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傅国涌:陶成章之死和陈其美

傅国涌:陶成章之死和陈其美

节选自傅国涌《主角与配角》




陶成章之死和陈其美


“陶君抱革命宗旨十有余年,奔走运动,不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有巨功”。

1912年1月13日夜,被梁启超誉为“坚苦刻厉”的“今之墨子”的陶成章在上海法租界被暗杀。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足2星期的孙中山闻讯表示“不胜骇异”,急电沪军都督陈其美,要求严拿凶手。

先是被看作同盟会机关报的《民立报》刊出“盛传满洲暗杀党南下,谋刺民国要人,公[陶]或其一也”的新闻。1月17日,黄兴致电陈其美(英士)也信此说,并要求设法保护章太炎。

孙中山电文中所述陶成章的功勋是实,《民立报》说杀陶者是“满探”则虚,黄兴“保护章太炎”更是教人猜疑。杀陶者蒋介石,背后主使人就是显赫一时的陈其美。陶成章之死,结束了光复会、同盟会多年的纷争,同盟会从此成为近代革命史上一家独大的主角。近百年后,种种恩怨都已成灰、成烟,这后面的纠葛错综复杂、千头万绪,该是从头细说的时候了。

此前,在1911年7月26日(辛亥闰六月初一),当革命党人在上海嵩山路深宅开会时,陈其美就曾拔出手枪,欲击陶成章。这是魏兰的说法。

陈其美对陶成章的不满由来已久,当年上海《时事新报》编辑李净通回忆,“陈其美在日本时,陶成章曾当着孙中山面前劝陈戒嫖戒赌,陈认为陶有意侮辱他,恨之甚深。……自徐[锡麟]在安徽被难后,陶成章即成为光复会的唯一主要人物。上海光复后,沪军都督一席应由陶成章担任,三省[苏浙皖]革命同志才能信服,陈其美探知这个情况,遂下毒手,阴谋将陶成章暗杀,以绝后患。”

上海光复本来也是光复会的功劳最大,陈其美本人就是李燮和率兵救出的,而且他们在起事之前曾约定事成推李燮和为都督。但陈其美一旦据有上海光复的革命果实,而陶成章仍在上海设立光复军司令部,招兵买马,准备北伐,岂有不招陈之嫉。

关于陈其美当上沪军都督至少有三个版本,章太炎的说法是,1911年11月6日晚的推举大会是在没有光复会人参加的情况下举行,李燮和因为“日夜抚慰降人”,疲倦至极,陈乘李睡着了,集合部下拥戴自己为都督。等李一觉醒来,一切已成定局,满街都是“沪军都督陈其美”的安民布告,李因此怒而走吴淞,另立军政分府,江苏一省出现了五个都督的局面。所以章太炎在1912年9月19日说:“若陈其美者,阘茸小人,抑无足道。上海光复,攘李燮和之功为己有,偷儿成群,拥为都督。”

张任天回忆,上海光复之时在海防厅###,本来一致推举李燮和为都督,陈其美的青帮弟兄“哄堂鼓噪,大闹会场”,甚至拿出手枪、手榴弹,要同归于尽。李为了顾全大局,“力示谦逊”,陈就被举为都督。李另立吴淞军政分府后,陈“曾派人刺李,未成”。亲历这一幕的余焕东回忆,“某日,予与李在吴淞车站乘车往上海,忽有人从车窗外放枪,射李未中,其随身卫兵中弹死。”至于陈多次找人密商“拟以武力解决吴淞军政分府”大概也不是传言。李最后因经费无着,在陈的压力和章的劝说下被迫离开上海。

黄兴长子黄一欧记得,先是李燮和被推为都督,“因为人地生疏,一筹莫展,早已躲到租界去了”,新成立的都督府陷于瘫痪,这才改推陈其美,他本人就参加了那次会议,陈当时并不在场。

汤寿潜被提名为南京临时政府交通总长,浙江都督出现空缺,汤推荐了“代理浙事”的三个人选,分别是章太炎、陶成章、陈其美,其中当地呼声最高的是陶成章。1912年1月7日,章太炎致电杭州各方表示:“英士志在北伐,炳麟愿作民党,焕卿奔走国事,险阻艰难,十年如一日”,认为光复上海、浙江,攻克南京,都有陶成章“平日经营联合之力”,而且浙中的会党势力也只有陶才能抚慰,所以极力推陶。1月8日,章在给汤的电文中说得更清楚,他自认为天性耿介,只愿意处于民党地位,江南的光复离不开陶成章数年经营之力,论功不在浙江一省,由陶代理浙事,“微斯人,吾谁与归?”浙江舆论更是一片拥陶声,“斯人不出,如苍生何!”杭、沪道上,使者络绎,函电不绝,有会党力量支持的沈荣卿等甚至通电号召旧部,听从陶成章的指挥。而意识到处境危险且身体不好的陶成章1月12日就公开通电谢绝,并推荐蒋伯器。据说,有回浙之意的陈其美曾派人去浙江活动都督位置,浙人置之不理。陶在浙江的威信、章太炎的极力推举自然都加深了陈其美对陶的嫉恨,将陶视为眼中钉。作为陈其美心腹、执行了杀陶计划的蒋介石在写给汪精卫、胡汉民的信中也曾说过:“英士待人,不免好尚权术。”

当时陈其美在上海出入娱乐场所,舆论攻击不断,称之为“杨梅都督”,1912年初,张謇给黄兴写信,对陈及其部下表示不满。在杀陶之前,陈在1911年12月12日就不经任何法律手续下令枪毙了镇江军政府总参谋、攻克南京有功的江浙联军参谋长陶骏葆,还准备刺杀镇江军政府都督、北伐军临淮总司令林述庆。《民国经世文编》中收录了多份时为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的伍廷芳谴责陈无法无天的公文。

另有一种说法,陶成章在南洋募集的巨款,陈想分享被拒绝,因而怀恨在心。据樊光《辛亥革命光复会领袖陶成章传》:“时陈其美在沪督任上,声名恶劣,[陶成章]当然是大不满意,间有讥评。”“而陈其美又欲向陶分用其带回饷款,陶正面拒绝,以此为北伐饷需,当不敷支援甚巨,决不能移作别用”。有人回忆说,陶曾当面向陈直言:“你好嫖妓,上海尽有够你用的钱,我的钱要给浙江革命同志用,不能供你嫖妓之用。”据章天觉回忆,陈其美在上海筹办中华银行,向汤寿潜“协饷”25万,汤征询陶成章的意见,陶表示“缓商”,陈当面问汤,汤说陶“不允”,时陶为浙江军政府总参议。


更严重的还是《章太炎自定年谱》1912年条下说的,赵声之死,最初没有人怀疑过黄兴,“焕卿不能分别,并恶之,至是,日与黄、陈不合,自设光复军总司令部于上海,募兵。”章太炎劝陶成章:“江南军事已罢,招募为无名,丈夫当有远志,不宜与人争权于蜗角间,武昌方亟,君当就蛰仙乞兵千余人上援。大义所在,蛰仙不能却也。如此既以避偪,且可有功。恋此不去,必危其身。”“焕卿不从,果被刺死,或言英士为之也。”章太炎在代光复会重要分子龚未生拟的自述中也说及:“焕卿屡与王逸辈抵触,欲自练兵上海,为忌者所刺。时同盟、光复二会,嫌隙滋甚,而趋势者多归同盟会,一日或二三千人,同盟旧人亦为其所陵轹”。

据《民立报》(1911年11月28日)发表的《光复义勇军纪略》称,在攻克南京前,陶成章要求浙江温、台、处三府添练义勇三营,曾电告南洋筹款,并设立了“驻沪浙江光复义勇军练兵筹饷办公处”,准备在闵行一带练兵。章太炎的说法应是可信的。正是这些因素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导致了惨剧的发生。当然,在光复会与同盟会分合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同盟会中有人以革命主角自居,不愿与光复会分享胜利果实。而光复会旧部实现“功成身退”誓言的则大有人在。

陶成章当年对孙中山的抨击,陈其美诚然是很清楚的,不过那时陈其美在同盟会内地位低微,与孙中山也少有直接来往,更不用说蒋介石了。动手杀陶的正是蒋介石,1945年10月上海国民党官方的胜利出版社出版了黄埔一期生、在蒋身边做过八年侍从秘书的邓文仪《蒋主席》一书,其中第八章的标题赫然就是《枪杀陶成章》,明白地说是蒋亲手“一枪把他打死”。蒋介石本人所撰《中正自述事略》对此也毫无隐讳,其中说1908年他从知交竺绍康那里听说,徐锡麟之死“实为陶成章之逼成”。又听说“陶之为人,不易共事”。因此“甚鄙陶之为人,以其无光明正大态度,无革命人格”。章太炎说所谓徐锡麟之死“实为陶成章之逼成”的实际情况是,徐做官后“颇得意”,陶等“不见其动静,疑其变志,与争甚烈”,等到徐杀恩铭,“始信之”。

陶成章反对孙中山的风波发生后,陈其美曾对蒋说“陶为少数经费关系,不顾大体,掀起党内风潮,是诚可憾”,要他“置之不理,不为其所动,免致纠纷”。蒋称:“余乃知陶实为自私自利之小人”。辛亥之际,陶成章回国,“即与英士相争,不但反对英士为沪军都督而颠覆之,且欲将同盟会之组织根本破坏,而以浙江光复[会]代之为革命的正统,必欲将同盟会领袖□□之历史抹煞无遗,并谋推戴章炳麟以代孙先□(生)”。他接着说,“忌刻成性”的陶亲自游说他本人反对同盟会,推章为领袖,“并欲置英士于死地”,激于革命义愤,“公私相权”,他才决定除去“丧心病狂”的陶成章。言下非但无罪,且有大功,是辛亥革命“成败最大之一关键”。陶不满陈英士的为人和行事作风,这不是什么秘密,但要说他有杀陈之意,迄今没有任何史料依据。光复会、同盟会的矛盾由来已久,辛亥革命期间明暗之间都有争持也不是什么秘密。1911年12月20日,孙中山回国前夕,马君武在《民立报》发表文章极力挺孙,对“挟小嫌宿怨以肆诬谤者”大为不满,大概也是针对陶成章、章太炎等人。蒋介石自述杀陶后,“自承其罪,不愿牵累英士,乃辞职东游,以减少反对党之攻击本党与英士也。”这番话恰恰暴露了杀陶是陈其美指使的。

无论有多少政治分歧,都不能构成陈、蒋暗杀元勋的正当理由,蒋介石的自我开脱和辩解放在历史的天平上注定是无效的。不过蒋自述中提及的谁是“革命的正统”、也即主角之争确实是陶被杀的关键。在武昌起义后、南京未下之前,陈其美曾“密约亲信同志”说过这样一番话:

“今日武昌为首义之区,南北两京尚在满清之手,各省自听命于武昌,而武昌首义者又均系光复会人。长江一带,本为光复会势力所弥漫,今以首义示天下,同盟会将无立足之地。所以吾人为同盟会计,为报答孙先生多年奔走革命计,不得不继武昌而立奇功于长江下游。苟能从光复上海入手,次第光复江、浙、南京、皖、赣,以达北京,共和告成,同盟会化为永占优势之政党,始可无恨。今观武昌军政府,令李燮和以总司令名义来沪,协助光复,其居心可知,况李燮和又为陶成章之亲信者。诸同志中诸好友,能有出奇制胜之策乎?”

其中“同盟会化为永占优势之政党”一语是关键,陶成章作为他认定的主要对手也已呼之欲出,后来李燮和在上海遇刺(幸免于难)、陶成章被杀,似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根本原因。葛敬恩回忆在南京推举黄兴、黎元洪为正副元帅的争持时说,“光复会分子反对同盟会日益露骨,陶焕卿、李燮和一派鼓吹与同盟会分家,我们就成了此等人的对象。”其实他不知道光复会与同盟会早就不是一家,也谈不上鼓吹分家。虽然在光复上海、杭州等地乃至攻克南京时,光复会与同盟会有过非常默契的合作。

陶成章被杀次日,章太炎口授(寂照记录)、后来在《神州日报》(1912年10月10日)发表的《光复继起之领袖陶焕卿君事略》中说,陈其美曾要浙军参谋吕公望转告陶成章:“勿再多事,多事即以陶骏葆为例”。吕笑着说:“南京之事,岂沪军所能干涉,敬劝君幸勿滥用威权也。”章太炎还提到南京攻克后,浙军反对黄兴为大元帅,最后将正、副元帅倒置,以黎元洪为元帅,“外人颇有疑陶君嗾动军队为此者。”


在陶案发生前,南京、上海就有传言陈其美要刺杀陶成章,陶“不以为真”,王文庆在南京写信给他,说已得到确实消息,“先生在沪大不利”,陶才避到客利旅馆,后又到国民联合会、再到光复会机关所,又到旅馆,最后迁到了法租界“僻静”的广慈医院。可见当时的风声之紧(这是1912年8月26日所记,离当时相去不远)。陶成章在医院期间(即被杀前二天),就连写给妻子的便条都很谨慎,下面署名是“从弟东生”,这是他的化名,不料竟成绝笔。

章太炎在陶被杀次日的上述谈话中还说到一件鲜为人知、常常被史家忽略的事。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后不久,曾致书陶成章,诘问从前宣布罪状的理由,表示自己不是以大总统资格与他交涉,而是以个人资格。信到之后仅三天,陶就被刺身死。此事从魏兰的记述中也可找到一点旁证,陶因为南洋筹款的事写信给孙中山,得到孙回复,“略谓先生[陶]与彼反对,当筹如何对待”。

正如章太炎所言,“成章死,光复会亦暗不章”。陶成章是光复会的实际领袖,他死后,光复会失去最有力的组织者和有行动能力的实干家,“领导乏人”,也就星散了。用冯自由的话说就是“丧失其主脑,势渐瓦解”。陶成章遇难不久,广东同盟会与光复会的矛盾冲突又白热化。1912年1月28日,章太炎在《大共和日报》发表致孙中山公开信,谴责同盟会与光复会之间的自相残杀。当天,孙中山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名义致电同盟会籍的广东都督陈炯明及中国同盟会,调解两会冲突,对光复会的评价基本上认同章太炎的看法,连措辞几乎都一样,希望停止冲突,“以免党见横生,而负一般社会之期许”。此电收入了《临时政府公报》第一号。(后来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回顾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史时,只是顺便提及、并未充分肯定光复会的历史功绩。)冯自由《光复会》讲到光复会重要骨干、广东汕头民军司令许雪秋、陈芸生“与同盟会员之领军者不合,势成水火”。孙中山的调解终归无效,1912年5月初,许雪秋、陈芸生被陈炯明派刚反正的前清总兵吴祥达在汕头捕杀,当日就传出了“革命成功,革命党人死亡”的歌谣。

同盟会成了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唯一重要的革命组织,继续影响民国政局数十年,陈其美有关同盟会独占革命舞台、单独扮演主角的设想基本上成了事实。1912年12月4日,上海《神州日报》刊登《征集光复会史料》的广告,其中指出,自1900年的中国议会之后、同盟会之前,光复会几乎是国内唯一重要的革命团体,徐锡麟、熊成基、赵声、温生才等烈士,毁家起义于黄冈的许雪秋都是光复会人。光复江南,光复会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的。“惟以南北会员皆尚实践,而不事标榜,耻于希图权利,而又未设言论机关,以故会中行动,常尚隐秘,而不为世所知。”此时光复会已成为历史名词。

TOP

这又是革命党人之间的内讧罢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正国 于 2009-10-4 13:34 发表 这又是革命党人之间的内讧罢了。


 


中国人的老毛病...

我在桑拿里双飞的成果,给大家分享下happy时的照片:
http://loufeng.in/?.=比翼双飞鸟

TOP

以前看过,反孙党人的证据之一
孙大炮铲除异己的范例,说是在孙授意下,陈派老蒋亲自下手,所以老蒋最后才上位成功,政治人物,果然没有纯洁小白兔啊
感谢好意,不过,糖衣吃下,炮弹丢回去!
什么YY,NC,JY,WT,5M,都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只有一个词永远是那么的耀眼,那就是—————SB

TOP

引用:
原帖由 正国 于 2009-10-4 13:34 发表 这又是革命党人之间的内讧罢了。
然也

TOP

陶这个人嘴巴有点贱,孙也很讨厌他,陈更恨他,蒋呢?孙是自己偶像,陈是自己义兄,陈一教唆挑动,愤青蒋就坐不住了。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回复 8# 蒋光头 的帖子

证据呢?
吃不到葡萄可以吃葡萄干,但是一定要说葡萄酸~

TOP

傅国涌这个人我喜欢,难得一见的五四精神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TOP

可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原来台风君你这么萌...

TOP

发新话题