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道德经逻辑批判

道德经逻辑批判

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这是反逻辑、反科学的!我们知道:逻辑规则就是可以说出来的“道”,而且是永恒的“道”(人类永远适用的思维规则)。数学物理化学都可以说出来的“道”,而且是永恒的“道”。道德经第一句就表明了老子反逻辑的决绝态度。老子认为:道才是“独立而不改”的本体,万事万物包括包括人类及其语言都是道的派生物,没有独立性和自足性。如果我们承认道是“独立”的,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转移的,那么,凭什么说道是存在的?仅仅凭借老子巫术幻想?还是凭“庄生晓梦迷蝴蝶”,就断定道是糊涂之道和混沌之道。可见,道家的道不过是“感觉”之道,并不是什么客观的独立之道。

老子认为:一切“可道”的话语都是片面的,因为没有任何概念可以涵盖一个对象无限多的可能性,“任何概念、命题都是片面的”。这样一来,命题和概念的逻辑推演就变得无意义了。反逻辑者必然反科学技术,老子后面主张复古倒退、不要技术、不要文字就是必然的了。

“道可道非常道”还表明了老子反上帝信仰。西方上帝是用“说”即理性来创造世界的,因此,永恒的上帝之道是可以言说的!康德认为:思维只能处理能言说的概念和命题,而“概念之外的存在”则永远无法被人类所认知;而老子偏偏要认识不能言说的“常道”。“道”崇拜的对象是“不存在”即“无”。逻辑学家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不能说清楚的,请保持沉默。”老子认为“道可道,则非常道”。在其它的文化中,把“终极的道理”说清楚是非常重要的;老子立下一个“不可言说”的禁忌,就是对人主体性的剥夺,禁止人将“道”作为认知的对象,也同时禁止人成为认知的主体,这是对华人主体性和存在感的彻底摧毁。基督教也认为上帝是不可认知的,但并不是不可言说的,相反一部圣经将上帝的观念、想法乃至在世界上的历史经历说得清清楚楚,使得人类可以了解他、接近他。虽然上帝在人类的理性之外,但上帝仍然以人类能够理解的方式向人类展现他自己,从而尊重了人类的主体性。海德格尔认为,上帝并不存在于经验的世界之中,而只是存在于语言的世界之中,或者说人类通过语言而与上帝同在!所以,朗诵圣经和祈祷是人类接近上帝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因为在祈祷的语言声中,上帝便与你同在了!

“道可道,非常道”鼓吹就是相对主义,他们认定世界上说出来的东西都是相对的、短暂的,像刍狗一样转瞬即逝;这就否定科学、逻辑、信仰的永恒的绝对价值。庄子认为:人和大粪都是道的体现,于是就有吃屎喝尿的中医,把人们引向了低端的物质追求。

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就是馄饨,无所谓善恶美丑,第20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表达是同一意思!即美丑善恶是主观的、是人为的,不必当回事,更不要老百姓有统一的价值观从而把一个东西当着善,这样就不利于圣人指鹿为马了!当大家都有了正义价值观,朝廷行事必须以群众同意或认可为基准,那么侯王们颐指气使、作威作福的特权就丧失了。

老子的此判断可以用语言公式表达:“天下皆知X之为X,斯不X已。”代入,具体的事物,譬如:天下皆知1之为1,斯不1已!天下皆知屎之为屎,斯不屎已!天下皆知高之为高,斯不高已!天下皆知人参之为人参,斯不人参已!

显然,这都是一些狗屁不通的话。这就是中国古代辩证法干的蠢事!老子之后便有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我依照公孙龙的公式说“中医非医”,就被封杀了!当我们把老子这些蠢话当语录背诵的时候,我们就愚不可及了,达到了老子“愚民”的目的。

第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则无不治。 
  
前件与后件之间无因果关系。“尚贤”与“民争”没有因果关系。“尚贤”是政府行为,“民争”是人们利益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即使不存在政府的原始时代,人们相互争夺牛羊等物质利益的现象依然存在。争胜逞能是是许多雄性动物的本性尤其是人类的本性。君不见,小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就是在争胜逞能,胜者会获得孩子们称赞和敬服。这就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争夺在政府产生前就有了,与官方的推崇即“尚贤”毫无因果关系。所以,“不尚贤,使民不争”完全是反逻辑的胡说。

“贵难得之货”与“民盗”没有因果关系。日本民间,其农产品实行无人售货,几乎无人偷盗那些“难得之货”的农产品。中国人在日本却顺手牵羊地盗走日本的马桶盖!显然,偷盗行为与人心中的道德律令相关。道德律令禁止我偷盗,无道德律令的孔子老子之流,必然视偷羊等盗窃行为可以相互包庇的“光宗耀祖”,偷窃他人财物就是必然的。

市场铁律,物少价高。“难得之货”必价高。老子不许“难得之货”价贵,显然是反市场经济。“不见可欲”,即想要的商品是不许人们见到。可见,老子要取消商品。因为市场上商品就是老子所反对的“五音”“五色”“五味”。老子连“五色”“五音”都反对,要民老死不相往来,文字语言都废除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自由和自由主义?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这话有点伊斯兰的味道。伊斯兰教为了防止性乱,强行要求女性把自己封得严严实实,只留一个“猫眼”看世界。伊斯兰并未因此就平安无事,反而乱子不断。伊朗在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妇女可以袒胸露臂;后来伊斯兰大教长统治,女性被封得严严实实,人民嘴巴也被封住,如今的伊朗已经成了第二个叙利亚——内战不已。

第4章: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道是万物的祖宗,是天帝的祖先。这道和西方的上帝不同!西方的上帝创造一切,它就是天帝。老子的道创造一切,它还创造了天帝。老子的思想含有多神论(的巫术)!西方的上帝是用语言(如:说有光就有光)即理性来创造世界;老子的道是用非语言(如:不言之教)即感性来生产世界的。

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类比不当。天地与人不是一回事,不能相提并论进行类比推理。然而,中国人一直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就是把“天地人”看成一回事,成语有“父天母地”,每个家庭的中堂都挂者“天地君亲师”的神牌供人们敬拜!这种自古以来的思维方式就是天人不分、天人互渗的巫术思维方式,人们总是相信“天上掉下一颗星,地上死去一个人”!这就是巫术迷信!

在这种巫术思维惯性下,华人以为宇宙的一切权力归天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即天地有决定万物的生死权。注意,刍狗是可用可弃的祭祀道具,当它处在“用”的场合,含有“生、神”的意义;当它处在“弃”的场合,含有“死、鬼”的意义;所以,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就是天地对万物有生杀权,即我们常说的“天命”。 “天上掉星”是天命,“地上死人”也是天命。庄稼丰欠也是天命!可见,国人的“天命”观意味着宇宙的一切权力归天老爷。

丑陋的“天赋圣权”!老子的错误就是把圣人与天老爷相提并论,并把决定老百姓生死的权力赋予给了圣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试问:圣人有什么权利以百姓为刍狗?百姓有权利以圣人为刍狗吗?显然不能,百姓只是圣人不断收割的韭菜而已!

王弼注:“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以百姓为刍狗。”而王弼此注本来是对《老子》第5章中有关“刍狗”的阐释与发挥。其含义就是说圣人对待普通百姓与天地对待世间万物一样,可生杀予夺,任其摆布;或者进一步说,圣人的这种为所欲为就是在师法自然、师法天地的名义下进行的,因而有着合乎天道的无穷合理性。事实上,“天地不仁”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灾害,并非天地有意为之。”因此,“法自然”不过是把圣人专制暴行合理化而已,是一种巧饰。

老子反逻辑、反科学,鼓吹就是弱肉强食的反人类的刍狗哲学,必须剔除!刍狗哲学与吴思的“合法伤害权”是一回事,就是圣人有权把老百姓当韭菜当刍狗一样的蹂躏!这种丧天害理学说显示老子丧尽天良!

注意:《道德经》第49章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此处的百姓即百官。老子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圣人没有永恒不变的心,要以百官之心为心。百官和圣人都是统治者,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圣人当然要以百官之心为心,不能以民之心为心!

第6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老子鼓吹:道创造了一切,是天地的祖宗或者根本。现在又说谷神是天地根本。可见,道就是谷神,谷神又叫玄牝——黑丝的母性生殖器!这说明老子贩卖就是原始社会早期的女性生殖崇拜的巫术!注意:“玄牝”的“玄”解释为黑色,远古东方有黑色崇拜即生殖崇拜,来自于人体生殖器阴毛黑色崇拜。譬如诗经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天帝命令一只黑色的鸟(燕子),从天降下而生下商人的祖先。这个“玄鸟”就是“玄牝”——黑色的母性生殖神,这个母系生殖神有专门的位置叫“鸟位”,谁占有“鸟位”,谁就是天子(蜂王)。商人能统治天下,就是他们占有着生殖神的“鸟位”。所以,水浒传的李逵说:杀到东京,夺了鸟位,就是要实施“窃国者为诸侯”翻天战略!后来,这个黑色的生殖神“玄鸟”在中国慢慢变成了凤凰,即丑麻雀变金凤凰,丑小鸭变白天鹅!。
  
第7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认为: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反过来说,天地若为了自己的生存,就是短命的。在老子意识里,天地就像人一样,是一个有意识的生命体,它们有目的——不为自己为万物!它们不讲感情(这是天地高于人的地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把天地看成像人一样,显然是原始的巫术思维。

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华人无逻辑,最荒唐可笑的是“上善若水”。因为:方形的容器盛它,它就是方的;圆形的容器盛它,它就是圆的。老子只看到水利,没有看到水害,海啸、暴雨、洪水、泥石流,哪样都会给人类带来大灾难。如果承认老子牵强附会的“上善若水”,同理人们可说“上善若气”、“上善若火”、“上善若土”都恰当,显然,这样的“上善”也太随意、太低俗、太廉价了,实际就没有“上善”了。

水教给中国人的榜样就是“完全遵循自己的本能”而行动的,不需要进行思考和选择,同时也不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灾难承担责任。无机物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每次洪水的泛滥,人们都不会想到去谴责水,因为水没有自主性,它不需要为自己的后果承担责任。类似的情况还有蚊子叮人或者狗咬人,我们都不会想到去审判或者谴责蚊子、狗,因为它们完全是遵循本能而行动,对它们的审判和谴责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人类与水或蚊子之类的自然物是完全不同的,人类拥有选择的能力和权利,所以人类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同样,如果人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他就像无机物一样无法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了。“上善若水”让中国人放弃了人的主体性和担责性,转而学习“水性杨花”不负责任,我们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万物之灵的思维权,也忘记了自己能承担“后果”的责任主体。这种像水一样的“自然的流动性”使得中国人在全世界乱穿马路、随地吐痰和高声喧哗,成为了一个素质低下的民族。

第12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老子反对人们追求生活享受,主张回到原始的俭朴生活,只要吃饱肚子就行了,这显然是一种喂猪哲学。其实, “目好色 、耳好声 、口好味、心好利”是人之本性,老子企图消灭人之本性使人成为行尸走肉,成为可气可用的刍狗。

第15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其实就是巫师的装神弄鬼,使人觉得高深莫测

第19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前件与后件之间无因果关系。“绝圣弃智”与“民利百倍”没有因果关系。“绝仁弃义”与“民复孝慈”没有因果关系。“绝巧弃利”与“盗贼无有”没有因果关系。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巧,窍门,技术。没有技巧的人,照样会偷。利,利益,商业利益。没有商业利益的时代,照样偷邻居地里的菜。为了“不偷”的目的,就扼杀科技取缔商业。这是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理论根据。说老子是自由主义者。天方夜谭!一个反对商品、反对市场的人,会是亚当斯密似的自由主义者?

老子把人们当成不会说话的“刍狗”,要人们像沉默的“上善若水”,要人们像“婴儿”般“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第3章), 何自由之有?老百姓都是“无知无欲”的婴儿,都是不会说话的“刍狗”,那些具有一呼百应魅力的“知者”就失去了聚众抗争的群众基础,“知者就不敢为了”。老子极端仇视“知者”,他在第56章要求“知者不言”。 还辱骂“言者不知”。没有言论自由,何来自由主义?

第21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译文: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古至今,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批评:“道”指的是事物的客观规律,而规律则是无形、无物、看不见、摸不着的。在中国古代,并没有类似现代哲学中的“抽象”之类专用名词,所以,哲学家著书传播道理,大多数著作就不得不对“道”的抽象性做一番解说。老子将“道”说成是“物”,“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这就说明老子对于道学理论是个似懂非懂的半吊子货。“恍兮惚兮”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模棱两可,就是“庄生晓梦迷蝴蝶”的糊涂之道,就是天人感应的互渗律的巫术思维过程,是反逻辑的。老子在第1章还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毫无哲理意义的故弄玄虚。在老子之前,从未有人将“道”称之为“玄”的。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就是“神道设教以愚百姓”的一种邪说。

第22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

老子的这些说法都是女性奴隶哲学,没有普遍性,不可能是人类的普遍规律,更不可能宇宙真理!委曲求全对美女可能是规律,只要肯“宽衣”,日后能提拔;对于其他人,委曲求全几乎难以成功。既然委屈求全没有100%的把握,“曲则全”就不是真理。

“枉则直”:弯曲反而能伸直?必须保证在弹性限度内,弯曲的材料才有伸直还原的可能;超过弹性限度,弯曲材料会折断;超过了时间限度,弯曲材料不能能伸直。譬如,弯曲树木,时间长了,树木就无法回到原来的状态。“枉则直”——弄虚作假就是正直,这和孔子的“父子相隐”包庇罪恶是一模一样的卑鄙!

“洼则盈”——有洞就可以满足淫欲,变态;以色列的死海是世界最低洼的地方,水越来越少了,何盈之有?

“敝则新”只是一种可能性,没有必然性或充分性,陈旧不一定更新,而是彻底地死亡!

“少则得”只是一种可能性,没有必然性或充分性,你在上级面前出现得少,上级能记得你吗?吃药必须达到医学规定的剂量,“少则得”是错的。在初学阶段,“少则得,多则惑”,有道理。但在研究阶段,“少则得,多则惑”就不成立。韩春雨搞实验研究,他“成功”了2次,就在英国发文宣布他发明了改造基因的新剪刀,他是“少则得”,得了2亿多的赞助;大家齐动手实验,结果是“多则惑”,说“新剪刀”不成立,最后,他宣布撤稿。“多则惑”也只是一种可能性,围棋不是以多子为胜局吗,何“惑”之有。老子不懂围棋!“多则惑”本是动物的数觉困惑。井底的泥鳅,即使积累了亿万年的经验,它也不知道井外世界。在水井里,华子不停地向前游,眼睛却一直向后(古人)看,自然游成圆圈,永远在“天圆地方”里轮回。

第23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天地尚不能久”与第7章“天长地久”自相矛盾!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与圣经记载的大洪水冲突!圣经说,狂风暴雨连续下了40天。1975年河南大洪灾,也是连下好几天暴雨造成的。

哲学是教人变得聪明、智慧的学问。希腊哲学都是数学家几何学家,对地球月亮太阳都了如指掌。而中国的诸子百家对数学几何都是外行,脑子只有天圆地方,根本无地球的概念。老子所说的“天地”根本不是西方的宇宙概念。老子说狂风暴雨持久时间不到一天,所以,天地不长久。这是把地球上风雨等同于天地了。由这种天圆地方的“天地 ”来推出人事规律,岂不是笑话?

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可见,老子决不是一个在野的圣人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是为当权者服务的统治术。他的“道”似乎很玄妙,但天地宇宙不过是统治术的隐喻,本身并无独立的意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原始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人“法”地就是人靠土地的物质来生存,是一种经验而不是科学。所以,“人法地……道法自然”都不是科学。可是,“自然”派认为:一个物质若是“自然”的,就是好的……这一切都源于国人对逻辑、科学的无知。一个事物是自然的,并不一定好,野蘑菇是自然的,但大多数对人都不好。何首乌对人体有害,伤肝肾。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四大并列,尊君昭然。《道德经》一书,正是教育统治者成为“圣人”的教科书。      

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道德经》的一些话,好像张二江写的《下级学》,讨得上级的欢心是《下级学》的主旨。书苗深知刘志军雄伟挺拔,守在刘家门口,为刘脱鞋弹灰、拖地倒水,做刘家的下水道,刘就把工程包给了她。她投资红楼梦,把美丽的姑娘送到刘床上,她用婴儿般“淳朴无邪”对待刘。

他在漆黑黑的深夜为首长站岗放哨,是天下人学习的好榜样,他红宝书不离手,是一个玩太极的高手,可以当大内总管。他在上级开车出车祸的时候,主动替老板背黑锅,承认是自己干的,在监狱呆了1年,无怨无悔,确实是一个“淳朴无邪”青年骨干。出狱后,圣人任命他为总理,掌百官。大制岂能割舍这样的人。

第36章: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本处是鬼军师给国主的阴谋诡计的建议:准备废除他,却先提拔他一下,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然后把他一网打尽!猴王何诚信之有?“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属于类比不当!国之利器与鱼是两码事;却被老子相提并论地搞类比,这完全是文学的比喻手法,就是说:国之利器就该像大鱼一样深藏在水中,不可让人发现,否则就会像鱼一样被人捕走的危险。国之利器被人偷走了,猴王就会成为阶下囚,就会江山移主、社稷换姓!

第37章:道常无为(不妄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统治者若能遵守这个规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万物在归化中难免欲望发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我以“无名之朴”去除杂念——斗私批修)。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他们就会克服欲望),无欲以静(没有欲望就可以静下心来),天下将自定。

《淮南子》记载:武王(周武王)问太公(姜尚字子牙):我伐纣,天下人都认为是臣子杀君王,是以下伐上。我怕其他族效仿而争斗不停,怎么办?太公说:你问得太好了。打个比方,人们打猎,没得到猎物时,惟恐它伤得轻而捉不住它。已得到它,惟恐伤肉伤得太多。你想让你的江山长久,就一定要封住百姓的口耳。道理再多再完美也没用,只能给人增加烦恼,让人们固定在一个职业,养成他们安逸的心态,并且给他们世俗的感情,让他们在感情上明明白白,道义上稀里糊涂,然后去掉人们的理性思维灌输世俗的巫术文化,去掉他们的武装而带上有等级制身份象征的物品。当老百姓的亲人死亡让他们服多年丧,令他们不能很好的生活和繁殖。大力宣讲等级秩序和谦卑退让的精神,使他们不起争斗。让老百姓养成大吃大喝的习惯,让他们养成大赌大嫖的习惯,用鬼神解释人们未认知的事物并且让他们产生敬畏之心从而禁锢他们思考。用繁文缛礼使他们丧失自然天性,用厚葬久丧使他们耗尽财产,让他们为丧事置办奢侈的陪葬品,这样会使他们贫穷,让他们服繁重的徭役使他们片刻不得休息,个个贫病交加。这样,就可以保障江山不会丢失。最后用《老子》的一句话:“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第39章云:“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其以贱为本耶?” 第42章云“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此种比喻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帝王的称孤道寡,是自夏禹建立了“父传子”的家天下后才逐渐形成的。其原意是“唯王作极”,天下唯一而无偶即所谓的“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并不像老子所说,具有贱身贵道,以百姓所恶、所贱而作自称,是所谓的“物极必反”规律使然。

第40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的运动是复归于起点的循环运动即“落叶归根”,道的作用体现在弱者的身上(所以要“复归于婴儿”)。天下的万物源于有,而有来源于无。老子重申:道是“无”,而且还无言、无为。人们不能真正地认识道。

当一个人说“我不存在”时,他已陷入悖论,因为此刻他必然是存在的。人类只能经验“存在的事物”,人类的理性也仅存在于“存在之中”。所以,任何人都无法意识到“自己不存在”,这就构成了自我意识的终极困境---“我只能存在”。由于人类“只能存在”,所以人类只能实证“存在的事物”,而不能实证“不存在的事物”。因此,人不得狂妄的去定义“存在之外”的世界。老子的“无”就是假设的“不存在的事物”即“无”是“有”的根本,是“无中生有”,这对人类是无意义的,这使得汉字文化建构在了虚无主义的基础之上。

人类通过理性来认知世界,首要条件就是以“有限的方式”进行,一个“无限的对象”——道就必然超出了理性的边界。华人对世界、宇宙的基本观点是“无始无终”,而“无始无终”的对象必然是不可认知的,也就是说,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反理性的,因为我们否定了对宇宙进行整体认知的可能性。西方人将世界看成是一个有始有终的对象,这是理性态度;不管是古代圣经的创世纪,还是现代宇宙大爆炸论,都是将宇宙看作是一个有开始也有结束的对象。而华人将宇宙都划于了无限,这很明显是一种思维的懒惰或者说就是一种反理性的文化类型,因为中国人并不仅仅是对宇宙的起点没有兴趣,而是对任何事物都不喜欢追溯终极原因。

字母语言记录是概念,这使西方人进入了逻辑思维。汉字不能够记录概念,而只能记录视觉的经验的宏“大”,这使华人进入了自大狂的巫术思维状态。如果说理性的思维方式是“对无限的对象进行有限的认知”,那么华人的思维方式就恰恰相反,是“对有限的对象进行无限的臆想”,经常性的沉迷到“博大精深”的巫术状态,以“大、道”等无限化的词汇剔除了逻辑思维的可能性,这是非常可怕的。

第57章: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这里的逻辑错误是因果关系倒置:“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显然是是因果关系倒置。应该是:盗贼多有,所以,法令滋彰。

第60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河上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搜狐教育分析说:“治理大国,却像烹制小鱼一样,不须去肠去鳞等加工,只要直接烹制就可以了。”有人说福禄宴的的福王就是这样“不去肠,不去鳞”被李自成等人烹制了。这种烹制的方法就是无为。而这“无为”的大道法制作的福禄宴却是赤裸裸的食人啊!因此,吹捧“无为”的大道再怎么伟大,其实还是弱肉强食丛林里“伟大”。

第66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一连串的“是以”连接起来的推论,竟然是从“水往低处流”的现象推导出来。其实,“水不仅往低处流”,还向四面八方扩散呢!不然,湿了衣服就无法晾干了!遗憾的是,人只看见了水“善下之”,喜欢往低处流,却没有看见水喜欢“善上之”,更喜欢偷偷往天上飞,天上没有雨水,哪来“海纳百川”?难道因为江海位置低下,容纳百川,所以圣人为了爬上顶层,就必须先伏低做小?这算哪门子推理?

第65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多智。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说,愚民才好治理。这是华夏一直落后之根源。

第67章“天下皆谓我道大”,是一种违背客观规律的胡吹。在老子第一个发现了“道”,并为之命名,他在写作这句话的时候,自然是书未出版。书尚未成,就无法传播于世上,世人就处于“不知道”的状态,何来“天下皆谓我道大”?遍查古籍,也见不到春秋时期谁夸其“道大”的记载。第70章又自相矛盾的自吹:“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说他的言语非常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可惜的是,天下的人们都不知道他。这就揭露了“天下皆谓我道大”是谎言。当然,老子本意是神化圣化自己:“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这是吹牛不打草稿。

可见,“绝圣”是假,“弃智”是真。老子指责那些敢言者是“言者无知”,而唯有他是“被褐怀玉”的圣人,是有知的救世主。第53章的一段话,是老子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的表述:“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唯有他才能带民走正道。鼓吹神鬼莫测之术,故弄玄虚,言己之术法力无边而可救世,是一切迷信教派的特点。所以,后汉中国产生的教派以道为教名,尊老子为教主,以其所著《道德经》为教典,就毫不奇怪了。

老子反复说要杀“为奇者”,为奇者就是自由斗士,都被老子杀光了!何来自由主义?

第73章:“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老子提倡人们想乌龟一样地活下去。

第74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翻译:“如果民不怕死,(我们)为什么要用死去威胁他们呢?如果让民经常恐惧死亡,那么,对于那些为奇者,我们把他们抓来杀死,谁还敢再聚众闹事?永远应该由司杀者(刽子手)去杀人,而圣王不要亲自杀人。代替刽子手去杀人,就好像代替技术高超的木匠削木头,很少有不伤自己手指的。”

老子的意思是:最糟糕的是老百姓豁出去了,不要命。要让庶民贪生怕死。如果庶民怕死,一干坏事,我们就把他杀掉,就再也没有人敢出头了。这就是“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的绑匪政策的目的。老子的险恶用心是让民怕死。所以,他主张要对老百姓施行严刑峻法,而且还要施行死刑,只不过统治者不要亲自动手。这里,老子的立场鲜明,就是要折磨虐杀庶民,杀人还不让庶民知道。很重要的一点是,“吾得执而杀之”中一个“吾”字,是老子站在世袭贵族统治者立场上的明证!

第75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这段话,历来被看作是老子为民说话的标志。但在马王堆帛书中,却不是这样子。帛书是这样:“民之饥,以其食兑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翻译为:“老百姓之所以饥饿,是因为他们获取食物的途径太多。老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做到无为。老百姓之所以不把死当回事,是因为他们自己过分追求好的生活。所以,清净恬淡的人,胜过厚养生命的人。”显然,作者并没有斥责统治者的意思。裘锡圭教授说:“像统治者食税多,人民就要饿肚子这类一般人都知道的话,估计《老子》的作者也不会把它当作心得来讲。”

第80章老子鼓吹:文明是动乱和罪恶的根源,不识字才是盛世。他主张返朴归真,设计了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津津乐道。“小国寡民……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胡寄窗写道:“老子反对工艺技巧的这一观点,非常奇特,与战国各学派以及战国以后各封建时期的思想都迥然不同。这一观点本身不仅是消极落后,而且是反动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第211页)。老子要求禁技术、灭文字、禁往来,使中国人被隔绝在一个个孤立的“洞穴”里。“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每个人“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哪里是小国寡民,分明是家庭之间的相互隔绝。老子深知,断绝人们的横向联系,当每一个人成了孤零零的个体,就无力挑战社会权威和秩序,社会就长治久安了。《道德经》告诉帝王只要做好两件事就行:一件是自己装傻,另一件是把臣民弄傻,帝王装的无欲无为,把臣民弄的无知无求,天下就太平了。

第81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之道”就是天道,就是客观自然规律。客观自然规律对于人类而言,不是像老子所认为的“利而不害”,而是既有利,亦有害。老子讲“天之道,利而不害”,这能算懂哲学?主张学道就是为了“无为”,连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弄不清,还能称作是“哲学之父”?

所以,对老子的这些有害理论不加分析与批判,而作神化宣传,称其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将《老子》一书作为教材让学生们去读、去背诵,以为这样就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在客观上就是一种新的愚民运动。

请扫二维码予以点赞


[ 本帖最后由 自幼 于 2020-7-18 06:22 编辑 ]

TOP

TOP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