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精品分享】1949前夜,一代青年误读的代价——评林牧先生回忆录《烛烬梦犹虚》

把国民政府跟共产政府画等号,这怎么可以?
民盟是卖国贼,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试问:民盟可曾用对待国民党的态度对待共产党?它明明就是假借民主之名,来策应共产党。不然的话,它后来为什么不向共产党争民主?

TOP

一代青年的误读,根本原因:

如文中所言:
<<<<<<
他们对苏联很不了解,虽不赞成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名义下的一党专政,却误以为苏联的公有制就是“民有、民治、民享”的经济平等。
>>>>>>
现在的人,尤其是某些民主派或自由派,认为当年人们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国民党不民主,而共产党民主。除了这个,他们想不出人们支持共产党的合乎逻辑的理由。
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共产党从来都不民主,这个没人能反驳。共产党争民主显然是一个幌子,这个大多数人也很清楚。他们支持共产党的原因,在于他们误以为社会主义有经济优越性。所以,他们明知道共产党也不民主,也要投共。他们想的是:虽然共产党政治上也不民主,甚至更不民主一点(他们以为只差一点);但是经济上有优势啊!经济上如果搞好了,一个富裕文明的国家要民主化也容易。

结果,情况是相反的。国民党虽然不民主,但是国民党的经济思路有优势。结果台湾先成了一个富裕文明的地方,然后就很容易民主化。而社会主义经济有极大的劣势,搞出大饥荒,不依靠暴政来维持统治,就会被人民彻底清算,所以,也就谈不上民主化了。
误解就是这么简单。当时的人,包括反共知识分子,如胡适,他所谓“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无自由,他们来了无面包无自由”也是不对的,说明他对社会计划经济的危害,也是一无所知。更不用说不反共的人了。
20世纪最大的一个历史结论,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彻底失败,市场经济空前胜利。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美国的里根主义和英国的撒切尔主义,1990年苏联解体和印度的市场化改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彻底摒弃了社会主义思路。这就给此前和此后的知识分子的理念方面,画上了巨大的鸿沟。如果不能理解这种鸿沟,就不能理解历史。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2-3-19 22:14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