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对美国大学生的误读 [打印本页]

作者: 老西    时间: 2010-5-25 00:49     标题: 对美国大学生的误读


2010年04月08日 14:11 PM

对美国大学生的误读

读者: rowenam

 
FT中文网编辑:

  读了《美国大学生有多牛》一文后,我不太能认同作者的观点。作为一个留美大学生,觉得有必要说几句。前面已经有留学生提出意见了,我同感。作者的文章

看起来并不像真正体会过美国大学生活的人,比较像个新来的中国教授,听过几节课就凭第一印象说话。


  第一,美国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率逐年下降。这份压力我身边的所有美国同学都感受的到。作者说成绩无论多差都很有自信,都觉得自己是根葱,根本是错误的。

国内 大学生,自己问问有多少是上课睡觉作业抄袭成天打机做个实习还挑三拣四的?美国大学生作业绝对准时准点做好(不说质量怎么样,但有一条,绝对不。

可。能是 抄。抄是天朝特产),然后一有空就去增值自己,学语言,参加学生组织担当职位,打工实习,一天发三遍邮件求教授让自己跟做实验,而且不管是不是

大四的一有 招聘会在学校开都去体验,了解现在社会的需求,回来就拼命想自己怎么充实自己的简历。上课畅所欲言并不代表他自信,美国教育需要的是有思想的

人,大家都必 须要证明自己有思想,所以表达直接并不是觉得自己是根葱,而是因为别人逼着你表达。作者大概认为非自大不足以大声说话?你传统思维太重了

吧。我觉得本文作 者在这里把一个文化现象和教育现象混淆了。总之,我想说的是,美国大学生看起来比中国大学生能说,但这是因为文化,不是因为他们个个都

觉得自己了不起。


  "因为感觉自己是根葱,美国的大学生从来不在钱上面委屈自己。" 作者你真的了解美国的经济状况吗?你知道现在大学学费对一般中下层美国民众是多重的负担

吗?你知道去年加州大学学生暴力示威抗议天价学费的事情吗?我知道 的十个美国学生,三个贷款,三个申请联邦经济援助,四个家里付,还和我谈起过其实家里

压力都有点大。我室友最近告诉我不去派对了,她说派对的门票钱太贵 (十美金)。


  美国的作业,大家都说少,你们有想过少的原因吗?我们中国教育是尽可能让所有人都过关,笨的多练,聪明的那好吧,更累。但美国大学上的课一样内容,作

业就 那么几题,这就要求你就用这么几题充分理解课堂知识。这样一来,最后成绩好的,更可能是真正脑子聪明的人。不能在这门课过关的人,就去选容易一点的

课。这 样我觉得是一个合理的机制。因为人的智商本来真的不同。这样最后的分配是,人人都在他胜任的位置上。


  我觉得作者这一篇文章读下来,好像美国大学是个作业又少,要求又低,学生随心所欲,教授尽量满足的天堂。我总结我的观点:


  1:美国学生并没有特别自信,更不像作者的语气一样,是不可一世。他们是直接,并有证明自己的紧迫感。


  2:美国的数理化根本不差。作业少利于率选出真正脑子聪明擅长数理化的人才。惩罚教育根本不需要,因为无需老师说,如果挂科,是很严重的事情,美国人

自己 就会非常在意。不在意的人,就是不想上学的人,他们才不会费劲上大学,高中毕业就工作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好,一个人如果只求有饭吃,不需要上大学

也行。


  3:我不知道作者的大学是什么水平的大学,教授是面向什么样学生的教授。我的教授,的确什么问题都会回答,但他的回答是:我上课有讲,回去看你第几节课

的 笔记。或者这本书上有,在第几页,你去哪个图书馆可以借。


读者:rowenam

注:读者来信仅代表读者本人观点。





2010年04月06日 05:44 AM

美国大学生有多牛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吴绢


  美国的大学生无论考分如何低,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无论观点如何幼稚,都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大多数美国大学生在课堂上都自我感觉良好,特把自己当根

葱。他们在班上当众发言可以侃侃而谈,面对校外的公众演讲也同样从容不迫。美国教育中似乎的确有一个魔幻环节,让学生们年纪轻轻,就怀有这样的自信和从

容。


  在我看来,美国教育的最亮点在于:它可以把一个学生的数理化都教得很差很差,却让这个学生相信自己画的画很像毕加索的。这个系统完全就是有预谋地忽略

学生的缺点,同时拼命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优点。因此很多机关巧妙的鼓励教育被发明出来,但是却很少有像样的严厉的惩罚教育。从小到大,学生从家长和老师那里

听到的都是:你是最棒的!(即使不是最棒的),你也是最独特的(这句话非常保险。就是运用最精密的科学计算,这句话也一点都不错)!所以在美国人心

里,“与众不同”是一个很有腔势的褒义词。美国大学生做什么都显得自信满满,因为做的好做得差都十分独特,十分“与众不同。”


  学生们毕业的时候,甚至有些在还没有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大体能了解到自己擅长和喜欢做的事。大学的四年里,他们可以选不同专业的课、做不同的课外工

作、通过实习来尝试到底什么最适合自己。大学教育的成功并不在于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了解和发现自己,并且建立更多的自信。学生选择

专业与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是看自己是否有兴趣。兴趣比赚多少来得重要。因为感觉自己是根葱,美国的大学生从来不在钱上面委屈自己。钱算什么东西?自

己的兴趣和时间才最重要。有兴趣才有创造力,有创造力才能赚钱。虽然美国人以数学不好著称,这个公式却算得没错。


  “不委屈自己”这样的信条不但体现在赚钱花钱上,也体现在读书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土生土长的美国学生里面,很少见到压抑的个性。所以虽然美国的外交政策

在全世界都不那么讨好,美国人的阳光笑容还是自有它的一番感染力。美国学生只要是遭遇不平,一定不会默默忍受。即使个性安静的,内心也非常的骄傲强大。如

果对考分有争议,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对我不公平。其实,几乎对任何有争议的事情,学生说的最多的都是:这对我不公平。美国学生对自己的权利维护

得非常好。做老师的,最重要就是要一碗水端平。对自己心爱和不心爱的学生都要完全一致。比如有个好的实习机会,做老师的就要对全班所有人宣布这个机会,让

大家公平竞争,而不是把机会留给自己喜欢的学生。


  大学教授再不懂如何教学的,也深知一句鼓励学生提问的很管用的口头禅:没有愚蠢的问题……换句话说,无论学生的提问有多么愚蠢,做老师的一样要耐心解

释。并且不能丝毫流露出对学生智商的怀疑。我上过一个给教师开的教学学习班。在班上传道的老教授被问到:如果学生问了一个刚刚解释过的问题该怎么办?老教

授说:那就再解释一遍!无论多么有个性的教授,我也从来没有见过敢于当众出言羞辱或者打击学生的。最多拿学生开个无伤大雅,也不伤心情的玩笑。对于叛逆的

学生,只要他不触犯校规,完全是听之任之。既没有班长来以身作则,也没有班主任的循循善诱,甚至根本没有班级一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开了一个大大的

天窗。


  大学教育从来都不是双人舞。学生和教授的流利配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自信不自信,从容不从容,很大程度上和整个社会如何要求和对待他们相关。美国的个

人主义不但在校园盛行,在社会的各个地方都很走俏。在培植个性的同时,不让“个性”伤人的办法之一就是对他人的尊重。所以美国学生在展示他们亮丽的个性尾巴

的时候也同时被要求考虑他人的感受。




[ 本帖最后由 老西 于 2010-5-25 00:50 编辑 ]
作者: 黄河水    时间: 2010-5-25 13:29

两个帖子都不错,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而已。
作者: xp1999    时间: 2010-5-25 14:08

一幅画,大家看见的风景不同,两方中和一下更客观。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