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溫州日報
引用:
核心提示:2012年5月31日的《溫州日報》頭版刊登了兩則新聞,一則寫到“市委書記陳德榮25日中午抵達台灣”;另一則寫“市委書記25日下午看望溫州建設小學的孩子”。兩則新聞時間衝突引發質疑。
跨越海峽 攜手共贏
——陳德榮率團赴台開展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2012-05-31
本報記者 姜巽林
跨過那一灣淺淺的海峽,溫州與台灣攜手相牽。
5月25日至30日,副省長、市委書記陳德榮率經濟文化交流考察團一行96人飛赴台灣,開展以“談合作、談發展”為主題的經濟文化交流活動。
這是近年來溫州與台灣開展的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次交流活動。考察團包括由市領導、各縣(市、區)和功能區“一把手”組成的核心團,以及金融發展、社會事業、農業旅游、商貿合作、鹿城區等5個交流考察分團。
考察團行程緊湊、活動密集:6天時間,核心團行程涉及台北、新北、南投、嘉義、新竹等地,舉行以會見、座談、考察等形式為主的活動30多場次。親切的拜訪與會見,傳遞同胞血脈親情;系列的金融商貿、社會事業、農業旅游等交流考察,在“走出去”中展示溫州、擴大開放,在“引進來”中借鑒先進、促進合作。
這是一次交流之旅、合作之旅、收獲之旅,目的只有一個:推進兩地交流合作,加快溫州轉型發展!
53分鐘,溫台兩地向前跨出一大步
5月25日12時許,隨著飛機徐徐停落在台北桃園機場。
陳德榮和市領導葛益平、王立彤、潘孝政等核心團一行抵達台灣,拉開了此次寶島之行的序幕。市領導朱忠明、仇楊均等分別率各分團先後赴台。
從溫州飛到台灣,只用了53分鐘。
溫州與台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同宗。隨著海西經濟區國家戰略的實施,溫州與台灣交流合作前景更為廣闊,面臨著大好發展機遇。搶抓發展機遇,讓溫州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出去,借鑒他山之石、引入高端要素、贏得發展先機,這正是此行之背景。
6天裡,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分別會見並設宴款待了陳德榮一行。陳德榮一行會見了吳昌濤、黃美英等著名溫籍台胞,並與台灣企業家、社團領袖、居民、志工、農夫等各界人士進行交流會談,與在台溫籍同胞和在溫台商暢敘鄉情友情。
從政經高層到基層民眾,一次次面對面交流,一次次心與心溝通,得益於“53分鐘之近”。“53分鐘”一詞頻頻出現在雙方交流中。交流考察團向台灣各界充分展現溫州的區位優勢,推介和展示了一個正在加快轉型發展的溫州,向台灣朋友發出盛情邀請。台灣朋友驚嘆溫州原來如此之近,紛紛表示要“登陸”做客。
“12年前,我率團赴台交流考察,兩岸通行不便,咫尺天涯。而現在,溫台直航開通,天涯咫尺。兩岸間的距離不再以空間論,而以時間論,53分鐘直航,讓溫州成了和台灣最近的大陸城市。”陳德榮在考察中深有感觸地說,12年於歷史長河不過一瞬,但我們向前跨出了一大步。53分鐘之近,為加深溫台合作交流創造了寶貴的機遇。
在與台灣各界人士交流時,陳德榮說,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台灣與一批沿海城市的發展密切相關,前30年是珠三角,前10年是長三角。今天,隨著海峽兩岸間關系拉近,相信未來30年海西區將成為與台灣有更多“脈動”的地區。溫州作為海西區北部的中心城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具備非常好的機遇和條件。“兩海兩改”國家戰略是“天時”,溫台直航開通是“地利”,兩岸日漸密切的交流是“人和”。溫州要借助這“天時、地利、人和”,多多到台灣交流合作,借鑒先進經驗,加快轉型發展。同時,“天時、地利、人和”也將為台灣“登陸”發展提供更大空間,希望台灣同胞與我們一起打拼,以合作提升兩岸競爭力,以團結共同打贏天下。
取真經,獲溫州發展之“密鑰”
進台北、走南投、入新竹,“沉進”綠野農田,深入基層民眾……短短6天5夜,沒有浮光掠影,沒有走馬觀花,考察團的行程滿檔,向台灣全方位取經。
從醫衛文教、農業旅游,到城市建設、金融經貿,一路虛心求教,一路躬身學習,台灣各界人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考察團受益良多、不虛此行。
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產學研深度結合的模式令人贊嘆;新北市玫瑰裡社區有效整合社區資源、發動人人參與社區建設的做法讓人耳目一新;新北市林口區城鎮化建設的土地開發經驗、新北市三峽區藝術造鎮經驗,可作借鑒……一路見聞,有諸多借鑒樣本。考察團成員認真聆聽,不時記錄,積極提問,相互探討,都想借機學到更多的東西,把更好的經驗帶回溫州。
每參訪一處,陳德榮就在胸中形成藍圖,趁行車趕赴下一個點的間隙,見縫插針地幫考察團成員消化學習內容,部署回溫後的工作任務。
“溫州的高新園區、開發區等功能區建設,要向台灣工研院學習。政府要營造良好的環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打造公共科技平台,引進大院大所;要有選擇性地發展主導、特色產業,不斷推動轉型升級。”
“ 新竹科技園占地只有13.4平方公裡,年產值卻高達2400億人民幣。其科技與金融配合發展的運營模式,以及園區管理的先進理念,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阿裡山的漫步綠道可供借鑒,但我們要做得比這更好。各縣(市、區)要在三年內修成3000公裡綠道,貫通大部分城市骨干道,把農家樂、生態旅游與綠道結合起來,提升溫州形像。”
……
在字字叮囑中,來自寶島的“真經”將轉化成溫州今後發展的“密鑰”。
“無論經濟發展、社會管理,還是政府轉型等各個方面,台灣都有很多可供溫州學習借鑒之處。”陳德榮一語道破這次考察之旅的要義。他說,溫州和台灣語言相通、人緣相親、文化相近,溫州的商人和台商一樣吃苦耐勞,拼搏創業。溫台兩地在經濟社會發展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台灣走過的路、取得的經驗,特別值得溫州借鑒。隨著直航開通,溫州和台灣成了隔壁鄰居,溫州要利用空港之便,多多來“隔壁”交流“取經”,把台灣的先進經驗學過來,為我所用,促進轉型發展。
促合作,敞開大門攜手共贏
尋求合作、招商引資,是此行的一大“重頭戲”。
6天裡,考察團一面誠心交流,一面把握每一個合作機會。
南投的台一休閑農場利用先進設備發展“精致農業”,實現傳統農田向旅游業、服務業轉型升級的做法,讓不少考察團成員充滿興趣。來自溫州農科院的考察團成員在相關介紹會上立即發出合作邀請,得到了農場負責人的熱情回應。
長庚醫院和長庚養生村等醫療機構的科學設計、一體化服務和酒店式管理,正適合溫州今後的醫療養老體系建設,很多團員對此心生合作意向,或提議合作,或計劃對接。
金融交流是此行重點。台灣證券櫃台買賣中心在扶植新興高科技產業與中小企業籌資等方面的做法,備受大家關注。大家認為櫃買中心的運行模式對溫州解決“兩多兩難”問題很有啟發,期盼將來能有相應的分支機構進駐溫州……
以開放的姿態,“溫州聲音”與“溫州元素”一路傳遞,點燃台灣各界走進溫州、投資溫州的熱情。
6天來,溫台兩地在發展農業合作、服務業對接、台資入溫、科技產業引進等方面均取得進展,一批台商表達了強烈的來溫合作意願,浙江工貿學院等單位已成功實現了一批項目的對接。
從今天開始,還將有台商陸續來蒼南,考察對台海上貿易、養老護老中心、精細精致農業、觀光休閑農業等項目,進一步洽談合作。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傾心的台灣城市綜合體,計劃於下月繼續考察洽談。
“溫州是全國唯一一家獲批金融改革的城市,現在正值改革充滿想像空間的時候,台商來溫發展要抓住時機,趁早來溫投資發展。”陳德榮在接受聯合報、工商時報等台灣媒體采訪時熱情呼吁台商來溫州尋求商機、合作共贏。他說,溫台直航開通和溫州獲批國家金融改革試驗區,僅隔三天,這說明溫台合作尤其是金融合作,在冥冥中有緣。溫州鼓勵歡迎台灣金融機構參與大陸金融產業體系。希望台灣充分利用溫州金融改革的先發優勢,以溫州這個海西“橋頭堡”為支點,進一步加強兩岸金融合作,促進兩地共贏發展。
“希望手握得更緊,心拉得更近。”這是此行中溫台兩地人士的共同期許。
抓住機遇,攜手前行。
讓兩地緊密聯系起來的,是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是互惠合作的共同期盼,是共贏未來的美好明天!
孩子們,節日快樂
市領導六一前夕慰問少年兒童
2012-05-31
本報訊 (記者 丹容 吳勇 裡雅) “孩子們,祝你們節日快樂!”在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陳德榮、陳金彪、王昌榮等市領導來到少年兒童中間,給他們送上節日的祝福和禮物。
5月25日下午,副省長、市委書記陳德榮,市委常委、秘書長葛益平,市委常委、鹿城區委書記王立彤等一行,先後來到溫州建設小學甌江校區和龍灣瑤溪佳樂幼兒園看望和慰問學校師生。
走進溫州建設小學甌江校區,陳德榮一直牽著孩子們的小手,參觀了解孩子們學習生活的校園環境。該學校是我市首批百所國家民辦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學校之一,陳德榮詢問學校發展情況,鼓勵要緊緊抓住民辦教育綜合改革契機,挖掘優勢、體現特色、增強活力,不斷提升辦學水平。系上紅領巾,站在天真活潑的小學生們中間,陳德榮向孩子們送上了美好的節日祝福,希望他們茁壯快樂成長。
在瑤溪佳樂幼兒園,一群5歲的孩子們正一起看繪本。陳德榮饒有興致地了解幼兒繪本教學情況,並運用幼兒心理學的知識,向老師們講道:“要研究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特點,走進幼兒童心世界,科學有效提升幼兒各方面的認知和學習能力。”陳德榮一行仔細查看教室、活動場所等設施建設。在歡快的笑聲中,陳德榮給孩子們送上了童話書等兒童節禮物,祝孩子們節日快樂、健康成長。
5月2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金彪,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卓高柱,市政府秘書長詹永樞一行來到市兒童福利院、溫州七幼,給孩子們送上節日的祝福。
創辦於1888年的市兒童福利院是浙南地區歷史較為悠久、政府投資興辦的一所社會福利機構,目前共收容孤殘兒童390多人,其中病殘兒童占98%以上。陳金彪親切詢問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詳細了解福利院開展護理、康復、心理等工作情況。他叮囑福利院的老師們,“要奉獻更大的熱情,傾注更多的關愛,為他們創造更好的環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愉快健康的成長。”
陳金彪一行來到溫州七幼時,小朋友們歡快地簇擁過來,興奮地展示創作的小作品,並演出了精彩的節目。陳金彪動情地說:“幼兒園是孩子們走向社會的第一站。要關注孩子心靈健康成長,創造互幫、互學、互愛的良好環境,呵護童心,激發創造力,讓孩子的精彩人生從這裡起步,讓愛心永遠伴隨健康成長。”
昨天,市委副書記王昌榮,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劍謹,市政協副主席徐育斐一行,來到甌海區白像幼兒園和梧田南村小學,給孩子們送去節日的祝福。
在白像幼兒園,王昌榮一行觀看了孩子們自編自演的童謠,為他們送上了節日的小禮物,並希望他們能夠盡情享受幸福快樂的童年生活。在梧田南村小學,王昌榮一行給孩子們送來了書籍等禮物,仔細了解孩子們的學習情況、生活狀況,並寄語孩子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