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时评] 为何国企在海外投资难逃巨亏噩运

为何国企在海外投资难逃巨亏噩运














                    国企海外投资不亏则矣,一亏惊人



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失败,导致巨额亏损的案例其实已经屡见不鲜了:



2004年,中航油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亏损5.5亿美元;



2008年,东方航空期货投资惨败,航油套期保值浮亏62亿元人民币。



2008年3月,中国兵装天威新能源收购美国Hoku公司,预付7900万美元货款,后又投入近1亿美元,目前该境外公司濒临破产、无法履约,具体损失暂无统计;



2009年9月,中国中铁在波兰A2高速公路项目亏损,合同总额4.47亿美元;



2009年年底,中国石化集团在海外投资的3个油气田项目,累计亏损1526.62万美元;



……



据国资委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投资设立的境外企业超过1.5万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588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5000亿美元。



而商务部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5%的海外投资都在亏损。屈指算一下,目前50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中,就有3250亿美元处于亏损状态。



                   在国内国企都是赚钱的小老虎



与惨不忍睹的海外战绩相比,国企在国内倒是混得风生水起,个个都是赚钱的小老虎。2010年,中国最赚钱的10个上市公司里面,除万科外其余都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这种名符其实的大型“国企”。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三大企业利润过千亿,名列全球十大赚钱企业。



就像经济学者张维迎戏称的那样,“以前是民营企业稍不留神就赚钱,现在是国企稍不留神就赚钱。”当然,指的是在国内。



虽然“国企稍不留神就赚钱”,但事实上,国企赚钱的招数也并不多,归根结底也无非是这么几招:



一、靠垄断赚钱。2010年中国最赚钱的9个国企,分布于银行、石油石化、电信等领域,而众所周知,这些上游领域基本上就是几个垄断国企关起门来自己在玩,想收费就收费,想涨价就涨价,当然会玩得风生水起,喜笑颜开,数钱数得手软。



二、靠不平等的市场地位。应该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许多民企在一部分领域也有了与国企一较高低的机会。可是,纵使在这些领域,国企和民企也远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国企在融资、土地、产业扶持等各方面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与民企不可同日而语,在这种情况下,不赚钱都难。



按照常理,在垄断的市场环境下,要让国企亏损,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幸的是,有的国企还硬是做到了;更为不幸的是,他们的亏损有国家兜着。比如,2005年和2006年,中国石化集团炼油企业亏损严重,财政部先后给予了100亿和52亿元的补贴。2008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桶油又因为炼油项目产生了亏损,但很快,中央财政给予了补助。这一补,两桶油又赚了。



诡异的是,虽然垄断国企成了赚钱机器,但这些国企的股东——人民,却似乎并不满意。因为他们要忍受更低的服务水平、更高的商品价格,还没有任何分红。总之就是,亏钱,百姓苦;赚钱,百姓更苦。



                    国企在国外亏损因为水土不服



同样是那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为什么国企在国内“稍不留神就赚钱”,到了国外却举步维艰,前赴后继地“付学费”呢?



原因无他,到了国外,这些国企再也享受不了国内的垄断地位、从中央到地方的种种优惠政策。他们就像温室里培育的兰花,到了恶劣的野外环境,总是要过“水土不服”这一关。而且遗憾的是,他们很可能永远都无法过这一关。



《商界评论》曾经分析了中国铁建投资沙特麦加轻轨,导致巨额亏损的原因。我发现,中国铁建的各种低级失误贯穿始终。招标时,“为中标而投标”,“靠低价中标、靠索赔赚钱”,导致合同还没执行完,就亏损了41.53亿人民币元。在建设过程中,中国铁建又因管理水平低下、缺乏风险意识、法律观念淡漠等原因,人为地增加了建设和管理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亏损是必然,赚钱是偶然。



中国铁建被称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世界500强企业”,“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有多年的海外投资经验,其业务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在中国都是首屈一指,但就是这样一个堪称“优秀”的国企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制造巨额亏损,遑论其他国企?



当然,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国企们的亏损都会由国家这个“冤大头”来埋单。这一点绝无例外。



                   海外投资亏损却无人受到追责



2004年,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在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损失约5.5亿美元。事发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原总裁陈久霖被新加坡处以33.5万新元的罚款,4年3个月监禁。这是中国国企负责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因为海外投资失败受到刑事处罚——请注意,这次陈久霖是栽倒在新加坡手里,而不是被受损最严重的中国政府追责。



事实上,在新加坡监狱度过1035天之后,陈久霖以一种曲线方式重新进入国资委企业的“队伍”,担任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尽管中国国企在海外投资中亏损严重,但几乎无人为此承担责任。连一点象征性的惩罚都没有。据报道,7月1日,由国资委制定的《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两份文件首次明确,如果因为管理不当,未履行对境外国有产权的监管责任,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的,由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还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但鉴于国企和国企负责人身份的特殊,我对着两个办法的实施力度和实施效果持怀疑态度。



不信?走着瞧。



                    为什么美国国企不走出国门?



其实国有企业在世界各国都存在,比如美国、日本,都有国企活动的身影。但是,其他国家的国企都比较低调。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国有企业大多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解决特定问题或有特定背景而产生的。美国人对待开办国企极其谨慎,他们奉行一条原则:国企能退出的尽量退出,只有在私人无法做或做不好的领域,不得已才由国家或政府去做。美国的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邮政、军工、电力、铁路客运、空中管制、环境保护、博物馆和公园等不得不依靠政府出面的行业。



换句话说,美国国企不是以赚钱为己任,而是在提供公共服务上尽一技之长。所以,美国国企的身影是不会出现在中国某一个城市里,为承包某一个市政工程与中国企业吵得不可开交(这事儿中国国企倒是干得挺熟稔)。不信你数一数,世界知名的美国跨国公司,哪一家是国有企业?微软?IBM?波音?



                    国企注定不能参与海外投资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一书作者约翰·戈登曾经列举了国企的“七宗罪”:



第一,政府是由政客而非商人所组成的。政客只能做政治决定,而不能做经济决定;



第二,政客需要头条新闻,这将妨碍他们作出最符合市场实际的选择;



第三,政府做企业,花的是别人的钱,这和私企的责任和约束力是大不一样的;



第四,政府不能容忍竞争;



第五,政府企业差不多都是垄断企业,因此根本不会面临竞争。但恰恰是竞争才使得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经济体系如此成功;



第六,政府企业牵扯太多,决策低效;



第七,国有企业很多时候都是由政府监管,这种自己人的监管显然存在着天然的缺陷。



当然,约翰·戈登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国企而发出这些评论。实际上,这“七宗罪”是所有国企(包括美国日本国企)都具备的缺陷。只不过,由于美日等国家国企“聪明地”回避了竞争性领域的投资,特别是回避了海外投资,而是专注于国内的公关服务,所以,他们不但比中国国企更少犯错误,也更受国民的尊重。



结论:鉴于中国国企本身的致命缺陷,以及他们“国内英雄、国外狗熊”的光荣传统,我建议,最好不要鼓励国企走出国门,更不要在国外参与竞争性领域的投资。相对于“不动则矣,一动就亏钱”,我宁愿这些货色什么事都不干。养着一帮吃货,总好于养一帮败家货,是吧?


 

TOP

国企在国外亏损是因为在国内是靠垄断赚钱,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是很落后的。

TOP

我也想进国企高层,旱涝保收,撞人白撞,身边人还能鸡犬升天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国内英雄、国外狗熊”的光荣传统。我宁愿这些货色什么事都不干。养着一帮吃货,总好于养一帮败家货,是吧?我再同意不过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