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加精,哈哈
一.五毛的傻逼与五毛的辣条
在某一天之前,我很不喜欢五毛,感觉他们就像是外星来的,这么多事实摆在面前难道还不够吗? 你们会不会有这种感觉——五毛是假爱国真汉奸,五毛的存在让你如鲠在喉,觉得中国因为五毛的存在而变得前途渺茫。傻逼而且该死的五毛!!
呵呵...是某一天。其实某一天以后我还是不喜欢五毛,不过我已经不恨他们,不因他们而感到绝望。
一天,youtobe上出现了大五毛司马南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讲话(大家可以去看看)。
不得不说,司马南的理论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此处理论仅指有条理理由的论述),左削右砍应对有方。学生们也挥斥方遒进退得当。
因为是在青年政治学院的讲座,姑且将之当做五毛的最高理论水平。你还是可以察觉到“你跟他讲孔子他跟你讲老子,你跟他说老子他跟你装孙子”的混乱思维。————
至于五毛的思想核心,我希望各位有时间详细的去了解一下,至少没有表面上的简单粗略,他们还是有理论根据的(尽管,连封建统治适合中国国情这种命题都可以找到理论根据)。
那么,我为什么推荐大家去了解真正地五毛的核心理论思想?
因为,我们因五毛而感到难受,感到绝望!而这种绝望、难受的情绪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大的力量,他们能坏到什么程度。
在电驴下载基地用搜索功能检索“五毛”,2008年找到一个帖子,2009年、2010年各有一页、2011年有一页半,2012年估计在一页半到两页的水平。
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怎样怎么反感、怎么批驳,五毛永远都是五毛,他们不增不减,永远都在那里。
科殷在《法哲学》一书中引用过亚里士多德的一句格言“有些人生来就是当奴隶的”
而我们,我们又不是也根本不想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
就是那一天,我不再痛恨五毛,不因他们感到绝望,不心痛,不争执。他们的智识、能量都弱于我,坏也就坏到高级奴隶的地步。那么我还有什么好难过的。
前几天,网络上出现了一则新闻《五毛的辣条,一克含细菌十万个》,这新闻实在是比五毛的傻逼重要十万倍。当忽视是我们的强大武器。你想,辣条辣条,每包五毛。确实很重要
当我们从黑夜里出发,一条通往黎明的道路。那你又何必只顾着听着路旁的燕雀报丧鸣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恐惧的由来:一个囚笼中的人
既然上一篇提到了五毛,这一篇也就从五毛开始吧。
在无数五毛中,实际上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专业的五毛(包括理论性大五毛和职业性网评员五毛党)这种五毛人数有限,只是由于这是专业人士故而声势虚壮。当一个政治理念变成了职业变成了谋生之道,我们就不能从政治的角度去考量他,你不能一味的说他是奴隶,这于他们本就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重要的是第二类,一种强作世故更可能是恐惧的心态下的五毛。他们是业余的,也由于他们的观点显得那么苍白、当权者不重视改革者不理会。所以不仅业余甚至可以说是剩余。他们作为政治话语主体搭送的一大块廉价肥泡肉在各个历史时期和故事里屡见不鲜,《西游记》里黄眉大仙自组班子拉着一群小妖扮众师兄弟西天取经,一朝被擒尽做鸟兽散(实际上西游记中关于小妖班子成员最后的散都懒得写),袁世凯执牛耳时也有一群妓女请愿团、乞丐请愿团、三十六省劝进代表团。
说实话,这些团体甚至难以让人记全他们的名字,更别说考虑他们的影响力和作用。
任何历史时期总有一大批“剩余”的“五毛”。他们作为每一个现状的维护者,战战兢兢、坚决不为人先。在现状需要支持时积极表态、匆匆站队。他们是一群数量庞大的铁杆绿叶!
在可追溯到的年代里,总是叶盛花稀,中国尤甚!
我总是很难恨下心去批判他们什么,实际上你可以找出无数个理由狠不下心。
如果说中国比之泰西诸国有什么特别——也就是中国特色,那就是中国长期也一直处于一种管束平民的社会氛围中。在周朝时就有防民之口一事,就是你不许发表意见不然割掉你的小鸡鸡。虽有先贤讲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是也不济事。孔子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秦朝时,中国正式结束封建社会进入集权社会(此处有争论,但是“封建”在中国古籍与西方历史中指的确实是分封诸侯的意思。)秦始皇“销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现在也有菜刀实名制,其实是老酒装新瓶)。丞相李斯也在《五蠹》中说“侠以武犯禁”。汉时,束民四等,士农工商。各个阶层间的衣食住行穿衣首饰都有规定。这种束民政策通过严厉的刑法和乡绅宗族体制被很好的贯彻下来。并
不管是焚书坑儒还是独尊儒术,不管是八股文还是文字狱,对于行为的约束被延伸到思想的约束,并通过杀头、挫尸、连坐加以巩固。所有人被笼罩着恐惧,成为一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囚笼。
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现状本身成为一个卖身为奴的对象。而被迫卖身、经营皮肉又或者奋起反抗都会承受整个社会所患的恐惧。
这种恐惧是这样来的:我们受到威胁,我们甚至不知道是谁在威胁我们,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力量有多强大,他们能坏到一个怎样的地步。如果考虑到生计、前途、家庭,这种恐惧就被无限放大了。
鲁迅在《风波》中这样写道:
七斤慢慢地抬起头来,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的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有些着急,赶忙的问。“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忍不住动怒,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
时光倒流一百年:乡土上的家国
(我一直想着写第三篇,最近太累。现在极浅显的写来就当回忆录看吧
有些话一时兴起不吐不快摸着键盘又觉得时间不够或者别的原因。其实我也是有些怕“肉麻”。“肉麻”这个词是王小波说的。他说怕写情书,怕激动了、义愤填膺了,说肉麻的话,做肉麻的事。人在困于情绪中的时候总爱做些说些“肉麻”的事和话。)
六四快到了,我们要时光倒回二十二年 到西元一千九百八十九年。可是我想倒回到更远,回到一百多年前,自古士民有别,无法居庙堂之高就来说些处江湖之远的话,说些乡土中的轶事。抛开民主去说民主,抛开任何主义任何理想与躁动给你瞧瞧一个乡土上的家国之心。
1.《中国民间宗教的教区和自治》
民国十五年里村中来了个叫“喜姑”的修行姑子,被乡贤接下安置在村尾的“莫沉庙”里。那时我曾祖父的眼睛已经快要瞎了,而曾祖母也患上了癔症,家里上百亩地一年年的见少。为了治病曾祖母跟着喜姑修行吃斋,早起稍稍梳洗就念经做礼,她那时是裹过脚的。每当有些收获曾祖母总是带些去给喜姑,有时是数升米一袋子黄豆实在是没有东西了就在菜园里割几把新茬的韭菜。
对于受过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文化影响的朋友们来说——喜姑算是神父那个阶层,而在中国民间他们被称为“斋公”或者“姑子”他们的生活主要是靠着曾祖母那样的周围所属的信众供奉或是法事的捐纳。
而我为什么会提到教区这种很明显的西方宗教概念呢?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一个词汇“所属”,在中国民间宗教的组织中有很强的地域性,往往一个村或者一个临近的聚居区会由宗族乡绅主持出资修建庙宇以供养神明,而族老乡绅也在之后的宗教活动中起到联络人带头大哥的作用。这一个庙就成了区域的宗教活动中心(当然,这种从属供奉的关系是较为松散的)
这种类似于教区的区域性质也为本地方带来了好处,例如:在另外一个村的寺庙“南岳庙”中就供奉着出身于他们那一区域中的地方神——白马将军,白马将军因为英勇善战,爱护昆虫鸟兽而被奉为神祗。
在一百年前的中国,由宗族和乡绅力量主导修建的结合本地方神祗与佛道教神祗且服务于一定区域的庙宇分布极其广泛深入毫不亚于西方世界的教堂。这些寺庙除了简单的供奉神明外还肩负着巫术治病、组织大型的集体文娱活动(比如说在湖南北部在每年的正月十六七号由贤达们组织,庙宇承办“出神”活动,区域内的所有民众都会参加,摆宴席有酒有肉,这样的聚会非常好的拉近了民众之间的情义)而且在某些时候还作为教育场所被使用。
就和基督教堂中的神父传教布道一样,“姑子”和“斋公”通过宣扬神明的法力、自身行善、神秘的巫医术及宗教传说来笼络人(比如喜姑就讲过许多此类的故事:当年,太平军杀至她的老家江西,众人赶走鸟群躲到池塘荷叶下,一人头顶一片叶子,因误伤到鸟神而被告密,雀子冲着周围太平军连叫三遍“荷叶神 荷叶神 荷叶下头躲着人”刀起头落,“咔咔咔”全部成了刀下冤鬼。)
而且庙宇不同于凌驾于民间生态结构的官署,它是民众自家本族的事情。他们依靠之传播善法,令区域内的民众有敬畏之心,人心得以愈加合一。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一过程很少有国家主导,而是更多的依靠中国民众的自身组织并积极完善。
这种带地域色彩且分布广泛的组织性质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显现了它联络民众保卫家国的作用,在日本军队初入湖南时期,由庙宇为支点指导,青壮年教民由家人缝制百家衣并饮下符箓水,号称刀枪不入!仅“莫沉庙”和“南岳庙”就组织了五百多人手持“梭镖”(长枪)抗日,在张家湾一役中因原本约定接应的游击队临阵脱逃,五百壮士尽数被日军所屠,无一人生还。
ps:还有三个小题没时间写,有空再说。
2.家族的投名状:姓氏自治的联邦
3.土匪与英雄的变幻
4.贫民的互救
爱,是一切善良之根,幸福之源。
爱,是与生俱来的。
人权,是爱的保护神。
爱的灵魂是平等,爱的生命是自由。
没有人权,就没有爱。生活在爱的人群中才能有爱,生活在幸福的人群中,才会有幸福。爱和幸福是双向的,是双赢。建立在剥夺他人的爱和幸福基础上的欲望和权利,是变态。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