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一介草民对三峡大坝工程本没有发言权,理应由专家说话。但是无数专业人士在利益驱动之下,大多已泯灭良知放弃责任,化为犬儒。他们为了结果而论证,为了权力而论证,为了金钱而论证!让良心尙存坚守信义的普通草民义愤填膺,不忍卒睹,要来声张几声,吼上几句。
既然温总理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又说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要切实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民主权益,其中最主要的是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有监于此,草民自然是可以说道几句,行使一番当家作主人的感受,履行一下监督国家公仆的责任的。下面,就鄙人学习所见,学舌鼓簧献丑。
我的资讯取自于我们只涉猎亿万份之一的互联网,资讯浩渺颇费时间。如有网友能拨冗到访,我自然是十分欢迎和感恩的。不过因事本繁琐,道来就嫌罗嗦,一定没人耐烦的。如此,权作为老朽闻道漫漫路上学习求知的又一次跋涉探求。自己闲来漫点鼠标,轻敲键盘,点开文章,似故人光临,不胜快意。鄙帚自珍之下,实覚自己闻道又进,漫漫功夫没有白费。
报载饱受争议的三峡工程已经进行3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因为蓄水量太大,预计未来五年之内将会发生大量新生的滑坡或塌方,沿岸约10万居民面临再搬迁的窘境。
三峡工程修建费用世界第一。政府内部已经承认花费达6000亿元。如果再加上后来不断发生的灾害,实际花费实超过一万亿元。
三峡甫开工兴建,嗜利专家们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三峡建成之后,将发挥发电防洪的效能,且三峡防洪功能是第一位的,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江洪水的威胁。会成为调节四川盆地气候的大空调。夏天它能使沿江地带降温;冬天则因这个大空调而不再寒冷,三峡区域将呈现冬暖夏凉的气候特征。三峡大坝不会妨碍航运,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畅通无阻,万吨轮可直达重庆……
如今饱受垢病的三峡工程早已全面建成,可是实际检验下结果如何呢?
媒体在不同时间段所宣称的防洪能力不断在变脸:从2003年新快报转载新华社题为《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的稿件、2007年东方网《文汇报》转载新华社《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一文、2008年10月21日新华网发出题为《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新闻稿,直到2010年7月20日央视网才发稿说明“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大坝上。 这无疑表明:三峡水库对于长江中下游防洪虽有些帮助,但效果不大。
有专业人士计算过,武汉和江汉平原平均每年的洪涝灾害损失大约10亿元左右。而三峡工程的造价为6000至10000亿元。投资上万亿元的重头戏之一是为了每年减少10亿元的损失,只有傻子或疯子才会做这单买卖。有消息说,中央决定投数千亿元巨资在长江上修建 几千公里长的防洪大堤,如果三峡工程真有那怕是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防洪效益,用得着撑伞又戴笠去修这些大堤吗?
三峡2003年成库蓄水后,不久重庆即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酷热天气创纪录,达摄氏四十五度,重庆市民逃无可逃,只得躲进陪都抗日时期挖的高大防空洞里以暂逃活命。原来“空调论”是个夏热冬冷旱涝毕至的中国特色空调。
三峡蓄水以后,上千公里江流变得非常缓慢,库区内的700公里水基本上是死水一潭,基本丧失带走热量和散热的能力。流动的水在流动过程中温度却不会上升太大。快速流动的水不但可以保证自身的冷却,还可将周围的热量带走和散失,对周围环境起到天然调节作用。但一潭死水就不同,因为它不流动,所以在阳光照射下会积累升温。热量不被水流带走,而是持续积累在水库内部。
夜晚在陆地气温下降后,水库仍会向周围环境释放白天饱含吸取的热量。水的比热大,就是农民也懂得这个道理:春天气温较低时,他们在夜晚往稻田里面放水,防止禾苗受冻。这就是火炉重庆大坝建后不是降温反白热化之浅理。
重庆遭受的百年未遇大旱,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7亿元人民币,其中农业损失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2000万亩,粮食减产超过3成,有820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
大旱之时,重庆长江段成了一条细流,三峡下游的洞庭湖,自打三峡蓄水起,就开始露出干涸寡瘦菜色面容,以往烟波浩淼的东洞庭,如今干得几乎徒步可以涉过。鄱阳湖也迎来了刼难,水最枯的年份2007年,这个中国第一大的淡水湖仅有50平方公里。
两湖流域自古可是江南鱼米水乡的核心富庶区啊!人家北美仅五大湖就有24.5万平方公里大。我们人口多几倍,一点点淡水资源,不是为子孙去涵养而是去遭踏毁灭。真不可理喻!
从2010年10月下旬后200多天里,被誉为“鱼米之乡”“千湖之省”的湖北又出现50年来最严重旱情,一千四百个水库干涸。2011年紧靠着浩瀚无际的三峡万里水面,湖北宜昌竟然干枯的出现了焦土。
原来三峡大坝洪水期的时候它不敢蓄水,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它要反过来蓄水,枯水季节的时候这上面的水库要发电,它就拚命存水,这种反自然现象的运行法则,下游就必然出现水荒了。
周恩来总理曾指出:长江航运第一,如果修大坝影响了航运,这个坝就不能修。三峡最热心的鼓吹者林一山1986年说:三峡工程可以使长江航运量达到40条单轨铁路的运量(大约12亿吨/ 年)。他吹牛皮不犯法却丢了脸面、良心。因为现在设计的航运下水通过能力仅5000万吨/ 年。
三峡航运的设计年通过能力下水5000万吨太小,将滞后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要求。美国俄亥俄河原预计年通过能力为1300万吨,而后来达到了18400 万吨,错估了12倍。三峡工程一旦建成,这个5000万吨就不可改变。三峡工程成了长江航运中的瓶颈,长江航运的发展被严重阻碍。到三峡考察的美国专家指出,三峡工程有六道船闸,船舶通过三峡时要经过船闸升高160 米,相当船舶航行了1000公里,这个代价太高了。
大坝工程淹没了周边13个城市,140个乡镇和1300多个村庄。除了实施庞大的人口迁移项目外,至少有8000处古籍地点因为水坝的兴建而被永久的淹没。另外,有1610多家工厂现在成为溶解于河流中的毒物、污染物和泥沙之来源。这些被淹没的工厂可能永久性的改变河流的生态环境。
三峡成库事实上改变了整个长江流域生态。藻类大爆发,漂浮垃圾堆积成岛屿,水质恶化。库区清污成本和长江航运成本都大大增加。
现在原来支持修建这个工程的高级官员也警告说,三峡工程附近的地区正为大坝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
库区地质层的裂纹亦越来越令人不安,库区已发现几千处崩塌滑坡体。
三峡库区是中国地质灾害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三峡水库建成后,有可能诱发构造性和非构造性地震。三峡2003年成库蓄水后仅三个月,川鄂多口被废弃的古盐井爆发天然气井喷;同年底库区发生地震;几乎同时巴东发生举国震惊的天然气井喷,毒死二百四十四人;监测结果显示,水库蓄水后整个三峡地区微震活动明显增加。
大坝的潜在危害也堪称令人悬心。如果大坝遭到恐怖袭击,或者因为质量问题与地震灾害而导致溃堤,大坝下游数省瞬间就会被淹没,上千万人或为鱼鳖。其破坏的严重程度将史无前例、空前未有,远不是美国9.11事件可以与之相比的。
三峡大坝的发电能力与早前可降低电价的宣传也华而不实。据《维基百科》介绍,三峡水电站全部装机容量仅为中国总装机容量的约2%,对中国的电力供需产生的影响是很弱小的。
每年发电的收入仅为二百多亿元。而到2010年仅中国百姓从电费中缴纳的三峡基金(包括其后续基金)已经达到一千一百亿元人民币。这产出与民众付出也很不对称。
而且三峡工程的发电利润并不惠利于已经为它付出的中国老百姓。三峡工程的所有水轮发电机已经被私有化,全部发电利润属于一个股份公司。
三峡工程的一些决策者、中央部委和地方的一些官员以及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则是这个股份公司的原始股持有者。
三峡工程6000至上万亿的投入,每年需向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应大大超过了200 亿元,而最高售电收入只有200亿元左右,连每年的贷款利息都还不上。这是一桩多么聪明合算的买卖呵!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大约每年二百亿元的发电收入,而为此的付出十分巨大:几百平方公里土地被淹没;超过一百四十万居民被迫搬迁,处于无出路的状态;近百种稀有和地区特有植物和动物种类受到灭绝的威胁;河流自净能力减弱,库区发生富营养化现象,水质污染,老百姓不能把三峡水库的水当作饮用水源;水库和上游河道的泥沙砾石淤积,重庆港被淤积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三峡库区及上游洪水威胁增加,百年洪水淹没线持续上升;地震、滑坡、岩崩地质灾害增加,近期内,巴东、巫山、秭归新城必须全部搬迁重建,部分公路桥梁也必须重建;泥沙砾石不断淤积增加,水库水位持续上升,波浪淘岸,新的滑坡、岩崩不断产生,三峡库岸将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受水库影响,气候发生变化,蒸发增加,降雨模式发生变化,极端气候出现更加频繁;受三峡水库水位人工控制变化的影响,海拔一百四十五米至一百七十五米之间出现动植物死亡的消落带,这一带将成为瘟疫和传染病流传地区……。三峡工程的利弊,如此吓人而又了然地摆在国人的面前!
三峡工程议案于1992年4月3日下午,七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三峡决议”,以1767票赞同,反对177票,弃权664票,《关于兴建三峡工程决议》得以通过。67.1%的低赞同率这在人大历史上是空前的。
三峡工程上马是严重不科学、反民主精神的利益驱动。反对意见那么高,不明情况那么多,14个专项论证报告,有5个报告专家组不签字,却硬挡不住政治工程的强行上马。结果三分之一强的小组未予通过,这在民主制度下根本不可能上马。
论证时,反对者排挤出去,赞成者拉请进来,排除异已意见,一切皆导向往有利方面论证,最后得出的结果可想而知。像水坝实力很强的美国,其论证方式完全相反,人家是要把持反对意见的相关学者都请到,将负面的可能一一论证倒了,工程才能立项。
美国AATA公司副总裁王平博士谈到了三峡工程评估中的“猫腻”时说,“我当时还在国内,就知道这个所谓论证,不是请真正专家,而是事先问你,你要不同意建三峡,就不请你参加论证会。我知道很多在地质上、地质灾害上有名的教授专家,因此没有参加论证委员会,所以那个论证报告结论都说好。”
下面,我再说点三门峡的
上个世纪50年代,为了治理时常泛滥的黄河,中%政府邀请苏联专家出谋划策。1954年10月,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以水利部和燃料工业部为主成立的黄河规划委员会完成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这是一个展现了非常美妙图景的计划:在黄河干流上将修筑46座河坝,“500吨的拖船能由入海口航行到兰州。装机总容量可达23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达1100亿度,相当于中国1954年全部发电量的10倍,灌溉面积由原来的1659万亩扩大到1.16亿亩”。而计划修建的河坝中,三门峡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
1955年4月,水利部召集学者和水利工程师70多人就三门峡水利规划方案进行讨论。在讨论会上,众多专家都对苏联专家建议的规划交口称赞,惟有获得美国大学博士学位、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著名水利工程学专家黄万里先生发言反对。他指出:“你们说‘黄河清,圣人出’,我说黄河不能清。黄河清,不是功,而是罪。”在耿直的黄万里看来,“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实出于政治阿谀而缺乏起码的科学精神。这一年,有一位德国的水利专家到现场勘测后也如此断言:“在三门峡筑起大坝,无异是在修建一个祸害关中的死库!”
1957年6月10日,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再次召开。此时,三门峡水利工程工地已开始筹建。作为唯一反对建造三门峡大坝的与会者,黄万里与其他专家在会上进行了7天的辩论。黄万里认为,在黄河淤积段上是不能建坝的,否则黄河下游的水患将移至中游关中平原;而且,河道里的泥沙是上游切割、下游造陆的自然作用,建坝拦沙让黄河清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是不现实的。他还指出,大坝建成后将淹没天地,造成城市灾害。
1958年11月25日,三门峡工程开始黄河截流。1960年6月高坝筑至340米,开始拦洪,同年9月关闸蓄水拦沙,是年潼关以上渭河大淤,淹毁良田80万亩,一个县城被迫撤离,西安也受到严重威胁。淤沙问题日渐严重。从1972年起黄河开始断流,20世纪90年代则每年平均断流100多天。黄万里的分析和预见都一一验证了。
1962年3月,水利部在郑州召开会议,将三门峡水库的运作方式由当初定的“拦蓄上游全部来沙”改为“滞洪排沙”。尽管泥沙淤积有所减缓,但因泄水底洞底槛高,泄流量还是太小,造成渭河、洛河、黄河淤积连锁反应。三门峡工程被迫进行多次改建。
改建后的三门峡,与没有修建水库前的自然情况并无太大区别。三门峡努力要恢复的,是力求入库泥沙全部下排,与最早兴建三门峡工程的初衷“拦蓄上游全部来沙,下泄清水”完全南辕北辙。折腾了30多年,花了不知多少人力、物力与财力,又回到了初始点——力争变成无库自然情况!
然而,更为悲惨的是,正是由于三门峡工程,在其建成后的40多年里几十万人口被迫离开原本富裕的家园,迁移到土地贫瘠的偏远地区,其中一些人来回迁徙几十次,最终生活是一贫如洗。后来连国务院派去视察的高官都为之落泪,说:“国家真对不起你们!” 旅居德国的水利专家王维洛曾算了一笔账,三门峡工程总结算时耗资达40亿元,相当于40座武汉长江大桥的造价,而之后改建费用(如打开一个底孔需1000万元)和因之受灾地区所遭受的损失更是一个无法估量的数字。要知道,当时因为毛的“大跃进”所导致的大饥荒正在全国蔓延,如果拿这些钱购买粮食,或许就不会有几千万人被饿死的惨剧发生了吧。
除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三门峡工程对环境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危害。比如由于水库周围地下水位提高造成耕地盐碱化50多万亩;由于水库蓄水导致塌岸而损失了大量耕地;毁掉了大量文化发祥地的珍贵文化古迹,等等。
可惜,历史的教训总是不能为人所汲取。几十年后,长江三峡上再次建起了违反自然规律的大坝,尽管黄万里依然坚持反对上马。不过,大坝近些年来频繁出现的问题,或许将再次验证黄万里的预言,那就是大坝最终将不得不被拆除。
去年秋季,三峡大坝再次“冲击”试验性蓄水一百七十五米目标水位,再次失败。这项世界最大水利工程自一九九五年开工、二零零六年五月竣工,长达二千三百三十五米,高一百八十米。迄今不但预期目标未达到,反而引发地质灾害、污染、水系失衡等问题犹如钓鱼工程,越滚越多,已被外界称为世界最大烂尾工程。 三峡,曾流淌着蜿蜒六千四百公里的长江最慑人心魄的一段河水,重重峡谷间的暗礁激流,成为多少文人墨客笔下的传奇。但如今荣景不再,三峡被大坝拦腰截断。中国传统文化相信万物有灵,天地人是息息相通的。有人说一条河流就好比人体,当被拦腰截断后它就开始慢慢死去了。当中共一意孤行,花费上百亿人民苦汗钱所盖的大坝斩断长江时,中华腾飞的龙脉就被斩断了,中国人何以承受?
“后三峡”十灾中国何以承受?
民众普遍认为蓄水后的三峡将景致不再,因此从二零零三年起,三峡旅游业便一落千丈。
去年十二月二日凌晨,三峡大坝前水位跌至一百七十点九六米,距水库蓄满还差约四十亿立方米水量。原计划三峡蓄水十一月完成一百七十五米最终水位目标,“今年可能已无法实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不无遗憾地说。
十五年来,三峡工程始终在等待“一百七十五”的到来,渴望全面发挥防洪、发电、通航、补水等综合效益,进入正常运行期。今年由于长江上游来水大幅减少,中下游严重干旱,目前已近枯水期,处于试验性蓄水中的三峡水库水位不升反降,这已是三峡蓄水第二次受阻。去年的蓄水因地质灾害,也止步于一百七十二点八米。
“当初建设三峡的目标是发电、航运、防洪和灌溉,要想把危害降到最低,这些宏伟蓝图中至少得放弃两个。”因策划与拍摄《扬子江边中国的狂妄》而获得今年欧洲环境电视与新媒体节最佳纪录片奖的德国自由撰稿人史明最近表示,“要实现当初的目标,现在看来已是天方夜谭。”
三峡水坝被认为最大功绩就是发电。可是,据维基百科介绍,该水电站装机容量仅到中国总装机容量的2%稍强,并不会对中国电力供需产生多大影响。而且,零七年发电刚好满足北京市用电量,旅德中国水利专家王维洛博士比喻:“为了让北京一千多万人用电,而让北京一半人的住家被水淹没,这利弊马上知晓。” 对于防洪,中国作家王小宁说,三峡的防洪库容只有二百亿立方米,而川江一次洪水下泻量都在几百亿至一千多亿立方米。想用二百亿保住下游,重庆等上游地区就将被淹,因此不可行,三峡工程根本不存在防洪效益。有人计算过,江汉平原年均洪涝灾害损失约十亿元,而三峡工程的造价为几千亿元。经济上也不合算。
三峡水坝被认为最大功绩就是发电。可是,据维基百科介绍,该水电站装机容量仅到中国总装机容量的2%稍强,并不会对中国电力供需产生多大影响。而且,零七年发电刚好满足北京市用电量,旅德中国水利专家王维洛博士比喻:“为了让北京一千多万人用电,而让北京一半人的住家被水淹没,这利弊马上知晓。” 对于防洪,中国作家王小宁说,三峡的防洪库容只有二百亿立方米,而川江一次洪水下泻量都在几百亿至一千多亿立方米。想用二百亿保住下游,重庆等上游地区就将被淹,因此不可行,三峡工程根本不存在防洪效益。有人计算过,江汉平原年均洪涝灾害损失约十亿元,而三峡工程的造价为几千亿元。经济上也不合算。
以下归纳出三峡大坝带来的十大灾难。
1. 移民迁徙 何时是了?
据报导,三峡大坝工程淹没了周边十三个城市,一百四十个乡镇和一千三百多个村庄。一九九二年公布将移民一百一十三万。但零七年底,三峡工程总移民数已达一百三十万人。
首批移民中,绝大多数是按照“就地后移”的原则往山上搬迁。原来肥沃的河谷地带被淹没,高处山坡土壤贫瘠,耕地面积严重不足。长期调查三峡危害的王维洛接受《新纪元》采访时说,这上百万移民,大多处于无田种、无工作、无前途的“三无”境地,每月靠一百多元的最低保度日。
零七年,重庆市政府公布惊人计划:到二零二零年,将从三峡库区再转移二百三十万人,迁移到重庆主城区和万州区。这是第一次移民人数的两倍。地质学家认为,随着水位上升及山泥倾泻等地质灾害持续发展,江边居民也将不断地迁移。
今年,当局又表示,为了在今后十至十五年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重庆市将把约四百万人转移到都市区附近居住。这种迁移,老百姓怎么受得了?
花了人民无数的金钱,让上百万居民被迫迁移,换来的却是永无止境的灾害。被迫失去家园,居民欲哭无泪。
移民城奉节十余年来为躲避逐渐升高的水位已三度易址,如今的新奉节被称为“滑坡体上的城市”,在城镇二十三平方公里内有五十四处滑坡、三百多处高边坡,据调查灾害点已超过八百处。所以不得不弃新城另选新址。移民们知道,原址才是祖祖辈辈做出的最佳选择,但此时无奈也无助。
2. 地质灾害 日益严重
三峡大坝最早发生地质灾害是在二零零三年六月,在下闸蓄水两周后,水位突破九十米向一百三十五米逼近时。七月十四日,一条长江支流发生特大滑坡灾害,滑坡山体长、宽均在一公里左右,厚度达十八米。秭归县二十四人被吞没。当地人说,真实死亡数字还要多。滑坡上三百多户居民,四家工厂企业,一千多亩农田全部被毁。零七年三月至五月间,秭归县再度发生较大规模滑坡,居民们被迫搬迁。
专家认为,三峡工程造成泥沙淤积、破坏生态环境、众多居民被迫迁移、还有地质灾害等严重问题。
除滑坡外,当时一些专家还表示担心,三峡库区蓄水有可能触发一场大地震。次年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果然发生强地震,是否与水库有关?
美国《科学》杂志一月发表文章指出,四川紫坪铺水库可能某种程度引发了汶川地震。
王维洛也指出,水库蓄水高度和诱发地震可能性成正比,而紫坪铺水库和三峡水库蓄水高度一个等级,三峡水库也肯定会诱发地震,在三峡可行性论证里已做过结论。
重庆国土部门统计显示,自零八年试验性蓄水以来,仅重庆库区周边就已发生数百起地灾险情,崩塌总体积和受影响的房屋面积大而严重,库区二十二个区县新增隐患三千八百一十二处;更严重的是,有一百六十多处未纳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新生地质灾害隐患预防之中。
王维洛透露,在三峡工程论证时,支持者说,三峡库区只有四百零五处泥石流和岩崩地区,到零三年,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他们说有三千多处,但到二零零八年年底,他们说在重庆这里就有九千处。
3. 水质污染 不可挽回
自三峡库区蓄水后,由于水流速度减缓,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由于重庆工业发展迅速,水库近90%在重庆境内,废水排放量大,城市污水处理率低,水质污染突出,环境污染严重。
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称,工业废水和化肥残留物造成三峡水体中的氮和磷含量较十年前上升了十倍。生活污水也被排入三峡水库,而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激增,二零零零至零五年间增长了一倍以上。
政府二零零七年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显示,长江干流存在岸边污染带累计达六百多公里,岷江、沱江、湘江、黄浦江等支流污染严重,超过40%的省界断面水体劣于Ⅲ类水标准,90%以上的湖泊呈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
环境污染也造成疾病增加。重庆大学的雷亨顺教授指出,三峡水库冬夏两季高达三十米的水位落差,将形成“消长带”污染,特别重庆开县等低洼地区,未来将成为重疫区。实际上,三峡大坝建成,河流水流变缓,钉螺在库区生存蔓延,并从湖北向重庆、四川省扩散,很多移民得了血吸虫病。
4. 生态环境 趋于恶化
整个长江生态系统也随之退化,由于坝区淤泥造成的腐蚀污染顺流而下,甚至抵达长江三角洲上海一带。长江物种减少,国宝白鱀豚难觅踪迹,长江鲥鱼不见多年,中华鲟、白鲟数量急剧减少。又因大坝阻档,这些珍贵鱼类通常往长江上游产子受阻,好多都濒临绝种。
长江江豚铜陵淡水豚在三峡大坝建成后急速减损。图片摄于二零零五年安徽淡水海豚自然保护区。
三峡问题研究专家、大自然保护协会前董事长大卫.哈里森说,水库的净水功能不但影响鱼类的迁徙与生存,还可能改变下游河道的形态,让河床变窄,首当其冲的是洞庭湖可能水位下沉,原有蓄水功能被破坏,对几个省的沿江生态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长江三峡自古是风景胜地,但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三峡地区的许多珍贵文物古迹将被永远淹没,这已无法用货币计算。三峡也没能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其旅游价值的损失难以估计。
三峡工程致使许多珍贵文物古迹永远淹没,中国现存最高和楼层最多的四百年古建筑石宝寨虽得幸存,但成为江上孤岛。
5. 气候反常 旱涝加剧?
三峡大坝的两个重大目标:防洪和灌溉,实际效益还未可知,但近两年,长江流域气候极度反常,洪灾、旱灾不断,均达历史最严重状况。
二零零六年夏季重庆和四川等地出现突破历史纪录的高温旱灾,三峡大坝的兴建,再次引发争论。
去年夏季,长江下游数以百万计民众遇上六十年以来最严重干旱。九月底起,大陆中南部受干旱侵袭;而三峡水坝仍然提高蓄水量,令下游干旱问题恶化。十月十五日,在湖南株洲市,湘江一千多米宽河面,一半以上裸露出沙滩,水位已跌破历史最低值。
在受干旱侵袭的省份要求下,三峡水坝十月底停止提升蓄水。下游地方官员相信,几年前三峡水坝公司接管水坝,并持续试图把蓄水提升至一百七十五公尺后,长江下游的干旱日益严重。
而长江中上游,去年夏季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到秋季,南方地区又出现一九五一年以来最强秋雨,多条河流发生罕见秋汛,西江干流、湖南洞庭湖水系沅水、资水发生历史同期最大洪水,局地发生秋涝,并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对此现象,美国AATA公司副总裁王平表示,高山地区地表水面积很大程度决定了当地气候,由于上游蒸发量大幅上升,降雨量很可能大增。如果大坝蓄水面积增加上百倍、上千倍,蒸发量也必然大幅增加,降水量必然改变库区气候环境。他表示,虽然目前仍然没有统计资料,但这种情况完全有可能发生。
美国生态工程公司主任研究员、生态学家武业钢博士接受《新纪元》采访时说:“建筑大坝的目的是想控制下游水位,但人不可能准确预测天气,比如上游,没想到连绵大雨,又不好泄洪,还要发电呢,可预测重庆会经常发生洪灾;再如,下游水少时,但上游也少,蓄水的结果就是进一步减少鄱阳湖、洞庭湖等下游湖泊的水位,引起下游大旱。”
他还说:“建筑大坝,我们经常说防五十年或百年一遇大水,但来了千年一遇呢?就可能变成更大灾难。人们总想,千年一遇,似乎要等一千年,但可能明天就出现千年一遇大水,因此,建坝都有很大风险。”
6. 水系失衡 恶性循环
在三峡工程尚未动工之前,就有专家警告,长江之水有限,等二、三十年后,长江水也不够长江流域用的了。今年盛夏时重庆大旱,守着三峡水库,人畜无水。而到了秋天,又因三峡大坝蓄水,下游水源不足,竟使八百里洞庭湖湖心见底。
十月二十三日上午八时,湖南省城陵矶站水位仅有二十一点七一米,洞庭湖水位已降至六十年来历史同期最低值。据湖南水文部门报告,洞庭湖蓄水量只有七点七亿立方米,不到丰水期正常水量的10%。为此,三峡水库紧急放水,但无法缓解洞庭湖水位不断下降趋势。
三口水系是长江水进入洞庭湖的重要通道,但逐年断流日数增加,最多达到三百三十八天。洞庭湖与长江之间古老的平衡已被打破。全国闻名的“水窝子”正变成严重干旱区!昔日浩瀚无际的湖光美景,如今已无处寻觅。
每年十月,是洞庭湖捕鱼的黄金季节。由于大片水域干涸,几乎无鱼可捕,许多渔民不得不考虑另谋生路。
中国著名作家郑义认为,洞庭湖之死最确切的原因是水库之灾。除了三峡,整个长江流域已神不知、鬼不觉地建起四点六万座水库,就是长江也逃不脱彻底枯竭的命运。
俗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目前,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已比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五百二十二个减少了58%以上。而现存总湖泊面积二千多平方公里,仅有上世纪五十年代的34%。
武业刚说,长江中下游湖泊水靠长江补给,现在洞庭湖,鄱阳湖已减少50%湖面,地下水的补充也随之减少,水系失去平衡,形成恶性循环。
7. 泥沙淤积 大坝失效
从一开始,泥沙淤积就是工程师们所担心的问题。长江每年要携带五亿立方米的泥沙进入三峡,但其中大部份都无法排出去,水库也将出现淤塞,三峡大坝进而有可能垮塌。
而且,当水库蓄洪水位达一百七十五米,回水将上达重庆。这样,洪水季节江水从上游带来的大量泥沙将会淤积在重庆港区,把重庆港变成死港。同时,嘉陵江口也因泥沙淤积而形成拦门沙,从而壅高嘉陵江洪水水位,增加重庆市的洪灾威胁。
工程师在大坝底部设计了二十三道闸门用于在汛期冲走泥沙。据估计,该系统可保证三峡水库在今后一个世纪维持90%甚至更高的库容。不过有意见认为,泥沙淤积的速度在加快,并最终会导致大坝无法承受洪峰。
王平披露,“现在掏淤泥变成一个巨大的耗费人力物力的工作。估计现在有二、三十艘船,二十四小时专门掏淤泥。掏出来又能放哪里?都是环境灾害。不淘它还会腐蚀机器,使大坝无法工作。”
9. 腐败温床 养育贪官
至二零零三年初,已查明有四百多名党政官员在三峡工程中有贪污、侵吞、挪用工程款等行为,其中有三十一名副厅级干部。黄发祥则是第一个被判处死刑、魂断三峡工程的官员。
黄发祥被指控侵吞一千五百万元。此外,另一名官员被控从三峡工程赔偿金里偷取五十六万元。中国审计官员还表示,赔偿因三峡工程而被重新安置的居民款项中,有三亿六千多万元失踪了。
王维洛说:“这么大一个工程,给贪污腐败提供一个天堂。所有这些移民现在用了将近七百亿,但是你要去问移民,他们一般每人只得到五千到八千元,但按照人头算下来,每人用四万多人民币。三峡工程移民的资金到哪去了,这将永远是个秘密。他们没有胆量向移民做交待,欠移民太多。”
据媒体报导,三峡工程移民的所谓模范县——巫山县,平均每年贪污移民安置费三千万元,年轻的巫山“移民县长”蔡军因财被杀
10. “钓鱼工程”越滚越多
三峡的开支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一九九二年四月,全国人大批准三峡工程静态投资额是五百七十亿。九三年,国务院把投资涨到九百亿。官方目前称,实际总投资约一千八百亿元。
多年来一直关注三峡工程的北京政论人士戴晴披露,政府内部已承认花了六千亿,然而因后来灾害不断发生,其实花费可能已不止一万亿了。
三峡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已成为三峡官员向中央政府要钱的理由。 十一月二十一日,据中国媒体报导,为解决“后三峡”时代的移民安置以及地质灾害,还需要投资约一千七百亿元。不过,中国一位专家表示,后三峡时代总开支肯定超过三千亿元。
政府已投资了四百亿元治理水质变坏问题,但难以解决。清华大学水利系张光斗教授估计,治理三峡水库水污染还需要花费三千亿元。三峡总公司曾宣布,还将投入三点八二亿元保护珍稀鱼类保护区。
戴晴说,一些对三峡工程持不同意见的专家和科学家早就指出,三峡是一个“钓鱼工程”。它最初向上报一很小数字,到后来不断追加钱,没完没了!
钱从哪来?从九十年代中期,政府收取电费来作为“三峡用电基金”,还不断“涨价”。戴晴认为,用这种方式来为三峡集资可说是强征。
王维洛指出,十六年来,中国民众为三峡工程付出九百多亿元。三峡总公司花公众钱,却收取和私人投资建设发电项目一样高的电费,合理吗?
三峡遗患 仍在蔓延
三峡大坝问题如此之多,但中国水库建设还在继续。《仅在长江中上游,就有一百多座水坝在筹建。此外,中国还积极向海外输出三峡水库技术,同柬埔寨、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等国家签署协定,帮助在这些国家修建水电站。
据悉,中国是世界上建造水库大坝最多、病险水库最多,也是溃坝最多的国家。至零六年底,八万五千八百七十四万座水库中,40%有严重安全问题;从一九五四年到二零零五年共溃坝三千四百九十五座,平均每年溃坝六十七起,造成的人员死亡人数,超过自然洪水。
就是首都北京,也是“头顶一盆水”。王维洛认为,中国水库溃坝频繁的最主要原因是施工质量差。而绝大多数病险水库都位于大中城市上游或重要交通干线附近,直接威胁近二百座城市和一亿五千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长江亡矣!”这是一九九二年三峡水库开建时反对派的悲叹,如今三峡之殇真的应验了。
作为亚洲第一大河流,绵长壮美的长江养育了一半以上的中国人,自从三峡大坝开建以来,灾难接踵而至。数百万“三无移民”——无田种、无工作、无前途造成巨大社会危机,水质污染、水库诱发地震、水位上涨引发滑坡崩坍、水库淹没区扩大、限制长江航运、历史古迹消失、珍稀动植物死亡等,也引发很多生态灾难。三峡竣工后,二零零五年重庆水灾、江西地震;二零零六年四川大旱,当时国际水利专家费理森就预言,三峡摧毁了整个长江中下游气候平衡,大旱之后还有大雪,结果二零零八年真的出现特大雪灾,以及令中国人痛彻心腑的汶川大地震。
美国科学家列奥派特评论说,中国建设三峡工程是在做一个不知道结果的冒险。当初三峡大坝的四大目标“发电、航运、防洪和灌溉”,如今已成为天方夜谭。由于设计错误,未来航运和发电能力都将远远低于设想,而对环境的破坏、对三倍于原计划移民的安置难度,却大大超过预期。原本五百五十亿元的预算,如今官方承认花费了一千八百亿,但民间普遍认为至少六百亿,加上“擦屁股”的补救措施,会高达一兆人民币的投入。
长江三峡工程在没有得到专业人士充分的论证而匆匆上马,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图为干涸的长江。(图略)
淘汰水库是国际的趋势
最近几十年来,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远远超过它短暂产生的经济效益,水库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年,美国已开始着手拆除失去作用的老旧水库,以恢复原有河川地貌。取代水库防洪的是一些新方法,比如恢复沼泽地、维持河岸缓冲地带、或协助住家和企业迁离泛滥平原等更有经济效益的方法。
以长江为例,三峡水库并不能解决长江水患的三大成因:一是长江上游砍伐森林,使得土壤可蓄水与森林容水的功能丧失;二是长江中游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的大规模围湖造田,严重削弱了它们调节长江水位的能力;三是长江下游河道两侧的开发,妨碍了洪水泻流的通道。我国修建了八万多座水库,但人们面临的干旱与洪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受害更深。
至于水库发电,国际社会也认识到水库对环境生态的重大危害,从而将水力发电淘汰出“干净能源”之外,而像三峡这样大规模的高位水库,全球仅此一家。三峡大坝拦腰截断长江,这让人想起大禹治水的典故。禹父鲧用障水法,越堵水越高,最后还得疏通引导。五千年过去了,还有人不明白其中道理,还在“人定胜天”的魔兽世界里痴迷幻想。
工程师不适合管理水
武业钢博士是美国生态工程公司的生态学主任研究员,他说大陆由工程师来决定是否建三峡大坝是非常荒唐的事,他认为应该是社会学家、环境学家等很多很多人一起来决策,因为这是个系统工程。
“原来美国也是工程兵管水。工程师们总想用工程的力量来改变自然,但这几十年来,美国越来越发觉水的问题不是工程问题,而是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从生态、环境、社会学角度看,工程师不适合做水库项目的经理,而应该是多学科结合在一起的综合管理。我们常开玩笑说,中国的水利部实际上应该让生态学家去管理,这是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
都江堰永久灌溉着中华民族
与三峡工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两千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秦始皇不但留下了长城,还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修建了以无坝引水为特征、全球历史最久远、至今仍在正常使用的绝妙水利工程,甚至二零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都未能破坏它。
美国AATA公司副总裁王平博士接受《新纪元》的采访,对都江堰工程赞不绝口。他说:“都江堰绝对值得中国人自豪,即使现在来看,它的设计都是非常科学的,简直是神了。”
都江堰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
都江堰修成后,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每当中华民族有重大灾难时,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滋养,如日本侵华时,四川成了抗日大后方。有人说,都江堰永久地灌溉着中华民族。
重复犯错的南水北调工程
同样荒唐的决策是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的前提就是要先建三峡工程,从长江上调水,输送到北京,北京海拔才五十米,他认为随便挖条沟就过去了,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事。特别是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它由南到北想修一条运河,结果要横切中国近七百条河,破坏这七百条河的自然流型。按中线方案,每年调水四百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他开始说花一千亿人民币、到二零零八年就能保证让北京人喝上长江水,但现在说到二零一五年也做不完,费用至少五千亿。
从生态环境来说,北京并不缺水,当初那些皇帝们选北京做京城,就因为北京水土条件好。看看北京那些地名,就知道北京不缺水。什么中南海、颐和园、金水河。一九四九年时永定河每年给北京提供十九亿立方米的水量,后来在永定河上建了五百八十多座水库,现在永定河每年只能给北京提供三亿立方米受污染的水。它不想办法去恢复永定河的水资源,而非要到南方那么远的地方去调十亿立方米的水,这和永续发展的理念是完全相违的,今后南水北调工程的后果比三峡工程还要严重。”
1982年邓爷爷批准了三峡工程,1984年中功中养和国务院原则批准了兴建三峡工程,之后就开始了移民工作。然而在高层决策拍板之后,却又在1986年委托水利部组织可行性的论证!可以想见:事先最高当局已下定了决心,要建设三峡工程,但是也怕承担可能失败的政治风险,希望通过可行性论证来让专家层来分担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由于迎合当权者一定要上,违心作了沙石可控的论证,奖给的院士头衔)著名的水利学家三峡工程泥沙组副组长谢鉴衡的三峡工程论证,竟只保证三峡工程建成 30年内不出现淤积的大问题,靠的是在上游建坝拦沙,靠的是保留深孔等。但这都不是解决问题治本之法,而是通过临时的治标之权宜之法,将问题往后推,推到三峡工程的决策者和论证专家都离开人世之后,问题挡不住了终于暴露出来,让子孙后代遭殃受难。
三峡工程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工程,政府曾希望国外有人投资,但一个也没有招到,只好自己一个人投资。所有风险也都由自身承担,巨大的投资支出对国家财政是沉重的负担。其他民生方面迫不及待的项目也只能挪后。
1992年年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交了三峡工程建设议案,让非专业人士来决定三峡工程的命运。两千六百三十三名人大代表中,有多少人对地质、水工、大坝方面有较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既不是水电的专门人士,不懂该项,负责任的态度就应该是投弃权票,因为你不应该对你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情表态和行使表决权,更何况是关系13亿人生死存亡的千秋大业;如果你这么轻率地举手赞同了,就是对国家的渎职,你这就是对人民犯罪了!但三峡票决只有177多票反对,664票弃权,高达1767票赞成。可见这些投赞同票者的内心世界是何等的不堪!
1992年2月20日和21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会正式决定,中共中央同意建设三峡工程方案,由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会议审议。但是高层对自己已经决定要上的三峡工程能否获得橡皮图章人大会通过并无十足的把握而忧心忡忡,他们很怕多数人大代表会举手反对。
全国人大党组和全国政协党组在3月18日上午召开“两会”党员负责干部大会,讨论三峡工程决策。会议由李主持会议,先做简短发言。然后由江主讲,讲了整整两个小时。
2006年8月出版发行的《江泽民文选》,是记录这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体国民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文献。
而建设三峡工程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做出的最重要的决策,把三峡工程与李冰的都江堰、隋炀帝的大运河相提并论。
朱接任总理,对三峡工程并不看好而持消极的态度;胡书记是学水电的,温是学地质的,所学与三峡工程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可是他们对三峡水库敬而远之退避三舍兴味索然,他们都避免跌到这八斗米里去,这从他们缺席号称“千秋伟业”三峡工程庆典的情况可见端倪。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朋朋、关根、干干等到坛子岭迎接珉珉的到来,珉珉亲自出现在长江截流工程现场并发表了讲话。
大坝浇筑到顶举行盛大庆典是世界水电界通行的做法。可是2006年5月19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对新华社记者说,20日下午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时在三峡工地上举行的庆祝活动将不举行盛大庆典,现任种养领导人都不会出席。此前,三峡总公司曾计划花上百万元搞一个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但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取而代之的是,在坝顶举行一个约20来分钟的简短仪式,而这次简短的仪式包括鞭炮、标语、彩旗等花费却鲜见的吝啬,只花区区数百元。
这很不靠谱天朝一贯好大喜功、大操大办的行事格调,一件世纪伟业、功在千秋万代的盛事如此低调屏声处理,不禁令人浮想联翩;只花费了几百元去为一个投资6000亿元以上的浩大工程做峻工典礼,也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党的一把手,为一个具体工程的投票决策,亲自到“两会”党员负责干部大会去作两个小时的动员报告,这在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我们不妨转动脑瓜猜想一下:无论如何,这次讲话,对十多天之后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三峡工程的表决结果,有导向作用和重要影响。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