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中医”没有资格姓“中” [打印本页]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1-5-25 11:18 标题: “中医”没有资格姓“中”
“中医”没有资格姓“中”
作者:张功耀
中草药被欧盟扫地出门之后,现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
国强再次强调了他几年以前的一个劝诫:中医要姓中。但是,在我看来,中医是
我国读书人惹出来的祸。它不知残害了多少人的生命,也不知诈骗了多少人的钱
财。这种文化垃圾没有资格姓我们中华民族的“中”!
疾病现象,原本是生命物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远古时代的人们,以其动物
的本能行为方式征服疾病。久而久之产生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许多这样的
模式和方法,都充满了盲目性。只不过,正如某些祈雨过程在先,下雨过程在后,
会骗取人们迷信祈雨有效一样,在先的治疗过程如果跟随了在后的康复过程,也
会骗取一些人对中医有效的迷信。而且,后一种迷信比前一种迷信更难以被识破。
公元10世纪,阿拉伯医生伊本·西拿最早开始了不同配方是否可以取得相同
疗效的对比研究。他发现,对于相同的疾病,改变药物的配方,有时也能取得相
同的治疗效果。到了17世纪,欧洲一些研究顺势疗法的医生,甚至鼓吹医学虚无
主义。依据这种虚无主义的医学哲学,尽可能少的用药,可以取得比较多的用药
相同的疗效。比如,当他们依据“以相似治疗相似”的原则治疗淋病的时候,他
们发现,让患者兑水口服自己身上产生出来的淋病脓液,治疗自己的淋病,使用
的分量越少,副作用也越小,而且治疗效果相同。
既然医学可以走向虚无主义,治疗与康复之间的真实关系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这个问题延续到18世纪,在英国出了个林德医生,他最早尝试通过实验生理
学方法研究“药物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问题。从那以后,在欧洲医学界形成了
一种研究规范。它迫使人们正确判断药物对于疾病的有效性之前,自觉接受实验
生理学的检验。
遗憾的是,我们中国的读书人缺了欧洲人那样一种寻根究底的怀疑主义精神。
大多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跟着感觉走”。表面上看上去有效的,都会被大多
数中国人理解成真实有效的。如果有人对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效性还产生
怀疑的话,那就不是这个有效性本身存在问题,而是那个对这种有效性表示怀疑
的人有问题。至于相同的方法用于相同的疾病,为什么会无效,中医生都学会了
如何对无效做有效辩护的方法。所有这些辩解都不免要强词夺理地把责任推给患
者。其中,追求“道地药材”就是他们把责任推给对方的最恶劣的辩解方式之一。
于是,他们常说:“不是我的治疗方法无效,而是你找不到道地药材”。
为了将他们的无效治疗辩解得干干净净,关于“道地药材”的辩解通常都是
日益严苛的。他们首先会这样告诫患者,同样一种药,云南的比河北的好;同样
是云南的药,长在山顶上的比长在山底下的好。等患者的亲属到云南找到山顶上
的药之后,中医生继续辩解说,山顶上朝东生长的药比朝南生长的药有效。等患
者的家属找到朝东生长的药之后,医生又辩解说,朝东的药在太阳出来之前采收
才有效。反正,有效都是医生的功劳,无效都不是医生的责任。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往往不求甚解,但却都学会了这种非常无聊的强词夺理。
加上中国古代的老百姓缺乏起码的科学和哲学素养,不会对这样的强词夺理给以
有效的反驳。于是,我们中国古代的许多读书人,就在他们读书落志之后,干起
了以医行骗的勾当。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古代的读书人陷入这样的社会角色转换,也是多少迫
于无奈的。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教育的教学内容单调而又封闭。教学目标也仅限
于“读书做官”。可是,实际的情形却往往是,大部分读了书的人不能做官。于
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就成了这些不能在官场上“就业”的读书人的谋生
手段。
做“良医”固然可以混口饭吃,但是,社会地位毕竟不如做“良相”。人家
搞的是政府倡导的“国学”和“儒术”,属于“主流意识形态”。做良医的人,
算的哪一路?立志做良医的,毕竟也是读书人出身。他们谙熟“中国式的博学”。
搜索枯肠之余,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们搞的是国学,我们搞的是国
医。他们搞的是儒术,我们搞的是仁术。咱们彼此彼此,半斤八两”。就这样,
读书落第之后改走医道的人,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与儒学并驾齐驱的精神寄托。从
那以后,中国以医行骗的人就开始披上“儒医”和“仁术”的袈裟了。
如此得意之后,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总还想凌驾于儒学之上。为此,
他们捏造了许多无法查考的“医学祖宗”,如黄帝、玄女、神农、踰跗之类。其
中,每一个“祖宗”都比孔子的年龄大得多。由此,他们不但可以以“儒医”自
居,而且可以冒用祖宗的名义,凌驾于孔子之上了。谁怀疑和挑战他们,谁就不
可避免地要涉嫌怀疑和挑战“祖宗”。孔子可以被人讥讽和质疑,在祖先崇拜的
国家,谁敢非议祖宗?由之,中医愈加自命不凡!
这一手着实有效。中医不仅从“儒医”变成了“祖宗医”,还为后来骗取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桂冠扫清了道路。
中国对外开放以后,外来医多起来了。隋朝有湿婆医,唐朝有大秦医,元朝
有回回医。与这些外来医术相比,“祖宗医”表现得异常无能。此时,中医生如
果继续冒用祖宗之名,就涉嫌“有辱祖宗名声”了。于是,隋朝以后,冒用祖宗
之名行医的人就逐步绝迹了。代之而起的是中医门派之风盛行。门派之风一兴,
中医的江湖习气日甚。有趣的是,就像江湖上没有人敢公开妄称“江湖老大”一
样,中国的医生也没有人敢公开妄称“医界老大”。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医界
才有所谓的“泰斗”和“传人”。“医界老大”终于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中医之所以出现门派混乱,首先是因为所有的“仁术”都没有实验依据,其
次就是它们的理论在逻辑上非常荒唐,除此之外,就是文献流传上的不可靠。
在近百年的中医研究史上,指出前两个方面的错误最显著的是余云岫和恽铁
樵,指出后一个错误最充分的,首数章太炎。
以下不妨以《伤寒论》研究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中医界现在依然坚持把《伤寒论》当作中医药大学学生必读的经
典著作。但据我本人考证,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张仲景这个人。有人强词夺理地说,
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这个话,只要稍微使用一点逻辑就可
以证明它一钱不值。
传说中的张仲景写《伤寒论》,是因为他的家族200多口人在10年时间里被
伤寒夺去了130条人命。“伤寒”无非就是现在的一些外感性疾病。如果张仲景
的《伤寒论》是来自经验总结,何以张仲景的医术竟然如此低劣?又,《伤寒论》
出版之后不到10年,这时传说中的张仲景还健在,在张仲景的家乡南阳,湖南的
武陵,浙江的会稽和余姚,还有一个待考的交州,再次爆发了被当时人们描述出
来的“伤寒”。面对这样的南方疾疫,所有医生(包括传说中的张仲景)均无措
手足,毫无建树。其疾疫是如此的严重,以至于曹操多次感叹:“吾往南方,则
不生还”。
《伤寒论》如此无用,难道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1920年,恽铁樵发表《伤寒论研究》,分析了《伤寒论》的逻辑混乱。其中
特别令人喷饭的就是“表”“里”“半表半里”这样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概念。
其时,恽铁樵发表感慨说:“中医之论解剖,殆可谓乡里人谈城里事也,此中医
未能知若何为西医也。吾又闻中医之论热病矣。其言曰,伤寒从表入里,温病由
里出表,于是有伤寒下不厌迟,温病下不厌早,与夫温病之谬说。此类谬说之书,
且汗牛充栋,今日时医泰半宗之,是中医未能知何者为中医也。”
继恽铁樵之后(也许在前),章太炎考订了《伤寒论》的流传。他发现,唐
朝的贾公彦在为《周礼·天官疾医》作疏的时候,还引述过《伤寒论》当中的一
句话:“神农能尝百药,则炎帝者也”。可是,现在这句话已经看不到了。还有,
唐朝的孙思邈在《千金方·诊候篇》当中引述了据说来自《金匮玉函》的250个
字,现在也看不见了。这两本书,曾经被合刊为一本书,也就是所谓的《伤寒论》
十卷本。从那以后,单论本的《伤寒论》不见踪影了。直到日本朝历安政三年
(1865年),日本籍的中医学者丹波元坚,才将保存在日本的单论本《伤寒论》
复制给了中国。中国才重新了看到了单论本的《伤寒论》。令人惊讶的是,这个
单论本的《伤寒论》夹载了署名为王叔和的评语:“疑非仲景方,疑非仲景意”。
就这一句评语,使得我们今天活着的人,不免有惊呼上当的感觉。原来我们
中华民族如此尊张仲景为圣,奉《伤寒论》为典,居然都白白地浪费了我们的殷
勤!
足见,张仲景及其《伤寒论》代表不了中医!
张仲景和《伤寒论》尚且不能代表中医,谁还有资格代表中医呢?
西医本不姓“西”,中医却拼死拼活要姓“中”。这其中难道不可嫌疑为拉
大旗作虎皮么?
记得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共中央公布了毛泽东生前批评江青的一条语录:
“她不代表我,她只代表她自己”。今天我们可以仿其式而用之:所有的中医生,
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也不管是官方认定的“泰斗”和“传人”,还是行
走于江湖的张悟本、刘弘章、林光常、王振国,都只代表他们自己,不代表中华
民族!既然他们都只代表他们自己,“中医”又有什么资格妄自称“中”呢?
[ 本帖最后由 qiongao 于 2011-5-25 11:23 编辑 ]
作者: 心碎不后悔 时间: 2011-5-25 12:44 标题: 反正我支持中医,我相信中医!
“阿拉伯数字”有资格姓“阿拉伯”不?
唉,中医科不科学这些问题,都不好意思去争论了!
爱用不用吧!
作者: dddddd111111 时间: 2011-5-25 13:29
中医和算命一样,有个讲究叫“信则灵”。
作者: raiseyu 时间: 2011-5-25 14:18
引用:
原帖由 dddddd111111 于 2011-5-25 13:29 发表 
中医和算命一样,有个讲究叫“信则灵”。
那你别信好了,打你的针,挂你的水,开你的刀
作者: 香港 时间: 2011-5-25 15:12
看过一本书《人类曾经被毁灭》
其中就说
中医学其实是外星人留下的知识
你想想看,说得也是
什么神农尝百草,那么多种类的可以入药的
就是不毒死,也撑死了啊!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1-5-25 17:04 标题: 谁没傻逼过?傻逼个几百年并不稀奇,难得的是几千年一直傻逼。
@罗永浩可爱多:谁没傻逼过?傻逼个几百年并不稀奇,难得的是几千年一直傻逼。
作者: citycamel 时间: 2011-5-25 17: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1-5-26 17:00
近代科学离我们还很远
作者: 小小色 时间: 2011-5-26 18:15 标题: 回复 5# 香港 的帖子
你发的贴怎么都这么傻逼呢?说话不过脑子么?神农尝百草又不是把他尝过的草药一次性全吃进去,怎么会撑死呢?真是傻逼中的战斗机。
作者: pig927 时间: 2011-5-26 21:23
中医是没有宣传的那么好,但还是有可信可用的地方,比如现在的很多中成药,还是有点疗效的
救命用西医,养命用中医
反正没有什么大病,我是会用中药的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1-5-28 21:33
@罗永浩可爱多
:其实争论中医问题都是说给没想过这个问题的人听的,听了半天也听不懂的,可能永远也听不懂了。作为一个吃中药看中医长大的人,我当年第一次看到胡适(李敖?记不清了)批中医的文章,先是愣了一会儿(因为从来没想过),然后想了十几分钟就想明白了。有兴趣可以看看这里的文章:http://t.cn/hb8k5s
链接打不开的地区的朋友们试试这个链接:http://t.cn/hDLiwe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1-5-28 21:41
罗永浩可爱多:回复@DHU_XJU_zhaohy: //@DHU_XJU_zhaohy:恩,刚看方舟子批中医的时候觉得很离谱:“这厮怎么这么偏激?”后来想了一下,是不是自己傻逼了就耐心继续看下去,然后发现果然是自己傻逼了。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1-5-29 09:15
回复@yeluckmoc:中医药大学邀请我去讲座我都推了,韦春花老师教导小宝和我们,“辣块儿妈妈,你当老娘是烂婊子吗?连鬼子都接?” //@yeluckmoc:这让中医药大学的我如何是好,你一骂一学校啊,心襟如此之人,不关注也罢
@罗永浩可爱多
:我靠,新浪微博对中国的傻逼保有量估计不足,最多只能拉黑1000人?!这下麻烦了,还有好多信中医的大傻逼没法拉黑了,惨
作者: tyboy 时间: 2011-5-29 09:19
科学?什么叫科学,老外的一切就科学?靠,现在的中国人啊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1-5-30 08:43 标题: 中国人注定要傻逼一万年,不管是在科学还是民主上。
中国人注定要傻逼一万年,不管是在科学还是民主上。
作者: dczwww 时间: 2011-5-30 09: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1-5-30 09:17
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头顶了“中国”二字,中国电影,中国铁路,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熊猫,中国民主,中国社会主义。。。。。
作者: 304558580 时间: 2011-5-30 15:51
什么病看什么医生,这个自己要有常识才行,西医不是什么病都能治好的,中医也一样。
都是各有所长罢了。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1-5-30 19:13 标题: 五毛、中医粉惯用逻辑
有人说美国不是也把那个阿桑奇给审判了,他们的言论自由是虚伪的,所谓的自由法治是骗人的,这就模糊了95%的自由和5%的自由的区别,他们不认为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只要不是100%的自由,就都叫“不自由”,于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1-5-30 19:18
@greenan:悲哉我国医界//@lw56102:我要是公开自己反中医的观点,并象和网上一样与同事,上级教授,领导,官员较真辩论的话,我将立即失去现在的工作,即便勉强继续工作,也别想再获得任何晋升机会。恐怕到时候想出国也会被人卡住脖子。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1-11-7 16:04
你给他讲科学,他给你讲爱国
作者: 繁华落尽见真纯 时间: 2011-11-7 16:40
有毛病吧?和中医过不去干什么?
作者: citycamel 时间: 2011-11-7 17: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大 时间: 2011-11-7 20:15 标题: 回复 2# 心碎不后悔 的帖子
作者: allcatzoo 时间: 2011-11-7 21:52
楼主,你不信就算了,还纠结这个做神马?上帝有经过科学认证吗?美国的总统也不还是照样信上帝,多少学物理、医学和自然科学的诺贝你奖得主还照样信上帝。晕死。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