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六四前夕的中办主任温家宝,陪同赵紫阳前往广场看望绝食学生,起到的就是共党的政治保卫角色。温家宝的政治保卫角色是秘密的,属于秘之又密,这种政治保卫角色一旦为被保卫人所知,关键时刻就无法发挥作用,因为被保卫对象会高度警觉,且有所防备。ffice
ffice" />
ffice:smarttags" />1989年5月17日,赵紫阳在邓小平家里召开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上,明确表示反对派军队进城戒严镇压。当时的赵紫阳还是合法的总书记、军委副主席,如果赵紫阳在广场会见学生时,表明自己坚决反对派军队进城戒严,并号召在场的学生起来反对戒严镇压,再如果赵紫阳从此加入广场上几十万人的游行队伍,摆脱中央对他的控制,到已进城的戒严部队前要求一线官兵放下武器,或是调转枪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中共这个专制政权就会在一夜之间彻底垮台。事后证明,前苏联的叶利钦正是在关键时刻,走到街头,跳上坦克振臂高呼,苏联共产集权由此彻底垮台。邓小平将这一关系到中共专制集权生死存亡的政治保卫任务秘密交给了当时的中办主任温家宝,一是阻止赵紫阳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二是在5月19日凌晨,陪同赵紫阳前往广场看望绝食学生的时候,监控赵紫阳,保证赵看望完广场的学生安全回到自己的住所。如果赵紫阳到了广场,认为自己自由了,可以摆脱中央的控制,想加入学生的队伍,反对派军队进城戒严,温家宝必须代表军委政治保卫部门当场将赵紫阳击毙。
1989年5月19日温家宝“陪同”赵紫阳前往广场看望学生,仔细研究照片人物的面目表情与肢体语言,就会发现,学生们深感委屈,赵紫阳特别的无奈,学生们的目光都停留在总书记赵紫阳身上,惟有温家宝例外,肌肉紧绷,目光僵直,他的神色意念即未放在学生身上,也未放在赵紫阳身上,而是全神贯注于内心的秘密使命上,防止现场人们的言行对内心任务的干扰,不为任何情感所动,这活脱脱就是一个政治保卫干部的神情。
5月17日后,赵紫阳因反对戒严被封锁消息,并逐渐失去自由。5月21日上午,赵紫阳对阎明复说,学潮旷日持久,结果难以预料,只有召开人大常委会来缓解。李鹏回忆说:21日下午,当时赵已请假休息,他不同主持中央工作并分管外事工作的李鹏商量,赵就让胡启立告诉彭冲,由人大党组直接发电报给万里,促万里提前回国。胡启立问赵,可不可以说已经你同意,赵紫阳说可以。随后赵紫阳又给吴学谦打电话让他设法把电报发出去。万里在加拿大同时收到人大常委会和中共中央两份不同内容的电报,人大常委会叫他回来,中央叫他继续去美国访问。万里在这一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听了中央的,继续由加拿大赴美国访问。在这一事件中,温家宝同志拒绝发送赵紫阳批准的电报,做得是对的。
5月21日,赵紫阳对他的秘书李勇同志说,我想还是应该开一次政治局会议,并要鲍彤为他起草一个讲话稿。5月22日,赵紫阳找到当时的中办主任温家宝,要求中办发通知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解决党内出现的非正常组织活动。召开政治局会议,赵紫阳可以动员政治局委员否决元老们擅自决定调军队进城戒严镇压的计划,若如此,党内元老们的罪过就太大了,到时候就不是赵紫阳反党了,而是元老们反党了。当时温家宝说,中办实质上已被撇在一边了,现在所有这些部署都没有通过中办,一切活动都是李鹏、杨尚昆另外安排的,并不通过中办。温家宝在说谎话。5月22日要求各省市头头脑脑进京开会,通报对赵紫阳等人作出决定的通知,就是由中办拍发的。同一天,邓小平发给万里的要他提前回国先到上海的特急电报,也是通过中办拍发的。随后,中共召开的处理赵紫阳问题的中央全会的材料的正是温家宝搞的。赵紫阳在回忆录里说:温家宝还说,如果赵一定要开会,中办也可以发通知,但温感到后果会很不好,希望赵慎重考虑。后来赵紫阳就没有召开政治局会议。尽管如此,后来在赵紫阳的罪名中,还是有一条“分裂党”。温家宝不去阻止李鹏、姚依林等的非法分裂活动,偏偏阻止赵紫阳的合法活动,停止了赵紫阳作为总书记的合法权力。
64后,在清算赵紫阳时,有人提出:5月19日凌晨温家宝陪同赵紫阳去广场看望绝食学生的时候,两人很贴心,不宜再担任中办主任了。邓小平立即表态说:“温家宝政治觉悟强,与“中央”高度保持一致,在关键时刻完成了组织上交予的重大政治保卫使命,在赵紫阳问题上温家宝同志不仅没过,反而是有功的”。温家宝立的这个功,就是成功阻止了赵紫阳出逃和召开政治局会议的念头,避免了元老们违反党章违反党的组织原则的尴尬。
在重大政治考验关头,温家宝深通党内生存与升官的不二法门——“害别人,保自己”“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爬”!正是温家宝卖主求荣,出卖自己的灵魂,背叛苦心栽培他信任他的老领导赵紫阳。其实人这一生没有十全十美的,都可能撒过谎,说过违心话,做过违心事。但问题是,说过做过之后要有内疚之心。在89年胡耀邦的追悼会上,胡启立泪痕满面,举步蹒跚,踉踉跄跄扑到玻璃棺的胡耀邦遗体前,呜呜大哭。尽管有乔石在旁边试图安慰,但胡启立却全然不顾,仍然双手掩面,浑身颤抖地哇哇痛哭。为什么?这是因为1987年1 月初,在党内元老组织批判胡耀邦的民主生活会上,胡启立对于信任自己培养自己的老领导胡耀邦,也进行揭发批判,以此来划清界限,试图自保。但事后启立同志一直为此事内疚,终于在耀邦同志的追悼会上一发而不可收拾。这最终导致,在1989年5月17日在邓小平家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中,赵和胡启立反对“戒严”。胡启立因内疚而痛哭失态,但在历史关键大是大非时刻,他选择放弃个人官场仕途,选择站在人民与历史的一边。
2005年胡锦涛将纪念胡耀邦的活动的方案提交政治局常委讨论时,九位常委中有四个人表示反对,他们是黄菊、李长春、罗干和温家宝。2007年,胡德平和胡耀邦的一些部旧通过百般努力,编好一本《胡耀邦纪念文集》打算出版。报送到中央,胡锦涛同意出版,而温家宝偏偏不同意,导致文集胎死腹中。国务院一位工作人员后来告诉知情人,温之所以不同意出版,是因为他在政治改革、普世价值方面讲了很多,已经树立了一定的民主改革派形象,而《胡耀邦纪念文集》中有大量的文字记述了胡耀邦的政治改革思想,如果一旦出版,温自己再说什么,都可能无法超越胡耀邦过去的言论,更别说实际行动了,这很有可能会淡化甚至伤害温在政治改革方面树立的形象,于是不同意文集的出版。
众所周知,总理记者会外记的所有提问,必须提前交给外交部新闻司和全国人大新闻中心获得双重审查批准。2007年总理记者会,法国年轻记者布鲁诺.菲利普提了一个没有经过审查的有关《赵紫阳软禁中的谈话》在香港出版的问题,打了温家宝一个措手不及。菲利普会后也成为记者追逐的对象,但从此被列入“黑名单”。2012年储百亮的提问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据说储百亮有关王立军的问题是通过正式途径审查获得通过的。温家宝的回答是照着底稿念的,是有备而来的,对薄熙来的严厉批评,属于温家宝记者会一定要讲的内容。
独立作家余杰只不过说了一句温家宝影帝,温办的人就一触即跳,北京国保的人将余杰暴打、酷刑折磨、威胁活埋。这是发生在温家宝眼皮底下的事,温一定会说他自己不知情,是底下人搞的。但问题是,事发后温家宝找余杰先生到道过歉吗?没有,这余杰才选择去国。为什么温家宝与胡锦涛能看见千里之外的重庆黑打刑讯审问,而看不到发生在天子脚下、自己身边的黑打刑讯审问?归根结底,还是选择性失明。
[
本帖最后由 自幼 于 2012-4-10 19:1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