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香港人不喜歡李嘉誠﹖

香港人不喜歡李嘉誠﹖



香港人不喜歡李嘉誠﹖

紅灣半島是厭商主義的一塊溫/ 文﹕梁文道 / 明報 2004/12/8



前幾日坐的士,與司機閒聊,他說有一天他那11歲的兒子突然對他講﹕「阿爸,原來我們每日都給李嘉誠賺我們的錢。」我於是問他﹕「那麼你的兒子是否很佩服
李嘉誠呢﹖」司機回道﹕「梗係唔係啦,佢都覺得太誇張,我們邊有得同李嘉誠鬥。」其實,幾個超級富豪在香港擁有廣大的事業範圍,天天賺得許多市民的手中銀
紙,這根本是我們在97前就曉得的事實,有什麼好奇怪的呢﹖



怪的是同一個李嘉誠,以前我們都稱他為「李超人」,崇仰他的白手興家,學習他的致富妙法,尊敬他的無上地位,為什麼現在竟成了一個11歲小兒口中「可怕」
的人物呢﹖ 
其實只要對市井民間的閒談敏感一點,就會發現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一種對大地產商和大財團的不滿情緒正在逐步蔓延,逐日升溫。今年的七一遊行,出現了過去
30年來少見的標語、口號和單張,那就是以商人為目標的攻擊性指控。有的要揭穿「官商勾結」,有的反對「地產商治港」,還有的要打倒「巨富壟斷」,一些往
日人人推崇的名流,竟然成了過街老鼠。這樣的氣候轉變,恐怕不是一句「憎人富貴厭人貧」解釋得了的,畢竟港人曾經「厭人貧」但卻從未公開地「憎人富貴」。
經濟環境轉變,貧富差距拉大,多了一堆有樓階層變成負資產,這都可能是社會上集體心理轉變的原因。數碼港和紅灣半島等政府不當措施,自然也是絕佳的助燃
劑。但商人巨賈們的言行,又是否也有過當之處呢﹖香港支持泛民主派主張的市民,眼看幾個議員上京難如登天,另一邊則是富豪輪番上京握手,回來又叫大家「最
緊要穩定,別搞亂經濟」,會不會心中有氣呢﹖香港人從過去覺得成功的生意人必定幹什麼都無往不利,到經歷了董建華的兩屆特首任期之後,懷疑起所有「商人治
港」的合法性與公平。一種前所未有的「厭商主義」正在成形,從集體情緒變成意識形態,如果政府和商界不夠敏感,不妥善處理,恐怕就會在紅灣半島和西九事件
之中,引爆起一股社會風潮。
圍繞紅灣半島的爭論,已經從針對財團改到追擊政府之上了,但這並不表示新世界和新鴻基兩大發展商就此逃過大難。因為只要政府受不了壓力,終於要向發展商追
補地價,而發展商與政府被迫來一場世紀大官司的話,整個社會輿論的壓力,又會一面倒向財團身上了。在這個緊要關頭,所謂企業的「社會責任」,實在已不只是
抽象的形象公關,而是它們還能不能繼續享有穩定的發展環境的問題了。
說到企業的社會責任,許多論者採取典型的市場自由主義立場,認為紅灣半島的產權既然在發展商手上,它們實在有權合法地對它進行任何處置(包括拆卸)。而拆
掉紅灣半島,改建豪宅以牟取更大利潤,不只是企業的天職所致,也是對股東利益負責的表現。換句話說,財團拆紅灣半島是道理,不拆就真是賠本的大人情了。我
無意在此開展複雜的哲學討論,但還是有必要針對這種說法提出兩點簡短的回應。 
首先,產權的確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基石,在香港更是沒有多少人會懷疑產權的神聖地位。且把關於產權概念的複雜討論放在一邊,我們只需提問作為基本人
權之一的產權,是否必然優先於其他人權呢﹖以紅灣半島為例,拆除它是其擁有者的權利。但如果這個行動與附近居民享有寧靜環境和清新空氣的權利相衝突﹔如果
這個行動會浪費人類生活環境的共同資源,傷害了社會公益﹔由產權保證的行動是否必然可以接受呢﹖事實上,相對於其他基本人權和公認的社會公益,產權不必然
有先驗的優先性。
其次,在自由主義的價值觀裏,每一個人只要在不妨害他人的自由的前提下,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自由,去追求最大的福祉。抽煙如果可以使煙民感到幸福,煙民本來
就該有抽煙以求取幸福的自由。但是他抽煙這個行為,卻會妨礙了其他人呼吸清新空氣以求身體健康的自由,而正好其他人可能覺得健康是他追求的幸福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才會用各種法律手段去限制抽煙這種行為。 
企業追求股東利潤極大化是理所當然的,只要它的行動不會妨礙其他人的基本自由的話。現在我們沒有法例規定發展商不可以拆除沒人住過的嶄新樓宇,所以拆紅灣
半島是合法的。但是如果拆紅灣半島會妨礙其他人的自由的話(比如說享受良好環境的自由),那它至少是不道德的。合法的未必總是符合道德,例如貪污大家都覺
得很不道德,但如果沒有制裁貪污的法律的話,它就是合法的了。
我們反對拆除紅灣半島講的不是法律而是道德,如果拆紅灣半島根本違法,我們也就用不反對了。而道德正是企業倫理的核心所在。如果香港的大地產商一方面堅
持企業行為是道德中立的純經濟活動,另一方面又讓人覺得他們在經濟領域以外,還有大得不成比例的政治影響力的話,就只會更加激起香港市民的「厭商主義」。
所以紅灣半島事件不能只是從商業角度去看,還必須顧及企業責任的道德角度。財團也許以為自己又是單純的經濟法人,但他們其實也是要倚賴社會環境來展開經濟
活動的社會角色。

位於 12/08/2004 09:09:00 下午

TOP

怎麼什麼都是李嘉誠的呀?

李嘉誠是誰?在我還沒搬來香港之前,還是井底之蛙一隻,根本不知道這位李先生是何方神聖,直到搬來香港,才真正領教到什麼叫做華人首富!





在今年初Forbes的的富豪排行榜中,李嘉誠個人身家估計約有美金197億,全球富豪排名第22名,個人名下的上市集團佔香港股市值的15%,相比之
下,富比世以家族企業及外匯計算評價後的台灣首富國泰蔡家集團身家”只有“59億美金,大概只有李嘉誠的三分之一左右,而王永慶約53億美金,郭台銘約
44億美金,全球排名第170名,也就是說,我們台灣人一般耳熟能詳的有錢人在李嘉誠面前,還只能算是小ㄎㄚ的~ (附註:全球首富Bill
Gates的個人資產約有460億美金)

為什麼我會對李嘉誠有一點小小研究呢?因為在香港生活幾乎等於就是為李嘉誠工作的意思,也就是說,我住的房子是李嘉誠的,用的手機網路供應商是李嘉誠的,
電腦網路供應商也是李嘉誠的,去的超級市場也是李嘉誠的,屈臣式也是李嘉誠的,台灣的城邦集團,我平常在看的商週也是李嘉誠的,買電器的大型連鎖商行也是
李嘉誠的,還有如果我是住在香港島的話,我用的電力供應商也是李嘉誠的(香港的電力是私營,不像台灣是國營的)~也就是說,我工作得辛辛苦苦,可是一般生
活開支等帳單都是要奉獻給這位李先生的。

香港的富豪,不同於台灣如王永慶等傳統產業,或是郭台銘等新興電子產業,幾乎都是從房地產發跡的。香港人對李嘉誠,就等於台灣人對王永慶的看法類似,因為
他們都是白手起家。1928年在廣東出生的李嘉誠,14歲跟家人逃難到香港,不久後喪父,在1950年以借來的5萬多元港幣創業,一開始以塑膠花(人造假
花)闖蕩市場,賺了第一桶金之後再以銳利的眼光進軍房地產,終於造就他連續十二年華人首富的地位。李嘉誠旗下最主要的集團是長江集團,這一間集團在香港長
江集團業務遍佈全球53個國家,僱員人數約22萬名。集團在香港共有9間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7,280億港元。和黃是《財富》全球500大企業之一。而
且李嘉誠除了房地產,電訊業還有另外一項主要業務就是港口,連遠在天邊的巴拿馬運河也是他李嘉誠控制的~雖然他富可敵國,但是他手上戴的是價值26美元的
廉價手錶~我想,真正的有錢人,到了他那種地步,根本不再需要藉助任何外在的事物來表現自己的經濟能力,他對於錢應該也是有很超然的態度了吧~

我對李嘉誠的瞭解,也大概就是這麼多了,雖然我想可能還是不是很全面啦~至於為什麼發這篇文,第一,主要是因為最近忙死了,整個BLOG都停擺,覺得好像
該弄點東西來寫一下,不然好像有點對不起大家的感覺,呵呵~;第二,雖然我是窮小孩,可是對有錢人的生活覺得很有興趣想要多一點瞭解,看到這種有錢人的生
活呀什麼的,就會很好奇的多看兩眼,所以這是一篇有點教育意義的文章啦~希望大家不會看到一半睡著囉~

谈起商业,不时有人提起李嘉诚。我对李嘉诚是非常推崇的,但我发现港人却未必,有人曾经这样定义港人对李嘉诚的看法:



几乎所有香港人都羡慕李嘉诚,但不少香港人都骂李嘉诚,说李嘉诚赚了很多香港人的钱,捐款却很少,李嘉诚搞到香港人买不起房子;还有人看不起李嘉诚:年纪这么大了,只知道不停地赚钱、赚钱,很可怜……

TOP

人家实力在那里摆着 没办法的事 树大招风嘛

TOP

“到了他那種地步,根本不再需要藉助任何外在的事物來表現自己的經濟能力”
比较认同这句话现实是好多人都需要名牌表現,名牌在一些人心中是体现个人价值,但富有的李先生却。。。

TOP

谁叫他长得像江泽民呢

TOP

确实有点像江泽民呢,楼主大哥一语道破,我这才发现此真相。
自由民主党,要入就入这样的党

TOP

5楼好经典

TOP

我记得听过这样一句话----真正有钱人怎么花钱都在自己手上。比如李嘉诚,在香港任何一个地方买东西,最后钱还是回到自己手里
      自 得 其 樂 o(≧v≦)o

TOP

你在买人家的服务.
换句话,李嘉诚在服务全港的民众.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