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9个 p2p 文件 共享 工具 历史 大 汇报 [打印本页]

作者: 被动小男人    时间: 2008-9-26 11:23     标题: 9个 p2p 文件 共享 工具 历史 大 汇报

https://cmule.com/viewthread.php?tid=169837

p2p文件共享工具历史大汇报


        p2p共享又称p2p档案共享,p2p文件分享(file sharing)。

        文件共享,是指主动地在网络上(互联网或小的网络)共享自己的计算机文件。

        P2P文件共享,就是使用P2P的模式,把自己计算机里的文件,在网络里共享(p2p是英文Peer-to-Peer的缩写,是点到点、即个人对个人的意思),文件本身是保存在用户本人的个人电脑上的,如果没有人共享,网络中将不会有文件可以被下载。

        参加文件共享的人,会同时从所有他能连接到的用户的计算机提供的共享文件里,下载同一个文件的不同分段碎片,然后组成一个完整的文件。

        网络中的所有文件,都由使用者自己提供。某个p2p文件共享软件的使用者,会在网络中,搜索其他使用相同软件的人共享的文件,这个p2p文件共享软件,会按着一定协议,相互交换共享文件。

(请注意,中国媒体使用的p2p下载这个词是一个坏词汇,它曲解了p2p文件共享的本义,让人们把“P2P软件”误解为下载工具和使用,把p2p资源共享软件当下载软件用,会将p2p资源共享环境劣化,方向带偏,直至最后将没有人共享,资源从网络里消失,后来者就无法下载)


        第一个被许多人使用的大型文件共享工具叫 “Napster”,它诞生的原因,是在1998年美国东北波士顿大学,当时一年级的新生、18岁的 Shawn Fanning (肖恩.范宁),为帮室友解决,在网上很难找到喜欢的音乐的问题,而编写的一个简单程序。

        Napster 会主动到网络里探寻音乐文件,然后把它能找到的所有音乐文件的网站地址,存放到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中,提供用户检索,这样,它的使用者,就能方便地过滤那些海量的无用的网址,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

        Napster 本来是一个中央服务器集中型的工具,它只共享MP3文件,后来,当音乐工业协会 RIAA 在对它进行法律控告,并在2001年胜诉后,就成功地将它关闭了。

        Napster 有一个唯一的中心服务器,上面有一个目录,会将所有连接进它报道的用户共享的MP3文件条目,和这些用户的IP等情况,进行记录和保存,以便用户间互相连接、搜索和下载。

        Napster 还有类似IRC的聊天室和即时通讯聊天功能,之后很多新的文件共享服务软件,在设计上都以它为榜样。


        对于网络文件共享,世界上开发了很多不同的网络协议,基于这些协议,实现了丰富多彩的p2p文件共享应用软件,这些软件有的只使用一种p2p共享协议,有的则集成多种,它们实现了网络中用户之间,进行文件交换和分享的用途,以下列举的是此文编辑时,作者认为最常用和最重要的p2p共享协议及其应用工具。


1.OpenNap(前身是Napster):OpenNap 是用原来的Napster客户端程序改造出的,今天依然有人在发展它,比如WinMX等程序在使用。

2.Gnutella和Gnutella2:

        就在当Napster陷入法律困境的2000年3月时,America Online公司(美国在线)的 Nullsoft 的两名工程师 Justin Frankel(贾斯廷.弗兰克尔)和 Tom Pepper(汤姆.佩珀),瞒着公司开发了Gnutella。

        Gnutella是第一个真正的非中心的P2P客户端。此后这个协议获得了很大的发展。Gnutella对文件共享有深刻的影响。是目前最流行的p2p共享网络,客户端有 BearShare、Gnucleus、Morpheus、Swapper、XoloX Ultra、LimeWire、和Phex。

        Gnutella2本来是对Gnutella的一个改进和扩展,它的发展人是 Shareaza 的创始人 Michael Stokes(迈克尔.斯多克斯)。它提供了一个扩展的数据包格式,基于UDP的搜索算法,和许多其它扩展,比如数据包压缩等等。今天现代的Gnutella客户端程序都支持这些功能。


3.FastTrack


        FastTrack 和 Kazaa 是 Scandinavians、Niklas Zennstrom和Janus Friis设计的,2001年3月,在一家荷兰公司 Consumer Empowerment 的产品中最先使用。FastTrack的第一个客户端程序是KaZaA,它的协议与 Gnutella2 很相似。从2002年到2003年它是最大的用户网,但2005年它退到了第三名。iMesh,Morpheus 和 Grokster 也主要使用FastTrack,它们使用互相不兼容版本的协议。此外开放源代码的 GiFT 也可以用来连入FastTrack网络。

4.Ares:Ares是一个类似 Gnutella 的很普及的网络,其标准和最普及的 Ares Galaxy 客户端于,在2005年3月,是美国P2P客户端中第六常用的,Ares Galaxy 客户端还包含一个文件共享聊天室方便使用者交流。

5.Direct Connect:Direct Connect 是一种常用于小的网络和大学内部网络中的协议,它尤其适用于这些小网络环境中。DC++(资源共享大师)是其最常见的客户端程序,由Neo-Modus公司开发的,是一个开放源码的免费的可用于文件交流,同时又可以作为聊天工具。


6.eDonkey2000(电驴)

        eDonkey2000(ed2k)由 MetaMachine 公司的创始人 Jed McCaleb和Sam Yagan 在2000年创立,是一种档案分享网络,最初用于共享音乐、电影和软件。

        与多数文件共享网络一样,它是分布式的;文件基于点对点原理传输,而不是由中枢服务器提供。客户端程序连接到ed2k网络来共享文件。而ed2k服务器作为一个通讯中心,帮助用户在ed2k网络内查找文件。它的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工作于 Windows、Macintosh、Linux、UNIX 操作系统。

        任何人都可以作为服务器加入这个网络。由于服务器经常变化,客户端会经常更新它的服务器列表。ed2k的客户端为 eDonkey2000 (中文叫电驴,即 MetaMachine 公司的客户端) ,2005年,电驴败诉,被判罚向 RIAA 赔款 3000万美元,并且永久关闭其网络。

        如今广为流传的基于 ed2k 的客户端为 eMule,中文名称电骡,创始人为本名 Hendrik Breitkreuz(亨德里克.布雷特刘兹)的 Merkur。

        2002年05月13日,Hendrik Breitkreuz 不满意当时需付费才能去广告、且有很多缺陷的 eDonkey2000 客户端,坚信自己能做的更出色,于是着手开发。他凝聚了一批原本在其他领域有出色发挥的程序员在他的周围,eMule开源工程就此诞生。他的目标是将 eDonkey 的优点及精华保留下来,并加入新的功能以及使图形界面变得更好。

        目前eMule的最新版本是0.49b,已经成为了全球最流行的开源p2p文件共享客户端。

        AMule:Amule 英文全名是 Another eMule P2P Client 或 All-Platform' p2p client based on eMule,它是一个开源的 P2P 文件共享程序。由deltaHF等人开发,跟 eMule 类似,aMule 可应用于 eDonkey 网络协议,现在也支持 KAD 网络,所不同的是,aMule 可在各种操作系统下运行,除了Windows ,Linux和 Mac OS,还包括各种 Unix-like 系统。


7.Kademlia

        2002年,纽约大学的年轻学者 Petar Maymounkov 与 David Mazières 发表了论文《Kademlia: A Peer-to-peer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XOR Metric》,Kademlia是由所设计的 P2P (点对点)重叠网络,以达成非集中式的 P2P 电脑网络。

        Kademlia 规制了网络的结构,及规范了节点间的通讯和交换资讯的方式。
        Kademlia 节点藉以 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分布式杂凑表) 来储存资料。
        Kademlia 透过进行 Kademlia 关键字搜寻,任何人可以在文件分享网络中,寻找和下载文件,它不使用任何服务器保存文件列表的索引,而是让所有参与共享的客户端分担。

        目前公开使用Kademlia的网络有 Kad Network、DHT和Overnet等。
        eMule(电骡)用的是 Kad Network;BitTorrent 用的是 DHT;eDonkey(电驴)和 mlDonkey 客户端用的是 Overnet。

8.OpenFT(Open FastTrack)

        OpenFT是一个对等的(P2P)网络,来自 The giFT Project,节点提交共享文件的列表到其它节点,来保持跟踪那些文件在网络中是可用的,这减少了带宽的消耗,从附加代价内存的搜索请求和处理在存储信息的节点上的功率。共享列表的传输是不完全递归的:一个节点仅能传输它的共享文件列表到一单个搜索节点,很少选那个节点的“父节点”,和那些文件的列表将不会被进一步传送给其它节点。基于OpenFT的客户端giFT可以通过插件等支持其他p2p网络,开源跨平台,KCeasy 是一个giFT在windows平台上的前端程序。


9.BitTorrent

        BitTorrent 协议(简称BT,俗称比特洪流、BT下载)是一个网络文件传输协议,它能够实现点对点文件分享的技术。由 Bram Cohen(布莱姆?科亨)设计,2002年在 CodeCon 发表首个BT软件BitTorrent。它以Python写成,以MIT许可证发布,起初为免费开源,BitTorrent成为文件共享社区使用最广泛的软件,很大程度是由于其开源性质,开发者能够利用原始的BitTorrent源代码创造自己的产品,基于BT的客户端包括了Azurues、BitComet、Transmission,uTorrent等。

        2006年12月7日,BitTorrent收购了uTorrent,uTorrent成为BitTorrent官方客户端。

        2007年,由于一些商业公司利用BT进行恶意的商业目的,而宣布不再开源。

        不过按着bt创始人说的BT本来不是一个p2p共享工具。

====================================================
旧IT新闻
        BT运营官:对文件共享没兴趣,文件共享与在线发布不同
2008年09月
新闻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64721.htm


        文件共享工具(如 eMule 和 Gnutella )与在线发布工具有着重要的区别。文件共享应用会对你的硬盘做索引,并使别的用户可以获取(下载)你硬盘的文件,而你以此换得能够得到别人的硬盘里的文件的机会;在线发布工具则是允许你将内容放在你的站点上。产生这个混淆主要是因为许多人把他们并不拥有版权的内容放在站点上,而我们是一直反对这样做的。


        “在美国、中国、日本以及英国的P2P(peer to peer)软件应用中,通过 emule 下载的流量已经与BT(Bit Torrent)并驾齐驱。”

        这是 Cache Logic 科技公司在其8月31日的最新报告得出的结论,Cache Logic 位于英国剑桥,致力于研究P2P行业,并向ISP和电信业公司提供流量管理和网络智能解决方案。

        以BT为代表的P2P技术能够高效快速的共享和传播文件,尤其是音乐、电影等大容量文件,另外,由于其传播数据并不需要中央服务器,所以很难被禁止。

        因此,在2001年,当BT的发明人 Bram Cohen 刚刚开发出BT技术,BT便以野火燎原之势在全球的亿万网民间迅速蔓延开来,几年间,又出现了电驴等各式各样的P2P软件。

        根据Cache Logic的报告,P2P的流量现已占据了互联网60%的带宽,而去年仅通过使用BT产生的流量就占了带宽的1/3。

        然而,由于BT是免费软件,Bram Cohen 一直没有从中获利,只能主要靠着BT爱好者的捐赠来维护BT技术。

        “我靠维护BT为生。如果你使用了BT,并想着帮助支持一下,那就请考虑向BT公司捐赠。”在BT的网站上,这句话十分醒目,它的旁边是张照片——Bram Cohen抱着他刚出生不久的小儿子,小孩儿正咧着嘴笑。

        除了无法实现盈利,BT还一直被视为盗版音像制品主要的传播工具,并饱受反盗版联盟仇视,因而之前并不惹人注目的 emule 等P2P软件的使用人数逐步攀升甚至逼近了BT。

        “基本可以肯定,这是针对BT的法律诉讼不断增加的结果。” Cache Logic 的 CTO(首席技术官) Andrew Parker 表示。

        也许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自身的这两大弱点,2008年5月底,Bram Cohen 正式建立了BT种子文件搜索引擎,准备在此基础上推出能带来利润的经营模式。与此同时,BT还在尽可能的躲避着与盗版、侵权等行为和字眼沾染上关系。

        2008年9月5日,Bit Torrent公司的 C00(首席运营官) Ashwin Navin 接受了记者的邮件采访,并阐释了BT未来发展的方向。


“对文件共享市场一点都不感兴趣”


《21世纪》:你们有把BT商业化的计划吗?

Navin:是的。

《21世纪》:美国一些动画发行商开始把BT作为一个发行它们产品的工具和路径,你认为这将会成为文化娱乐产业一种新的发行模式和趋势吗?今后,BT是否将会成为文化娱乐产业的发行平台和渠道?

Navin:在把娱乐业的内容推向在线市场方面,BT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关键的角色。互联网打破了娱乐文化产业线下传播方式的许多限制,如今,由于BT传播的高效率,娱乐业得以放心地不受约束地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把产品传递给全球的观众。

《21世纪》:根据,Cache Logic 的报告,emule 的下载流量已经与BT并驾齐驱,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BT接下来怎么做才能保持其领先的地位?

Navin:BT将成为一个在线发布工具,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内容提供商和版权持有者使用。我们不是一个P2P的网络,也不是在发展文件共享工具。电驴和其它的P2P软件网络可以占有整个的文件共享市场,因为我们对此一点也不感兴趣。

《21世纪》:什么原因促使BT从最初的P2P软件的角色转变为一个在线发布工具?反盗版的压力还是盈利的压力?此外,如果BT丧失了其在文件共享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这意味着BT用户的减少,这种情况下,内容提供商和版权持有者还会感兴趣使用BT吗?

Navin:BT从来就不是一个P2P文件共享网络。文件共享网络(如 emule 和Gnutella)与在线发布工具(如BT、Macromedia Flash和Adobe Acrobat)有着重要的区别。文件共享应用会对你的硬盘做索引,并使别的用户可以获取你硬盘的内容,而你以此换得能够进入别人的硬盘;在线发布工具则是允许你将内容放在你的站点上。

产生这个混淆主要是因为许多人把他们并不拥有版权的内容放在站点上,而我们是一直反对这样做的。



BT的搜索生意



《21世纪》:出于什么原因建立了BT文件搜索引擎?建立两个月来,它的运转情况如何?

Navin:BT为数字内容出版发行商提供了工具。我们第一批产品(BT下载器和BT文件创建器)可以使发行商把他们的内容做成在线获取形式,搜索引擎能帮助用户找到他们的内容。

《21世纪》:如何从搜索引擎中赢利?通过广告还是向内容提供商收取费用?

Navin:搜索引擎的部分内容是商业内容,让用户在买之前能够先体验。我们将和出版发行商对盈利进行分成。

《21世纪》:我试了一下,发现搜索引擎现在还不支持中文搜索。

Navin:对于中国市场,BT正变得越来越流行,我们非常兴奋。我们将在不久建立更好的中文支持。

《21世纪》:事实上,和你们所建立的引擎类似,中国已经有了许多中文版的BT搜索引擎,你怎么看到它们的大量出现?

Navin: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广大的网民如此之快地接受并使用了BT。基于使用我们的BT技术萌生和涌现出的业务将会经常和我们一起协作工作,这样才能最快地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技术。

《21世纪》:越来越多的盗版音乐和DVD,比如“星球大战”,在公映和发行之前,就通过BT流散到了互联网上,对此你怎么看?

Navin:我们和版权持有人一起合作来保护并确保他们在线内容的安全。通过BT、HTTP、FTP或者其他协议的方式来做服务器传播盗版电影,必将会受到处罚。在互联网上,在使用BT的时候,没有人是可以匿名的。

《21世纪》:你和Bram Cohen创造、维护并不断更新BT的最根本的动力是什么?BT未来会如何发展?

Navin:我们希望拥有一项能带来盈利的事业,同时这项事业将能让世界受益。当我们看到一位中国的老师把他(她)的多媒体讲课教案放到学校的在线电子公告栏时,这份教案同时能被全中国,甚至全球其他地方的老师和学生在线取得,这就是我们的动力和回报。要是没有BT的边际效应,这个教案内容也许将很难在网络上存在和传播。

《21世纪》:Bram Cohen说,“我靠维护BT(接受BT爱好者的捐赠)为生。”仅仅靠捐赠能够维持生活并进而维护BT技术吗?

Navin:并不完全这样,我们也有广告收入。

《21世纪》:据说,你们每天都会接到许多风险投资机构的电话,有没有利用风险投资的计划?

Navin:对此,我不予评论。

《21世纪》:如果你们引入了风险投资,将来会不会有一天向BT的用户收取费用?

Navin:BT软件将一直保持免费。我们会将其国际化,比如增加中文支持,这样BT在中国的用户将会倾向于使用我们的版本,因为这将是最快速和最可靠的方式BT下载。

========================================

        其中最惨的是edonkey,被美国判为非法,罚了3000万美元,并且永久关闭!谁开edonkey2000电驴服务器就抓谁,所以如果你看到自己的emule服务器列表里面有美国旗帜的,一定是假冒的间谍服务器!
=======================
有网友回帖说
引用:
哦,夸张了吧
发贴者回复说:
一点不夸张,在国外抓人都正常。

转帖新闻:
3500名德国电驴用户非法文件共享面临刑事起诉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今天宣布将对大约3500名德国电驴(eDondey)用户提起刑事诉讼,并称这是“全球范围内针对非法文件共享最大规模的一次单一行动”。
        据称,这3500名用户通过P2P网络上传了8000首音乐,所用软件正是大名鼎鼎的eDonkey。为了搜集证据,德国警方已经进行了130多次调查,足以让每一个被起诉的用户面临至少数千欧元的罚款。
        自从2004年以来,德国已经追踪到7000多名文件交换用户,平均每个案件罚款2500欧元。
==========================
看到这,各位网友应该庆幸,中国的版权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趁着还可以分享的时候就尽情分享吧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你喜欢的某张cd 某部电影应该也很想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吧?是吗?


[ 本帖最后由 被动小男人 于 2021-12-1 15:00 编辑 ]
作者: 被动小男人    时间: 2008-9-26 11:24

相关旧闻
无力承担高额诉讼费 电驴网站将被迫关闭


出处:PConline
2005-10-08 09:20:04
作者:plainsman 责任编辑:zhengzhihui



        据国外媒体报道,某些行业的大公司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常常设置各种障碍阻止新公司的加入以减少竞争,法律诉讼就是其中常用一种的手段。(相关报道:电驴掌门人:放弃斗争 转型在线音乐商店)

  现代商业诉讼的审理时间动辄一年半载,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刚刚起步的小公司往往因无力承担高额的诉讼费用而被迫妥协或者选择退出,这种情况在商业发展史上屡见不鲜。

  现在又将有一家公司成为这种制度的受害者,它就是著名的P2P软件公司――eDonkey。日前,eDonkey投资公司MetaMachine的首席执行官Sam Yagan在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该P2P网站即将关闭。

  Yagan在参议院作证时称:“关闭eDonkey网站并不意味着我们承认自己有错,只是过去的事实告诉我们,小公司根本无力为自己辩护。”

  他接着说:“法庭对于Grokster公司的判决说明一家公司是否侵犯版权应由他提供服务的目的来决定。按照这一标准,我坚信eDonkey没有触犯法律。但问题是,证明我们无罪需要支付高额的诉讼费用,作为一家尚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我们根本无力承担这笔费用。”

  Yagan还表示,要花费大量金钱证明自己无罪已经成为许多小公司“不可承受之重”,这一障碍使得他们被排除在市场之外。小公司面临的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生存下去。

  虽然eDonkey希望能与内容供应商达成协议,实现以合法形式销售音乐和电影,但是由于长期的对立导致双方心存芥蒂,而且其中还牵涉到苹果等厂商的利益,因此双方实现合作的可能性极其渺茫。

  分析家认为,唱片行业一直希望能在网络和数字媒体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是由于他们忽略了网络与传统商业的不同,使得每次的努力都收效甚微。

  事实上,网络共享决不会因一两起官司而停止发展。当年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的起诉使得Napster被迫转型,但其后出现的BT、eDonkey等P2P技术的影响力却更大。

  即使eDonkey和WinMX等公司关门大吉,事情仍然不会像RIAA所盼望的那样发展。Napster的事例已经说明,网络用户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从一种技术转向另一种技术。eDonkey的关闭很有可能刺激新技术在其他国家的兴起,而Grokster案的判决只在美国本土有效,届时RIAA只能望洋兴叹了。

  唱片行业的严厉打击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还待观察,它一心想将P2P技术纳入商业轨道,但事情的发展未必如他所预料。如果P2P技术变成类似开源运动的全球范围的无核心组织的运动,唱片行业将会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
电驴掌门人辛酸访谈:放弃斗争 转型在线音乐

2005-10-08 09:19:54
出处:PConline
作者:Plainsman 责任编辑:zhengzhihui


       根据英国CacheLogic的统计数据,eDonkey已超过BitTorrent成为了全球流量最大的P2P网络。在韩国,92%的P2P流量是通过eDonkey传输的。(相关报道:无力承担高额诉讼费 电驴网站将被迫关闭)
  然而不幸的是,eDonkey已于近日宣布将正式关闭,该网站投资公司MetaMachine的首席执行官Sam Yagan在美国参议院司法听证会上称:“关闭网站并不意味着我们承认自己有罪,只是我们支付不起昂贵的诉讼费来证明自己清白。”这番无奈而透着辛酸的发言一下子让Yagan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人物。

  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P2P软件,eDonkey网络将在没有官方支持的情况下继续存在。然而人们依然十分关心P2P软件的发展和前景等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Yagan。

  问:你在上周的参议院司法听证会上表示,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发出的警告函让你下决心关闭eDonkey网站,这是否意味着你将从P2P行业引退?

  答:我当时是作为一名代言人来说明P2P行业与唱片业之间的尖锐矛盾。就我本人来说,我打算放弃斗争,我正在按照RIAA的要求转变eDonkey网站的功能。

  问: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转变,是什么促使你作出这一决定的?

  答:之前的Grokster案使我意识到与这样一个势力庞大、有着数十亿销售额的行业作对是很不明智的。虽然我坚信eDonkey没有侵犯版权,但问题是要证明这一点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不是我能承担得起的。

  问:作为全球最大的P2P网络,eDonkey有着庞大的用户群,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侵犯版权的现象,尽管这并非你的本意。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我们开发eDonkey网络的本意是建立一个易于使用的文件共享系统。曾经有人问过我,为何不在发布eDonkey之前先和版权所有者把版权问题谈妥?但是我们当时所拥有的只是一项尚未实用的技术,根本无法证明它的价值,我们怎能说服版权所有者向我们授权?

  问:在eDonkey成功之后,你们与版权所有者的谈判是不是变得容易了呢?

  答:事情没那么简单。当时最大的几家P2P服务商曾组织过几次与版权所有者的谈判,我差不多整个2004年都在忙这件事。

  问:谈判后来为什么不欢而散呢?难道大家都在等待Grokster的最终判决结果?

  答:我曾经询问与会双方究竟有没有可能在Grokster案结束前达成一致,结果大家都保持沉默。事后有人跟我说,大家都在等待法庭的审判结果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问:你们有没有向唱片商解释过新技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公布的数据,2005年上半年的数字音乐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倍,达到了7.9亿美元,占了整个唱片销售额的6%。他们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吗?

  答:我从不怀疑唱片厂商有一天会接受P2P技术。但问题是新的销售形式肯定会对传统销售形式造成冲击,这需要冒一定的风险。

  问:P2P公司在未来会如何发展?

  答:WinMX和eDonkey网站的关闭意味着P2P技术在美国的终结,不过P2P技术在美国之外仍将流行。

  问:eDonkey网站未来有什么打算?

  答:我们目前有两种选择,要么像Snocap一样取得唱片公司的授权,要么和一些已获得授权的公司合作。

  问:eDonkey转型之后将如何与同类型的网站竞争?

  答:一旦eDonkey变成一家在线音乐商店,我们将采取积极的行销手段,吸引用户为下载音乐而付费。

  问:你是否询问过eDonkey的用户他们是否愿意转变成付费用户?
  答:我不知道用户是否会接受我的想法,不过他们可以在免费和付费服务之间做出选择。
  问:BitTorrent已于不久前获得了875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你是否后悔eDonkey的转型决定有些太迟?
  答:我为自己在技术创新领域所作的努力而自豪,对于企业的发展我有自己的想法。


[ 本帖最后由 被动小男人 于 2021-12-1 15:03 编辑 ]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