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南京大屠杀到底死了多少人

南京保卫战部分根本就是在胡扯……晚上我来具体说明一下。
虽在花间柳下,不忘精忠报国。

TOP

南京保卫战是国军以少战多,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战斗。而且作战英雄,不是可以随便污蔑的。 当时国军有多少人?有刚从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加上从他处抽调来的10个师,总共13个师,再加上由军事学院学生组成的教导总队(共计1万2千余人)、宪兵部队、江宁要塞部队,理想上这些部队满编将有18万人左右,然而除去第41师及第48师是汉口开来的增援部队,其余均是由松沪战场撤出的受创整补中的残部。因此实际上没有满编,按唐生智统计约有8万人,其中新兵就占3万人。哪来的什么十几万部队?

而日军方面,在奉皇命“大陆命第7号”的知道下,南京攻击部队由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构成。此外,还有通信部队、鉄道部队、航空部队、工兵部队、兵站部队等。日军大将松井石根属于“中国一击论”的强硬派,认为日本唯有透过前线将领击垮国民政府才能解决中国问题。第10军军团长柳川平助也是主战派,无视参谋本部的统制线范围,放任各师团追击国军,以逼迫大本营扩大战线。南京的攻击部队达到了8个师团,再加上配属部队和第三飞行团,总兵力达24万人以上。根据日方记录,仅“化学炮弹”就配装6万发。由于日军的化学炮弹和正常炮弹的比例一般是1:10可以推断出,日军最少准备了60万发炮弹。知道这是个什么概念吗?

具体双方的作战序列如下:

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唐生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
第2军团:军团长徐源泉
第41师:师长丁治磐
第48师:师长徐继武
第66军:军长叶肇
第159师:师长谭邃
第160师:师长叶肇(兼)
第71军:军长王敬久
第87师:师长沈发藻
第72军:军长孙元良
第88师:师长孙元良(兼)
第74军:军长俞济时
第51师:师长王耀武
第58师:师长冯圣法
第78军:军长宋希濂
第36师:师长宋希濂(兼)
第83军:军长邓龙光
第154师:师长巫剑雄
第156师:师长李江
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
第103师:师长戴之奇(代)
第112师:师长霍守义
宪兵部队(宪兵第二、第十团、教导团):宪兵副司令萧山令
陆军装甲兵团指挥官刘介辉第三连赵鹄振少校(17辆一号战车[29],据某些记载仅10辆与役)
江宁要塞部队:要塞司令邵百昌
炮兵第8团1个营、第10团1个营(战车防御炮计8门)
防空司令部所属各高射炮队(大小炮27门)
城防通信营
本部特务队

中支那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大将,参谋长冢田攻,副参谋武藤章
上海派遣军:司令朝香宫鸠彦王中将
第3师团:藤田进中将
第29旅团:上野勘一郎少将
第5旅团:片山理一郎少将
先遣队(联队):鹰森孝大佐
第9师团:吉住良辅中将
第18旅团:井出宣时少将
第6旅团:秋山佳兑少将
第11师团:山室宗武中将
第10旅团:天谷直次郎少将(天谷支队)
第22旅团:黑岩义胜少将
第13师团:萩洲立兵中将
第26旅团:沼田重德少将(沼田支队)
第103旅团:山田栴二少将(山田支队)
第16师团:中岛今朝吾中将
第19旅团:草场辰巳少将
第30旅团:佐佐木到一少将
重藤支队:重藤千秋
第10军:司令柳川平助中将
第6师团:谷寿夫中将
第11旅团:坂井德太郎少将
第36旅团:牛岛满少将
第18师团:牛岛贞雄中将
第23旅团:上野龟甫少将
第35旅团:手冢省三少将
第114师团:末松茂治中将
第127旅团:秋山充三郎少将
第128旅团:奥保夫少将
第5师团歩兵第9旅团:国崎登少将(国崎支队)
第三飞行团:值贺忠治

从12月4日,国军第88师孙元良部,与陆军装甲兵团第3连(一号战车)在南京南方和日军正面接触开始,一直到12月12日,南京东南方紫金山、雨花台沦陷,守军全数殉国(孙元良第88师之战斗详报:(节录) 12日晨,沿京芜铁路进攻之敌已逼近赛虹桥。雨花台方面因系敌主攻所在,虽经全部我官兵奋勇苦斗,奈外无粮弹,内无援兵,且敌挟战车、飞机、大炮……上午,韩团长宪元、营长黄琪、周鸿、符仪廷先后殉难;下午旅长朱赤、高致嵩,团长华品章、营长苏天俊、王宏烈、李强华亦以弹尽援绝,或自戕或阵亡,悲壮惨烈。全部官兵六千余员皆英勇壮烈殉国)。国军在绝对劣势下苦撑一个星期,直到唐生智临阵脱逃为止,国军一直都在苦战。从12月13日早晨,日军第6师团及第114师团首先入城,同时第9师团进入附近的光华门,日军第16师团与第13师团其中一部则进入中山门及太平门,山田支队占领乌龟山,朝幕府山前进。同日下午,2支日本海军小型舰队到达长江两岸。正式占领南京到日军宣布南京地区战事正式结束,又经过了6个星期。在这6个星期内,日军各方面记录都表明零散国军都在抵抗。声称南京保卫战根本不存在,这个话连日本人都说不出来(日方记录:中国军由于民族主义的自觉,在上海死力抵抗,苦战多时;攻南京时亦遭中国军坚强抵抗,日军伤亡很重,因此痛恨国军。所以引致南京屠杀报复日军中将武藤章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讯问中曾说:“由于日华战争是不宣而战的事变,所以决定对被捕的中国人不作俘虏处理(屠杀)。”)。
虽在花间柳下,不忘精忠报国。

TOP

南京保卫战阵亡高级军官甚多,少将以上17人(包括追赠)。具体名单和事迹如下,请一一查实看国军是否全是逃跑之辈。
肖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 1937、12、12 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朱赤少将,88师262旅旅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高致嵩少将,88师264旅旅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易安华少将,87师259旅旅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罗策群少将,66军159师副师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李兰池少将,57军112师副师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刘国用少将,74军58师174旅副旅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蓝运东少将,预10师参谋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万全策少将,教导总队第1旅参谋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雷震(追晋)少将,教导总队第3旅副旅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谢承瑞(追晋)少将,教导总队第1旅2团团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华品章(追晋)少将,88师262旅副旅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韩宪元(追晋)少将,88师262旅542团团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黄纪福(追晋)少将,66军159师477旅副旅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蔡如柏(追晋)少将,66军160师956团团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纵观整个抗战南京保卫战也是国军高级军官阵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其中1名中将、10名少将,6名上校(追晋少将)。
下面是17位殉国将军的介绍
萧山令(1892-1937) 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兼首都警察厅厅长、南京市长
字铁侬,湖南益阳人。1910年入陆军小学。次年毕业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1916年毕业。回湖南蔡钜猷、贺耀祖部任连长、营长、团副、参谋等职。1928年任益阳县县长。1929年1月任首都宪兵司令部中校参谋,1930年升参谋处处长。1932年任总务处处长,主管全国宪兵的编制与训练工作。1936年3月攫升为少将参谋长。1937年11月中旬宪兵司令谷正伦赴武汉就医,升任宪兵司令部中将副司令,成为南京宪兵首脑。旋首都卫戍司令部成立,长官唐生智命令其代理首都警察厅厅长暨南京市市长,以便宪警协调行动。因积极组织修筑野战和城防工事、维持市内秩序等,颇受好评。12月,南京保卫战开始,所属1万余名宪警除负责防守城内重要据点外,还协助防守上新河、雨花台、光华门等处复廓阵地,光华门战斗最激烈时清凉山宪兵部队曾被调遣驰援。 12月12日上午城防危殆时,命令宪兵增筑城内街垒工事,准备巷战。下午奉命撤退,并殿后督队。夜于仪凤门外又指挥宪警与追敌激战,渡江时为日军汽艇机枪扫射身亡。
朱赤(1900-1937) 第88师262旅少将旅长
字幼卿,号新民,江西修水人。小学毕业后于私塾任教。1925年7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次年参加北伐,任见习官,随部转战湖南、江西。因战功升任排长、连长。1932年参加淞沪抗战,因功升任营长。1935年,随部进驻江阴、常熟一带,构筑锡澄线及吴福线国防工事。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三团团长,屡次请战效命。8月,晋升为二六二旅少将旅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曾在上海八字桥等地首战日军,攻占日本海军司令部。8月下旬,退守苏州河和江湾一线,多次击退日军进攻。11月初,奉命率部退往南京。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八十八师以二六二旅、26 4旅及一个补充团兵力守卫雨花台一带。9日,日军第六师团突破牛首山,先后以两个联队向雨花台发起猛攻,均被击退。10日以后,日军于光华门附近攻击受阻,遂以两个师团在飞机、大炮、坦克的协同下全力猛攻雨花台。守军奋勇血战,反复肉搏,第一、二线阵地相继被摧毁,仍率余部退缩至核心工事顽强抗击。12 日下午,部队损失殆尽,仅余te务连,遂命士兵打开几十箱手榴弹盖子,用绳串连导火索,待日军进至阵地前沿时全部引爆,敌人遗尸遍地。不久,因弹尽力竭全部壮烈殉国。  
高致嵩(1898-1937) 第88师264旅少将旅长
号子晋,广西岑溪人。岑溪县立中学毕业,任乡村高等小学教员。1925年7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次年1月毕业后任见习官,参加东征、北伐诸役,历任排、连、营长等职。1930年调南京卫戍司令部。1931年底,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二师改编为陆军第八十八师,任该师中校参谋。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2月,随八十八师开赴上海支援十九路军,作战负伤。1933年调任湖北省保安团营长,参加“围剿”工农红军。1934年,投奔浙江省保安处处长兼浙赣皖边区“剿fei”司令官俞济时,升任保安处补充团上校团长,旋改任第三团团长。参加“围剿”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7年8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被编入八十八师26 4旅。因功升任26 4旅少将旅长。11月,奉命撤退。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与二六二旅朱赤部协同防守雨花台阵地,连日顽强抗击日军进攻,毙敌数千。友军阵地被突破后,三面受敌,仍率部坚守阵地。12日下午,与全旅大部官兵壮烈殉国。后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86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易安华(1900-1937) 第87师259旅少将旅长
字福如,号济臣,江西宜春人。江西省立第八中学肄业。1925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宪兵科。次年毕业,任军校宪兵教练所见习少尉队长,后调任中央宪兵团排长,参加北伐。1927年升任浙江警备司令部第三补充团上尉连长。1928年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次年入中央教导队。毕业后任教导第一师第一团上尉连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升任少校营长。次年,教导师改编为陆军第八十七师,任该师第二六一旅五二二团中校团副。1932年赴上海增援十九路军抗 日。1933年冬,升任该团上校团长。 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随八十七师围攻上海市区日军阵地,毙伤大量日军,遂任该师二五九旅旅长。11月,奉命撤离上海。后于镇江任戒严司令。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中华门右翼阵地。9日,日军猛攻光华门、通济门、雨花台。10日午后,第九师团部分日军冲入光华门,占据沿街房屋。乃率部与该师二六一旅经过8个多小时血战,全歼入城日军。易安华与二六一旅参谋主任倪国鼎等30余官兵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罗策群(18 93-1937) 第66军159师少将副师长
广东兴宁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工科毕业。历任参谋、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抗战爆发时任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四七五旅旅长,参加淞沪会战。9月在刘行与日军血战9昼夜。又于杨木桥指挥击溃日军劲旅久留米师团,因功升任一五九师副师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因师长谭邃有病先期过江,代行师长之职。曾率部在汤山阻击从京杭公路北上之敌两昼夜。12日夜,来自广东的六十六军、八十三军集合部队出太平门,沿京杭公路向皖南突围,率一五九师奉命打前锋,在紫金山北麓的岔路口遇敌阻击,数次冲击不果,乃亲自率队向敌冲锋,不幸中弹殉国。  
姚中英(18 96-1937) 第83军156师少将参谋长
字若珠,广东平远人。1924年于平远中学毕业,参加革命军,旋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25年参加东征。毕业后参加北伐。后入陆军大学第八期,毕业后回广东任陈济棠部独立第一师二旅六团中校团副、燕塘军校上校教官等职。陈下野后,调任余汉谋第四路军教导旅上校参谋长。1937年,以上校团长职务由广东韶关奔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因功升为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后在镇江设防。12月初,镇江被日军占领,撤往南京,扼守汤山一带。 8日,奉命率部与三十六师预备二团在紫金山以东的青龙山、龙王山一线,掩护第一线守军退守复廓阵地,与衔尾猛攻的日军连日激战,后因伤亡惨重退入太平门。 12日,指挥所部向日军兵力薄弱处突击,身先士卒,辗转冲杀,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司徒非(18 93-1937) 第66军16O师少将参谋长
字严克,乳名荣,广东开平人。早年在广州贩报为生,后入印刷厂,半工半读。1917年入保定军校第六期,1919年毕业。1922年,任游击总司令,协助孙中山讨伐在广州叛变革命的陈炯明。后历任江门市市长、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广东省政府参议员。1932年1月,任十九路军独立团团长参加淞沪抗战,作战英勇,被报章赞誉为“大胆将军”。战后,为十九路军将领追悼阵亡将士撰写挽联:“挥戈比鲁阳,及尔皆亡,泪落吴江湖猛士;掣挺击倭奴,为民效死,伤哉血浦招英魂。”1933年11月,随十九路军在福建省组织“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后,在香港经营礼香酒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任第四路军少将高级参谋。一六O师参加淞沪会战时,在该师协助指挥。11月,上海沦陷后,随军退守南京,任一六O师少将参谋长。12月6 日至8日在汤山阻敌。10日所部刚撤至大水关,又奉命调入城内准备巷战。12月13日随部经太平门突围至句容,身中数弹殉国。
李兰池(18 99-1937) 第57军112师少将副师长
字锦卿,辽宁锦西人。1926年冬,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步兵科。1928年8月毕业,入东北军缪澂流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副、团长等职。1933年,随部参加热河抗战和长城抗战,旋即转赴关内。1937年,以第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少将副师长之职参加淞沪会战,驻防江苏南通、海门等地,守备长江左岸。11月,率部渡江据守江阴要塞。在日军第十三师团进攻下顽强抵抗,浴血苦战,连连退敌。后日海军参战,阵地工事大部被毁,官兵伤亡甚多,乃于12月1日向镇江突围。10日开赴南京前线,在蒋庙一带与日军激战,亲上火线督阵,击退日军进攻。12日,南京城破,奉命突围,率队冲锋时于太平门附近中弹阵亡。
刘国用(18 98-1937) 第74军58师174旅少将副旅长
号剑豪,广东梅县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25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教导队教官和第十五师二团排、连长。1930年起历任第十六师一团少校营长、中央军校南昌分校中校教官。1936年起任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三四四团团副、上校团长。1937年8月任该师一四七旅少将副旅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牛首山。9日,在与敌激战3日后,退守水西门以东地区为预备队。继续与敌激战,13日于水西门外殉国。  
蓝运东(18 99-1937) 预备第10师少将参谋长
字阜伯,湖南醴陵人。1924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后升至军事委员会军务局专员。1937年10月由福建新兵编成预备第十师,任少将参谋长。12月于南京殉国。  
万全策(1902-1937) 教导总队第1旅少将参谋长
广西苍梧人。师范生。入广东西江讲武堂,后进过中训团研究班。1924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队,转第二队。1937年,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少将参谋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第一旅防守紫金山南的工兵学校左侧、孝陵卫、西山、中山门一带,旅指挥所设紫金山第一峰。自8日起协助旅长周振强与敌交战,主阵地始终未失。至11日战事最激烈时阵亡。
雷震(1901-1937) 教导总队第3旅上校副旅长
原名汝勤,四川蒲江人。先后就读于邛来县的邛大蒲联立中学、成都法政学校及熊克武所办建武学校。1924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炮兵科,改名雷震。1925年毕业,留校任军械处党代表。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蔡廷锴部历任连长、营长。1932年参加淞沪抗战,时任团长。1937年抗战爆发,调南京,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三旅上校副旅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坚守紫金山阵地。12日下午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撤离,雷震率部留守。13 日,掩护军民于下关火车站乘火车突围,与连长雷天乙等上最后一节车厢殿后。日机空袭将列车炸断,火车头拉着前面车厢开走,乃下车指挥官兵抗击日寇,力战阵亡。1938年9月追晋为少将,入祀蒲江忠烈祠。198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谢承瑞(1905-1937) 教导总队第1旅2团上校团长
江西南康人。1927年10月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攻读陆军专业,1930年1月毕业。1937年时为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上校团长。所部与八十七师二六O旅防守工兵学校。9日,防守淳化的五十一师败退回城,在尾追的日军第九师团的猛攻下阵地失守,遂退入光华门与八十七师、一五六师、宪兵教导二团等坚守城垣,并迫退城外日军。10日,光华门两次被突破,但入城日军均被歼灭,有少量残敌隐藏于城门洞内。遂建议组织敢死队清除残敌获准。半夜,从箭楼上将汽油桶摔到门洞口,点燃烧敌,并亲率教导二团敢死队打开城门,与从城上缒下的一五六师敢死队前后夹击,敌人悉数被歼,且俘获一人,原本抱病参战的谢承瑞为火焰灼伤。此后坚守光华门。13日凌晨始受命撤往下关,在挹江门因身体虚弱被拥挤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后追赠少将。  
华品章(1902-1937) 第88师262旅上校副旅长
字荣衮,后改希平,四川西昌人。1924年赴成都考入国民革命军军士教导队,毕业后在军中服役。1926年入黄浦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炮兵科,在校时即参加北伐。1927年6月毕业。先在第五十八师历任排、连、营长,后调第七十二军八十八师任军士教育大队长。因训练有方,升任该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中校副团长。1935年升任该旅野战补充兵团上校团长,入川驻防灌县。1936年秋奉调回南京,升任二六二旅副旅长兼野战补充兵团团长,驻南京外围。 1937年8月开赴上海前线抗击日军,11月底撤至南京整补备战,驻守雨花台阵地。12月9日,随部先后击退日军两个联队的进攻。后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协同下连日猛攻雨花台,战况激烈。12日下午华品章在拼杀中壮烈殉国。1939年8月追晋为陆军少将。  
韩宪元 (1902-1937) 第88师262旅524团上校团长
广东文昌人。1925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37年时任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上校团长,参加淞沪会战,英勇拒敌,坚守四行仓库掩护撤退的谢晋元即为其所部团副。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雨花台阵地,激战累日。12日,在雨花台与旅长朱赤等壮烈殉国。后追赠少将。  
黄纪福(1902-1937) 第66军159师四77旅上校副旅长
广东梅县人。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第十一教导队学习。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1936年在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任团长。1937年率部在刘行、广福等地奋勇抗击日军,予敌重创。12月,任四七七旅副旅长,参加南京保卫战,在汤山拒敌。汤山失守后经麒麟门退大水关集结待命。10日随一五九师调驻明故宫,策应增援光华门的一五六师。12日,南京失守,随六十六军经太平门突围,沿途战斗中壮烈牺牲。后追赠少将。  
蔡如柏(?-1937) 第66军16O师956团上校团长
虽在花间柳下,不忘精忠报国。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