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有關囗囗囗的消息(04/7 有更新,自行判斷真假)

內幕人士透露中共雙規薄熙來內情


來源:樵夫

  網友樵夫來稿:王立軍薄熙來事件發生之後,由於中共的暗箱操作,很多問題都成為難解之謎。例如中共為何遲遲沒有以谷開來謀殺伍德為根據來雙規薄熙來?為什麼英國人會介入中共高層的政治鬥爭?一位有高層背景的消息可靠人士昨天向筆者透露了其中的內情,這就是:因為互聯網及英國政府的介入,謀殺伍德事件已經無法隱瞞。

  這位消息人士表示,王立軍事件發生之後,中共高層對薄熙來的處理一直存在嚴重分歧。溫家寶、李克強及一些中共大佬等主張對薄熙來進行正式調查,不過胡錦濤並未同意,他只是聲稱王立軍事件是嚴重逃叛,而周永康、李長春、吳邦國等人則是反對,他們認為事件的中心應該是王立軍,而不是薄熙來。其中反對最突出的是周永康。他表示,王立軍對薄熙來暗殺伍德指控完全不能成立;他還聲稱,一旦以謀殺伍德問題來調查薄熙來,“對我們的形像非常有害”;他甚至於還公開力挺薄熙來,聲稱薄熙來只因承擔領導責任。所以,溫家寶要求調查薄熙來與周永康反對調查薄熙來兩種意見針鋒相對,幾乎是勢均力敵,出現了中共歷史上非常嚴重的政治僵局。這也是薄熙來在兩會期間敢於公開挑戰胡錦濤的主要原因。

  這位消息人士解釋說,這一僵持局面是在英國要求對伍德死因進行調查之後才被打破的。由於王立軍逃到美領館之後,立即向美國方面提供了谷開來謀殺伍德的確鑿無疑的證據;而這一證據又被美國人非常及時地轉給了英國和某些有心人士;之後又為一些有心人士透露給外界,引起轟動;英國政府於是要求中共進行調查,引起了中共高層的擔心。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周永康還是堅持認為,對這一謀殺事件的處理應該首先注意維護中共形像,所以,應該嚴防消息擴散。這就是前一時期中共更嚴厲封鎖互聯網、追查謠言和通過各種方式力阻伍德被謀殺的信息傳播的原因所在。

  這位消息人士指出,周永康的封鎖消息的努力並沒有成功,而且這一消息在有心人士的推動下,在互聯網上越傳越廣;而英國政府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它要求中共調查伍德死因的力度也越來越強,而且英國表示會提供有力證據。英國政府的強力介入以及互聯網的信息傳播,使得中共高層支持薄熙來的勢力土崩瓦解。李長春和吳邦國等都轉向支持對薄熙來雙規,因為他們認為事情已經無法掩蓋。因此中共高層對薄熙來處理的政治僵局被打破,基本上形成了對薄熙來的一致意見,並最終在4月4日正式做出決定對薄熙來雙規。

  這位消息人士最後說,薄熙來再想政治上翻盤,幾乎已經沒有可能,而且就在最近,中共會進一步公開薄熙來夫婦的一些罪行(他表示,整個事件的情節遠勝美國的好萊塢影片);但是周永康的結局究竟會怎樣,還要看大佬們的態度;中共高層在薄熙來事件之後的走向,更是未知數。


TOP

成左派殉道像征 薄熙來仍可能東山再起


來源:明鏡

   大事件:那麼,王先生能否預測,在未來政治角逐中,如果薄熙來一定會東山再起,那他到底有多大的勝算?

  王軍濤:薄熙來不是必然東山再起。政治學剛開始科學化時,曾試圖研究決定性的規律。例如以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文化類型(包括宗教背景)或者社會階層關系之類的宏觀因素解釋政治體制的選擇和變革。但現在基本上放棄了這種觀念。現在主流認為,政治發展是通過一局一局的具體博弈決定的。為此還開發了博弈論作為主要推理工具。根據這樣的思路,薄熙來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他能否通過維穩派的壓制和與自由派的競爭。

  薄熙來在與維穩派的博弈中從來是輸家,從大連、遼寧到商業部、重慶都是如此。因為他的基本從政路數違背共產黨官場的潛規則,或者違背所有官場的潛規則。但是,與維穩派或當權派的博弈的勝負,本來就不是看當下的官場進退來評價的。而是為了未來作為政治領袖崛起而埋伏筆。從某種角度說,維穩派鎮壓薄熙來多狠,就讓他獲得多大的左派殉道者的像徵地位,從而未來獲得多大的政治領袖資格。但是,維穩派現在也不是沒有可能毀掉他的未來。殺掉他是一個選擇。像對趙紫陽那樣長期監禁在不發生破局時會奏效。還有就是采取流氓手段毀掉他的形像;就像現在他們對付維權人士和民運人士那樣。

  維穩派還有一個可能,在新核心當政後,大刀闊斧地改革,以另外的方式消除導致民眾不滿的問題。這也會使得民眾感到不再需要薄熙來作為代表和領袖。

  如果維穩派不能毀掉他的形像,在發生破局時,薄熙來會東山再起。但他要贏得與自由派的博弈,競爭公眾支持。這場博弈的勝負是另外的機制決定。取決於雙方的政治訴求和行動策略,以及當時的掌握重大資源的實力派與他們的結盟。

  大事件:王先生您個人對此態度是什麼?——有人說,王先生在接受德國之聲的專訪中,很欣賞薄熙來。

  王軍濤:在政治上,我不認同薄熙來。在左右之爭上,我是認同普世價值的。

  政治上我不認同薄熙來,這與我們之間政見分歧無關。我主要是感到薄熙來在政治鬥爭中整人,沒有底線。關於他的政治目標和政見定位,也許有許多傳聞和誤讀,但所有被他整過的人都有共同說法,就是他往死裡整人,破壞所有文明理性和道德底線規則。因此,我在推特上說,即使薄熙來是好人,我也反對一個不容許被反對的好人;因為,只要允許反對,就還有希望糾正錯誤;而不容許反對,不論現在多麼正確,都會在未來出現錯誤並不可遏制地發展成災難。我還說,那些現在支持薄熙來的獨立知識分子,就像在1948年支持共產黨的57年右派一樣,是為活埋自己的劊子手挖活埋自己的坑。

  在左右之爭上,我相信普世價值的制度才是人類解決自身問題,避免重大災難,不斷進步的政治制度條件。我不是不關心社會正義,但我覺得程序規則更重要。普世價值就是程序規則。自由、民主、平等、人權、法治、憲政和公正,都是要求一個程序解決衝突,而不事先規定結果。

  大事件:那麼,左右之爭到底在爭什麼?

  王軍濤:其實,左右之爭中具體爭論與中國其他領域的衝突一樣,最動感情的大都是意氣之爭,還有少數是思想之爭掩蓋下的利益之爭。因為爭論雙方誰也不是極端地反對對方聲稱的訴求,而是反對他們自己界定的對方訴求。但是,對公眾選擇而言,把雙方思路理想化,有助於我們理解大範圍內公眾選擇的理性依據。

  簡單地說,左派認為國家是解決社會正義的理性工具,應當使用國家去打擊腐敗犯罪團伙,實現社會正義。在左派看來,國家權力的擴張是必要的手段,需要做好的是保持國家掌握在有理性和良心的人手中;選舉或者考選都可以。

  而右派則認為,所有巨大的惡事都是以國家權力名義干的,因此限制政府權力是避免大災難的必要條件。而實現進步主要通過自治的公民社會中的討論和建設性探索而實現。

TOP

清洗薄熙來後 18大軍委人選撲朔迷離


 近20多年來,中共最高層權力交接雖然已經正常化,但在權力交接之後卻總要在政治局層面來一次中等烈度的清洗。江澤民掌權之初是去除陳希同;胡錦濤時代清洗的是陳良宇。這一次權力交接之際,被拔除的則是薄熙來。和前兩次相比,薄熙來事件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此事件爆發前後軍方高層產生的震動,尤其是考慮到薄熙來從來沒有在軍隊中擔任過任何職務,與軍隊的瓜葛也不明顯的情況,軍隊高層因此案受到如此巨大的牽連就格外引人注目。

  薄熙來事件爆發後,中共高層對軍隊動向表現出空前的緊張,《共军報》、《人民日報》和《求是》雜志(即原來的《紅旗》雜志)兩報一刊不斷地發表文章和社論,呼吁軍隊聽從黨中央的指揮,軍隊高級干部紛紛表明效忠立場,其態勢十分相似於林彪事件後的當時中國政治情勢。這除了說明薄熙來在軍隊中的活動能量及其勢力遠大於此前人們預估之外,或許不排除軍隊內部在對中共未來路線和接班人問題上出現相當程度上的分歧從而造成軍內思想混亂。

  其實軍隊的異動早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就有所端倪。當時,軍委副主席徐才厚曾先後多次去各軍區和中央各總部視察調研,反復強調軍隊要“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 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確保部隊一切行動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指揮。”另一名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在元月份時,在視察部隊時還只是在強調部隊的現代化建設,加強軍事鬥爭准備,完成國家賦予軍隊的歷史使命等。但到了二月,郭伯雄也開始跟著徐才厚的腔調,開始說出軍隊“要堅定不移地高舉旗幟、聽黨指揮,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確保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指揮。高中級干部要堅持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自覺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以自身良好形像影響和帶動部隊”

  隨後,網上就開始流傳總參謀部常務副總參謀長章沁生上將因鼓吹軍隊國家化被停職,同時還有總後勤部政委劉源上將因打擊貪腐,不顧軍委某些人反對,硬拿下總後副部長谷俊山中將而可能被調職的消息,同時還有國防部長梁光烈“出事”的傳聞等。雖然3月開兩會,章沁生公開露面出席兩會,對“傳言”笑而不語;谷俊山落馬也得到軍方證實;而梁光烈該露面照常露面,只是鮮少復述徐才厚和郭伯雄口中滔滔不絕的大道理。

  兩會之後,薄熙來事件被中共中央定調,軍方高層的態度一下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其中尤以劉源和二炮政委張海陽上將最引人注目。網上流傳,軍中太子黨發生分裂,總後勤部政委劉源上將是鐵杆挺薄派。時至今日,劉源發表的所有公開講話,仍然專注於軍隊反腐,未見對薄熙來事件有任何表態。劉源自從一舉拿下貪腐中將谷俊山之後,聲名大振,被認為是下任總政治部主任的熱門人選。但是,薄熙來出事之後,劉源如果不在這個問題上明確表態與中央保持一致,其在十八大上進軍委的前景就會有疑問。

  張海陽以其與薄熙來眾所周知的親密關系,一度流傳他已遭控制甚至逮捕,直到日前他率軍事代表團出國訪問,網上流言才暫時停息下來。張海陽乃老資格張震上將之子,目前是二炮政委,此前軍中流傳,他的仕途十分看好,是十八大進軍委的人選之一。但張海陽任成都軍區政委期間,與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過從甚密。薄熙來去年進京唱紅,首站就是張海陽掌舵的二炮禮堂。薄熙來率紅歌團進京,被政治圈內視為逼宮,張海陽的接待之舉,是出於哥們義氣還是押寶於薄熙來的豪賭,現在很值得觀察,但薄熙來出事,張海陽勢難脫干系,其未來前途恐怕就不會像以前人們認為的那樣光明,甚至還可能被薄熙來拖下水,不易善了。

  由於薄熙來在王立軍出事後曾到雲南的第14集團軍視察,使得該軍一夜間名聲暴增。在這種情況下,出自14軍﹑現為沈陽軍區司令員張又俠上將的表態就格外引人注意。張又俠的父親是開國上將張宗遜,與張海陽/張震父子是共军歷史上僅有的兩對父子上將。張又俠為人桀驁不馴,但打仗足智多謀,善於指揮軍隊,作戰經驗豐富。尤其是他於1979年和1984年兩次參加對越作戰,是當前七大軍區司令員中唯一有指揮實戰經驗的。這在當今新一代將領作戰經驗少,參謀人才多,指揮能力弱的群體中,他的個性和能力顯得格外突出,是下屆軍委中國防部長職務的有力競爭者。

  文革結束前,張又俠老父張宗遜因缺少政治敏感性,與一干老將如陳士渠等,不合在一份表示效忠毛主席和四人幫的聲明中簽字,從而背上一個極大的歷史污點。以至於當時的張又俠在軍隊中也受到牽連,曾一度灰心喪氣申請退伍,不料當他准備離開部隊時,越戰槍響,從而成就了一名上將軍。張又俠深知軍人涉及政治的可怕性,因此一直在軍事主官的道路上摸爬滾打,遠離政治,這使他與其他軍內“太子黨”如張海陽等走軍隊政工的上升仕途完全不同。

  但是,政治這東西,你不找它,它說不定會來找你。張又俠出身14軍的經歷會不會影響到他的未來晉升,還有待觀察。但薄熙來事件出來之後,不知是出於中央軍委的授意還是張又俠的政治敏感性所致,張又俠所在的沈陽軍區立即發表擁護黨中央是聲明,鮮明地表明自己的態度。

  至於章沁生,他其實也屬於“紅二代”,並且是薄熙來家族的山西老鄉,其父曾與薄一波在山西有過共事關系。章沁生的家族本姓張,他的父親章志乃化名,本名張建海,是中國老黨員,曾任山西省晉中專區、呂梁專區專員。2011年中共建黨90周年,中央電視台曾熱播一部電視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曾用劇名<<嫌疑>>),該電視劇就是以原山西省呂梁地區副專員章志為原型而創作的一部影片,介紹了他青年時期在呂梁山為革命而奮鬥的故事,劇中男主人公陳志即是章沁生的父親章志。章沁生的名字來源於其出生在山西沁源縣,即在章志在山西從事革命期間的負責地區。

  當年章沁生接替熊光楷,主管軍方外交及情報工作,同時也代表軍方成為中央對台工作小組和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參與對台灣和對港澳的決策。作為第一副總長,章沁生位高權重,敏感度極高。人們曾普遍認為,十八大之後,隨著現任總長陳炳德退役,章沁生將接任總參謀長一職並進入軍委。但薄熙來事件的發生也給他的前景打下不確定的問號。

  在軍隊“太子黨”或“紅二代”中,公開署名表態目前只有兩人。中共黨刊《求是》雜志4月16日發表一篇現任中國人民共军國防大學政委﹑中共元老李先念女婿劉亞洲中將的文章《增強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文中稱中國軍方應該“深刻認識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的極端重要性”、“始終堅持用法規制度規範部隊工作和生活秩序,嚴格約束官兵言行舉止,確保全軍上下集中統一和純潔鞏固”。此前的4月11日,中共黨媒曾刊發中共前領導人胡耀邦女婿、海軍政委劉曉江文章,文章中呼吁軍隊官兵勿打探、聽信、傳播“小道消息”,而殷方龍的文章特別強調軍隊干部要更加堅定自覺地聽黨指揮、維護大局及嚴守紀律。在遇到講感情與講原則難以統一時,個人之間、上下級之間小情小義,要服從中共事業發展需要的大情大義雲雲,文章所指似乎十分明確。這一系列的軍內高級將領的高調表態被外界解讀為這是自4月10日中共官方宣布“薄熙來事件”初步調查結果後,中國軍方紅二代對中央 “效忠輸誠”並主動與薄熙來切割的立場。

  據稱,中共政治局和軍委目前正要求軍隊各大部委和各大軍區明確表態,支持中央對薄熙來的處理決定,並緊密團結在以軍委主席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周圍雲雲。因此,未來一周相信黨報和軍報上勢必掀起表態潮,為中共高層下一步動作打下堅實的輿論和法理基礎。

TOP

薄熙來一線生機:胡溫分歧大,定罪避重就輕


來源:明鏡

  4月10日夜裡11點,新華社向在電視機旁守候了好幾個小時的全國人民,公布了對薄熙來的處理:薄熙來因涉嫌嚴重違紀和妻子谷開來涉嫌謀殺,被立案調查,其中共政治局委員和中央委員的黨內職務立即停止。從2月6日王立軍闖入美國領館,3月15日薄熙來被免去重慶市委書記,一直到4月10日,中共終於公開講話了,而原因和結果,竟是如此頭“輕”腳“重”。

  薄熙來曾自比秦始皇和毛澤東。他的確和毛澤東一樣,禿子打傘,無法無天,什麼黨紀,什麼國法,根本不放在眼裡。但是薄熙來事件的政治拼圖是一個高度復雜的、涉及中共高層、軍隊、十八大接班,在思想、政治、司法領域,囊括謀殺、背叛、貪腐等各方面無所不包、無奇不有的拼圖游戲,嚴重違紀只占很小一塊兒。關於薄熙來唱紅打黑搞文革復辟等政治錯誤,和周永康及涉嫌謀反的關系,和軍內一些將官的互動等重大缺塊,官媒統統避而不談。

  中共為何避重就輕呢?依我看,可能至少有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在為薄定罪的問題上,胡溫不同調。是否從思想上路線上與薄熙來劃清界線,是中共是否政改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用刑事案為薄熙來定罪,就可以避開政改壓力,這是胡錦濤及其智囊的聰明算計!這樣的算計和胡錦濤的穩定仍是當前要務的慣性思維,是一致的,但和溫家寶在3月14日的記者招待會上批評文革遺毒,呼吁政改避免文革再現,要求重慶反思的說法,卻是相互矛盾的。

  網上廣泛流傳一篇文章,叫“胡錦濤與溫家寶在薄熙來問題上產生巨大分歧”。文章說,溫家寶曾表示,我們不能因薄熙來有政治錯誤,就制造刑事犯罪的證據,將薄熙來做為刑事犯來處理;也不能因為薄熙來有刑事犯罪,解除他的職務,就不再追究他的政治錯誤。但胡錦濤認為,處理薄熙來最好的方式從謀殺案入手,而不是唱紅打黑;他還強調說,要盡快拿出谷開來謀殺、貪污腐敗和薄熙來腐化生活的證據,讓有些人無法再為薄熙來辯護,要堵住這些人的嘴巴,維護社會的基本穩定。

  文章的真偽無法證實,但其間的邏輯卻符合胡溫的一貫主張和一貫分歧。現在的中國官方媒體,就刻意在薄熙來和谷開來的謀殺和腐化方面大做文章,這說明胡錦濤否定了溫家寶要追究薄熙來的政治錯誤的主張,也說明胡錦濤其實根本沒有真搞政治改革的意願。

  其次,給薄熙來定位刑事犯罪,可避免薄王事件引發的軍內震蕩進一步擴大。自從王立軍闖館事件發生後,軍隊內部就出現了不少異動。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南下視察成都軍區,高調要求曾參與薄熙來軍事演習的廣大官兵“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指揮”。而原成都軍區前政委、現任二炮部隊政委張海洋,據傳與薄熙來關系密切,他手下二炮政治部主任殷海龍在《人民日報》刊發文章,警告“個人間的小情小義要服從黨的大情大義”,明顯地就是真對張海洋等人。張海洋大概是想通了,表態了,所以又公開露臉了。

  軍中開明派、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近日在《求是》雜志上載文,也順應潮流,強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要“一切行動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指揮。”這些原本不把胡錦濤放在眼裡的將軍們,如此表忠,胡錦濤會如此感受呢?即使這些識時務的俊傑將軍們是言不由衷的,胡錦濤想必也要信以為真。他難道有實力可以調動一部分軍隊去打另一部分軍隊嗎?

  第三,用刑事案給薄熙來定罪,基本上是一個玩給英美兩國看的游戲。既然美國已經知道了王立軍泄漏的一些秘密,包括英國人之死和薄谷在海外的資產,既然英國政府在本國公民於中國死了幾個月之後還要求中方查找原因,中國政府就一定會很負責地給他們一個交待。

  《人民日報》於4月11日一本正經地刊發了一篇評論文章,稱薄熙來嚴重違紀,損害了黨和國家形像,幸得中共黨總書記胡錦濤的果斷決策,對相關事件進行深入調查及嚴肅處理,並及時公布,使人民群眾從中看到了我黨維護黨紀依法治國的堅強決心,雲雲。說中國是個法治國家,處理薄熙來就是依法治國,就是說給西方聽的,因為已經沒什麼中國人相信這番鬼話了。

  中共為薄熙來定罪,如此避重就輕,投鼠忌器也罷,有難言之隱也罷,演給西方看也罷,總之,中共的名聲已經跌到無法再跌的地步了。

TOP

胡溫被掣肘 清洗薄熙來勢力進展緩慢


來源:蘋果日報

   薄熙來已下台超過一個月,他在重慶、遼寧及軍隊都曾廣泛培植勢力,擁有大量親信及同黨,按中共慣常做法,他們理應也受到調查,但胡錦濤、溫家寶的清洗行動進度緩慢,迄今未有一個「薄黨」下馬。

  「薄熙來事件」有極強的政治色彩,跟過去幾十年權力鬥爭如出一轍。只要涉及權力鬥爭,必定不是一個人的事,且涉案者官階越高,牽連範圍越廣。當年林彪外逃就牽扯出一個「反革命集團」,數以千計軍人受懲罰;「四人幫」被捉後,外長喬冠華、毛澤東姪子毛遠新等「文革紅人」也受到調查,甚至被判入獄。因此,薄熙來下台不久便傳出中央成立了由書記處書記何勇、胡錦濤秘書令計劃等人組成的「薄熙來專案組」,直接向胡錦濤及政治局負責,追查薄更多「違紀問題」,以及調查其他「薄黨」成員。

  從已知事實看,重慶市長黃奇帆過去四年多亦步亦趨於薄熙來,薄很多計劃都是由他執行,薄熙來所犯的過錯,黃是責無旁貸的。他和前重慶公安局長王立軍正是薄的左臂和右膀,頭和右臂都下台了,左臂焉能獨存 而且,王立軍逃入成都美國領事館後,黃奇帆竟親自率領七十輛警車,從重慶兼程趕路三百公裡,「越境」來到四川成都,包圍美國領事館,形同發動「小型政變」。這絕對犯了中共的政治大忌。

  事實上,總理溫家寶在人大記者會上已撂下狠話:「現任重慶市委和市政府必須反思,並認真從王立軍事件中吸取教訓。」以如此嚴厲語氣,在國際媒體面前公開抨擊下級干部,在中共官場是非常罕見的。果然,薄熙來這個市委負責人在第二天就被褫奪重慶市委書記,大家還以為,黃奇帆作為市政府最高負責人也會在劫難逃。但一個月匆匆過去,黃奇帆不但沒倒台,反而在重慶干部大會多番表態支持中央決定:薄熙來上台,他支持;薄熙來唱紅打黑,他也支持;到中央怒炒薄熙來了,他仍然支持。

  為甚麼黃奇帆可屹立不倒呢?其一,重慶官場近日人人自危,社會也極度不穩,日前萬盛區就爆發十萬人上街反對與綦江區合並的示威。市委書記已換成空降的副總理張德江,如果市長也撤換,重慶政局將更不穩定。其二,據說黃奇帆也是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的愛將,當年協助吳邦國開發上海浦東,成績斐然,甚得吳賞識,今次就是吳邦國出面力保他。

  由此可見,胡、溫權力有限,能將薄熙來拉下馬,就是因為與其他政治局常委妥協。胡錦濤連「涉薄甚深」的黃奇帆也扳不倒,更遑論軍中的「薄黨」呢?

TOP

周永康被查 中共內鬥推向新高潮


  據《美聯社》4月19日(周四)報導,中共更高級別領導人——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已經受到薄熙來下台、谷開來人命案的牽扯而地位開始動搖,致使中共內鬥日益激烈並推向新的高潮。

  美聯社文章中指出,由於周永康是九個政治局常委中唯一一個極力反對薄熙來下台的常委,目前已是引火燒身。

  美聯社報道並引用海外中文媒體和一些政界分析人士消息,認為周永康目前正在遭受深度調查, 有可能消息在幾天之後就會公布 。這從周永康在公眾面前的出鏡率也似乎證實了這一點。

  文章分析認為,由於胡錦濤傾向於維持中共今年秋天黨代會之前的穩定,故所有對周永康的調查都是在極其隱秘的情況下進行的。

  對周永康的指控罪行目前還不清楚,據推測,可能涉及大規模腐敗,以及與薄熙來密謀將其拱上高位。

  周永康和薄熙來的關系至少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當年兩人同在遼寧任職。周永康曾力挺薄熙來在重慶的唱紅打黑。

  2010年3月周永康高調訪問重慶,並稱贊對李莊律師監禁的決定。李莊在重慶監獄被關押了18個月。

  據北京政治分析人士李凡(Li Fan音譯)認為,中共內部權力鬥爭日趨激烈,如果屬實的話,對周永康的處理將加劇中共的危機。

  周永康的命運會到底如何?美聯社采訪了一位匿名的著名北京律師,該律師透露給美聯社的內幕消息也證實了海外其它中文媒體和看中國的內幕報道: 周永康已向胡溫低頭,目前正在遭受深度調查,並極有可能面臨清算問題。美聯社文章進一步透露,對周永康的調查結果將取決於周的態度如何 。

TOP

當年多囂張:谷開來命王立軍掏槍趕客


來源:蘋果日報

   薄熙來及王立軍出事後,有關二人及其家屬在重慶為所欲為、目無法紀的事件陸續被揭發。路透社昨引述消息人士指,薄妻谷開來多年前與王妻在酒店用餐時,曾因鄰桌客人酒後大吵大鬧,谷致電王,王親自趕到酒店,亮槍將鄰座客人趕走。事後,王得知這些人是重慶南岸區休班警官,隨即將眾人革職。

  報道指,當時谷開來與王立軍妻用餐的酒店,正是去年發現英商海伍德陳屍房內的重慶南山麗景假日酒店。

  消息人士說:「谷開來向服務員投訴後,鄰桌的客人沒意識到她是誰,不加理會。後來王立軍一進來就把槍放在很吵的那一桌上,說他們還不知道自己惹了誰。」

  而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薄熙來和王立軍在重慶共開除 1,300名警察。薄擁有一支 46人的私人衞隊,年齡 23至 27歲,身高 1.8米。他們在編制上屬於市安全保衞局,實際上只服從於薄的命令。王闖美領館後,正是這支私人衞隊幫薄抓捕了 11名與王相熟的警察。

TOP

每日電訊報:薄熙來“手上還有兩條人命”


英國媒體引述消息人士說,為了阻止手下調查涉及其夫人谷開來涉嫌謀殺英國商人海伍德一案,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至少下令逮捕七人,並將兩人折磨致死。

英國《每日電訊報》說,兩名前重慶市官員表示,4月10日,中共重慶市委召開了干部大會。

就在重慶召開干部會後的當天晚上,官方中央電視台公布,中共當局停止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擔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委員職務,並由中紀檢委就其嚴重違紀問題立案調查。

當局還宣布,薄熙來的夫人谷開來也因涉嫌謀殺英國商人海伍德被移交司法機關。

干部會議

《每日電訊報》引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重慶官員說,4月10日,當局要求出席會議的干部不帶手機進會議室,也不要記錄,只聽就可以了。

在會上,重慶官員聽取了一份文件,該文件講述了薄熙來聽說夫人谷開來可能涉嫌謀殺41歲的海伍德後,與重慶市公安局長王立軍發生爭吵的情況。

幾天後,由於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王立軍驅車從重慶趕到成都,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

王立軍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時,薄熙來正在雲南省訪問。但薄熙來立即下令,責令其手下被稱為“私人衛隊”的重慶市國安局人員追捕王立軍,以及王立軍的親信。

盡管王立軍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後逃過了效忠薄熙來的國安人員的追捕,但王立軍的親信和負責海伍德謀殺案的其它警方調查組成員被薄的手下抓獲。

這位前重慶官員對《每日電訊報》透露,這份被宣讀的文件還說,“包括王立軍的司機在內的至少七名親信,都被薄熙來的手下逮捕。其中兩人被折磨致死。”

七親信被抓

作為中共350名中央委員之一,當局對薄熙來的保安有著詳細安排。

薄熙來當政時住在重慶郊區八公裡的一處軍營內。薄熙來本人與中國軍方也有密切聯系。

這位前重慶官員表示,為了爭取基層黨員干部對中央停止薄熙來政治局職務決定的支持,這份文件對所有縣級以上干部官員進行了口頭傳達。

在薄熙來倒台後,中國官方媒體連續多日發表了一系列社論和評論,呼吁效忠中共總書記兼國家主席胡錦濤。

另一位前重慶市官員說,“當他們呼吁對中央保持信心時,我們知道這顯示當局的信心不足。北京擔心民眾的反應,但實際上,他們不必這樣。”

他披露說,在王立軍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之前,呼吁重慶市政府團結的宣傳工作就已經展開。

重大事件

他說,在王立軍事件發生前幾天,主管宣傳的重慶市干部召開了一次會議,與會者被告知,如果發生重大事件,外國媒體可能炒作事件。

這名拒絕透露姓名的前官員說,“當我聽到這裡的時候,我覺得有事情要發生了。”

王立軍的兩名親信被折磨致死的消息如果屬實,這就部分解釋了中共中央為何在宣布解除薄熙來政治局委員職務時,稱薄熙來因“嚴重違紀問題”正受到中紀委調查這一決定。

英國《每日電訊報》表示,兩位消息人士都否認英國商人海伍德與薄熙來夫人谷開來有外遇的猜測。

其中一人說,“如果谷開來後來不開心的話,她完全可以精心挑選一位自己圈子之外的人。”

另一名消息人士還說,重慶南岸區區委書記夏德良並非薄熙來圈內的核心人物。

早前有報道暗示,也許是夏德良提供了暗殺海伍德的氫化鉀。

星期四有報道稱,另有兩名屬於薄熙來的親信以及王立軍在重慶市公安局的親信遭到當局逮捕。

早些時候,英國《泰晤士報》說,英國商人海伍德在重慶被謀殺的前一天,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勤務員張曉軍曾陪他從北京乘飛機到重慶。

TOP

習近平將掀改革浪潮 吳敬璉炮轟重慶模式




把市場引入社會主義中國的先驅者,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吳敬璉向韓國中央日報透露,習近平時代,中國將掀起市場化、法制化改革的風浪。

他說,“現在任何事情都還沒有確定下來,但中國應該進一步推動改革,而且也一定會如此。中國現在面臨領導人換屆,因此對於改革的討論也非常活躍,大的方向就是‘市場化’和‘法制化’。據悉,習近平副主席也對此非常關注。也就是說,改革一定會注入更大的活力。”

身為國務院御用專家智囊,吳敬璉對中國政府主導投資卻並不感冒,“中國投資三萬億人民幣建設時速超過300千米的高鐵,甚至有說法認為中國創造了‘速度奇跡’,但結果又怎樣呢?溫州高鐵追尾事故導致數百人死亡,這便是腐敗種下的惡果。就是國家自食其果。曾一度備受稱頌的‘重慶模式’也是如此,重慶國民生產總值(GDP)規模為1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財政收入為1500億元。但在去年一年內,重慶固定資產投資額高達7500億元,得益於此,重慶經濟增長率也達到了15%,這種情況又能持續到什麼時候呢?重慶模式以失敗告終,所以最近重慶陷入了混亂。”

吳敬璉曾經被誤指為美國間諜,泄露中國的重要經濟數據CPI。

中央日報說,在1982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找不到方向時,吳敬璉曾寫下《社會主義經濟的計劃屬性和商品經濟的屬性》一文,在論文中為市場經濟勾畫了草圖。此後,在保守勢力的不斷攻擊下,他仍堅守“市場”,看到國家過分介入市場,滋生腐敗和貧富差距的現實,他提出“國退民進”的主張。4月17日,中央日報記者在《韓中共同成長高層論壇》上,見到了吳敬璉。

吳敬璉認為,“中國現在到了放下增長速度,重視增長質量(Quality)的時期。韓國、日本和泰國也都經歷過高速增長的時期,但這些國家也都經歷了經濟危機。中國也不會有大的例外。每年超過10%的快速增長不會長久持續下去,是不可能的。正是因為如此,增長的質量才尤為重要。經濟增長應該擺脫依賴政府主導投資的情況,轉變為由市場效率主導經濟成長。即使速度有所放緩,也會提高效率。”

(搜狐網圖:吳敬璉擔憂中國陷日韓式危機 禱告上蒼保佑中國)

吳敬璉承認自己也擔心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會發生急劇的下降,“但情況並沒有外表看上去那麼嚴重。通貨膨脹和房地產泡沫是問題所在,這是因為之前放出了大量的資金,從而引發的現像。但最近兩年,中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緊縮政策,現在已經開始見到成效。通貨膨脹正在逐漸穩定,房地產價格也在持續穩步下調,可以說是中國經濟正在軟著陸吧。”

吳敬璉認為鄧小平所說的“共同富裕”距離中國的社會現實還“很遙遠”。因為“市場體系還尚未在中國生根,法治也非常落後。中國的貧富差距是腐敗之風和國有企業的壟斷所滋生的弊病,因此,我們需要改變經濟增長的方式。過分依靠國家直接介入投資的經濟增長只會催生腐敗、拉大貧富差距,應該讓工資收入超過投資收益,成為主要的收入來源,經濟增長方式應該由投資主導向以消費為動力轉變,這是中國需要直面的課題。”

吳敬璉還透露,中國“彙率的市場化將會迅速進行。最近人民銀行(中央銀行)已將每天彙率變動的幅度從0.5%上調到了1%,從中便可看出。我認為,現在的彙率(一美元約合6.29元人民幣)已經到了平衡點。彙率市場化是改革開放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情況,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壓迫人民幣升值便是合理的要求。美國的貿易赤字是由於本國人不重視儲蓄所導致的,為什麼要將罪名歸結為人民幣呢?正是這樣,美國人才時常被批傲慢。”

至於中國和朝鮮的關系,吳敬璉說,“事實上,中國對於朝鮮的影響力並沒有那麼絕對,中朝關系也不總是一團和氣。我曾8次來訪韓國,曾多次申請前往朝鮮,但都被拒。”

他並批評朝鮮“人民在忍飢挨餓,政府卻在搞導彈試驗,這讓人無法理解。我很想親自去朝鮮看一看,但對方不讓去……”

吳敬璉否認有什麼“中國模式”或“北京共識”。“我知道強調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卻不知道什麼是‘北京共識’(笑)。沒有什麼中國模式,部分學者提出的所謂中國模式,只是中國從計劃·統制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一個現像而已,所以才出現了市場和計劃並存的情況。”

至於西方資本主義的未來,他認為,“肯定不會馬上崩潰吧?但長期來看,前景並不樂觀。他們(西方人)過度消費,不知道儲蓄,而且在福利社會的名頭下,他們也不努力工作,甚至有說法稱‘在歐洲,只有德國人在工作’。民主主義的優點雖多,但卻要去乞求選票,這是一大問題。”

改革,就要有勇氣“革”自己的“命”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68次提到“改革”。改革堪稱中國目前的共識,但具體怎麼改仍是眾說紛紜。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3月17日,2012年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上,吳敬璉提出了“頂頂層”設計的概念。

吳敬璉認為,過去一年中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各地沿用的政府主導的發展方式投入太多、成本太高,不可持續,主要原因是經濟體制障礙沒有得到消除,有利於創新和創業的體制沒有建立起來。

吳敬璉強調,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加強“頂頂層”設計,調整政府與市場間的關系。具體來說,目前大家都在熱烈討論各個部門的改革,比如金融頂層設計、財稅頂層設計。“但是,有一個問題首先要解決,就是這個‘頂頂層’的設計。”

何為“頂頂層”設計?吳敬璉解釋說,這是對兩個不同方向的選擇問題:是要一個能夠實現社會公正和共同富裕的法治的市場經濟?還是要一個由強勢政府控制國民經濟和整個社會的國家資本主義,乃至權貴資本主義?“這是我們面臨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過去三四年裡面爭論很大的問題,我認為,現在應該是到了得出結論的時候。”

吳敬璉透露,自己的觀點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一致,即中國經濟的成功並不能歸納成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模式的成功,而是要堅持30多年來的改革方向,堅持發展市場經濟。

吳敬璉還說,過去幾年中國一些地方用“大政府強國企”的方式實現了高速增長,但其掩蓋的問題正在逐漸暴露。

吳敬璉指出,改革的焦點是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核心的問題都是政府自身的改革。這個改革確實最難。原因就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將會觸動政府和官員的權力及利益。換句話說,就是要有勇氣和決心“革”自己的“命”。改革要取得突破,需要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配合起來推進。只有這樣,才能從行政命令支配的經濟,政府機關和黨政官員的自由裁量權特別大的命令經濟,轉變為一個規則透明、法治的市場經濟。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30多年來的改革一直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和總體規劃,至今還在“摸著石頭過河”。

吳敬璉不以為然:“1994年外彙改革、財稅改革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摸著石頭過河”,是在改革初期既沒有傳統的理論可做依據,也沒有現成經驗可資借鑒的情況下的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或者叫做“次優選擇”。後來,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制度不斷完善,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還通過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議》。這些規劃設計的執行,直接帶來了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繁榮。

吳敬璉認為,這也可以用來反駁一些人認為過去改革沒有一個總體規劃,所以各種社會問題的解決要走向另一個方向,即增強政府力量,用政府力量大量動員資源、維持高增長。

曾被誤指為美國間諜

吳敬璉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據百度百科介紹,吳敬璉曾經提出中國股市“賭場論”,主張維護市場規則,保護草根階層生計,被譽為“中國經濟學界良心”,是媒體和公眾眼中的學術明星。在2007年3月參加政協會議期間,他發表了一系列言論,從反對春運鐵路票價不上浮到主張城市拆遷不應按市場價補償等等,他的評論引發了很大爭議。

曾經被指責為美國間諜,透露中國的重要經濟數據CPI,(西方國家每個季度的經濟數據包括消費者信心指數都在政府網站公布),後來該指責被澄清。

吳敬璉以“敢言”著稱,是中國經濟學界的泰鬥,被譽為“中國經濟學界良心”,年逾八旬仍行走在鄉村之間,由他所帶頭成立的富民基金(樂平公益基金)為廣大農戶的生活帶來生機。

TOP

查薄熙來貪腐 鎖定850億「森林重慶」


來源:華爾街日報

  海基會與海協會兩年前在重慶簽署ECFA之後,江丙坤董事長會見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談及綠化政策,突然一句「有人說,薄書記很綠」的說法,引起哄堂大笑;薄熙來隨即宣稱重慶一年種了十年的樹,每年種樹經費高達一七八億人民幣;薄的「森林重慶」政策因涉及重大貪腐,目前已成為中紀委調查的重點。

  薄熙來宣稱重慶每年種樹花費一七八億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八五○億元),正是他任職市委書記時推動「五個重慶」:宜居、暢通、森林、平安、健康重慶的核心政策之一,這也是所謂「重慶模式」的發展型態,然而,在薄遭到撤職,中紀委立桉調查後發現,「五個重慶」政策的背後隱藏著諸多貪腐事證。

  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有關部門正在調查薄熙來擔任書記時,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植樹的支出。同時,重慶新領導班子正在清理政府投資項目,尤其針對那些推動重慶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快大城市的項目,以及有助於薄熙來躋身政治局常委會的項目。

  報導指稱,薄熙來在重慶提倡由政府引導的非透明經濟模式,依靠大量財政資金的注入,有助提升形像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以及龐大的保障房開發。

  然而,重慶模式卻可能導致政府過度支出和升高債務。報導稱,目前不清楚重慶到底使用多少銀行貸款支持各種政府項目。美銀美林報告顯示,去年重慶七六○○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絕大部分來自市政府設立的八個融資平台公司,這些融資平台公司主要依靠土地作為抵押從銀行借款,並以土地增值作為再融資的資金來源。

TOP

重慶冤案如山 薄熙來倒台後北京又一考驗


來源:BBC

  薄熙來倒台後,不少市民聲稱他們的家人在薄當政“打黑”期間被當局錯誤監禁。

  美國媒體說,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倒台後,不少市民聲稱他們的家人在薄當政“打黑”期間被當局錯誤監禁,並希望政府平反。

  美國《華盛頓郵報》說,薄熙來從2007年底開始搞“打黑”運動,有4000多人因此被監禁。

  “打黑”運動

  薄熙來堅持說,“打黑”運動打擊的是黑幫分子和有恃無恐的犯罪分子,但批評人士認為,薄熙來搞“打黑”是為了鏟除異己,並從當地商家那裡榨錢。

  報道說,當局如何處理堆積如山的案子,以及證據確鑿的冤假錯案,將是中國領導人所面臨的考驗。

  中國當局一方面試圖控制薄熙來醜聞的持續發酵,一方面公開表示在薄熙來事件上將維護法治,聲稱“任何人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

  《華盛頓郵報》說,近來不少自稱“打黑”受害者的家人從西南重慶趕到北京,希望北京一位知名律師李莊能給他們提供幫助。

  家屬請願

  李莊是重慶“黑老大”龔剛模的原辯護律師。後來因“涉嫌誘導、唆使龔剛模編造證言、引誘證人作偽證等”被重慶方面提起公訴並被判刑入獄。

  李莊服刑期間,其案件本身紛爭不斷,事件在中國司法界引發巨大爭議,令人對重慶“打黑”作法產生質疑。李莊在去年6月11日出獄。

  由於害怕遭到報復,找李莊幫助的“打黑受害者”家屬都是悄悄地前去找他,不願聲張。

  最近幾個月在家中接待了數批請願者的李莊對《華盛頓郵報》說,“我的家已成為重慶人民的請願場所。他們知道我反對薄熙來在重慶搞的那一套。”

  拷打招供

  薄熙來在重慶當政期間推動了“打黑”運動,並主要由他當時的親信——重慶公安局長王立軍進行。在重慶“打黑”期間,數千名黑幫分子、富商、警察和地方官員因涉黑涉貪而被判監。

  另有約有1000多人被判勞動教養,幾十人被處決,但當中不少案件都是倉促判決,忽略了哪怕是最基本的司法程序。

  不少被判監者聲稱他們在被關押期間受到了拷打,是在受到折磨後招供。

  在聽取被判監者家屬的請願後,李莊聲稱盡可能給他們提供咨詢。但李莊同時表示,他現在無法給他們提供合法的司法建議,因為他也是其中一名受害者,也希望將自己的判決推翻。

  李莊微薄

  BBC中文網記者在李莊的網易微薄上看到,李莊聲稱自己在去年6月11日出獄以來只做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向有關國家機關揭露控告重慶黑打;第二件,為申訴積極做准備,曾先後四次秘密前往重慶調查取證。”

  自稱“前非著名律師、現著名非律師”的李莊在微薄中稱,現在“可以輕松的告知大家,所有證據已經找回,且有意外收獲。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華盛頓郵報》引述批評人士說,中國當局如果想向民眾展示他們真心在乎法制的話,就應該重新審理薄熙來當政期間所有的刑事案判決,而不僅僅是重新調查英國商人海伍德懷疑被人謀殺一起案件。

  報道稱,到目前為止,中共當局並沒有興趣重新審理以前的重慶“打黑”案件。

TOP

胡溫被掣肘 清洗薄熙來勢力進展緩慢


來源:蘋果日報

    薄熙來已下台超過一個月,他在重慶、遼寧及軍隊都曾廣泛培植勢力,擁有大量親信及同黨,按中共慣常做法,他們理應也受到調查,但胡錦濤、溫家寶的清洗行動進度緩慢,迄今未有一個「薄黨」下馬。

  「薄熙來事件」有極強的政治色彩,跟過去幾十年權力鬥爭如出一轍。只要涉及權力鬥爭,必定不是一個人的事,且涉案者官階越高,牽連範圍越廣。當年林彪外逃就牽扯出一個「反革命集團」,數以千計軍人受懲罰;「四人幫」被捉後,外長喬冠華、毛澤東姪子毛遠新等「文革紅人」也受到調查,甚至被判入獄。因此,薄熙來下台不久便傳出中央成立了由書記處書記何勇、胡錦濤秘書令計劃等人組成的「薄熙來專案組」,直接向胡錦濤及政治局負責,追查薄更多「違紀問題」,以及調查其他「薄黨」成員。

  從已知事實看,重慶市長黃奇帆過去四年多亦步亦趨於薄熙來,薄很多計劃都是由他執行,薄熙來所犯的過錯,黃是責無旁貸的。他和前重慶公安局長王立軍正是薄的左臂和右膀,頭和右臂都下台了,左臂焉能獨存 而且,王立軍逃入成都美國領事館後,黃奇帆竟親自率領七十輛警車,從重慶兼程趕路三百公裡,「越境」來到四川成都,包圍美國領事館,形同發動「小型政變」。這絕對犯了中共的政治大忌。

  事實上,總理溫家寶在人大記者會上已撂下狠話:「現任重慶市委和市政府必須反思,並認真從王立軍事件中吸取教訓。」以如此嚴厲語氣,在國際媒體面前公開抨擊下級干部,在中共官場是非常罕見的。果然,薄熙來這個市委負責人在第二天就被褫奪重慶市委書記,大家還以為,黃奇帆作為市政府最高負責人也會在劫難逃。但一個月匆匆過去,黃奇帆不但沒倒台,反而在重慶干部大會多番表態支持中央決定:薄熙來上台,他支持;薄熙來唱紅打黑,他也支持;到中央怒炒薄熙來了,他仍然支持。

  為甚麼黃奇帆可屹立不倒呢?其一,重慶官場近日人人自危,社會也極度不穩,日前萬盛區就爆發十萬人上街反對與綦江區合並的示威。市委書記已換成空降的副總理張德江,如果市長也撤換,重慶政局將更不穩定。其二,據說黃奇帆也是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的愛將,當年協助吳邦國開發上海浦東,成績斐然,甚得吳賞識,今次就是吳邦國出面力保他。

  由此可見,胡、溫權力有限,能將薄熙來拉下馬,就是因為與其他政治局常委妥協。胡錦濤連「涉薄甚深」的黃奇帆也扳不倒,更遑論軍中的「薄黨」呢?

TOP

英媒曝光谷開來和海伍德“愛巢”(圖)


中國政府著手調查谷開來涉嫌殺害英國商人海伍德一案後,外界曾傳出二人關系曖昧的消息,近日,英國媒體又曝光了谷開來和海伍德位於英國伯恩茅斯海的“愛巢”。

英國《每日郵報》4月18日報道,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谷開來曾在位於伯恩茅斯海附近的一處簡陋公寓內,期間,海伍德與谷開來同居一室,甚至有人看到海伍德與谷開來同上樓梯上,捏過她的臀部。



對於有關谷開來和海伍德的曖昧傳聞,一名與薄熙來圈子有往來的學者王康表示了肯定。王康在接受英國《泰晤士報》采訪時稱,谷開來和海伍德之間“絕對”(definite)有非同尋常的“浪漫”(romantic)關系,而谷開來和丈夫薄熙來之間已全無感情可言。

同時,王康透露,薄熙來為自己的政治野心讓妻子放棄其律師事業,導致了谷開來與海伍德的情感發展。也有消息來源稱,薄熙來發現二人的非正常關系後,海伍德才遭到殺害。

另一名知情人士稱,海伍德就住在這棟名為金斯頓大樓(Keystone House)的公寓右手邊的第一間房子,多數時候,早上都可以看到谷開來在廚房忙碌的身影,但後來,海伍德結束了二人的關系,具體原因不詳,也有人指出,谷開來變得愈發狂躁不安了。

另據《泰晤士報》報道,谷開來和兒子薄瓜瓜住在金斯頓大樓的頂層,據“消息來源”透露,海伍德是造訪谷開來住處的常客之一,還有人曾經見到海伍德與疑似薄瓜瓜的年輕男子早上一起離開大樓。

對於這一說法,一名與海伍德之妻王露露家有交往的消息人士稱,“王露露仍很難相信這件事,因為薄家完全沒有必要殺害海伍德,兩家關系也走得很近,谷開來還是海伍德孩子的教母。”而英國政府已經向中國作出交涉,希望徹查海伍德被殺一案。

TOP

中國官媒記者稱中國隱瞞海伍德死亡真相


來源:BBC

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的一名記者對BBC表示,中國官員從一開始就隱瞞英國商人海伍德被謀殺的真相。

直到本月,中國才宣布懷疑海伍德在去年11月在重慶酒店被人謀殺,而不是死於酒精中毒。

原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是主要嫌疑人,目前已被逮捕。

曾經擔任過《人民日報》重慶記者站的站長助理的 《人民日報》記者韓平藻還說,在海伍德死後,參與處理的警察在到達海伍德死亡的酒店時馬上就知道海伍德是死於他殺。

而且,當警察發現海伍德的死可能與薄熙來家有關聯時都很害怕,因為薄熙來是重慶市委書記,是正在上升的政治明星,是一個人人懼怕的重要人物。

三名參與案件的調查人員因為擔心被薄熙來手下人迫害提出辭職。

之後,王立軍開始參與調查此案。據韓平藻說, 當一月份王立軍向薄熙來彙報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涉嫌海伍德謀殺之後,薄熙來非常震驚,並且大汗淋漓。

半個小時後,薄熙來緊握王立軍的雙手,王立軍以為自己的安全沒有問題。但是他錯了。他隨後遭到解職,之後前往美國駐成都領事館申請庇護。

海伍德的死也引發了近年來中國政壇上最大的政治醜聞。薄熙來也為此被免去重要職位,並受到違紀調查。

中國當局現在承諾英國政府會對海伍德的死因進行徹底的調查,然而最新所泄露出來的一系列細節讓人懷疑北京的承諾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人們擔心由於中國政局的不透明性和神秘性,圍繞海伍德死亡的全部真相可能永遠無法得知。

TOP

北京加緊打擊薄熙來黨羽的行動


來源:國際先驅論壇報

周五,英國大報繼續對薄熙來事件發表報道和分析評論。

《國際先驅論壇報》說,“北京出手打擊薄熙來的黨羽”。該報說,薄熙來很多支持者都被撤職或拘捕。

該報說,中共中央試圖摧毀薄熙來的支持網絡,並取得薄熙來和谷開來夫婦的犯罪證據。他們兩人因為英國商人海伍德之死而被調查。

報道說,其中一名下馬的薄熙來支持者是重慶市委副秘書長吳文康,他被認為是薄家圈子內的人物。

另一個與薄熙來關系密切的人是重慶公安局副局長郭衛國,他早在遼寧時期已經與薄熙來過從甚密,相信他已經被扣留。

報道援引一名重慶政府官員說,重慶南岸區委書記夏澤良已經被撤職,並且接受調查。海伍德的屍體於2011年11月15日在南岸區的一家飯店被發現,屍體在進行解剖之前很快就被火化。

另一名被撤職的官員是重慶市委常委兼兩江新區區委書記徐鳴。重慶一家新聞網站說,徐鳴在4月10日一次區委會議上還聲言支持中共對薄熙來的處置。此後,徐鳴便不見蹤影。他是薄熙來從2008年起推動“唱紅打黑”的“唱紅”推手。

報道又說,另一名薄熙來案的關鍵人物是大連實德集團董事長徐明,他已經失蹤,相信已經受到調查。有消息說徐明與薄家在經濟上關系密切,並且資助薄熙來兒子薄瓜瓜的留學費用。

《國際先驅論壇報》的報道說,重慶這些行動都是在副總理張德江眼皮底下進行的。張德江從北京調任至重慶,接替薄熙來的市委書記職務。

該報援引美國布問題上沒有分歧。

李成說,這項任命意味著各方達成一致,中共領導層團結。

TOP

薄瓜瓜“豪宅”內部疑遭偷拍(圖)


來源:多維

薄熙來被“雙停”後,關於其子薄瓜瓜的境況一直受到外界高度關注。美國國務院4月18日證實薄瓜瓜目前仍在美國哈佛大學,這意味著此前關於他已回國的傳言遭到證否。而大陸網絡19日夜間曝光了薄瓜瓜在美國哈佛大學附近的“豪宅”內部情形的圖片,引發關注。

昵稱為“安普若-安校長”的美國用戶北京時間4月19日深夜開始在新浪微博連續發帖,曝光了薄瓜瓜在哈佛大學附近租住的“豪宅”公寓內部的照片,他並詳細描寫了香港記者如何在薄瓜瓜公寓外蹲守、如何從外面爬到窗戶上偷拍等等細節。該用戶經實名認證的身份為:《回國馴火記》作者,知名網絡作家和投資人安普若。



安普若發微博稱,“香港記者4月12日周四抵達。在公寓下蹲守,從下午4點到晚上9點半,見房間燈亮著,顯示有人。記者覺得沒什麼事情了,撤了。他們剛剛離開,晚上10點左右,來了一輛黑色越野車,下來幾個胸前帶標志的人,把他接走了。其後香港記者又在這裡連續蹲守三個晚,都無燈光。香港記者腸子都悔青了,錯失良機啊。” 而香港狗仔隊記者就是通過上圖這個鋼梁爬過去,在這個窗戶外拍的室內照片的。



安普若所發的帖子還稱,“香港記者進入室內,客廳凌亂,背包衣物隨處放。茶幾上放一搭好的星球大戰太空船(Millennium Falcon)Lego模型,電視組合櫃下也有一套星球大戰游戲碟,相信他是星球大戰迷。組合櫃內有一PLAYSTATION游戲機,餐桌上有一瓶差不多喝光的Macallan威士忌,椅子上掛著一對灰色女性絲襪。”隨後,他補充寫道:“現在查明了,記者並沒有進入房間,他是從外面爬到窗戶上拍的這張照片。膽子真大啊。我一會兒上一張香港狗仔隊記者爬窗戶示意圖。”



他繼續發帖描述“狗仔拍照路線圖與風水”:圖中紅框示意的就是那誰的房間,在二樓。窗下是一露台。露台上面是鋼梁搭的架子。香港記者從下面停車的位置爬上露台,然後再爬上鋼梁,用佳能S90拍照的。該窗戶前正好有一個房子擋住了外面的視線,所以有人爬上去也沒人發現。窗子對著別人的山牆和房脊,犯了“泥尖煞”。



在所發的配圖帖子中,安普若還調侃說要“給二代們看看風水”:若別人家牆的尖角、屋角、或房脊的角正對著門或窗,這叫“泥尖煞”,少則破財多則有凶事。圖中窗戶這扇除了對著房脊的角,還對著山牆,這叫“撞山牆”,也是不吉。再加上還有一煙筒,這叫“煙囪煞”,屬風水中一級凶煞,主血光官司,是要人命的煞。該房間三凶合一,還是早點搬家。

TOP

官方否認重慶宣傳部長何事忠被雙規


薄熙來被“雙停”後,外界密切關注薄事件給中國政壇以及重慶官場所帶來的影響。大陸網絡4月19日突然傳出重慶宣傳部部長何事忠疑被雙規的消息,但負責幫何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回應媒體查詢時稱“沒有的事”,並斥有關說法“一派胡言”。而何事忠20日也亮相重慶黨報,由此證實雙規傳言不實。

香港《星島日報》4月20日在中國欄目頭條報道了何事忠被雙規的傳言:有熟知重慶政壇的網民19日在微博“隱晦”爆料稱,重慶市宣傳部部長何事忠被雙規(在規定的時間、地點交代問題),引發網民熱議。不過,報道又稱,該報19日打通何事忠的手機,一名工作人員接聽電話時表示,何事忠“正在開會”,又連連以“沒有的事”否認其被雙規,斥有關說法“一派胡言”,隨後便掛掉電話。

4月20日出版的《重慶日報》在A2版刊發了何事忠近日到市級宣傳文化單位調研的報道,由此證實傳言不實。稍早前,10日下午和晚上,何事忠主持了市委宣傳部先後召開多個會議,並表態稱“中央依法果斷處置薄熙來、王立軍等有關涉案人員,是黨之大幸、國之大幸、人民之大幸,充分說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英明正確。”在薄熙來去職重慶市委書記到被宣布“雙停”這段時間(3月15日至4月10日),何的身影也頻頻出現在《重慶日報》上。

現年60歲的何事忠是重慶開縣人,現任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部級)。薄熙來主政重慶期間,他被視作重慶“唱紅”運動的標志性人物。在中國境外媒體有摸黑薄熙來嫌疑的報道中,掌管宣傳部門的何事忠在幫助薄收買學者、進行鋪天蓋地的輿論宣傳、並攻擊政敵中“功不可沒”。今年2月,何事忠曾親自率隊,帶領數百人飛赴香港演出“重慶紅歌唱響香江”。

薄熙來3月15日被宣布不再兼任重慶市委書記後,外界盛傳重慶高層將大換血。香港《明報》3月19日報道援引重慶當地消息稱,市級領導班子的調整即將展開,隨張德江前來的中宣部副部長蔡名照、中組部部務委員兼干部二局局長潘立剛兩人,近日已經接掌了重慶市委宣傳部和組織部;早前何事忠已兼任市政協副主席,陳存根已兼任市人大主任,兩人很快會退居二線。

隨後,官方部分證實了該消息:於2007年重慶市委主要領導換屆前由國家人事部“空降”的陳存根卸任市委常委職務、組織部長職務,退出一線領導隊列,但他仍保留了重慶市人大主任職務;接替者徐松南自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長任上調配,官方發布此人事消息時特別注明“經中共中央批准”,標明任免由省級組織部建議後迅速得到中央通過。至於消息中其他部分即何事忠的仕途走向仍待官方證實。

另外,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近日從重慶發出報道引述“與多個薄熙來權力圈子有來往”的名流王康稱,至少有39人在薄熙來案件中受到牽連,目前被關押在北戴河。王康透露,遭到拘押的人主要來自大連和其它地方,當中包括與薄關系密切的大連實德董事長徐明。王康還明確指出,遭拘押的還有重慶南岸區書記夏澤良。

TOP

中國軍系智囊張木生疑禁出境


被稱為中共總後勤部政委劉源上將智囊的張木生,近日有傳言指他無法出境到美國開會。

形容自己是自由主義者的同濟大學中德學院經濟學教授胡景北,近日在新浪微博指出,他到美國開研討會,本來張木生要參加,但是“聽說不讓出境了”。究竟張木生是否真遭限制出境,若不能出境原因為何?目前中共官方沒有說法。

劉源是中共已故元老、大陸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兒子,在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後獲調升為總後勤部政委。劉源在總後大力掃黑,查處副部長谷俊山中將,深獲中共內部一些人士好評。

張木生是中國稅務雜志社社長,父親曾任已故中共領導人周恩來、董必武的秘書。張木生曾於20世紀80年代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員。

香港《開放》雜志4月號撰文指出,劉源是中共“紅二代”少壯勢力代表之一,“由張木生作文膽”,主張實行新民主主義,增強國力,獲軍中鷹派將官支持。

近年來張木生因大膽言論引人關注,他曾公開批評中共當權者:“我們現在是抱著定時炸彈擊鼓傳花,但是新一代的黨中央集體領導,不會允許這種狀況繼續下去。”這段話被認為是批評現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無所作為,並力捧中共接班人習近平,用意非常明顯。

2011年南方人物周刊報導,張木生發表新書《改造我們的文化歷史觀》,劉源率領5名將軍捧場,其中包括中共已故領導人朱德的孫子朱成虎(少將)等,劉源並且親自為書作序。

張木生曾經稱贊薄熙來在重慶推動的唱紅打黑是“重塑共產黨合法性的一種手段”。他這次未能出國開會是否與上述批評有關暫時沒有定論。

此前,外界一度盛傳,薄熙來與曾任成都軍區政委、現任二炮部隊政委的張海陽關系不淺,甚至和張海陽密謀不軌。不過,張海陽近日率團出訪,這個謠傳暫時止息。張海陽是中共前軍委副主席張震之子。

台灣中央社4月20日報道稱,劉源、張海陽都被一些大陸軍事網友看好,是中共18大接任共軍總政治部主任的熱門人選。總政治部主管中共黨組織和人事,是掌握槍杆子的必爭要職,這可能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大陸官方媒體新華社近日宣稱,薄案無關權力之爭,一切將依法辦事,但台灣媒體中央社則稱“實際恐怕未盡如此”。

TOP

世界媒體看中國:周永康問題


來源:VOA

    在中國執政黨共產黨最高領導層中央政治局9常委中,擔任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的周永康排名最後。如今,周永康成為問題人物,周永康的動態受到國際媒體的優先關注。

    *周永康與薄熙來*
   
    周永康之所以成為當今中國問題人物是由於一系列的原因,其中包括他在上個月成為謠言中的北京軍事政變的主角,以及他被廣泛認為是中共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堅定支持者。而他之所以成為謠言中的北京政變的主角,也是因為他被廣泛認為是被撤職的薄熙來的鐵杆支持者。
   
    但在謠言之外,周永康也主動或被動地引起很多議論、批評、嘲笑,使他成為問題人物。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在3月8日,周永康高調出席全國人大重慶代表團會議,對薄熙來治下的重慶大加贊揚。不到一個星期之後,薄熙來就被中共最領導層不留情面地解職。而在此之前,由於其前心腹王立軍出走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薄熙來的地位已經明顯岌岌可危。
   
    另外,薄熙來在任職重慶期間所推行的“打黑”運動,即打擊他所說的黑社會犯罪團伙運動,被廣泛指責踐踏法律,其中包括動用酷刑。重慶的酷刑問題有在中國國內外廣泛流傳的電視錄像為證。有關的錄像甚至被翻譯成英語,上了美國《紐約時報》的網站。
   
    然而,在倒台之前最後一次公開露面被記者問到重慶的“打黑”及其酷刑問題的時候,薄熙來特別強調重慶的“打黑”是在周永康為首的政法委領導下進行的,重慶沒有發生刑訊逼供。
   
    如今,隨著薄熙來的倒台,薄熙來在重慶推行的所謂“唱紅”運動(即動用政府力量調動群眾唱中共1950年代60年代宣傳歌曲的運動)和“打黑”運動都成了問題。一度親自到重慶對“唱紅打黑”表示高調贊揚和支持的周永康也成為明顯的問題。
   
    *周永康的政治前途*
   
    無論周永康本人願意還是不願意,他的名字已經跟薄熙來緊緊聯系在一起。星期四,以中國新聞報導消息精准而著稱的香港英文《南華早報》發表記者Cary Huang的報導,對薄熙來的同盟周永康及其政治前途作了這樣的分析:
   
    “戲劇般的薄熙來事件還沒有塵埃落定,盡管上個星期中共停止了他所有的黨內職務。自上個月中共首次對薄熙來采取行動以來,有許多謠傳涉及周永康這個中共黨內位置更高的人的政治前途。周永康是薄熙來的堅定支持者。......
   
    “無論怎樣可能性不大,跟對薄熙來采取的行動相比,對周永康這個中共最高領導層中央政治局常委成員采取任何行動,都將對全世界最後一個共產黨大國的演進發展產生更顯著的影響。
   
    “在官方排列順序上,周永康名列中共中央政治局9常委的最後一名。但有經驗的中國觀察家認為他是9常委當中一個最有權勢的人。一些評論家說他是一個強硬派,類似於美國前副總統切尼。一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家說,‘他(周永康)即便是笑,樣子也像是做鬼臉。’
   
    “一些中共黨內的人說,周永康是政治局常委當中唯一一個不贊成處理薄熙來的人。這一說法有一件實事佐證,這就是在薄熙來3月15日被罷免中共重慶市委書記之前的一個星期,周永康作出最後的努力表示支持薄熙來。”
   
    *周永康痛哭流涕作檢討?*
   
    如今,薄熙來陷入重重的政治和法律麻煩。他雖然還沒有正式身陷囹圄,但顯然失去人身自由,以至於有中國公民以選民和公民身份公開要求會晤依然是“全國人大代表”的薄熙來也要受到中國公安部門的打壓(見美國之音報導)。
   
    美聯社駐北京記者克裡斯托弗·波丁星期四發表有關周永康政治前途的分析報導,指出在薄熙來倒台之前,周永康在最後時刻高調表示支持和贊揚薄熙來這個嚴重問題人物,從而使他自己也成為嚴重問題人物:
   
    “總部設在美國的中文異議新聞網站博訊(boxun.com)先前准確地報導了薄熙來醜聞。博訊報導說,因為最後表示支持薄熙來,周永康痛哭流涕地在胡錦濤主席和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面前作了自我檢討;盡管如此,周永康依然是受到中共紀律檢查委員會的秘密調查。
   
    “博訊網站的經理韋石在接受電話采訪的時候說,他的多個消息來源說,對周永康的調查結果如何,將視周永康的態度而定,結果將在幾天後知道。一位因話題敏感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著名律師也告訴美聯社說,他也聽到他的多個消息來源說了同樣的話。”
   
    *周永康贊揚監禁李莊*
   
    美聯社記者波丁在報導中特別提到周永康對薄熙來在重慶的“打黑”運動的特殊支持:
   
    “2010年3月,在對重慶進行一次得到廣泛報導的視察時,周永康贊揚重慶當局在“打黑”運動中對辯護律師李莊的引起爭議的監禁。重慶當局指控李莊唆使他所代表的一個犯罪團伙頭目撒謊說,警察對他實行了酷刑。李莊後來在重慶坐牢18個月。”
   
    當時的重慶當局用“唆使被告作偽證”的罪名處罰律師李莊,在中國國內外激起強烈反響,並使中國法律界受到強烈震撼,讓中國的辯護律師感到人人自危。中國著名法學家賀衛方甚至表示,薄熙來治下的重慶這種肆無忌憚踐踏法律的做法,“使中國法律改革倒退30年。”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英國《電訊報》日前報導說,薄熙來治下的重慶當局對律師李莊的懲罰對中國的所有律師產生了極大的殺一儆百的震懾寒蟬效應,但也引起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警惕,從而埋下了薄熙來後來倒台的伏線。
   
    *李莊說黑幕*
   
    中共最高領導層中央政治局9常委中,有6人到過重慶,對薄熙來治下的重慶當局的“唱紅打黑”運動表示了程度不一的支持和贊揚。但在這6人當中,周永康對薄熙來治下的重慶當局監禁律師李莊的贊揚顯然是不同尋常的。
   
    李莊說,他在重慶“打黑”期間所代表的當事人被重慶當局指控為犯罪團伙頭目,受到明顯的酷刑,有醫療鑒定為證。他因此而被重慶當局顛倒黑白地指控為唆使被告作偽證,並受到酷刑。
   
    星期四,日本主要報紙《每日新聞》發表駐北京記者工藤哲對李莊的采訪報導。報導援引李莊的話說:
   
    (被重慶當局逮捕後,)“負責審訊的9人分成三組,每組3人對我進行了三天三夜的審訊。他們迫使我坐在固定在水泥地上的一把椅子上,不許我睡覺,只能吃快餐面,喝水;找人來對我毆打,持續用強烈燈光照射我。
   
    “在我被拘留之後不久,我有機會跟薄熙來當時的親信(負責具體領導“打黑”運動的重慶市公安局局長)王立軍說話。我說,‘我贊成打黑,但反對黑打。’王立軍說,‘你別以為是你是個辯護律師,警察就不能把你怎麼樣。’”
   
    具有十足的反諷意味的是,先前大力推行“打黑”的王立軍在2月6日由於擔心被“黑打”而性命不保,試圖尋求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庇護,從而引發了他自己和上司薄熙來一連串的重大政治和法律麻煩。

TOP

海伍德被押往重慶 張曉軍強灌毒液奪命


來源:世界日報

       日本讀賣新聞19日報導,一名中共高層官員說,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和薄家家僕張曉軍,去年11月15日在重慶的旅館中毒死英國商人海伍德,他們試圖讓海伍德喝下有毐的飲料,但被海伍德吐出,然後他們把海伍德按倒,把毒液強灌入他的口中。
   
      這名官員並且說,海伍德吐出的東西被重慶市前公安局長王立軍取得和保存,成為此案的決定性證據。

   
      此外,英國泰晤士報19日報導,海伍德死亡的前一天,是由張曉軍陪同飛往重慶。據稱30歲左右的張曉軍是薄熙來父親薄一波的侍衛,是薄家最忠心的僕人。
   
      讀賣新聞說,在這個醜聞被公開的4月10日,這名中共高層官員召集其屬下在一個小型會議室開會,並不尋常地下令與會者關掉手機,並禁止他們記筆記。
   
   
     這名官員敘述了谷開來與張曉軍被懷疑謀殺海伍德的背景,他指出,在海伍德把毒液吐出後,谷開來和張曉軍把毒液強灌入海伍德口中。他也暗示薄熙來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涉入此謀殺案。這名官員的說法好像在讀一本偵探小說的摘要,述說王立軍取得了海伍德吐出來東西,並加以保存,做為調查此案的證據。
   
      「泰晤士報」在19日的報導則稱,消息人士稱張曉軍是薄熙來家最忠誠的勤務員,「薄家從小一直把他帶大,為薄家他什麼都肯做。」
   
    該報還引述與海伍德關系密切、每星期都與他通話的這名消息人士說,張曉軍看來被委以重任,確保海伍德在重慶與薄家會面,即11月14日在一家山頂度假酒店的私人會所內見面。現在據認為,海伍德就是在這家酒店裡被毒死的。
   
     張曉軍已經被捕,據認為現年大約30歲。報導稱,張曉軍在不到20歲時當上了薄熙來父親中共元老薄一波的警衛。薄一波2007年去世後,張曉軍繼續留在薄家,成為最忠誠的勤務員。

TOP

關鍵時刻江澤民現身北京 影響18大人事


來源:明報



         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本周二(17日)在北京與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Starbucks)總裁舒爾茨(Howard Schultz)會面,有分析認為這次會面安排是為對外顯示江澤民健康良好,並仍在積極參與今秋十八大的人事安排。

       最早在網上披露這次會面的是在北京長住的美國商人利明璋(Bill Bishop),稱有朋友向他透露,江澤民最近與多個訪京的外國代表團見面,雖然他本人無法證實消息,但稱透露此消息的朋友十分可靠。而彭博通訊社昨日證實,現年85歲的江澤民與星巴克總裁舒爾茨17日在北京見面,但會面詳情未見透露。
   
      「他是向世界明確宣示他很健康,而且他仍然是十八大上的一分子。」報道引述美國西北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史宗瀚說, 「這就讓任何一股力量想要完全控制局面都很困難,盡管最近發生了一系列事件。」星巴克上海總部的發言人王星蓉對事件「不予置評」,中國外交部昨日也回應稱「沒有相關信息」。
   
      利明璋在網志中寫道,他認為江澤民又再用「出口轉內銷」的方式,透過接見外賓以傳遞信息回國內,除對十八大之外,還對薄熙來事件的後續處理繼續發揮影響力。
   
      星巴克總裁舒爾茨此次訪問中國的行程包括上海和北京,前日他接受中央電視台訪問,宣布期望中國於2014年成為星巴克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並實現2015年超過70個城市經營逾1500家分店的目標。據統計,目前平均每4天就有1家新的分店開業,而星巴克去年11月剛剛慶祝過中國內地第500間分店開業。現時中國內地市場收入佔星巴克總收入不足5%,但因中國市場定價相當於美國的水平,有22%左右的中國分店利潤率高於美國分店。
   
      根據公開資料,江澤民與星巴克之前並無特別淵源,反而是現任國家主席胡錦濤2006年4月訪美時,曾在一個午餐會上公開品嘗星巴克咖啡,並稱自己願意「去星巴克的店裡坐一坐」,當時舒爾茨也在場。
   
      去年7月,江澤民一度被傳「逝世」,在海內外傳媒引發軒然大波。當年10月9日,他在北京出席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大會,之後再無公開露面。新華社去年12月曾發表他為《領導干部外事用語叢書》一書所寫的序言,此文落款為9月28日。

TOP

周永康:中共存亡取決於能否打贏這場網絡之戰 盡可能壯大“五毛”隊伍


來源:樵夫

來自可靠人士的消息:周永康3月底在一個講話中聲稱“我們正在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激烈戰爭,它的戰場就在互聯網,如果我們失敗了,共產黨一定會下台”。 他還多次下達指令,“要不惜任何代價,打贏這一場戰爭!"

周永康說,自王立軍、薄熙來事件發生後,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將我黨內部的一些絕密文件和情況,傳到了互聯網上,而境內外敵對勢力,更是趁機興風作浪,推波助瀾,惡意誹謗中央領導同志,使中央的很多政治決策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現在這種反黨惡狼,在某些中央領導人的投降主義思想影響下,更為猖獗。根據中央掌握的情況來看,這種網絡惡浪已經使得很多黨員已經喪失了基本立場,甚至在武警和軍隊裡也有一些人,在這種網絡謠言的影響下,也開始動搖,更有一些人失去了基本方向。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們如果不能打退境內外敵對勢力的這種猖狂進攻,我們很快就會失去黨心,失去軍心,失去民心。所以,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已經處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我們正面臨著一場嚴峻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它的戰場就是互聯網,如果我們失敗了,共產黨就一定會下台”;“我們要不惜任何代價,打贏這一場戰爭”。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在上述講話之後,周永康在最近還下達一些非常具體的相關指令,其中包括:

全力阻止網民在互聯網上發表不利於中共的任何信息,對於在網絡上散布“謠言”者要嚴查嚴打,尤其是首惡,一定要嚴肅處理;對泄露國家和黨內機密者,無論背景有多硬,都要從嚴從快地嚴懲。

對境外的敵對網站和媒體,要盡可能地再收買一些,讓它們幫我們來說話;對無法收買的頑固網站,如博訊等,要盡可能地利用技術手段使他們徹底癱瘓。

要盡可能地壯大網絡評論員(也就是五毛——筆者注)隊伍。要盡快提高這只隊伍的素質,從大學生中迅速發展一批有理論水平的黨員學生,充實這只隊伍,讓他們占領網絡陣地。另外,也要盡快提高他們的待遇。

要加強對網絡評論員隊伍的領導,加緊對他們的培訓和工作指導,使他們成為一支戰鬥力極強的網絡近衛軍,做到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堅強隊伍。

要進一步加快分化瓦解海外民運的工作力度,要再拉攏一些海外民主人士,尤其是一些重要人物,利用他們來激化海外民運內部的矛盾,消耗他們的力量。

TOP

薄案並非政治鬥爭? 新華社被指欲蓋彌彰


來源:VOA

    原中共高官、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上星期被宣布遭立案調查之後,官方媒體連續發表評論強調此案不是政治鬥爭和路線鬥爭,試圖以刑事案件為薄熙來及其家人所牽涉的英國商人死亡案等引起世人高度關注的事件定調。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去政治化和以刑事案件定性的輿論導向顯示,北京當局擔心薄熙來等人涉嫌貪贓枉法殺人害命的指控將促使公眾更加質疑中國現行的專制制度。也有人認為,否認政治鬥爭的說法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官媒強調刑事案件 否認涉政治鬥爭*
   
    新華社日前發表題為《是刑事案件而非政治鬥爭》的評論文章,強調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的決心及法治的重要性,否認薄熙來事件牽涉“政治鬥爭”。評論說,有關當局高度重視尼爾.伍德死亡案,從調查結果來看,這是一起刑事案件,正依法處理。
   
    新華社的評論提到,因違法違紀受到調查的在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還有北京市前市委書記陳希同和上海市前市委書記陳良宇。此前新華社還發表一篇論述基本類似的英文評論。
   
    4月14日和4月19日,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評論員單仁平接連兩次發表文章否認薄熙來事件牽涉路線鬥爭。文章說,“現在圍繞薄熙來的事情,西方有人宣揚中國‘路線鬥爭說’,國內也有人這樣看。除了一些人別有用心,這當中同樣有很大程度是過高估計了個人影響在中國政治中的位置。”
   
    文章說,“把重慶‘唱紅打黑’視為一種‘路線鬥爭’方式,是對地方具體做法與中央政策不同層面的混淆,中央有評價地方做法的絕對權威,任何地方政府都無法把本地做法上升為可與黨的路線博弈的所謂‘路線’,‘路線鬥爭’無從談起。”

*官媒輿論導向 薄案去政治化 *
   
    對於中國官方媒體連續發文,試圖以刑事案件的定性來引導有關薄熙來事件的公眾輿論,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這跟連日來中國各地黨政機關和各行各業紛紛表態擁護中央決定的報道方向有明顯不同,是一個很大的轉折。
   
    香港開放雜志主編金鐘對美國之音表示,王立軍事件和薄熙來事件的發生都是有政治鬥爭背景的,官方媒體為了縮小有關事件給中共造成的負面影響而采取了掩蓋問題實質、避重就輕的一貫作法。

*防政治傷害擴大*
   
    他說:“我想,這正是承認他們此地無銀三百兩。對不對?經常是這種情況:正是有了政治鬥爭,或者這個事情延伸到政治上面,他們為了防止事情負面影響的擴大,所以就去否定嘛。”
   
    金鐘認為,盡管溫家寶總理在今年中國人大會議後的中外記者會上曾嚴厲警告重慶官方並呼吁防止文革復辟,但是北京高層不能以唱紅打黑為罪名處理薄熙來。這位分析人士舉例指出,當年毛澤東為了打倒當時的國家主席劉少奇,不惜發動文革群眾運動,大肆批判所謂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但是最後給劉定罪時,只是扣上叛徒、內奸、工賊三頂帽子,而先前所用的黨內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之類的說法都不見了。
   
    這位長期觀察中國政壇的分析人士指出,陳希同和陳良宇的下台都跟政治權力鬥爭有關,但是都用貪污受賄之類的經濟犯罪名義來審判處理,避開了政治派系之爭的實質。

*高瑜:黨紀處理刑事案違法*
   
    在北京的中國資深記者、獨立評論人士高瑜對美國之音表示,據說薄熙來事件牽涉到中共高層的其他人,把薄熙來案劃入刑事範圍,是為了方便日後給這位曾任國家領導人的中共元老後代定罪。高瑜認為,既然把薄案劃定刑事案,當局現在用黨紀來處理薄熙來的方式是違法的。
   
    她說:“他老婆(谷開來)是這麼大的刑事案,他如果有牽連,有違紀的行為,那你也應該交到司法機關來審理呀。你那個中紀委算干嘛的?是不是?本來一個政法委就夠嗆了,你現在還多出一個中紀委來。”
   
    高瑜表示,官方媒體之所以強調薄熙來牽涉的案件是刑事案件,也是因為害怕此案再次引起人們質疑中國現行的一黨專制無法監督約束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她還指出,薄熙來事件爆發以後,包括前美國國務卿賴斯在內的西方人士在發表評論時都提到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因此官方媒體極力表白薄案與政治鬥爭無關。

*高瑜:輿論劍指一黨專制 官媒滅火*
   
    她說:“一看要指向你制度啦,指向內部的權力鬥爭啦,你就馬上用這種官方的輿論導向往純粹司法問題上引。如果司法問題的討論再進一步的話,又危及到你的一黨專政的制度了,權力沒有監督了,黨置於法之上了。黨大還是法大嘛,早就進行過這種討論嘛,八十年代就進行過這種討論嘛。”
   
    在新華社發表“是刑事案件而非政治鬥爭”的評論同一天,親北京的香港《大公報》發表文章批評“對薄熙來事件,一些西方媒體卻大肆炒作,甚至上綱上線到‘政治鬥爭’”。
   
    而香港《明報》4月 19日發表評論指出,“在薄熙來被‘雙停’後,中國大陸官方和媒體都在進行對中央表態的風潮,怎麼也難以令人相信薄熙來是因一宗簡單的刑事案件而落馬。”

TOP

英國外交部不承認海伍德是間諜


來源:博客中國
作者:達米恩•麥克爾羅伊

  官方來源已經確認海伍德從未受雇於英國政府,但他同中國高干和著名商業咨詢公司的關系引起了猜測——他是情報機關的合適人選。前間諜頭目曾嘲笑海伍德是一個“口無遮攔”的滑稽角色,因而不適合從事敏感的間諜活動。
   
    Foreign Office asked to clarify if Neil Heywood was a spy
    英國下院要求外交部澄清海伍德是否為間諜
   
    William Hague has been asked to clarify if Neil Heywood was involved in spying for his country.
    下院要求黑格澄清尼爾·海伍德是否卷入英國的間諜活動。
   
    By Damien McElroy Foreign Affairs Correspondent
    外交事務通訊員:達米恩·麥克爾羅伊
   
    5:32PM BST 19 Apr 2012
    英國夏令時:2012年4月19日,下午5:32
   
    In a letter to Mr Hague the House of Commons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set out a list of four questions to clarify the Foreign Office's relationship to the dead British businessman who died in a Chinese hotel room last November.
    下院外交委員會給黑格的一封信中提出四個問題,要求澄清外交部同已故英國商人海伍德的關系,他於去年11月死於中國一酒店房間。
   
    The Foreign Secretary is asked to clear up "speculation" about Mr Heywood's profession. The Foreign Office should lay out the details of any ties Mr Heywood had with the British embassy in China or the consulate in Chongqing.
    下院要求外相解釋有關海伍德職業的“猜測”。外交部應當出示海伍德同英國駐華大使館或駐重慶領事館任何聯系的細節。
   
    Official sources have confirmed that Mr Heywood was never employed by the British government but his connections to senior Chinese officials and prominent business consultancy firms gave rise to speculation that he was an asset to the intelligence services. Former spy chiefs have derided Mr Heywood as a comical figure "straight out of central casting" and therefore unsuited to sensitive espionage activities.
    官方來源已經確認海伍德從未受雇於英國政府,但他同中國高干和著名商業咨詢公司的關系引起了猜測——他是情報機關的合適人選。前間諜頭目曾嘲笑海伍德是一個“口無遮攔”的滑稽角色,因而不適合從事敏感的間諜活動。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said the wife of Bo Xilai the provincial Communist party leader in Chongqing poisoned Mr Heywood after a business deal went wrong.
    中國政府說,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夫人谷開來同海伍德發生生意爭執後將他毒殺。
   
    Gu Kailai Mr Bo's wife was said to have had developed deep financial and emotional ties with Mr Heywood over the course of a decade.
    據說十年來薄夫人谷開來同海伍德建立了很深的財政聯系和感情聯系。
   
    British diplomats informed of Mr Heywood's death were told the Old Harrovian had died of alcohol poisoning. The body was cremated within days.
    英國外交官被告知哈羅畢業生海伍德死於酒精中毒,幾天內屍體被火化。
   
    UK officials were informed of concerns among the British business community over the circumstances of his death in mid-January but did not raise these with the Chinese until March.
    元月中旬英國官員被告知英商圈內對海伍德死亡細節的關注,但直到三月才重提這些細節。
   
    The committee asked Mr Hague to explain why the earlier information received about Mr Heywood was not passed on to Foreign Office ministers until March.
    下院外交委員會要求黑格解釋,為什麼早已接到了海伍德死亡的信息直到三月才提交外交大臣們。
   
    Answering questions in the Commons on Tuesday Mr Hague said procedures about when a minister is informed of the death of a British citizen abroad would be reviewed.
    黑格星期二在下院回答問題時說,應當重新考慮何時將海外英國公民死亡信息告知給外交大臣的程序。

TOP

英媒報導尼爾伍德為英搜集中國情報


來源:RFA

    英國媒體周五報導,去年11月在重慶被謀殺的英國商人尼爾伍德,生前曾為英國情報單位效力,在中國大陸搜集情報,但英國官員否認尼爾伍德是情報單位的員工。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尼爾伍德在中國大陸的關系良好,對情報單位非常有利,但他並不是全職的情報官員或臥底情報員。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說,尼爾伍德常被問到他所知道的消息,他見過那些人,以及聽到的小道消息。
   
    報導又說,尼爾伍德為位在倫敦市中心1家秘密的企業情報公司工作,這家公司雇用許多前軍情六處(MI6)情報員,與MI6保持密切的關系。
   
    報導引述外交部負責情報工作的高層官員指出,尼爾伍德並不是英國政府的情報人員。英國外交部拒絕承認或否認究竟海伍德是否曾是MI6情報員。
   
    報導並透露,尼爾伍德經營企業諮詢公司,協助英國與中國的企業合作、代理多家高級汽車、並擔任阿斯頓馬丁公司汽車公司的顧問,生活優渥。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