峙一個多月,戰爭本有“一觸即發”之勢,不過對峙以近日雙方宣布“休漁”告終。
在6月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和2日帕內塔演講會結束後,主辦方先後兩次進行公開解釋,梁光烈的缺席是“留在國內處理一系列國內事務”,“是由於工作原因。”
自王立軍2月6日出逃美國領館到薄熙來4月10日正式被免職,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都頻頻要求各軍頭向胡錦濤為代表的黨中央“表忠心”,唯獨國防部長梁光烈“沉默”。
據消息人士海外媒體放料,梁、薄關系不一般,2011年11月胡錦濤出訪夏威夷期間,成都軍區在重慶舉行軍事演習,梁光烈以中央軍委委員和國防部長的身份到場力挺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
在薄熙來4月10日被解職正式立案期間,梁光烈與忙於“表忠心”的軍頭們不同, 4月6日至19日視察兩廣海防、“調研”國防動員和海防工作,不斷公開要求軍方堅持江澤民的“三個代表”,並以之為指導,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雖有提及,但是並不屬於“指導”理論。並要求部隊始終把邊海防和國防動員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在重大任務中當尖兵”。
與此同時,4月8日中國漁船“配合默契”,開進與菲律賓爭議海域,10日菲律賓派軍艦試圖拘押中國漁民,中方派海監船阻止,4月10日,中、菲開始海上對峙。後來,雙方在宣布“休漁”後局勢緩解。
香格裡拉對話(SLD)是由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起、於2002年開始舉辦的亞洲安全會議,因首次正式會議在新加坡香格裡拉飯店舉行而得名。這次香格裡拉對話,由來自30個國家的351名代表出席,包括15名國防部長、高級軍官和分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