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穷人我赞成 廉租房就应该没厕所
近日,自称“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茅于轼的这句话在互联网上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针对其言论发表看法。
有的网友认为,茅于轼的建议是杜绝富人入住廉租房的最佳办法;也有网友反映,房间里没厕所,跑大老远上公共厕所不方便。觉得穷人受到了歧视,穷人也有享受独立厕所的权利。也有网友表示,要解决富人入住廉租房的问题,最佳的办法就是加大申请者的财产审核力度。
其实,茅老先生所说的廉租房是指筒子楼,我赞同老先生的意见,在制度性腐败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建造一些权贵人士不喜欢的筒子楼来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茅老先生是精辟之见,他提出一个重要概念:要从设计的时候开始,就将富人排除在廉租房的竞争之外。
我们有太多的“经适房小区”,其实里面全部住的是高收入人群。这些房子唯一的特点就是“便宜”。只要是“便宜”的东西,就一定是全社会竞争的目标,而在竞争过程中,永远都是有钱人占据优势。他们不仅钱多,而且“有路子”,总能想方设法得到自己想要获得的资源。穷人永远不是对手。
“经适房”不仅为有钱人提供了机会,更为有权人提供了机会。这些人以“穷人凭什么不能住大房”为口号,建设了大量甚至超过100平米的“经适房”。从一开始,这些所谓的“经适房”就都是为有权有势的人准备的。天真善良的人会说,我们可以用制度将廉租房分给穷人。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制度可以将富人垂涎的任何资源分配给穷人。一切分配制度都是有利富人的:要么花钱,要么“走后门”。所谓“查处有钱人获得经适房”的雷声已经响过了好几年,雨点却一直都下不来。道理非常简单,有钱人有足够的办法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符合“经适房”居住条件。”。
关健的问题是,这别瞧这没有厕所的房子,能有多少的穷人享有了?廉租房真的能让穷人享用吗?
经济适用房不适用,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生活在最低保障线以下的人们能买得起吗?除非你有愿意帮助你的好亲戚或天上掉金钱了。否则能买的起吗?居者有其屋,没有厕所,又怎样?有公共厕所又何妨?只不过这样的租金低廉让贫困的穷人住的起的房子在那里?如果真的有这样,我是拥护茅老的,这些不是夹心层的,纵你房价跌去三分又二也买不起的穷人,能有一间不至于露宿街头的房子该是多少值得高兴的事情。
廉租房就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收入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的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拥护茅老这样的提法,即不影响商品房的市场,又没有让富人生气。当然也绝不会有经适房被富人占有的情况。没有厕所的房子是真正属于穷人的房子。多好。是的,我没有说反话。这是真正适合穷人居住的房子。
经适房经济不适用这是不争的事实。或许针对“夹心层”合适。骂茅老这个观点的人本身肯定不是“穷人”。没厕所的廉租房让穷人住起来才会住的放心和安心。不会有所谓的“穷人”来抢,也不会有高昂的租金在折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