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过去 相信未来 | |
2006年是“文化大革命”爆发40周年,也是它结束的30周年。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文革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比任何其他层面要来得更深刻和影响深远。如果说,文革的结局首先是政治层面的话,那么,4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对文革进行文化上的清算,因为文革残害的是中国人的灵魂。 与文革相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文化的粗暴与残忍就显得温和与节制。文革是一场真正的狂风暴雨,广泛而持久地钳制着中国大地上任何能够思考的生灵,这场持续的十年的政治运动切断了中国人在文化上与其历史的联系。这场运动过后,中国大陆成了一片文化的瓦砾场,在这里已经很难找到传统的中华文明的痕迹,这是一种文明的戛然而止。 从表现上看,文革对文化的摧残首先是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可是影响更深远的是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文革把美丽的变成丑陋的,高贵的变成低贱的,独立的变成附庸的,思想的变成盲从的。文革把中国人从文化上变成了野蛮人,变成了不受道德和伦理约束的人群。这场运动过后,中国人从此和历史上的中华文明失去了文化上的联系。 文革作为一场政治运动,首先是政治上的控制,紧随而来的是思想的钳制。就是要用一个思想取代十亿人们思考,任何不同的思想和思考都被无情打击,甚至从肉体上予以消灭。文革期间发生的文字狱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最广泛而且最野蛮的纪录。在场运动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及其他阶层的人们失去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权力,中国人被在思想上被阉割了。 文革作为毛泽东个人的政治追求,让中国大地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实验场,试图通过粗暴的破坏方式以求文化体系和道德体系的重建,于是,文化传统被颠覆,文化系统被破坏,旧世界被砸烂了,但是美丽的新世界并未能建立起来。人们在狂热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站在伟大领袖描绘出来的大同世界,脚下只是一片无法恢复的废墟。中国人发现,他们已经无法回到让人羡慕的文明中去了。 作为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动乱,文革在名义上是一场文化领域的革命,实则是一次政治较量,这场争斗中任何一方都不是赢家,任何一方最终都没有在这场动乱中获益。这场运动过后,中国人发现自己失去了政治上的理想和追求,那些曾经奉为神明的口号和偶像不过是虚伪的幻象,中国人什么都不相信了。文革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进步,尤其是文化层面的,文革是一次不容质疑的历史大倒退。 诗人北岛是这样描述文革后的文化生存的: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冰川纪过去了,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四十年后的今天,文革的痕迹早就被轰鸣的建筑工地所覆盖,可是文革的伤痛却并没有远离我们,只是这段可悲的历史被生活的重压淹没了,这块留在中国人心灵上的巨大伤疤只要稍微一碰,就会汩汩地流出沉郁的黑血,述说着那些不堪的往事。 文革不应该这样的被忘却,我们今天纪念那段灾难的过去,不是为了重温它的苦痛,而是对自己的良知负责,对历史负责。我们今天直面这段无法回避的岁月,正是相信中华民族的未来。诗人食指(郭路生)的诗《相信未来》说的就是这种期待和热忱。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
四请运动仅仅是一次文革的预演,毛和刘的分歧是从七千人大会开始。
七千人大会毛已经感觉到刘对自己的地位造成了威胁。
GCD内部之间彼此的斗争,都是狗咬狗的内部斗争,这种斗争从江西打AB团就开始了,从来没有停止过!因为GCD是传承“列宁主义”暴力革命。
只不过,文革这次狗咬狗的斗争无限扩大,变成了全民的斗争。为什么形成这种局面?都是因为一党专制,个人长期独裁造成的。
毛泽东好?他为人民谋了幸福?谋了些什么幸福?仅仅是内战时期,长春被GCD军队围困,军队执行的命令是:有武器的国军军人可以出来投降,老百姓出来要撵回去!死了多少老百姓?不比南京大屠杀的少吧!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杀中国人,围困长春是共军有意饿死老百姓来夺取长春!
邓小平好?基地里面我还没有看见有人说他好。
从邓小平“反右”的作为就可以看出都是搞“列宁主义”暴力革命一类货色。
他搞经济建设的改革开放,也不过仅仅因为“三起三落”后感觉不应该再继续狗咬狗了。但政治上仍然实施的是一党专制个人独裁!
借用一句话说明专制独裁的可怕 :
“人一旦有了权力,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因此变得伟大起来。 在拥有权力的人当中,很少有人能摆脱傲慢,也很少有人能摆脱权力的魔性。 ……他们迷恋权力的魔性,产生了一种错觉,把权力这一社会机能和自己的力量混同起来。”
现在大家看见的是什么?是官N代的集体世袭!继续一党专制的集体独裁!
造神运动的成果从来都是豆腐渣工程,没有经历过启蒙运动教育的人,仍总被愚昧和迷信困锁!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