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1926年泸顺起义中共屠杀国民党

公认的称法:顺泸起义---1926年12月3日在四川的顺庆、泸州、合川三地举行共产暴动。意在建立tg独立掌握之武装,赤化巴蜀。

起义首领之一刘伯承曾表示:“顺泸起义经过了许多战斗和斗争,在抑留四川军队出川去威胁武汉和四川革命运动的影响方面,起到了作用的。”

当时,巴蜀军阀拥兵自重、山头林立、相互倾轧,大的那几个名面上服从国民政府,但是暗地里首鼠两端,更有部分顽冥不化的“顽固分子”,形式是错综复杂。这正给了tg可乘之机,如拒不“易帜”成清白日的军阀刘存厚,正是tg起兵的由头。如是也有牵制川军“顽固势力”溯江而下威胁武汉的作用,但是总得意图是建立tg独立之武装,先占四川一部进而全部赤化尽占蜀地,与武汉政府遥相呼应,似又“重演”1700多年前的“隆中对”。彼时的武汉政府已为毛子和tg联合国民党左派所控制,这也为日后的“宁汉纷争”埋下了伏笔。

TOP

虽然这次失败了,但也是“南昌起义”的总预演,所谓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分化国民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这次起事只是规模不如南昌,且所属部队均为杂牌川军。而且不是“当中央”直接参与策划与指挥的“正规军”,影响自然小多了。也能避嫌tg先向国民党(其实是四川军阀)先开枪之口实,让“4.12”更容易成为历史“铁案”。

所以,立“8.1”为建军节更为妥当。

TOP

川军的主要力量通电北伐后,序列番号是蒋总司令授予,如果这些力量是倾向于蒋派,那么武汉政府不信任新近归附的“川军”,默许tg的“起义”,为何不西进入川策应杨、朱、刘呢?毕竟“义军”势单力薄。也许是为了弥合表面的团结,只是限定“川军”内乱,当时“杨、朱、刘”皆为tg秘密党员。如事成则会师于武汉;事败则鸟兽散,潜伏下来。


 三地起事很明显从地势来说,目标直指成都。也许从国民党内部也有“削藩”,平定四川的意愿。这也正让tg钻了空子,否则,此次兵变的主使人为何没有受到惩处,而另谋高职? 不过总的来说,此次兵变失败将四川军阀推向了蒋氏一方。



[ 本帖最后由 chengshilaji 于 2012-3-24 19:36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