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郭岱君:从档案看,宋子文就是今天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

当年调查调查的档案也公开了呀,没有什么能支持宋的贪污行为的呀。当时美国杜政府因为放弃国民政府,导致朝野的讨伐。所以杜一直强调国民党亡于腐败,联邦调查局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调查的。如果当真有过贪污,当时为什么不公开用来证明杜的对华政策呢?同时行动的并非只有他们,美国国会也曾为此同意举行听证会调查宋子文的财产。在公开的宋子文档案中就有此次听证会的记录,以及宋子文因此事与律师的信件来往。在得到美国参议院召开听证会调查其财产的消息后,宋子文写信给听证会,表示同意公开自己的财产,但他的律师认为宋子文没有必要公开财产,而在宋子文的一些好友以及被称为“院外援华集团”的帮助下,美国国会对宋子文财产调查的听证会不了了之。

[ 本帖最后由 总书记 于 2011-6-3 22:54 编辑 ]
虽在花间柳下,不忘精忠报国。

TOP

比如最为熟知的是1946年陈伯达在《中国四大家族》一书中说:“四大家族或是‘官’式的,或是‘商’式的,在金融、商业、工业、地产诸方面所独占的财产,以及他们在外国的存款和产业,粗略统计一下,至少当在二百万万美元左右。”

若真如此,那么四大家族中随便一人的私产都可跻身于世界首富的行列,但事实是怎样的呢?据史料统计,当时全国三个最大的国家垄断资本集团——“四行二局”(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资源委员会和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资产,合计也只有62972亿元法币,以1947年的汇率计算,尚不足100亿美元。若把当时国民政府管辖的所有财产加起来,也不超过200亿美元。

再比如1949年5月,49名立法委员联名提出临时紧急动议,要求向宋子文、孔祥熙、张嘉三豪门“征借”10亿美元,以充实国军军费。这一主意获得全体出席委员赞同通过。面对这种境地,宋子文选择了一走了之。1949年5月16日,宋子文偕夫人乘机离开香港,去往巴黎。临行前他对记者发表讲话说:“那种建议,正足以表示那班人员的脑筋如何,因为据余所知,目前中国政府和私人存在美国的外汇资产总金额不过五亿美元,他们竟要余和孔、张两氏共同捐出10亿美元,岂非捕风捉影。”

到了1971年4月,77岁的宋子文突然辞世。纽约州政府的税务官员对宋子文的经济状况着手展开调查。在纽约遗产法庭关于宋子文遗产分割执行书中公布了那次调查的结果:宋子文的非固定财产只有100多万美元,加上20年间大为升值的房产,也就七八百万美元(一说其财产总值为10485729.47美元)。
虽在花间柳下,不忘精忠报国。

TOP

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张俊义副研究员,其人是2004年4月宋子文档案全面对公众开放后最早接触到这批档案的学者之一。根据他的研究以及对档案内容进行了整理总结,其中有由宋氏后人特地提供的一部分有关宋子文个人财产情况的文件,这些文件包括:1941年宋子文手书个人财产清单、1949年宋子文开列其在中国大陆被没收的个人房屋地产清单、1950年宋子文致美国国会和国务卿杜勒斯表示愿意公开个人财产的有关信件、1968年宋子文自列个人财产记录和1971年纽约遗产法庭关于宋子文个人遗产分割执行书等。

   从遗产分割书来看,在宋子文去世时,他的财产总额只有100多万美元,与世界首富之称确实不能相符。但据张教授介绍,宋子文的晚景确实不如以前那样富有,来美后的宋子文主要进行股票投资买卖,但却并不走运,损失惨重。资料显示,为弥补炒股的亏空,宋子文曾将他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豪宅以28万美元的价格向银行抵押。

   大陆解放前,除了不动产外,宋子文曾将其名下的大量财产转移,在旧金山宋氏家族开办拥有广东银行,在其他一些海外银行中,宋家也有不菲的积财,然而其总资产也最多在几百万美元上下,和传言的几百亿美元身价也相差太远了吧……


[ 本帖最后由 总书记 于 2011-6-3 23:03 编辑 ]
虽在花间柳下,不忘精忠报国。

TOP

历史研究要讲究证据,如果想证明宋拥有百亿家资,请拿出确凿的证据来。这种想当然的推测除了抬杠,毫无学术价值。联邦调查局调查我已经说明了背景,不公开意味着什么我想大家都能看的出来吧。再比如果你要证明当时国民政府或者华人在当时的欧洲存款超过在美国的资产,请具出具体数据来。据我所知,这并非是不可以查阅的内容吧。而宋式家族的其他人员的资产,这些部分也在近年来的经过了社科院的研究,也不曾发现高达数百亿的资产转移行为。如果你有基本的经济常识,就该知道在4、50年代,高达数亿,数十亿资产的转移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这么大的资产转移,必然是通过相关中介部分的。这样可能不暴露吗?其实当今即使是大陆的严肃学术界,正规的学术研究中,对于宋的百万资产最保守的也是采取默认的态度了。

    早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已经实行了“五院制”,宋子文就主张确立一个严格的预算和决算制度。比如,1933年,宋子文以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的身份访美,和美国签订了5000万美元的“棉麦借款”,其后宋又参加了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并访问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宋子文回国后,审计部门就致函宋,要求他将出访账目报告清楚,宋子文就逐一报告。这说明,一些现代化制度已开始确立。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1933年宋子文辞去了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之后,在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公司、广东银行,他确实有个人股份。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应该看到,无论是抗战爆发前宋子文直接参与谈判的5000万美元“棉麦借款”,还是抗战爆发后宋子文作为驻美代表谈判先后达成的钨砂借款、金属借款、平准基金借款和后来宋子文以财政部长身份达成的5亿美元借款,这些大数额的国际借款在银行开设账户和动用账户数额在当时已建立非常严格的制度。比如,这些借款的动用均受国民政府财政部控制,这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胡佛研究所都有相关档案,我们可以看到,军方占了很大一部分支出,用于购买美国武器和卡车、军用医药设备等物资,借款支出方向非常清楚,并向国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国民参政会和美方备案。这说明,对战时借款的动用总体上是有相应的制度约束的,并非个人行为。 网

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1946年底和1947年初爆发了黄金风潮,当时宋子文担任行政院长。抗战后期通货膨胀日趋严峻,政府是消极顺其自然还是积极应对?宋子文选择了后者,从1946年2月份开始,对获得美国援助的期望和对国内秩序的自信是宋的外汇和黄金市场政策出炉的重要动因。从实际情况来看,外汇和黄金市场的开放供求无法平衡时,问题就会显现,特别是随着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利开始显露端倪时,对外汇和黄金的需求更是到了非理性状态;制度的腐败开始显现,一些军队长官和军政机关的首长往往克扣下属薪水,在外汇和黄金市场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现实的军事、政局、体制、外交处境都不利于宋子文继续维持外汇和黄金的开放,最后蒋介石紧急叫停。在黄金和外汇风潮中,宋本人或宋家族是否获利,目前没有材料能支持这一点。 

网易历史http://history.163.com/

  我想说明的是,在已有制度的限制下,宋子文或其他人要直接把国外借款中饱私囊,是不那么容易的。但这个过程中也不排除以下情况的发生,比如,无论是国防物资供应公司还是资源委员会,在美购械购料过程中是否涉及回扣;甚至孔祥熙、宋子文以及在美国中方机构各级人员是否收取回扣……对于这些疑问到现在为止还没见有可靠史料的支撑。我的看法是,今天我们只是简单地提出以往已有的疑问那是不够的,仅仅简单地重复以往的指责甚至加以泛化,则是不科学的,这里需要用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台湾的档案机构以及胡佛研究所的宋子文档案中,还没有发现大家所公认的足以证明宋子文“贪污”的证据。我想这已经说明问题了。


说实话以你的心态言语,看来真是多余跟你认真。不过好在这些文字并非为你一个而写。谁是谁非,观者自有公论。玩诡辩游戏,我毫无兴趣。


[ 本帖最后由 总书记 于 2011-6-4 22:11 编辑 ]
虽在花间柳下,不忘精忠报国。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