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有關囗囗囗的消息(04/7 有更新,自行判斷真假)

陳光誠感被美國政府放棄 吁奧巴馬全力協助離開中國


來源:RFI



4月30人,在街頭聲援陳光誠的香港市民
REUTERS/Tyrone Siu

中國大陸失明維權人士陳光誠在與北京當局達成協議後,離開北京美國大使館,但僅過了數小時,他又表示,覺得被美國當局誤導,並稱美國當局鼓勵他離開大使館,美方人員沒有留在醫院陪伴而感到被放棄了,再加上家人受到死亡威脅,陳光誠呼吁美國總統奧巴馬盡其所能幫助他離開中國。

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周三向美國有線電視(CNN)記者表示,他覺得被美國當局誤導,並稱美國當局鼓勵他離開大使館。他覺得被美國政府放棄了,並說他為自己的生命安全擔憂,希望離開中國。

美國有線電視這名記者表示,在陳光誠與妻子重新團聚後,他與陳光誠講了15至20分鐘的電話,這名記者說,陳光誠告訴他,他要離開,而且能夠越快越好。

據CNN發自北京報導,陳光誠表示:如今來自(中國)官員的訊息是,如果你留在美國大使館,我們正在你家中持武器等候你的妻子和家人。他還補充說:守衛已表明,當局已在屋內安裝攝影機,能夠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且(他)將會被帶回那裡,再也不能離開了。

CNN指出,陳光誠也直接呼吁美國總統奧巴馬全力幫助他離開中國,並為中國大陸人權採取更多作為。

據報導,陳的妻子袁偉靜也告訴陳光誠,自4月22日他從山東的家宅逃脫軟禁後,她曾被人用鐵鏈鎖在椅子上,接受偵訊數幾小時之久。

袁偉靜還告訴CNN,她不想在中國大陸撫養小孩,但是守衛拒絕讓她離開北京醫院。

CNN報道稱:,美國官員向CNN表示,他們完全照規定辦事,而且曾三次詢問陳光誠,他是否「自願離開」美國大使館。

陳光誠還向記者表示,當他離開大使館時,他並不曉得外面的情況有多糟,他對那些威脅毫無所悉,他不知道他的妻子受到了什麼樣的對待。

TOP

美國國務院:無人陪伴陳光誠的說法並不屬實


來源:RFI

針對陳光誠離開美國大使館後,美方人員沒有留在醫院陪伴而感到被放棄了的說法,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這不是事實。目前,許多有關陳光誠的報道互相矛盾,令人無法適從,美國專家指出,陳光誠案件情勢很快就會明朗,謠言也會停止。

針對陳光誠離開美國大使館後,聲稱家人遭受死亡威脅,美方人員沒有留在醫院陪伴感到被放棄的說法,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表示,沒有人陪同的說法不是事實。

唐納對記者表示:看過相關報導,無法評論陳光誠的各種說法。唐納指出,就他所知,陳光誠說美方人員沒有留在
醫院的說法不正確。他不想一一回應陳的談話,美國官員仍在醫院大樓,醫護小組晚間還在醫院陪同。

美國國務院同時公布1張陳光誠離開大使館前的照片,照片中顯示戴著墨鏡的陳光誠面帶微笑和駱家輝握手,一旁有人鼓掌,美國助理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也在場。

美方公布的聲明和陳的媒體訪問及友人說法南轅北轍,過程充滿疑點,美國官員是否向陳傳達大陸的「威脅」都引起揣測。

陳光誠周三離開停留了六天的美國大使館,住進北京一家醫院。之前,陳光誠趁著軟禁他的公安人員疏忽之際,從家裡翻牆逃脫監視,經過友人開車營救,輾轉進入美國大使館。

陳光誠逃到美國大使館的消息證實後,這起突發的意外引發中美外交關系緊張,也讓今天將舉行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蒙上陰影。

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就在此時抵達北京,准備參加五月三日及四日舉行的美中戰略經濟對話年度會議。

陳光誠事件也讓今天將舉行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蒙上陰影,本次會議美國原本希望這場對話會談可以促使中國加強族貿易上,以及對伊朗、敘利亞、朝鮮與其他國際紛爭的合作。不過,希拉裡在飛往北京之前已經表示,她將與中方討論人權問題。希拉裡說:陳先生已經就他的未來與中國政府達成多項共識,包括在安全的環境追求高等教育的機會。實現這些承諾是下一個重要任務。美國政府與美國人民承諾,在未來數日、數周及數年,繼續與陳先生機器家屬保持聯系。

此前陳光誠戲劇性成功逃走後,美國官員一直保持沉默。希拉裡的聲明是美方首度對陳光誠事件做有案可查的實質性發言。

許多有關陳光誠的報道互相矛盾,令人無法適從,美國專家指出,陳光誠案件情勢很快就會明朗,謠言也會停止。

有關陳光誠走出美國大使館,美國官員說他自願的,但他的朋友在推特上說,陳光誠是因家人被威脅而被迫走出大使館的;有說他不想離開中國,又有消息說,他想盡快離開中國。目前來自各方有關陳光誠的消息及報道,似乎出現許多互相矛盾之處,就此華盛頓戰略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葛來儀在華盛頓接受中央社記者詢問時表示,目前還無法確定何種說法是正確的,不過他認為,陳光誠的案子情勢很快就會明朗,一些謠言也會停止。

TOP

薄熙來下台昭示非常狀態——軍方高調介於社會維穩


來源:動向
作者:牟傳珩

     薄熙來被免職以來,官方不僅繼續拒絕“政治改革”,其喉舌輿論反而變本加厲地強調“維穩”。為阻止黨內紛爭加劇和社會矛盾爆發,中央軍委借助《共军報》高調宣布十八大之前共军“頭等大事是維護大局”,為薄熙來下台背書,為胡中央權威“保駕護航”。這意味著中國國家正規軍在當下的主要職能,是聽命意識形態,保黨懾民,干預內政。

     軍報效忠輿論衝擊波

    最近以來,中共軍報大肆批判"軍隊國家化",軍方不斷發出對黨魁胡錦濤效忠,要求 "確保一旦有事,能夠迅即行動"。共军報為此刊發:“黨和國家有大事 敵對勢力總興風作浪”文章,聲稱“社會上噪音雜音明顯增多”;強調,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占領部隊思想文化陣地,堅決抵制“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等錯誤觀點。4月12日,海軍政委劉曉江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表示,軍隊是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劉曉江要求黨員干部禁止亂議論、亂打聽、亂傳播小道消息,以及不負責任地說三道四、評頭論足,不傳各種政治謠言特別是網上政治謠言。該文稱:“國際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加大對我西化分化的滲透力度,極力推銷其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統一思想的目的是要堅定政治信仰,保持黨員隊伍思想上的純潔性,確保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保持清醒認識、在大風大浪中站穩正確立場。” 4月13日,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殷方龍也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軍隊的黨員干部要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抵制各種錯誤政治觀點,對“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等觀點進行批駁。殷方龍稱,黨員干部應不亂猜測亂打聽,不聽、不信、不傳小道消息。近期軍方連篇累牘發文強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顯示了社會穩定不僅是中共確保其“絕對領導權”的最高利益、首要原則與硬性目標,更是黨內各意識形態派別與利益集團博弈共生共存的政治基礎。

    此前,國防部網站披露,共军總參謀部在北京專此召開了“從嚴治軍安全穩定工作會議”,要求積極預防和消除安全隱患,杜絕安全問題發生。現如今,軍隊要“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已成為中國政壇的“流行語”。

    軍頭三番五次大喊話

    重慶事件發生後,作為中共主要軍頭之一,中央軍委副主席的郭伯雄一反常態,特別活躍,三番五次地出來喊話,要求部隊"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聽從胡主席指揮,更加注重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和保持部隊自身安全穩定,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繼續抓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 3月24日,郭伯雄甚至高調提出要軍隊"采取具體有力措施,確保一旦有事,能夠迅即行動,堅決完成任務。由此可見,這支反對“軍隊國家化”的“革命軍”,正在維穩的名義下,槍口開始名副其實地轉向內部 。

    一個多月前,重慶“打黑”干將王立軍“闖入美館”事發不久,胡錦濤就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共军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強調,貫徹國防和軍隊建設主題主線,必須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各項建設首位,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3月5日,溫家寶在作政府工作報告也異乎尋常地強調“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接著2012年3月19日,共军報就發出:堅決抵制“軍隊國家化”的動員令。文章稱:今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一年,我們黨將召開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歷史經驗表明,每逢黨和國家面臨大事,國內外敵對勢力總會借機興風作浪,社會上噪音雜音也會明顯增多,人們的思想往往更加活躍。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要重視做好意識形態工作,越要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只有堅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各項建設首位,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占領部隊思想文化陣地,堅決抵制“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等錯誤觀點。

    軍內“三化”傾向暗潮洶湧

    記得一年前,就在 中東北非“茉莉花革命”興起,埃及軍方展示出了守衛國家使命的軍隊國家化作用時,中國卻出台的《中國共產黨軍隊委員會工作條例》。這份條例曾在2004年發布過試行版,去年又借機推出修訂版。該條例的核心就是,一定要堅持黨對軍隊的領導,即“黨指揮槍”。2011年3月29號,《共军報》又以整版篇幅發表7篇系列文章,批判軍隊內部存在的“軍隊非政治化”、“軍隊非黨化”、“軍隊國家化”等錯誤思潮。這標志著中共軍內反“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三化狼煙再起。

    近年來,中國黨的“槍杆子”並非鐵板一塊,軍隊內部“三化”聲音高漲,導致中共軍屆高層惶恐不安,不惜重拳連連出擊。2005年8月17日,中共軍隊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及作出新的“補充規定”,也即 “新30條”。 該“補充規定”禁止軍內日趨突出的下列活動: 私自參加團體組織,參與宗教活動,如基督教和法輪功活動;私藏、傳播有所謂嚴重問題的政治資訊;發表反對黨絕對領導的文章和講話,要求“軍隊國家化”;參加社會上的游行示威,串聯上訪等等。這些禁止性的規定,再明白不過地證明了中國現代職業軍人要求“非黨化”、“非政治化”、“國家化”的傾向,已伴隨著社會民主化呼聲的高漲,也在軍內暗潮洶湧。

    “政治謠言”佐證歷史輪回

    目前,官方為打壓因掩蓋薄熙來下台真相導致的民間輿論高潮,從3月26日環球時報發表《堅守社會對謠言的抵御防線》文章和人民日報發表短評《編造傳播謠言須依法懲處》開始至今,官方所有媒體都加入了來勢洶洶的追查“傳播政治謠言”大合唱。據媒體報道,大陸當局已對相關3117個網站的負責人發出警告。當局還逮捕了6名所謂“散布網絡謠言者”和1065名“網絡犯罪”嫌犯,關閉了16家網站,並刪除網上超過二十萬零八千則留言。官方調動喉舌如此動作頻頻,群起上陣,甚至軍報也高調參入反擊“政治謠言”大圍剿。這是自“六四事件”以來所從沒有過的。這些文章的共同點,都在回避官方隱藏真相才導致民間傳聞四起的責任,旨在借機打擊民間異見,壓縮輿論空間。

    眼下,由於中共“十八大”臨近與薄熙來下台大地震的聯動效應,政治形勢詭秘多變,中共黨內派系、路線紛爭不止,多頻道發聲,有的借助民間“傳銷”,有的則借助海外報道。在此背景下,官方開始大舉嚴查“謠言”,標志著中共政治權利生態已經出現大問題,發出了中共“十八大”權力交接陷入危機的信號。

    記得文革後期,全國各地泛起嚴查政治謠言波瀾,隨後導致1976年的天安門事件的群眾怒吼。以史為鑒,每當中共進入嚴查政治謠言的緊張時期,都會激起民眾對制造政治封殺令恐怖的強烈抗議與反彈;而每一次所謂“政治謠言”頻繁迭起,又都是黨內高層紛爭白熱化的外向反應。今天的事實再次佐證了這種歷史的輪回。

    然而,軍隊應當是國家的,是由全體中國人民的納稅錢供養的,而不是哪個政黨供養的。所以軍隊必須立命國家,維護韁土,嚴守政治中立,不受任何個人或集團操縱,不介入意識形態和派別鬥爭。如今,軍隊為了給薄熙來下台進行政治背書,不顧自己的本分,各大軍區、各大軍種負責人持續表態效忠黨派立場,甚至赤臂上陣,參入圍剿社會“傳播謠言”大合唱,並高調介於社會維穩。中國軍方這種罕有的舉動,似乎昭示了這個國家正處於一種前所未有的非常狀態。

TOP

陳光誠獲保證 奧巴馬將力挺


來源:中央社

    參與協商的一位美國友人今天表示,中國大陸失明維權人士陳光誠在獲得保證,即美國總統歐巴馬將會公開支持達成的協議後,同意離開藏身的北京美國大使館。

  著名中國事務專家孔傑榮(Jerome Cohen)告訴記者:「我們提出一項接受的條件,那就是美國總統歐巴馬本人展現他的關注並表明美方支持這項安排,且我深信,鑑於競選活動,歐巴馬很快就有機會采取那種立場。」

  美國官員表示,北京當局承諾,陳光誠及其家人將會獲「人道」對待,並移往安全地點。

  美國外交關系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專家孔傑榮又說,「我們同意,如果美國總統將會展現對本案的充分關切,且他本人會做出類似(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今天發表的聲明,則他(陳光誠)願意接受這項協議。」

  孔傑榮在與媒體記者的電話會議中表示,在獲得承諾他和妻子將獲准在中國大陸的大學自由修習法律後,陳光誠同意離開美國大使館。

  孔傑榮指出,陳光誠躲在美國大使館內6天期間,他曾兩度與陳光誠交換意見。

  他又說,他寄望歐巴馬「將會發表重要聲明,顯示美國政府的最高層級,希望這項新實驗,與中國的大膽實驗,能成功。

TOP

美助理國務卿表態:陳光誠堅決要留在中國!


來源:中國時報

    中國大陸維權人士陳光誠離開北京美國大使館,赴醫院就醫,並表態無意尋求美國庇護。美國助理國務卿康貝爾表示,陳光誠是自願離開美國使館,堅決留在中國。

  陳光誠今天離開北京美國大使館,赴醫院就醫,並表態無意尋求美國庇護,但稍後情勢逆轉,表示遭到當局威脅,因憂心家人安危,請美國助他們離開大陸。陳光誠究竟是自願離開美國使館,還是因為憂心家人遭到傷害才離開使館?引發羅生門疑雲。

  對此,美國主管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今天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杜赫提(Jill Dougherty)訪問時表示,他能說的就是,過去好幾天來他花了許多時間,和陳光誠討論可能的做法。

  康貝爾說,「對於我們如何處理這些事情,我們有非常周延的協議」。

  他說,「當我們需要周遭的證人見證之際,駱家輝也特地問陳光誠『你准備好自願地離開大使館嗎?』,而陳光誠則回應『(走)』,那表示『我們就去做吧,我們走』」。

  康貝爾說,美方從未遇過有人進到美國大使館後想要回去的,大部分的案例都是以離開自己的國家收場,但是陳光誠堅決要離開大使館,留在中國,他想要留在自己的國家。

  至於是否有中國官員進入美國使館內參與協商,康貝爾否認有這樣的情形。他說,中國政府認為派遣任何官員進入使館都會是不適當的舉動,因此,美方人員在4天內與中方對話者,不分晝夜展開非常密集的對話,接著再回來把這些訊息告訴陳光誠,徵詢他對於這些訊息的評估。

  康貝爾表示,協商過程從詢問陳光誠想要什麼?陳光誠在意那些事情開始,陳光誠則希望和家人團聚,也希望獲得承諾,讓他能離開遭到恐怖對待的地方,以及希望中國大陸中央層級的政府能進行公正調查。此外,他也希望能進入大學就讀。

  針對陳光誠事件對美中關系的影響,康貝爾指出,事實上,美中雙方密切合作處理此問題,雖然可以預料外界批評將四起,不過從更深的層面來講,陳光誠事件也足以作為美中合作因應挑戰的範例;這件事如果處理得不好,不僅對個人不利,對美國、中國以及美中關系都不利。

TOP

擔憂陳光誠遭脅迫 美國議員呼吁重查


來源:中央社

    中國大陸維權人士陳光誠事件備受關注。長期關注此案的美國聯邦眾議員史密斯呼吁,美國政府必須確保陳光誠及他家人的安全,美國使館應重新了解陳光誠是否遭到脅迫或誤導。

  陳光誠離開美國駐北京大使館,赴醫院就醫,並表態無意尋求美國庇護。美國助理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表示,陳光誠是自願離開美國使館,堅決留在中國。

  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發布聲明表示,歐巴馬政府必須竭盡所能,確保陳光誠及他家人、還有幫助過陳光誠的人,都能免於遭到傷害,並且不會因為陳光誠致力改善人權的行為受到任何虐待或報復。

  史密斯也引述「美聯社」最新的報導指出,陳光誠現在覺得對他和他家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離開中國,陳光誠需要美國的幫助。

  史密斯表示,倘若陳光誠和他的伙伴繼續待在中國將岌岌可危,對陳光誠而言,即使人在醫院,也是危險的地方,長久之計就是持續尋求政治庇護。

  此外,史密斯也主張,目前人在北京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應該前往醫院探視陳光誠,確保他的安全。

  他說,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官員應該重新對陳光誠及他家人進行訪談,了解陳光誠的發言是否出於遭受脅迫或是受到錯誤資訊影響,以確保不會造成把陳光誠送回遭虐和陷於危險地方的後果。

  史密斯明天將於國會舉行緊急聽證會,聽證會主題就是「強調和展現我們對陳光誠及他家人的力挺」。

TOP

美國會將辦聽證會 這回陳能找到安全的棲身地?


來源:中國時報

    中國大陸維權人士陳光誠已離開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未來動向備受關注。美國聯邦眾議員史密斯憂心陳光誠及他家人的安全,明天將在眾議院舉行緊急聽證會,討論陳光誠案。

  陳光誠離開美國大使館,赴醫院就醫,有消息指出,他表態無意尋求美國庇護。美國助理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表示,陳光誠是自願離開美國使館,並且堅決留在中國。

  長期關注陳光誠的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日前指出,陳光誠逃離後,至少有4名親戚遭到嚴酷審訊,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中國政府和包括(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內的美國外交官員。

  史密斯下午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他非常憂心陳光誠和他家人未來的安全狀況,如同他之前向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提過的問題,「陳光誠和他家人可能會再次受到中國政府的報復,而且如何能確保美中雙方達成的協議能被徹底落實呢?」

  史密斯憂心陳光誠未來若繼續留在中國大陸,恐怕無法找到安全的棲身之地。他也希望美國政府接下來應關注陳光誠家人的安全,協助保護陳光誠的家人,這也是陳光誠最大的期盼。

  史密斯透露,為了聚焦陳光誠事件,明天下午2時他將在眾議院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 CECC)舉行緊急聽證會,討論陳光誠案及美方後續的因應作為。

TOP

陳光誠受威脅 胡溫的承諾竟被周永康撕毀


來源:希望之聲

   在美國官員獲得中國政府保證陳能夠獲得人道對待之後,陳光誠星期三離開大使館前往醫院治療。但是這個協議迅速受到中國異議活動人士和海外人權團體的質疑。據分析,胡溫已經保證陳光誠安全的承諾,被周永康馬上撕毀,把中共高層的分裂展示在全世界面前。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截至北京時間晚上11點,去醫院同陳光誠交談過的活動人士說,陳被告知,如果他不離開大使館,他的家人將被送回山東並將被打死。美聯社也在醫院跟陳光誠談過,說他想要離開中國,這和美國使館的說法相反。

  據早先的報道,陳光誠在美國大使館時,堅定的表示要留在中國。

  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在聲明中說。“在他知道他的家人安全之後,陳光誠決定離開大使館,並在醫院等著他們。當駱家輝兩次問他是否准備好要走,他說,‘走。’讓我們走。我們都在那裡,見證他做出這個決定。他跟我們大家擁抱並感謝所有人。

  克林頓跟陳通了電話。美國官員形容他們的談話“很動情”,他們在聲明中說,希拉裡“感到高興我們可以幫助陳光誠留在中國並按照反映他的選擇和我們的價值的方式離開美國大使館。”

  美國官員說,中共當局同意調查陳家鄉當地政府的“法外”活動。

  人權觀察團體的亞洲研究員貝克林(Nicholas Bequelin)說。“他們似乎對此承擔了很大的風險。”

  星期三(5月2日)北京時間下午三點多,陳光誠在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的陪伴下離開美國使館,前往北京朝陽醫院途中,他給《華盛頓郵報》駐北京記者打了電話,告知記者他一切安好,並跟美國國務卿克林頓通了話,到了醫院與家人團聚。美國官員說,中方承諾保證陳光誠及家人的安全。

  一些聽取美國官員簡報的人權活動家說,陳可能是在抵達醫院之後才感受到威脅。“他離開大使館之前是一回事,之後是另一回事。”

  滕彪在北京時間星期三晚上8點45分給陳光誠電話,得知他們還沒有得到晚飯。經過與美國大使館通話之後,8點47分,晚飯才送到。

  陳的妻子袁偉靜對藤彪說,現在山東老家的看守都不是社會上的人了,看守都變成公安了。

  陳光誠說,今天下午外交部的人跟我說,如果我不從美國大使館出來,偉靜和孩子就得回山東去,送他來的人就在附近。

  陳光誠明顯感到威脅,晚上10點22分打電話給美國大使館,一直不能打通。

  晚上11點前後,藤彪多次打電話給陳光誠,電話斷了。

  網友duyanpili說:光誠一家被軟禁在北京朝陽醫院9層了。

  據路透社報導,朝陽醫院的柵欄外面站滿了警察。另有報導說,朝陽醫院外布滿便衣。

  美聯社的跟進報導形容陳的聲音是顫抖的(shaken),恐懼的。同之前在去醫院的車上打電話的語氣判若兩人。據此前接到陳光誠在去醫院途中電話的華盛頓郵報記者描述,當時陳光誠聽起來很快樂,近乎歡呼的聲音,表示自己很好。

  對於這一混亂及詭異的局面,中國問題專家章天亮在評論文章中分析認為,從目前的跡像分析來看,胡、溫已經保證陳光誠安全的承諾,被周永康馬上撕毀,把中共高層的分裂展示在全世界面前。

  周永康最“聰明”的做法,應該是立即停止迫害、威脅陳光誠及其家人、朋友,假裝對中美協議視而不見。這樣大家還不會立刻聚焦他。但是他這麼做,就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也等於在世界面前公開展示中共高層的分裂——胡、溫做胡、溫的決定,周永康做周永康的決定。胡、溫答應的條件,周永康可以馬上撕毀。

TOP

拒絕向中國道歉 美國:這事沒做錯


來源:VOA

  美國國務院星期三否認有關陳光誠出於脅迫、離開美國使館的報道。對於中國要求美國就庇護陳光誠而道歉,國務院說,美國的決定不但合法,也符合美國的價值觀。

  國務院:中方未通過美方威脅陳光誠

  美國國務院表示,陳光誠從未向美國要求政治庇護,對於有報道指出,陳光誠不想留在中國,國務院說,報道並不正確。

  國務院副發言人馬克·托納(mark toner)5月2號在例行簡報中說:“陪同的美國官員從未對陳光誠說,他太太與小孩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者法律上有麻煩,中方也從未對美國官員、或者通過美方威脅陳光誠。”

  早些時候美聯社報道說,發抖的陳光誠在醫院病房通過電話告訴記者,一名美國官員告訴陳光誠,中國當局威脅,如果陳光誠不離開美國使館,就要打死他的妻子。

  如何確保今後陳光誠人身安全?

  簡報會當中媒體一再詢問如何確保陳光誠今後的人身安全。

  對此,國務院副發言人馬克·托納說,美國會繼續關注陳光誠的狀況。他說:“你知道,事情還在繼續發展......我們將繼續掌握陳光誠未來的情況,對於一些有關報道,我們也還有機會跟他交談。”

  對於中國要求美國就此道歉,國務院說,美國的做法不但合法,也符合人權的價值觀。

  第四輪高層對話將登場 人權倍受關注

  第四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即將登場,陳光誠事件讓人權問題特別受到關注,不過,國務院主管人權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托馬斯·梅利亞(thomas melia)星期二在華盛頓一場有關媒體自由的會議中,對此卻非常低調。

TOP

陳光誠案越燒越旺 李克強只想堵住媒體的嘴


來源:中央社

中國大陸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被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收容,國際矚目。正在歐洲聯盟訪問的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卻只讓媒體拍照,拒絕媒體提問。

  不同於先前中國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營造親善友好的氣氛,李克強這回到訪位於比利時首府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卻只想堵住媒體的嘴。

  據專注於報導歐盟政治的網路報紙「歐盟觀察家」(EUobserver)報導,李克強訪問歐盟兩天,只允許媒體在他出席的3個公開活動拍照,一律不許媒體提問,更別說舉行記者會。

  歐盟執委會首席發言人韓森(Pia Ahrenkilde Hansen)表示,歐盟方面所能做的安排只有這些,就像是兩人跳探戈,任何關於媒體安排的質疑,應該請教中國大陸方面。

  中國大陸駐歐盟大使?發言人王新寧則說,對於任何牽涉言論自由的聯想,他感到非常挫折。他說,這只是出自於禮遇的安排。

  他表示,任何高層會晤,歐洲方面都會舉行記者會,這是在歐洲方面;但是在中國大陸,接待重要外賓並不一定舉行記者會。

  李克強到訪,時值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收容陳光誠的敏感時刻。

  中國大陸高層到訪歐盟要求媒體不得提問,已非首次。2010年中歐高峰會議在比利時舉行,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晤歐洲理事會主席範宏畢(Herman VanRompuy)。原先預定兩人會晤後舉行記者會,卻突然臨時取消,官方的說法是溫家寶得搭機趕赴德國。

  不過當時會場外聚集法輪功信眾,也有法輪功媒體的記者到場采訪。

TOP

陳光誠被迫離館 美國會眾議院議長發聲明





     5月2日(周三)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John Boehner)就美聯社的最新報道發表聲明,聲明譯文如下:

  “像無數的其他美國人一樣,我懷著敬佩陳光誠勇氣的心情,一直在跟蹤陳光誠的故事,關心他和家人的安全。美聯社的最新報道讓我深感不安,報道表明,在站不住腳的承諾和可能威脅傷害他家人的情況下,陳光誠不是出於本意,而是迫於壓力離開了美國大使館。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有義務與受壓迫者站在一起,而不是與壓迫者站在一起。把陳光誠交回中國政府後,奧巴馬政府有責任確保他的安全。盡管我們與中國的經濟關系非常重要,對兩國人民的將來至關重要,但美國有義務利用與中國的關系推動實踐中國人權的改革,特別是應受到譴責的‘一胎化’政策。”

TOP

陳光誠是否自願留中國? 美國指其“撒謊”


中美雙方5月2日高調宣布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自行”選擇離開美國駐華大使館,然而當天晚間,陳光誠突對美聯社宣稱自己是遭“脅迫”被逼離開美使館,並表示渴望舉家離開中國,令形勢急轉直下,美國官員當天數次否認向陳光誠傳遞威脅訊息,並稱陳光誠被送至醫院後美方即可抽身不管的說法是“撒謊”。

陳光誠於北京時間5月2日下午在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的陪同下離開美國大使館,並前往北京朝陽醫院就醫並與家人團聚,途中陳光誠主動聯系了《華盛頓郵報》記者並頗帶感情地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裡短暫通話。然而,不過數小時,陳光誠即在當晚接受美聯社等媒體采訪時聲稱家人遭受死亡威脅,美方人員沒有留在醫院,自己目前希望離開中國。

陳光誠的突然改調與美方公布陳光誠在自由意願下離開的聲明出現大逆轉。對此,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Mark Toner)2日表示,沒有人陪同的說法不是事實。唐納指出,就他所知,陳光誠說美方人員沒有留在醫院的說法不正確。他不想一一回應陳光誠的談話,美國官員仍在醫院大樓,醫護小組晚間還在醫院陪同。

他表示,陳光誠從未向美國要求政治庇護,陳光誠不想留在中國的報道並不正確。他說:“陪同的美國官員從未對陳光誠說,他妻子與小孩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者法律上有麻煩,中方也從未對美國官員、或者通過美方威脅陳光誠。”

目前人在北京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努蘭(Victoria Nuland)和唐納口徑一致地表示,駱家輝陪同陳光誠離開大使館,美方多次詢問陳光誠是否准備離開,陳光誠說“走”。努蘭(Victoria Nuland)強調,陳總是抓住機會表達自己留在中國並與家人團圓、繼續接受教育並為自己國家效力的願望。

此外,美國國務院主管東亞暨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在接受CNN訪問時表示,當需要周遭的證人見證之際,美國駐北京大使駱家輝也特地問陳光誠“你准備好自願地離開大使館嗎?”陳光誠則回應“走”,那表示“我們就去做吧,我們走”。

坎貝爾強調,美方從未遇過有人進入美國大使館後還想要回去的,大部分的案例都是以離開自己的國家收場,但是“陳光誠堅決要離開大使館,留在中國,他想要留在自己的國家。”

坎貝爾還介紹了中美與陳光誠達成共識的詳細細節,稱北京政府認為派遣任何官員進入美國大使館都會是不適當的舉動,因此,美方人員在4天內與中方對話者,不分晝夜地展開非常密集的對話,接著再回來把這些訊息告訴陳光誠,征詢他對於這些訊息的評估。協商過程從詢問陳光誠想要什麼、陳光誠在意哪些事情開始,陳光誠則希望和家人團聚,也希望獲得承諾,讓他能離開遭到恐怖對待的地方,以及希望中國中央層級的政府能進行公正調查;此外,他也希望能進入大學就讀。

美方公布的以上訊息顯然和陳光誠的媒體訪問以及陳光誠友人的說法南轅北轍,事件過程依然充滿疑點。美國在背後扮演的角色也受到更多的質疑。坎貝爾似乎早有預料會惹出這些麻煩,他說事實上美中雙方密切合作處理這個問題,雖然可以預料外界批評將會四起;不過從更深的層面來講,陳光誠事件也足以作為美中合作因應挑戰的範例;這件事如果處理得不好,不僅對個人不利,對美國、中國以及美中關系都不利。

美聯社報道陳光誠一反前態的表述的同時,長期關注陳光誠案的中國政法大學教師滕彪晚上在twitter上披露,他問光誠:“有消息說你受到了威脅?陳說:對,非常對。今天下午在朝陽醫院,外交部的人威脅說,如果你不離開美國使館,袁偉靜和孩子就要送回山東。陳光誠說,送袁偉靜來的山東官員就在附近,還沒回去。”

曾與陳光誠會面的維權人士胡佳的妻子曾金燕亦在twitter中提及陳光誠改變主意,稱:“傍晚我離開朝陽醫院時,光誠全家在門診樓9層。孩子不能出去,男孩哭鬧厲害。光誠本來不願意離開中國,但後來處境急劇惡化,若無法保護妻兒,只能出國。”

TOP

爆陳光誠“被逼”留在中國


來源:多維

中美經過數天協作處理陳光誠事件凸顯了兩國關系發生的重大變化,展現事態的平穩解決。但近來關注陳光誠的西方媒體5月2日傳出些許“雜音”,稱陳光誠離開美國駐華大使館、堅持留在中國是由於中方發出的“威脅”。

美國國務院官員5月2日在北京就陳光誠事件簡報幾小時後,西方媒體爆出,中國民間維權人士陳光誠據稱向美聯社透露,中國官員曾威脅他離開美國駐華大使館,並留在中國,否則就會打死他的妻子。美國《政客新聞網》、NBC和CBS等西方媒體都一時間迅速引述了陳光誠對美聯社的這一爆料。

據稱,陳光誠一位密友還向美聯社透露,陳光誠同意呆在中國只為能夠保護自己的家人,之前他曾受到威脅,“如果他離開中國,其妻子將被打死”。

據報道,陳光誠表示,在一系列緊張的協商中,他從來沒有請求離開中國。而美方官員告訴他,他們會陪同陳光誠離開大使館。但是當他到了朝陽醫院自己病房後,卻不見一位美國官員。他的家人現在感到害怕,想離開中國。陳光誠也請求美國官員“救救自己的家人,幫助自己安全離開”。

北京維權人士胡佳的妻子曾金燕5月2日通過Skype向美聯社透露,中國官員迫使陳選擇自己去國外還是留在國內和家人在一起。曾金雁稱,自己和在醫院的陳光誠夫婦通了電話,陳光誠以失望地口吻說,他和妻子的生命已經受到威脅。她向美聯社透露,由於沒有人保住妻兒,自己不得不接受留在中國。

據報道,陳光誠口中的這種威脅由美方官員轉達給陳光誠。但美國國務院對此予以否認。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努蘭(Victoria Nuland)5月2日否認美國官員同陳光誠討論過這種針對他家庭的威脅。

努蘭表示,美方外交官的確表明,如果陳選擇留在美駐北京大使館,中國官員將把其家人送回山東,他們也就會失去協商實現一家團圓的機會。

努蘭強調,陳光誠在使館期間絕對沒有向美方提出政治避難請求。而且,陳總是抓住機會表達自己留在中國並與家人團圓、繼續接受教育並未自己國家效力的願望。

美國國務院高層官員5月2日在北京進行的背景簡報稱,陳光誠4月26日“在特殊情況下”進入美國大使館,請求美方能夠提供醫療治理。而美方出於人道立場“協助陳進入大使館”,並允許其“暫時留在使館內”。期間,美國派出的醫務人員對陳光誠進行了一系列的體檢和測試,給予了相應的治療。中方醫療人員也從中協助。

美國務院官員表示,陳光誠在大使館期間,美多次和陳進行溝通,詢問其有何想法,但陳光誠一開始就堅持要留在中國,呆在使館只是“臨時的”。而且,陳光誠堅持留在中國的立場一直沒有改變,他也並沒有要求赴美申請政治庇護。陳光誠在大使館的多次對話間,決意要和家人留在中國,並希望自己能在中國令人激動的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另外一名美國務院官員稱,美方同中國就陳光誠事件舉行了數天的“真正對話(real dialogue)”,同時非常密集地接觸在大使館的陳光誠本人。美方展開的這兩種對話都很有力且富有情感,因為期間展示的是兩國關系發生的變化,同時體現出人權人物同世界接觸方式的轉變。

根據兩位美國務院官員簡報,中美兩國在過去幾天進行了極其緊張但具合作性的(extremely intense but collaborative)對話過程。

兩位美國官員在記者的逼問下自稱一周未眠。他們強調,雙方可以就此敏感問題進行深入對話,代表了中美兩國關系的重大變化。

分析認為,此時傳出“陳光誠怕妻子被害而被迫留在中國”的說法令人生疑。而且,有報道同時指出,陳光誠是從一位無法確認身份的美國官員那裡聽到的這一威脅。這種“威脅”至多是美國“匿名”官員本人的理解。

TOP

鮑彤:從薄熙來打黑看政法委


薄熙來指明了“政法委協調”這種有中國特色的司法制度,這是一條大線索,不可以輕輕放過。中央政法委及其書記周永康,恐怕有責任總結“政法委”的領導工作,反思“協調辦案”這種制度的合法性或非法性,合法作用或非法作用。

薄熙來3月9日對記者說:“打黑絕不是公安一家,是公(安)、檢(察)、法(院)、司(法)、(國家)安全,再加上紀委,是多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是由政法委協調的,並不是王立軍一個人的事情。”

薄熙來這番話指明了“政法委協調”這種有中國特色的司法制度,這是一條大線索,不可以輕輕放過。他也許在為王立軍開脫,也許在為他自己辯護,那都是法律允許的。只要他說得完全對,就完全有效;部分對,則部分有效。我主張,對薄熙來提供的這條大線索,以及由此牽引出來的一系列具體內容,認真進行審查,鄭重作出結論。

薄說到“政法委協調”。“協調”的內容是“打黑”。打黑是辦案,辦案是司法行為,包括偵查,取證,核實,逮捕,審訊,起訴,辯護,判決,直到最後定罪或不定罪,判刑或不判刑,都是司法行為。各種不同的司法行為,必須由職權不同的法定機關,分別承擔各自的法律責任,怎麼“協調”得了?誰有本事“協調”?“協調”的權力是誰冊封的?

這種冊封有沒有法律根據?重慶政法委(或中央政法委)協調過哪些案件的哪些具體內容?協調後產生了什麼後果?是起了好作用還是壞作用?都應該一一審查。比方說,如果把無罪“協調”成了有罪,或者反過來,把有罪“協調”成了無罪,如果把偽證“協調”成鐵證,或者反過來,把鐵證“協調”成偽證,如果出現了諸如此類的情況之一,不管是重慶的政法委,還是中央的政法委,都是犯罪行為,都不應該捂蓋子。

“政法”大概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別名。我對“政法”是外行。只因受命探討政治體制改革,曾經邀請中央“政法”各部門座談過。當時我請教一個問題:公檢法有時聯合起來協同作戰,有時各自獨立行使職權,冤假錯案什麼時候多,什麼時候少?此話一出口,大家——包括公(安)、檢(察)、法(院)、司(法)、(國家)安全,哄堂大笑,異口同聲說:當然是聯合作戰冤案多,互相制約出錯少。

的確,叫它“聯合作戰”也罷,叫它“協調辦案”也罷,大家穿一條褲子,上下其手,沆瀣一氣,同心協力,還有什麼領導意圖不能貫徹,還有什麼欲加之罪編不出來!

解放後的新中國,以盛產冤假錯案聞名於世。胡耀邦領導平反的幾百萬起冤假錯案,當初是怎麼被黨和國家制造出來的?其實毛澤東只用了兩手:一手領導群眾運動,一手協調專門機關。不管是延安整風,還是鎮反、肅反、反右派,毛澤東身體力行,“領導掛帥,首長動手”,下達指標,限期完成,必要時找個“副帥”,當個幫手,無不心想事成,把你打成永世不得翻身的鐵案。毛死後,情況有變化,兩屆總書記對制造冤假錯案毫無興趣。

不僅毫無興趣,而且胡耀邦的注意力,集中在要求大家,努力平反過去幾十年間的全部冤假錯案;趙紫陽的注意力,集中在要求大家,認真依法辦案,從今以後再也不要出新的冤假錯案。趙紫陽任總書記時,黨中央還作出決定,撤銷了政法委,改設以調查研究為職能的政法小組,主管法制建設和法制教育。六四天安門鎮壓以後,由鄧小平任命江澤民為“第三代核心”之後,情況也許逆轉了?

“協調辦案”的政法委也許又應運而生卷土重來了?我是階下囚,不得而知。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惡果不可能限於重慶一地,流毒肯定遍於全國。說不定,數不盡的劉曉波冤案,陳光誠冤案,高智晟冤案,鄭恩寵冤案,吳英冤案……乃至余傑遭毒打的慘案,都是“政法委協調”這種制度的產物。

現在中央要求反思。重慶作為高效打黑的開創者和實驗區,正在反思。中央政法委及其書記周永康,恐怕有責任總結“政法委”的領導工作,反思“協調辦案”這種制度的合法性或非法性,合法作用或非法作用。我贊成以法律為指南,順應公民的要求,仔仔細細徹底查。查外國人的被害案,也查中國同胞自己的被害案,查個案,也查群體事件中的冤假錯案,查含冤的知名案件,也要查不知其數的默默無聞的無名冤案。明知是冤假錯案,明知是長時期大批量制造冤假錯案的罪惡制度,居然得過且過,將錯就錯,恐怕不僅是庸人,簡直是罪人。

TOP

《環球時報》:陳光誠要清醒!


在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中,陳光誠的支持者們大概比他本人更清楚,事情後來所涉及的,早已不僅僅是基層鄉村如何調整對陳光誠的態度。炒作者們致力於把陳光誠描述成絕對受迫害的盲人,並把他個人的事情上升為這個國家的縮影。

陳光誠在進入北京的美國駐華使館停留6天後,於昨天自行離開使館。這一波折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始的前一天出現轉機,顯示出中美雙方都不希望陳光誠事件干擾兩國關系大局。

陳光誠的事情發端於中國山東臨沂基層的糾紛,在西方輿論甚至外交力量采取不正常的干預後,逐漸陷入僵持。陳光誠被西方輿論和中國互聯網上的一些活躍人士捧為爭取人權的符號,他承擔的政治角色逐漸大得出奇,陳光誠似乎對扮演這個超級角色挺願意的。

實際上不管願意不願意,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除了配合這些政治力量的擺布,大多都別無選擇。

在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中,陳光誠的支持者們大概比他本人更清楚,事情後來所涉及的,早已不僅僅是基層鄉村如何調整對陳光誠的態度。炒作者們致力於把陳光誠描述成絕對受迫害的盲人,並把他個人的事情上升為這個國家的縮影。

西方一些力量和他們在中國的支持者們永遠需要與中國現行政治體制做鬥爭的工具,“有幸”或“不幸”成為這個工具的人和事,都會變形,被標簽化。做這樣的工具,可以不寂寞,也會有其他利益。當然如果他們做過了頭,也會付出代價。

有一點是很清楚的,那就是陳光誠的事情只是中國社會前進路上極小概率的事件。它不會給中國社會的穩定帶來實質傷害,也不會影響中國人權事業的正常發展和進步。以後遇到這樣的事,中國官方完全可以更坦然些。

陳光誠事件值得總結,但借它攻擊整個中國的人權是無聊的,在中國也只有閑得無聊的人和決心否定一切的人,才會參與應和。中國人權這些年的進步明擺在那裡,哪是一些輿論攻擊就能抹殺得了的?中國微博上一些“抱團取暖”的邊緣情緒代表不了中國社會的態度,中國大多數人的心裡,都對國家人權領域的進步有一杆公平的秤。

中國穩定的根恰恰就在基層。中國基層的問題最多,但基層一年年的向好趨勢明確無誤,樂觀主義遠比悲觀主義強大得多。盡管中國因為很大一些對抗點會不時出現,但它們總是被周圍的主流樂觀情緒淹沒,它們沒有在今天的中國現實中連成片的機會。

西方輿論常常找中國的一個茬,並把這個茬誇張放大,這次,陳光誠及其支持者與西方輿論相互利用,重復著抹黑中國的慣性。但這些人也只能過一過口舌之癮,怎麼樣不了這個國家。輿論工具在西方人的手裡,他們這裡不罵中國就會那裡罵中國,這些罵聲有時可以給我們有益的提醒,但如果我們聽煩了,也完全可以把它們當成中國航船前進時兩岸傳來的猿鳴。

希望美國駐華使館謹慎行事,主動遠離與其職能不相符的活動。美國使館應把興趣放在博取中國主流社會的好感,而不是做中國極端情緒者們的精神倚仗。因為後一角色實為美國使館的不可承受之重。

陳光誠的事情會就此平息嗎?希望是。但中國國內和國外都有一些人未必願意。那就讓我們多看一些堂吉訶德式的妄想症好了。中國的崛起也是世間豐富多彩的舞台。

TOP

《環球時報》“挾醜自美”大煞風景


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進入美國駐華大使館事件在北京時間5月2日有了突破性進展,在駱家輝大使的陪同下離開使館前往醫院,並與家人團聚。隨後美國務卿希拉裡發表的聲明中稱,陳光誠打算留在中國,並與政府就其未來達成了一系列共識,包括在安全環境下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

“陳光誠事件”發生後,中國媒體諱莫如深,消息大都被“一如既往”的屏蔽。唯有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在2日稍早發表題為《挾洋能自重的時代早已過去》的社論,以一種毫不顧忌事件本來面目的狹隘思維,和中美雙方解決該類棘手問題上的積極協商姿態,把“自家”發生的醜聞,用一種恬不知恥的表述方法宣稱要看看“別人”是怎麼處理自己的尷尬事。但事件目前的處理結果,把《環球時報》這種無恥之極的思維模式狠狠的扇了一個響亮的巴掌。

該篇社論首先把陳光誠形容為中國地方政府的“燙手山芋”,現在終於美國政府也變得十分難受了。他從臨沂跑進美國使館,很多具體的難題一下子變成了美國的。社論聲稱,陳光誠不是當年的方勵之,也不是不久前的王立軍,他的抱怨大多是一個村民針對基層官員的,所涉層面很低,很多都讓清官“難斷”。每個國家都積累了一些民怨,誰也都知道中國一些人上訪的復雜性,如果上訪失敗者轉去向美國駐華使館“上訪”,這決非僅僅是中方的尷尬,美方的尷尬只會更多。

《環球時報》的這種論調“毅然”把家醜的罪責和難堪推給了美國。一位並無觸犯法律的殘疾維權人士被長期監視居住,並受到非人道的對待,在“自家人”根本看不解決希望時跑到“別人家”去尋求保護,這讓中國人本就忌諱的“家醜”一下子昭示天下。捅出的這個簍子讓中國的“大家長們”尷尬地臉上很無光,但沒想到自家的媒體居然是一副幸災樂禍的嘴臉,想看看“別人家”怎麼處理“自己家”的醜事,居然還要很想看看“別人家“究竟怎麼做,才能讓大家都感覺“非常滿意”。這真是天下奇聞,無恥之極了。素聞《環球時報》喜好借用愛國主義去“訓導”國民,但這種小家子氣的手法讓該報走入一種啼笑皆非的狹隘民族主義事小,誤導國民確是茲事體大。

環球時報的社論避重就輕,甚至是本末倒置。如真如它所說,陳光誠就是“低層面”的小事,很多都讓清官“難斷”,何況一些人上訪的“復雜性”不好判斷。或許該文作者已經將胡錦濤的“以人為本”拋到九霄雲外了,以一種層面低,清官難斷的心態認為這種小事不值一提。那為何讓這些小事最後卻變成了影響“國體”的重大事件呢,王立軍和陳光誠又為何不信任自己的政府接連跑到“別人家”尋求幫助和保護呢?用這種“鴕鳥思維”將事件的重要性降低乃至回避的心態不禁讓人汗顏。文章還聲稱“在中國這樣復雜的大國裡,陳光誠的故事被簡單標簽化的程度反映了西方輿論的巨大能量,以及它們的胡作非為。”難道事件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國地方政府和公檢法無法無天的“胡作非為”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嗎,這才是應該深刻反思的核心問題!

《環球時報》甚至在社論中信誓旦旦的宣稱“挾洋自重仍是一些失意中國人對解決問題的思路之一。其實這種想法已經很爛。今天的中國如此強大,外國政府能夠主導或者調控中國人做事方向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 挾洋自重的時代的確早已過去,但卻錯用了“挾洋自重”的概念,而這種概念恰恰是赤裸裸的義和團思維,沾洋逢罪的封建文革做派,欲把僅僅是為了維權,並無罪責的(北京的公安都承認陳沒有違法)的陳光誠推向另一個極端,將該事件的意識形態化。如果《環球時報》用這種封建文革化的思維向現代人傳達迂腐的觀點,那這份報紙就該進入歷史的墳墓裡了。

想必該報刊發此社論的出發點是以民族和國家大義來“幫助”中國政府散播一些有利於己方的輿論,把髒水潑向“敵對勢力”,讓政府和自己的“清官”不要背負過多責任,減輕事件對中國形像的負面影響。但這個忙毫無疑問幫的太低能,用倒打一耙的陰謀懷疑論指責美國一手策劃了這件事,不顧事件的基本原貌和中美關系的大勢,反而卻證明了該社論的低能。《環球時報》在這個重大事件的言論緯度上可謂大煞風景,把中國的日益強大當作自己可以不顧的“臉面”的資本。也許他們意識到了這個原因,這篇社評在該報的互聯網上很快消失,但影響已經造就。

TOP

陳光誠盼望赴美 自認為這次是被美使館騙了


來源:中央社

    美媒報導,中國大陸失明維權人士陳光誠離開北京的美國大使館數小時後,懇請美國總統歐巴馬協助他和家人離開中國大陸,表示擔心自身安危,還說覺得「有點」被大使館騙。

  根據引言翻譯,陳光誠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我希望向總統歐巴馬表示,請盡一切努力幫助我們全家離開。」路透社也報導,陳光誠今天告訴路透社「如今我希望選擇後者(離開前往美國)」。

  陳光誠也指控美國大使館官員昨天強力施壓,要他離開大使館的安全保護。陳光誠在山東省自宅逃出軟禁後,據傳進入北京美國大使館躲了6天。

  陳光誠透過電話告訴CNN:「美國大使館不斷說服我離開,還答應會派人跟我一起待在醫院,但今天下午我一入病房,就發現人全不見了。」

  他也說,他對美國政府「非常失望」,覺得「有點」被大使館騙。

  CNN記者葛蘭特(Stan Grant)表示,他今天凌晨3時左右專訪陳光誠和他的妻子袁偉靜。陳光誠人在北京1家醫院,妻子也在病床旁陪伴他。CNN播出兩段短短的專訪錄音。

  陳光誠受訪前數小時,美國人權團體「對華援助協會」(China Aid)曾表示,根據「可靠消息人士」,異議人士陳光誠「不情願地」離開大使館,消息人士也說,北京當局曾威脅他的親戚。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努蘭(Victoria Nuland)否認威脅傳言。

  美中官員稍早表示,陳光誠是按照個人自由意願離開大使館 。

TOP

大批訪民去朝陽醫院看望陳光誠 警方攔截


來源:博訊


    今天上午大批访民去朝阳医院看望陈光诚。北京警方全面开启去医院沿途的电子眼和公交车站的社会控管设备,阻止访民前行。发稿时,很多博讯义工认识的访民已经失踪或者电话关机。

    据到现场访民说,北京便衣已经化妆成医务人员、保安,如没有意外晚10点有现场视频和照片发布。

     目击者称,朝阳医院附近的移动通话屏蔽、监听。医院所有电子眼被北京警方国保接管。凡是敏感人,或上黑名单访民,会在医院附近被拦截。有最近经常在网上露面的普通上访人,在医院附近被便衣拦住,后展示警察身份,要求配合警察工作到附近警车上接受询问。据说朝阳安全、国保倾巢出动,在朝阳医院周围布控。

TOP

陳光誠很無奈被拋棄!請求希拉裡帶他回美國


來源:多維

  中國民間維權人士陳光誠在接受美國《每日野獸》獨家采訪時表示,美國官員將他拋棄在朝陽醫院,他請求能夠搭乘美國國務卿希拉裡的專機離開中國。

  陳光誠稱,自己當日入院時,許多美國人都和他在一起,醫生也為他做了檢查,但是當他進入病房時,發現這些人都已不知去向。他目前最熱切的期望就是和家人能夠搭乘希拉裡的飛機離開中國。

  談及日後的打算,陳光誠表示,希望能和家人一起去美國接受治療,然後休息一下,“將來的事將來再說”。他同時稱,5月1日晚間,自己曾給美國駐華大使館打過三四次電話,但均無人應答,而自進入朝陽醫院後,他再也沒有與美國官員有過聯系。

  對於陳光誠前往美國使館一事,中國政府官方給出的說法是,“山東省沂南縣人陳光誠於4月下旬進入美國駐華使館停留6天後自行離開。”同時,一名美官員也表示,陳光誠在大使館期間,美多次和陳進行溝通,詢問其有何想法,但陳光誠一開始就堅持要留在中國,在使館停留只是“臨時的”。

  這名工作人員稱,陳光誠堅持留在中國的立場一直沒有改變,他也並沒有要求赴美申請政治庇護。陳光誠在大使館的多次對話間,決意要和家人留在中國,並希望自己能在中國令人激動的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一說法遭到了陳光誠的否認。

  陳光誠稱,自己在美國使館停留期間,受到來自美國官員(並非大使館官員)的巨大壓力,對方要求自己盡快離開使館。陳光誠表示,他當時沒有接到朋友的電話,也無法獲得外界的信息,自己被孤立起來了。他被威脅,如果不離開使館,妻子就要被送回山東老家,因此,從一開始,自己就注定要留在中國,隨後只能選擇離開。

  由此看來,陳光誠顯然已經把正在中國參加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第四次會議的希拉裡(Hillary Clinton)當成了前往美國的最大希望。但從希拉裡在陳光誠離開美國使館後的講話看來,她似乎並無法提供陳光誠呼吁的幫助。

  5月2日,希拉裡發表聲明稱,她本人非常高興,美國能夠安排陳光誠逗留並離開美國大使館,此事反映了他本人的選擇以及美國的價值觀。聲明稱,“我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與陳光誠對話,祝賀其與夫人孩子團圓。”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陳光誠所述,給自己巨大壓力的是美國官員,而不是美國大使館官員,照此看來,陳所說的“美國官員”就有可能來自希拉裡領導的國務院了。如今,向希拉裡“求助”搭乘其專機離開中國似乎並非明智之舉。

TOP

美國國會今天將舉行緊急聽證會討論陳光誠案


來源:RFI

陳光誠離開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後,其未來動向備受關注。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主席史密斯(Chris Smith)指出:美國國會今天將舉行緊急聽證會,討論陳光誠案, 並向法新社表示:近幾個小時以來,他都無法與陳光誠聯絡上。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共和黨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對法新社記者表示:為了關注陳光誠事件,今天下午當地時間2點,將在眾議院下屬的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 CECC)舉行緊急聽證會,討論陳光誠案及美方後續的因應作為。他還指出:下周將舉行另一次聽證會,屆時他會邀請國務院負責人作證。

法新社報道說,史密斯表示:要趕在美中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會議前,解決陳光誠事件。而且近幾個小時以來,他試圖與陳光誠聯絡,但是未能成功。針對美國駐華使館要求陳光誠離開的報道,史密斯表示:對此並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人對陳光誠說:如果不離開使館就不可能見到妻子和孩子。對國務卿希拉裡在北京沒有和陳光誠見面,而是通電話的做法;及總統奧巴馬回避有關陳光誠的記者提問,史密斯表示了不滿及失望。

另據中央社報道,史密斯表示,他非常擔心陳光誠和他家人未來的安全,如同他此前向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提過的問題:陳光誠和他家人可能會再次受到中國政府的報復,而且如何能確保美中雙方達成的協議能被徹底落實呢?

史密斯擔心陳光誠如果繼續留在中國,恐怕無法找到安全的棲身之地。他也希望美國政府接下來應關注陳光誠家人的安全,協助保護陳光誠的家人,這也是陳光誠最大的期盼。

長期關注陳光誠的史密斯(Chris Smith)日前曾指出,陳光誠逃離後,至少有4名親戚遭到嚴酷審訊,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中國政府和包括(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在內的美國外交官員。

TOP

人權組織質疑陳光誠安全難以確保


來源:BBC

人權組織——“人權觀察”發表聲明,質疑中國對美國所做的不會迫害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及其家人的承諾。

該組織說,不但中國過往的人權紀錄惡劣,而且陳光誠本人也已經說政府官員威脅他家人的安全。

人權觀察的聲明還說,在接應陳光誠脫離監控之後被逮捕的何培蓉,至今下落不明。

該組織中國部門負責人說,美國官員承認,中美之間就陳光誠所達成的協議,後面可能會有所變化,所以該組織呼吁美國必須隨時准備做出“立即、公開而且是最高層的回應”。

TOP

胡佳妻子曾金燕推特稱已遭軟禁


來源:BBC

中國大陸維權人士胡佳的妻子曾金燕表示,她已被當局軟禁。

曾金燕在社交網站“推特”上表示,星期四(5月3日)早上出門准備送孩子上學時,有國安車輛尾隨。

中國大陸維權人士胡佳的妻子曾金燕表示,之後有人通知她說,不能再出去了,但可以照顧她的正常生活需求,包括接送孩子。

早些時候,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的友人曾金燕在推特發文說,陳光誠首次向她表示,想要全家離開中國。

曾金燕在推文中說,陳光誠認為如果不能保護妻兒,“只能出國”。

TOP

5·3世界新聞自由日:新聞自由在三分之二的國家缺少保障


來源:DW

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記者無疆界組織德國分部發言人雷迪斯柯(Michael Rediske)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介紹新聞自由在世界各地的狀況。

德國之聲:雷迪斯柯先生,5月3日對您來說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還是一個令人感到悲傷的日子?

雷迪斯柯(Michael Rediske):(對我來說)這一天應該用來呼喚人們關注現有的問題,也就是維護新聞自由的問題。人們應該意識到,目前全世界範圍內三分之二的國家都幾乎完全沒有新聞自由的保障。

德國之聲:記者無疆界組織每年都會公布一份全球新聞自由列表。那麼最缺少新聞自由的是哪些地區和國家?

雷迪斯柯:完全沒有新聞自由和很多記者被逮捕的地方問題最糟糕。前者我們可以舉朝鮮為例,在朝鮮完全沒有獨立的記者,因此也就不會有記者被逮捕。後者的代表則是厄立特裡亞,被排在排名表的最後。

記者無疆界組織德國分部發言人雷迪斯柯

德國之聲:去年總共有多少名記者因公殉職?

雷迪斯柯:過去幾年這一數字有所升高。我們統計去年的情況發現,至少有66名記者在工作的時候遭到殺害或者因為其它原因遇難。這個數字並不包括那些被害原因不詳的記者死亡案例,因為絕大多數記者被謀殺的案子都沒有偵破。

德國之聲:記者被殺害的情況大多發生在什麼地方?

雷迪斯柯:通常都是在俄羅斯。當局通過殺害記者的方式制造恫嚇恐怖的氣氛。另外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也就是一些衝突地區也有記者遇難。在墨西哥和洪都拉斯,軍方和毒販之間發生武力衝突,而記者常常被威脅不許做相關的新聞報道。

德國之聲:在阿拉伯國家工作的記者處境危險嗎?

雷迪斯柯:這取決於在哪個國家工作。例如在突尼斯,一般情況下已經不存在什麼危險了。而在敘利亞則十分危險,目前的狀況就像是在幾年前的伊拉克。阿拉伯之春掀起了大規模的衝突,很多記者在前方報道。很多記者遭到阿拉伯國家政府的阻攔和攻擊。在敘利亞一些當地的記者在衝突現場遇難身亡。埃及現在的排名也重新滑落,因為埃及軍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對媒體自由做了新的限制。

德國之聲:中國在列表中的排名也十分靠後。根據您的估測,新聞自由在這個國家的現狀如何?

雷迪斯柯: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夕外界對中國開放新聞自由抱有極大的期待,但這個期待顯然破滅了。在中國很多省份都發生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我們一再聽到中國的記者在報道地方衝突時遭到攻擊或者被逮捕的消息。中國並不是像朝鮮一樣完全沒有獨立報道的國家,但是做批評性報道的記者需要不斷地去試探那條紅線,很多時候因為觸線而被投入監獄。目前被關押在中國監獄中的記者數量超過30人。

德國之聲:我們再來看一下新聞自由被保護得"較為充分"的國家,例如美國。但是美國的排名從27位滑落至47位。這一結果和"占領華爾街"事件有關嗎?

雷迪斯柯:這一猜測是正確的。記者在報道"占領華爾街"時,警察對記者工作的阻攔和干涉導致美國的排名下降。但是有一點不應該忽視,在美國和歐盟國家我們對在地方層面的這類小型衝突的評分比對一些成天發生衝突的國家要嚴格得多。我覺得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因為像美國這樣的國家應該成為保障新聞和媒體自由的典範。

德國之聲:通常我們對拉美國家比較忽略,那些國家的新聞自由狀況是怎樣的?

雷迪斯柯:區別非常大。整體上來說,同20年前的獨裁時代相比,現在南美洲的整體情況還不錯,問題比較少。問題比較大的,先前我也已經提到過,是墨西哥和洪都拉斯。也就是毒品貿易猖獗的地區。另外就是哥倫比亞由於持續多年的內戰,狀況也比較令人擔憂。在南美洲國家當中,排名最後的是古巴。雖然一些記者獲得釋放,但是整體上來說媒體自由仍是受到嚴格的限制,而且媒體自由也只是限制在互聯網上很小的範疇內。

德國之聲:今年的歐洲歌唱大賽將於5月26日在阿塞拜疆舉行。這個國家的媒體自由狀況也算不上好。歐洲歌唱大賽是否能推動該國開放新聞自由?

雷迪斯柯:我對這一看法持悲觀的態度。記者無疆界組織也曾經寄希望於北京奧運會的舉辦能推動中國放開新聞管制。我們現在覺得重要的在於,無論是體育、文化或是什麼樣的盛事首先能引起人們對某一個國家的關注。現在阿塞拜疆的情況也是如此。但即便該國的新聞管制有所放松,這恐怕也只是短期的,外國記者在當地做報道期間,管制也相對會少一些。目前阿塞拜疆國內有6位記者和博客作家被關在監獄中。

采訪記者:Marco Muller 編譯:洪沙

TOP

陳光誠、美使館“被警告” 支共官媒自扇耳光


  正值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之日,陳光誠在進入北京的美國駐華使館停留6天後,於2自行離開使館並在北京朝陽醫院接受治療且與家人團聚。據美國官員透露,中國方面已承諾陳光誠將受到人道對待,並會為其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接受教育”。 中共官媒在其他國內媒體普遍噤聲之際,再度就此事發表了觀點。

  在各種傳言盛囂塵上之際,中共官媒《環球時報》3日再次代表官方媒體發聲,刊發題為《陳光誠和美館都應保持角色清醒》的評論員文章。文章內容除了梳理陳光誠“發跡史”外,還著重呈明了中方在此事中的立場和態度——陳光誠事件只是中國社會前進路上極小概率的事件,它不會給中國社會的穩定帶來實質傷害,借此事攻擊整個中國的人是“無聊的”,中國微博上“抱團取暖”的邊緣情緒代表不了中國社會的態度。這篇充滿怒氣和怨氣的文章,是《環球時報》繼2日稍早《挾洋能自重的時代早已過去》後又一“力作”。

  而在談及西方一些力量和陳光誠支持者們時,文章用“互相利用”、“重復著抹黑中國的慣性”及“如果他們做過了頭,也會付出代價”這種的嚴厲措辭給予斥責和警告,並稱此類群體“永遠需要與中國現行政治體制做鬥爭的工具”,一旦成為“工具”,都會變形、被標簽化。至於此事遷出的人權問題,文章則表示 “在中國也只有閑得無聊的人和決心否定一切的人,才會參與應和”,“中國人權這些年的進步擺在那裡,哪是一些輿論攻擊就能抹殺得了的?”換言之,在中國大多數人的心裡,人權領域的問題已然不是“大問題”了。

  依照《環球時報》在中國的廣泛影響力和代表性,將發表自由觀點的民眾不僅一竿子打死,還扣上了“閑得無聊的人和決心否定一切的人”的帽子,無疑是有傷大雅之舉。中國人權領域如果真如該報所言“正常發展和進步”、“擺在那兒”,又何必擔心別人抹黑或是拿人權當做盾牌“挾諸侯以令天子”呢?不得不承認,部分西方媒體確有借助輿論工具“罵中國”的不軌圖謀,但將本國民眾圍繞熱點事件發表的言論也一起歸於“過口舌之癮”,不免陷入一種流氓邏輯,即只要和自認為的敵對勢力意見一致的,便不分青紅皂白將其劃入敵方陣營。

  由於陳光誠在美領館停留6天時間,不管其是否會在美國的協助下離開中國,是否自願離開,美領館都已被強行牽扯了進來,脫不了干系。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2日在記者發布會上語氣強硬地指責美國駐華使館“以非正常的方式將陳光誠帶入使館”,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並督促其向中方“道歉”後,《環球時報》在3日發表的評論員文章中亦用類似措辭給予“警告”—— 希望美國駐華使館謹慎行事,主動遠離與其職能不相符的活動。美國使館應把興趣放在博取中國主流社會的好感,而不是做中國極端情緒者們的精神倚仗。因為後一角色實為美國使館的不可承受之重。值得注意的是,此文在文末用“堂吉訶德式的妄想症”定性了此次陳光誠事件中的個人與團體作為。

  《環球時報》在斥責和警告美領館之余,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如果中國足夠好,陳光誠又怎麼會跑到“別人家”尋求保護?

  據美國官員透露,陳光誠在大使館期間,曾多次表示“堅持要留在中國”,並希望自己能在中國“令人激動人心的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姑且不論這些“透露”內容是否屬實,單從陳光誠近些年甘願冒險也不向權貴折腰伸張正義的做法中,至少可以推測出他是一個排除在“沉默的大多數”之外、關心家國事的人。這類人的存在,對中國而言,並不能簡單地視作“燙手的山芋”。

  中方指責西方媒體和中國“抱團取暖”群體外,尤其活躍的是同被列為異見人士的艾未未及余傑等。從2日陳光誠離開美領館至今時今日,艾未未、余傑等海外民運人士紛紛通過Twitter發表觀點看法,其中不乏聲援和不平的外宣之意。態度最鮮明的,當屬余傑。其不僅在Twitter“泄憤”,還將矛頭直指美國奧巴馬政府,稱“奧巴馬政府對待陳光誠冷酷的方式,讓美國政府在全世界面前顏面掃地”、 “美國官員如此對待陳光誠,讓人心寒”,並將美國不想爭取讓陳家一起離開中國到美國的原因歸於“害怕共產黨”,而這種害怕“甚至超過了當年害怕納粹德國”。

  另據美聯社2日晚近午夜發出的報道指,陳光誠稱他和家人都為自身安全感到害怕,還是希望美國能協助他和家人出國。如若這一情況屬實,無疑與中方“已承諾陳光誠將受到人道對待”,並會為其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接受教育”的說辭南轅北轍。不過,從以往經驗來看,即便中方確有此類允諾,想必飽受各類考驗的陳光誠也不會如吃了“定心丸”般安心。至少,從中共官媒竭力斥責的口氣中,不難看出,中方並未原諒陳光誠與美領館,又何談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接受教育”呢?

TOP

美共和黨對陳光誠案很不安 猛批奧巴馬


來源:中央社

   歐巴馬政府處理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事件引起各界質疑,共和黨籍的聯邦眾議院議長貝納今天重話抨擊說,美國有義務和受壓迫者站在同一線,而不是壓迫者。

  貝納(John Boehner)指出,他和數百萬美國民眾一樣,敬重陳光誠的勇氣,關切陳案新聞和陳家的安全。美聯社報導陳光誠在脆弱的承諾和家人可能遭傷害的情況下,非自願性離開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報導令他感到不安。

  貝納表示,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有義務與受壓迫者站在同一線,而不是壓迫者。將陳光誠交給中國大陸政府,歐巴馬政府必須對陳的安全負全責。

  雖然美國與中國大陸保持經濟關系,對未來兩國至關重要。不過貝納認為,美方必須透過經濟合作,迫使中國進行人權改革,特別是飽受批評的一胎化政策。

  即將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羅姆尼(Mitt Romney)表示,「美國所有重要的中國政策,都必須挑戰中國政府拒絕政治自由化、一胎化政策和侵犯人權的紀錄。」

  歐巴馬總統上台後采行外交務實主義和不介入的政策,在華府引起爭論。歐巴馬與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雖然不斷強調,在中國政府面前從未忽視人權,但也認為人權事務不應影響外交關系、推動經濟和解決國際紛爭。

  專欄作家吉提斯(Frida Ghitis)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表「歐巴馬背叛中國英雄?」的文章指出,如果陳光誠表示美國政府令他失望的說法是真的,將為美國印上黑暗的恥辱,挑戰歐巴馬政府的現實主義。

  吉提斯認為,中方已強烈要求華盛頓就此事件向北京道歉,國務院僅回應做法符合美國價值,歐巴馬政府必須證明仍有道德力量,為尋求支援的勇者挺身而出。

  吉提斯說:「事件無關陳光誠個人,而是廣泛的人權基本原則,和美國是否有意願在國際舞台上捍衛人權,現在全世界都在看。」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