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12
发新话题
打印

中共60年代地图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楼主,说话要客观,不要别人说风就是雨,你看到了真报纸了,我只知道北京有个钓鱼台。

TOP


【转贴】这种无人小岛在古代根本没人要的,即使像台湾那样的大岛,我国虽然很早就知道其的存在,但也从未有将其纳入版图的意愿,要不是后来郑成功为了获得一个稳固的抗清基地而攻占该岛,该岛现在会属于谁就不得而知了,各国大肆争夺岛屿那是19世纪后半叶的事了。相对于无人岛,本人倒更主张取回历史上属于中国且至今仍居住着中国人的土地,特别是那些当地中国人生活状况还不如国内的土地,如果生活状况好于国内倒是可以暂缓。毕竟人远比资源重要。

【转贴】很多岛屿(特别是无人岛)的归属很难说清楚,相对于这些无人岛,倒是更倾向于收回百多年前割让的果敢,毕竟那里居住着几十万汉人,面积也大于这些无人岛几百倍,但现在××更看重的是物(资源)而非人。


果敢(Kokang),全名缅甸
掸邦果敢第一特区,位于缅甸东北部比邻中国云南省,以果敢族为主体的自治区。首府老街市,拥有高度的自治权,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语(汉语西南官话),同时流通缅元以及人民币。学校教的是云南汉话,手机是中国移动号码,座机也是云南区号,当地“果敢族”亦是缅甸的汉族。

果敢曾为中国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的地域,明朝末年大量汉族随桂王涌入云南省。18世纪,一支汉人移民后裔成为科干山的地方势力,后受封世袭治理果敢,向中国效忠。19世纪末,果敢被划入英属印度,成为缅甸境内以华人为主体的土司县。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之后,果敢陷入了长期的动乱,直至1989年停战方趋于稳定,成为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
2009年,《果敢恩仇录:缅甸边城战地报告》,凤凰卫视制作。
2009年果敢军事冲突,是2009年8月在缅甸果敢发生的一场军事冲突,交战一方为忠于果敢彭氏政权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另一方为缅甸联邦政府。自8月8日开始的军事对峙而引发难民潮,始称八八事件。两周后战争爆发,最终在缅甸军政府的优势军力之下,瓦解了果敢特区的反抗军队。
果敢特区主席曾透过媒体向国际求援,但在缅甸与中国控制消息的情况下,战争未获得国际广泛关注。大部分的新闻来源是由果敢逃至中国边境的华人转述以及熟悉缅北情势的观察家所估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8月17日例行的记者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果敢问题属于缅甸内政,缅甸问题要由缅甸政府和人民通过自己的智慧来解决。我们希望缅甸通过自身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民族和解,中国政府将采取不干涉别国内政的一贯方针,希望看到一个稳定、民主、发展、和解的缅甸。”。发言人姜瑜28日表示,“中国希望缅甸妥善解决国内有关问题,维护中缅边境地区稳定。
”中国云南省出于人道主义设置了7个安置点,为难民提供生活保障品和必要的医疗服务。

美国:美国国务院声明,严重关切缅甸军政府武力攻击果敢地区少数民族一事,敦促缅甸停止军事行动。
日本:日本政府将向果敢第一特区提供援助款75万美元,主要用于为果敢第一特区的妇女儿童们购买食品。这笔援助款将用于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在果敢的援助项目。




下面这个群岛,阿根廷和英国都说是他们的,我国官方是支持阿根廷的:



根据现有文字记载,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在1592年最早发现该岛,最早登陆者则为英国船长约翰.斯特朗。他于1690年发现两主岛之间的海峡,并以当时英国海军司库福克兰子爵的名字将其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后来英国便称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18世纪初,若干法国航海家陆续到过这里,并将其命名为“马洛于内群岛”(Îles
Malouines),以纪念法国探险队的出发地圣马洛,该群岛后来的西班牙名称“马尔维纳斯群岛”亦出于此。1764年,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海军上将率探险队在东岛登陆,建立了一个定居地,称路易斯港。1765年英国探险队登上西岛,建立了名为埃格蒙特港的定居地,并升起英国国旗,声称该岛归属英王。1766年,西班牙人宣称,按照1493年划分西葡势力范围的“教皇子午线”,这些岛屿位于西班牙的管辖范围之内,理应归西班牙所有。同年10月3日,法国人以24,000英镑的代价把东岛卖给了西班牙。1770年,西班牙军队以武力赶走了西岛的英国人,但是次年英、西两国达成协议,英国人回到了西岛,重新驻扎在埃格蒙特港。1774年,英国以节省军费为理由,主动撤走了西岛驻军,但未放弃该岛主权。
1806年,西班牙王国向拿破仑投降,英国乘机打击西班牙的海外势力,在西阿根廷登陆并占领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不过此时英国既未向马尔维纳斯岛派遣驻军,也没有委任总督,该岛处于无政府状态达十多年之久。1810年阿根廷爆发起义,成立了拉普拉塔联合省临时政府,于1816年宣布独立,并声明继承西班牙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1820年11月,阿根廷人在岛上升旗并宣布行使从西班牙继承来的主权。1829年英国致函阿外交部长,声明福克兰群岛为英国领土。1833年1月2日,英舰“史诗女神”号(HMS
Clio)开进东岛,于次日升起英国国旗,宣布奉命行使主权,阿根廷总督何塞.玛丽亚.皮内多中校及其50名士兵被迫撤回布宜诺斯艾利斯。
英国夺回马尔维纳斯后一个多世纪,历届阿根廷政府虽未加以承认,但是也未再对该岛提出主权要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胡安.多明戈.庇隆将军上台,才用“民族主义”这一武器,将对经济状况不满的民众团结在自己周围,大量宣传“收复马尔维纳斯”的问题。1982年,英阿因为福克兰群岛归属问题爆发了马岛战争,阿根廷战败,英国保住了对福克兰群岛的管辖权。
阿根廷政府宣布,自2010年2月17日起,再次封闭福克兰海域;英国仍置之不理,于2月21日起于海域内架设探钻台。


   http://www.xici.net/#d149701015.htm

TOP

钓鱼岛就像中国穷人家的孩子,自己养不起,被富人家抢去养了,,想要回自己的孩子,必定要自己先富起来,挺起腰杆才能硬起来,要回自己的孩子。

虽然自己家的亲生孩子,被别人养着,但是血缘关系却是永远不会变的。

TOP

中国人到底如何丢掉了钓鱼岛
吾 丁

最近几年,尤其是最近几个月,钓鱼岛波诡云谲,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之上。与中国历来在亚洲其他地区丧失的辽阔而富饶的陆地领土相比,弹丸之地,并无可居之凭;远僻荒岛,更无必争之用,然中国民众热情之高涨,日甚一日,至今更临近无法收拾之态,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尖阁列岛争端之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近更有论者指出,此争端必为美国全球战略及复兴美国自身经济的一个重要步骤,恰如美国通过希腊打击欧元之举错,两者都是坐收渔利之举。此说未必没有道理,也给纷纭的论点中增加了一个颇能释疑的新视角。

归属问题,双方争吵已久相持不下,并无定论。但是最近中共最官方的网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及另一个官方网站人民网,相继登出了内容相同的史料,说的是二战后期,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与蒋中正大元帅(英文资料使用的称呼是generalissimo这个最高军阶称呼)之间谈到战后将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的问题,其中涉及到,罗斯福总统建议将琉球群岛也归还中华民国时,蒋公对此犹豫不决,没有爽快地答应,而是提议中美共同管辖。因此,中共的媒体得出结论说,钓鱼岛是因为当年蒋介石“拒收”而落入日本人之手,云云。

中共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宣传手法无非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把这块烫手山芋的病根一股脑地砸到国民政府(蒋公)头上去,既符合中共一贯的卑劣秉性,更符合它眼前的利害取舍所需。其言可疑,其心可诛。 把当年的实事和背景,以及蒋公的思路分析一下,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加公正地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与这些领土相关的原始资料(原资料禁止copy,只能用手打字,请大家体谅我的辛劳,谢谢。)

Generalissimo Chiang and President Roosevelt agreed that the four Northea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Taiwan, and the Penghu Islands which Japan had taken from China by force must be restored to China after the war, it being understood that the Liaotung Peninsula and its two ports, Lushun(port of Arthur) and Dairen, must be included. The President then referred to the Question of the Ryukyu Islands and enquired more than once whether China would want the Ryukyus. The Generalissimo replied that China would be agreeable to joint occupation of the Ryukyus b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eventually, joint administration by the two countries under the trusteeship of 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分析一下罗斯福的举措,可以得到如下思路。首先,我们知道罗斯福总统与蒋公的个人关系并不美妙。蒋公早年即开始追随中山先生,一生戎马,是一个标准的革命军人。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属于性情中人,但其性格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耿介有余而圆通不足。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傻乎乎的一根筋,不够圆滑,不懂变通。在玩弄权术以及厚黑学方面,比起厚颜无耻毫无人性的中共集团来说,蒋公不可望其项背,只能甘拜下风。正是蒋公这个性格特点,他与罗斯福的个人关系也很僵。罗斯福本人是很不喜欢蒋公的。抗战期间来自美国的援助,主要是拜托蒋夫人游说美国国会,以及仰赖宋子文先生游说丘吉尔,由丘吉尔向美国说项,方可取得。

到了1944年,美国一度直接向蒋公施压,要求(近乎命令)他把中华民国军队的指挥权全部交给史迪威,可以想像美国内心其实对中华民国政府的真实态度——根本就没把你放在眼里。这样的要求无疑是丧权辱国,蒋公岂肯受此侮辱。秘书记载,国难当头,国力贫弱,仰赖他人而遭此屈辱又无处诉说,蒋公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内,放声痛哭。可见蒋公与罗斯福之间并不是朋友般的亲密关系,毋宁说两人之间芥蒂很深。可以推断,罗斯福慷慨大方地建议把相关领土从日本手里拿回来以后还给中华民国,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他对日本的政策。

众所周知,日本偷袭珍珠港,悍然挑衅美国,正是在罗斯福任内。珍珠港遭难的消息传来,可以相信,最震惊最愤怒的,当属罗斯福无疑。总统随后在国会上宣布对日开战,口气十分强硬,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大家看看当年宣战的视频资料,听听国会议员们多次爆发出的阵阵掌声,就知道当时从罗斯福到议员们,然后到民间,对日本的愤怒与仇恨,达到了何等程度。这是罗斯福坚决想从根本上击溃日本并让它永世不得翻身的思维出发点。换句话说,击溃日本,彻底击溃它,这个念头在罗斯福脑子里是绝对第一的主导思想。这个念头可是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思维,相比之下,与蒋公之间的个人芥蒂,就算不得什么值得介怀的大事了,归还领土,并非讨好中华民国,乃是为了报复和击溃日本。

然后我们仔细看一看资料里提到的领土。“双方同意,历史上由日本借助武力而夺取之中国东北四省,包括台湾,澎湖,而且包括辽东半岛及旅顺和大连两个港口,必须归还中国”。首先,这些领土属于中国几乎没有疑问(台湾有些疑问),尤其是东北之丧失,尚历历在目,对这些领土,蒋公毫不犹豫地同意收回。问题是,”then”, 然后,总统提到了琉球群岛。(插一句不相干的话,原始资料里的“大连”和“琉球”的地名,采用的都是日语发音,Dairen和Ryukyu)。这里问题就来了。蒋公面对琉球,犹豫不决。为什么犹豫不决呢,因为他有犹豫不决的理由。

琉球王国,历史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诚然它与明朝的关系很密切,尚氏王朝甚至是明朝赐姓册封,但是,就算是原属明朝的朝贡国(当年中原王朝周边的小国几乎都是中原帝国的朝贡国),也不能说所有的周边国家都永远臣属于中原帝国。话题说开一点,至今中国人脑海里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和令人不可接受的思维基础就是源自这个中原王朝的帝国心态:你们都是我的,就得听我的!我说哪块领土是我的就是我的!你们不同意我就不高兴。殊不知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时间的潮水荡涤一切,你的思维却永远停留在古老的大帝国时代,如何与他人平等相处。

琉球王朝也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只不过在日本人占领之前,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更密切一些而已。1879年,日本出兵占领琉球,琉球国王向大清求助未果,琉球王国乃归入日本。对此,蒋公很可能在意识深层也认为琉球历史上是个独立的王国,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它属于中华民国,接受这样的领土,恐怕日后横生龃龉,于是建议“与美国共同管理琉球”。蒋公的想法很科学:咱俩一起管,这样对日本的威慑力量更大,也有利于中美的良好关系。
所以,对琉球,蒋公并非“拒收”,而是建议“共管”。罗斯福大概也看出了蒋公的心思,于是暂且把此话题搁置,日后再作计议。没想到罗斯福不久去世,他的身后,太平洋战场狼烟愈炽,最后的冲绳一战成为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打得最艰苦,规模最大的地面战斗,这个战役打了三个月,以美国为主力的联军方面(美,澳,加,新,英5国)投入了55万兵力,战死(含失踪)12520人,负伤7万人以上;日本方面投入12万兵力,战死(含失踪)将近8万人。联军总司令,美国第10军司令官,Simon Buckner中将在战场上被日军加农炮击中战死,这是美国陆军在二战中直接死于敌人炮火的军阶最高的军官。日军方面,总司令官牛岛满中将及其参谋长则绝望自杀。苦战如斯,美国人付出了1万多子弟的性命才拿下来的冲绳,我想,假如罗斯福地下有知,不知道他还肯不肯将琉球白白地拱手相让给一个毫无作战贡献的国家?
我是个崇美派,却也万万不敢相信老美都是活雷锋,罗斯福也决不是。

这边厢,没想到几年以后,乾坤颠倒,国民政府溃败,中共上台,历史出现的出人意料的转机。而以后的岁月里,蒋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己仅仅建议“共管”却并没有明言拒绝的琉球,却被中共明确宣称冲绳列岛,包括钓鱼岛这些周边岛屿,都是日本的领土!我想,蒋公若地下有知,必仰天长叹,面对中共民族败类,徒唤奈何。

中共这个集团的主体,非工非农非士非商,是由一群社会闲散人员,即乡间土匪流氓无赖二流子组成的。尽管在其成立初期也有几个知识分子混迹其间,但很快,知识分子或被其他匪徒排挤出局,或被政府取缔消灭,知识分子的成分渐渐消失,这个集团慢慢地开始由上述人员占据主体,并成为其骨干。对这样的一群人,我们没有理由期望他们会做出哪怕一点点代表先进文化的事情来。中共在其意识形态里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性,那就是:他们不坚持任何理念,他们只坚信“好处”。或者说:理念是无所谓的,好处高于一切。任何理念或事物,对他们有好处的就是对的,没有好处则放弃。同样的东西,彼时有好处则采用,此时无好处则抛弃。这是中共的性格特点。

1958年1月8日的人民日报社论《琉球群岛人民反对美国占领的斗争》,以及同年3月26号的社论《无耻的捏造》中,明确无误地用“尖阁列岛”称呼钓鱼岛并确认他们属于冲绳,承认是日本的领土。此举,从中共的性格来看,实在是顺理成章,天衣无缝。

寸土不让寸土必争这样的理念,并非中共所坚持的东西。领土跟其他东西一样,如果可以拿来换取利益,那就拿来换。当年为什么中共那么起劲,那么主动地宣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呢?那是因为当年“反美”是最高利益。而美国又恰恰把冲绳托管了,中共为了反美这个最高利益,就把领土拿来当挡箭牌。于是在人民日报的社论中沿用日本的称呼,把钓鱼岛称作尖阁诸岛,将之归在琉球群岛名下,并声称“这些岛屿在过去任何国际协定中均未曾被规定脱离日本”。公开宣布钓鱼岛就是日本的领土,不属于中国。

日军侵华,对国共两党来说,其含义别如天渊。国民党人奋起保卫国家,日本侵略者对他们来说是不共戴天的仇敌;而对中共来说,日本侵略者乃是上帝之手,是令他们绝处逢生的救命恩人。民族的生死和国家的兴衰从来不是中共所关心,只有他们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毛和他的战友们心里比谁都明白:日本人侵略中国,实在是在危难关头救了他们一命。此恩唯大,终生难忘,无以报答,刚好美国托管冲绳,于是看准机会,把自己作为日本的盟友,替日本摇旗呐喊一番,也算是报答了日本于万一。

另一方面,美国老谋深算,托管就是过渡,战后初期,他们对中华民国不满意,日本又是桌面上的敌人,于是先把冲绳托管起来,先观察一番再说。果然,1949年建立起来的中共政权是苏联圈子里的共产主义政权,老美总算明白了,当年没有把冲绳交给中国人是何等明智。否则现在冲绳列岛也是赤色的了。

时光荏苒,战后美日关系反而顺风顺水,日本成了美国在亚洲坚定的盟友和优秀的西方文明毕业生,于是美国在70年代初,把冲绳包括钓鱼岛交还给日本,此举也是美国经过几十年的观察和考验,确认日本作为盟友可靠无误,才作出的决定。
最近,中共又不反美了,经济利益又变成最高利益了,反过来,毛那一代对日本感恩戴德的老革命家们死光了以后,现在中国内外交困,又需要把日本作为外敌来聚拢民心。此一时彼一时,令人感叹中共变色龙一样的面孔何等难以捉摸。现在他不反美了,反过来开始反日,所以,钓鱼岛又不是日本的了!

无奈白纸黑字,你当年人民日报的社论无法抹杀,你现在再说什么都没有说服力。这就是目前中共对钓鱼岛问题陷入绝境的根本理由。
2012/9/14

TOP

中国方面对钓鱼岛最早的记载是在明朝的1403年的《顺风相送》,但这只是一本航道记载的书,本身没有说明任何主权关系。中国所提出最早的有主权意味的文字是1534年陈侃的《使琉球录》:
“八日出海口……九日,隐隐见一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然顺流而下,亦不甚动,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程。夷船帆小不能及,相失在后。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
这一段话表明:
第一,中国对当时的钓鱼列岛已经非常熟悉。当然,琉球人对此也理应是相当熟悉的,因为“夷船”和陈侃的船走的是同一航道,仅仅是速度较慢。没有理由认为琉球人不知道那几个岛屿。
第二,“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表明到了古米山,才进入琉球国界。这句应当没有歧义。这也说明了在当时,钓鱼列岛并不属于琉球。
但是这是否说明当时钓鱼列岛属于中国呢?这值得进一步探讨。
在文中,尽管否定了钓鱼岛属于琉球,但并没有钓鱼列岛属于中国的字眼。所以,在文中列出的钓鱼列岛的主权状态可能有三种,第一,属于中国,第二,属于其它国家,第三,是无主地。
中国方面认为“是”就必须承认,这里面隐含了一个假设:即沿途经过的土地,如果不属于琉球,就一定属于中国。这个假设是值得研究的。
中国的逻辑来自古书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在中国的意识中,甚至连琉球、渤泥等外国也是中国的领土。这不过是一种自大而已,即不符合实际,也不和现代国际法的概念所吻合。这种概念已经被现代历史地理学家,比如葛剑雄等批驳。
中国专家认为:“要说在作为”屏翰“的琉球与中国之间,突然冒出来如钓鱼岛等岛屿海域那么大一块两不管的真空地带,不啻痴人说梦。”(吴天颖《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
但问题是,这并非痴人说梦,而是一个现实。因为在中国和琉球之间还有隔着一个台湾岛。而当时台湾岛并不是中国的领土。
关于台湾岛何时成为中国领土这个问题,有很多争议。但是最为让学界接受的是,台湾岛第一次建立起汉人的政权是郑成功在1661年赶走荷兰人所建立的郑氏政权。台湾第一次正式并入中国版图是在1683年,施琅为大清攻下台湾。
中国大陆材料称中国更早就对统治台湾的说法都不可靠。
在吴朝,卫温到夷州抢掠财产和人口的事被一些人认为是中国对台湾统治的开始。事实上这不过是吴朝对周边地区的一次侵略和抢劫。
设置于元代的澎湖巡检司被的人认为是对台湾统治的开始。但是台澎并称为台湾地区只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945年之后)的事。在历史上澎湖和台湾区分十分明显。把澎湖巡检司说成是治理台湾的机构不是望文生义就是一种故意的歪曲。更何况,在明代1384年实施海禁以后,澎湖巡检司已经被撤销,直到1563年才被恢复。在1534年,陈侃出使琉球的时候,根本没有澎湖巡检司这一个设置。
反而有很多证据表明当时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些证据可以参考台湾人写的《台湾自古以来不属于中国一文》。这里仅列一例。
雍正帝在关于台湾问题上说过: “台湾地方,自古未属中国,皇考(指康熙皇帝)圣略神威,拓入版图”(《大清世宗皇帝实录》卷十)。
所以,在陈侃出使琉球的时候,位于中国和琉球之间的台湾就是一个无主地。因此,吴天颖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说法恰恰是错的。
在陈侃出使的路线上经过台湾(小琉球),既然台湾当时不是中国的领土,那么也没有理由确认在陈侃的《使琉球录》中关于钓鱼岛的文字并能够作为钓鱼岛当时属于中国的证据。
在陈侃之后还有几本提到钓鱼岛的书籍。它们在判定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和《使琉球录》所面临的困难都一样。
所以能够确认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年代应该再往后推,大概要到清朝之后才确立主权。

第二,林子平的《三国通览图说》的说服力有多大?
日本人林子平在18世纪末写成的《三国通览图说》经常被支持中国方的材料引用,以证明在当时钓鱼列岛是中国的一部分。日本学者井上清也持同样意见。《三国通览图说》的一大特点是上色,这在古代东方地图中非常少见。而当中钓鱼岛和中国大陆都采用了红色。于是这就“证明”了钓鱼岛在当时是中国的一部分。
事实又是如何的呢?
首先说明的是,《三国通览图说》并不是日本官方的著作。林子平本人并不是日本的官员,而仅仅是一个日本学者与幕僚。他本人的意见完全不能代表日本政府的意见。林子平的《三国通览图说》也并不是在日本政府命令或支持下写的。不但日本政府不支持,这本书在日本当时还是禁书,这更加可以反映出日本政府对这本书的态度。所以以《三国通览图说》来论证日本政府当时的态度无疑是说不过去的。
当然,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认为林子平的《三国通览图说》是一份有历史价值的史料,我们仍然可以继续探讨。并非只有官方的材料才有历史证据的意义,如果把它作为一部地理学著作,仍然可以作为当时人们如何看待各国历史疆界的一项证据。这在历史学中仍然是说得通的。当然,这就只能代表他本人的研究和认知。
可是,《三国通览图说》尽管上了色,但是在钓鱼岛归属中国的命题上,颜色却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三国通览图说》的着色是有问题的。

首先,按照现代的通常理解,在一张地图上,同色代表属于同一个国家,而不同色代表属于不同国家。但是在《三国通览图说》中,这个说法却不能成立,就在这张包括钓鱼岛的图中,还画有台湾。在林子平时代,台湾早就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了。但是台湾的着色是黄色,而不是和中国大陆以及钓鱼岛一样的红色。台湾的黄色反而与附近的琉球的颜色一致。在另外一幅图上,当时属于中国的库页岛涂上了黄色,也和中国大陆的红色相异,反而与地理位置接近的朝鲜一致。这种着色方法肯定会带来疑问。
如果在这本图册中,着色相同的是代表同一个国家,着色不同的代表不同国家。那么按照这种解释,钓鱼岛是中国的,台湾是琉球的,而库页岛是朝鲜的。后两点显然与事实不符。
中国专家和传媒一般回避这个问题,仅仅提到了钓鱼岛和中国大陆同色,而不提台湾和库页岛。少数没有回避这个问题的中国材料是这样写的(引自吴天颖《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
“长期以来,在地图上要把所有的地区,按照海洋和陆地上的不同国属,只备四种颜色,是否能够满足使相邻的两个地区有不同颜色的要示,这本是拓扑学中所谓的“四色问题”。而当年林子平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要把它所认为属于某国而又与该国大部分领土有别的地方加以区分,他没有采取在此地方着上较本国设色较浅颜色的办法,而是只用赤黄绿棕四种颜色。以满洲为例,他也许以其为清廷龙兴之地而与中国大部分领土稍有不同,而中国山东等省已用了赤色,毗邻的朝鲜已用黄色,于是选用了与不相连接的日本一样的绿色。这本是不成其问题的常理,而奥原敏雄氏却一再地节外生枝,肆意曲解”。
无可否认,这是一种可能的解释(什么事都存在可能),但是却不能令人满意。首先,吴天颖认为:“当年林子平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要把它所认为属于某国而又与该国大部分领土有别的地方加以区分”。这是不是林子平的本意?我没有从书上和图上看到林子平的解释。所以这仅仅是吴天颖自己的一种猜想。其次,它假设林子平仅仅有四种颜色可以用,又认为在这个场合下,颜色不够用了?而事实上,在含有钓鱼岛的图中,事实上仅仅用了三种颜色(红黄绿),连四种颜色都没有用完。最后,在含有钓鱼岛的图中,由于琉球和台湾在地理上接近,中间没有任何其它国家的阻隔,而它们又被着上同一种色,所以很令人容易认为台湾是琉球的一部分。
所以,最大的可能有两种。第一种可能,林子平的着色是随意的,并不带有国别意味。第二种可能林子平的着色确实有着自己对国别的看法,但是林子平对国界的认知是有疑问的,至少在台湾属于琉球方面与一般的常识相悖。无论哪种可能,都降低了《三国通览图说》作为对钓鱼岛归属问题上的证据价值。
综上所述,《三国通览图说》并不是一份日本的官方材料,也不为当时的日本政府所赞成,不代表当时日本政府的态度。而即便作为一份民间的地理材料,林子平尽管在地图上着色,但是其着色混乱,意义不明确,以及与常识相违背。这大大地降低了这本书在证明“当时钓鱼岛属于中国”这个命题上的价值。

第三:日本是以什么名义占领钓鱼岛的?
这个问题本来不是一个问题,在历史上的事实是很清楚的。
1879年开始,日本开始对钓鱼岛有主权的意图,于是就开始对钓鱼岛进行了勘探与调查。随后,1884年,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声称发现了钓鱼岛,并在1894年到1933年之间在在钓鱼岛上开发渔业资源。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在订立《马关条约》之前,日本声称钓鱼岛是无主地,把钓鱼岛纳入日本的版图之中。在这一系列事件期间,中国都没有作出任何的反应。
现在对中国来说困难的是,在中国看来,钓鱼岛是以什么名义被日本“吞并”的呢?
在中国专家中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钓鱼岛是通过《马关条约》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的。比如鞠德源撰写的《钓鱼岛正名》一书就是持这样的观点。
这种说法的好处是,根据《开罗宣言》,台湾需要交还中国。如果钓鱼岛是以台湾附属岛屿的身份通过《马关条约》割让的话,那么钓鱼岛自然也应该交还给中国。(我们暂且不考虑《开罗宣言》的法律地位的问题)
但是,这个说法有着致命的缺陷,首先,日本早在签署《马关条约》之前就已经从法律上吞并了钓鱼岛(这件事发生在1月,4月才签署《马关条约》)。这说明从日本的角度看来,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
其次,也是更加重要的是,在《马关条约》中通过对割让土地的范围的经纬度规定和附属地图的形式确定了中国割让给日本的具体领土范围。根据《交接台湾文据》:
“差全权大臣所定和约第二款中国永远让与日本之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并澎湖列岛即在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北纬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之管理主权。”
钓鱼岛的位置在东经123.5度,北纬25.75度。无论东西还是南北都不在经纬度规定的界限。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钓鱼岛以“台湾附属岛屿”的名义为《马关条约》所包含。可是在《马关条约》的附属地图上却明确指出割让的范围并没有包括钓鱼岛。这表明,中日双方所同意的《马关条约》中,都没有把钓鱼岛包括入中国割地的范围之内。
鞠德源辩称“事实上当年订约之际,中日双方都曾参经考过英国1877年出版的《中国东海沿海自香港至辽东湾海图》,自然都清楚”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一款必定包括“台湾全岛的附属岛屿东北诸岛”,而“东北诸岛”则必定包括花瓶屿、棉花屿、彭嘉山、钓鱼屿、橄榄山、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绝不存在任何遗漏或例外。所以,日本外务省的“基本见解”硬说《马关条约》第二条清国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及澎湖列岛内不包括“该岛”即“钓鱼岛列屿”是属于自欺欺人的谎言。”
鞠德源先生或许对国际法不熟悉,在条约上白纸黑字写的条文以及条约的正式附图,乃是比参考过什么地图(还不一定是真的,只是鞠先生自己的猜想)有力得多的证据。什么“自然都清楚”,“绝不存在任何遗漏或例外”才是真正属于自欺欺人的臆想。
由此可知,钓鱼岛并不是通过《马关条约》割让的。
于是,这又催生了第二种说法,这就是日本是“窃取”了钓鱼岛。比如吴辉的《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中就说:“日本是以1895年1月14日的内阁决议形式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本国版图的。事先既没有作占领宣告,事后也没有通知中国或明文写入条约,因而整个占领过程具有明显的窃占特征”。
这种所谓“窃占”就是指日本占领了钓鱼岛,但是中国不知道,所以中国认为在这期间,钓鱼岛一直是自己的领土。这种说法是有明显缺陷的。
首先,日本占领钓鱼岛并不是像中国在南海“地图开疆”一样,仅仅止于口头上的,而是有实际的治理和开发。最具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日本政府在1896年8月,以免除使用费,限期30年为条件,把钓鱼岛和黄尾屿租借给古贺辰四郎。1826年后改以收取租金的形式续约。古贺辰四郎家族在1894年到1833年,长达40年的时间内,一直在钓鱼岛上从事渔业开发的工作,建造了码头、工厂、宿舍等建筑物和种植了一系列农作物。
如果中国在这40年间认为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有过哪怕一次对钓鱼岛行使过主权,那么中国就应该知道日本在钓鱼岛上的活动,也应该加以制止,至少应该提出抗议。正如1903年大清政府对日本人在东沙群岛开发提出抗议一样。可是,中国政府没有找到哪怕一个证据证明这一点。
其次,中国政府其实是知道日本占领了钓鱼岛。这在1920年,中国外交官员写给冲绳县政府的感谢状中可以知道。
“感谢状:中华民国八年冬,福建省惠安县渔民郭合顺等三十一人,遭风遇难,漂泊至日本帝国冲绳县八重山郡尖阁列岛内和洋岛,承日本帝国八重山郡石垣村雇玉代势孙伴君热心救护,使得生还故国,洵属救灾恤邻,当仁不让,深堪感佩。特赠斯状,以表谢忱。中华民国驻长崎领事冯冕(华驻长崎领事印),中华民国九年五月二十日(中华民国驻长崎领事印)。”
这封感谢状的另一个争议点是钓鱼岛是否属于台湾的问题,这里先按下不表,单从这个感谢状看,中国知道钓鱼岛被日本所占领乃是不争的事实。既然中国政府知道了这一点,却又不去抗议,这就很难令人信服,日本“窃取”了钓鱼岛。
第三,中国在二战之前的大部分(如果不是所有)地图上都没有把钓鱼岛视为中国的领土(这些图以后有空再贴)。新中国成立之后,曾经有一幅大陆出版的地图以“尖阁列岛”称呼钓鱼岛。这被日本方面认为是新中国当时承认钓鱼岛是日本一部分的证据。中方的辩解是,这幅地图是参考了二战胜利前的《申报》所发行的旧地图,因此名字不准可以理解云云。但这正好表明了,中国其实并非不知道钓鱼岛在当时被日本所占据。
因此,所谓日本“窃占”了钓鱼岛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那么,怎么解释从1895年到二战结束前中国对钓鱼岛不闻不问的态度呢?我认为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中国当时根本没有把钓鱼岛视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所以日本占了就占了,和中国没有关系。
第二种可能,中国在《马关条约》之前把钓鱼岛视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谈判人员及决策者的失误,误以为在《马关条约》中钓鱼岛已经被割让给日本了,所以以后就一直稀里糊涂地将错就错了。
第二种可能看似有道理,但是也经不起推敲,疑点就是二战后到1972年之前中国对钓鱼岛态度的异乎寻常的冷漠。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讨论这一点。

第四,钓鱼岛是不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我们上面说过,钓鱼岛并不是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以附属岛屿的形式占据的。但是钓鱼岛是不是台湾附属岛屿的问题,还在以后的争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为即便钓鱼岛不是通过台湾附属岛屿的名义占据的,但是在法理上却有可能被中国以台湾附属岛屿的名义从日本手中要回来。
这里牵涉到两个重要的文件,第一个是《开罗宣言》,其中列明了台湾是日本归还中国的领土(注:《开罗宣言》的法律地位有争议,我在这里先假设其法律地位得到肯定)。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部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它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开罗宣言》没有正式的中文版本,这里是通行的中文译本)。
第二个是,《旧金山和约》和《中日和平条约》。《旧金山和约》第二条: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等岛屿的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
尽管中国政府没有签订《旧金山和约》,但是在随后国民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中日和约》中承认了《旧金山和约》的第二条内容。
从这几个法律文件中,一般承认,台湾和澎湖列岛都属于日本归还中国的领土之列。尽管没有明言,但是一般认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也在归还范围之内(注,台湾法定地位未定论者认为台湾并没有归还中国,这里先不考虑这个问题)。
所以,即便钓鱼岛没有通过台湾附属岛屿的形式割让给日本,中国也可能以钓鱼岛实际为台湾附属岛屿的论点从法律上证明钓鱼岛的地位。
这里我们就要研究一下,究竟有没有证据证明钓鱼岛是台湾附属岛屿。附属岛屿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地理上的概念,一个是行政上的概念。我们现在谈论的显然是第二种。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问题。第一,在日本占领钓鱼岛之前,钓鱼岛是不是台湾的附属岛屿。第二,在日本占领钓鱼岛之后,日本有没有把钓鱼岛视为台湾的附属岛屿。第三,在日本占领钓鱼岛之后,中国有没有把钓鱼岛视为台湾的附属岛屿。
第一个问题,1895年之前,钓鱼岛在行政上是不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在《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中,能够用于这个论点的证据只有一个,就是黄叔璥《台海使搓录》在其《武备志》一篇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从北到南介绍台湾各个地区的驻军情况之后,当介绍完最南部的凤山之后,作者加上一句:
“山后大洋北,有山名钓鱼台,可泊大船十余”
因此,中国方面认为,这表明了钓鱼岛是台湾的一部分。
有人质疑钓鱼台并不是指钓鱼岛,因为这个“山”到底指什么并不清晰。这个“山”可以指台湾,但也有可能是指前文刚刚出现过的凤山。凤山在台湾东南,如果这里的山指的是凤山的话,那么钓鱼台就不一定是钓鱼岛了。另外一点就是,这里描述的各个位置,按照从北到南的顺序,在介绍完最南的凤山之后,突然跳回北面说钓鱼岛,逻辑上也有点奇怪。
《台海使搓录》的这一整段话在多本台湾的历史地理书籍中都有引用,这些书籍包括范威《重修台湾府志》,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和李元春编辑的《台湾志略》。这也被中国政府作为论据之一。
如果我们看一下这三本书,我们就知道实际上的情况是这样的。首先,这句话并不出现在描述台湾辖境的“封域”部分出现,而是在“武备”的部分出现。其次,即便在武备部分,这句话也没有在正文之中出现,只是以“附考”的形式记载。这些“附考”所说明的是一些历史上记载,而不是当时的情况。最后,在这些书所附录的台湾地图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钓鱼台这个岛屿。
这意味着,即便这句话的钓鱼台是指钓鱼岛,这些书籍的记载也有以下一些问题。第一,钓鱼岛并不是台湾府的正式辖区。第二,在这些书籍成书的年代,钓鱼岛也并不是在当时的台湾武备区域之内。“附考”充其量说明钓鱼岛“曾经”在台湾武备区域之内。我上面已经论证过,在明朝时期,中国也曾把并不属于中国的土地列入武备区域。所以列入武备区并不等于在行政上有从属关系。
如果我们多看几本中国官方地理书籍,我们会发觉钓鱼岛与台湾的关系更为薄弱。比如最正式的官方地理书《大清一统志》中,钓鱼岛就不在台湾的范围之中(这本书中根本没有记录钓鱼岛)。
在甲午战争前中国出版的台湾地图中,也没有把钓鱼岛画在台湾版图之内。
1878年的《全台前后山舆图》是一本由台湾兵备道夏献纶审定的全台地图,其中并没有包括钓鱼岛。
1892年刊行的《台湾地舆全图》,当中也没有钓鱼岛。
请注意,这些图幅中,不仅仅是在地图中没有标注钓鱼岛,而是这些地图根本没有覆盖钓鱼岛所在的位置。
综上所述,在日占之前,并没有过硬的证据表明钓鱼岛在行政上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第二个问题,日本占领钓鱼岛之后,有没有把钓鱼岛视为台湾的一部分?
答案同样是没有。
我们先看看日本界定台湾的范围:
在1899年台湾总督府民政部发行的台湾总督府第一统计书中把彭佳屿列为台湾极北。而钓鱼岛位置比彭佳屿更北。1944年台湾府出版的第四十六统计书,台湾极北仍然是彭佳屿。同一本书中,宜兰县属岛中没有钓鱼岛(台湾方面认为,钓鱼岛属于宜兰县)。
相反,却有冲绳县管治钓鱼岛的证据,这里列举几条:
1902年12月,冲绳县临时土地整理事务局对钓鱼岛群岛实施实地测量。1931年,冲绳营林署对钓鱼岛进行测量。1940年,大日本航空内台航线阿苏号迫降钓鱼岛,八重山警署救出13人。
这里必须强调,日治时期众多的冲绳地图也不包括钓鱼岛(只有少数几本包括)。钓鱼岛的地位也并非十分明确。但是冲绳县对钓鱼岛有过实质性治理的行动乃属实。
中国能够声称的唯一一项证据是在1941年东京法院在处理台北州和冲绳县关于“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渔权之争时,把钓鱼岛判给了台北州。这个判例有疑问,首先,这个判决不是有关钓鱼岛,而是附近的海域,其次有人说实际上发生渔业纠纷的地点并不是钓鱼岛附近,而是石桓岛附近的海域,第三,判决中也没有把钓鱼岛判给台北州,只是把争议海域认为是公海,无论台北和冲绳的渔民都可以往该处打渔。真实情况如何,有赖其它大牛认证。
综上所论,在日治期间,钓鱼岛租借给古贺辰四郎,在行政上没有明确的划分,但是在实际上,冲绳县而不是台湾承担了管治钓鱼岛的任务。
第三个问题,中国在1895年到1945年之间有没有把钓鱼岛视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呢?
答案仍然是没有。
这里的证据有两个,首先还是上面提过的1920年中国外交官员写给冲绳县政府的感谢状中。
“感谢状:中华民国八年冬,福建省惠安县渔民郭合顺等三十一人,遭风遇难,漂泊至日本帝国冲绳县八重山郡尖阁列岛内和洋岛,承日本帝国八重山郡石垣村雇玉代势孙伴君热心救护,使得生还故国,洵属救灾恤邻,当仁不让,深堪感佩。特赠斯状,以表谢忱。中华民国驻长崎领事冯冕(华驻长崎领事印),中华民国九年五月二十日(中华民国驻长崎领事印)。”
这里说明中国认为钓鱼岛属于冲绳县。
其次是中国出版的地图,在1895年到1945年的台湾地图中(这类地图多不胜数,有机会再贴),绝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没有包括钓鱼岛。
所以综合各种证据来看,支持钓鱼岛属于台湾附属岛屿的证据还是比较薄弱。如果摆上国际法庭,中国很难在这一点上说服法官。

第五,战后日本是如何取得钓鱼岛的?
前面说过,在《开罗宣言》中规定台湾归还中国,尽管宣言中没有明言台湾附属岛屿的问题,但是我们一般认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也应当和台湾一起归还中国。哪些岛屿属于台湾的附属岛屿呢?没有明确说明。前面我们说过在1895年到1945年的日治期间,钓鱼岛都是冲绳的辖区,而不是台湾辖区。对于钓鱼岛这类身份模糊的岛屿,其法定地位有赖于详细的界定。这个界定通常是依循习惯以及当时战胜国之间的协商。可是在1971年之前,中国并没有表明对钓鱼岛的态度。这也成为了中国在钓鱼岛争议中的最大硬伤。
在二战末期,钓鱼岛在日军的军区设置中属于琉球战区,有日军中将牛岛满统帅32军防守。1945年4月1日,美军在冲绳战役中登陆冲绳岛并成立美国琉球军政府。日本投降后,根据战后“一般命令第一号”,琉球、小笠原群岛及其它太平洋岛屿的日军向美军投降。于是美国就此把钓鱼岛归入美国琉球军政府治理。
根据1950年美国琉球军政府的第22号令《群岛政府组织法》,1952年的美国琉球民政府第68号令的《琉球政府章典》和1953年美国琉球民政府的第27号令《琉球政府之地理境界》,钓鱼岛都在美国琉球政府的境界之内。在1972年之前,美国琉球政府一直统治着钓鱼岛。这就是1972年,美国向日本移交琉球的时候为什么也把钓鱼岛一并移交。
无可置疑,现在美国是乐于看到中国和日本为钓鱼岛产生不和的。但是如果我们回看历史,美国是不是下大棋如此厉害,早在二战结束前后就有此大招,我看完全不成立。当时还没有钓鱼岛争议一事(1971年之后才有)。美国如何深谋远虑,也不至于在二战结束前规划了这个冲突。
理论上说,在战后中国有几次机会能够在战后取得钓鱼岛,或者至少能够声称拥有钓鱼岛的主权。但是中国都没有这样做。
首先是在二战结束前,罗斯福总统询问蒋介石是否愿意接管琉球群岛。但是中国政府明确地说不。据记载唯一提出过琉球问题的中国机构是国民参政会,在1947年曾经提出反对琉球归属日本,要求在对日和约中规定琉球应交中华民国托管。可是,国民参政会只是一个类似政协的咨询机构,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提出过琉球问题。当时钓鱼岛由日本冲绳的治理,如果蒋介石愿意接管琉球群岛的话,就不存在中日钓鱼岛之争了。
其次,在二战结束后,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复台湾。中国从来没有提出过收复钓鱼岛。按照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说法,钓鱼岛一直属于台湾宜兰县。那么,中国在收复台湾的时候为什么不把钓鱼岛也一并收复呢?无论中国大陆还是台湾都没有任何文章提及到这一点。这也成为中方最避讳的问题。环球时报给出的原因是美国当时控制了钓鱼岛,所以中国没有提出收复钓鱼岛的要求。这个说法是荒谬的。中国是美国的盟国,是战胜国,也是当时美国在亚洲最坚实的盟友。于情于理,只要中国提出了对钓鱼岛的要求,美国断然不会为了一个没有价值(当时)的小岛和中国过不去。中国当时没有提出对钓鱼岛的要求,只能认为当时中国政府没有把钓鱼岛视为中国的“固有领土”。
第三,把琉球群岛等交由美国托管是联合国安理会在1947年作出的决议。当时中国已经是五大国,有一票否决权,如果中国反对,那么托管的方案绝不可行。但是中国投了赞成票。在《旧金山和约》中规定联合国委托美国托管琉球群岛。这只是把联合国的决议写在了对日和约之中,其权力来源还是中国投了赞成票的联合国决议。中国是否承认《旧金山和约》其实和琉球群岛的托管没有任何关系。更何况,当时中国的合法政府国民党政府(在联合国代表中国)在随后的《中日和平条约》中也承认了《旧金山和约》的相关条文。中国大陆泛泛地反对《旧金山和约》,但是从中国大陆发表的一系列声明中看,其关注点显然是西沙和南沙群岛,北京政府在1971年前从来没有就琉球群岛和钓鱼岛问题发表过任何反对意见。
第四,尽管钓鱼岛正式列入美国托管的范围之内是1952年的琉球政府章典和1953年美国琉球民政府的第27号令。但是它们只是明确了琉球政府的地界,没有扩大了琉球政府的地界。其目的只是把当时美国琉球民政府所治理的地方以法律形式列出。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钓鱼岛都是由美国琉球政府所治理。它们所列出的范围并没有超出美国琉球政府实际治理的范围,也没有和任何之前的条约和决议有明确的抵触。它们作为公开的法令,并没有受到台湾国民政府和北京共和国政府的反对。
第五,在1971年之前,中国大陆和台湾从来都没有对美国提出过钓鱼岛的主权问题,更没有向美国提出归还钓鱼岛。
因此,在1972年美国把琉球群岛(含钓鱼岛)正式归还日本之前,钓鱼岛的法定地位是非常明确的,就是美国的托管地。当时没有任何一方对这个法定地位提出过异议。
这样问题就来了。托管地的来源是战败国的领土,没有听说过战胜国的领土被另外一个战胜国托管的,尤其是这个战胜国还对此一直没有异议。这只能表明一点,就是当时中国并没有把钓鱼岛视为中国的一部分。
除了在国际活动中没有提出过任何领土争议之外,在1971年国内的地图和介绍中,中国也不把钓鱼岛视为中国或者台湾的一部分。其中的例子数不胜数,这里仅仅列举几个。
台湾在1971年之前的地图上,都没有把钓鱼岛视为其岛屿。
   1971年出版的第三十期《台湾省统计要览》标示彭佳屿是台湾的最北端。
中国大陆在1962年北京地图出版社发行的台湾地图中,不包括钓鱼岛。
人民日报1953年1月8日《琉球群岛人民反对美国占领的斗争》一文中明确写到了琉球群岛包括尖阁列岛。
很显然,战后到1971年长达26年的历史中,两岸政府都没有把钓鱼岛视为中国的领土。直到1971年美国和日本签署移交冲绳的协定的时候,钓鱼岛问题才开始产生。
日本方认为,中国声称钓鱼岛是因为1968年在钓鱼岛附近发现了油田。中国方面也认为日本要求钓鱼岛是因为油田的缘故。这两种声音其实并不矛盾。
如果从1895年,中国指所谓日本“窃据”钓鱼岛开始算,中国在长达76年的历史中都对钓鱼岛不闻不问。特别是战后26年,作为战胜国也没有对钓鱼岛提出要求。这摆上国际法庭一定是极为不利的证据,也可以说是中国在法理上的最大硬伤。

TOP

没有地图,你个鬼子吧

TOP

【新唐人2012年10月9日讯】(新唐人记者王海天综合报导)自中共建政以来,在事关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曾出现过四次〝保钓〞良机,但都被中共当局一一放过甚至刻意忽略,这是导致如今保钓形势异常严峻的最主要原因。而在多次放过良机的背后,毛、周、邓、江诸党魁被指要负全盘责任。

香港《亚洲周刊》近日刊发香港时评家程翔的署名文章称,中共曾有过四次解决钓鱼岛主权争端的机会,但都被一一错过。一次次的回避、退让,让日本的态度亦日益强硬。今年是中日建交四十周年,却因为日方强行〝国有化〞钓鱼岛而迎来两国四十年来最恶劣的关系。抚今追昔,令很多第一代的保钓人士不胜唏嘘!

文章指出,这次保钓,中共虽然被动宣示主权并出现了过去少见的强硬措辞,但其力度还嫌不足,且并未采取多少有效的实质性举动。假如有一天钓鱼岛真的永远丢失了,那么百分百的责任是在中共。

第一次

一九七一年六月,日美签订《冲绳归还协定》,次年五月十五日协定生效,冲绳归还日本,钓鱼岛也被捆绑在这个协定里。当时全球华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保卫钓鱼岛运动〞。那时钓鱼岛问题才刚刚浮现,中共完全可以向美日双方提出交涉,在争端的萌芽状态就可轻松解决,但中共仅仅只限于发表一个〝不承认〞的声明。

除了发表声明外,中共党魁毛泽东不但没有拿出什么实际行动来捍卫钓鱼岛主权,反而在全球保钓运动非常蓬勃、民气可用的情况下劝说保钓者〝降温〞。当时中共派出很多人分别到香港和美国〝传达〞中央关于〝保钓要降温〞的指示。

文章说,中共要海外保钓运动降温,其目的是不要让保钓运动影响到中共〝国际阶级斗争〞的大方向。从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访华、打开中美接触一事看,所谓的〝国际阶级斗争的大方向〞指的应该是中美恢复对话,双方积极准备美国总统尼克松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访华的重要事件。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毛泽东为了促成与美国和解以增加对苏联争斗的筹码,要求钓鱼岛的主权的呼声遂被刻意压制。

第二次

一九七二年中日建交,这本是一次捍卫钓鱼岛乃至琉球群岛的主权的绝好机会。当年由于〝尼克松震荡〞,日本要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交,整个国际政治格局是日本有求于中国,所以在建交谈判过程中,日本主动提出战争赔偿以及钓鱼岛问题。

但中共在没有征询全国人民意见的情况下擅自宣布放弃对日索偿。当年8月,周恩来指示外交部起草《关于接待日本田中首相访华的内部宣传提纲》,强调说,〝过去的侵华罪行不能由日本人民负担……要从大局出发,理解邀请田中访华的意义,认真准备,做好接待田中一行的工作。〞

而对于钓鱼岛,周则表示暂时搁置。这个暧昧立场,被日方单方面扭曲为放弃对钓鱼岛的主权。

根据香港《明报》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报道,日本删改外交纪录,将周恩来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关于双方同意搁置钓鱼岛争端的话删去,称双方并没有共识,日方并没有同意搁置主权云云。

结果,中共对日方态度的不作为,直接导致〝尖阁诸岛(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的单方面主张在日本传媒中泛滥,遗患至今。

第三次

一九七八年中日要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本来这是又一次绝好机会来讨论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但又被中共轻轻放过。一九七八年八月,日本外相园田直在北京向邓小平提出了钓鱼岛这个问题。邓小平满不在乎的说,〝一如既往,搁置它二十年、三十年嘛〞 。

文章指出,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五日,邓小平访日签署和约期间,出席在东京的日本记者俱乐部举行的记者会。当被问及钓鱼岛时,他声称:〝‘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这个名字我们叫法不同,双方有着不同看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候,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倒是有些人想在这个问题上挑一些刺,来障碍中日关系的发展。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十年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邓小平把这么重要的领土归属问题,说得如此轻松大方,令全场的记者瞠目,当时在场的日本记者顿时雀跃不已。

第四次

一九九六年,香港保钓人士陈毓祥在钓鱼岛水域遇难。这是自从中日钓鱼岛争端以来第一次有中国人在该地区遇难。日本方面对这次事件非常重视,因为中共完全可藉此向日本提出对处理遗体(包括现场勘察、验尸、尸体运送等)事件的管辖权,并顺势将双方从空洞的口水战转变为实质性主权谈判。事实上这也是日方所担心的。

当年日本驻港领事馆一位官员曾特意邀请香港第一代保钓人士程翔共进午餐,希望了解中方会不会就此提出关于钓鱼岛管辖权的谈判。该官员曾暗示〝据他所知〞日本政府愿意就此与中方开展〝对话〞。

这个信息被迅速转达北京,但在江泽民的手里最终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完全没有趁此良机机与日方交涉。中共平白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伸张主权。陈毓祥几乎等于白白牺牲。

文章最后指出,正是中共一次又一次的回避、退让,才让日本敢于在钓鱼岛实行实际控制上步步得逞。如今已经四十年,日本在钓鱼岛实行有效管辖的事实已经随着这次拘捕香港保钓人士而变得越来越确凿,〝如果在当今不能彻底解决主权问题,哪怕迫使日本表面承认钓鱼岛主权仍然有争议,我们仍然会真正的失去钓鱼岛。〞

TOP

钓鱼岛主权归属考验华人国际视角

(加拿大)李天明
  中国官方与民间对现实国际关系的态度与心理反应,取决于国人对众多大大小小历史事件的各种结论。如果国人并不熟知历史真相,尤其是在误读关键细节的情况下,就可能觉得近现代的国际关系中,国人总是无辜、被欺侮和被耍弄;而他国之人则总是恶意、凶残和不可理喻的。

  国人的这种心态在中俄、中日、中韩、中美这四大关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体现在中日关系中。而导致这种现象的责任,一在中共政府的虚假历史教育;一在民众缺乏耐心,不愿了解事件的细节。

  反映历史真相的实施细节

  案例一:中日关系中的钓鱼岛主权问题。在中国官方和民间的论述中,绝少提及该岛主权丧失过程中中方的责任与过失,似乎全部都是日方的野心与阴谋,而中方于史于理于法都是无懈可击的。

  事实并非如此。理由如下:

  一,根据国际法原则和国际法院审理领土争议的具体审判实践,国际法院只考虑「较近时期」有效管辖控制的证据,而不考虑中古时期的文献证据。中方主张的「自古以来」所依据的古代文献与地图等证据,是最微弱的主权主张,在国际法院基本是无效的;在钓鱼岛主权争议中,基本不会当作法庭证据。

  二,国际法院审理领土争议时,还主要看哪一方更充分地实施了「有效管辖控制」。即,在行政、司法、立法等方面实行主权行为。显然,自一八九五年一月十四日日本在岛上竖立主权标志和宣布主权至今,日方一直在岛上行使行政、司法、立法等有效管辖行为,而中方却毫无实施主权的记录。

  三,国际法院审理时,根据「条约必须遵守」之原则,推导出「禁止反言」原则。即,不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

  而在一九四三年,蒋介石拒绝美国提出的把琉球归还给中国的提议,反而两次主动请求美国托管琉球。而到二战结束时,钓鱼岛已归属日本的琉球实际有效管辖五十年,所以,美国托管琉球的同时,也顺理成章地托管了钓鱼岛。如果当时中方作为战胜国提出归还钓鱼岛,甚至琉球的话,本来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中方却竟然没有抗议这种托管,这在国际法上属于默认此岛原属于日本。

  根据联合国托管规则,主权国的领土不适用于托管。既然中方允许美国托管,就意味着钓鱼岛并不属于中国的领土,否则,根本就不应该适用托管制度。这是中国永久丧失钓鱼岛的关键历史时刻。

  一九四九年中共建国后,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八年的《人民日报》社论及相关文章,一九五八年中共出版的日本地图,一九六五年中华民国国防部出版的地图,也都将该岛称作尖阁列岛,并表明为日本领土。

  民间抗议无法律效力

  一九五一年、一九七二年周恩来的讲话,或声称在任何国际协议中琉球都未曾脱离过日本,或主动回避该岛的主权争议,表示对此岛不感兴趣;随后的建交公报《中日联合声明》等外交文件也没有注明此岛有主权争议。一九七一年,美国将琉球连同钓鱼岛归还给日本时,中国政府官方也没有马上抗议,只有海外的华人民间表达了抗议,而根据国际法,民间抗议毫无法律效力。

  直到一九七○前半年,海峡两岸的中方获悉该岛附近的海底可能蕴藏巨量的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后,两岸才提出主权要求,可却与中方过去二十多年的观点立场相违背,属于「反言」,属于出尔反尔。自然国际法院是不会接受一九七二年以后中方的主权要求和政府立场。

  四,多年来,中国的官方都是不作为,只是靠港台的民间保钓来宣示主权,而民间保钓这种作法在国际法上并无任何法律效力,等于中方一直没有提出主权争议,造成百年来钓鱼岛由日本实际控制管辖的现实。

  反观日本,自一八九五年一月十四日宣布钓鱼岛主权起(这是中国永久丧失钓鱼岛的最初关键历史时刻),不论是设置主权标志、实际管辖,还是政府的观点立场,一直都是一贯,没有出尔反尔,一直符合国际法的原则标准。很明显,中方要想在国际法层面索回钓鱼岛,几乎是不可能。国际法院以往的领土纠纷判例也都印证了钓鱼岛的主权应该属于日本。

  而中国官方的对内、对外宣传却回避、掩盖上述如此众多的历史细节,从一八九五年一月十四日开始的日本设立主权标志、划归琉球管辖,到美国托管时中方的沉默;从一九五○年代中方报纸社论、领导人讲话、地图上明确表明属于日本,到中日建交公报里避而不谈钓鱼岛主权问题。中方却一味自说自话地强调「自古以来和波茨坦公告」,以此欺骗国民,煽动狭隘的爱国情操,再加上平时大量的反日仇恨教育,使得这次保钓反日游行中出现了如此众多的丑行与恶言。

  作为国民,我们一定要记住:中共六十多年一直在搞愚民教育,封锁消息,掩盖历史真相,剥夺民众的知情权。面对国家间的领土争议,中国公民的责任在于监督中国政府的保钓措施是否得力、是否令国人满意,而不是越俎代庖,发泄民间愤怒去保钓。国民不要相信中共的单方面说词,要兼听对方的理据,冷静挖掘历史的细节及其来龙去脉,多请中立的专家学者分析讲解,不要被政府操纵上街游行抵制日货,以此来转移国内矛盾、政府危机。

  一个中国良港的灰飞烟灭

  案例二:在朝中俄东北亚交界地带的图们江口,中国的国境线离太平洋只有约十五公里左右,可是中国却没有通向日本海的出海口,为什么?

  中国官方一直说是俄罗斯人太坏、太狡猾,或说是当年朝鲜与俄罗斯围堵中国的结果。可我考查的结论是:又是同钓鱼岛一样,是我们自己的过错。

  当初,清俄划界时,清国是有出海口的,外交文件上也列明。

  现摘抄《珲春史志》里的相关词句:「吉林省东沿大海,向本形要之地也,自咸丰十年到弃海岸斯亦已矣,以尚有图们江一线通海之咽喉,及满员成琦竟将江口乌字碑放弃不顾,而立土字碑于距口三十里处,致此一线咽喉亦复堵塞,及吴大澄来勘,已无法争回,而吉林省遂无海岸,今吾人纵不甘心,因有索回毛口崴之提议,顾覆辙即深,挽回殊不易哉。」

  这本清朝史志里明确记载:是满族官员成琦,将江口「乌」字碑放弃不顾,立「土」字碑于距口三十里处。

  很明显因错埋界碑而失去出海口的责任百分之一百在中方,与俄国人毫无关系。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族的性格问题──做事马马虎虎,不认真,就连外交、国防事务也不例外。正是这种国民性格使得去埋界碑的清国官兵偷懒,不想在难以前进、没有道路的蛮荒之地继续走到海边。

  根据当时的国际惯例,最后两国边界线以界碑的地点为实际边界线,于是,就在轻松的谈笑间,一个中国的良港灰飞烟灭。

  诸位,明白了?!出海口没了!您以后还相信中国官方的说法吗?

  还有许多引起中国国民愤怒的历史事件或与它国间产生矛盾的事例,如果仔细考查细节数据,你会发现:过错和责任大都在中方。

TOP

蒋介石政府把钓鱼岛交给美国政府“托管”带来的祸根!!!

TOP

自说自话就能改变历史改变事实?
钓鱼岛是中国的 毋庸置疑!
LZ太恶心 恶心至极!

新中国成立,实力不及,搁置争议。实力所及,那么琉球还是不是你小日本的得问问中国的导弹同不同意!

TOP

只见楼主通篇指责中共卖国,却不见楼主有何爱国行为?睁开眼看看,现今在钓鱼岛问题上是谁不爱国?

TOP

话可以乱说 字可以瞎写 历史还原需要证据 写的不少 与胡扯无异 多少有些文笔 但感觉笔者什么都不缺唯独缺个心眼

TOP

你想说,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日本的?

TOP

如果是日本的,中共把它夺过来,功劳不更大?

TOP

 40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