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投资] 中国“低碳经济”决不能再“以市场换技术

中国“低碳经济”决不能再“以市场换技术

西方最大的噩梦是:中国在技术上自主地“崛起”!

  冷战时期,有所谓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巴统),专门针对中国和前苏联搞技术封锁。冷战结束后,巴统“名亡而实存”。从美国到法国,再到日本甚至棒子,层出不穷的“抓中国间谍”事件,印证了这一看不见的冷战铁幕的存在。


  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同舟共济”的说法,忽悠别人可以,别把自己也忽悠了。


  一个例子是:前几天日本政府紧缩政府预算,许多项目都砍了,唯独“知识产权战略”项目下的预算不减反增。但谁都知道,日本自2002年提出的“知识产权战略”,实际是将中国和新兴国家当成最大的防范对象。因为中国在技术上“崛起”,是美国日本的最大噩梦。


  是啊,如果中国在技术和产业技术上“超美超日”了,美国日本还有什么戏能唱呢?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的私营企业性质的华为公司,会硬被西方说成是“有军方背景公司”在全球加以打压。企业好坏,端看技术和产品,看背景管什么?


  相应的,中国越是推进自主创新,中国越是努力做大做强民族产业(无论是国有民营),西方越是紧张,也越要寻求同中国的战略合作。


  但目前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自主创新”、“民族产业”三心而意,反而散布什么“都全球化了,还谈什么民族产业”的谬论。这可就是脑子的问题、战略的问题。要命的是,这种认识在决策层、在政府内部、在主管部门、在科技界还很有市场。


  说要发展“低碳经济、低碳产业”,想的不去集中推动中国自主的“低碳技术”的发展,而是幻想从日本进口,“以市场换技术”。好幼稚啊。日本把好技术、高技术给中国了,自己喝西北风啊!再说,技术是不断升级的,今天给你技术了,明天人家技术“升级”了,你不是形成新的“技术依赖”。


  前几天,美国通用技术公司(GE)发表公告,公司2009年前三季度在中国的低碳、减排相关行业的收入已经达到5.81亿美元,同中国的政府部门、企业和大学签证的技术合同达51个。无数的日本企业同样在以“技术优势”虎视中国市场,吃的就是中国不重视“技术积累”、不重视“自主创新”的软肋。呜呼,别搞的中国确实“减排”了,但收益却非中国;中国确实应对“气候变化”了,但新产业的主导权却再次花落别家,中国再次被置于全球“低碳经济”的产业分工链的低端!


  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好时机。如果因为应对气候变化,而让中国巨大的“低碳经济”商机尽为日本美国欧洲所占,则我国则将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中又一次战略性落后于人。


  这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的“80后”、“90后”绝对不能接受的前景。


  面对日本、美国和欧洲对华在知识产权战略上的正在形成“统一战线”,有必要将中央提出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口号在新形势下加以调整:


  聚精会神图自主创新,一心一意谋民族产业!


  面对巨大的“低碳技术”市场和中国的低碳技术差距,中国政府、发改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应该立即将“低碳技术及其应用”做为“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将“低碳产业集群及其发展”作为国家新产业发展的最重要方向加以推进!


  自主创新、结构升级、民族产业(品牌)、产业链和产业组织,这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是人所愿也,是天所愿也!



[ 本帖最后由 qiongao 于 2009-12-23 15:21 编辑 ]

TOP

真正关心国运的人最应该关心中国的产业发展!

  不管谁在台上,产业才是国家长行其运的硬道理。

  但现在这个道理一点都不硬,那些以“我家大门常打开,随时欢迎你来”的三陪女式的开放思维来搞引进,引进了外资盖了组装厂,就以为自己的综合国力增强了、崛起了的人还在大行其道在而且气势不减!

  这次六十周年的产业发展宣传方面也是如此。

  反正吹牛不要钱,反正怎么吹都不会过。

  这次60周年大庆使红旗轿车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然而即使胡主席坐的红旗HQE检阅车,“未必会带动红旗品牌和轿车工业的发展。因为,这款车离真正的量产化和市场化还有相当距离,况且一汽的乘用车研发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摆在中国汽车工业面前的道路仍旧是曲折而艰辛的,对这一点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是汽车专业人士在阅兵后不得不道出的实情。

  搞了全天,全国人民还是被忽悠了!

  国庆的工业方阵摆了几辆合资轿车,但合资轿车也好意思称是自己的工业成就吗!

  说“热庆典的冷思想”: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形势,在“狗洞大开”的开放思维下更加成为全方位的万国牌轿车市场,长了中国的GDP,救的却是别人急,获大利的、成全的主要是外国车商。

  过去多少年,“某某某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国人民见得已经多了,但最后不知下文的也不知有多少。就连全国人民都欢呼雀跃了大半天的运十大飞机(上世纪80年代)、中华号列车(上世纪90年代),最后不都在内外买办势力的夹击下莫名其妙地退市、流产了、死了、葛屁着凉了。世界最大的核电市场的中国,最后以美国日本技术标准(东芝控股的西屋东芝联合体)在中国的全胜而告终,自己的标准被弃之高阁。偌大的中国电信市场,就没有人敢下决心实施一个中国的自主标准,而非要把一杯羹分给国际资本才算是“对外开放”和“互利共赢”。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口号不是喊得震天响吗?拿出一些行动来吧,贼不退我就不能进,那里有什么真正的互利共赢!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第一,但这并不是中国产业的光荣。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号称了世界第一,但中国汽车产业综合实力连世界前五名都进不去,连狂邻韩国都不比不小。韩国光现代蔚山工厂,纯自主的蔚山工厂产能就达130万辆量。

  但在中国造出第一辆汽车的时候,韩国人连汽车都没有见过呢!

  没有自主能力、自己不能掌控的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可能会得到国际资本的欢呼,但绝对不是中国产业的福音!

  现在中国的所谓汽车五大或六大,几乎都只能叫“伪军”,都是贴在国际汽车巨头身上“发展”起来的(他们也好意思叫发展)。但巨头们看中的并不是这些没有大用的合作伙伴们,而是中国巨大的市场。什么“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三汽令木“,四汽广本,听上去根本不像纯爷们干的事情。

  这些一汽丰田,二汽大众,最大的作用就是把中国的汽车市场引狼入室,而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却成了空空道人!

  有多少中国的产业,目前处于同中国汽车产业同样的境地呢?

  有眼可用、有耳可听的,都应该数一数、听一听:中国的产业实际上是十分危机状况的,表面光难以掩盖豆腐渣!

  我们太需要东邻式的自我警示来提示国人了,因为比之东邻西邻,中国的产业规模可能不小,但说白了具有”殖民化“倾向的依附、技术缺失、苛待劳工十分严重,这些绝对都不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想要的东西,也绝对不是革命先贤想要看到的!

  龙永图们说,那”中国制造“还占领外国市场呢?但有多少高档的”中国制造“(如电子产品)是中国自己厂商生产的呢?还不都是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榨取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杰作吗!

  这一点,即使六十四年大庆时也要清醒!

TOP

已阅请相关部门落实··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