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動亂的根源——跛腳的少數民族政策(東森新聞)
中共有一個優點,就是想好的事情一聲令下就可以馬上完成,速度飛快,連經濟增長這麼快的印度都看傻眼。但是這也是一個缺點:做事情沒有深思熟慮全盤考慮。
中共喜歡經常宣揚的德政是:建國後派出大量醫護人員幫助減少少數民族嬰兒死亡率,一胎化政策後還允許少數民族生好幾個孩子。這是不是德政呢?當然是的!但這是跛腳的德政,正是造成今日之動亂的根源。
西藏新疆這些地方,由於自然條件惡劣,是不能支持太多的人口的。以往藏族嬰兒死亡率高,但是藏族生育率也很高。傳統上任何藏族男人碰上一個藏族女人都可以與之發生關係,一個母親有三四個同母異父的孩子是常有的事。藏族的風俗恰好抵消了嬰兒高死亡率,使藏區人口在很長一段時間維持在適當的水準。但是中共的德政卻打破了這種人和自然之間的平衡關係,導致藏族人口在50年來不斷增加,達到今天的600萬人的水準,是建國初期的兩倍多。
隨著藏族維族人口增長,中共的配套德政顯然應該是提高藏族維族人口素質和教育水準,幫他們在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當中立足。但是教育乃百年大計,豈能一蹴而就?藏區維區教育水準根本趕不上人口的增長,合格教師非常缺乏。結果造成大量藏族維族人口不會普通話也不會英語,就業非常困難。
以往中共在計劃經濟時代,還可以通過「包分配」的方式勉強幫藏族維族人口解決就業問題。但是改革開放和私有化進程降低了政府解決就業的能力——因為作為私有企業的老闆,絕不會想到去幫政府解決民族問題,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利潤。而藏族維族人口素質過低,根本無法應對來自漢族的強力競爭,結果紛紛失業。
造成事情更加惡化的是中共的另外一個德政——「開發大西北」。為了提高西藏新疆等地的經濟發展水準,中共下大力氣投資建設西藏新疆等不發達省份。然而內地企業進駐後,無法在當地找到合格的藏族維族工人,只好從內地招工。換言之,中共搞的德政,並沒有使少數民族獲益,相反大多數投資跑到漢族的腰包裏去了。而消費能力更高的漢族工人進入新疆西藏後,又推動了當地的物價水準。
中共在漢族內部搞的一胎化政策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因為家庭的教育投資集中在一個小孩身上,提高了獨生子女在全球職場的競爭力,進而提高了人均收入水準,這又幫助獨生子女的子女獲得更強的競爭力,形成了良性迴圈。相反,藏族維族卻陷入惡性循環:人口過度增長和平均教育水準低下導致高失業率,而漢族人口湧入又推動當地物價水準,更令藏族維族陷入絕境。
不難理解為何藏族維族對漢族如此仇恨,簡直達到不共戴天之仇的地步。原因是中共的鼓勵少數民族生育、改革開放、開發大西北等「德政」把藏族維族推到滅亡的邊緣。如果單單拿先前列出的任何一個政策出來看,那都是中共響噹噹的德政。但是把它們放在一起,就變成了毒藥。原因是配套的德政——「提高教育水準和人口素質」跟不上先前列出的一堆「德政」。
相信中共的出發點還是好的,但往往就是「好心辦壞事」。現在出主意的人很多,比如西方媒體說應該在新疆西藏搞民主自由,讓達賴喇嘛回來;大漢族主義者說千萬別給少數民族優惠政策。本人希望政府千萬不要理睬這些餿主意。真正能夠解決民族問題的具體方法有:(1)限制少數民族生育率;(2)鼓勵(或強制)少數民族中學生到教育發達省份就讀;(3)對招收少數民族的企業予以稅收優惠;(4)限制漢族人口流入少數民族地區;(5)鼓勵少數民族移民沿海發達省份,以達成民族融合,並降低人口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環境壓力;(6)在少數民族地區大辦教育,強制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和英語,提高他們在職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