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帝制与天朝帝制风马牛不相及。仅举简单一例,帝王世系就大不同。故,用马氏的“欧洲封建论”生套在“华夏帝制”的头上,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因此,将欧洲帝制与中国帝制作类同对比也是如此。
2.无量鲜血换来了国体的变更,怎能轻描淡写的一挥:跟帝制的存废其实无关?
3.袁氏最先背叛的是他的“恩师”---李鸿章。(落井下石后又腆着脸皮负荆请罪去

)。其人最无耻之处为一己权欲,祸乱华夏贻害至今。
4.将袁氏喻为曹阿瞒,应该得来于李恩师的山寨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奸)雄。其人无论文治、武功、才学还是驾驭局势之能力等等比起曹阿瞒差了不只十万八千里。
5.袁氏当政短短四年就众叛亲离,昔日北洋喽啰无一听其驱使,天下陷于分崩离析之势。却被某类人吹捧为“天国四年”
原因很简单,袁氏没有自成体系的政治理念来凝聚人心。其人起家就靠着“刀子、银子和无耻”,袁氏也知道这仅是权宜之计长不了。所以,其人必炒“孔教”冷饭,不称帝如何削藩?或说袁大头怎么不“慢慢"来?"终身总统"都作了嘛。深受孔教浸淫的袁氏(虽然儒学不及格)笃信“袁家男人没有过六十的。”的宿命,就能明白其人迫不及待的要“称帝”。
6.该主贴硬伤太多,初次看了俺吃惊远远超于“电话事件”。该文貌似是唐德刚文的“读后感”,硬伤段子是否来自于此?俺没有读过唐先生的一个字,所以没有发言权。
仅就主贴的袁大头临终遗言从何而来说说。也许俺才疏学浅,目前得知只有袁氏的儿子(老七?)说还有徐世昌说,而且大多采信徐氏说法,好奇者可以自己查。至于袁氏濒死气若游丝、吐字艰难之时,是否能进行主帖中的,貌似感情充沛的“诗朗诵”呢?
7.有关于曹操似离题万里,故不作赘述。但是,将曹与袁相互照镜子,得出“乱世之定海神针”之说,就要说上两句。a.不仅要看史籍记载你说了什么,还要看看记载你做了什么。参见荀彧下场以及司马昭是照谁学样的

除此,孙权的说法就不算数了?这些都是常识呀!b.刘备说,东汉天下使溃于桓灵。其实,曹刘孙等群雄如何脱得了干系?哪个不是怀揣着问鼎海内的梦想拼杀于世的?
“适当的渲染可以使历史更精彩”,那就只当历史题材的“散文”,罗列各种的形容辞藻天马行空了。:L 如果将逆历史潮流,而犯下无可饶恕的罪行,都可渲染为“缺点”的话,有何面皮指责毛粪粉饰毛的罪恶为“失误”呢? 要感性也有个度,我们的年纪和阅历不允许“超男、超女”粉丝般的狂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