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常见的几种缝

常见的几种缝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及施工缝
                                                       


 


变形缝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用预留缝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


一、 伸缩缝【expansion joint
        伸缩缝又称温度缝,是建筑工程常用名词之一。是指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房屋因气候变化而产生裂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伸缩缝。


        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一般间距为60m左右,缝宽200-400mm,缝内填保温材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建筑物基础因其埋在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响小,不必断开。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二、 沉降缝


        是指在工程结构中,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沉降裂缝而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的永久性的变形缝。
       


        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
       


        沉降缝主要控制剪切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设置沉降缝消除因地基承载力不均而导致结构所产生的附加内力,自由释放结构变形,达到消除沉降的目的。
       


         总之一句话,当建筑物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该建筑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都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沉降缝的作法:沉降缝的做法与伸缩缝不同,它要求在沉降缝处将基础连同上部结构完全断开,贯穿建筑物全高直至屋顶(木屋顶除外),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并可垂直自由的沉降。


        而且,必须注意,在沉降缝内不能填塞材料,以免妨碍建筑物两侧各单元的自由移动。(不少工程,虽然设置了沉降缝,但由于施工时不慎,缝内被砖块或砂浆等杂物堵塞,往往失去沉降缝的作用。在寒冷地区,因保暖需要,可在缝的侧面充填保温材料,但必须保证墙体能自由沉降。)


        沉降缝宽度与地基性质和建筑高度有关,沉降缝的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其作法,则必须保证相邻两个独立单元能自由沉降。


在砖混结构中,沉降缝两侧建筑的基础通常采用两种方案:
1、 挑梁基础
       即在沉降缝一侧墙的基础按正常设置,另一侧的纵墙由悬挑的挑梁承担,梁端另设基础梁和轻质隔墙。
2、 采用双墙方案
       即在沉降缝两侧都设承重墙,以保证每个独立单元都有纵横墙封闭联结,此结构整体性好。在两承重墙间距较小时,为克服基础的偏心受力,可采用在平面布置上为两排交错设置的独立基础,上放承重墙的基础梁。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沉降缝,通常采用双柱悬挑梁或简支梁作法。


沉降缝的设置原则:
 ⑴、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
 ⑵、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
 ⑶、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
    ⑷、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的部位 ;
    ⑸、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⑹、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房屋层数与沉降缝宽度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MM)>:2—3层,50—80mm;4—5层,80—100mm;5层以上≥120mm。


 


三、抗震缝


        所谓抗震缝,是指在地震设防烈度≥8度的地区,由于建筑物平面或竖向的不规则,从而产生对结构抗震不利的因素时,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的破坏,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所设置的垂直缝;其目的是为了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


        抗震缝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可不断开。


抗震缝的设置原则: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并且楼板高差较大
(3)、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刚度截然不同
规定:在地震设防区,当建筑物需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统一按抗震缝对待 。


四、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


        是指由于设计、施工或者技术原因,而使混凝土的浇注不能连续,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新、老浇注交接面上所形成的接缝;或是指在浇注新混凝土震捣时,为了防止对已经浇注好的混凝土产生影响所留的缝;以及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要留在结构受剪力小,并且好施工的地方。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更多的时候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的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所以,任何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综上所述:


 


1、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


2、伸缩缝:建筑物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3、沉降缝:建筑物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必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4、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5、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分段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施工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隙,而应该是一个面;


6、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这三种构造缝一般情况下要做到三缝合一,根据抗震设防等级、温差变化以及伸缩缝的位置等因素来确定设缝位置和缝宽,具体情况可查规范;


7、除了施工缝,其余的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并且其它方面也必须满足抗震缝的要求。



 参考资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


 


 


 



[ 本帖最后由 西北偏北1978 于 2009-7-31 07:44 PM 编辑 ]

TOP

回复 4# 我爱宝_马 的帖子

你说的不是缝,应该是蜂!!!

这些人的头让蜂叮了~~~长了个包冒充“智囊”~~~
其实就是一包脓·············

如果真是有缝,那也好办,用高强度腻子(如:原子灰)勾一下~~,保持个三五年还是可以的~~
注意事项:千万不要进水哦·····,那样的话,只有返工了·····


[ 本帖最后由 西北偏北1978 于 2009-7-31 09:10 PM 编辑 ]

TOP

回复 6# 李二叔 的帖子

谢谢~~~·

TOP

回复 11# 66989 的帖子

呵呵~~~

玩笑归玩笑~~偶可不是干路桥的~~~~
偶就是一个跑房建现场的小技术·············

[ 本帖最后由 西北偏北1978 于 2009-8-1 09:59 AM 编辑 ]

TOP

回复 16# 中蚣中殃总属妓 的帖子



去找她吧········


偶是会变身的~~~不怕的你就来······


你要冷静哦··········

TOP

回复 18# saltfish 的帖子

倒数第二张,你要看这里:

https://cmule2.com/viewthread.php?tid=234728&extra=page%3D1     

不要吓到哦~~~

TOP

回复 20# 66989 的帖子


先是人啦~~~~~

TOP

回复 22# lxh671 的帖子

呵呵~~~献丑了············

TOP

回复 24# cqdj 的帖子

是啊~~~做个AD`````````````
你别扣偶的分儿啊··········

[ 本帖最后由 西北偏北1978 于 2009-8-1 08:54 PM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