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南京爆炸现场:哪个叫你们直播的!

“哪个让你们直播的?”
记者现场播报南京大爆炸被官员喝止,南都记者核实该官员是江苏省委办公厅副主任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0年07月29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喝止电视台记者现场播报的,就是这位官员(前排白衣者)。(网络截图)


  在南京化工厂爆炸事件引起全国关注的同时,昨日中午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直播该事故的一段现场连线视频也在网上炒得鼎沸。连线记者在介绍抢救进展时,被一名官员堵住镜头,逼问“哪个让你直播的?”在官员的阻止下,连线记者无奈中断了直播。

  这段被网友称为“直播门”、仅一分钟长的报道视频一传到网上就受到热捧,最初上传的视频被删除后,不断有新的网站上传和转载,网友纷纷猜测质问连线记者的官员是谁。南方都市报记者从多渠道核实,他是江苏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徐光辉。

怪现象:电视台记者直播遭官员打断

  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于28日中午12点15分直播爆炸现场情况时,连线记者正在介绍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现场指挥抢救工作的情况,一名官员走上前来质问记者:“你是哪里的?”确认记者来自江苏电视台之后,他再次质问:“哪个让你直播的?”记者回复官员说:“新华社记者在那边,要不您去找他?”该官员打断了记者,继续追问:“你把电话给我,哪个让你直播的?”记者无奈中断了直播信号。画面切换前,官员追问的画外音还在继续:“你留个电话给我……”

  字幕上注明,连线记者是王吉强。据了解,他是江苏卫视《零距离》节目的制片人。

  南都记者昨日数次拨打王吉强的电话,或无人接听,或电话占线。南都记者联系到当时就在现场的另一名知情人士,他告诉记者,“直播门”的另一主角,当时质问王吉强的官员是今年2月刚刚上任的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徐光辉。还有一名当地媒体记者看到视频后,非常肯定地告诉南都记者,那位官员就是徐光辉。

  知情人士称,当时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一线记者同时处于事故发生的最核心地带,央视、新华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直播时间都比城市频道要早,徐光辉没管中央级媒体,看到江苏卫视的台标后,马上进行阻止。“他们是地方卫视,又冲在最前面,所以比较倒霉。”

  知情人透露,最早进行现场直播的地方媒体——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已经受到了上级严厉批评,他们在上午10点40分左右连线现场作了直播报道,由于“命好”,没有被领导发现,因而全部播出。

  江苏卫视城市频道也在播发“直播门”报道之后受到了批评,知情人说:“打断电视台直播的官员至今尚未道歉,而被打断直播的电视节目却面临着停播的危险。”

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记者在问徐光辉的事情”

  昨天下午5点,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处一名工作人员接受南都记者电话采访时称,没有看到相关视频,只是在论坛里看到了贴图,对于质问记者的官员,工作人员表示“不认识”,“反正不是宣传部的人”,对官员制止记者进行现场直播的行为,工作人员只说了一句“重大突发事件都有报道要求”。

  接到记者电话的江苏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工作人员称她没有看到过“直播门”的视频,也没有看过截图,但是听说了“直播门”的相关情况。她表示“不知道是哪位官员”,也“不了解”事件情况。

  在采访过程中,这名工作人员的手机响起,她在一旁接电话的时候,记者清楚地听到她向电话那头说明:“记者在问徐光辉的事情……在百度贴图吧是吧?好的。”

南都记者 谭人玮 实习生 杨艺蓓

“直播门”视频文字

几名官员围上来 一人咄咄逼问

  (江苏城市频道主持人连线至记者王吉强)

  王吉强:现在我们看到梁保华书记也到了现场,对现场的抢救工作进行指导,刚才我们听到梁保华同志在现场指挥的时候提到,要不惜一切代价来抢救。

  (几位官员围上来,一名官员上前一步堵住了镜头)

  镜头前官员:这个是哪里的?你这是哪里的?

  王吉强:对不起,我们在直播,不好意思。

  镜头前官员:你是哪里的?

  王吉强:我们是省台的。

  镜头前官员:你是江苏卫视的?

  王吉强:对,对。

  镜头前官员:江苏卫视的,你把电话给我,哪个让你直播的?

  王吉强:我们在连线采访……

  镜头前官员:哪个让你直播的?

  王吉强:新华社记者在那边,要不您去找他?

  镜头前官员:不,不……

  王吉强(对着话筒):喂,喂,我们信号断了好吗?

  (画面转换)

  主持人:好的,好的。

  官员(画外音):你留个电话给我……

  (画面中断)

  主持人:好的,好的。非常感谢王吉强从现场发回的报道。我们看到省市领导正在现场做指挥和安排。

TOP

【中国青年报--一周舆情综述】“哪个让你直播的?”   
  祝华新    中国青年报 2010-07-31   

    南京爆炸事故和“政府新闻学”

    7月28日,江苏南京市栖霞区发生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在现场,有官员质问电视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把电话给我,哪个让你直播的?”

    这样的镜头通过电视播出后,在网上引起喧哗。当天,很多网友把自己的QQ和MSN签名档改成了“哪个让你直播的”或“哪个让你上网的”。网民批评: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沿用传统的封堵思路,殊为不智;试图动用行政权力干预媒体揭露灾难真相,更不符合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

    就在南京发生爆炸事故整整34年前,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导致24万人丧生。但当时国内媒体的地震报道均采用新华社“通稿”,不提死伤和难民人数,以及房屋倒塌等情况。3年后,中国地震协会成立大会披露了唐山地震死亡人数,经新华社记者力争,才得以公开报道出来。如今我们有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过时的信息管制思维理应扬弃。

    有人说挡镜头的官员是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叶皓,但据南京网友在人民网舆情频道爆料,这是张冠李戴。叶皓部长向来主张中国已进入“媒体事件时代”,媒体成为社会的“守望者”,成为信息交流和公共参与的平台。他首倡的“政府新闻学”,强调“政府既是媒体管理者,又是媒体的监督对象,必须学会在媒体的监督下开展工作”。

    事故发生30个小时内,南京召开了3场新闻发布会,但公众对于这场大地震般惨烈的爆炸导致的死亡人数,以及能否进行必要的官员问责,依然心存疑虑。凯迪社区网友“老枪999”调侃说: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总是说群众“不明真相”,电视直播本是挺能弄明白真相的一种世界普遍采用的信息发布技术,干部不让直播,俺与旁人除了“不明真相”,还能咋的?所以啊,俺打个招呼:以后碰到啥事俺“不明真相”,你可不能怪俺!网民呼吁南京不要留下山西王家岭下井和死难矿工数字那样的悬疑。

    栾川大桥垮塌与政府检讨信

    7月24日,河南洛阳市栾川县伊河大桥骤然垮塌,“水很大,到处都是挣扎的手”,四十多人遇难或下落不明。栾城县委、县政府在《洛阳日报》“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却受到舆论的猛烈抨击。

    《钱江晚报》痛斥:“如果真要道歉,请选择好道歉的对象。你对不起市委、市政府,可你首先对不起的是那些已经冰冷的躯体,那些已经哭干眼泪的家属。”南方网发表时评《桥垮人亡,栾川官方的检讨信还在玩权术》:明明是“一百多米的大桥像豆腐一样,说塌就塌了”,却暗示垮桥源于连降暴雨、突发洪水等不可抗因素;对于这场“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河南省副省长语)回避责任;还罗列了一派灾后维稳的紧迫大局,以增加与上峰谈判的筹码。而“几十条人命,并未真被重视过,这才是圆滑的检讨信令人憎恶的地方”。

    检讨信深刻地提示现行体制下权力的来源在上而不在下,只承认事故“暴露出我们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不力,执行不到位,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不具体、不细致等问题”,网友说“啥时候能落实一下人民的要求就好了”。网友“非诚勿扰”直言:“小时候我们哄老师的检查就是这么写的!”

    腾讯网友呼吁:“查查这个桥的建设过程,资金使用情况,就是最好的道歉,就是对死者家属最大的慰藉。”

    景德镇邮局的狂妄和舆论监督的脆弱

    江西大江论坛发帖反映,景德镇市邮政局组织员工公费旅游,被《江西日报》曝光后,邮局恼羞成怒,“封杀”这家省委机关报,给订户送报纸时竟然抽去了刊发曝光报道的版面。

    百度贴吧网友“神标侠侣”认为,此事“暴露的不单是邮政局的无知无畏,还有舆论监督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脆弱”。

    无独有偶,前些时候中共黑龙江省委机关报《黑龙江日报》批评该省穆棱市农民耕地被强占挖土取砂,当地国土资源局负责人也高调反驳说:“不要相信小报的报道,不准确。”而新疆广汇物业去年4月面对《新疆都市消费晨报》的批评报道,竟然以该报“不能正确反映党的路线、政策”作为冠冕堂皇的理由,阻止报纸进入其管理服务的73个居民小区和办公楼。因此,网友“神标侠侣”抚掌叹息:今天“习惯性删帖”已经无处不在,遇事首先想到去公关,去屏蔽,去封杀,就是缺少“对舆论监督的天然敬畏和谦逊”。

    “推普废粤”和文化维权

    广州市某政协委员的一份建议电视台增加普通话节目的议案,被民众误读。7月25日下午3时,广州江南西地铁口人头汹涌,约三千市民在此聚集,抗议所谓“推普废粤”。所幸的是,这场“文化维权现场活动”和平落幕。一方面,到场民众无论怎样激愤和亢奋,但心态平和,人散后现场干干净净没留下一张纸片;而在其对立面,警方严阵以待却又始终把行动限定为维持现场秩序,而不是过度反应。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则轻松幽默地用粤语澄清:“推普废粤”是根本不存在的伪命题,是无事生非的“无厘头”。

    著名网友笑蜀在网易博客里写道,不同于其他一些地方类似的公民集体抗争“被敌对”、“被精神病”、“被失踪”、“被黑牢”等,广州政府和民众双方的从容克制“令人惊艳”;“原来公民行动并非洪水猛兽,原来公民生活可以那么优雅,那么美”。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下台前曾经表示:“我想说点大家很少在公众场合说、但是都心知肚明的话:我们今天的大部分工作量,不管是按重要程度计,按时间计,按精力计,除了最核心的决策之外,其他几乎都是在和媒体打交道。”面对层出不穷的突发公共事件,政府需要培养和提升的,不仅是舆论应对能力,更是一种对民意的敬畏之心。南方网发表时评《网民言论面前,更须权力宽容和自省》。笑蜀建议:政府面对舆论压力不要一味使用蛮力,“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公民行动,开放社会博弈,在这样的基础上重建博弈规则,重建整个现代社会秩序”。这两天备受争议的叶皓也曾警告:信息的不透明将导致社会上谣言盛行,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受到质疑。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