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蕾蕾ffice
ffice" />
坐在星巴克,专注着笔电、啜着焦糖玛奇朵的年轻的你,如果是第三代外省人或几分之一个外省人,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当年是怎么来台湾的吗?
借着一本书《大江大海》和一部纪录片《目送一九四九 龙应台的探索》(公视将于11月20日周四晚间播出),龙应台要告诉她的小儿子飞力普,母亲的爹娘在当年1949年,是如何从大陆的家乡颠沛流离地来到台湾。
「十点全纪录」周四?周五22:00播出,11/20播出《目送一九四九 龙应台的探索》
「在历史的门关上前」 抢救记忆
然而龙应台失忆的母亲连女儿都不认得了,遑论叙述前尘旧事。龙应台发觉一个个老人凋零过世,在「历史的门关上前」,她要作一些记录。于是一年前她展开了一趟寻根之旅。她回到父母亲的故乡,走过他们的青春年华,试图感受他们在身不由己的时代洪流中,是如何坚强卑微的生存下来,并养育了下一代。
纪录片《目送一九四九 龙应台的探索》由王小棣监制、黄黎明导演,跟随着龙应台的脚步,走遍台湾、中国、香港、东南亚等历史现场,访谈的人有外省老兵和台籍日本兵、遗族及知名人物等等,挖掘出国共内战时人民巨大的创痛记忆。本片也带到当时世界另一端的德国(菲力普的家乡)欧洲的状况。
小流亡学生痖弦 没回头看母亲
片中访谈的人如文坛大老痖弦,是60年前来台的流亡学生。1948年他带着油饼离开母亲时,没有回头。60年后他讲到这里就只能流泪,因为没回头多看母亲一眼,他从此再没见过母亲。他母亲死前说:「我是想我儿子想死的……。」
本片记录了1949前后,许多被遗忘深埋的事件与记忆。例如饿死30万人的长春围城、地狱般的拉包尔战俘营……。
台籍日本兵 更深更痛的隐藏
龙应台在寻根的过程,发现了更多的面向与更多被遗忘的人,如台籍日本兵。他们被迫为日军打仗,在战后却成为战俘。被命运双重作弄,他们更是噤声无言,只能默默埋藏那场噩梦,从未治疗心中的伤。年轻人要问:为什么要挖开表面愈合的伤口与堆满白骨的无名墓?
因为年轻人啊!你们不是无根的一代,你们的现在与未来,和过去紧紧相扣。本片企图从过去中找到非全貌却真实的轨迹,终而期望在了解记忆省思后,能坦然轻省地走向未来。
记得越战时,我就读的中学位于往清泉岗的路上。 美军当时用清泉岗机场作为进入越南的转运站。我们常看到一辆辆军车,呼啸疾驶过学校前,载着即将进入越南打仗的美国大兵。那些大男孩们的年轻脸孔,让我们印象深刻。
十年后,我在美国留学,再见到是坐着轮椅的退伍军人。当时越战结束,美国打了这场败仗,连带对越战军人吝于肯定。战争已远离,但伤痕留了下来。多年后当林樱设计的越战纪念碑完成时,人们在刻满死亡将士名字的大理石前,流下双倍的泪。因为惟有痛快骄傲的哭过,才能平安的阖上这一页。
用笔与摄影机 为被遗忘的人建纪念碑
看完这部挖掘遗忘的纪录片,观众也许能体会,什么大时代、什么大领袖都是多么丑陋而渺小。最伟大的是那些夹在荒谬政客与残酷战争中牺牲的人民。
所以,龙应台在《大江大海》书首「向所有被时代践踏、污辱、伤害的人致敬」。她用一本书与一部纪录片,为这些被遗忘的伟大的灵魂,建了一座纪念碑。请你来这座纪念碑前,骄傲痛快地纪念他们吧!
‧采访了近七十位受访者,参考上百本史料书籍
‧收录了珍贵的口白历史、震撼的影像数据
‧带领我们深深思索的纪录片
「我还只是个小孩儿,我妈妈就站在旁边,然后我们就开拔了,就走了,我记得我没有回头……」。在1949那个动荡离乱的年代……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发生在某一个车站、码头。上了船,就是一生……
「我母亲很少讲我父亲的事,唯一我记得有一次,她不晓得为什么好像闻到我头发的那个味道,就跟我讲一声说:你父亲以前的头发就是这样的味道……」 「我还只是个小孩儿,我妈妈就站在旁边,然后我们就开拔了,就走了…我记得我没有回头……」「那就变成是他后来几十年的漂洋过海、打仗、流离,唯一带在身上永远不会忘记的东西,就是这两只鞋底……父亲一辈子他那个鞋底没有用过……」「应该就是心里有个盒子关住了,偶尔才会打开……」在1949那个动荡战乱的年代,无数的生命被折辱、牺牲、伤害。那烽火幸存的,却在历经了生离死别之后,才发现离去前的那句话就是诀别,转过身前的那个眼神就是最后一瞥……60年过去了,怀着对那一代人的敬意与不舍,龙应台踏上探索1949的旅程。从龙应台父母亲的1949年出发,看民族的流亡迁徙,看上一代的生死离散,倾听战后的幸存者、乡下的老人家令人动容流泪的生命故事……「千万个中国人的苦难、流离就是带着我们缓缓向前的长河啊1949的滔天巨浪终究会推着这长河走得更远吧」1937年,南京围城,18岁的龙槐生死命爬过城墙,逃出城外,一旁的长江河畔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南京大屠杀」紧接着就在背后的城里发生。1942年,台籍日本兵郑子昌医师留下刚满月的儿子郑宏铭,搭上神靖丸号赴兵役征召,就此航向生命的终点。1946年,被判处死刑的战俘李琳彩死前脱下衣服,咬破手指写下与母亲诀别的遗言。1947年,利瓦伊恂在新几内亚日军战俘集中营等着回祖国的船,已经等了两年,同袍的许多人已经等疯了。1948年,17岁的痖弦甩开母亲送上的油饼,跟着学校流亡的队伍,头也不回地走了,浑然不知那就是他和母亲的最后一面。1949年,应美君离开淳安老家,没想过再回到淳安已是半个世纪后,而老家早已经沉入了千岛湖底……这一年,国共内战结束,共产党正式在对岸建立政权,近两百万的国民党军民撤退到台湾。
也是这一年,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发布戒严令,这块土地即将进入五O年代白色恐怖时期。从1949开始,六十年过去了,时代的巨轮辗印出人们各自不同的伤痕,在台湾共同生活的我们,是否曾好好问过彼此,痛在哪里?我们该怎么看待伤口?怎么让它好好愈合,然后往前走得更远更好?历史的长河流过,无数的生命在其中被牺牲、侮辱、折损,而留下来的会是什么?
这是一部带领我们深深思索的纪录片。
本片从龙应台的企划概念出发,由坚持制作优质原创节目、深耕台湾在地精神的三立电视台出品,王小棣监制,黄黎明导演,金奖制作团队稻田电影工作室制作而成。过程中采访了近七十位受访者,参考上百本史料书籍,行迹遍布台湾、马祖等地,亦远赴大陆历史现场:浙江宁波、千岛湖、南京、湖南、上海、香港、吉林长春、福建……,历时将近一年,收录了珍贵的口白历史、震撼的影像数据、令人动容的文件书信,更能得见龙应台的述说与深深的省思在其中。历史留在书上的常常仅是举重若轻的一句话,而那么一句话的背后确有无数的生命故事在其中。回到1949,我们希望用影像向那时代下微小但尊贵的生命致敬、悼念,愿每一段蒙尘的历史、每一个牺牲的生命都能启发我们的智慧与爱,拓展我们追求未来的视野!
纳米盘网址:http://www.namipan.com/d/hh.rar/4b434a34d4ce32779f93374f365976bd15d13e7926a12527
解压缩密码:Ramphotyphlops brami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