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上海札记:个案胜利正是体制失败
[打印本页]
作者:
红灯记
时间:
2012-9-4 00:08
标题:
上海札记:个案胜利正是体制失败
文章日期:2012年9月3日
【明报专讯】前些时候,上海一知名演员在微博上称,她与外地来沪的亲戚在久光商场逛街时走散,由于亲戚手机没电,双方互相寻找多时未果。亲戚只得向久光总服务台求助,希望联系外地家人再辗转找到上海的亲戚。但是在哀求半小时后,服务台竟然无人愿出借电话,理由是:个人电话已上锁,无法拨打长途电话,商场也不提供借用电话的业务。
演员微博投诉 商店迅速道歉
该演员在微博上述此事后,粉丝和朋友纷纷表示同情和愤慨,甚至有人提出不再去久光购物。不几日,她在微博上称,久光负责人来电了解情并表达歉意,她已接受了店方道歉。
这个故事看上去就这样“圆满”地结束了,但谁又能保证以后遇到类似事件,店员一定会热心帮助,店方还会如此重视呢?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知名度,不是所有人都有登高一呼的能力,不是所有人都会借用网络媒体的力量。
笔者看来,这只能算该演员的“个案胜利”,也根本不会奢望今后上海所有商家都能改变态度,即使久光本身,也不会以此作为善待客人的转捩点。然而,当媒体上充斥各种各样“个案胜利”的故事时,其果实会在有意或无意间被放大,导致单纯的乐观主义者沉迷其中,以为这社会中的问题都得到解决。但事实上,整体问题只是被暂时掩藏,当人们弹冠相庆之时,正是“整体失败”最悲哀一刻。
维权事例未引发制度改变
从广东乌坎到永州“上访妈妈”唐慧,无不是依靠网络力量,实现了一个人、一个村子的胜利。对于每个在电脑前转发、评论、呼吁的个人而言,我们所期许的绝不仅仅是“个别事件”的妥善解决,而是寄望单一案例能引发制度改变。更可怕的是,个案的胜利通常不遵循正常途径,而是通过非常规的、甚至是违背现有法律的方法,才满足了大众期待的合理诉求。
作为普通百姓,笔者更希望看到所有人都按照既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行事,更希望看到保障生活安乐的立法、执法、司法各环节都公正、公平、公开,让每一个生命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安享自由和平等。
高健
作者:
nfsweet100
时间:
2012-9-4 15:22
沙发之中国道德缺失
作者:
17er
时间:
2012-9-4 15:39
哎 一声叹息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