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双核CPU揭密:没有告诉你的三项事实 [打印本页]
作者: beckhamnet 时间: 2009-3-6 21:49 标题: 双核CPU揭密:没有告诉你的三项事实
如今,关于双核处理器的大肆宣传甚嚣尘上,以致于人们对该技术的理解似乎已脱离了某些事实。AMD和英特尔都在网页上赞美各自的双核处理器的优点。它们的宣传行动很及时,因为多数产业观察人士都认为双核处理器将在2006年大行其道。
但是,在这些现象的背后,以及在众多这方面的媒体报导中,却隐藏着一些令人吃惊的非同寻常的事实。下面,我们将告诉你关于双核处理器你可能并不知道的五项事实。
事实一:英特尔和AMD都不是第一个推出双核处理器的厂商。
人们普遍以为,围绕双核处理器的竞争一直只在PC领域进行,而且AMD和英特尔在争做第一家向市场推出此类产品的厂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实际上,IBM走在了这两家公司的前面,尽管IBM推出的是非X86的服务器处理器。蓝色巨人在2001年就推出了双核的Power 4芯片,用于IBM的RISC服务器之中。
而AMD和英特尔在2004年公布了各自的双核计划,并在2005年才开始首次供应双核产品。但是,这两家公司推出的双核处理器令人眼花缭乱——包括AMD推出的双核Opteron服务器芯片和Athlon 64台式电脑芯片,以及英特尔推出的双核Pentiums和Xeons。而且AMD和英特尔仍在连续不断地宣布新款双核芯片,令人目不暇接。
即便在移动领域,IBM也是第一个向市场推出双核芯片的厂商,它的PowerPC 970FX低功耗版本在2005年发布。但是,这基本是一款OEM产品,不向普通买家供应。它的X86也是如此。
在X86领域,英特尔凭借它在1月推出的Centrino Duo赢得了移动双核处理器竞赛。该移动芯片支持流行的新款iMac,尽管iMac是一款台式电脑。(在苹果电脑公司内部,它被设计成类似于把一个大型笔记本电脑塞入一个平板显示器的背面,从其内部拆解分析中可以看出这点)。新款iMac也是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首款苹果电脑。
事实二:问题在于功耗。
出于技术挑战,双核被强加给产业,而产业并没有事先做好准备。
英特尔和AMD采用这项技术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双核是一种突然出现的一种优秀创意。实际上,芯片厂商本可以非常满足地不断推出速度越来越快的单核处理器。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因为随着时钟速度超过3GHz,单核处理器开始消耗过多的功率。
确实,英特尔在2005年取消了计划中的4.0GHz “Tejas”处理器,因为该芯片的功耗可能超过100W。随着功耗的上升,超快单核芯片的冷却代价也越来越高,它要求采用更大的散热器和更有力的风扇,以保持其工作温度。
利用双核方案,既可以继续改善处理器性能,又可以暂时避开功耗和散热难题。AMD商业解决方案主管Margaret Lewis表示:“这是因为,作为处理器厂商,这是我们能够在一定的功耗范围内提高性能的唯一途径。”
当然,对半导体作出狭义解释的人会希望从此类芯片的片上电压、功能的多少和其它技术因素来证明其合理性。(这些领域的一些进步实际上使压低功耗更成为一种挑战。)
此外,有些人认为双核并不是万能药。正如2005年6月在Linuxhardware.org上发表的文章《深入了解双核》所言:“从我们的立场来看,双核并不是新东西;它只是改头换面的老产品(对称多重处理)……在单一处理器基础上建立的双处理器系统所面临的同样的性能问题仍然存在。”
但是,这作为一种简单的解释,基本上足够了。Lewis补充道:“物理定律没有改变;我们只是想出了如何进一步改进的方法。”
事实三:双核处理器不等于性能加倍
双核不一定会使你的电脑时钟速度更快,但它将针提高你的PC的整体性能。
这是一个有所不同的细微的技术特色。与单核处理器相比,双核没有任何速度一定较快的东西。如果你想要的只是原始时钟速度,就应该买你能够找到的最快的处理器。英特尔速度最快的单核盒装处理器是3.8GHz Pentium 4 model 670和3.6GHz Pentium 4 model 660。而目前速度最快的双核处理器是3.2GHz Pentium D 840. (一款3.6GHz双核Pentium D 960定于2006年第二季度推出。)
AMD的单核/双核处理器的最高速度可以相互媲美。单核Athlon 64 3400+的速度为2.4 GHz。双核Athlon 64 X2 4600+的速度也是2.4GHz。但是,在2.4 GHz速度上,双核的性能显然高于单核。即使两个核的运行速度都略低于2.4GHz,双核处理器的吞吐量也要高于一个速度略快的单核处理器。
但是,也许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双核处理器的性能没有加倍。(这是由于受到两个核之间共享资源的拖累)。AMD的Lewis表示:“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性能是单核的1.4-1.8倍,实际情况取决于具体的应用。”
“当你把内核的数量增加一倍时,你保持同样的功率,但几乎把吞吐量提高了一倍。”英特尔研究人员Shekhar Borkar在2004年接受采访时是这样说的。(Shekhar Borkar显然没有太重视共享资源所造成的性能损失。)
作者: nirvana 时间: 2009-8-27 14:36
不看不知道,终于知道了真相。谢谢楼主!
作者: terryhuo 时间: 2009-8-27 18:27
大多数家庭用户使用双核的情况极少,谁会一边后台做3D渲染,又在做MP3压缩,然后在前台看DVD?
作者: tonyfoo7 时间: 2009-8-29 18:06
真的不知道耶,LZ真是专业人士,以后还请多发贴,我好学习学习。谢...
作者: lindia 时间: 2009-9-4 12:45
原来是这样的啊,谢谢楼主的点拨。
作者: czxttkl 时间: 2009-9-4 13:32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spower 时间: 2009-9-15 09:39
原来是这样的啊,谢谢楼主
作者: mtddhdn 时间: 2009-9-15 13:55
因该是很早以前的帖子了吧?
作者: bear00000 时间: 2009-9-15 18:19
至今还在用单核的呢
作者: happycch 时间: 2009-9-15 21: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iseguy1211 时间: 2009-9-17 15:34
完美的实用主义者
作者: hdy331 时间: 2009-9-18 18:48
很多软件并没有针对多核处理器做优化
作者: xiaoke0329 时间: 2009-9-20 17:13
原来是这样的啊,谢谢楼主的点拨。
作者: dorpmoney 时间: 2009-9-21 18:01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新事物!要深入研究!
作者: ecw 时间: 2009-9-21 21:30
嘢 这个看看蛮有意思 特别是这句“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性能是单核的1.4-1.8倍,实际情况取决于具体的应用。”
作者: 七久 时间: 2009-9-22 01:20
其实我换过CPU以后,也没看出来双核的优势在哪。
我每天电脑各种程序开到最多也不过是网页+土豆视频+QQ+电驴。
作者: woshisl 时间: 2009-9-23 14: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arrenlee 时间: 2009-9-23 19:31
引用:
原帖由 terryhuo 于 2009-8-27 18:27 发表 
大多数家庭用户使用双核的情况极少,谁会一边后台做3D渲染,又在做MP3压缩,然后在前台看DVD?
一般同时执行:jdownloader网盘下载 + ff浏览器 + foobar2000 听歌 + utorrent bt下载 + cyberarticle + 思维导图软件 + N个后台服务进程 + m个pdf阅读器 + 电子书图书馆软件 + blockpeer + comodo + avira + workrave
像我这么用,才能真正发挥双核的优势:多任务。
多核实际上是提高的系统吞吐量,而不是单任务的执行速度。
作者: 305422 时间: 2009-9-28 13:30
实用才是硬道理,不管单核还是双核!
作者: tgt 时间: 2009-9-30 08:56
上个世纪的IBM及其兼容机从286到486的台式机,听说可以扩展追加一个诸如287,387,487之类的数字协处理器,不知算不算主板支持"双核".
作者: tgt 时间: 2009-9-30 09:04
我的CPU是P4单核3.0GHz,一边看电影一边做碎片整理,还挂电驴下载,感觉好象是硬盘的传输不够快.
作者: fflf79 时间: 2009-10-1 22:53
双核的才处于起步阶段 单核已经发展到了完美阶段 应该说双核有很大的优势
作者: zdc888168 时间: 2009-10-9 20:01 标题: 哦,有道理,谢谢分享
有道理,谢谢分享!!!
作者: shkarin 时间: 2009-10-9 20:19
在胡说些什么.现在的软件已不是DOS下的汇编编写的了.所以双核对大部分软件是有效的.就算工作在驱动程序一级的环境下,双核还是能起到相当作用的.并且由于CACHE,分支预测等上的研究,双核肯定不只有1.4倍的搞高
作者: guangzhoupc 时间: 2009-10-21 15:30
谢谢知识普及
作者: cixiong 时间: 2009-10-22 21:34
我晕,双核还要在观望麽?看了楼主说的决心动摇了...
作者: jackyz911 时间: 2009-11-4 20:27
这个可以理解,当一些产品更新到瓶颈的时候,就该另找出路了
作者: 毒刃 时间: 2009-11-4 20:51
关于谁先谁后已经不重要了
作者: SrAcer 时间: 2009-11-6 20:09
这个帖子已经不能说火星,该用冥王星来形容了……
作者: qiankunwuyong 时间: 2009-11-6 21:43
原来真相是这样的哦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