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当局从去年底开始,对全国奶制品厂重新审核发牌,至上月底审核工作结束,全国 1,176家奶品厂有 426家未通过审核,另有 107家停产整顿。换言之,未通过审核及停产逾 45%,但当局拒公布厂家名单。舆论质疑当局做法治标不治本;更有网民称对国产品牌已完全失望,「再怎么弄也不会选国产奶粉」。
内地毒奶事件频发令民众对国产奶粉丧失信心。图为 08年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深圳质检部门销毁问题奶粉。路透社
可致肾结石的三聚氰胺奶粉、用皮革废料提炼的「皮革奶」……一宗又一宗令人闻之失色的毒奶事件,令内地奶制品名声扫地,更令政府监管部门威望全无。为重拾民众信心,在国务院直接指令下,去年 9月开始,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质检总局等部委牵头,浩浩荡荡地对全国乳品企业进行清理及生产许可证重核工作。
昨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召开记者会,宣布有关工作至上月底已全部结束,透露全国 1,176家乳制品厂中,有 643家通过许可重审,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厂 114家;有 107家企业停产整改,有 426家企业未通过审核。换言之,停产及未通过审核厂占全国奶制品厂逾 45%。当局表示,未通过审核和停产整改的厂家,一律停止生产乳制品。
令人不解的是,当局公布通过审核的名单,却拒不公布被停产整顿以及未通过审核的厂家名单,更不提及这些面临除牌的厂家,涉及那些奶制品品牌,令外界大感茫然。内地奶业专家指,估计此波整顿,会有两到三成奶品厂被淘汰。
部份省区质检局自行披露当地整顿情况,例如浙江原有 35家奶品厂,仅 19家过关;厦门有 6家奶品厂仅两家过关;青岛半数要停产;广东 51家奶品厂通过仅 26家;北京 35家奶品厂通过 26家。但各地仍拒公布未通过审核的厂家名单。
当局昨日公布整顿奶业结果,却未能赢得舆论和消费者欢心。有舆论指,不法厂商生产毒奶品荼毒民众,不是因为没有监管,而是整个中国社会已道德堕落,利欲薰心;地方监管当局更因利益关系,甚至与不法商家合流同污。有网民更指,对国产奶制品已信心全失,「你就是再怎么弄,我也不会给宝宝选国产奶粉」。
新华网/本报记者
当局此次整改审核,名义是回应奶业问题百出,确保奶品安全,但有舆论质疑,当局只是借机洗牌,打压中小厂家,保护企业垄断。有消费者指,过往出问题往往是大企业,例如三鹿奶粉,「国家第一品牌,够大了吧?还不是害死人」。
内地乳业专家王丁棉指,这次行动可称为国家对乳业的一次大清洗,淘汰一批高耗能、落后企业,「有些企业产能小,并不代表产品质量不达标,例如甘肃有些企业,当地有一定知名度,但就是因为产能不达标被淘汰。」
根据新规定,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配备相应检测设备,对三聚氰胺和食品添加剂等 64项指标进行自检。王丁棉指,购置这些新设备至少要投入两三百万,「这对小企业来说,投入这么多,即使过关了也很难存活」。
正因为此,有部份地方企业宁愿放弃而「自杀身亡」,也不愿顺应当局的要求,增加投资。浙江省有 11家乳制品企业,由于新的准入条件提高,主动放弃了申请;该省另有 5家奶品商只因厂房布局不达要求,被撤销生产许可证。
搜狐网
「前阵子去香港抢购奶粉时,你们这帮官员不是说,国内生产的奶粉都合格吗?怎么现在通过审核的只有 55%了?你们说假话都不用脑啊?以后谁还相信你们!」网易、搜狐、新浪等网站,昨有大量跟帖狂骂当局。
最多网民对当局拒不公布停产整顿及未通过审核的厂家名单表示不满:「我只想知道不合格的,你们就是不说!」「为甚么不公布?难道想把这些信息作为捞钱的资本?」「是不是等着这些厂送钱,再收买你们啊?」「等着收礼呢?」
有网民质问:「你们以前监管缺失,造成食品安全危机,受到惩罚了吗?吃饭不干活,事后还做老爷,没有道理!」「三鹿还是国家免检产品呢,你们信吗?」亦有人要求:「开放舆论吧,只有新闻自由,让舆论来监督那些没有天理的不法者!」
不少网民对国产品牌彻底失望:「每相信你们一次,就有一次血的教训。看看三鹿奶粉,看看双汇火腿肠。」「说的再好我也不信了,我不会再买你们的奶粉,因为你们从不说人话,从不办人事,就是一帮寄生虫!」
网易/新浪网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