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兩岸互動應心存善念—-從拒收大陸板房說起

组合屋问题的触发点是两个深绿人士的媒体放炮,而后佳冬乡长很快就拒绝接受。这本身就说明问题:南部民众为何能如此轻易地被绿营一两个人“煽动”?台湾社会内部,尤其是南部民众对大陆的信任缺乏(更难听的就不说了),是不是更深刻的社会基础?如何真正消除这种不信任和隔阂,恐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互信不是一日建成的。

退一步讲,民主社会言论自由环境下,绿营或媒体蓄意放炮、放大负面属正常,歌功颂德则属反常,虽然台湾媒体的确还不完全成熟。那既然白手套海基会接收了,相应地政府的检测及后续服务并未跟上及时消除这种放大的焦虑。

如果各位承认台湾是与大陆差异极大的政治实体,是不是首先需要确立这样一个原则,如果想要在某个具体的方面好心帮助别人,是不是应该先问问:May I help you, Sir? 拟受援助人会说Yes,Please!(组合屋、睡袋等)或No,Thanks!(直升机)。如果别人不想要的东西你非要送,别人不要是否就可以就“指责”别人不领情、好心当作驴肝肺?我们是不是应该尊重受助人的主观愿望?助人为快乐之本的高尚行为,但助人者与受助者同样平等。

政治上的“帮助”,岂有不图回报之理?所以拒绝援助其实也是另一方的政治选择。

短期现实有效的方法是双方冷静坐下来开始协商两岸救灾互助框架协议:基本原则是什么?什么管道?哪些需要援助?哪些不需要援助?民间协助是不是应该开放?。。。。

去年汶川救灾重建,大陆媒体曾爆出活动板房材料的环保问题,我们好象对污染习以为常,我们见不到台湾此次如此大阵仗的质量关注风波,认为他们好象“少见多怪”。我们也见不到多少沿海地区遭受台风破坏和救灾的新闻,反而是万众一心援助台湾的大阵仗,遭遇高金素梅一顿哭诉就大手笔2000万给台湾原著民?难道沿海自己的国民就矮人一等?企图与目的,背后太多太多,扯远了就没意思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