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一种声音]抵制日货、日企股价和盲目仇外

一种声音]抵制日货、日企股价和盲目仇外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在不断重演中,惟愿社会在重复中进步。


一、抵制日货的作用


北京时间2012年9月16日下午4点左右,据NHK报道,至少66城市发生反日游行、集会。最响亮的口号便是:“抵制日货”。


若要问我的意见,很简单:你有抵制的自由,我有不抵制的自由;你可砸你自己的东西,但别碰我的。


“抵制日货”的效果到底如何?从历史事件入手,中日美三位学者(Ray Fisman, Yongxiang Wang 和Yasushi Hamao)给了一个答案:中日关系受损时,从短期股市表现来看,对华销售大的日本企业股价下跌


这是不是说明“抵制日货”在起作用?对不起,他们的文章没有发现相关的证据;相反,他们的结论甚至可以作如下解读:消费者“抵制日货”丝毫不起作用。且容我慢慢道来。


三位学者研究的是两个事件:2005年4月5日至28日的教科书事件、2010年9月7日至10月29日的钓鱼岛撞船事件。前者指的是日本右翼团体
推出的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后者是指发生于2010年9月7日的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在钓鱼岛海域与中国渔船发生冲撞、并将中国船长詹其雄扣押的事件。


两件事都伴随着大规模的游行集会,“抵制日货”的口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打砸日车和日本风味的餐馆,也是必然上演的节目。


对整体经济影响如何?教科书事件:2005年4月日经225指数下跌6.1%,上证综指下跌5.3%。撞船事件:股市没有明显反应。


再细看,在两个事件中,在华销售多的日本企业,下跌较多——如果在华销售上升一个百分点,其股价会额外下跌8%。如果真的是普通消费者在抵制日货,我们应该看到,主要产品是个人消费品的日本企业会受更大影响——普通消费者会拒绝买日本品牌的电器汽车等,但工厂里用的日本精密仪器不会受消费者“抵制日货”的影响(或者说受到的影响更小)。但是,从数据上来看,个人“抵制日货”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华销售个人消费品的日本公司和在华对其他企业销售的日本公司受到的影响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另外一大特色:国有企业横行。细分行业看,有些行业国有企业多一些,比如金融服务、铁路运输、码头仓储、海运等。三位学者发现,
如果那些日本企业处于中国国有企业较多的行业时,也就是说,他们在中国跟较多的国有企业竞争时,两个事件中,它们的股价下跌较多。如何解释这一结果?国有
企业多,也意味着这个行业受到的政府管制严重;日资企业在中日关系变差的时候,可能会受到政府更多的管制;管制风险增加,股价下跌。


瞧,这跟“抵制日货”没毛关系。相反,这些结果验证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巨大作用,而且是潜在的巨大破坏性作用。


二、播种仇恨,收获恶果


这样对待外资企业和外国人,并不是没有成本的:我们自己的企业也会受影响。上文已经提到,教科书事件中,上证综指下跌5.3%。


再细看,对日出口多的中国企业,其股价也下跌较多。并且,这种下跌是来自于日本消费者的抵制,而不是政府的管制。可以想象,对日出口品集中在药物、食物和农产品类别的中国企业有可能受到日本质监部门的刁难;农药残留什么的,天天查,烦死你;可是,这些企业没有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相反,对日出口个人消费品的中国企业股价下跌幅度更大。


日本政府还算是“遵纪守法”,没有故意刁难中国产品;但日本的消费者也是人,他们也有情感——中国人骂了他们的祖宗十八代、还用核武器灭绝相威胁,自然让日本消费者少买甚至不买中国产品?


也可以想想,政府管制的作用会更持久?还是消费者自觉抵制更持久?政府管制是不是合法、会不会受到WTO等国际组织的制约?


三、历史和现实:义和拳和仇视外F


再说说那些乘机打砸的人:自诩爱国,其实与义和拳无疑。瞧瞧他们的宣传单吧,一切跟洋人有关系的人和物,皆是可灭的:



神助拳 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 自信天
不信神 忘祖仙 男无伦女行奸 鬼孩俱是子母产
如不信 仔细观 鬼子眼珠俱发蓝 天无雨 地焦旱
全是教堂止住天 神发怒 仙发怒 一同下山把道传
非是邪 非白莲 念咒语 法真言 升黄表 敬香烟
请下各洞诸神仙 仙出洞 神下山 附着人体把拳传
兵法艺 都学全 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 拔线杆
紧急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 心胆寒 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 尽除完 大清一统靖江山


也可以看看这个视频:链接


是不是因为有些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导致了种种乱象?不是,那些仇视外F的北美猥琐男们便是明证。赴美留学的天之骄子,有一部分人仇视与外国人结
婚的中国女子(所谓的外F),其中的逻辑跟“抵制日货”无异:买了日货是把钱送给日本,日本得了便宜;女子嫁了洋人,也是洋人得了便宜。


讨论,反省。



何英华


新浪微博:@旁观组


[email protected]



 


来源:旁观组


链接:http://bystanders.blog.caixin.com/archives/46051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