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投资] 崩盘倒计时

崩盘倒计时

真有那么一天吗? 人民币汇率上升能解决通货膨胀吗? 通胀的真正原因是货币供应,而非凯恩斯学说的解释。但收缩货币供应必然导致消费低迷、信贷收紧,最终引发经济金融危机。





崩盘倒计时



凯尔·凯利





中国正在逐步允许其货币升值,意在解决国内进一步恶化的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的确会阻止或者减缓通货膨胀,但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并非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这一政策的效果也会不同于观察家们的预期,只是导致轻度通胀。实际上,它将演变成一场全面的经济崩盘。





对于如何遏制中国的通货膨胀存在广泛认可的解释,本文揭示了这些解释背后的真实故事,也分析了有关这一媒体定期讨论主题的很多相关附属问题,从而揭露在这些问题上的伪命题。





货币与价格



大多数学者解释货币升值如何有助于遏制通货膨胀时都引述说,重新估价货币、提高货币价格,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降低国内物价。比如,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经济学家达瑞兹·科瓦茨(Dariusz Kowalczyk)宣称,(由于国际油价和其他商品价格接近历史新高),决策者已经发出明确信号,将会利用货币升值来应对输入性通胀。





彭博社也做出了类似的报道:中国官员也可能寻求通过加快人民币升值来抵御通胀,降低从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例如波音飞机和微软公司的软件。





事实是,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输出性通胀”或“输入性通胀”,因为各国或各货币区域都有其自己的货币,独立于其他地区的货币。某一货币区域的物价上涨只能由该货币的通胀引起。(罕见的例外情况是,该区域同时有其他货币流通,其他货币数量的增加也会引起本地货币的物价上涨。即便如此,贬值的货币很可能会被强势货币所代替,很快停止流通。)





不过,币值变化确实会通过影响商品供应的方式影响物价。当一国货币被人为低估——比如中国——这个国家的出口就会大于进口。如果允许货币升值,接轨市场汇率,出口就会减少,进口则增加。





当其他条件恒定时,货币升值必然会导致进口商品降价。进口商品成本一旦降低,消费者就有更多财力来消费本国商品,购买力随之上升。换句话说,进口商品降价后,购买需求增大,对国内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导致国内商品价格下降。不管怎么说,都是强势货币引起价格下降。





以上解释只适用于“当其他条件恒定”的情况。但是,一种货币在其他条件恒定的情况下升值,指的是前期这一货币由于为了尽量增加出口而被人为压低,然后被市场重新估值,从而接近其真实市场价格。否则,不考虑短期浮动的话,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随货币单位的相对供给量的变化而波动,两个货币地区之间相对消费价格的变化也会导致汇率波动。排除这些基本变化形式,货币波动就是政府操纵的结果





另一方面,货币购买力和价格上升,用外币购买该种货币标价的商品就更贵了,出口因此减少。更多的商品留在国内,国内商品供应增加,价格下降,因此出口减少对经济有利。





由此看来,货币价格上升好像是有利的,可以廉价进口商品,降低国内商品价格。但是,如果货币被人为高估,出口就会下降,导致本国外汇减少。人为高估的货币会最终会使本国外汇流失。在其他国家看来,该国商品价格太高,这将导致外贸停滞,引起生活质量下降。





需要权衡的核心在于,一个国家可以拥有弱势货币,增加出口,从而保持大量外汇储备;或者拥有强势货币,增加进口,从而购得更多商品。





那么,什么是一国货币的最优价格水平?一个国家需要强势货币还是弱势货币?需要更多的现金还是商品?问题是国家不是一个无生命的个体的“它”。一个国家是由成千上万个个体的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的和估价方法。政府官员不可能设定一个理想的货币价格,对每个人都是最优的。因此,最优货币价格是由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愿望,通过供应和购买商品和货币,来共同决定的。





实际上,市场参与者和市场认可的最优货币价格是这样一种价格,扣除运输成本,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在国内的价格大致等于这些商品在其他国家的价格。换言之,他们会使各国间价格相对一致,就跟他们在国内的做法一样。否则会有套利机会,结果就是重新调整相对价格,达到货币真实的估值。最优货币价格也会使国家的进出口大致平衡,收支基本相抵。贸易顺差和逆差源于政府操纵引起的货币价格扭曲。





中国货币升值和通胀间的真实关系



被操纵的货币会使国内物价偏离正常,被人为压低或抬高,但不可能导致价格持续上升,即不可能引起通货膨胀。除了由于一国商品生产量和库存量连续下降之外,货币供给增加导致需求增强,是通胀的唯一原因。总体价格只会因商品供应减少或者货币需求增大而上升。因此,仅凭人民币重新定价不能遏止通胀,这和上述的流行观点相反。





遏止中国价格通胀的办法是中止其人为压低货币价格的手段:印钞。如图1所示,这正是目前采用的办法。



Figure 1



1:减缓人民币供给增长(2008年末货币供给增加导致中国当前的高通胀率)



(图中顶端:中国的M2供给——年度波动率;底端: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大体而言,中国要保持人民币同美元的汇率,可以按美联储印发美元相同的速度印发人民币。除了紧跟另一货币印发钞票外,市场上实际可供兑换的货币量也影响汇率。在这方面,中国用贸易顺差获取的美元(源于人为低估的人民币和人为高估的美元)反过来投资美国国债,而没有拿到外汇市场上出售,从而避免美元因货币印发量增加而贬值(以及人民币升值)。





不过,为了人为压低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币值,避免受到货币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中国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还利用印发的人民币主动在市场上购入美元、抛售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就增加了货币供应量。所以,一手制造中国通货膨胀的不是人为压低的货币本身,而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再谈主流观点



谁是通胀的元凶:汇率还是货币供应?



你要是懂得了中国货币和通胀形势的实质,再听到主流经济学家把货币而非货币发行当作通胀的元凶和解决通胀的药方时,就会气不打一处来。即使世界银行也没能看清实质:世界银行在最新的季报中针对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指出,提高汇率可以减缓通胀压力,重新平衡经济。





但应该肯定的是,它同时还单独指出,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更为强势的汇率可以控制通胀预期。





尽管对货币政策和汇率之间的真实关系仍旧语焉不详,世界银行起码提到了货币政策。





国内物价上涨的原因



但是,主流经济学家们同样在中国国内物价上涨原因一事上含糊其辞,抑或是刻意回避。一篇文章声称:经济学家将中国通货膨胀归咎于消费者需求大于食品供给和银行贷款潮的双重压力,他们说后者曾经帮助中国快速走出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但北京并未适时收缩信贷。





事实上,“贷款潮”和“消费者需求”都只不过是通货膨胀的症状,其唯一的原因是中国人民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





真正的消费者需求是价格下跌而非上涨的结果。消费者需求中唯一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是人为的货币需求,其表现形式是消费者手中的钞票增多,推动物价上涨,而不是购买更多商品的意愿增强。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请看本文第三节。





关于贷款潮,只有可用于贷款的钱大量增加时才可能引发贷款潮。说贷款潮引起通货膨胀就等于是说印发钞票引起通货膨胀(只不过没有直说)。尽管这种因果关系十分明晰,新闻记者和经济学家还是在真正的答案边上绕弯子。





那么中国政府针对贷款潮和消费需求问题采取了何种应对措施呢?





关于贷款潮,文章说政府已经在限制贷款,但分析家认为,这一措施和其他调控手段的效果还要几个月才能显现。他们说通胀会持续到年中,然后才会缓解。





政府限制贷款的主要手段是调高利率,如图2所示。













Figure 2





2:中国利率短期内的增长



(图中顶端:中国的隔夜拆借利率;底端: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主流经济学家们认为,这一措施会有用,因为他们认为利率是调节一国经济的主要方式。他们忽视了,或者没有意识到,货币供应量才是驱动通胀、“需求”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力量。和大多数央行管控的经济体一样,单靠调控利率,而不同时控制货币供给,将会收效甚微。





不错,利率高了,借钱成本就高。但通胀也会增加利润率,这就意味着公司可以承受更高的利率去借钱。即使利率超过利润率,导致公司停止借钱和投资,所有注入经济中的钱仍将推动物价进一步上涨。经济活动可能会减缓或者停止,但是价格会继续上升。唯一可以阻止通胀的就是货币供应不再扩张。即使如此也有滞后效应。





运用价格控制阻止通胀



关于“消费者需求”这一因素,文章说,努力控制物价、补贴贫困群体、要求地方领导保证足量蔬菜供应等措施的结果喜忧参半。北京动用了冻结电价以及几类其他基本商品价格的生硬手段,但如今开始显得适得其反。





换句话说,政府试图进一步调控经济来弥补印钞所引起的负面效应。结果是“喜忧参半”就不足为怪了,并且“开始显得适得其反”,因为价格控制自然会引起商品短缺。





经济增长成问题



报告还指出,不光通货膨胀是问题,经济增长也是问题。北京方面也在力图控制经济过热,今年第一季度增长率高达9.7%,跟前一季度环比毫无放缓趋势,尽管北京方面在2010年两位数的增长之后努力引导经济转向可持续增长。





尽管新闻报道称“也在力图控制经济过热”,但实际上还是我们前面讨论过的货币问题。经济过热纯属子虚乌有。“过热”是凯恩斯学说的术语,用来描述过量货币注入市场时引起的物价膨胀。正是大量发行货币助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两位数的增长。关于可持续发展,唯有货币推升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真正的、实质性的经济增长总是可持续的,也不可能超过凯恩斯所称的一个经济体“潜在的长期增长率”。





投机性货币流动



美联社另一篇文章提到人民币被人为低估及其引发的贸易失衡的时候声称,另一个问题可能是投机性货币流动。许多国家担心投机性货币在国家经济中泛滥,在房地产和股市引起资产泡沫。





大多数人不了解资本流动和跨界货币概念。除了旅游者、毒贩、给家人寄钱的外国工人手上的纸币,货币不会跨越国界。一国货币通常只在本国流通——只是所有权改变。本节将说明,“投机性”货币“跨界流动”实际上仅仅是国内的中央银行试图给货币人为定价。





所以,所谓“资本”或“热钱”并不从本国“流向”另一个国家。然而,一国发行的货币可以有限度地用来购买另一国家的货币,进而购买该国资产(在此过程中推高资产价格)。如果用来购置他国资产的本国货币比例过高,消费于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货币就会减少,消费品价格就会下降。





但实际上,在资产市场繁荣的国家,资产价格上升时消费品价格通常不会下跌,而是一前一后上涨。这是因为本地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推动了两种价格同时上涨(即:金融资产价格和消费品价格),只是上涨速度不一。所以,资产价格上涨的推手是本国货币,不是外国热钱。





再者,为了把外来需求的购买力从本国消费领域引向资产市场,国内投资就会对国外资本产生极大需求,导致大量当地货币被外国人买走。在外国市场没有上涨时,指望海外投资者在外国投资的欲望会如此强烈是很不现实的。





此外,如此大规模的购买力转向会导致消费品价格下跌,低得来外国消费者觉得自己的购买力大增,跟外国投资者相反,他们会购买当地的消费品带回自己的国家(相当于从当地国家出口)——因为对于外国消费者来说,按当地货币计价它们太便宜了。这会引发当地货币增值。





然而,在经历资产价格膨胀的各个国家,我们仍然没有看到消费品价格下降或者货币升值(因为它们通常是固定的)。因此,一个国家资产价格膨胀的根源通常是该国中央银行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推高了消费品价格和资产价格,而不是外国人用购入的本地货币投资当地资产所致。





有一点很少被提及:没有大量快速印发钞票,一个国家基本上不可能出现“投机性货币流”。一般来说,只有当地资产市场已经膨胀的情况下,国际投资家和投机人士才会大规模投资。资产市场膨胀的原因是该国大量印发的钞票进入金融资产。相反,如果货币供应没有扩张,那些相同的资产价格不可能上涨。(完整阐释请看该文)。







还有一点鲜有提及:“投机性货币流”通常发生在货币完全或部分挂钩的国家之间。否则就会像前面所述,如果两国间的货币是自由浮动的,如果一国扩张其货币供给量,该国货币价格相对于另一国家就会下降。所以,当一国资产市场价格上扬,其货币价格则基本以相应比例下跌。价格上涨的该国资产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因为盈利会被贬值抵消——当盈利被换回成本国货币时。另外,如果投资者持续买入供应量未扩张的货币,其货币价格就会上涨。这也会导致本国资产价格吸引力下降。相反,投机者通常会囤购扩张发行、人为压低币值的货币,而不是那些自由浮动的货币。





以下就是所谓“货币流动”的真正原因:一个国家人为压低本国货币与对应或“挂钩”货币的汇率,其方法正如我们所见,用中央银行发行的本国新增货币购买挂钩的货币。于是就有了“流入本国”的外国货币,而国内新发行的用于购买外国货币的钞票都被注入了资产价格(一般情况下,少量进入消费品价格)。国内央行确实持有外币,但只有本国货币在国内流动。所以,真正推高资产价格并使之居高不下的元凶是本国货币,而不是外国的“投机性货币”。





崩盘在即



前文已经指出,中国目前正在让人民币升值,因为要想遏制通货膨胀,就必须停止印钞票。多年来,中国通过印钞票,出售人民币(印刷的纸币),购入美元,来保持跟美元的固定汇率,从而人为压低其货币价格(即低于市场价格)。但是,这种行为导致了通货膨胀。





所以,让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经济衰退,因为减少货币供应和降低信贷增长率通常是经济衰退的起因(消费下降也会导致经济衰退,但通常是在货币和信贷紧缩之后)。迄今为止,货币供应和信贷剧增造就了中国当前的繁荣,而二者增长率的下降也将引发中国经济崩盘。





中国的经济繁荣包括真正的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消费增长,但后者并非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消费增长又是受疯狂的信贷增长所驱动,导致在特定产业上大量过度的集中投资。新闻和电视大肆报道火爆的建筑行业、羊群心态的病态购房行为、大规模兴建居民楼和商业中心,甚至多个无人居住的空城——无一不是信贷泡沫戏剧而典型的症状。





泡沫的征兆是相同的,可以追溯到17世纪。就算我们不知道货币、信贷和他们引发的金融泡沫为何物,我们现在也应该能够看出典型的泡沫特征,即:价格飙升、疯狂投资和购买、新鲜怪异潮流的火爆等等,并且知道这些症状表明有真真切切的泡沫。





由于货币和信贷向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传导有滞后效应,很难准确判断上升的利率和放缓的货币供应何时才能够降低支出率,逆转货币扩张。但是,一旦效果真的显现,中国离信贷紧缩、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也就不远了。





结论



主流经济学家和金融媒体通常都是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这意味着他们喜欢隐藏经济问题的真正原因。因而他们的解释通常都是本末倒置。但是这些谬误的解释长期存在并且广泛灌输,以至于大多数不了解真正经济学的人——包括大部分凯恩斯主义者——都会轻信这些不能自圆其说的解释。





至于他们有关中国经济的解释,认为中国是输入性通胀,只要让货币升值就可以解决问题纯属胡诌。实际情况是:通货膨胀是由于印发钞票以使货币币值人为低估而引起的[1],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必须停止(或者减缓)印钞,而货币升值不过是由此产生的副作用而已。棘手的是,货币增长率放缓同样会导致消费下降、信贷紧缩,进而引发金融和经济危机。





注:



[1] 目前是低估。印发钞票和随后引发的通货膨胀最终会导致货币价格高估。



译者:fking86



http://mises.org/daily/5701/The-China-Bust-Tic-Toc


TOP

全是废话,共党现在把经济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全归结到美国人的贸易保护和汇率问题上。掩盖自身问题。 美国人还天天 站出来喊。就是2b,其实这点问题对共党无关大局。 真正能要共党命的,是土地问题,房价问题。试看中国历代都是兴于土地改革,死于土地集中。 现在共党已经有人意识到了死穴,恐怕命不该绝。天数就在3年之中。

TOP

快点崩盘吧。求求你们了。

TOP

不错,多多学习。增长见识。楼主辛苦了!

TOP

看不懂,看懂了也没用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