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保守主义之一:克己复礼为仁

保守主义之一:克己复礼为仁

  写在具体内容前面的。
  一、本系列所谓保守主义,仍指西方之保守主义,但东西方传统有相通之处。
  二、保守主义之要点不在于理论之讲述,而在于传统之遵行。此与进步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妄图以理论教导民众,实现理想世界迥然不同。只不过,讲下理论也无妨,把保守主义发挥作用的方式讲清楚,也不能说全无好处。孔子在世之时,即为坚定的保守主义者,如讲保守主义理论,以孔子开篇,最为适当。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解释:“一日”意思是“一旦”。

  现代人一般认为孔子的核心思想为“仁”,然而对“仁”的理解,多不看重“克己复礼为仁”这么简单直接的解释,反而自觉不自觉的往“仁者爱人”上去引导。“仁者爱人”其实是孟子所言,究其上下文,亦非解释“仁”是什么,而是说明一些相互关系。

  何谓“克己复礼”之“礼”?孔子妄图完全恢复周礼。(因为除了孔子本人,几乎没人有这个打算,所以我只好以“妄图”称之了。)但根据本问答中的上下文,礼指的就是“道德准则”。即便这些道德准则来自周礼,它们也只是周礼中的道德准则,而不是周礼的全部内容。因为颜渊要“请事斯语矣”,他能“事(践行)”的那些“非X勿X”,也只能是“道德准则”而非周礼本身。

  由此见之,“克己复礼”中的实质性内容,是“复”字。正如川普之“MAGA”中的实质内容,是第二个“A”:Again(再次)。没有“复”“再次”的含义,倡导“遵循道德”或者“让美国伟大”,都谈不上实质性。加上了这些含义,才能成为保守主义的口号。

  现在的问题是:孔子倡导旧道德,好处何在?为什么不像康德这样:
  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Zwei Dinge erfüllen das Gemü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 je ö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äftigt: Der bestirnte 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孔子和康德心目中的道德,即便不是一回事,共通之处肯定也很多。以现代人的标准,旧人都相当保守。然而,康德的这种表述,缺乏客观标准,换了一个进步分子去践行,结果肯定不同。

  康德自我认定道德准则,并不能有益于社会。例如,孔子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道德,康德大略也会如此想,但进步分子却认定“大义灭亲”为道德,以踢断父亲肋骨为能。保守派认为男女有别是道德,而自由派认为男女混用厕所才是道德。
  注:康德、王阳明这样的人,大略以为即便是恶人,只要躬身自省,亦可以向善。然则康德并未负担过处置恶人的责任,而王阳明不用说杀人,连杀降的事情都干过。足见自省没用。我的意思是说,要么是“自省没用”,要么是“人家不自省,你说什么也没用”。这还是在进步主义猖獗之前,进步主义猖獗之后,是非之颠倒,岂是“内心的道德准则”能规范的?


  最后说下新道德:
  上个系列批判自由主义,后面有时需附上“保守主义观点”。本系列讲保守主义,难免也要提及创新,毕竟人类社会难免推陈出新。

  新道德应该自然产生,万不可拔苗助长。人为设立新道德,道德风险极大。道德都可自定,作恶岂不是更为所欲为?
  注:“道德风险”一词,指的是“促成作恶的风险”。

  孔子之失,在于他对“周礼”的执念完全脱离现实。而康德之失,则在于他对道德的理解完全局限于个人,于社会无益。不过,孔子并未阻碍道德之渐进,后世“周礼”之不行,恰恰说明道德之渐进。而康德亦未设立新道德,虽于社会无益,但亦无害。

  注1:你当然也可以认为,孔子不是不阻碍道德之渐进,而是阻碍不了。但你仔细考察孔子之言论,包括上面这条,就可以发现,孔子立意于周礼,但并不反对超出周礼之外。上面这条,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孔子一开始是立意于周礼的,但被颜回带歪了,带成了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准则”。不管怎么说,孔子也没反对颜回的理解。
  注2:孔子是思想家,当哲学家并不够格;康德是哲学家,当思想家同样不够格。康德的道德观于社会能无益无害,就无损于其身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