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谁能跟我说说刘晓波是谁?



TOP

回复 5# 2245082 的帖子

1、老百姓是骂人的话·····请慎用!

2、民众是河水,没有炸药,河水只能在河道里咆哮,况且,还有河堤·····
      偶尔掀翻一两座舢板,只能给河堤带来新的补充,除此······无用!!!

具体参考殷先生的文章:http://goo.gl/ia46

TOP

凡是政府官员、公务员等都在说,老百姓啊……
  可我要问了,谁TMD是老百姓。
  老百姓是谁?就是那些等着官儿们作为、给政策、给帮助,逢年过节给救济、施舍的人。
  一旦得到了些许好处,老百姓还要千恩万谢地感谢被关怀。
  他们一般没有名字,在电视、媒体上被称为:某观众,某群众,某用户,某同志,某战士,某民工,某农民,某采访对象。
  被叫了上千年的“老百姓”们到底还是没脾气,只能被这样一年年地叫下去了。
  
  凡是政府官员、公务员等都会说,老百姓有意见了。
  这话的意思是,老百姓们耐不住性子,发了点儿彪(脾气)。这么没脾气的老百姓都发脾气了,看来事态有些严重啊,形势有些不妙啊,不能再踢中超的皮球了,要踢就踢世界杯。
  老百姓有意见了。这里的“意见”不是批评,不是批判,不是方案,更不是提案,就是意见,就是那种小心翼翼吐出来的口水。
  作为人民公仆的父母官,怎么忍心不去解决一二呢。
  
  凡是政府官员、公务员等都爱说,我们要为老百姓办实事。
  如果他们真的是老百姓的办事员的话,那么就不会说办实事了。难道还要办虚事么。可他们的大部分在办什么事大家很清楚,所以才会有“为老百姓办十件实事”。意思就是说,办十件算达标了,其它的就可以是虚的了。
  还有那些“便民措施”这里就要看这“便民”的“民”是指的谁。如果指的是公民,相信决不会用“便民”。这里的“民”其实还是老百姓,不然何以显得那么像施舍的呢。
  就是说,这些“便民措施”不是按照宪法、法律规定必须的,而是为了方便群众、为了平息老百姓的意见、为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为了做出些政绩。
  
  于是,老百姓也常说,我是个老百姓啊。
  意思是,我是老百姓,所以我无能为力,只能随波逐流,只能支持我们的政府。
  做一个怎样的老百姓才叫个好老百姓呢。这是一个思想政治问题。以前的5讲4美、4有新人、3好学生,现在的8荣8耻,都是标准。还有计划生育,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不光膀子……
  这些教育都是从小就开始了。
  但在我们的学校和社会,独独没有公民教育、民主教育、人权教育。教你如何保障自己的人权,如何才能言论自由,如何才能选举与被选举,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隐私,如何才能实现民告官……
  所以,老百姓们才甘为老百姓,才不懂得自己是有能有力的,是被宪法和法律赋予了能力的。
  
  老百姓有上百个姓儿,那么古老。为什么在如此现代的和谐社会里,还要在各种公共场合、大众媒体、公务员官员口中出现呢。
  在这亲切的“老百姓”的字眼背后是一个事实:
  “老百姓”是一个没有任何法律定义和定位的词(却被用来形容广大的公民们)。
  就像身份证该叫公民证,因为我们的身份就是中国公民。
  
  那些口口声声“老百姓”的人,他们就不觉得自己可耻呢?他们是怎么学的8荣8耻!
  我不是想做官,我只是不想被叫做“老百姓”。
  就此看来,“老百姓”真的是句骂人话。
  说的,该惭愧。
  听的,该吐!

—— 楼上的链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