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有帐不怕算——前三十年的工资究竟高还是低

有点扯了,楼主在玩弄数字概念,这个应该按照货币的购买力来计算,况且在毛时代,即使你挣个能约等于目前的上万元工资,你也买不了什么东西,市场物资并没有那么多,还有各种票证限制你,没有粮票,即使你钱再多,也得饿着,没有布票,你就得冻着,这就意味着你钞票购买力的变相缩水。王震80年代初去英国访问,就对当地普通居民的消费水平大感震惊,这段史料你可以百度一下,这说明当年中国普通居民生活质量之差到了何等地步。

当然,现在很多人美化毛泽东,无非想跟官方利益博弈当中,能在官方意识形态的道义上站住脚,毕竟毛泽东头像目前还挂在天安门上面。毛时代,毕竟过去了,昨天也过去了,也成为历史,历史可以按照自己的利益角度来进行解读,这也无可非议。

TOP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当年的顺口溜,反映出当年的物资紧张程度,使得一件新衣服穿了再穿,老大穿旧给老二,再给老三,大家轮着穿。有几个小故事歌颂当年革命领袖的勤俭节约,毛泽东的毯子用了再用,周恩来的衬衣缝了再缝,意图用领袖的感人事迹来劝导人民,领袖都那样了,大家艰苦度日也是应该滴。如果像楼主介绍的那样,那时候,购买力比现在坚挺的话,这些小史料就没有当年的宣传价值了,大家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消费了。

至于教育、医疗等等环节,只是人民生活相对富裕以后,贫富差异太大,滋生出来的不满情绪。

美化毛泽东时代,来为自己当下的境遇鸣冤,这也是弱者的生存智慧,青天大老爷,救世主是中国世俗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鸦片。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